语文学习在于积累

2024-06-26

语文学习在于积累(精选五篇)

语文学习在于积累 篇1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逐渐聚集。“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事实上,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 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 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 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来看, 积累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书本与生活实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生活实际中的语文学习。曹雪芹有话“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足见生活积累的重要性。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的学习脱离实际, 特别是作文, 学生腔非常严重,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常识性的东西缺少了解, 写出一些错误的东西。

事实上, 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永远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极其口语化、大众化的鲜活灵动的语言, 又是学生写作克服“学生腔”, 做到语言生动贴切的最好实例。

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 深入到生活中去, 去读生活这本大书, 在生活中做有心人, 是语文教师应该做而且是必须做的一件事。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 在阅读中积累

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 是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作了量的规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总目标)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7-9年级阶段目标) ;并在附录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推荐书目。潍坊市又提出了朝阳读书计划, 这对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具体的指导时, 教师还应从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效果的物化管理 (摘抄、概括、心得) 等方面规范学生课外阅读行为。近几年我一直注重了这方面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建立了读书笔记, 他们通过读书摘抄、概括了很多优美的字词句段, 同时也学会了写读书心得。他们作文中的词语的运用足见这方面的积累还是比较深厚的。

2. 在诵读中积累

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 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 (段) , 并在附录中推荐古诗文120篇 (段) 。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 让学生形成习惯。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 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 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 最终形成积累。

3. 在搜集中积累

搜集功能在信息社会体现得无处不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 (义教阶段学生) 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搜集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接触搜集。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 形式比较灵活, 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

二是分类搜集。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 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 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搜集吟咏花草的有关诗词。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 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实现了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4. 在交流中积累

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 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所达到的效率永远是优于个体行为的效率, 因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 学生花很短的时间 (相互交流的时间远比独自探索的时间要短) 积累到了不同的语言信息;有交流就有辨伪存真, 在辨析和取舍中的积累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另外, 交流活动带来的彼此认同和成功感受, 又是语言积累以外的另一层妙处了。?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 (如摘抄笔记、心得体会) 等形式。

5. 在运用中积累

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 即最终形成读写技能。不会运用的积累再多, 也只能算个“两脚书柜”;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我觉得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 (1) 词汇积累的运用。7-9年级课文后的“读一读, 写一写”。教师可指导学生选用单个词语或多个词语组合口头造句, 选举多个词语进行情景语段写作, 通过这些训练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2) 生活语言的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多使用生活语言, (3) 优秀诗文的运用。学生诵读的优秀诗文一定要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运用中加深对优秀诗文的品味。通过这些训练使文化沉淀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 篇2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家长:孩子读高一,期末考试六门成绩,数理化三门第一,语文倒数第一。该如何把他的语文给赶上来?

武汉十九中语文老师王启辉:看来这个学生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有问题。语文作为一门学科,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因此学好语文要特别重视积累语言材料。首先是要认真学习教材文本。其次,要进行有选择的课外阅读。可以结合课本和读本,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和当下的一些优秀作品。第三,要重视诵读,尤其是文言文和古典诗词。要能够背诵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和诗词,这是培养语感,锤炼自己语言的很重要的方法。

好多同学反映语文差,其实是长时间存在问题积累所致。语文学习差,该怎么办呢?

平时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甚至看似无关的知识,应该有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的语言素材统统存将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膨胀、壮大、丰富、充实,到时候“钱包”鼓了,自然“财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谅不至于现在这样“捉襟见肘”吧?

理论上讲,世上的一切都在语言的囊中;每有一种事物——无论是客观、宏观的大千世界,还是主观、微观的人类情感——都必有一种语言形式与之对应。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就是寻到那种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个“ 形式”一定是既带有你的鲜明的个人风格,又符合客观实际和其他同种语言使用者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形式上,拥有足够的词汇量(理论上当然越多越好),掌握相应的语言游戏规则——语法、修辞、章法、逻辑等等,积累比较丰富的语言使用经验。

二.内容上,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所以你至少应该顺便的、自然而然的接受、继承并理所当然的热爱、弘扬借助汉语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当然是这种文明中的精华),进而拥有一颗地道的中国心、纯粹的民族魂,从而使你从肤色、头发,到行为习惯,到灵魂情感都是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子孙和公民。你应该借助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包括还通过学习借鉴利用这种语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和智慧,进而成为一个宽容、仁慈、文明、大度、优雅、从容的现代公民。

这第二个目标,也许对应试没有明显的直接“疗效”,但它至少可以使你的作文在思想情感上出手不凡、高人一筹。这就是语文学习为什么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做人学习的道理。语文学习必然会使我们原本粗糙浅陋的心灵日臻细腻、丰富、深刻、美好。

总之,语文的学习,关乎生命的质量,关乎灵魂的质量,万万不可忽视的。一对一家教的老师指出,而要想学好语文,是没有什么捷径和诀窍的。如果说有,那便是时刻保持同语言文字的最亲密接触,时刻保持对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和卓越智慧的零距离接触。只有老老实实的付出,才会有最终的美好收获。

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成绩

中学生背诵课文很重要,如何找到中学生学习方法?许多学生都在为此绞尽脑汁。

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示范激励法

一些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往往自己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6.关联词提示法

并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

首先每天阅读,大声朗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强调要随时做笔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本必买的词典字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中学生阅读》。把《成语字典》看一遍,用三年的时间。认识的成语坚决不细看,不认识的就默默背诵后来,坚

持高中三年把这部字典背了下来。

其次坚持写日记,必须认真。这样,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提高。高一语文,一定要阅读《中学生阅读》高中版。每次闻着清香的书香味,读书的应试之苦,一扫而光。写字字迹要清楚,给人一种清晰流淌的感觉,作文分也会很高。

三是主动多做高考模拟题。高一学生要和高三学生经常交流,从那里及早了解高考难度系数,大致了解高考的难度,自己的语文应考信心增强了。所以,高一学生经常和高三学生交流还是有益处的。要多阅读一些国内各大专院校的语文方面的报刊杂志,江西师范大学《语文月报》,每年都有一期专门是为高考准备的。华南师范大学《语文月刊》。每年也都有一期专门是为高考准备的模拟试题集。考试押题,是不可能的任务。随缘的去应付,勿忘勿助,时止时行,平常心,日常情。语文高考,历来对于文科学生来讲,是最难的。要想考得好,关键是平时的扎实积累、广泛阅读与不屑与顽强的学习。语文考试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博学。但是,方法是有的。四是大量阅读文言文。高二暑假,最好自己能看完1300多页的《史记故事》,不仅开拓视野,增进对政治智慧与人心的了解。同时,也能让你深深佩服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和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重要的。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呢?是不是同学们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作业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了呢?不尽然。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和高中其它学科比,语文学习的见效性不明显。不像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学什么内容,就会考什么内容。所以学生很喜欢学这种有明显见效性的学科,而对于语文课不知学什么,或者认为语文课堂上学的都不考,所以学不学也没关系。其实同学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把初中的那种学什么考什么的语文观念带到高中学习中来了。高中语文,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评价和语言表达能力。显然考试内容也会侧重于这些方面。而同学们平时所学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要通过这个例子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学们拥有这个能力之后,遇到任何的阅读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也不会惧怕阅读量越来越大的考试了。成绩自然也就会提起来了。但是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的。而在这个能力的提高过程中,语文课堂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利用好这个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能力呢?需要同学们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老师讲解中,同学们抓准教材的重难点,理解课文的思路,练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0分钟的听课效率;因而同学们要学会如何听好课,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学们不只是每篇课文掌握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

1、要学会听课

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课堂中听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带着问题听课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巧妙设疑。这样在进行思维训

练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会提高听课的效率。

(2)听课堂重点

一堂课为40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所以同学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一般来说,教师设计课堂时都有个教学重难点,在每节课的开头就把重难点告诉学生,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讲到重难点的地方,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这样同学们就能把握住每节课的重难点了。同时,同学们情况不同,每节课的重难点也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提前预习,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上课时从老师的讲解中寻求答案。

(3)做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一些琐碎的知识点,当时记住了,也许不久就忘了。所以会作笔记也是同学们一种善于积累的表现,平时要刻意地养成这种习惯和能力。从开学初就准备一本语文学习笔记本,在讲学的过程中记好笔记。

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除了认真利用课堂之外,还要养成课外学习语文的习惯。因为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没有一个老师能把所有的语文知识在课堂上穿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地学习语文。怎么学?关键是养成几个习惯。

(1)勤读课外书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可能没有很多集中的时间来读课外书。可以利用闲暇来读书。养成读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习惯如能养成,学生将受益终身。

(2)勤做读书笔记

重视积累、重视阅读、重视表达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

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成功没有奇迹,关键在于积累 篇3

上了高中之后,我的成绩也一直稳定在年级的前两名,所以最终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一点不意外,这完全得归功于平时日积月累的勤奋。

爱钻研、勤思考

我从小到大的学习习惯就是喜欢钻研、思考问题,每当遇到难题时,我都不会急于翻看答案,而是一步步思考,直到把问题解决,没有一丝含糊,从来不抱有侥幸心理。

我特别喜欢钻研自己不懂的问题,初二时,我第一次参加奥数班,老师出的题,我几乎都不会,当时父母还怕参加奥数班会打击我学习的积极性,曾试探性地问过我,要不就别去学了。但我却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越是不会的越要钻研,后来奥数课结束,10道题基本上能做对7、8道了。

对待高考,我认为有计划地安排学习进度很重要。就拿考前复习来说,高考前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我会列出一个简单的计划,以每个星期为时间单位安排复习的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再合理地改进复习进度。

考前复习计划不仅针对学习内容,电包括心态的调整。每当发现自己心态不太稳定,我都会适时地作出调整。因此,不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考前的复习中,我给人的感觉总是波澜不晾。

书籍伴我同行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得多亏了我不拘泥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课堂之外,看书是我最大的爱好。我读的书种类很多,一直以来,我都对文学类的书籍和推理小说比较喜欢,现在也会看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像《货币战争》之类的。从古典文学到科普杂志,从推理小说到经济学著作,遨游书海是我最大的爱好。 我的姥姥是小学老师,在姥姥的影响下,上小学之前,我就认识了常用的汉字,爱上了看书。5、6岁时,我就能熟练地背诵《西游记》每个章节的名称,而这一切都是兴趣使然。

面对我对读书的渴望,父母一向支持,从来不吝惜给我买书。高考结束后,我第一时间就列出了一个书单,让父母买给我,他们毫不犹豫照单全收。现在,我的书不光摆满了家里的两个大书橱,还有好多放不下,只能收拾到地下室。

数学增分技巧

最后我谈一下数学的复习方法。数学很清晰地分为几个模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等,自己要有一个大概的感觉,哪块是你的薄弱块,哪块是你的强项。

我建议,在一二轮复习时,先看一遍课本,可能课本的难度确实不是很够,但你要保证课本上每一个模块最基本的方法你得会。然后找一些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做,领会总体方法,体会不同题目的不同点。

提纲挈领地掌握好所有考点的常用做法,你的分数就已经不低了。我想提醒一点的是题源的选择,不是什么题都适合做的,一定要以历年真题为准则,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辅书。

积累在于巧背 篇4

一、变换方法背课文

作为教材的文章都是范文, 其中不乏一些名家名篇等经典之作。这些文章语言规范, 文句优美, 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独具匠心。通过背诵, 可以培养学生语感, 提高说话和作文能力。背诵时,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 可以灵活选用正确的方法。 (1) 支撑背诵法:对一些内容较长或句式整齐的段落可以找出相应的关联词或重复的词语作支撑点。如《孔子游春》中孔子论水一段, 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水和君子的几大相似处, 然后找出词语“它好像……它好像……它好像……它好像……”, 再进行添枝加叶, 把相关内容逐层填空, 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 循序渐进法:对一些条理性强写作顺序明了的课文, 可引导学生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来背诵。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游览路线清晰, 背诵时可请学生先找出路线图“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然后分别找出“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由外到内进行补充, 逐层记忆。 (3) 图画启示法:对一些说明性的文字, 在背诵时, 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示意图, 借助表象及教师的导语帮助记忆。如《詹天佑》一文中, 通过画示意图理解詹天佑从实际出发采用的两端凿井法、中部凿井法, 演示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原理, 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在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中表现的过人之处, 这样既降低了背诵的难度, 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通过角色扮演复述课文, 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低年级可以情境表演为主, 把教学过程活动化, 帮助学生创设场景, 提供模仿句式, 引导学生复述。如教学《小伙伴》一课时, 教师扮演小熊, 学生扮演小伙伴, 通过师生同台表演, 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而像《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这类历史故事, 文章以剧本形式出现, 学生有新奇感, 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来再现场景, 有利于中高年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 掌握故事。

二、灵活多样背古诗

“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精华, 千百年来万口传诵, 经久不衰。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既能丰富美化文章语言, 还可以陶冶性情, 启迪思想。但古诗大多抽象概括, 精炼含蓄, 怎样背诵能使学生化难为易, 积少成多呢? (1) 在诗情画意中背诵。在古诗教学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激发想象, 使学生如触其物,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譬如在《如梦令》的教学中, 就可以通过出示“西亭日暮”“荷丛荡舟”“鸥鹭惊飞”三幅画面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使其兴致盎然地朗读背诵。 (2) 在举一反三中累积。在学习古诗时, 可根据诗的内容并结合大纲推荐, 由此及彼, 背诵同类的古诗。如背诵《所见》时, 可引出《池上》《小儿垂钓》等富有儿童情趣的诗。在学《春日》时则可推荐《春夜喜雨》《江南春》等带有春天气息的诗, 由点到面促进背诵积累。 (3) 在活动交流中运用。为使学生能持续保持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多种活动, 在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如诗歌朗诵会、赛诗会。可以按类比, 如歌咏山川、记述疾苦、抒发志向……分类进行竞赛。也可通过变换比赛范围、时间、方法等进行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听记背……背诵古诗不能仅限课堂, 应渗透于学生各个生活环节中, 可以利用板报摘抄每周一首, 利用家庭作业布置每日一句 (诗中名句) , 化整为零, 积少成多。

三、丰富活动背成语

成语意思简洁精辟, 是我们写作的重要词汇来源。为促进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运用, 不妨试试游戏、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1) 成语故事赛。众所周知, 中国成语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和典故。如“指鹿为马”“纸上谈兵”“杯弓蛇影”等。开展成语故事赛既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又能在表达中提高运用能力。 (2) 成语竞猜。这种游戏方式向来最受学生欢迎。可以是一人表演大家猜, 即一生在台上用肢体语言表演, 其他学生根据动作表情来竞猜;也可以是一人释义一人猜, 即设计一组成语, 向一位同学展示, 这位同学释文解义却不能带成语中任何一字, 然后由另一位同学猜;还可以根据画面猜成语, 画面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故事类, 如掩耳盗铃、揠苗助长……也可以选具有特定意义的画面, 如菜场一角、运动场上、残垣断壁……学生根据画面用成语来形容, 在活动中多角度地储存大量成语。 (3) 贴字游戏。先请一组同学上台, 每人背后贴一字, 如人、山、天……其他学生任选一字为开头组成语, 看谁选的字组的成语多。如“人”可以组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仰马翻…… (4) 成语接龙赛。这个活动经久不衰, 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 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成语贮存量的最佳方式。

此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 可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如学了《最大的麦穗》一文, 可以通过名言推荐背诵“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只有抓住眼前的机遇才是实实在在的。而在《海伦·凯勒》一课教学中适时推出“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 而胜利永远属于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茅以升”“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允许自己灰心丧气———爱迪生”等此类名言, 让学生明白坚毅和勇敢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的必备品质。在学习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样的课文时, 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办知识小报,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学生潜移默化地背诵积累了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总之, 背诵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 而要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积累。在引导学生背诵时,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用好了背诵这把武器, 就能使学生在说话写作时有生动的词汇语句、巧妙的篇章结构涌集脑际, 使之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从而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知识在于积累作文 篇5

法国著名科普科学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震惊世界。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一生中提取了数百本有数十万字的笔记本。著名青年水墨客田晓菲,为了积累素材,锤炼自己的演讲,从小就开始写日记,并坚持不懈。想象一下,如果凡尔纳没有积累这么多数据,他的科幻小说为什么会问世?假设田晓菲不坚持写日记来积累资料,她为什么要写青少年喜欢的诗呢?显然,知识在于积累。今天,我们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学习知识不仅没有积累,也有积累。

蔡颖雅克一生都在努力学习,但他死的时候一无所有。数万册各种各样的书籍散落在他的书房里。虽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但他的书里有墨水,笔记也有重叠,但因为他知识分散,他不区分大小,他不认为它有用,也不为日益辉煌的人类文化增添任何设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语文学习在于积累】相关文章:

语文,知识积累06-07

语文基础积累06-09

语文诗词积累06-27

语文读音积累范文06-04

高二语文熟语积累06-30

语文课本素材积累07-25

语文词语积累中考07-25

中考语文成语积累07-28

中考语文积累运用07-28

三上语文词语积累04-21

上一篇:窗口滑动下一篇:注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