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腹膜炎

2024-07-03

自发性腹膜炎(精选十篇)

自发性腹膜炎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76例, 其中男42例, 女34例;年龄28~68 (45.8±3.6) 岁;按照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 A级24例, B级38例, C级1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1) 诊断标准[1]:患者均出现发热、弥散性压痛、腹痛等症状, 短期内出现腹水并不断增多, 经利尿剂治疗未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白细胞超过500×106/L, 或多形核白细胞超过250×106/L, 经检查腹水细菌成阳性。 (2) 纳入标准:均符合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相符, 依从性良好;排除心脑血管疾病, 精神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

2组患者治疗前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静脉输液, 限制水分, 补充维生素。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H20074166) 0.2g静脉滴注, 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广谱抗生素, 同时进行药敏试验, 根据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若感染革兰阴性菌, 可选择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等药物;若感染革兰阳性菌, 可选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诊断标准[2]

治愈: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完全消失, 腹水细菌转为阴性, 白细胞<300×106/L, 多形核细胞<250×106/L;好转:腹膜炎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明显改善, 白细胞<300×106/L, 多形核细胞<250×106/L;无效:腹膜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 腹水细菌成阳性, 白细胞超过300×106/L, 多形核细胞超过250×106/L。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病症, 患者抵抗力降低会有肠道细菌侵入, 并不断感染和繁殖, 使腹腔感染并日渐严重, 导致腹水大量增加。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 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血压降低, 并威胁生命安全。因此, 诊断时要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症状, 同时结合患者腹水, 对其进行检验, 以此采取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由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通过肠道进入腹腔, 导致腹膜炎, 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糖球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等[3], 而治疗时针对敏感性细菌, 结合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因此在治疗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适当补充电解质, 控制水分, 避免水、电解质紊乱, 同时还可相应地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 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糖球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但对厌氧菌作用不明显。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两倍, 通过对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进行有效抑制, 阻断细菌DNA合成, 避免细菌DNA复制, 使细菌死亡。因此, 在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时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 可明显抑制革兰阴性菌和金黄色葡糖球菌, 促进患者康复。但由于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 在治疗时, 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本结果表明广谱抗生素治疗结合药敏试验采取针对性药物治疗, 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经相关资料研究证明头孢哌酮、亚胺培南抗菌谱广, 革兰阴性菌起到有效的抑制和抵抗作用, 稳定性高。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可有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对革兰阳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起到高度的抑制作用, 有较高的敏感性, 并且患者治疗期间, 根据药敏试验可避免由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形成耐药性, 疗效显著。因此,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治疗期间, 需明确病情, 采取有效治疗, 先给予抗生素治疗, 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药物, 以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方红龙.肝硬化并结核性腹膜炎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间临床特征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0) :3694.

[2] 梁坚.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瘦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0, 11 (7) :699.

自发性腹膜炎 篇2

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腹膜炎。腹腔骨器官穿孔、损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是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首先引起化学性刺激,产生化学性肠腹膜炎,继发感染后成为化脓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囊炎壁坏死穿孔,造成极为严重的胆法性腹膜炎。外伤造成肠管、膀胱破裂,腹壁伤口进入细菌,可很快形成腹膜炎。其次是腹内脏器火症扩散,如急性胰腺炎、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感染等。含有细菌的渗出液在腹腔内扩散而引起腹膜炎。

引起腹膜炎的细菌主要是肋肠道内的常驻菌群,其中发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厌氧拟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一般都是混合性感染,故毒性剧烈。

自发性腹膜炎 篇3

[关键词]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75-0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在腹腔内脏器未发生穿孔而腹膜发生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常继发于肝硬化等疾病。早期进行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54例,年龄36~75岁,平均(51.6±10.2)岁;其中男33例,女21例。基础病因包括乙型肝炎后肝硬化4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5例,混合性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压痛、腹胀等症状,有明显的肝失代偿征象,肝功能检查结果提示AST、ALT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有腹水存在,并经腹腔穿刺证实。腹水呈进行性加重,应用利尿剂无效;腹水细菌培养为阳性。

全部患者出现反跳痛、发热等典型腹膜炎症状32例,合并肝性脑病4例,肝肾综合征3例,电解质紊乱17例,感染性休克2例。同时排除结核性、癌性腹水。

1.2 治疗方法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经静脉给予能量、补充维生素,限制水钠摄入。选取1~2种保肝药物进行保肝治疗,避免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补充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根据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头孢他定、头孢哌酮等第3代头孢菌素1种或2种药物联用治疗,连续使用2~3周[2]。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分会和肝脏学会分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感染防治方案作为疗效判定依据[3]。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下降至正常范围,腹水消退,细菌培养阴性;好转:临床症状好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下降,腹水未增加或较治疗前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较治疗前加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仍较高,腹水未减少或增加;死亡:患者死于肝硬化晚期的肝性脑病、消化道大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 结果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等一般症状为主,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部分患者,占59.26%(32/54)。腹水培養以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3.33%(45/54)。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

全部患者采用第3代头孢菌素进行抗菌治疗后,治愈8例,占14.81%;好转25例,占46.30%;无效14例,占25.93%;死亡7例,占12.96%,总有效率为61.11%。主要死亡原因包括肝性脑病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肝肾综合征2例、感染性休克3例。

3 讨论

肝病中晚期发生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较低,门静脉高压性侧支循环降低了肝脏对细菌的清除率,肠内细菌过度繁殖,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造成肠内细菌移位等因素均易造成发生SBP。

多数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常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这可能与肝硬化患者多出现脾功能亢进,引起外周白细胞总数未见明显增加;大量腹水的稀释作用可减轻对腹膜的刺激,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等原因有关。同时由于肝失代偿期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对炎症刺激的反应性较弱,造成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低热或不发热。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肝硬化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腹痛、腹水呈进行性增多而使用利尿剂无效时,应考虑发生SBP的可能性,及时进行腹水检查,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4]。

目前对SBP患者腹水细菌培养研究发现:SB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主要为大肠杆菌,故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应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一般抗生素治疗48 h后腹水PMN渐下降,静脉给药物7~10 d为1个疗程。有学者认为腹水PMN<0.25×109/L可作为抗生素治疗的终点,这样比常规经验治疗疗程可能缩短,并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过早停药引起复发。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耐药性,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感抗菌药物,避免或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合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诊疗时应予以重视,及时进行腹水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感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文宏.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11(11):981-982.

[2] 孙琪,刘军,齐桂云,等.12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腹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5):580-582.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19):56-62

[4] 李智,周全胜,樊和斌,等.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89-290.

[5] 邓家征.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86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27-28.

自发性腹膜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7例患者均系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河南省宁陵县柳河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 男43例, 女24例;年龄18~68岁, 平均40.3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62例, 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 酒精性肝硬化2例, 布加综合征1例。诊断标准[3,4]: (1) 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 (2) 查体腹部张力增高, 轻重不等的压痛、反跳痛; (3) 腹水量迅速增多, 利尿效果不好; (4) 腹水检查白细胞数≥250个/mm3,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分类可升高; (5) 腹水培养发现致病菌。疑诊标准:以上1~4中符合2条或以上, 但腹水培养末发现致病菌者。

1.2 主要症状与体征

发热51例, 其中高于38.5℃23例, 腹痛62例, 腹泻46例, 腹胀59例, 腹部压痛57例, 腹部反跳痛44例, 大中量腹水61例, 少量6例, 黄疸63例, 少尿、无尿43例。

1.3 实验室检查

1.3.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者37例, 白细胞<4.0×109/L者16例, 正常者1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者56例。

1.3.2 腹水检查

腹水白细胞计数>250个/mm3者58例, 白细胞<250个/mm3者9例。腹水外观清亮13例, 混浊54例, 血性腹水1例。腹水培养阳性中大肠杆菌3例, 粪球菌2例, 阴沟杆菌1例。

l.4并发症

并发肝性脑病者16例, 上消化道出血者7例, 肝-肾综合征3例, 中毒性休克1例。

1.5 治疗与转归

1.5.1 抗生素治疗

药物选择: (1) 参照药敏实验。 (2) 经验治疗主要用头孢甲肟、头孢地嗪等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等。大多数患者于治疗后第6~12天病情开始缓解, 疗程15~29d。其中腹腔给药32例, 主要用头孢甲肟、氯霉素等。

l.5.2放腹水21例。

1.5.3 67例均针对肝脏疾病给予保肝及支持疗法。

2 结果

治愈及好转者43例 (64.18%) , 自动出院者21例 (31.34%) , 死亡者3例 (4.47%) 。

3 讨论

SBP是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是在腹腔内器官无直接细菌感染来源的情况下由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SBP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肠道细菌移位[5]、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及腹水本身抗菌活性下降使腹水失去清除细菌的能力有关。

SBP的临床表现多样, 起病有急有缓。多数患者起病隐匿、病情轻,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和发热, 以发热不退、腹部持续胀痛、腹水日渐增多多见。但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非特异的症状和体征, 如肝性脑病、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休克及体温下降。此外, 有些患者最初仅表现为神志轻度改变、进行性的肾功能不全及应用利尿剂利尿效果不佳。血液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及肝功能损害严重。大约1/3的患者出现酸中毒和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如肠梗阻、休克) 者已少见。少数患者发病迅猛, 迅速死亡。

SBP的诊断除了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腹水培养进行诊断外, 建议有腹水的住院患者都要行腹腔穿刺术检查[6,7]。腹水中性粒细胞 (PMN) 计数≥250/mm3 (0.25×109/L) 的患者应接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还要行腹水总蛋白、LDH、糖和革兰染色检查, 以鉴别SBP和继发性腹膜感染[6]。

SBP的治疗原则: (1) 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 迅速控制炎症; (2) 局部引流, 减轻炎性反应; (3) 加强支持及护肝疗法, 维持重要器官功能与稳定内环境; (4) 积极抢救并发症。控制感染应做到“三要点”:即“早”、“准”、“稳”, 即在不排除SBP时即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依据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治疗, 适时停药, 不频繁换药及选用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的药物。选用抗生素首选3代头孢菌素。多数文献推荐采用较小剂量短疗程的头孢噻肟治疗, 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不良反应[5,6]。治疗效果不佳时, 应考虑产ESBL细菌感染, 需改换为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 泰能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显著, 且引起革兰阴性菌释放的内毒素较头孢他啶少10倍, 因此泰能可作为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SBP的首选抗生素[5]。

SBP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成功运用, 为临床治疗SBP提供了较大范围的选择。但目前的治疗状况仍不容乐观。施行肝脏移植是提高SBP患者长期存活率的惟一方法, 但目前首选肝移植治疗还不现实。由于我国导致肝硬化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性肝炎, 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故加强对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的研究, 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减少肝硬化及SBP发生的根本措施, 也是每个肝病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Garicia-Tsao G.Current managment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variceal hemorrhage, ascites, and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J].Gastroemterology, 2001, 120 (3) :726-748.

[2]Fernandez J, Navasa M, Gomez J, et al.Bacterial infections in cirrhosis:epidemiological changes with invasive procedures and nor?oxacin prophylaxis[J].Hepatology, 2002, 35 (1) :140-148.

[3]Rimola A, Garca-Tsao G, Navasa M, et al.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 consensus document[J].J Hepatol, 2000, 32 (1) :142.

[4]Moors KP, Wong F, Gines P, et al.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 in cirrhosis:report on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cites Club[J].Hepatology, 2003, 38 (l) :258.

[5]Sandhu BS, Gupta R, Sharma J, et a.l Norfloxacin and cisapride compination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in cirrhotic ascite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 20 (4) :599-605.

[6]李娟, 郭雁宾, 牛爱秋, 等.慢性肝病合并腹腔感染40例临床及药敏实验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2, 18 (5) :302-304.

自发性腹膜炎 篇5

一、症状

根据病因不同,腹膜炎的症状可以是突然发生,也可能是逐渐出现的。如空腔脏器损伤破裂或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发病较突然;而阑尾炎、胆囊炎等引起的腹膜炎多先有原发病症状,以后才逐渐出现腹膜炎表现。

1.腹痛

是最主在的临床表现。疼痛的程度与发病的原因、炎症的轻重、年龄、身体素质等有关。疼痛一般都很剧烈,难以忍受,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疼痛加剧,因此病人多不愿改变体位。疼痛先从原发病变部位开始,随炎症扩散而延及全腹。

2.恶心、呕吐

腹膜受到刺激,可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吐出物多是胃内容物。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时可吐出黄绿色胆汁,甚至棕褐色样内容物。

3.体温、脉搏

其变化与炎症的轻重有关。开始正常,以后体温逐渐升高、脉搏逐渐加快。原有病变如为炎症性,如阑尾炎,发生腹膜炎之前则体温己升高,发生腹膜炎后更加增高。年老体弱的病人体温可不升高。脉搏多加快;如脉搏快体温反而下降,这是病情恶化的征象之一。

4.感染中毒症状

病人可出现高热、脉速、呼吸浅快、大汗、口干。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面色苍白、虚弱、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发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舌干苔厚、脉细微弱、体温骤升或下降、血压下降、神志恍惚或不清,表示己有重度缺水、代谢性酸中毒及休克。

二、腹部体征

胆显腹胀,腹式呼吸病弱或消失。腹胀加重是病情恶化的一项重要标志。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上,尤以原发病灶所在部位最为明显。腹肌紧张,其程度随病因与病人全身情况不同而不等。胃肠或胆囊炎穿孔可引强烈的腹肌紧张,甚至呈“板样”强直。幼儿、老人或极度虚弱的病人腹肌紧张不明显,易被忽视。腹部叩诊时胃肠胀气呈鼓音。胃十二指肠穿孔时膈下有游离气体,使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内积液较多时可叩移动性浊音。听诊时肠鸣音减弱,肠麻痹时肠鸣音可能完全消失。如直肠指检发现直肠前壁饱满、触痛,提示盆腔己有感染或形成盆腔脓肿。已婚女性病人可作阴道检查或后穹窿穿刺检查。

腹膜炎的诊断

自发性腹膜炎 篇6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7-483-01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7.012

儿童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临床上虽然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且有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1]。本文就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儿童型肝硬化并发SBP3例,做临床回顾性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例1 患者,女,14岁,因不明原因恶心、腹痛、腹胀,不能平卧1周急诊住院。查体:T 38.5℃,BP 110/75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略膨隆,腹壁静脉曲张不明显,全腹有轻度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不明显。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较弱。予止吐、间断放腹水及抗炎等对症治疗,疗效不佳,且腹痛、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因患儿家是农村,当时没有行CT检查,但在住院后3天病情急剧恶化,急诊行CT检查,发现为肝硬化所导致的恶性腹水。腹水细菌培养为大肠杆菌,诊断SBP。治疗1周后自动出院,后随访于出院后3天死亡。

1.2 例2 患者,男,12岁。因发热、腹痛、腹泻伴呕吐,以急性胃肠炎住院。既往史无特殊。查体: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T38.3℃,BP 101/67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略膨隆,未见静脉曲线。全腹有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脾肋下4.5cm。静滴先锋必,补液治疗,治疗效果不佳。入院36小时后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腹部CT检查提示:肝硬化表现:腹水呈进行性增加,抽取腹水检查见:外观呈黄色,白细胞数4.2×109/L,多核0.72,培养出大肠杆菌。诊断:儿童型肝硬化并发SBP,抢救无效死亡。

1.3 例3 患者,女,11岁。因乏力、食欲不振3周,腹胀腹痛加重两天急诊住院。查体:体温正常,全腹有轻度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弱。对症治疗24小时后症状无缓解。腹水检查外观黄色混浊,白细胞数2.5×109/L,多核0.67,细菌培养阴性。腹部CT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的表现。诊断:儿童型肝硬化并发SBP。抗感染治疗最终无效死亡。

2 讨论

儿童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具体病理机制不明。考虑肠道是自发性腹膜炎最主要的感染来源。3例患者有2例出现明显的肠道症状,腹水细菌培养为大肠杆菌[2]。儿童型肝硬化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初诊时患者由于腹水使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加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多不典型,很容易误诊为单纯胃肠道疾病。所以当发现患儿为肝硬化患者,且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肠鸣音减弱、低血压等情。况时,均应及时考虑SBP的诊断[3]。对减少SBP的误诊及漏诊,关键在于,当患儿病情出现变化时,应及时反复进行腹水诊断性穿刺检查,做到更早期诊断,以减少该病的死亡率。对肝硬化患儿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做危险性较大的治疗,并且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翁新华.自发性腹膜炎的一些共识与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7):389-390.

[2]林进乾,梁后杰.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及矫治对策[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2):83-84.

自发性腹膜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 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西医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1];肝功能分级为B级和C级;年龄18~65岁;患者知情同意。共纳入82例, 其中男性62例, 女性20例;年龄20~60岁, 平均 (45.6±12.8) 岁。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腹胀78例 (95.1%) , 尿量减少65例 (79.3%) , 腹部压痛34例 (41.5%) , 发热33例 (40.2%) , 腹痛28例 (34.1%) , 腹肌紧张18例 (22.0%) , 腹泻12例 (14.6%)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的西医治疗, 包括利尿药的使用、解毒护肝、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另外根据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 (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等) 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 组方:人参10g、厚朴10g、大黄10g、枳实10g、赤芍10g, 水煎200ml口服, 每日两次。两组均治疗20d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及洛阳会议《肝硬化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方案) 》[1]制定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腹水培养转为阴性;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腹水培养转为阴性;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腹水培养转为阴性;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腹水培养仍为阳性。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IL-6与NO含量测定

分别抽取受试者治疗前后静脉血3~5ml, 离心取上清液,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IL-6与NO含量。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 批号为2007021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AS 9.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 采用t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治疗20d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例 (%)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 L-6与N O含量对比

两组治疗前血清IL-6与NO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见表2。

3 讨论

自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是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发生的腹腔感染, 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一旦发生, 可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诱发严重并发症, 预后差, 病死率高[5]。

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机制中, NO、IL-6有重要作用。IL-6是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强烈抑制剂, 通过i NOS途径使NO增加而致血管扩张, 最终导致门静脉高压[6]。IL-6作为肝细胞的刺激因子, 诱导肝细胞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 从而减少白蛋白的产生, 抑制了胶原酶活性, 减少胶原蛋白的降解, 从而损害肝细胞。NO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高动力循环起关键作用, 它与血管扩张、神经信息传导、免疫、抗肿瘤及血小板聚集、蛋白质合成等均有关, NO可与活性氧自由基反应形成毒性更强的自由基, 从而介导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这也是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7]。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治疗前血清IL-6与N O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这与过往研究报道相符[5]。

在祖国医学中, “脾虚为本, 湿热为标”是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主要病机, 以益气健脾、清热燥湿、凉血泻下为基本的中医治法理论, 本文治疗组的自拟中药方由人参、厚朴、大黄、枳实、赤芍组成, 药方归肝经, 清热凉血, 退血中瘀热, 使热与湿相离, 湿热胶结得解, 湿邪易去, 共同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人参皂甙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对肝硬化造成的肝损伤有抑制作用, 能改变机体应激状态、促进紊乱功能恢复和机体损伤修复、增强免疫力, 提高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功能。大黄可促进胆汁、胆汁酸和胆红素分泌, 解除胆道括约肌痉挛;大黄对病毒也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 它在肝细胞中起着类似库氏细胞的吞噬作用, 使肝细胞的炎症消失, 肝细胞得以保护[8]。

总之, 中西药结合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能提高疗效, 其可能是通过减少血清NO及IL-6的产生达到减轻肝脏损害的作用, 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琴, 刘平, 章浩伟, 等.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 (8) :694-697.

[2]堵一乔, 徐刚, 杨振华, 等.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 2012, 27 (5) :376-378.

[3]宋传亮, 霍秀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56例[J].光明中医, 2011, 26 (2) :326-327.

[4]韦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5) :653-654.

[5]唐能源, 陈伟庆.血清及腹水脂多糖结合蛋白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2, 20 (7) :492-496.

[6]孙长永, 魏华, 魏德稳, 等.基层医院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1) :69-70.

[7]伍琰玲.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13) :1841-1842.

自发性腹膜炎 篇8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因并发症使病情更加复杂。其发病机制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肠道细菌侵入腹腔导致腹水感染。肝硬化患者SBP的发病率为10%~30%[1], 病死率高达55%[2]。本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会迅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肾功能衰竭, 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干预是治疗肝硬化腹水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32例。其中, 男27例, 女5例, 年龄38~72岁。患者症状主要为乏力、纳差、腹痛、腹胀、腹水。所有病人无其他部位感染。所有病例均经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诊断符合2000年欧洲肝病年会专家共识关于SBP的诊断标准[3]。

2护理干预

2.1 一般护理

2.1.1 休息与体位。

肝硬化并SBP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 以卧床休息为主, 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保证充足的睡眠, 以减轻肝脏负担, 促进肝细胞恢复。大量腹水时可取半卧位, 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 以减轻呼吸困难。长期卧床应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 预防褥疮发生。

2.1.2 饮食指导。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 (植物蛋白为主) 、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 宜无盐或低盐饮食, 食盐不超过2g/d为宜, 钠限制在每日500~800mg, 进水量约每日1 000ml。忌食刺激性强、粗纤维和较硬的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血氨高者限制蛋白质 (20g/d) 摄入或禁食蛋白质, 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 热量维持在1 500~2 000kcal/d, 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蛋白质的量, 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C。

2.1.3 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及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及腹部体征的观察, 如腹痛的性质、部位、压痛、反跳痛的观察。预见性判断病情, 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 如有需要应查好血型, 以便出血时及时配血, 争取时间及早输血。制定出有效的抢救措施, 以便及时对患者实施救治。

2.1.4 支持对症治疗的护理。

合理应用抗生素, 如头孢类、喹诺酮类等。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现配现用。必要时可进行抗生素腹腔内注射。本组病人均用大剂量安体舒通200mg/d注意以口服利尿为主。必要时肌肉注射, 减少静脉推注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脱水, 从而减少肝肾综合征。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记录出入量, 每日量腹围, 清晨测体重。静脉滴注血浆或白蛋白。

2.1.5 并发症的护理。

观察SBP患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等, 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若患者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计算能力下降等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中有4例以肝性脑病表现为主, 无明显发热、腹膜刺激征, 所以意识状态的观察尤为重要。还要注意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表现, 如出现恶心、心慌、烦躁、头晕、血压降低、脉搏细速等表现时, 常提示有出血的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生。

2.2 心理干预

肝硬化并SBP患者由于病程迁延、疗效慢、预后较差而且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治疗费用昂贵, 患者出现心理负担重、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多种心理问题, 这些消极心理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甚至加重病情, 而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护士要做到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 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技巧, 多与其接触、交流, 鼓励患者倾诉负面情绪, 释放不良情感, 减轻心理压力 。护士首先应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护理中多关心患者, 帮助他们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每次做腹穿操作前, 向患者讲解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介绍治疗进展及治疗成功病例,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讲解心理与疾病康复关系,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宣教工作。

2.3 发热护理

SBP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发热, 应注意观察其热型变化, 并做好记录。当体温>38.0℃, 应先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 慎用解热剂, 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同时应结合细菌学检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高热时测体温1次/4h, 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当体温下降、出汗多时, 及时更换衣物, 补充体液, 维持体液平衡。在观察患者体温时还要注意有无伴随症状, 如咳嗽、呼吸困难, 注意血象的变化。

2.4 腹胀、腹痛护理

腹胀与腹水量的多少有关。轻度腹胀不需特殊处理, 腹胀严重者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协助医生腹腔穿刺放腹水、遵医嘱使用利尿剂等对症治疗。腹痛多为炎性疼痛, 一般随抗生素应用腹水消退而缓解或消失。一般不主张使用止痛剂, 要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和时间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理疏导, 如向患者介绍有关知识, 说明疼痛的原因及缓解时间等, 尽可能地转移患者注意力, 以减轻疼痛为目的。

2.5 腹腔穿刺护理

穿刺的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 心慌、血压下降等应立即终止放液。放腹水时速度不宜过快, 初次放腹水一般不宜超过1 000ml, 大量腹水穿刺放液后, 局部覆盖无菌纱布并予腹带包扎, 以避免腹内压骤降。术后患者至少卧床休息4~6h, 记录腹水量、性质、颜色, 标本及时送检。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出, 渗出液量及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痒感等感染迹象, 及时更换浸湿敷料、腹带。本组7例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渗液, 经无菌纱布覆盖, 腹带加压包扎, 效果良好。3例患者穿刺部位瘙痒, 周围皮肤发红, 告知患者不要抓挠并剪短指甲, 皮肤予碘伏局部消毒。

2.6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的患者病程长、疗效慢,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非常重要: (1) 保持良好的心态; (2) 注意饮食的合理; (3) 注意休息, 劳逸结合, 避免劳累, 增加营养, 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 (4) 定期门诊复诊, 如有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翁心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一些共识与进展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11 (7) :389.

[2]顾锡炳, 刘海肃, 陆忠华, 等.氧氟沙星预防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 (J) .传染病信息杂志, 2002, 15 (4) :177-178.

自发性腹膜炎 篇9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临床护理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进一步发展为肝肾综合征、肝昏迷、DIC等, 患者预后差, 病死率高[1]。临床诊治有一定难度, 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了4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0例, 患者年龄29~72岁, 平均年龄44.5岁。肝硬化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2]。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参照文献标准[3]: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腹胀、腹痛;腹部查体腹肌紧张, 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及反跳痛;腹水量迅速增多, 利尿效果差;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分类可升高, 多形核白细胞数≥250个/mm3;腹水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保肝、营养支持、利尿、防治并发症、抗感染及抗休克等治疗措施, 同时进行精心的综合、全面的护理, 治愈32例;好转13例;死亡3例, 其中1例死于肝性脑病, 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 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

2 护理措施

2.1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 密切注意患者神志、尿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尤其对于腹痛患者, 注意对其疼痛的部位、性质、腹膜刺激征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值班医生, 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 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 及时给予相应处置。

2.2 心理护理

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起效慢、治疗费用高、预后差, 多数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心理负担重, 出现焦虑、抑郁不良心理反应, 甚至造成病情的加重;护理人员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 取得患者的信任, 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讲解心理与疾病康复的关系, 介绍治疗成功病例, 释放不良情感, 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2.3 一般护理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必须做到卧床休息, 保证患者充足睡眠, 可取半卧位, 持续低流量吸氧, 以减轻呼吸困难;减少活动量, 以减轻肝脏负担, 促进肝细胞恢复;同时须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合理应用利尿药物 (口服为主) , 避免由于静脉推注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脱水。给予患者清晨测体重、详细记录出入量, 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 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腹胀、腹痛护理:

腹水以及感染均会造成患者的腹胀、腹痛, 轻度腹胀无需特殊处置, 严重者需取半卧位, 护理人员协助医生腹腔穿刺放腹水操作及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对症治疗。患者轻度腹痛一般不主张使用止痛剂, 护理人员做好心理护理, 以转移患者注意力, 同时需注意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以及时间的变化, 腹痛严重者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2.4.2发热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监测患者体温, 先采取物理降温方法, 尽量避免药物降温, 以减轻肝脏负担;结合细菌学检验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患者体温下降, 注意及时更换衣物, 补充体液, 维持体液平衡。同时需要监测患者血象的变化。

2.4.3肝性脑病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 如发现患者出现行为异常、性格改变以及计算能力下降等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时需立即汇报医生, 并协助医生给予及时对症处置。

2.5 腹腔穿刺护理

进行腹水穿刺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 初次放水量一般不宜超过1 000ml, 护理人员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 若患者出现心慌、恶心、头晕及血压下降反应需立即停止放液。认真记录腹水性状、颜色、量。放液结束后, 需予患者腹带包扎, 绝对卧床休息4~6h,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出, 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等感染迹象, 严格无菌操作, 及时更换浸湿敷料、腹带。

2.6 饮食指导

让患者清楚了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合理饮食尤为重要, 患者需禁烟酒, 无盐或低盐饮食, 严格水、钠的摄入, 其中氯化钠的摄入量每日控制在0.5~2.0g, 宜进食富含钾、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如蔬菜、水果、豆类、鱼类等食物;食物要多样化, 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 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陈腐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

参考文献

[1]陶志广, 黄新光.自发性腹膜炎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7, 6 (6) :384-386.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杂志, 2000, 8 (2) :324-329.

[3]Moore KP, Wong F, Gines P, et al.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 in cirrhosis:repoion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the Imernational Aseites Club[J].Hepatology, 2003, 38 (3) :258-266.

原发性腹膜炎33例诊疗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 女22例。30~60岁18例, 60岁以上1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2h以内18例, 3~5d14例, 15d1例。原发病或伴发病:在腹部症状出现以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20例 (其中7例合并结节性肝硬化腹水) , 产褥期感染3例, 黏液脓血便、腹泻5例, 尿路感染3例无明显其他疾病2例。

1.2 临床表现

33例均表现为全腹疼痛和恶心呕吐, 30例体温37.9~38.5℃3例为39~41℃, 24例脉搏稍快为90~100次/min, 9例脉搏为110~120次/min。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腹膨胀、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及肠鸣音消失;10例有明显腹水。由于腹膜受到刺激而致呕吐及腹泻, 所以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严重者可出现钠离子及钾离子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白细胞计数28例明显升高, WBC: (12~20) ×109/L;最高达70×109/L, 5例危重者反见减少, 在6×109/L以下最低达1×109/L。

1.3 方法

33例进行了腹腔穿刺术, 29例吸出淡黄色、无臭味稀薄脓汁细菌涂片检查为革兰阳性链球菌;4例吸出黏稠之无臭味脓样液体, 涂片检查3例为肺炎双球菌, 2例为革兰阴性杆菌;7例肝硬化腹水病人吸出混浊脓样腹水, WBC≥500/td。30例行细菌培养, 结果17例为溶血性链球菌, 2例为肺炎双球菌, 8例为大肠杆菌, 2例为淋病球菌, 1例无细菌生长。

1.4 胸腹部X线平片

33例均行腹部x光片有29例显示阶梯状液平面, 4例仅有小肠积气, 33例均无膈下游离气体。

2 结果

33例均行剖腹探查术并行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术, 结果9例死亡, 占27.3%, 其中合并肝硬化腹水7例。

3 讨论

原发性腹膜炎具有如下特点: (1) 重症型占多数, 本组占71.2%特别是肝硬化肝功能不良, 网织内皮系统消除细菌能力降低有关。 (2) 易误诊为继发性腹膜炎。本组有63.6%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或阑尾穿孔所致继发性腹膜炎。 (3) 伴发病严重, 如结节性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 (4) 病死率高[1];本组原发性腹膜炎33例, 病死率27.3%。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病死率更高。

原发性腹膜炎在临床诊断中要与继发的腹膜炎相鉴别。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多有基础病存在, 其起病较缓, 腹部体征没有继发性腹膜炎明显, 多表现为全腹深压痛, 无明显反跳痛或静止时疼痛不显。且原发性腹膜炎发生于儿童、妇女及老年或其他慢性耗性疾病的患者, 此类患者一般腹肌较弱, 故腹肌紧张尚不重。由于弥漫性腹膜炎致麻痹性肠梗阻, X线可见到阶梯状液平面或肠腔大量积气, 未见到膈下游离气体, 说明没有消化道穿孔的可能性。B超可显示腹腔为透声不佳的液性暗区。CT显示腹腔为低密度影, 肠壁间隙不清。腹腔穿刺术是诊断原发性腹膜炎常用的手段之一, 穿刺脓汁涂片如发现阳性球菌, 则有利于原发性腹膜炎的诊断, 如为阴性杆菌, 则应多考虑继发性腹膜炎。腹水白细胞计数如果>0.3×109/L, 且排除继发性腹膜炎, 则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腹膜炎;如果同时腹水中多形核>50%, 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

对早期确诊, 腹腔渗液不多的轻症型病人, 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无法排除继发性腹膜炎可能者, 可行手术探查。目的在于明确诊断, 去除腹腔内脓液.减少毒素吸收及肠粘连梗阻的形成。剖腹后吸出脓液, 如肠管表面有纤维素及脓苔应尽量予以清除。再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 直至吸出液成为“清水”状为止。肠管表面纤维素及脓苔不能彻底切除者, 腹腔应放置橡胶管引流, 术后仍可行腹腔灌洗术[2]。

参考文献

[1]陶文芳, 胡佐民, 王凤兰, 等.儿童原发性腹膜炎临床分型与治疗[J].实用外科杂志, 1983, 3 (3) :132~133.

上一篇:优秀生下一篇:天然气液化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