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收入

2024-05-21

运营收入(精选七篇)

运营收入 篇1

2010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宣传力度很大, 市场看上去很火爆, 中国移动则比较低调, 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持续加大。我认为用户ARPU值造成运营商收入份额与用户份额的不匹配, 从三大运营商全网移动电话ARPU值来看,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ARPU值都在增加, 而中国电信的ARPU值在减少。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

中国移动2011年在收入领域的领跑地位不会改变。由于中国移动在建设发展3G的同时并没有忘记2G, 其2G网络扩容建设进展良好, 给中国目前大部分移动用户——2G用户带来了优质的使用体验, 这是其收入份额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

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陈志刚

2011年, 面对可能的通信行业利润率的持平甚至下滑, 中国移动将在体制和机制上保持理性的投资收益比, 并且有望进一步收缩业务战线, 上述举措将有望助力中国移动用户收入贡献率持续提升。

一年以来, 三大运营商在移动通信等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 目前年度运营成果已初步出炉。2010年1~11月,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9483.0万户, 达到8.42亿户, 其中中国移动移动用户总规模达5.79639亿户, 中国电信CDMA用户总数达到8802万户, 而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为1.65525亿户。从移动用户市场份额看, 相比2010年1月, 中国移动用户占比降低1.38%;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分别提高了0.37%和2.11%。从上述市场占比的变化不难看出一年间其他两大运营商, 尤其是中国电信对于中国移动用户的有效撬动。

然而移动收入方面的数据却反映出了不同的声音。2010年1~11月, 全国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5719亿元 (人民币, 下同) , 同比增长11.6%, 其中中国移动收入为4546亿元, 中国联通728亿元, 中国电信收入为445亿元, 分别占比为79.49%、12.72%和7.78%。对比2010年1月数据, 可得出中国移动移动收入市场占比提高1.65%, 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下降0.6%和1.07%。

上述用户和收入数据将移动用户的“增量不增收”问题呈现于运营商面前:中国移动虽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但是收入占比却提高最多;而中国电信虽然市场份额增加最多, 但收入份额反而下降最为严重。

运营收入 篇2

关键词:收入稽核;系统;收入流失

对于现阶段的收入稽核工作而言,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关键信息审核方式缺乏健全性,人工稽核工作速度偏低,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其他工作的需要,而且容易发生误差,更为重要的是稽核质量低下[1]。因此,电信运营商必须要建设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现状的收入稽核系统,从而有效提升收入稽核质量。

1.收入稽核系统建设意义与思路

收入稽核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核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收入方面的信息的统一性与科学性[2]。对于电信商而言,构建收入稽核系统的意义主要包括:

(1)有效减少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增加利润;

(2)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稽核工作人员的效率与水平;

(3)实现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第一时间内找出日常业务中出现的错误,并做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而要想实现上述构建意义,在构建收入稽核系统时的思路应为:

(1)营销活动管控。对日常业务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稽核管理与控制,在整个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预防、处理工作,从而保证日常营销所有环节的顺利运行与控制。

(2)常规业务管控。稽核现阶段新业务受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同时还要对相关业务作出合理的调整,以此来构成一个前后相接的回路,进而进一步保证数据信息的统一性。

(3)业务流程与规范控制与数据库。把日常营销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规范都集中到一起,根据营销工作做好记录工作,并将最终所记录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库。之后,再进行营销活动过程中就能够将其与新营销活动规则作出对比。

2.收入稽核系统技术架构

收入稽核系统选用了三层架构,其中主要有数据接口层、稽核对比层以及功能应用层[3]。

(1)数据接口层

这一层的主要功能为在所有的生产系统中搜索、收集相关的原始信息,完成预处理工作之后再输出上级业务逻辑层中可能使用到的规范信息。通常情况下,采集区域主要有填报、业务数据信息。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采集时还可以详细的校验数据,从而保证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和数据源保持统一。预处理工作可以实现某些格式转换,以此来最终输出的数据能够顺利的为收入稽核系统所识别。

(2)稽核对比层

这一层可以说是系统的中心,其主要作用就是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稽核。其中,稽核流程引擎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为完成稽核流程的调度、监控。其次,为完成稽核工作的驱动,当稽核出现非正常状况之后能够自动或靠人工发送到工作人员处,从而在第一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处理。

(3)功能应用层

这一层实际上就是一个用户可以接触到的层次,也就是这一系统的使用者多可以看到的界面,能够直接看到最终的稽核结果,以此来为考核工作提供数参考。不仅如此,汇聚类数据则能够提供报表数据,同时还能够实现大数据量的导出下载。

3.收入稽核系统运转机制

收入稽核系统的运转机制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同时它还有着自身的循环周期。运转机制能够深入研究稽核产生的非正常信息,并健全知识库[4]。在使用知识库的过程中找出已经获得的差异信息,同时还会进一步研究未收集的数据信息,借助闭环稽核程序来提升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1)规则库、知识库

规则库和知识库在收入稽核系统内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它与系统稽核领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更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中枢神经”。 规则库与知识库把稽核工作和相关的规范发送到数据采集加工模块中,工作者再根据已经出现的差异输出结果设计针对性的协调计划,之后再返回去。根据所设计的计划再一次引导相关的环节的工作人员做出调整措施,并评价最终的整改结果。

(2)数据采集与加工

通常情况下,所采集的数据内容、频度与手段都取决于稽核点的规则。系统需要有由多种数据源中获取信息的功能,例如数据库等[5]。一般来讲,电信用户的定购明细数据与使用清单数据都比较多,所以收入稽核系统的数据抽取接口必须要有较快的速度。在按时达到抽取工作目标的同时还要保证稽核系统之后的顺利运行。将已经获取的原始数据与规则库、知识库内之后产生的差异数据进行结合,深入研究差异数据出现的印象因素,以此来从根源处降低未来时间里数据差异的产生。

(3)数据展现

稽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结果大都是以相关的报表形式发送到用户手中的。系统能够高效的制定出多种主题内容的报表,同时还能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研究。

4.总结

笔者介绍了收入稽核系统的主要构建意义及整体路线,同时还具体介绍了系统的建立方案,从而为电信运营商的运营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涛,傅强.运营商三方资料稽核系统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66-67.

[2]郭鹏,纪青莹.电信行业自动稽核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1(31):113-114.

[3]姚宇峰.电信收入保障中数据稽核平衡关系式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8):95-99.

[4]李丽霞,尚艳柳.浅谈售电收入一体化核算系统的整体运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8(S1):42-43.

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入管理浅析 篇3

关键词:移动通信,收入,管理

一、移动通信企业收入简介

移动通信运营商(以下简称“公司”)的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公司经营基础通信业务和增值通信业务所取得的资费收入、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网间互联相互使用电信业务的结算收入等。

二、运营商收入的特点

(一)业务种类多,结算规则复杂,收入管理难度大

目前,公司收入核算的业务有70多种,各种类型的结算项目有80多种,业务规则异常复杂,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客户需求,对原有业务规则进行调整的同时,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4G网络建成后,由于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新产品和新业务收入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系统

1.计费系统是公司收入数据管理和控制的核心。与一般的企业不同,移动通信企业的客户在营业厅签订入网协议后,网络设备将客户实时的通信量传送至计费系统,计费系统按照客户选择的单价资费进行批价,形成客户账单,从而形成公司的收入,该类公司每个省动辄几千万客户,整个收入确认过程,高度依赖网络和计费系统。

2.公司已实现了收入数据从计费系统自动导入ERP系统(狭义理解为会计核算软件),收入核算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收入核算的规范性、统一性、准确性得到保障,完全杜绝人为原因造成的差错。

(三)收入管理高度集中

公司的收入管理工作都集中在省级公司财务部门,各项收入的归集口径与规则,都由省级公司财务部与各业务部门和计费部门讨论确定,地市公司对收入管理涉入的比较少。

三、运营商收入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收入准则适用方面的问题

1.与第三方合作的收入确认

公司在为用户提供电信服务或其他服务过程中,会与第三方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买断信息源等,对于上述业务,是按照总额法列收列支,还是按照净额法以收入净额进行确认,仍未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2.终端与业务捆绑销售的收入确认

终端捆绑销售是指公司采用预存话费送终端、买终端送话费等方式将终端和公司自有业务捆绑销售。对于终端捆绑销售业务,终端收入和话费等自有业务收入确认的方法常见的有三种:公允价值法、剩余价值法和合同约定法。

3.套餐收入的确认

套餐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通信业务或服务打包提供给客户,并收取固定月使用费的一种促销方式。套餐收入如何拆分为各项业务收入,各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处理方法上也不尽相同。

(二)收入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收入跑冒滴漏问题不可避免

1.公司的收入数据采集、处理、生成结果都高度依赖IT系统,从网络侧数据采集,到计费侧的处理、生成收入,系统间数据仍不能做到100%吻合,大量与合作方分成的收入,由于系统结算逻辑复杂,收入的跑冒滴漏不可避免。

2.公司的业务种类多,受理模式多样,虽然有稽核流程,但难免存在不符合规定的减免和优惠。

3.公司的用户量巨大,虽然有完善的信用控制系统,但恶意欠费时有发生,追缴困难,造成收入的流失。

(三)公司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一致性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与收入密切相关的用户欠费、预收账款等数据,在计费系统和ERP系统中均有记录,由于业务种类多,处理逻辑和步骤复杂,导致两系统间数据或多或少存在差异。

四、解决收入问题的两点思考

(一)新收入准则发布,扫清了准则适用障碍

2014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源于客户合同收入》,自2018年1月1日生效。新准则的目标是对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采用单一、综合的收入确认模型,以提高行业内、行业间以及不同资本市场的可比性。

(二)加强业财融合,建立收入保障机制,是提升收入管理水平的根本

1.收入会计人员要熟悉公司各项新业务。收入是业务发展的成果展现,确保各项业务的准确归集和展示是收入管理的基本目标。

2.收入会计人员要掌握计费系统中与收入数据处理、归集相关的知识。要掌握财务记账数据在计费系统处理的步骤、流程、机制及归集口径,了解用户预存款和欠费增减变动的管理和控制机制、计费系统架构等。

3.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制定规范的产品上线和业务处理流程,形成有效的收入保障机制,确保收入数据与业务变更同步,最大程度减少收入的流失。五、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消费对传统电信业务异质替代正在加速,电信行业内部以存量和流量为主的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受上述因素影响,整个行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移动通信运营商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规律,抢抓机遇,加强收入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运营收入 篇4

关键词:演出市场,票房,票房收入

一、演出市场的整体票价状况及高票价的原因

中国演出市场的票价超高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少则200-300元一张、多则400-500元一张演出票价已属大众价位, 而动辄1000-2000元一张价位的演出门票也并不少见。2015年国内剧场演出最为火爆的演出韦伯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在广州上演, 最高票价达到1680元一张, 最低票价也有280元一张。北京人民大会堂等演出场馆2013年平均票价为523元一张。国家大剧院多功能综合剧场演出票价体现了国有剧场的公益性质, 平均票价为260元一张, 即便是这样也高于百姓期望水平的4倍以上。据了解, 在俄罗斯低收入人群的月均收入为1.5万卢布, 普通演出票价则为100至150卢布, 仅占其月收入的0.7%到1%。美国艺术演出的平均票价是45美元, 比较贵的每张100美元左右, 美国低收入人群月均收入3000美元左右, 普通票价占月收入的1.5%, 贵的占3%。相比较我国的演出票之高可谓世界演出业界之“翘首”。

国内演出市场的高票价是由上、中、下游演出市场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 演出项目艺术生产成本高, 创造周期长, 从场地到剧本再到导演、演员, 灯光、服装、道具一样都不能少。过程复杂而艰苦, 这直接导致了艺术项目本身的演出成本偏高。一个演出项目投资几百万属于正常, 稍大一些的制作项目投资上千万, 几千万是常事;同时, 剧团现在都在走市场化, 要生存就要考虑一定的盈利, 无形中增加了演出项目的基础成本。这些形成了演出项目的上游生产成本。其次, 演出院团创作出了演出项目,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这些演出项目不能够直接到达各地的剧场演出, 而必须通过演出商在中间做大量的组织、策划、宣传、包装等工作然后再进入各地的演出场地演出。演出商付出的人力、物力、资金、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演出风险, 这些都转化为了演出项目的成本。这部分是演出项目的中游 (或是叫做流通环节) 成本。最后, 到了演出环节也就是剧场。剧场的场租、水电、设备使用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支撑。以广州大剧院为例:每场 (天) 200000元的场租, 1800个座位, 就相当于每个观众要为场租付出110元。如果剧场自己引进安排的演出项目还要对项目进行整体宣传、营销、推广、售票等大量的终端客户服务工作。这些因素构成了演出的下游 (也可称为终端呈现) 成本。

以上是从演出项目生产到剧场演出呈现整个产业链角度, 对演出市场票价超高做出地综合分析。当然票价高也与某些演出团体、演出商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编创成本浮华、各种赠票繁多等多种非理性原因相关。

二、作为演出终端呈现者——剧场 (演出场地) 在演出中所扮演的角色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票价超高,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 高票价已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拦路虎。这不是正常的演出市场, 而是功利文化商业化的一种体现, 对文化本身是一种摧残。因高票价而文化产品失去了它应有的观众群体;文化产品提供者也因为采取单一的企业市场行为而逃脱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随着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的势头渐渐放缓, 超高热的文化消费是否也因该要冷静下来, 理性地降一降温?是否也要冷静地分析一下, 这样高的演出票价真正符合老百姓对文化消费承受能力的?这样的高价位文化消费是否能持续发展下去?作为演出终端呈现者的剧场应该对以上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给出自己的答案。

诚然, 一个剧院的票价是与演出项目的成本直接挂钩, 剧院作为演出产业链中最末端的一个环节, 由于不具有生产功能, 无法控制演出项目的成本, 单一的剧院经营模式 (非院团模式) 更是如此。由此看来, 由于采购环节的高成本而导致的高票价似乎又不是剧院之过。问题是, 剧院即使不断给观众解释:“不是我想高票价, 而是上游环节成本太高。”难道观众就能理解并拿出钱来欣然买票吗?最多是博得一份同情, 不买的还是不买。那么剧场在实际运营中应该如何操作呢?

(一) 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为自己的基本运营原则

剧场本身一定要坚持自己公益性、非盈利性的角色本质不变。各地政府建设剧院的目的就是响应政府文化政策号召、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建剧场就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高水平的舞台表演艺术, 让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让群众的文化素质得到熏陶, 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为创造更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本身就是服务人的精神与心灵, 而非利用文化赚钱。剧场的这种文化需求提供者的身份是其本质, 必须放在首位坚持。

(二) 坚持正确的文化市场导向, 引进真正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高水平演出项目

以笔者所在的中山市为例, 推广高雅艺术, 繁荣演出市场、确保优质服务——这是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的质量方针。此方针的提出正是得益于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坚持公益性、非盈利的运营基本原则。在这样方针指引下, 引进演出的标准一目了然。首先, 演出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这样才能保证每场演出的品质能够得到群众认可, 才能是真正服务于群众, 同时也提升自身在群众中的文化影响力, 努力把自身打造成地方甚至全国文化名牌。其次, 繁荣的演出市场, 不是单一形式、单一水平的演出市场。它在具有丰富演出内容的同时, 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群众文化需求, 在保证演出艺术质量的前提下, 引进不同艺术层次的演出项目, 从而真正地做到服务更广泛群众的文化需求, 让剧场成为人人都可以进来的艺术殿堂。

(三) 制定符合本地经济水平与文化消费水平的合理票价

在前两点都具备的前提之下, 如何制定符合本地经济水平与文化消费水平的合理票价, 是剧场在运营中最重要的工作。再好的演出项目、艺术水平高的表演艺术, 观众买不起门票, 没人能进剧场, 一切都会成空。

剧场盖好了, 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就问经营者, 什么时候能收回建设成本。来自财政指标任务的压力, 也会导致剧场的经营者缺乏长远的策划经营理念, 千方百计引进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项目。偶尔引进一些成本较高、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演出项目, 票价也高得吓人, 完全脱离当地群众收入和消费水平。引进演出项目以期获得盈利, 而忽略文化消费主体, 更忽略了艺术性和项目本身给城市和市民带来的艺术教育示范、普及和影响的功能。最终导致既无法取得经济上的效益, 也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为严重的是分化了观众群体, 使观看文艺演出成了少数精英的专利, 而更为广大的普通工薪因为高票价被拒之门外, 文化权利得不到保障。

(四) 在保证政府财政稳定支持下, 努力打造多种资金来源的良性循环剧场运营模式

演出项目的成本是硬性的, 短时间内无法有比较大的减低空间;票价又要以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导向制定, 而不是以成本或是盈利为导向制定的, 那么在剧院运营当中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应该如果的弥补呢?在国外剧院演出的一些数据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美国百老汇一位剧院总监曾在接受采访时道破“天机”, 他说:“全球90%的表演艺术都是赔钱的, 歌剧、芭蕾舞、交响乐、音乐剧概莫能外。他们一方面靠票房, 一方面是靠政府、基金会、企业赞助支持。为什么支持?因为这样的艺术形式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文化修养。”他还提到, 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全年收入中, 票房占比不到10%。西方发达国家的不仅体现在票价的亲民, 更是通过票来获得了一个稳定的观众群体, 同时获得的是对艺术家的大尊重, 也就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其实, 在我国近几年国家在应对演出市场票价超高问题也在不断探索。国家文化部门对国有艺术院团进行演出项目场次补贴、设立“国家艺术基金”对每年的优秀演出项目进行扶持补贴…..这些都是从演出项目创作生产的源头进行补偿, 以期减轻票价高的成本压力。北京市政府举办“首都剧院联盟低票价”补贴活动是直接对剧场进行补贴, 目的是从终端剧场场租降低的角度缓解票价高的现状。

以上都说明票价高不是群众, 也不是政府所期望的, 政府对文化的发展有着主导作用和主要责任。作为地方性剧院同样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同时根据自身特点从以下方面打造自己的良性运营模式:

1.争取或保证地方政府可持续的财政资策支持, 为长远发展做好有力的前提保证。

2.引进更多更好的演出项目, 结合本地文化需求采取低票价策略, 稳中有升的扩大本地文化消费群体的市场总量。

3.创造性建立有效机制, 努力争取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 争取企业对剧场演出文化事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文化消费, 丰富资金来源, 以便有更大的资金保证引进更多优秀演出项目。

4.从自身实际出发, 努力加强自身造血机制, 利用自身资源开发或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演出文化衍生产品及服务。在丰富剧场文化服务内容的同时, 增加剧场演出以外收入来源。

5.与当地相关组织、单位、媒体加强联系与合作努力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做城市文化传播的排头兵。

三、结语

笔者所在的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每年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 其中有60余场是商业演出或票价100元以下的公益票价演出。商业演出绝大多数项目不是单一按成本大小定价, 而是把当地群众消费能力放在首位。总票房小于总成本定价情况变成了一种常态, 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艺术之门”、“星期二艺术沙龙”、“梦想舞台”等都成了群众喜爱和追捧的公益文化项目。

由于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是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属的事业单位, 在不断市场化的当下, 坚持以公共文化服务为根本的宗旨根本没变。虽然现有的体制从一定程度上对中心多种经营构成了障碍, 比如:分成票房的合作演出项目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演出周边衍生产品活动等具体运作形式, 由于受到财政收支两条线的制约而无法实现。但中心开办十年来, 无论从演出项目的内容数量、销售率、上座率到观众的结构、人数、分布, 再到中山观众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市场培育等等都在逐年递增和发展。观众的素质几乎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演出团体、艺术家的交口称赞, 在广东省业界多次受到嘉奖。总体大方向上走在一条科学的、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这也是从一开始就坚持公益为本, 文化惠民为导向的运营理念所收获的成果。如果片面强调市场、与群众逐利, 失去的将是市场和群众。

浅谈电信运营商收入保障体系的建设 篇5

作为收入保障体系的基础, 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有效性还必须是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并重。收入保障体系制度的内容一定要重视职责、流程、沟通、协作这四方面, 并且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收入保障的基础制度至少应该包含以下方面:①收入保障工作涉及的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协作关系;②收入处理的内部控制流程和审计制度、角色权限列表;③财务收入与IT系统的定期数据核对分析制度;④IT系统及相关平台数据一致性、逻辑性的规范制度;⑤收入风险的岗位问责制度。

2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收入保障工作的主线。电信收入保障体系主要涉及销售、开通、维护、计费、财务、服务这六大范畴, 在市场销售域包括套餐设计、营销计划、营销效果、套餐清理等业务流程, 以及代理商管理、SP管理等支撑性流程。在三网融合、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经营的情况下, 套餐设计的产品定价环节往往成为收入保障的薄弱环节。产品套餐定价要综合考虑计费收入、网间结算支出、漫游摊分支出、代理商佣金成本、终端补贴成本等要素, 这些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资费演练和分析评估后才能确定。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推广后, 由于业务、产品的更新很快, 套餐清理也是收入保障的重要一环。代理商管理、SP管理流程是一个收入风险频发的领域, 代理商、SP往往会研究电信的业务政策进行套利行为, 给电信带来另外一种的收入流失。

服务开通域主要包括业务订购、客户审核、客户信用度管理、受理及开通、订购关系管理等业务流程。这个流程的重点是客户的审核工作, 电信运营商针对不同客户的资费政策是有差异的, 比如企业用户和普通用户的补贴政策、优惠政策差异很大, 这就对客户的审核、客户信用度的管理提出了收入风险点的流程审核要求。而客户的产品订购关系变化频繁的状况也会造成计费数据和网络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从而形成另外一个收入流程风险点。

网络运维域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开通、网络话单生成等业务流程, 以及网络接口管理、网络运营监控维护、网络系统安全及应急计划等支撑性流程。这里是收入保障的重要风险区, 主要是话单生成的流程和监控维护, 一旦话单生成存在问题, 整个公司的收入将会蒙受极大的损失, 而整个基础网络的安全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也是收入保障流程的重要环节。

计费出账域主要包括套餐资费配置、话单采集批价、错单及无主话单处理、人工调整、端到端对账等业务流程, 以及系统安全及灾备计划等支撑性流程。这个领域是收入保障的重点, 各个电信运营商在这个领域逐渐形成了规范的方案, 计费流程逐渐成熟, 计费系统反而较少产生计费的收入风险。在这个领域往往是人工调整较容易产生收入风险, 需要通过双岗操作和审核校验实施风险监控。

客户服务域主要包括投诉处理、离网管理、退费管理等业务流程。这里是收入保障风险高发领域, 主要是参与此流程的人比较多, 如营业员、客服人员等, 往往在退费环节产生猫腻。因此这里主要是制定可行的审批制度和权限列表, 并每日进行例行审核工作。

3 IT工具应用

在规范制度、理顺流程的情况下, 建立收入保障的IT系统将成为收入保障工作有效执行的工具, 建立IT系统应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

(1) 由单个系统向互联体系转变, 从关注个体的系统功能过渡到有能力进行端到端稽核, 形成完整的收入保障互联体系。

(2) 由追求计算、处理正确向规则合理完备转变, 从关注计费、入账等功能的准确性, 过渡到确保处理规则的完备合理, 并能通过系统对规则进行固化。

(3) 由挽回流失向规避风险转变, 从面向过去的事后发现漏洞、追回损失的收入保障方式, 过渡到面向未来的以机制规避收入流失风险转变, 将收入流失规避在未发生状态。

运营收入 篇6

运营收入, 作为一个重要绩效评价指标, 对于任何企业管理者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俗话说, 一白遮百丑, 而运营收入指标相对其他指标来说, 当仁不让, 其重要性应该就属于这“一白”指标。如表1。

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收入主要来自主营业务收入。据工信部网站公布, 2011年上半年, 全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 740.7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1%, 其中: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3 367.3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4.0%, 在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68.63%上升到71.03%;固定通信收入累计完成1 373.4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7%, 在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1.37%下降到28.97%。

以上数据是站在工信部角度, 对全国电信行业所产生运营收入创造社会价值的一个宏观统计。站在市场运营的角度, 更需要某一运营企业学会从集团、省、分公司三层面看收入指标。运营收入指标某周期内完成情况良好, 意味着企业在当期一切生产运营情况良好;但是, 一旦运营收入指标完成情况不妙, 如何通过层层解析因素分解收入指标, 诊断发现企业市场运营问题, 并及时调整优化, 进入良性运作轨道。以下, 即立足具体电信运营企业, 探讨如何通过收入指标的解析诊断发现企业经营问题的方法。

2 电信运营收入分析总体框架

既然要从收入指标分析诊断经营问题, 就需要立足市场经营的角度, 比如各个目标客户群提供各项产品带来的收入情况, 各个分区域完成业务收入情况, 各个业务产品板块实现的收入情况, 因此, 对于电信运营企业来说, 收入分析的总体框架, 也即按照市场经营的几大要素, 围绕收入指标, 以收入预期目标值或去年同期收入值或上期收入值作为比较基准, 从区域、产品、客户、业务、渠道等维度单维度结合多维度层层分解展开分析 (如图1) , 最终达到两个方面的目标:

(1) 定位导致收入的经营问题, 即将运营收入宏观指标的问题定位到具体经营问题, 比如某细分区域某客户群某产品某业务;

(2) 确定导致收入问题的原因, 用户发展、用户需求激发抑或企业当期采取营销策略、资费套餐引发。

3 电信运营收入分析过程及方法

收入分析的过程, 与一般人认识事物的惯常思维过程一致, 如图2, 可以分成5个步骤:

(1) 收入状况描述。

一件事情发生, 人们需要了解情况如何, 对于收入分析来说, 就是第一步需要了解收入情况怎样,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 即通过绝对指标和结构指标的手段, 描述清楚收入的绝对量及绝对量在各维度分组的构成情况。

这个阶段, 根据企业市场运营重点, 确定收入分组维度很重要。比如, 客户导向型企业, 一般以政企、公众客户作为一级分组维度;产品导向型企业, 以固定、移动产品作为一级分组维度;技术导向型企业, 则以本地、长途等通信业务作为一级分组维度。

(2) 收入状况判断。

情况描述清楚了, 需要作出判断情况是否正常。判定一件事物正不正常, 需要跟大家认定代表正常的标准相比。对于收入完成正常与否的判断来说, 最常用的比较标准是收入的计划任务指标, 所以, 通常用实际完成收入与当期计划任务指标相比较。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因为与绩效考核标准一致, 所以直接;劣势在于, 如果计划任务指标设置的不合理, 比较结果可能会对实际经营状况造成误判。因此, 对于收入状况正常与否的判断, 除了计划任务指标, 同时会辅以上年同期指标, 或者可比地域的相关指标, 进行对比。

(3) 影响因素分析。

如果判断收入完成情况不正常, 接下来就需要定位收入完成不正常的问题在哪里, 并且分析收入问题之所以发生的原因。

(1) 定位收入问题的过程即俗称“剥洋葱”的过程。也就是按照如图1电信运营企业收入四大维度分析框架中的地域、客户、产品、业务等重要维度一层一层分解, 直到分解到最后一级维度, 不能再分解为止。最常见的“剥洋葱”过程如图3。

“剥洋葱”的阶段, 关键统计分析指标有两个, 一是各层维度当期的绝对值, 比如公众客户融合产品存量用户在当期产生的收入值;二是各下一级维度对上一级维度的收入贡献程度, 比如公众客户融合产品存量用户对公众客户融合产品去年同期累计收入变化 (增长或下降) 的贡献程度。贡献程度越大, 说明其占上一级收入比重越大或本身变化值越大, 其变化影响作用越显著, 也即收入剥洋葱所需要定位的问题。

(2) 影响因素分析即分析引发收入问题原因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用统计学的综合指数法, 即将收入分解为销售量和平均单价, 分别测算销售量和平均单价的变化对总体收入变化带来的影响程度。对于电信运营企业某项产品的收入, 最多可以分解为用户发展、MOU、平均单价、单次时长等四因子分别测算用户发展、用户使用该产品的需求、企业相关产品资费优惠策略以及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习惯等四方面因素的自身变化分别对该项产品报告期比基期收入变化带来的影响程度。如图4。

(4) 预测并指出下一步经营重点建议。

描述收入状况、判断收入正常与否、定位收入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原因之后, 接下来需要预测按照目前这种情况发展下去, 收入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如何发展, 并总结前面收入分析发现问题, 对下一阶段市场经营工作提出策略建议。电信产品收入预测, 最常用时间序列方法, 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存在, 需要注意考虑季节因素。一般统计分析软件的预测算法都具备这些功能, 不再赘述。

完成这个阶段, 也就完成了整个收入分析的工作。

4 收入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收入分析过程中, 由于存在种种问题, 经常出现分析结果不符合需求方要求而差强人意, 总结起来,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4.1 指标口径可比问题

(1) 收入指标口径可比问题。

电信企业运营收入的核算, 从用户使用业务的计费清单到帐单计费, 从一次性计费到按量计费, 从预付费到后付费, 从单产品的脱机收入到各产品公允列帐, 可能需要经历业务提供平台、交换系统、计费系统、帐务系统, 网间结算系统, 代理商管理系统, 再到财务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等多环节多系统多种核算体系的关联互动, 因此, 要分析企业当期收入与去年同期收入相比是否正常并由此分析是否存在经营问题时, 必然首先要考虑两个收入指标口径是否一致的问题。当然, 现实情况是, 电信业务越来越繁多, 资费套餐越来越复杂, 收入核算的规则每年都有变化, 所以收入指标一般情况下, 两年期间, 口径都会有所变化而不一致的。

解决办法是, 区别考核收入和脱机收入两项大指标, 并对构成考核收入的具体分项, 如网间结算收入、代理商分成费用、一次性收入等具体收入指标进行对比, 分析得出具体分项对总体考核收入变化的贡献程度;而在对收入业务问题定位和收入问题原因分析时, 则不使用考核收入指标, 而使用脱机收入指标, 脱机收入由用户帐单按分产品汇总而成, 不包含一次性产品、网间结算、代理分成及财务公允分摊规则等因素影响, 脱机收入直接反映用户需求和市场经营策略等因素的经营成果, 因此基于脱机收入分析经营问题, 才最直接最合理。

(2) 客户群口径可比问题。

电信企业客户群划分除了按照客户原本家庭、个人或政企属性, 因为内部客户服务及管理的问题, 每年还会根据价值变动情况对部分客户重新进行政企和公众客户的归并调整, 比如将上升到一定消费价值档次的原公众客户调进政企;反之则从原政企调入公众。有些年份, 也会大批量进行两个客户群的归并调整, 比如, 去年将一定消费额档次以下的中小商户从原政企客户划入公众客户。每年客户群调整, 尤其大批量客户群调整, 必然导致当需要对两个客户群的收入分别进行两年同期对比分析的时候, 客户口径出现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办法, 可以将两年期间发生过客户属性调整的客户单独放到一边, 然后分别对区别出这些客户之后的单纯的两大客户群收入作分析。

4.2 目前IT系统中业务收入统计数据产品维度不符合分析需要的问题

过去的十年里, 电信运营企业意识到客户数据、业务运营数据对于企业管理和营销管理的重要性, 纷纷建立省级数据仓库系统, 把客户数据和业务运营数据汇总并集中存储在数据仓库, 供各层面的产品、客户、营销和竞争分析使用。但是, 由于客户需求变化多端, 竞争越来越激烈, 市场经营也是日新月异。当电信运营企业从只提供固定电话到提供宽带, 提供移动, 到提供互联网内容应用, 市场经营策略也从单产品的时段、流向、单次时长的套餐, 发展到固话、宽带、移动, 甚至互联网内容应用业务的融合捆绑套餐, 融合套餐产品与单产品, 从客户需求到促销优惠到资费策略, 都已经有本质不同, 如果做收入分析的时候还是按照以前的做法将融合套餐产品拆分成单项产品, 再将其分别与各单产品合并, 分析各产品的经营问题, 是不合理的。

解决办法, 提取用户清单级数据, 将用户的套餐信息与产品信息合并处理, 重新生成各用户对应的新产品维度信息, 新产品维度包括融合捆绑套餐、单固话、单宽带、单移动等相应维度值, 然后按照新的产品维度进行收入指标的分组汇总分析。

4.3 存量、新增、离网等三种用户状态的定义问题

对于电信运营企业来说, 保存激增四个字, 可谓高度概括了电信市场经营策略的全部核心思想, 电信市场经营策略, 无非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也即:发展新用户, 提高客户价值, 保持存量客户, 而这三个方面, 其实就是围绕新增、存量和离网三大不同状态客户来分别进行的。所以, 如果要从收入分析发现经营问题, 必然需要区别这三种状态客户, 来分别进行分析。但是, 我们在进行具体收入分析实践过程中, 一方面发现企业对新增、存量和离网三种用户状态的定义并未统一, 甚至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二方面, 当三种用户状态维度与产品维度, 尤其是包含了融合套餐产品维度值的重新定义的新的产品维度结合时, 很容易出现偏差。

解决办法, 按照新的产品维度统一各具体产品维度值的新增、存量和离网用户状态的定义, 如图5, 比如将原有单产品三种用户状态依照新增的产品维度值衍生, 成为融合套餐新增、存量和离网, 单产品新增、存量和离网共六种用户状态, 以与市场经营活动相一致, 完成收入分析工作。

5 结语

此文基于作者多年为电信企业做经营分析诊断实践, 总结而成的方法论。如何应用一定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企业运营收入指标进行剖析, 发现企业经营中的困境和引发困境的原因, 是电信企业关注并迫切需要得以指导的问题。希望此文对正面临此难题的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漆晨曦等著.电信市场经营分析方法与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出版.

运营收入 篇7

目前看来, OTT和多屏电视业务已获得了成功, 它满足了消费者在媒体消费过程中的掌控欲望。义无反顾的消费者积极地接受了经过时间转移、位置转换和设备更替的全新媒体功能。业务和内容提供商不断加快OTT和多屏电视业务的部署, 以期在市场中获得差异优势, 并将之作为跟上消费者新式观看习惯的一种途径, 并刺激订阅率、提高收视率、延长观看时间。

消费者研究表明, 移动设备在媒体消费型整体用户体验中占据重要部分。有67%的用户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观看电视节目。支持用户通过便携设备观看电视节目的应用也成功渗透进入大众市场, 有60%的用户会每周一次地通过视频点播观看节目。

在未来几年中, 预计网络流量将以逐年翻倍的速度递增, 截至2015年, 内容交付网络业务总量将有望突破50亿。网络流量的激增随即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前提下, 从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中获得最大的利润。

从业务角度看, 竞争格局已然形成。最终用户的主要特点, 如多屏化电视观看、电视节目回看、视频点播等都已成为电视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希望保持领先优势的业务提供商需要重点关注整体用户体验, 进而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运营商面临的挑战是, 如何跟上流量飞速增长的步伐, 并从其网络流量中赢利。目前, 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虽然向运营商提供大量内容, 但是他们并未帮助网络运营商从这些业务中赢利。

当今运营商普遍面临的主要难题如下:

●高昂的网际对接费用;

●不断上涨的回程传输成本;

●网费不断下调, 而“最后一英里”带宽需求却持续增长;

●来自内容交付网络业务提供商的缓存在运营商网络里持续扩增。

但是, 这些也为运营商带来了机遇, 他们掌控着用户体验以及面向最终用户的业务交付主动权:

●通过提供卓越的最终用户体验, 强化了运营商的品牌和用户忠诚度;●内容提供商往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里直接注入内容进行分发, 为运营商带来额外收入;

●通过新增批量内容交付等业务类型, 带动基础设施的赢利;

●通过与其他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合作, 增加可寻址最终用户的数量。

媒体交付网络应用案例

爱立信媒体交付网络解决方案是一个能够满足运营商业务需求的全能型解决方案, 它帮助运营商高效地分发内容, 并提供可改善整体用户体验的附加功能。

图1为爱立信媒体交付网络解决方案的主要应用案例。爱立信媒体交付网络解决方案是一个一站式解决方案, 它通过为运营商提供广泛的功能, 使其网络投资发挥最大功效。

视频内容交付网络

内容交付网络令运营商能够高效地向其最终用户分发内容。运营商借助自己的电视业务平台获取内容, 并交付给最终用户。分发的内容、交付格式及机制主要取决于最终用户的设备功能。最终用户设备的类型包括机顶盒、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游戏机。媒体交付网络为运营商提供一套一体化基础设施, 从而助其实现高效交付, 并满足各类用户设备的需求。

批量内容交付网络

通过允许内容提供商直接抵达最终用户, 并为其带来高质量用户体验, 运营商成功从其网络能力中获得赢利。通过为内容提供商提供安全便捷的用户界面, 使之通过安全门户平台将内容注入运营商网络中并进行管理, 从而促成了批量业务模式的出现。此外还向内容提供商提供全面的统计数据及使用报告, 使之更好地了解用户行为和内容点击量。这项服务为内容提供商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从而令其随之调整战略, 以更加接近市场需求。

手机Web应用加速和视频优化

市场中智能手机销量的显著增长, 带动了手机数据的消费, 数据访问速度成为最终用户评判业务质量的主要因素。Web应用加速帮助运营商通过丰富的技术, 例如对象压缩、协议优化和对象缓存等, 持续确保最佳的用户体验。

此外, 调速技术的应用使内容更具“信号亲和力”, 并极佳地适用于小屏幕智能设备。

全面的Web加速能够帮助运营商改善用户体验质量。优质的用户体验有助于带动用户的数据使用, 同时速度的优化也实现了网络效率的提升。这将增强运营商在市场中的品牌及形象, 同时也优化了网络的成本。

互联网透明缓存

用户生成内容、网络视频及应用将为网络运营商创造大量流量。这些内容所生成的流量通常取决于用户的点击量, 内容的类型丰富多样, 包括网络热点视频, 以及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最新软件升级等。

这就意味着, 相同的内容将被下载很多次, 其流量与用户下载次数成正比。这对运营商而言是一个机会:通过把这些点击量高的内容放在网络缓存中, 就可节省互联网网际对接成本。这样, 用户直接通过缓存而不是互联网, 便可下载该内容。运营商需要对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 以确保内容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而且保证缓存内容随时更新。由于网络带宽和响应时间通常是决定用户体验的限制因素, 因此这一技术也改善了响应时间和网络速度。

扩大用户覆盖面

为从投资中获取最大的价值和回报, 尽可能扩大内容用户覆盖面对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优化其业务应用至关重要。内容交付网络合作模式, 就是与其他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合作, 从而在现有网络最终用户基础上覆盖更多用户。内容交付网络合作模式令多个独立的内容交付网络实现相互间的合作, 并得以跨越内容交付网络界限提供业务。

例如, 某个内容交付网络可令自己的内容被距离其他内容交付网络更近的用户访问。内容交付网络合作模式最大程度拉近了内容交付网络和用户间的距离, 从而得以为该用户提供其想要的内容。同时, 两个内容交付网络也就传输费用和使用报告达成一致。内容交付网络合作模式拥有许多重要用途。

网外分发——运营商可通过自己的内容交付网络向自己网络覆盖范围以外的用户提供内容。内容交付网络合作模式通过让运营商在对接的内容交付网络中购买容量, 实现了全球内容交付。

运营商与运营商间的网际对接——多个内容交付网络通过融合或合作, 成为单一的内容交付网络。从内部运营角度看, 多个内容交付网络在使用信息收集和交叉收费模式上, 与目前移动运营商漫游业务模式大致相同。该合作模式使内容交付网络运营商有机会争取全球内容用户, 这些用户可能会与各个运营商分别进行谈判, 最后确定与某一支持全球覆盖的内容交付网络签署一份协议。

全球内容交付网络与运营商间的网际对接——全球的内容交付网络为运营商的网络边缘带来优化的服务质量。全球内容交付网络与运营商内容交付网络进行合作, 通过购买容量扩大其内容的网络渗透, 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尽管内容交付网络合作模式已不再是一个新的概念, 但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标准适用于该模式。IETF、ETSI和ATIS等国际标准组织为制定出一套通用标准做了大量工作。但是, 一些定制化和专用型内容交付网络合作模式不断涌现。全球标准的出现, 将会激励内容提供商采取内容交付网络合作模式, 并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全球内容交付网络市场。

爱立信媒体交付网络架构

爱立信媒体交付网络解决方案的目的是, 使运营商能够部署属于自己的内容交付网络。

爱立信媒体交付网络解决方案包含六大功能模块。

●媒体交付网络业务能力开放:业务能力开放层旨在为爱立信媒体交付网络解决方案和外部系统提供一个单一集成点。业务能力开放系统可帮助本系统和运营商外部合作伙伴建立安全通信, 同时也激励业务组合及业务创新模式的出现。

●媒体交付网络管理器:管理功能就是对解决方案内所有节点进行管理、监督和报告的一个系统功能, 该功能与另一个控制节点共同界定和监督系统内的政策。为了满足运营商对高度详细报告信息的需求, 可为系统配置一个分析子模块。

●媒体交付网络控制器:控制系统并管理系统运作中所有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全部业务执行政策监督、配置和应用, 并从所有节点中获取数据。此外, 托管性内容的源服务器也将部署在该控制节点上。

●源存储器:源存储器用于所有托管内容的存储, 它既是内容提取服务的存储器, 也是系统内所有托管内容的主存储器。

●媒体交付网络通用缓存:该交付节点负责应客户要求向其提供其所需内容。媒体交付网络解决方案提供更强的灵活性, 运营商既可以选择具备极高吞吐量的设备, 也可以选择支持多重业务和大容量存储的商用现成 (COTS) 的硬件。

以下是该解决方案所支持的业务。

●互联网透明缓存:这项服务令运营商将用户要求的内容存入其网络缓存区, 进而实现OTT流量的加载。爱立信媒体交付网络通过对用户透明方式, 并在与源地址协同的基础上, 实现上述目标。

●托管OTT:媒体交付网络解决方案此处用于帮助外部源地址高效、智能地提供内容。

●线性业务交付:基于IP连网终端的兴起加速了用户对直播或即时重播业务的需求。这是一种典型的时间同步功能, 它会造成网络流量的高峰, 所以支持内容交付网络的线性业务就至关重要。

●运营商内容交付网络 (CDN) :该业务用于向用户提供多屏业务。运营商对内容进行管理, 并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将内容交付给用户。

●网页加速:该系统令运营商通过内容交付网络, 对某一特定网站进行加速。

●媒体优化:带宽的增长在某程度上是由网页数量的增长而推动的, 因此应将那些没有价值的内容从其源址中删除。爱立信优化功能通过优化网络和设备中的内容, 而实现这一目的。

总结

当今的业务提供商面临着三大市场形势, 正是这三大形势改变了宽带业务领域的业务格局:第一, 网络需求方面, IP通信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维持有竞争力的宽带业务所付出的成本迅速上涨;第二, 在速度、质量和敏捷性方面, 通过提供稳定而优质的用户体验和有吸引力的新业务, 以争取更多用户, 同时维系或保留现在用户;第三, 进入媒体价值链以及实现流量商业化的需要。

严峻的未来形势促使业务提供商重新评估运营商内容交付网络的业务案例。大量的数据充分证明了运营商内容交付网络对业务提供商资本支出性投资和运营成本有积极影响, 而且这些影响将因其重要意义而日益显著。

移动和固网领域客户对内容交付网络解决方案感兴趣的原因在于, 该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应对未来流量的增长, 并能够令他们进入数字内容价值链, 进而开辟新的收入流。

上述行业形势充分表明, 有必要通过功能丰富的内容分发网络, 来应对宏观的行业趋势, 并满足运营商的业务和技术需求。爱立信将上述不同的内容分发网络业务类型, 整合到一个兼容的平台里, 从而维护了运营商的服务水平协议, 并确保用户获得优质的体验。这些功能为移动和固网运营商带来的能力包括:

●卸载未付费内容, 以减少网络负载, 同时改善用户体验;

●通过批量内容分发和交付服务, 创造全新收入流;

●提供差异化服务;

●降低资本支出;

●应对IP数据流量的增长, 这些增长的主要诱因就是托管IP视频数量的增长;

●通过将内容放到离用户最近的中心局 (central office) , 改善用户的体验, 同时无需考虑“最后一英里”接入技术, 也不再受用户设备类型的影响;

●通过优化核心网络带宽使用, 以及借助高效设备完成内容交付, 成功降低运营成本;

上一篇:无线应用程序下一篇:监管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