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疝修补术

2024-06-14

成人疝修补术(精选十篇)

成人疝修补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5例, 将患者根据所采取的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中的无张力组;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中的腹腔镜组。无张力组男63例, 女4例, 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为 (54.7±8.9) 岁。其中直疝5例, 斜疝62例;双侧疝2例, 单侧疝65例。腹腔镜组, 男44例, 女4例, 年龄24~77岁, 平均年龄为 (55.2±8.7) 岁。其中直疝3例, 斜疝45例;双侧疝4例, 单侧疝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无张力组在硬膜外麻的状态下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3]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其中有29例患者采取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4], 有19例患者采取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5]。

1.3 疗效判定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同时需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要对患者保持每3个月一次的电话随访, 了解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6]。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 以此来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无张力组患者,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腹腔镜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显著高于无张力组患者,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具体数据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复发病例;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无张力组患者相比较低, 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无张力组患者,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对于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以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为主。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由传统疝修补术演变而来, 因此医生对该手术方式较易掌握, 并且该手术方式的治疗费用较低, 易进行普及;而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 其技术较难掌握, 医生接受比较缓慢, 并且该方式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7]。

临床实践表明, 腹腔镜疝修补术属于微创手术范畴, 创伤较小、疼痛较轻、恢复较快;腹腔镜疝修补术不需要分离精索和破坏腹股沟区的解剖, 治疗复发疝时无需对原瘢痕组织进行解剖, 防止损伤腹股沟区神经[8], 特别是在治疗双侧疝时, 不需要再增加新切口, 还可以发现对侧的隐匿疝进行同时治疗[9], 这些都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所不能达到的临床效果。虽然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治疗费用较高, 但是其术后并发症较少, 住院时间较短, 均减少了术后的药物使用量, 利于患者康复[10]。

因此,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疗法, 特别是双侧疝和复发疝。医生可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 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景恩义, 刘雅莉, 杨克虎.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 (2) :875-881.

[2]王潇伟, 李素, 马建成.腹腔镜与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对照[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3 (5) :198-199.

[3]陈建安, 张阳德, 汤治平.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网片疝修补术和开放疝修补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09, 12 (7) :738-741.

[4]陈焕伟, 甄作均.三种疝修补术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11 (4) :40-41.

[5]卢志平, 马湘莲, 霍大华.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5 (6) :452-453.

[6]谢桂生, 梁驰.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微创医学, 2010, 14 (5) :415-416.

[7]杨和安, 刘栋, 吴向秀.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22 (4) :1579-1580.

[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 (修订稿) [J].科理论与实践, 2010, 9 (1) :84-85.

[9]罗欢, 肖慕云, 赵华东.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7 (2) :44-46.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范文 篇2

【适应症】

易复性和难复性斜疝均应行手术治疗。

有下列情况者不宜手术:

1.增加腹内压的因素未能解除或缓解者,如慢性咳嗽、顽固性便秘、排尿困难、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气腹未愈期间。

2.其他系统有严重疾病,全身情况不适于手术者,如严重的心力衰竭、晚期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3.手术区域或全身存在感染。

4.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而渐强壮,故婴儿期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因此1岁以内的婴儿不主张手术。

嵌顿疝,时间短者,可以试行手法复位,若复位不成功,则行手术复位。

无论任何年龄,一旦发生绞窄疝,都应行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先行控制症状以后手术。

2.术前1周戒烟,训练床上大小便。

3.术前排尿,使膀胱空虚,必要时可置尿管,以免手术误伤膀胱。

4.巨大疝,术前需卧床休息3天,使疝内容物还纳。局部组织疏松,减轻水肿,有利于术后愈合。

5.特殊巨大疝,腹腔脏器有一部分降入疝囊内,突出腹外。若估计手术不能将内容物完全还纳,术前可作气腹,以扩大腹腔。

6.绞窄疝,术前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输液,可给胶体液防止休克,剂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应在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尽早手术。

【麻醉】

可用局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局麻较理想,其优点是: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

可靠。术中可嘱病人增加腹压,以辨别斜疝和直疝。修补前后,嘱病人抬头或抬肩检测腹股

沟管后壁的强度和修补效果。

【体位】

平卧位,床脚略抬高。

【手术步骤】

1.切口:取下腹部斜切口,自腹股沟韧带上2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图1),一般上端超过内环2cm左右,下端至耻骨结节。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皮肤以后,切开皮下组织,注意结扎腹壁浅动、静脉和阴部外动、静脉的分支(图2),直至腹外斜肌腱膜,暴露出腹股沟管浅环。于腹股沟管浅环和深环的连线上,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走行的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图2、3)。切口应略偏浅环

口的上方,以免伤及髂腹股沟神经。

3.寻找、切开疝囊:用2把止血钳夹起上下两片腹外斜肌腱膜,于其下面钝性分离,上片至显露出联合腱,下片至腹股沟韧带(图4)。注意分离下片时勿伤及髂腹股沟神经,可将此神经自腹内斜肌上分离出来(图4),用止血钳自神经下将下片腱膜拉至神经下方,再将腱膜外翻,使神经被腱膜覆盖加以保护(图5、6)。

嘱患者增加腹压,于精索的前内侧可见隆起的疝块,纵行于此处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

膜,于精索的前内侧可见到灰白色疝囊(图6),用有齿镊子提起疝囊,于两镊子之间纵行切

开疝囊(图7),勿伤及疝内容物。扩大切口,示指伸入疝囊探查其内容物(图8),大多为小肠、大网膜。

4.游离疝囊:示指伸入疝囊将疝内容物顶回腹膜腔,切口边缘用小止血钳提起,示指于疝囊内顶起疝囊,钝性轻轻将疝囊周围的精索组织分开(图8)。分离疝囊下方时,勿伤及输精管(图9),直至疝囊颈部,即见到腹膜外脂肪。注意止血,以免手术后形成血肿。

5.高位结扎疝囊:用小止血钳将疝囊四周边提起,右手示指伸入疝囊进一步探查深环口的大小,也可以进一步确定是斜疝还是直疝(图10)。纵行切开疝囊,将疝囊周边的止血钳

向四周拉开,显露疝囊颈内面,于腹股沟管深环的深部即疝囊颈基底部内面,用4号线行荷

包缝合(图11),注意疝囊内针距要小,疝囊外针距要大,这样才能收紧荷包不留腔隙,结扎缝线,关闭疝囊颈(图12)。可用7号线在荷包缝线上方0.5cm处再结扎一道,以防线结脱落。也可取7号线贯穿缝扎疝囊颈。缝扎完毕后,距结扎线结0.5cm处,将多余的疝囊切

除(图12)。此时疝囊颈残端可自行回缩至腹内斜肌深面,不必固定。也有人习惯将疝囊颈结扎线缝合固定于其前方的腹内斜肌上(图13)。

远端疝囊若较小,可以剥除;若较大,不必剥离,敞开不缝合,如有渗液,皮下组织可

以吸收。

6.修补斜疝:腹沟斜疝修补有多种方式,根据腹股沟管前后壁的薄弱程度,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Ferguson修补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于精索前将联合腱、腹内斜肌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以增强腹沟管前壁。适合于儿童、青壮年患者腹股沟管后壁较完整的情况。用1 号线将切开的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缝合,修复精索(图14)。可再用1号线将提睾肌和腹内斜肌、联合腱间断缝合(图15),以使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腱靠拢。

用7号线将联合腱、腹内斜肌下缘自下而上和腹股韧带间断缝合,一般缝3~4针,最下一针不可太紧,以能容一示指尖,以免过紧压迫精索。腹股沟韧带的缝线不应在同一纤维间隙,以免撕裂腹股沟韧带(图16)。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重建腹股沟管浅环(图17、18)。

用1号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图19)。

(2)Bassini修补法:此法特点是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适合于青壮年或年老病人腹股沟管后壁缺损者。

寻找疝囊前先游离精索。左手示指自精索的内侧、耻骨结节的上方伸入精索的下面,将

精索和腹股沟韧带分离(图20、21)。取纱布条或橡皮管穿过精索(图22),以备牵引之用。

用拉钩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纵行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显露疝囊,用镊子提起疝 囊,纵行切开(图23),左手示指伸入疝囊内将其顶起,钝性分离周围的精索组织直至疝囊颈(图24),用4号线于颈部行荷包缝合,高位结扎疝囊(图25)。

将精索提起,暴露出腹横肌腱膜和腹横筋膜(图26),用7号线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自上而下行间断缝合(图27、28),先不打结,缝完以后一起打结。注意在精索上端的内侧和外侧,缝合腹横筋膜,使扩大的腹股沟管深环缩小,以不压迫精索为宜。

将腹内斜肌弓状下缘、联合腱向腹股沟韧带牵拉、靠拢,测试其张力(图29)。若张力大,可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上片,显露出腹直肌鞘前层(图30),此时可使张力缓解一部分。若仍不能使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靠拢,可于腹直肌鞘前层上做减张的纵行切口(图31),每个长1cm,一般切8~10个小切口可使张力得以缓解(图32)。

用7号线自下而上将联合腱、腹内斜肌下缘和腹股沟韧带结节缝合(图33)。注意第1针要将联合腱、腹横肌腱膜、耻骨结节附近的骨膜和腹股沟韧带缝合在一起(图33)。

用7号线将腹外斜肌腱膜上下两层折叠缝合(图34、35)。将精索置于联合腱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3)Halsted修补法:此法亦为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老年患者或腹股

沟管后壁明显薄弱者。将疝囊颈高位结扎后,除如Bassini法将腹横肌腱膜、联合腱和腹内

斜肌下缘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上,还将上、下二叶腹外斜肌于精索下作间断缝合,将精索置于

腹外斜肌腱膜和皮下脂肪之间(图36)。一般将精索自腹外斜肌腱膜切口的上1/3拉出,注

意出口处不可过紧(图36),用1号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和皮肤(图37)。

(4)Shouldice修补法:为多层加强疝修补或加拿大疝修补术。其重点在修复腹横筋膜,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

开始的分离操作同前几种修补术。游离出精索以后用纱布条牵开,暴露出腹横筋膜(图

38)。切开并切除部分提睾肌,切开、游离疝囊,并于疝囊颈部行内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切

除多余疝囊(图39)。自内环口至耻骨结节纵行切开腹横筋膜(图39),并行分离形成上下两瓣。

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的下瓣自耻骨结节上方开始缝于腹直肌鞘外侧的深面和上瓣腹横筋膜、腹内斜肌的深面(图40)。再自上而下将上瓣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连续缝合(图41)。

再取7号线自内环处由上而下将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部上(图42),到耻

骨结节上方向回返转将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与腹股沟韧带的浅部连续缝合(图43)。

用7号线将腹外斜肌腱膜与精索前结节缝合(图44)。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后处理】

1.一般处理:术后取平卧位。窝部加小枕使髋部屈曲,以减轻缝合的张力,减轻切口的不适和疼痛。

2.预防血肿,术后手术区用沙袋压迫24小时,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以免发生血肿。亦可

用冷敷。

3.防止腹内压增高:术后腹内压增高易致疝复发,故应首先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便秘者可口服缓泻剂,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使大便通畅。

4.防止感染:切口感染可致疝复发,除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以外,术后切口的处理亦较重要。

5.残余疝囊和液体的处理:先穿刺抽液,可反复穿刺,无效可行手术引流。

6.休息和劳动力恢复:疝修补较好,无张力,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术后3周不可

剧烈活动,2个月可以恢复轻体力劳动,3个月可以恢复重体力劳动。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Fergusson修补法

图14

图16

图18

图15

图17

图19

Bassini修补法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Halsted修补法

图36

图37

Shouldice修补法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成人疝修补术 篇3

【关键词】 疝气;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气修补术;成人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077-01

疝气在临床上较常见,尤其是腹股沟疝,其发病率较高,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随着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疝气修补术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且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缓慢等缺陷,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术取代[1]。笔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我院2012月2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70例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应检查确诊为疝气。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97.82±12.92)岁;双侧疝31例,单侧疝39例;复发疝16例,原发疝44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Bassinsi疝气修补术,即将患者疝囊清除,再将其所缺损的疝口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具体如下: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将患者的腹外斜肌肌腱膜切开,并使得腱膜间隙和疝气补片面积相当。然后在患者横断疝囊向上到内环部位,使用四线建立一个缩小的疝囊,置入网塞后将其置于腹横筋膜并给予固定。将疝平片放在患者腹横筋膜之前,并缝合补片切口。在手术实施过程中,要保证疝平片平展。同时,术者还需将患者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和腹横肌腱膜联合固定,并重建外环,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98±0.94)d,术中出血量为(25.45±6.51)ml;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84±2.55)d,术中出血量为(40.05±9.54)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2例,其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8例,其术后疼痛发生率为22.8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疝气种类繁多,以股疝、腹股沟疝和手术切口疝为主。传统通常采用Bassinsi手术疗法或者McVay等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然而其手术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还容易对患者原有生理解剖结构造成破坏,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且术后康复速度很慢[2]。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疝平片将患者腹股沟管的底部全面覆盖,由于补片的面积较患者底部周界大,从而使修补部位保持在低张力的状态。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十分简单,同时对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也较少,因此对患者术后康复极为有利[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疼痛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英勤,陆文明,邹文贵. 不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9(8):96-98.

[2] 赵希君.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J]. 亚太传统医疗. 2012,8(9):137-138.

[3] 黄两喜. 腹股沟疝气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分析[J]. 实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20(5):866-867.

成人疝修补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诊治的64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无张力疝修补术) 和观察组 (腹腔镜疝修补术) , 每组各32例。3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4例, 年龄25.0~78.5岁, 其中24例斜疝、5例直疝、2例复发疝、1例复合疝;32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5例, 年龄26.0~78.0岁, 其中25例斜疝、4例直疝、2例复发疝、1例复合疝。

1.2 治疗方法

1.2.1 无张力疝修补术

硬膜外麻醉状态下, 做大小合适的斜行切口, 逐层切开, 探查并分离疝囊, 进行高位结扎术。于精索后方, 放置10 cm×5 cm的聚丙烯补片, 并固定于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联合腱等组织, 随后逐层关闭, 术后应用砂带, 进行24 h加压处理。

1.2.2 腹腔镜疝修补术

32例观察组患者中, 10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 , 22例实施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TEP) 。TAPP时, 在全麻状态下, 于脐下、两侧下腹, 分别作切口, 将腹腔镜置入, 维持气腹压力在12~14 mm Hg, 切开腹膜, 横断疝囊, 分离内环口周围, 网片平铺覆盖内环口, 钉合器固定, 缝合腹膜。TEP时, 采用硬膜外或全麻, 于脐下2 cm处, 做大小合适切口, 钝性分离腹膜前腹横筋膜间隙, 应用带气囊的Trocar分离并扩大腹膜前间隙, 并于脐与耻骨连线中上、中下1/3处, 穿刺Trocar, 对疝囊进行处理, 网片覆盖腹股沟, 钉合器固定, 缝合腹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相似, 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手术技巧, 并且费用相对较低, 临床应用率较广, 尤其是基层医院[3]。而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 无需进行精索的分离, 避免了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破坏,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尤其适用于复发性疝, 无需在原瘢痕组织上进行解剖操作, 避免了对腹股沟区域神经血管的损伤, 还能够对双侧疝, 进行同时治疗[4]。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腹腔镜操作技术需要经过培训、学习, 才能熟练掌握, 手术过程中需要全麻、腹腔镜及疝固定器等, 相应增加了手术费用, 但术后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相对较少, 也就相应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5]。所以,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考虑, 腹腔镜疝修补术更具有治疗优势。

该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而言之, 对于成人腹股沟疝患者,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疗效显著,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 该院诊治的64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无张力疝修补术) 和观察组 (腹腔镜疝修补术) , 每组各32例, 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成人腹股沟疝患者,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疗效显著,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梁伟潮.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0) :3275-3277.

[2]景恩义.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 (7) :875-881.

[3]刘德伟.改良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12, 6 (1) :598-602.

[4]葛茂军.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1 (2) :111-112.

成人疝修补术 篇5

流质 , 少量多餐 , 肛门排气后进普食 , 注意观察进食后反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 适量活动 , 预防腹胀。一般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 增强机体免疫力 , 促进伤

口愈合。2.2.4疼痛护理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有不同程度切口

疼痛 , 尤其增加切口张力时 , 如咳嗽都会加剧疼痛 , 护士要根 据疼痛的性质、时间、程度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止痛 方法 , 可采用音乐疗法或分散其注意力 , 减轻疼痛 , 必要时应 用止痛药。2.2.5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2.2.5.1 预防肺部感染 术后 6h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 间断 做深呼吸 , 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 , 行雾化吸入 , 2次 /d药液 为生理盐水 40ml 内 +氨溴索针 15mg 帮助排痰。

2.2.5.2预防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期间做会阴护理 , 2次 /d , 保持清洁卫生。引流管保持通畅 , 避免扭曲、受压 , 及时倾 倒尿液 , 尿管拔出后 , 嘱患者 2 4h 自行排尿 , 以免形成尿潴 留。2.2.5.3

预防褥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后患者因疼

痛不愿意活动 , 护士要告知早期活动的好处及必要性 , 注意 观察背部皮肤受压情况和双下肢皮肤颜色、肿胀、疼痛情况。协助患者术后 6h 翻身及第二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 肠蠕动 , 预防褥疮、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2.5.4 预防切口出血感染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 观察腹

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 , 听取患者主诉 , 若切口出现红肿 硬结时 , 及时行红外线治疗。术后 2 3d 阴道又少量出血 时 , 是术中 阴 道 操 作 所 致 , 属 正 常 现 象 , 耐 心 解 释 使 患 者

理解。2.3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院外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心 情愉快 , 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 1月后门诊复查。如阴道流 血、流液时 , 及时来院就诊。

3结果

全部患者腹部切口甲级愈合 , 住院天数 8 11d , 无并发 症发生。4 护理体会

由于妇科肿瘤手术对女性特有部位创伤 , 引起生殖器官 的改变 , 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加 强围手术期护理 , 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通过以上周 密、细致的护理措施 , 使患者能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 也减 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术后恢复快 , 效果肯定。参考文献

[1]乐杰 .妇产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 295.[2]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 237.[3]费娜 , 徐友环 , 蒋广军 .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

术后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07, 23(9 :1-3.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护理 闫春莲

【 摘要 】 目的 为了避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 , 减少术后并发症 , 促进早日康

复。方法 总结 3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 , 并随访观察长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 术后 3年无复发。结论 完整、及时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关键词 】 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单位 :132001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 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日益受到 重视 , 但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率高 , 约 10%以上 [2] , 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 .2006年 6月至 2007年 6月 , 我科应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 30例 , 效果满意 , 现将有关 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 其中男 28例 , 女 2例;年龄 26 68岁 ,平均 58岁 , 均为右侧斜疝。合并肥胖者 6例 , 糖尿 病 4例 , 慢性支气管炎 4例。1.2 手术方法 30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 于右侧腹股 沟区内外环之间切开皮肤、皮下 , 腹外斜肌腱膜 , 找到疝囊 , 将大疝囊变为小疝囊 , 于内环外放置网塞 , 腹股沟管后壁应

用平片式补片加强 , 重建内外环后 , 逐层缝合切口。1.3结果 30例患者 , 术后随访 3年 , 无一例复发。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护理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 , 认真全面查体 , 做出全面 评估。包括了解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有无糖尿 病 , 观察有无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易致腹压增高的因素 , 术前对上述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 待好转后再手术。

2.1.2心理护理 患者饱受疝疾病的痛苦 , 加之对无张力 疝修补术不了解 , 故心理负担较重。担心麻醉和手术意外 , 害怕术后伤口疼痛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 从而表现出紧

张、恐惧 , 甚至明显的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下降等 [1]。术前 护士多与患者交流 , 配合医生工作 , 向患者讲解无张力疝修 补术的目的、方法、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此方法的优点 , 如术

后无张力 , 恢复较快 , 复发率低 , 疼痛小 , 三天即可下床活动 等 , 这样可以消除患者的顾虑 , 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2.1.3改善呼吸功能的护理 腹股沟斜疝的患者 , 如存在 呼吸系统疾病 , 必然导致腹压增加 , 易致病情加重或术后复

发 , 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 减少并发症 , 我们加强了 患者呼吸道功能的管理 :① 术前了解患者咳嗽、咯痰和吸烟 情况 , 吸烟的患者告之患者停止吸烟;有咳嗽、肺部感染的患 者 , 常规使用抗生素及雾化吸入治疗 , 控制呼吸道症状 , 改善 通气功能;② 常规性胸部 X 线检查和肺功能测定 , 评估膈肌 运动情况和通气功能;③ 训练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 , 以减轻 术后呼吸受限及通气不足。2.1.4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

术后感染率。我们采用术前 1h 静脉滴入抗生素 , 术后继续 应用 2 3d。·

902·20109418Chin J Mod Drug Appl , Sep 2010, Vol.4, No.18 2.2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本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 返回病房

时患者清醒 , 取斜坡卧位 , 有利于呼吸和切口处于松弛状态;使用腹带 , 降低切口局部张力;术后 6h , 可进流食。患者卧 床 2 3d , 第 3天可下床活动。2.2.2 术后呼吸道护理

患者术前虽然接受了腹带适应性

训练 , 但仍应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 咯痰 , 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护术区 , 以减轻疼痛;雾化吸入 2 次 /d。2.2.3 保持大小便通畅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 , 患者要求卧 床一段时间 , 一般 2 3d , 肠蠕动恢复慢 , 术后可口服植物油 等缓泻剂 , 保持大便通畅。2.2.4 防止术后感染 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 2 3d 换药 , 更换敷料 , 同时密切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等感染迹象。每次换药后 , 切口乙醇纱布湿敷。3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说明 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 避免局部 承受过重负荷。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便秘、排尿困难等 疾病。术后定期复查 , 注意有无复发。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 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420.[2]Khawaiter SA.Inguinal hernia in Saudi Arabia.Am J Surg , 1985, 149(6 :691.

小儿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 李艳

吴凯蒂 陈红

【 摘要 】 目的

讨论小儿颈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现状、护理体会。方法 对 60例患儿颈

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输血、采血及穿刺部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颈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 , 对于 小儿来说 , 可以减少由于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 , 减轻家长的顾虑情绪。静脉输液及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 的难点 , 颈外静脉留置针解决了这一难点。在输液前、中、和封管后均可通过留置针采血 , 减轻了护士的 工作量 , 方便输入各种药物且操作简单、直观、费用低等优点。结论 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有利于配合 抢救危重患儿 , 既为临床抢救治疗赢得时间 , 又能快速顺利给药 , 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 从而 提高护理效率。

【 关键词 】 小儿颈外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输血;护理 作者单位 :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 随之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逐渐普及 , 成为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颈外静脉是颈项最大的浅静脉 , 暴露明显 , 附近无神经、关

节 , 静脉走向直 , 易于穿刺。为了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及采血检验的恐惧心理 , 减轻家长对患儿疼痛及采血困难的 顾虑、并保护血管 , 提供最佳的治疗与服务 , 我科自 2007年 10月开始对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 , 得 到了家属和患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 2007年 10月至 2009年 10月共进

行小儿颈外静脉留置针 60例 , 其中男 27例 , 女 33例。年龄 在 3 10岁 , 留置时间为 3 8d。其中白血病 18例 , 再生障 碍性贫血 15例 , 过敏性紫癜 24例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3例。其中发生堵管 2例 , 液体外渗 2例。保留时间最长 8d , 最 短 1d;一次 穿刺成功 56例 , 占 93%, 均取得满意 效果 .1.2方法 1.2.1 置管方法

① 首先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 取得

配合;② 患儿取去枕仰卧位 , 肩部稍垫起 , 头尽量后仰偏向对 侧 , 暴露颈静脉 , 选择颈外静脉中点为进针点 , 常规消毒穿刺 点皮肤直径 >8cm , 助手于锁骨上压迫颈外静脉三角处阻断 血流 , 使静脉充盈 , 术者站在患儿穿刺部位对侧或头顶侧 , 左 手压住血管并绷紧皮肤 , 右手拇指及示指持留置针柄 , 对准 血管与皮肤呈 15ʎ 30ʎ 角直刺血管内 ,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约 5ʎ 15ʎ;③ 进针速度宜慢 , 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 左手退 出针芯少许 , 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 要边退针芯边置入

外套管 , 朝向心方向穿剌 [1]。当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 , 拨 出针芯 , 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留置针 , 再用一条胶布将留置 针远端固定于耳后或适当部位 , 另一条胶布将输液器针柄与

肝素帽固定在一起以防连接处脱落;④ 用填写好穿剌日期的 胶布固定三叉接口 , 为更换敷贴、拔管提供依据;⑤ 根据患儿 病情进行采血、输血、输液。1.2.2 留置针输液方法 连接输液装置后 , 根据患儿年龄 及病情调节滴速。输液期间要经常巡视 , 及时更换输液瓶 , 防止回血堵塞导管和空气栓塞。每次输液完毕 , 拔出输液针 头常规消毒肝素帽 , 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稀释液 3 4ml(含 肝素 100U /ml 进行封管 , 封管时只将针尖斜面插入肝素帽 内 , 再均匀推注封管液 , 完毕后拔出针头 , 避免形成负压 , 确 保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

[2]。关闭留置针的小开关 , 留置针 的小开关位置应靠近套管针起始部 , 避免血液返流 , 凝固阻 塞针头。次日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 , 将连接好输液器的头 皮针直接插入肝素帽内固定即可。2护理

① 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 , 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期间 , 每 2 3d 更换透明敷贴 1次 , 并做好记录 , 同时进行皮肤消毒 , 以防感染;② 发现穿刺针眼处红肿则表 示有静脉炎发生 , 应立即拔出留置针 , 并给予 50%硫酸镁热 敷;局部有渗血、渗液时 , 应重新消毒 , 更换敷贴;③ 输入对血 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 减少静脉炎的 发生 , 延长置管时间;④ 液体滴完后要及时封管 , 并关好留置 针小开关 , 肝素帽应用无菌纱布包裹 , 并用胶布固定好。封 管液只能当天配制使用 , 封管注射器 1人 1具。封管后再启 用时必须先抽回血 , 见回血后方可输液;⑤ 留置针留置时间 一般为 3 5d , 最好不超过 8d , 以防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

·

成人疝修补术 篇6

关键词:平片疝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效果对比【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6-01

腹股沟疝是目前的各种外科疾病类型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通常而言,腹股沟疝一旦形成,便需要进行手术修补,该病的自愈可能性几乎为零,选择手术治疗时唯一有效途径[1]。平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这两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我国开展最早、且普及最广,是目前我国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2],本文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共收治19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186例患者行平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例;年龄19岁-78岁,平均50.6岁;原发性斜疝132例,原发性直疝41例,斜疝、直疝并存6例,原发性股疝5例,马鞍疝2例。患者就诊方式包括以发现腹股沟区的包块就诊和因腹股沟区不适而就诊,其中59例患者在术前行B超检查确诊。

1.2 研究方法。依照具体手术方法的差异,将行平片疝修补术的83例患者视为A组,将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的103例患者视为B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1.3 手术方法。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脊膜外麻醉(83例)与局部麻醉(103例)。①平片疝修补术步骤:取经内、外环口平行于腹股沟之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腹外斜肌键膜,电凝止血;腹外斜肌键膜的切开;将精索及其上的提辜肌纤维向上提起,以从腹股沟管后壁和耻骨上分离,在耻骨结节上方游离出约2cm的距离;打开腹股沟管保护神经;腹股沟管打开后,需确认和分离病囊;放置/固定网片;关闭腹外斜肌键膜;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②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步骤:手术切口的部位同平片修复法,自皮肤切口、腹外斜肌键膜的切开、游离精索和寻找并游离病囊的步骤也同平片修复法;找到疝囊后,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一般不打开疝囊;将“漏斗”状“网塞”的尖端与小疝囊的底部最远端固定1针,再一起纳入腹腔,在疝环口处网塞的外瓣与腹横筋膜或四周组织间断缝合4-6针固定。同样在精索前缝合腹外斜肌键膜,皮下组织至皮肤。

2 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d、术后随访复发1例;B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8d、术后随访复发1例;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目最常用的两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平片式可以用于大数的腹股沟疝,它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两种术式都要用到补片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马颂章[3]认为使用补片疝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平片宽度与长度不足、补片固定不确切等。所以我们强调补片的放置妥当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患者腹股沟管后壁的解剖情况,修剪补片大小适度、形状适宜,补片放置平整,缝合后无张力为原则。

现代解剖学研究表明:腹股沟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腹股沟区的深层薄弱区即耻骨肌孔和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4]。尽管腹股沟无张力病修补手术的手术路径可概括为两条,即前入路法和后入路法。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手术时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熟悉腹股沟区解剖,正确理解各种无张力修补术的原理,充分掌握该手术的技巧,规范操作;第二,分离疝囊時要注意保护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和精索血管;第三,术中必须找到真正的病囊并一定要高位游离。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平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均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的共同特点,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够有效修补腹股沟疝修。

参考文献

[1]罗志钢,何明坤.局部浸润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102-103

[2]Tuveri M,Calo PG,Melis G,et al.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of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under local anaesthesia:a 5-year review. Chir Ital,2008,60 (03):401-408

[3]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再手术12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730-731

成人疝修补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近3年我院收集的100例成人原发腹股沟疝患者, 其中男、女分别有97例、3例, 年龄25~76岁, 中位年龄52.9岁, 直疝23例, 斜疝77例, 单侧83例, 双侧17例, Ⅰ型11例, Ⅱ型53例, Ⅲ型21例, Ⅳ型15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 并经辅助检查证实, 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 (50例) 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50例) ,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中, 男性48例, 女性2例, 年龄25~75岁, 中位年龄52.7岁;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中, 男性49例, 女性1例, 年龄25~76岁, 中位年龄5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全身麻醉, 取头低脚高位, 切口位置定位于患侧脐旁大约2 cm处, 行横切口大约10 mm, 将腹直肌前鞘切开, 然后采取指板拉钩法将腹膜外间隙游离, 而后再将Trocar与腹腔镜置入, 维持CO2气腹压在10~15 cm Hg。在脐与耻骨连线的中上1/3位置及中下1/3位置分别放入一个5 mm Trocar。分离重复暴露疝, 斜疝者从精索下钝性撕离疝囊, 直疝者直接剥离疝囊与腹壁。准备15 cm×10 cm聚丙烯补片, 分别于耻骨梳韧带、腹横肌腱膜弓及髂耻束这三处钉入5枚疝钉, 最后排气退镜。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 切口位置定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左右的位置, 沿着平行于腹股沟韧带与耻骨结节的方向斜行切口, 长度3~5 cm左右, 逐层切开后进行神经保护性的钝性分离, 找到疝囊, 较小疝囊可不必切开, 较大疝囊可横断疝囊, 进行近端结扎与高位游离。对于Ⅲ型、Ⅳ型疝在疝环内填网塞并进行补片固定, 最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活动及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长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 明显小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的42.00% (P<0.05, 表2) 。

注: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成人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疾病, 张力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两种治疗腹股沟疝的传统方法, 随着近些年腹腔镜的引进, 腹腔镜疝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它避免了传统疝修补张力缝合的不足之处, 而且还不会影响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降低了术后复发率[2]。而具有微创优势的腹腔镜疝修补术则其基础上减小了创伤, 对原本已存在缺陷的腹股沟管结构不会进一步加大损害, 患者术后恢复快。

目前, 临床对于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并非没有争议, 有学者通过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研究表明, 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 腹腔镜疝修补不仅明显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而且还明显地控制了并发症与复发, 并指出腹腔镜疝修补术以其显见优势可作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3]。有报道显示, 两种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无显著差异[4]。有研究表明,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具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 复发率较低, 虽然腹腔镜疝修补术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缩短了住院时间, 但其住院费用却是相对高昂的[5]。有学者提出, 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省去使用疝钉固定补片的操作, 可有利于避免术后疼痛, 降低住院费用, 而且还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率[6]。目前临床认为,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治疗复发疝与双侧疝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切口小, 痛苦少, 而且还不增加费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除手术时间比无张力疝修补术组长外, 疼痛持续时间、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P<0.05) , 且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P<0.05) , 表明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于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成人腹股沟疝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选择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集的100例成人原发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 (50例) 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50例) , 对两种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长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疼痛时间、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P<0.05)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P<0.05) 。结论 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选择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 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张文海, 白剑, 侯湘德, 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21) :3911-3913.

[2]辛占良.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 2012, 18 (4) :52-53.

[3]赵五煜.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3) :78-79.

[4]孙毅.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3) :90-91.

[5]李建华, 韩玲.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12, 18 (6) :636-639.

成人疝修补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 患者均自愿参加该研究, 随机均分为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和平片疝修补术组。腹膜前疝修补术组:男63例, 女1例, 年龄为35~79岁, 平均年龄62岁。单侧疝59例, 其中直疝9例, 斜疝50例;双侧疝5例, 其中直疝1例, 斜疝4例, 全部为初发疝。根据《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 (修订稿) 》[2], 分型分别为Ⅰ型22例, Ⅱ型10例, Ⅲ型32例;平片疝修补术组男62例, 女2例, 年龄为27~78岁, 平均年龄56岁。单侧疝57例, 其中直疝10例, 斜疝47例;双侧疝7例, 其中直疝2例, 斜疝5例, 全部为初发疝。分型分别为Ⅰ型27例, Ⅱ型8例, Ⅲ型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股沟疝的类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统计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腹膜前疝修补术组: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7.6cm×15 cm聚丙烯网状补片。该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 在脐下方插入10 mm套管作为观察孔, 同时在脐下3~5 cm水平线与两侧腹直肌外缘交界处插入5 mm和10 mm套管各一个, 伸入腹腔镜, 将疝囊切除, 如疝落入阴囊内, 则将落入部分留在原位。从疝环边缘向周围分离腹膜, 建立腹膜前间隙, 将聚丙烯网片送入腹腔, 盖在缺损处, 覆盖肌耻骨孔[3,4], 在游离的腹膜前间隙中用钉合器固定于腹股沟韧带等组织, 最后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腹膜。

平片疝修补术组:采用Tyco公司生产的Prefix网塞和Mesh补片。该组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常规4~5 cm的疝切口, 沿腹外斜肌腱膜纵行切开提睾肌, 提起精索, 充分游离疝囊, 过大的疝囊应高位结扎后, 缝合近端使其变小, 远端切除或者止血后旷置, 放入Perfix充填物, 让患者咳嗽以确定充填到位, 缝合充填物和内环或缺损边缘, 将Mesh补片放置于精索后方, 在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之间, 逐层连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1.3 观察指标[5]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 (数字分级法0) 、给予镇痛药和复发情况 (6~12个月) 等方面。术后疼痛评分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分0~10级, 患者用这些数字描述疼痛强度, 数字大则疼痛重。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运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 运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和住院的一般情况比较

腹膜前疝修补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比平片疝修补术组的长, 但是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膜前疝修补术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平片疝修补术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腹膜前疝修补术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平片疝修补术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平片疝修补术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腹膜前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平片疝修补术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膜前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平片疝修补术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膜前疝修补术组患者的使用镇痛药物明显少于平片疝修补术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 (包括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障碍、尿潴留、切口感染等) 和复发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平片疝修补术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腹外疝手术是以对机体局部解剖和病理状态下的改变的认识为基础的。腹股沟疝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腹股沟区域结构薄弱以及腹横筋膜缺损, 在治疗该病时, 最关键的就是对腹横筋膜的修复, 这是防止和减少复发的主要因素。

腹膜前疝修补术是将补片放在腹膜前间隙处, 此处仅有少量的脂肪组织, 没有血管和神经, 因此这个手术既不会导致出血, 也不会导致术后慢性疼痛。而且, 补片的位置较深, 异物感也不强烈[6]。平片疝修补术也叫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 它通过人工补片维持疝修补时正常组织的位置, 缝合时无张力, 手术效果好, 具体包括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复发率低等。

我们的研究发现, 与平片疝修补术组患者相比, 腹膜前疝修补术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疼痛评分低、使用镇痛药物少 (P<0.05) , 而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差异不明显 (P>0.05) , 但是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要高于平片疝修补术组。

通过研读资料和临床实践, 我们总结了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微创性:手术时间短, 手术小切口;第二、全面性:通过覆盖股管上口、直疝三角以及内环口, 全面修复了整个腹股沟区;第三、更加“无张力”:此手术中, 在腹股沟区内, 腹压的作用使补片紧贴腹壁, 腹压和组织静压可以让补片固定得当;第四、疼痛轻:此手术主要集中在腹横筋膜深部, 减少了与瘢痕组织的牵连, 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或慢性疼痛;第五、感染少:腹腔内积液可以通过腹膜吸收, 减少感染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 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两种手术中, 与平片疝修补术相比, 接受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患者开始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服用镇痛药物少, 因此, 腹膜前疝修补术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但是由于其住院费用较高, 因此展开也受到了限制。

参考文献

[1]Shah S, Marsh H, Khan MS, et al.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inguinal hernia surgery[J].Scott Med J, 2013, 58 (2) :119-123.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 (修订稿) [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 9 (1) :84.

[3]Stoppa R, Van Hee R.Surgical anatomy of the groin region[J].Acta Chir Belg, 1998, 98 (3) :124-126.

[4]Brassier D, Elhadad A.Classic and endoscopic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groin[J].J Chir (Paris) , 2007, 144 (4) :5-10.

[5]王卫军, 李智涛, 李嘉根, 等.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修补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 13 (6) :548-551.

成人疝修补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 均来自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患者, 均符合中华外科学会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2]。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男24例, 女6例, 年龄32~78岁, 平均 (64.53±5.45) 岁, 单侧斜疝18例, 单侧直疝6例, 双侧斜疝6例;对照组男23例, 女7例, 年龄29~76, 平均 (63.45±5.76) 岁, 单侧斜疝17例, 单侧直疝8例, 双侧斜疝5例;两组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便秘、心脑血管疾病和前列腺增生, 术前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待病情改善后再行手术。两组患者均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所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 病情稳定后实施手术, 治疗组采用充填式疝环无张力修补术, 麻醉方法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疝修补材料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成型聚丙烯补片。手术方法:手术切口与传统的疝补术相同, 即腹股沟斜切口, 内侧点和外侧点分别选择在耻骨结节外侧1 cm处和腹股沟韧带中点头侧2 cm处, 切口长约4 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切开提睾肌后, 找到精索, 游离并用纱布提起。找到疝囊后充分游离至颈部, 直至暴露腹膜外脂肪, 腹股沟其它部位不做广泛游离和高张力性缝合修补, 游离的疝囊也无需高位结扎及缩小内环口, 但要尽量保持疝囊的完整性。根据疝环口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判断属于直疝还是斜疝, 疝环口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属于直疝, 直疝疝囊则不必打开, 直接将其翻入腹腔即可;斜疝小疝囊需高位游离至颈部, 大疝囊或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的, 需将其横断, 于近端缝合封闭成小疝囊, 大小能容纳一个疝环填充物, 将网塞填充物缓缓置入疝内环口内, 网塞外瓣与疝环缝合固定, 然后将疝囊合并网塞填充物一起经疝环内翻入腹腔。游离出精索, 将网状补片置入精索后方, 上、下缘分别用可吸收线与腹外斜腱膜、腹股沟韧带处间断缝合, 最后将精索放回, 电凝止血后逐层关闭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疝环修补术, 麻醉方法与手术入路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术后给予8个月以上跟踪随访,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及复发情况;术后低热、尿潴留、阴囊水肿、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平均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术后止痛药使用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 治疗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3.33%, 复发率为0;对照组止痛药使用率为16.67%, 复发率为6.67%, 前者均低于后者,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 其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 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腹股沟疝就是指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腹外疝。腹股沟疝是一种解剖结构异常性疾病, 属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婴幼儿和成人, 婴幼儿发病多与先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完善有关, 成人发病多与自身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和前列腺增生, 导致腹内压升高, 腹壁组织衰退、缺损, 肌肉松弛, 从而引起腹股沟疝[3]。腹股沟疝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直疝和斜疝, 直疝多发于腹部肌肉松弛的成年年男性, 斜疝多发于婴幼儿及成年男性, 而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 发病率约占腹股沟疝的85%~95%[4]。治疗上, 手术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传统疝环修补术主要有Bassini和Mc Vay术式, 是将缺损部位的邻近组织通过外力作用缝合在一起, 以增强腹股沟管后壁, 属于张力性修补。传统修补术术后易出现疼痛, 复发率也较高, 相关资料显示传统疝修补术的复发率高达10%以上[5]。此外术后卧床时间较长, 患者极易出现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痛苦。近年来, 随着医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逐步开展, 不仅弥补了传统术式的不足, 也使疝的治疗发生了革命的变化。无张力修补术以股沟区解剖为基础, 用聚丙烯填塞物填塞内环口, 有效的堵住了疝环, 并用平片网于精索后方, 有效的加固了腹股沟管的后壁, 更符合修复腹股沟的解剖生理功能。相关文献报道术后复发率在1%以下[6]。本院近年来采用了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临床疗效满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给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平均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治疗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3.33%, 复发率为0;对照组止痛药使用率为16.67%, 复发率为6.67%, 前者均低于后者,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术后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现代疝手术的要求, 具有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总之,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可作为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何启明, 伍晓汀, 刘雁军, 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中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对照研究[J].华西医学, 2007, 22 (4) :802-803.

[2]Mayer S A, Rincon F.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J].Lan-cet Neurol, 2005, 4 (10) :662-672.

[3]熊勤涛.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 (16) :1254-1255.

[4]Van Veen R N, Wijsmuller A R, Vrijland W W, 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 of non-mesh versusmesh repair ofprimary inguinal hernia[J].Br J Surgery, 2007, 94 (4) :506.

[5]苏显祥.两种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53 (10) :1305-1306.

成人疝修补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8例均为2010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 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型标准均诊断为腹股沟斜疝, 排除急性嵌顿疝、复发疝、复合疝、滑动疝。其中6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治疗组) , 男48例, 女12例;年龄38岁~78岁, 平均年龄 (52.8±11.5) 岁;单侧44例, 双侧16例。58例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 (对照组) , 男45例, 女13例;年龄35岁~69岁, 平均年龄 (50.2±9.7) 岁;单侧45例, 双侧13例。2组在性别、平均年龄、斜疝类型、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医疗小组中所有手术人员均由我院普外科高年资医生组成, 所有手术均在我院手术室完成, 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治疗方法:58例均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 给予疝囊高位结扎后缝合修补斜疝。由于患者腹股沟管前后壁薄弱或缺损程度不一样, 所以相应选用不同的缝合方法修补, 如Ferguson修补法、Bassini修补法、Halsted修补法、Shouldice修补法。观察组治疗方法:60例患者采用Lichtenstein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切除远端多余疝囊后使用圆锥型充填网塞 (Plug) 填充内环及成型补片 (Mesh) 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

1.3 观察指标

术中观察: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 分值为0~10分, 分数越高, 表示疼痛程度越高。出院随访观察:定期门诊复诊或采用电话随访, 时间均为6个月随访内容主要是术后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疼痛、平均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 (3.33%) , 对照组2例 (3.45%) ,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2=0.225, P>0.05) 。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 (1.67%) , 对照组8例 (13.7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55, P<0.05) 。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在中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 先天性患者原因多为腹膜鞘状突未闭, 后天性患者的病因除腹股沟部先天性缺损外,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发育不全也是主要的病理解剖基础。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措施, 根据手术修补方法的不同, 目前常分为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主要是缝合法, 就是把缺损的部位用各种缝合方法拉到一起, 在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上曾经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 许多学者认为这种手术存在一些弊端。由于该种手术强行缝合缺损周边的肌肉及腱膜, 因此术中、术后都有牵拉疼痛感, 有些患者甚至在术后不能直腰, 本文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为3.4, 较观察组的1.7显著增高 (P=0.000) 。而且术后因张力较大, 导致恢复时间长, 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延长, 本文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为40.5 h, 而观察组仅为6.5 h, 明显少于对照组。

无张力疝修补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概念于1986年由美国医师Lichtenstein首先提出, 其手术原理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替代周围肌肉筋膜组织进行修补, 加强了腹股沟管的后壁并填充内环。其在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中具有以下优点: (1) 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 对周围肌肉筋膜组织的牵拉力减少, 术中、术后疼痛感明显缓解, 并且对正常组织创伤轻, 术后组织生长恢复快。 (2) 对正常组织的解剖结构不干扰。传统修补术缝合周围肌肉筋膜组织, 使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将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用假体材料修补缺损、重建内环, 不需周围组织填补, 术中组织分离少, 不干扰正常组织解剖结构, 层次分明, 局部无隆起情况, 符合生物力学和解剖生理学[2]。 (3) 不影响局部韧带的正常功能, 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 对患者术后各项功能的恢复更加有利。而且补片的主要材料是聚丙烯, 不可吸收, 组织相容性好, 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低[3]。 (4) 术后复发率低。传统疝修补术有一较大的弊端:复发率高, 文献报道可达10%[4]。本文结果显示6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达13.79%, 而观察组仅为1.67%。对照组58例中一些老年患者, 因为年老体衰, 术后常有腹压增高的情况, 如用力大便、剧烈咳嗽、提拿重物等, 手术缝合部位因不能经受增高的压力, 愈合后又裂开导致复发。

综上所述,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减轻术后疼痛, 减少复发, 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强, 于游, 谢勤丽, 等.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09, 3 (1) :49-53.

[2]朱卫华, 王福顺, 李澍, 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56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11, 5 (1) :54-59.

[3]徐知非.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四川医学, 2012, 33 (5) :832-834.

上一篇:动态情境教学与分析下一篇:水电厂自动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