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文物价值论

2024-05-24

档案的文物价值论(精选九篇)

档案的文物价值论 篇1

文物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是全国文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所趋,进一步规范文物档案信息处理和交换工作,建立规范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2001年我国的文物局便出台系统规范文物档案信息管理的文件。从那时起,我国便开始了建立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的试点工作。当时的调查项目,主要是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并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大力提升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管理水平。

现在很多博物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内容还仅限于对自身馆藏及内设机构的介绍,但是我国的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整体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样的现状与当今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甚至与信息时代的具体需求相差很远。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文物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

文物档案基础工作需要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是文档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不同地方的博物馆文物档案的发展水平不等, 大多数地方的文博单位关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较为薄弱,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很多文博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看到的是满足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对未来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长远考虑不足。目前实现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文博单位没有相关统一的标准。因此,各文博单位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档案管理,随意行较大,很多工作停留在归档阶段,至于今后的整理、保管、编排目录等工作则没有具体的管理规范,有时文博单位的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集中于某一项工作流程,所有工作环境的数字化管理还没有推广,这也直接制约了整个文物档案信息工作的数字化推广及应用。

1.2文物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管理有待成熟

文物档案工作涉及的信息量很庞大,目前将传统文物档案装换成数字化的管理方式通常需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即键盘录入和扫描。键盘录入的普遍缺点是录入速度较慢,且准确率不高,效率过低,有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过高。但是,扫描存在的普遍缺点是图形的质量不高,扫描的速度慢,很多汉字的识别率不高。有的文物档案信息类别不同,保密的程度也应当有所侧重,因此哪些档案需要数字化管理,哪些只能通过传统管理方式也需要按需进行。

文物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管理也存在自身的缺点,没有个人笔迹的特征,也没有新旧区别,所管理的内容很容易被篡改和复制,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容易被破坏。

1.3文物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过去传统的文物档案管理人员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操作,只需要从事简单的抄录及搬运。文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实施后,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现代化知识的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仅需要大量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掌握更多科技性工作的人才,例如,他们需要进行信息录入、图片扫描、电子文档排序或网络系统设置。很多文博单位缺乏这类的现代高技术人才,特别是文物档案及信息处理型人才紧缺,尽管很多单位已经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但是缺乏相关人才,设备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4文物档案网络开放利用效率不高

不少文博单位都已经开设专门的网站,但各网站面临的情况却不乐观,很多网站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很多网站的内容欠缺系统性和完善性,网站的内容仅限于馆藏及所设机构的配备情况,内容刻板,更新速度慢,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创意,浏览量不高, 专业知识及服务性很低。

2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2.1加强文物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在未来的文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选拔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胜任此项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学习,将过去注重文物收藏工作的传统观念彻底革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文物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及计算机信息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情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以适应当今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

2.2加强电子文件安全性、完整性、真实性

要强化保证文物档案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将文物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及文件传输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设备及环境适合工作,以确保外在环境上文件的安全。为了保证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完整性及可读性,应当让技术人员专门对记录电子档案的计算机设备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早有效的采取维护措施。对文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做好保密设置。电子档案保存的同时,纸质版本应当作为备份材料予以保存,确保文物档案资料的原始性。

2.3与时俱进,创新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

文物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形式不断创新工作制度,从责任风险、目标管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着手,不断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管理职能,加强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后续监管力度,让档案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后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结语

文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目前我国文博单位的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较大。因此,要想建立一个完善全面的文物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文物档案的数字化设备,加大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及综合素质,培养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的综合性专门人才。不断革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以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最大程度提升文物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文物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电子档案已普及到各个领域,很多单位、企业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快捷的查询方式,完整详尽的档案内容,较长的保存期限,在线搜索等功能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文物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档案价值是重要的文物价值 篇2

关键词:文物;档案;文物价值;档案价值

《档案管理》杂志2009年第2期发表了仝艳锋的《档案的文物价值论》一文(以下简称“全文”),该文“从价值形态的多样性这一角度出发来论证档案可以具有文物价值”的观点,并对档案的文物价值的鉴定评估原则和方式进行了探讨。笔者对“全文”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

1 文物价值包含档案价值

“仝文”认为:“‘档案价值’和‘文物价值’是两种互不包含的价值形态,是一种相互兼容而不是相互包容的关系,但是某些档案确实含有文物价值。”笔者认为,“文物价值”和“档案价值”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文物价值”包含“档案价值”。

《档案学词典》对档案的定义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中国文物学概论》对文物下的定义是:“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中国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包括:(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从以上对档案和文物的解释看,文物的涵义外延大,而档案的外延小,文物包含档案,“可以说档案是文物的一分子”。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安德鲁也认为档案就是文物,他说:“对过去文物的关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最好尺度。而这类文物中在价值和重要性方面都居于首位的就该说是档案了。”事实上,档案正是文物的一部分,文物包含档案。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其一,从本质性上看,文物是人类历史的实物见证,它能够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通过各种各样的记录信息的形式反映历史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和考证历史事实的原始资料。档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是以文字为主要记录形式传递历史信息,来满足人们认识和考证历史事实的需要。文物和档案都是人类社会的原始记录,档案是以文字为主要记录形式的原始记录。也包括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而文物的记录形式的范围要广得多,包括文字、图表、符号、纹样、几何形状等所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这种原始记录也在其中。其二,从物质性上看,档案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主要有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等物质载体:而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物质形态非常广泛,除档案这几种载体包括在其中外,还有玉石、瓷器、陶器、文化遗址、墓群、建筑、艺术品、纪念物、生活用品,等等。还有一点要说的是,以往在探讨文物与档案时,总是突出文物的物质性。强调文物在物,而有意无意地抹杀或忽略档案的物质性。强调档案在文。事实上,档案与文物一样都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物,档案也是一种物,是文物之中的一种物。其三,从事实上看,明清以前的甲骨、金石、简牍、缣帛档案基本上都是文物,并保存在文博部门,大部分明清档案虽然保存在档案部门,也同样属于文物,“全文”也同意这一观点。不仅古代的档案属于文物,就是现代的档案也同样属于文物,而且有许多已经保存在文博部门。如陈景润“1+2”论文手稿、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契约”等档案就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再如中国现代文学馆,它“具有国家级博物馆性质”,收藏有现当代作家的“手稿10970件”。这些现当代档案都是文物。这里需要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是不是文物并不能以1949年来划定,现代档案同样也是文物,上述被文博部门收藏的现代档案就是例证;第二,没有保存在文博部门的,不一定就不是文物,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就属于保存在文博部门之外的文物;第三,《文物法》规定的文物范围,只是国家要管理和保存的文物范围,这可以从《辞海》对文物的解释中的“中国”和“受国家保护”两组限定词看出,并不是文物的实际范围。保存在社会和民间的文物仍然是文物。

文物包含档案,档案是文物的一部分,文物价值同样也包含档案价值,档案价值是文物价值的一部分。

2 档案价值是重要的文物价值

“仝文”认为,“档案的文物价值鉴定评估原则——以充分发掘档案的价值为目的”,这是正确的。但“仝文”中对档案的文物价值的解释却值得商榷。“仝文”认为,“档案分级鉴定更侧重于从档案的史料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角度来判定档案的价值大小”,“所谓文物收藏价值,是指档案具有文物性质的纪念价值和欣赏价值”,并指出鉴定档案文物价值的四项原则:一是“来源标准。档案形成者的社会地位、作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档案的价值,所以,各种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如手稿、信函、题词等相应地要首先考虑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二是“时间标准”。“1949年以前的档案应该是具有文物价值的,而1911年以前形成的档案应该是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物价值。”三是“载体特征。文种罕见特殊、形成时间久远、载体形态别致、记录方式独特”,“其外部载体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记载的内容价值,应该认为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而且外部的文物特征更为显著。且不论年代久远的甲骨档案,单说在民国档案、少数民族档案中也有一些档案因载体特殊而具有文物价值”。四是“存世数量”。“档案的文物价值鉴定”“应体现‘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档案的稀有性较多体现在档案载体形态的稀有”和“记录内容的稀有上,包括档案所记录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风情、社会风俗、自然环境等内容”。从“仝文”的观点看,第一,“全文”曲解文物价值,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不仅仅是只有“纪念价值和欣赏价值”,历史和科学价值不仅是文物价值,而且是主要的重要文物价值。难道说文物没有历史和科学价值?档案与文物的历史和科学价值难道不一样?第二,“仝文”的档案文物价值说是“以充分发掘档案的价值为目的”,但是,从“全文”鉴定档案文物价值的四项原则来看,却基本上抛开了档案的主要价值——历史和科学价值,所谓的“来源标准”,档案形成者的社会地位、作用并不完全决定档案的价值,平民形成的档案也有重要的档案价值,关键是看其中记录的内容。如秦墓中出土的一封平民家书,不仅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而且有重要的

档案价值,它记录了秦朝平民生活的细节,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当代历史学者已经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普通人身上,认为历史的真正本质应是还原普通人当时的生活风貌。”平民和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同样重要。“时间标准”是通用的一般标准,关键还是看其记录的内容,上述当代档案被文博部门作为重要文物保存,就是例证。“载体特征”更不能作为标准,载体特征可以作为文物的一部分价值,但是,对于文物和档案来说,其历史价值更注重的是载体上记录的内容,如甲骨档案,不论是文物界还是档案界关注的重点不是其载体,而在于其载体上记录的信息,正是甲骨记录了商王朝的各种活动,证实了《史记》记载的商王朝历史为信史。还有一个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在甲骨档案的收藏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甲骨上的文字多少来判断其价值,文字越多,价值越高,而不看甲骨是大是小是龟甲还是牛肩胛骨。这说明载体特征并不重要。所谓“存世数量”,应该说是针对艺术品和生活用品等来说的。对于档案来说,实际上,绝大部分档案都是唯一的,所记录的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说到底还是应以档案记录的历史信息来判断其价值。

文物的主要价值是历史和科学价值,档案的主要价值也是历史和科学价值,档案与文物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是相一致的,在所有的文物中,只有档案是以记录原始的历史和科学信息为主的事物,因此,可以说档案价值是文物价值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正是档案的这种历史和科学价值,使文物的发掘和发现,推动许多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甲骨档案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史记》记载的商王朝历史为信史,并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而且促使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的建立。敦煌遗书的发现,为研究唐宋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同样也促使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的建立。徽州文书的发现,为研究明清经济史和平民史提供了细节材料,同样也促使一门新的学科——徽学的建立。很显然,对于档案来说,历史和科学价值才是其真正的文物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仝艳锋,档案的文物价值论[J].档案管理,2009(2).

[2]档案学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

[3]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4.

[4]辞海(1999版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4367.

[5]张煜明,档案、文献、文物、史料及其他[J].档案学通讯,2004(3).

[6]T·R·谢伦伯格著,黄坤坊等译,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3:14.

[7]张新,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访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舒乙先生[J].北京档案,2000(9).

[8]万川明,李根林,穿越历史之旅[N].河南日报,2004-3-29(5).

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探究 篇3

文物主要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主要作用包括教育作用、借鉴作用、提供科学研究资料的作用。文物的价值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文物的价值对文物的作用有促进作用, 即文物的价值越大, 其作用就相对越大;反之, 文物的价值越小, 其作用就越小。同时文物的作用也有利于促进文物价值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对一个文物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不断地对之进行探索和研究, 不断地从中挖掘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文物的这一特性, 往往就使得文物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也是人们热衷于文物收藏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物是指那些历史悠久、承载了一定文化蕴涵的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每一个文物都来自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具有那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所以, 文物有着与所处时代相符的历史价值。透过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文物所在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高度、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阶段等。 这些都是文物历史价值的具体体现, 是我们认识人类发展的重要凭借。通过文物历史价值所反映出来的信息, 可以帮助我们追本溯源, 看到包括人类远古时代在内的历史真实面目。

二、文物的价值

(一) 文物具有历史价值。

其可以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历史文献资料同样具有历史价值, 在研究文物的历史价值时, 我们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互印证, 让我们的认识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历史文献资料作为作者的撰写结果, 或多或少都会掺杂一些主观的思想在其中, 因此, 就会不可避免地有主观局限性, 而文物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物, 是对历史的客观见证, 更具客观实在性。就这一点来讲, 文物可以扶正文献中的错误, 增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二) 文物具有文化价值。

这是文物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每一个物品都是一定文化的承载体, 文物也不例外。文化与民族特点息息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这个民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所积淀下来的, 是民族特征的重要表现。文化可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 比如:生活习惯、心理特征、行为意识, 日常用品等, 文物在它所处的时期, 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已, 所以可以看成是当时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而众多的缩影汇聚到了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大的民族文化氛围, 对于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着积极影响。

(三) 文物具有科学价值。

文物往往是那些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精美绝伦的物品, 包括字画、陶瓷、家具、宝石等等。通过对这些文物的鉴赏与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具有的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 比如像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等, 地动仪等。这些技术含量决定了有的文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此外, 虽然有的文物制作工艺简单, 科学技术含量不高, 但是它所反映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是文物科学价值的体现。比如:通过各个地区的房屋结构、造型的不同可以分析当地的不同气候特征。

(四) 文物具有艺术价值。

历经长河的洗礼, 我们可以看到遗留下来的许多文物, 他们是那样的精美绝伦、那样的优雅美观,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物虽然在当时社会大都以生活用品的形式存在, 但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 也在注重着自身对美的追求, 比如: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 小到诸如盘、碗、酒壶, 大到车辇、庙宇、宫殿等等, 上面都绘制了精美的图案, 让这些物品兼具了实用性和美观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文物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是相辅相成, 互为存在的。一个文物不能仅有历史价值而没有文化价值, 因为, 历史里通常蕴含了文化底蕴, 文化传统也需要经过历史的积淀才能得以形成。文化价值可以赋予文物别样的艺术价值,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反映。因此, 在评价与鉴赏文物的时候, 需要全面分析文物所具有的价值。

三、文物的作用

文物所具备的价值, 决定了文物具有教育作用, 借鉴作用和指导科学研究作用。一是文物中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和科学技术水平, 可以让我们看到我国古代所取得的辉煌灿烂的成就, 文物由不同文字记载, 它的表现形式更直观, 可以让人们有较强的视觉刺激。看到他们, 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可以激发我们振兴中华的强烈激情。因此, 特别适合用文物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时, 文物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 诸如礼仪、习俗等, 我们可以通过文物来进行中华传统礼仪的教育。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品鉴文物, 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力, 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所以我们还可以凭借文物开展艺术教育。上面三种教育形式是文物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二是文物具有借鉴作用。文物中含有浓烈的艺术气息和较高的科技含量。古代的绘画、石刻、制瓷等艺术表现形式和制作工艺, 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为了将这些艺术发扬光大, 我们需要不断地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 借鉴他们的优良技术, 不断完善现代的制作工艺。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文物所使用工艺的历史局限性, 并引以为戒。三是文物具有指导科学研究的作用。文物可以指导科学研究, 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 文物是靠当时人们所掌握的技术与材料创造出来的, 所以透过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所具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比如我国出土了大量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战国的铁器, 就可以反映出两个时代的不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第二, 由于文物是客观实体, 所以文物在历史研究中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出土文物可以证实或更正某些史书里的说法, 从而起到正确指导科学研究的作用。

四、结语

在分析文物的价值与作用时, 我们要注意每个文物的特殊价值和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从宏观把握文物的价值与作用。做到以文物为切入点, 研究和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体关注内容就是:通过文物反映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通过文物, 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文物, 看到人类的聪明才智, 揭秘人类的无限创造力。这些都对于指导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为了可以让文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文物保护, 强化有关部门对文物的管理, 确保文物免遭破坏, 防止文物向海外流失。另一方面, 要加强公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发现文物必须上报, 不可据为己有。

摘要:“盛世收古董、乱世藏黄金”这说明了古董与黄金一样有着较高的价值, 有时候它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黄金。为什么古董有着可以跟黄金相媲美的价值呢?因为古董一般都是文物, 具有跟文物一样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就对文物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档案的文物价值论 篇4

(2)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离不开科学管理,在对博物馆文物保护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文物特性分库分级进行管理,以此明确账目、确定鉴定结果及确保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博物馆馆藏数量较多,因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损坏文物等情况,因此建立与健全文物保护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在文物保护管理中遵循的程序一般为文物接收、鉴定、登录、分类等,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保护工作的顺序进行。

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文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载体,要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在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在进行文物保护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计划的制定,通过在职培训、业余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文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以此对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完善组织内部结构,确保现代信息技术功能的充分发挥。

(3)作为文物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管理人员文物保护的意识,对文物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人员文物保护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在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很多建设工程未走法律审批程序,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措施,导致文物损坏的情况时有出现,这不仅会延缓工程建设进程,还对文物造成了破坏。基于此,在博物馆努力保护和管理藏品的同时,政府还应给予相应的支持,针对文物保护现状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使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

3 结束语

档案的文物价值论 篇5

当前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的编制工作大多是以传统方式进行,这既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四有档案”的保管、使用、完善和传播。

随着文保领域中新科技手段的大量涌现,诸如三维和材料成分信息采集技术、残损病害无损检测技术、动态监测技术等技术、方法也在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工作中加以运用,其所获得的数据成果大多是以电子文件介质储存、应用的,这不仅可以方便的记录文物本体的价值信息和文物保护工程及病害防治监测的结果,还可为“四有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既满足了新时期文保工作的需要、补充了传统工作方式的不足,又提高了文物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

结合文保工作的具体实践,本文针对有利于文物建筑“四有档案”数字化的适宜技术及特点做以下简要的分析。

1三维信息采集技术

1.1三维激光采集技术

三维激光采集技术是利用激光束的高精度测距原理获取对象的几何形体空间信息。满足从碑刻、陈设到古建筑、保护规划区域等不同范围的采集需求。优点是速度快,精确度高,受环境光干扰小。主要技术难点有:对于大尺度、大体量的不可移动文物,由于每一站采集信息有限,拼站后如何能够保持古建筑的整体精度;将点云图最少干预地解读为工程用三视图尚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而现阶段是通过有经验的古建设计师判读描绘来完成的;相较扫描对象,点云色彩的还原度较差。对于小尺度的文物,主要技术难点则是对形体复杂的文物,内部遮挡部分较难获取,只能通过后期人工修补完成完整的模型;反光材质的扫描与还原等。

1.2摄影采集技术

摄影采集技术是将摄影测量与计算机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常用的有人视角度采集及无人机航拍采集。优点是色彩、材质、影像的还原度高。主要技术难点是几何形体精度较三维激光差,采集时受环境光影响较大;对于无人机航拍,则更受制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1.3光栅采集技术

利用光栅与计算机算法结合而成的几何信息采集技术。优点是影像精度效果好。主要技术难点是仅适用于小尺度对象的扫描。

2材料信息提取分析技术

材料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在文保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可以分析材料的成分、产地,并为复原及修复工作奠定基础。常用的材料分析设备主要有光谱类和显微镜类。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便携式设备快速定性检测与实验室设备常规定量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3残损、病害无损检测及监测技术

文物建筑的无损检测技术是保护过程中重要的前期基础工作。快速、非接触、自动化是其最大的优势。在文物保护的严峻形势下,利用无损检测方法分析其存在的残损、病害问题,可更好的实现文物建筑的预防性的保护。

以文物建筑的内部病害检测技术为例。对于木构件,以往的方法,受人工经验的制约,结果偏差也大。而通过应力波仪和阻抗仪的配合使用,不仅可以对木构件内部病害状况进行更为准确的量化、判断,结合数据更可以预测弹性模量、强度、剩余承载力等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为木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针对砖石材料的构件则可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探测仪、地质雷达等,定性及定量的检测其表面及内部的病害残损状况。基于此的以上数据均可方便的载入到“四有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库中。

监测技术则建立了能够完整、持续的采集传输相关数据的物联网系统。该系统通过多种方法监测古建筑各主要构件及结点的空间存在状态、属性变化,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诊断、预警和处理,为文物建筑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扎实的依据。

通过三维信息采集、无损检测等手段获取的数据结合BIM技术可以对文物本体进行建模及仿真模拟,从而实现动态化的评估、预警。另一方面各部分的分析结果也将直观的显示在可视化的BIM模型信息库中,同时也被载入“四有档案”中。

4结语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及风吹、日晒、雨淋乃至台风、地震、泥石流等不可抗力的影响都有可能造成文物建筑本体的损失,甚至是毁灭。一旦出现这些重大损失,借助新科技成果的数字化“四有档案”不仅能为修缮、复建等工作提供全面详实的依据,为相关学术研究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数字化档案中的文物价值信息进行公众教育,使文物资源成为社会共有、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从而更好的推动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扬。

摘要:当前文物建筑“四有档案”的编制工作大多是以传统方式进行,这既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四有档案”的保管、使用、完善和传播。随着文保领域中新科技手段的大量涌现,借助新技术、方法为“四有档案”的数字化服务,不仅可以方便的记录文物本体的价值信息和文物保护工程及病害防治监测的结果,还能为修缮工作提供全面详实的依据。既满足了新时期文保工作的需要,又提高了文物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

关键词:“四有档案”,数字化,适宜技术

参考文献

[1]王运良.关于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历史渊源及现状之管见[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8(03).

论文物藏品档案及其管理 篇6

一、文物档案与文物藏品档案的区别与联系

目前关于文物藏品档案的定义, 学界各执一词, 存在争议, 并且将文物藏品档案与文物档案相混淆。有的认为文物档案是记述和反映文物事业管理和文物的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的历史记录;也有的认为文物档案是围绕文物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 有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以下简称《文物法》) 则将文物档案定义为“记载、记录和反映文物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卡片、图表、照片、录像、实物等的材料, 它是进行文物考古、发掘、保护、修复和研究的依据和必要条件”。关于文物藏品档案, 有学者认为是文物从调查征集到入馆, 从准确鉴定到科学研究及陈列展览, 这一系列的过程所形成的真实记录;也有学者认为文物藏品档案是通过对藏品原始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研究后经过整理而立卷的。

1. 二者的联系。

尽管学者们对文物档案和文物藏品档案的定义不同, 但都没有否认文物档案和文物藏品档案是档案大家族的一部分。二者都是围绕文物及其活动展开的, 并都具有档案的基本属性———原始记录性, 它们都是文物工作中的重要记录。

2. 二者的区别。

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即可以被移动的文物, 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书画等。不可移动文物是针对可移动文物而言的, 即不可以被移动的文物, 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藏品应指可以在博物馆、考古所、文物保护单位等文博单位中被收藏保存的文物, 属于可移动文物的范围。因此, 文物档案应包括可移动文物的档案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档案, 文物藏品档案即为收藏在文博单位的可移动文物的档案。文物藏品档案属于文物档案的一部分, 若用文物藏品档案来代替文物档案, 会缩小文物档案的范围。文物档案与文物藏品档案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笔者认为, 文物藏品档案是以文物藏品为中心, 从文物被发现到被收藏保存的连续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物藏品的一切原始记录。

二、建立文物藏品档案的重要性

文物建档是保存文物信息和历史记忆的有效途径。《文物法》《文物法实施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规都明确规定了文博单位应建立文物档案 (文物藏品档案) , 并应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立文物藏品档案对文物的保存和价值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文物藏品档案是保存文物信息的重要措施, 为文物工作提供依据。

文物藏品档案贯穿文物从收集或挖掘开始到收藏保存的整个过程, 文物藏品的挖掘、征集、鉴定、保管、保护、研究、利用、陈列、展览等过程中的文字、图表、照片、录像、录音等材料都是文物藏品档案的组成部分, 它们是对文物藏品的原始记录, 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以备查考性等特征。文物藏品档案记录了文物自身信息, 如材质、制作工艺、年代、有无铭文、纹饰等。文物尤其是珍贵文物在经历了时光的冲洗磨炼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文物一旦损坏, 文物中蕴藏的大量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就会消亡。文物藏品档案保存了文物从产生开始到现在的一切信息, 一旦文物损坏或遗失就有案可查, 在对文物进行复原和修复时有据可依。并且, 在对文物制订保护方案时, 可以参考之前的保护记录, 对症下药, 防止进行破坏性的保护;不同文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 参阅文物藏品档案能够设定文物最佳保存环境, 最大延长文物的寿命。

2. 文物藏品档案能优化文博单位的管理, 防止文物流失。

我国文物种类和数量繁多, 博物馆、考古所等单位保管着大量珍贵的文物。以博物馆为例, 文物数量的繁多势必造成博物馆在保存和整理的过程中存在误区, 许多博物馆有可能不清楚自己的馆藏。文物藏品档案相当于藏品的身份证, 它为每一件文物进行了登记和记录, 使每一件文物都有专门的标号和分类, 能有效缩短整理文物的时间。《文物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离任时, 应当按照馆藏文物档案办理馆藏文物移交手续。”文物藏品档案使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都记录在案, 是保护文物完整、安全的有效途径。

3. 文物藏品档案有助于追回遗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由于历史原因和非法买卖文物, 我国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失海外。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珍贵文物, 如敦煌石窟大量珍贵的壁画和经书, 被西方列强掠走的圆明园兔首、鼠首等。其中圆明园的兔首、鼠首在国外的拍卖会上被公然当作商品拍卖, 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完善的文物藏品档案, 是我们追索流失文物的有力法律证据。这一法律武器在国际文物追赃行动中的运用屡见不鲜, 意大利TPA———意大利艺术遗产防护指挥部———是追讨流失文物的最成功的例子。TPA的成功主要因为该机构有一个庞大而翔实的文物资料库, 一旦发现失踪文物, 资料库立刻将其与库内记录的文物档案相比对, 成为了追回海外流失文物的有力武器。建立健全文物藏品档案, 对我们追回流失文物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4. 文物藏品档案是鉴定文物真伪的有力依据。

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 再加上文物部门对文物交易市场缺乏有力的监管, 使得文物市场造假现象非常泛滥, 许多造假文物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如何区分真假文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物可以造假, 但是文物藏品档案不会。文物藏品档案是对文物的原始记录, 具有很强的凭证价值。文物单位在收集文物的过程中, 可以参考同类文物的档案, 对收集的文物进行鉴别。文物藏品档案是甄别真假文物的有力依据, 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凭证价值。

三、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

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 即按照科学的管理办法管理文物藏品档案。文物藏品档案相对于普通档案而言有其特殊性。

1. 文物藏品档案应分级保管。

《文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对收藏的文物, 必须区分文物等级, 设置藏品档案, 建立严格管理制度, 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文物法》第三条规定:“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 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根据文物藏品的不同等级建立档案, 按照分级的方法管理文物藏品档案, 既是对珍贵文物藏品的保护, 同时也使藏品分类更加清晰, 方便文物工作者的工作。

2. 把握文物之间的历史联系。

文物最大的特征是反映其所处的历史文化, 因此在对文物藏品档案进行分类时, 应把握文物之间的历史联系。文物不是孤立的, 每一个文物都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把握文物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就是把握文物来源, 符合档案学中对来源原则的尊重。在实际工作中, 同一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的档案应集中保存在一起;收购或捐赠的文物应按照文物的文化特点、历史特点归入某一类文物中。例如, 从古玩市场收购的唐三彩, 应首先考证它的年代、纹饰、价值等, 再将其归入文化和历史地点相近的文物类别中。

3. 管理文物藏品档案, 应以档案管理为依据。

文物藏品档案属于档案的范畴, 应按照档案管理的方法和实践对其进行管理。不仅要将与文物有关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规范整理, 还要进行科学编目, 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另外, 建立健全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制度也是很有必要的。每一门专业都有其独特的地方, 档案管理不能对所有专业都采用同一种方法。文物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在文物工作中有许多经验, 他们直接参与了文物的发掘、保护、利用、陈列、展览等工作, 在文物工作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管理文物藏品档案时, 他们往往会按照自己对文物的理解将文物藏品档案分类、整理、管理。这种管理办法会产生一些问题:第一, 文物从出土到在博物馆陈列, 中间有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工作者、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劳动, 不同的专业视角有可能导致对同一文物价值的不同侧重, 经手人员的复杂也使得对同一文物的档案登记不规范, 很难符合档案工作的要求。第二, 文物工作者主要负责文物的具体工作, 如考古挖掘、文物的清理保护、文物陈列等, 文物藏品档案工作虽然也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但并不是他们专业的范畴, 若拿档案工作的标准来衡量的话, 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总之, 文物藏品档案是文物档案的一部分, 它是对藏品信息的原始记录, 为每一件藏品建立档案是保存文物藏品信息的有效途径。文博单位在管理文物藏品档案时, 要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并充分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实践。

摘要:文物是历史的瑰宝, 文物藏品档案是保存文物藏品的原始记录。本文在论证文物档案与文物藏品档案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 对文物藏品档案定义提出了新的见解, 并对文物藏品档案的内容和管理予以阐释。

关键词:文物档案,文物藏品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微明.小议文物档案及其管理[J].浙江档案, 2009 (1) .

[2]王扬能, 付史新.浅谈文物档案的科学管理[J].档案, 2007 (2) .

[3]詹静.博物馆藏品档案与计算机藏品管理系统[J].北方文物, 2006 (3) .

档案的文物价值论 篇7

一、文物建筑遗产概述

当前无论是我国的学术界还是国际的学术领域都没有对文物建筑遗产设置一个统一且准确的概念定义, 不过在一些相关的文件当中对建筑遗产这一概念存在一些相关的阐述以及解释, 不过还是单一地对其涵盖范围以及类型进行了适当的规范。而我们从实践经验当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总结, 将文物建筑遗产认为是从历史当中遗留下来的一些承载着历史信息, 而且拥有着历史以及文化意义的文物建筑物, 或者是人们曾经生活聚集的地区环境。

二、文物建筑所具备的价值

文物建筑遗产拥有很多方面的价值, 他们中有的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 有的则可以供游人欣赏, 还有一些可以投入日常使用, 而这是因为他们都拥有历史信息, 同时也是一定阶段人们的社会生活主要的代表。

由于文物建筑和建筑遗产基本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文物建筑所具备价值的几个方面。

(一) 历史方面

任何文物建筑都是遗物, 不管是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区, 还是承载着深厚历史的建筑物, 都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比方说我国的北京故宫, 曾经经历了6个世纪的风霜洗礼;位于罗马地区的斗兽场, 也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道路。

(二) 艺术方面

一部分文物建筑在设计以及建造、装饰过程当中都蕴含着非常巧妙的设计心思, 拥有高度的艺术水准, 也拥有非常好的艺术价值。比方说我国的苏州园林, 它作为皇家园林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凸显了非常高超的园林建造艺术;还有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 被誉为有史以来创意最为丰富的一座建筑。

(三) 科学方面

所有的文物建筑都属于是历史遗物, 那么它必然会体现出当时的建筑水平, 间接地还能反映出时代的科技信息以及生产力的水平。比方说法国南部地区输水道就能够体现出在远古罗马时期所拥有的工程建设水平。

除此之外, 文物建筑还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任何建筑在建造之初都是为了能够满足某种需求而出现的, 想要成为所谓文化遗产, 就要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也可以理解成是经济价值。比方说,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 它曾经是具有极高价值的建筑物;而我国辽宁沈阳的1905 文化创意园, 则是在废旧厂房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改造而形成的。

三、建设文物建筑保护体系需要遵循的原则

从文物建筑的价值观角度来看, 想要保护文物建筑遗产, 需要遵循这样的几个原则, 即: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原真性以及整体性原则三种。

(一)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所谓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指的是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的行为需要尽最大可能地降低文物建筑以及其周边环境逐渐衰败的速度, 继而延长其存在的寿命, 让它能够传承得更加久远, 而这也正是文物建筑进行遗产保护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比如在《威尼斯宪章》当中有一条就明确地指出进行古迹保护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能够让它永远地保留下去。

(二) 原真性原则

所谓原真性原则指的是对文物建筑采取正式保护行动之前的形态必须要得到保护, 保证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真实性以及承载的历史信息能够得到传承。

据记载, 早在1931 年推行的《雅典宪章》当中就已经形成了最初的原真性原则的叙述, 而发展到了1964 年这一原则逐渐成为了在《威尼斯宪章》当中深入贯彻的主线之一。早期它主要是保证文物建筑的原物, 而到后期则更加注重了建筑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 并且进行了适当的扩展, 强调文物建筑遗产当中的价值, 强调并且判断文物建筑当中的信息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原真性原则是一项非常基本的原则, 尽管它在国际文件当中反复地出现, 不过它具体的含义还没有被具体地进行规定或者是规范, 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评判的标准。在《奈良文件》当中, 将原真性认为是对文物价值判断的主要前提。因此, 原真性原则在学术领域当中也是被讨论得最为集中以及热烈的内容之一。在我们工作当中可以将其理解成是一种从文物建筑遗产当中传达出来的能够反映其自身重要价值的能力之一。

(三) 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 也被称为是完整性原则, 它指的是对文物建筑进行遗产保护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 主要包括空间的环境以及体现出来的文化环境。当前在国际文件当中对其进行最早表述的也是《雅典宪章》以及《威尼斯宪章》, 他们都比较全面地对整体性原则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最初是为了在保护古迹的过程中形成缓冲的地带, 之后得到了一定的扩展, 在如今我国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的工作当中建立起“红色旅游风景区”的行为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结语

文物建筑能够起到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作用, 对于当今的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文物建筑当中包含着的历史因素能够提供非常稳定且完整的生活环境, 它必须要更好地传承给后代, 不然就会对人类存在形成不可修复的意识破坏。所以, 对其价值进行透彻分析和充分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保护文物建筑。在实际的工作生活当中, 我们工作的观念以及方法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需要进行进一步整理以及归纳, 提升对文物建筑进行进一步保护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

摘要: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的工作非常重要, 需要具备完整且独立的保护体系。在现代社会当中, 我们常说的文物建筑大多都已经跨越几个世纪甚至更久的历史, 他们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 同时也是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以及主要的载体, 可以认为这是人类的另一种历史记载。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对其进行保护的原则也呈现出了更加完善的发展,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文物建筑,价值,保护体系,探究

参考文献

[1]任莹, 杨海勇, 张娟等.近代文物建筑加固修缮的具体策略及实践方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4 (01) .

[2]陈奕淼.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分析--以芙蓉园为例[J].建材与装饰, 2014 (35) .

[3]胡衡.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重庆南开中学津南村为例[D].2014.

试论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标准化 篇8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的凭证, 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新文化的圣地。国际社会对博物馆的评价是一个为社会发展服务, 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 并且对公众开放。博物馆是人类研究文明教育后代的真实凭证极具说服力。它对人类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传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历史文物是祖先创造文明的事物见证, 是人类与自热不断磨合的产物, 是进步的表现。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存留下来。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文物蕴含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无比绚丽的历史文化信息。围绕文物藏品建立起的档案通过, 文字, 图表, 影像, 照片等形式记录传承历史文化, 记录事态变迁。文物档案是人们研究, 保护, 认识历史的智慧体现, 也是知识的结晶。文物档案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 也是博物馆水平的重要体现, 建立保护文物藏品档案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助推力, 对博物馆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文物档案的特点入手对文物档案的编辑、整理、保护作出三个方面的论述。

一、文物藏品档案制作的标准化

对于文物档案其制作是文物藏品档案标准化的核心, 是档案管理, 利用的标准化的基础条件。文物档案制作是文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很早就颁布了文物档案建档备案规范, 主要强调对文物档案工作的细节管理要求, 包括一级文物的档案工作规范, 一级文物藏品档案著录说明, 一级文物档案的卷盒, 卷内表格, 专用纸规范。档案工作规范主要有馆藏文物藏品的具体定义说明, 立卷总体要求, 归档范围和相关记录内容, 档案材料的特殊要求和档案续补材料的归档。

(一) 馆藏文物定义:

主要包括对一级文物藏品的征集、鉴定、入藏、编辑、保护、以及研究利用过程中的详细历史记录。其形式主要包括文字图片, 照片, 图表和电子文稿等等。

(二) 立卷总体要求:

对于一级文物藏品它的档案规范要求是记录准确、翔实、齐全、完整、真实。

(三) 文物档案藏品的归档范围和记录内容问题包括, 文物藏品登记表,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表, 相关照片, 图绘, 拓片, 以及有关文件材料, 相关记录文献电子文件等等内容。

文物藏品登记表主要是记录藏品的基本信息, 保护维修工作的具体记录, 文献和研究论著目录, 同时还包括其他影视声象目录。文物动态跟踪记录表内容主要记载文物藏品的提取退换记录, 观察监测记录, 保护修复记录, 鉴定变更记录, 事故记录等。图片内容主要包括全貌照片, 重要纹饰, 印记, 本身特殊的标记, 残损部位照片, 保护监测记录照片, 修复后的记录照片。绘图内容:全貌整体图, 复原图, 局部修复图。拓片内容:文物藏品的器形, 保存状态, 图案, 铭文等等。相关文件内容:文物征集, 鉴定, 编目, 保管, 保护, 利用等工作过程的行政文件和相关资料。有关文献资料内容:与该文物藏品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 专著, 论文研究报告。报纸摘要。电子文件内容:主要是记录该项文物的光碟, 数字化文件, 声像资料。

(四) 立卷、装帧及归档。

立卷:对于一级文物藏品按照国家有关固定一件或一套文物里一个卷宗。记录材料幅画:幅画的尺寸是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A4型幅面。文物档案材料尺寸如果大于A4幅面的须折叠成A4幅面, 如果小于A4幅面就需要衬托在A4幅面的专用纸上。装具及纸张:对于一级文物的装具和纸张都统一使用国家文物局监制的专用卷盒, 卷内表格, 专用纸等。装订形式:一级文物的装订形式主要采用左侧装订的形式, 归档材料不得掺有金属物。

二、文物藏品档案保管的标准化

(一) 保管制度标准化:

制定一套严密的藏品档案保管制度, 逐级分配责任制, 严防文物藏品的损坏和流失。文物保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文物藏品的流失事件时有发生。各级领导干部责任不够明确, 导致文物被盗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就要集中力量完善保管措施, 分配相应责任, 将文物的摆放位置, 出入博物馆的时间, 等情况做好相应记录切实有效的执行管理措施。

(二) 管理模式标准化:

对藏品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制”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子档案它是纸质档案的有效备份, 当纸质档案出现问题时, 可从电子档案中查阅, 可有效的对文物档案进行保护。

(三) 文物藏品档案全宗号维护实施标准化:

为明确分清不同文物档案给每件文物制定了一个固定代码。代码可以准确的反应和固定文物卷宗的编号及排列顺序, 是我们可以轻松准确的查找每件文物的卷宗。同时它也可以起到档案的指代功能, 是档案检索, 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如果文物的级别发生变化时, 出现上升和下降的变化这就要求撤销原始档案, 从新建立新档案, 建立的新档案被赋予新全宗号, 且是具有唯一性的, 凡是被撤销的全宗号不得在被赋予其它文物使用。

三、文物藏品档案利用的标准化

文物档案的建立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文物档案的价值, 这就是文物档案利用工作, 也是文物档案建, 立保管的目的。文物藏品档案利用工作主要是将档案记录直接传递给用户满足用户的需要。

对于文物藏品档案利用主要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一是, 学术利用, 二是实际利用, 三是普遍利用。对文物档案利用有档案阅览服务, 档案外界服务, 复制印刷档案, 咨询服务等等相关档案利用服务。博物馆对于文物藏品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要根据档案利用对象, 利用的密集程度, 机构责任, 登记制度, 出版播放传播, 使用的相关手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定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立用户为中心, 服务为驱使, 以创新为理念,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认真整理文物档案, 建立统一的文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出尽文物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为更好的利用文物价值而不断努力。

结语

文物藏品是人类文明进的重要体现, 是人类精神文明继续发展的有利基础。文物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在文物整理, 修复, 归档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将重要的国家一级文物特级文物进行严格分类, 细化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我们要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 能够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积极为文物保护工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奏亮泰.新时期基层文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文物工作, 2008.

论金山岭长城的文物保护价值 篇9

金山岭长城位于燕山山脉上, 离北京有125km。这里地势险要, 地形复杂, 是蓟镇的重要关口。金山岭长城与中国历史上一位名将息息相关, 那就是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因此金山岭长城除了是见证了明代及其后期国家兴亡的历史文物, 其承载着的人文底蕴也是不可估量的。金山岭长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修缮完成并向游人开放的。在开放初期由滦平县政府直接经营管理, 后又与承德市财政局下属国有企业光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营, 双方签订协议, 光大出资610万元, 持有金山岭长城60%的经营权, 期限从1997年到2047年。因此金山岭长城的旅游景区属于国有企业经营政府支持的旅游景区, 由于有国有企业的参与, 金山岭长城的保护面临着企业利益第一的局面, 对于金山岭长城的文物保护是一个挑战。金山岭长城的文化价值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在旅游业发展的今天, 万里长城早已被中外游客熟识, 金山岭长城作为明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势必会成为广大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这种情况下, 对金山岭长城的文物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金山岭长城的保护价值

金山岭长城本身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 明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长城在一定的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像陶瓷、丝绸等一样的可以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金山岭长城作为明长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 具有深厚的考古价值, 对研究中国明代的历史以及戚继光的人物生平具有重要意义。文化的价值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 在今天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再修建出那样宏伟的建筑了, 作为后人, 我们有义务去铭记祖先为了整个中原的安定所作出的伟大的牺牲和奉献。这个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事迹, 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中国人自始至终那种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和甘于奉献的拼搏精神, 这种情怀和精神, 一直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 抗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诠释。

经济发展的今天, 文化产品同样可以作为消费品。我们的邻居韩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 文化输出带来的经济效益逐年上涨。这不禁让我们沉思, 韩国在缔造着“汉江奇迹”的同时, 我们国家的众多古文化建筑却面临着消失的局面, 软文化的主力军正在逐渐减少, 更让人心寒的就是破坏者是我们人类自己。金山岭长城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发了, 在一定程度上对金山岭的保护造成了双面的影响。一方面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古人伟大的杰作, 另一方面经济利益和文物保护造成了冲突, 尤其是因为有国有企业的介入, 在对金山岭长城开发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山岭免遭更多的外人改造, 却也造成了企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忘记了文物的后期保护。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 如果要创造更高的利益价值, 就要认清金山岭长城的保护价值, 只有金山岭长城可以收到更专业的保护, 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去参观这一伟大的建筑, 从而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无论从人文发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 金山岭长城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保护的价值, 保护的工作高于一切, 因为只有保护价值的提高才能够提高相应的经济效应。

3 金山岭长城的文化保护对于其他文物建筑的借鉴方面

首先、旅游景区的开发, 尤其是像金山岭长城这样固定的古文物建筑,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只有保护工作做到位, 才能够达到经济的预期价值。经济效益是和保护的程度挂钩的。在对于古建筑的改造过程中, 要最大程度上确保古文化建筑的完整性和还原性。从金山岭长城的保护中可以看出, 旅游的人期待的是最大还原度的建筑, 这样的历史代入感才是最强的, 对于游客的观感也是最好的。

其次、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让古建筑的发展具有延续性。国家干预对于古文化建筑的开发至关重要, 一个行业需要相关的准则, 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下去。国家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作用, 即使是由私企参与的旅游地区的开发也不会太过具有破坏性, 对古文化建筑的保护形成了最强大的保护。

最后、旅游开发要就有自身的特色。金山岭长城和抗倭英雄戚继光联系起来, 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纯粹的古文化建筑是索然无味的, 只有和历史的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 具有了人文气息才能让游客记住其美丽的地方。

结束语

金山岭长城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并且在现代方式的改造下, 成为了一个闻名内外的旅游景区。我国对于文化建筑的输出却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如何衡量起人文历史价值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是我们应该一直考虑的问题, 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 才是获得双赢的途径。历史是感性的, 它所遗留下的灿烂遗产如何在今天这个经济当前的时代重新焕发出光彩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金山岭长城的文化保护方式为其他的古文化建筑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这些经验仍然是不足的。我国急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出保护和相应的改造, 从而让我们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摘要: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的交界处, 是我国明长城最精华段之一, 为世界文化遗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将以金山岭长城这一古建筑为例, 首先对金山岭长城的概况做出简介, 接着通过对金山岭长城的保护状况做出分析, 从而得出其文物保护的价值, 并对其他类似的古建筑的文物保护价值做出说明, 以此来呼吁相关政府和集体、个人珍视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关键词:金山岭长城,文物,保护价值

参考文献

[1]谈晓花.政府公共决策理念的缺失与构建——以河北省滦平县转让金山岭长城管理权为例[J].法制与经济, 2006, (4) :37-38.

[2]李长春.长城独秀——金山岭[J].中国检验检疫, 2014, (9) :58-59.DOI:10.3969/j.issn.1002-4689.2014.09.022.

[3]赵中枢.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念的扩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J].城市规划, 2001, 25 (10) :33-36.DOI:10.3321/j.issn:1002-1329.2001.10.006.

上一篇: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下一篇: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