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委党校图书馆

2024-06-03

常德市委党校图书馆(精选九篇)

常德市委党校图书馆 篇1

关键词:市委党校,图书馆,管理员

图书馆是市委党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任着文献资料整理收集以及对文献信息进行传递、开发研究的职能。党校图书馆工作的有序开展, 是党校科研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基础, 关系到党校整体工作的合理进行。党校图书馆管理员不仅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主体, 还是读者用户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协调的纽带与桥梁, 其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党校图书馆的工作的服务质量。市委党校图书馆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关键在于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与能力。

一、市委党校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 市委党校不断强化文体设备设施达标建设, 不仅开设了图书馆、资料室和电教室, 还为学员房间配齐了电脑等信息设备。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 2016年,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开展了“学员书吧”建设,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 如何更好地实现党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如何更好地实现党校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作为党校图书馆具体措施的执行者, 图书馆管理员要在图书馆信息化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研究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 加强对信息知识的学习, 切实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及能力。

二、加强对党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 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道德。

图书馆管理员在连接读者和信息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整合收集及传递信息的纽带和桥梁。因此, 图书馆管理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要坚持党的原则, 具有良好的政治洞察力, 在工作中要坚持贯彻党的相关路线及方针政策, 准确把握防线, 切实坚持一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 我国多数的市委党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 已经成为专业技术辅助部门, 其地位和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管理员面临一系列问题, 管理员要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 要有甘于奉献自我的精神, 认真对待每一位读者, 在工作中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并将工作中道德观念转化为义务、良心、信念和荣誉感, 要乐于把工作当成终身事业, 努力处理好读者提出的问题, 坚守职业道德, 促进图书馆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2. 提高市委党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知识素养。

科技化与信息化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 多数市委党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信息的网络共享。也就是说, 读者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学习相关信息, 这也对图书馆管理员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 微信等新媒体为党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党校图书馆开通微信账号, 可以通过其消息推送、自助服务、公众平台以及朋友圈等功能, 提供党校工作、开班情况、理论学习与资料查询等方面的服务。因此, 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才能促进图书馆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加强市委党校图书馆管理员工作能力的培养。

管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素养是成为一个优秀管理员的重要条件, 但其工作能力的高低则是检验其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基本条件。党校图书馆管理员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其科研能力、检索能力、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 在教学科研上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学以讲授专题为主, 内容紧密联系系统而专深的重大现实和理论;科研聚焦社会发展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主。教师迫切需要具有综合性、系统性与集成性的信息资料, 尤其是涉及改革现状、社会热点和相关专题的国内外研究前沿问题。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趋势。因此, 图书馆管理员要通过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要通过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职能。

三、结语

市委党校图书馆是市委党校教师、学员学习和科研的信息库, 管理员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信息库的管理质量。因此, 市委党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与能力, 关系到图书馆在促进市委党校教师、学员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能否发挥最大的作用。图书馆管理员要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促使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杨漾.浅谈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9 (3) :77-78.

[2]徐敏.高校图书管理者的基本素质[J].河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6 (3) :18-19.

市委党校学习心得 篇2

20**年*月,我荣幸地成为了***培训班的学员。通过市党校多元化的教学,使本人思维得到了开拓,视野得到了拓宽,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期间,我始终以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的学习和讨论,细心听取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彩讲课,使我对新时期党的目标任务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新时期党员责任有了更准确地把握,以下是我此次党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和收获:

一、重温了入党誓词,深刻体会我党执政的力量源泉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重温了入党誓词。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信仰,也不能没有追求,一个人只有建立了自己人生道路上正确的理想,才不至于使自己在大千世界之中误入歧途。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我今后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原因在于他有很好组织性和纪律性;中

1国共产党还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我为自己能成为广大党员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自豪

二、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成长的必备条件。作为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增强与时俱进的观念,要把不断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仅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还要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的工作方法,把自己打造成为“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综合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的优秀基层领导干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才能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社会的繁荣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学习的几点收获

这次培训学习,开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理论层面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查的方式,提高我们的能力。课程内容从领导者的能力素质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经济发展到人才流失现象,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使我对目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提升了理论素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及单位重要岗位的负责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重大现实问题有系统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学习,使我对当前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深入研究了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难题。对我强化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正所谓:共产党员要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因此,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共产主义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新时期共产党员更需要坚定共产主

义理想和信念。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把远大理想同现时任务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更加坚定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共产党员要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做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部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宗旨。要实践党的宗旨,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4、进一步加强廉洁从政意识。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观念转变的新形势下,作为新世纪的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加强党性修养、反腐倡廉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更要使用好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权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认真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认真学习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按照十七大精神要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两个务必”,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常德市委党校图书馆 篇3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内13家基层党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的调研, 着重以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为例, 在展示基层党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现状的基础上, 剖析其制约因素, 提出建好特色数据库的基本路径, 旨在促进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体现其集思想性、开放性、权威性于一体的特色, 使党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党校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 为党校的教学及科研提供智力支持[3]。

1. 江苏省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各级党校都注重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中央党校要求各级党校图书馆发挥地方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加快地方党史、地方志和省 (区、市) 情数字资源建设, 并以“三大文库”建设为中心, 有计划地把现有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4]。

本文样本采集江苏省13个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最新信息。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大省和文化强省, 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从笔者搜集到的江苏省13个省辖市党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的统计资料看, 截至2015年6月底, 全省13家基层党校图书馆共建特色数据库21个 (详见上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全省13个基层党校图书馆, 大多数图书馆都很重视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建设, 投入力度较大, 常州、南京、无锡等图书馆通过自建或购买, 特色数据库的数量较多。但还有6个图书馆没有建特色数据库, 反映了这些馆对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重视不够, 没有对本地资源进行挖掘。

从上表可以看出:江苏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干部党性教育特色数据库。如南京的“南京历史人物及事件库”、常州市委党校的“常州三杰”数据库、盐城的“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淮安的“周恩来数据库”等, 重点反映当地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2) 馆藏特色数据库。馆藏特色数据库指根据图书馆特色馆藏有选择地将其数字化而成的数据库。如“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文库”、“党校文库”、“文摘数据库”、“干部保健”数据库等。 (3) 市情数据库。如南京的“南京市情研究全文数据库”、“宁镇扬同城化建设全文数据库”、“南京地方政府管理案例库”、“苏州市情库”、“无锡市情资料库”、“常州市情库”等, 这些数据库突出市情, 紧密结合本地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实际, 选取党校教师和学员实用的、反映当地特色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建设而成的。

基层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在党校图书馆建设和干部培训工作中能发挥很大作用:第一, 丰富和完善了馆藏资源, 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效率。建设特色数据库, 可以使分散零乱的特色文献资源得以系统化、有序化整理和深层次挖掘, 将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转变为数字化资源, 使其收藏、保存和利用变得更方便、安全[5]。如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所建的“新四军研究数据库”, 将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 内涵丰富的“铁军”精神与主体班教学、干部党性教育、创建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既丰富和完善了馆藏资源, 又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受到了教员和学员们的普遍欢迎。第二, 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如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在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时, 多次到本市档案馆、新四军纪念馆、党史办等单位和各县 (市、区) 收集史料。特色数据库建成后, 无偿为他们提供服务, 让这些部门和单位资源共享, 既解决了特色馆藏利用率很低的问题, 使新四军红色文化在网络环境下重新体现其价值, 又有利于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全文检索、全文下载、共享信息资源得心应手。第三, 是领导决策的好“参谋”、教学科研的好“助手”。常州、无锡等市委党校的“市情资料数据库”、南京市委党校的“南京地方政府管理案例库”等, 为当地党政领导提供大量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资料, 为制定政策和规划发挥很大的作用。教学定专题, 科研出文章, 培训见成效, 成果进课堂, 都离不开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 同时对党校教研人员信息获取和成果转化提出更高要求[6]。

2. 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制约因素

从全省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看, 特色数据库的数量、水平参差不齐, 数据库名称不够规范, 共享度不高。数字化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存储、检索信息的图书馆形态。其基本要素或特征是: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式管理[7]。目前, 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上, 基层党校图书馆还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 各自为政, 以“单枪匹马”为主, 馆与馆之间的合作建设、联合开发情形几乎没有, 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模式。在对用户服务上, 也是封闭式的, 只能在校园网内进行, 外网访问受到较多限制, 有的几乎不可能。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

2.1 领导重视程度和馆员队伍状况不佳。

与抓教学、抓科研相比, 某些党校领导不太重视图书馆工作, 特别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上表可以看出, 全省13家基层党校图书馆, 有近半数图书馆没有自建特色数据库, 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领导不重视则是主要原因。实践证明, 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一个馆数据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 南京、无锡、常州、盐城等党校图书馆之所以搞得好或比较好, 与领导重视是分不开的。由于领导不够重视, 在专业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等方面, 自然差距很大。

2.2 图书馆文献资源拥有量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 基层党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依赖的馆藏文献资源量较少。除省级党校因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拥有较多和较完备的文献资料外, 基层党校图书馆受购书经费的限制, 文献资料采购和收藏极艰难, 累积量难以形成规模。因此, 以一个基层党校图书馆为单位建立特色数据库, 文献资源既少又不够系统。例如, 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在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时就感到馆藏新四军的文献资料极其有限, 特别是新四军在盐城的资料更稀缺。要建好这个特色数据库, 单靠一个馆的文献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与市新四军纪念馆、档案馆、党史办及外地新四军研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共享。

2.3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给后期使用带来不便。

馆藏文献数字化后, 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以便为将来发展、升级留有足够空间。但目前各馆数据库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建库标准五花八门, 如南京、常州、盐城用的是北京启帆开创科技有限公司的平台软件, 南通等用的是超星平台软件。从全省基层党校图书馆馆长座谈会上得知, 其他没有建特色数据库的党校图书馆, 他们仅提供目录、题录或者提要检索。

目前, 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虽然制定了《CA LIS技术标准和规范》, 但这些技术标准和规范只针对CALIS在建的子项目而制定, 而大部分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并没有进入CALIS项目, 因此, 各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都是依托各自系统平台自行开发, 五花八门。建库标准的多样性与数据库使用的便捷性和后续的可扩展性存在矛盾, 使数据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 数据接收和二次开发十分困难。

2.4 开放服务意识不强, 数据库共享性差。

为了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的作用, 我国早在1957年就出台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 以确保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8]。但是, 由于各级党校图书馆受“小农经济”思想和资源所有制桎梏的影响,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具体实施时困难重重。从全国情况来看, 现在各地党校图书馆已建和在建的特色数据库不少, 但有的没有提供系统检索功能, 用户只能逐条浏览数据库资源;通过外网浏览的却少得可怜, 大部分数据库都通过IP网址限制外网访问, 如省内各家数据库只能局限在本地利用。即使如此, 在省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如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创建的安徽新四军研究数据库, 只对安徽省内各级党校开放, 而盐城想利用这个数据库却很难。

3. 加强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路径

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和全国党校系统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方兴未艾。为了使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进入常态化, 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领导重视, 加大投入力度, 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需要的人才队伍。

领导重视图书馆工作, 加大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专业人才配备和经费投入, 是建设好特色数据库的关键。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时, 校领导非常重视, 在党校内部成立了由图书馆、党史党建教研室、新四军传统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处、信息中心等部门人员参加的专家组, 负责特色文献建设的选题、资料推荐和文献质量监督等专业知识咨询工作, 为“新四军在盐城”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特色数据库建设离不开人的因素。图书馆员是数据库建设的主力, 只有重视图书馆员的学习培训, 才能有效提升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水平和具备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本领[9]。图书馆的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保证, 其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发挥和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10]。因此, 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的图书馆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3.2 充分利用本地文献资源, 建设具有党校图书馆特色的数据库群。

教学科研成果的产出率与转化率是体现组织学术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11]。建设具有党校图书馆特色的资源数据库群, 就是围绕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 提供诸如学员数据库、案例教学数据库、本地市情数据库、社会热点问题数据库、教师科研数据库、学员调研报告数据库等。其中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服务的、反映地方历史和现实情况及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适用性强的地方特色信息数据库是党校教学、科研所必备的。南京、无锡、常州等市委党校图书馆, 收集和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建成特色数据库群, 不仅能更好地为党校教学、科研、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而且能成为互联网上有影响的信息节点, 发挥吸引用户和吸附资源的作用。

3.3 确保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规范与标准统一, 方便共建共享。

为保证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各馆要选用统一的数据库建设平台。目前, 江苏省党校系统图书馆选用的北京启帆开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易库 (EKU) 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作为统一使用的数据库平台。易库 (EKU) 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而开发的大型智能内容管理系统, 该系统以FTS全文检索数据库为核心, 采用流行的B/S浏览器检索方式和先进的三层C/S架构数据管理方式, 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书籍、多媒体等信息, 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 支持网页的动态发布。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自建“新四军研究数据库”, 就是用的这种数据库平台, 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对系统进行访问, 应用不受时空限制。

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就是在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技术标准下, 通过相互间的协作以提高开发和利用特色资源的综合能力, 从而实现特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12]。标准化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生命, 是建设高质量特色数据库的根本保证[13]。全省党校系统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应“统一平台, 统一界面, 统一标准, 统一规则”,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各自为政、自建自用的状况发生, 还可以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4 特色数据库建设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特色数据库会面临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范围。数据库取得著作权的首要条件就是具备原创性, 不具备原创性则必须向作者和出版社支付版权费, 否则所建数据库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特色数据库及其网站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没有商业目的, 在校内局域网传播时不涉及版权问题。但我们建设特色数据库及其网站的初衷不仅要为本校服务, 而且要为全省乃至全国党校教学、科研服务。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建起的特色数据库如果仅限于校内使用, 势必造成信息资源浪费, 所以向全国党校系统开放特色数据库应是各地党校图书馆的终极目标。为此, 只有妥善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 数据库才有生命力, 才能走向社会, 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3.5 特色数据库建设重在应用, 需做好及时维护与数据更新。

建设特色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应用, 应用的前提是通过宣传推广提高用户的认知度, 让党校师生员工从各种特色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增强自身素质[14]。为了使这种数据库不断发挥作用, 需要对数据库加强维护管理, 及时更新、使文献信息数据始终处于动态更新变化之中, 这是保证数据质量和长久生命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对已建成的数据库,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其内容有误差要及时更正;对记录的文献特征不准确、不全面的数据应进行及时补充;随时注意本专题的研究动态, 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问世, 及时补充新的文献资料数据, 以保持数据常新, 增强利用效果。任何一个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都是一项时间、人员、物力等各方面投入较大的工作, 从选题、论证、确定到具体的数据录入, 要经过一个跨度较长的建库周期, 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数据库建成后的后续服务, 使数据库维护工作始终处于快速高效状态。

摘要: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党校系统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从中央党校对各级党校图书馆的要求和党校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发展趋势看, 基层党校图书馆必须建设有自身特点的数据库。通过对江苏省13个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 在展示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剖析存在的制约因素, 提出加强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路径, 以期对全国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开展有所启迪。

市委党校培训小结 篇4

一、拓展了新思路,注入了新观念

在这两个月里,我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重庆发展、现代经济知识强化学习、党的建设和党性修养、领导岗位能力提升等多个单元的知识。授课的老师不仅理论功底深厚、创新思维能力强,而且以自身的实践经历现身说法,不吝赐教,使我们受益匪浅。同时,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采取了专题讲授、小组讨论、收看专题片等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2个月的学习,既使我充分感受到了知识的密集和信息更新速度快的冲击,又使我获取了许多对本职工作帮助很大的新信息,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更新。

二、锤炼了党性,坚定了信念

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是党校学员的必修课。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四日,在市委党校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一次延安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在延安干部学院的学习,真正让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洗礼,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要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作为一种信念来坚持,作为一种准则来恪守。通过学习,我觉得“党性”就是作为共产党人的“人性”,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成员和普通群众的“特质”。具体来说,党性突出地表现为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服务大局的自觉性、把握政策的原则性、改革创新的敏锐性和反腐倡廉的战斗性这“五性”。通过市委党校的党性党风教育和锻炼,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性修养、锻炼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党性修养和党风意识,增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

三、获取了资源,培养了感情

一是积累了新的专家资源。认识了一批专家学者,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受益匪浅;二是密切了与市委党校和各县区党校老师的感情。两个月的学习生活,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真正的学生时代,又找到了当年学生时代的那种快活。老师的和蔼可亲,学员们互相帮助,兄弟姐妹般的学习和生活……从未有过的那种默契。从老师和各位学员身上我学到了更多的社会知识、工作方法、为人态度和处事原则,那些有形和无形的有益方面影响了我、熏陶着我,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知识上得到了补充,思想上更加成熟。两个月的学习生活,使我体验到了大家庭的快乐和温暖,并和各位学员建立了深厚感情和友谊。她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今后工作和生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动力。

常德市委党校图书馆 篇5

1 信息环境下的党校图书馆的定位和转型

1.1 党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网络的定位。

党校图书馆应该发挥其自身特色和优势, 建立相对独立的信息资源网络, 实现各省市乃至全国党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在信息化的大趋势下, 行业性、地域性的信息资源网得以迅速建立, 然而党校系统却还没有建立起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的网络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平台。这就要求中央党校进一步深化以往作出的规划, 以中央党校图书馆为信息网络中心, 以各省级党校图书馆为地方节点, 以各地市党校图书馆为网点, 同时通过与国内较为知名的信息资源网络平台进行合作, 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本馆有特色的数字资源提供给整个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

1.2 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的转型。

新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需要改变以往注重传统图书馆文本资料的借阅模式, 应该尽快赶上数字化、网络化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下, 党校图书馆自身角色需要相应的转型。

首先, 党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开发和储备应注重信息化和数字化, 党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开发和储备应从过去那种文本期刊、书籍的订阅采购转移到数字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尤其图书馆相关的信息技术部门, 需要改进技术, 协调信息网络搭建起图书馆的数字化平台。具体到地方性的党校图书馆需要发挥本地区特色资源和信息, 开发本馆有特色的馆藏资源, 然后上传于各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 党校图书馆馆藏形式的调整。新信息环境下, 为了便利资源的存储和传播, 更多信息和资源都采用无纸化的数字形式在这种背景下, 党校图书馆的馆藏形式同样需要转变, 在注重文本纸质资源馆藏的同时, 也需要注意采用相应的数字形式来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存储和读取。

再次, 党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场馆内书刊杂志的借阅, 而目可以给读者提供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个人用户登录服务。通过相应平台的搭建,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和地方, 采用互联网终端用户方式即可登录党校内部数字图书馆, 进行资料查询。

2 我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1 我馆的数字资源数量太少。

我们目前的数字资源只有中国知网CNKI、国研网和超星电子图书, 同其他兄弟党校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应有计划的逐步增加资源采购, 为老师提供更多的视听信息资源, 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经费上也要逐年增加, 大多数兄弟党校的资源经费都在100万元左右, 而我们只有30万元左右, 而且好几年都没有增加。

2.2 服务器数量太少。

我们目前只有两台服务器, 而且已经老化, 几个数据库共用一台服务器, 严重影响电子资源的访问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应保证每个数据库配置一台服务器, 增加图书馆网络带宽, 这样能大大提高数字资源的检索和下载速度。

2.3 所有自动化设备都已老化, 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我们使用的设备都在10年以上, 访问速度慢, 经常发生故障, 而且非常不安全, 极易发生短路引起火灾等安全隐患。设备周期一般是5年, 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设备, 确保图书馆数字化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数据库平台TPI一直没有升级, 许多功能都无法实现, 严重影响数据库的建设。

2.4 应取消教师电子阅览室。

经过几家兄弟党校的调查, 我们发现其他党校都已经没有这一项服务, 我们建议学校为每个教研室配置一台打印机, 既方便了老师, 又能解决我们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人员不足问题。

2.5 做好数据库资料收集和著录工作。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 资源搜集是一件大事, 光凭图书馆同志们个人关系搜集有效资源实为难事, 应该取得学校支持由校方与市直有关部门联系或合作, 把哈尔滨市情有关资料搜集过来, 提高市情数据库的质量和层次。数据库建设上, 要体现哈尔滨的地方特色, 深度挖掘, 做精做全;严格按照全国党校图书馆“三大文库”数字资源建设规范著录和标引。

2.6 应加强党校自身资源的开发。

我们应与学校各个教学部门合作, 把我们老师的教研成果搜集过来, 与教务处、学员处和科研处等部门联系, 把我们学员的论文和相关的学习交流体会收集过来。我们在交流中发现, 老师的教研成果一般都不愿拿出来, 我们自己解决困难很大, 我们的想法是学校能否出面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为我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的服务。

2.7 我们的办公设备严重老化。

我们图书馆用的办公桌椅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书库的书架有许多已经坏了, 中间横段都折了, 我们的窗户还是铝合金的, 许多已经变形、关不严, 冬天屋里很冷, 这些设备都急需要更新和维护, 不同程度影响我们的办公。

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服务器更换马上到位, 还应购置一台磁盘阵列解决目前的资源镜像存储问题, 清华同方数据库平台TPI4.2急需升级, 扫描仪还需购置两台解决自建库的急需, 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 将严重影响我馆承担的中央党校数字化建设子课题的明年按时结项。

为了加快我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进程, 提高我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满足我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我们急盼领导给予重视和支持, 这样我们才能在中央党校提出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党校图书馆定位转型, 分析了我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调研了中共中央党校和四家兄弟党校, 学习他们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找出我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问题,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徐培德.新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J].攀登, 2011, 4.[1]徐培德.新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J].攀登, 2011, 4.

[2]李清.试论新信息环境下党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00, 4.[2]李清.试论新信息环境下党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00, 4.

常德市委党校图书馆 篇6

建成时间:2010年

总用地面积:182, 755.7平方米

净用地面积:133, 399.8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9, 960.0平方米

容积率:0.45

建筑密度:15.60%

绿地率:53.60%

设计团队:汤朝晖, 杨晓川, 黄睿, 李祺燮, 张健

柳州市委党校以“中国特色的行政院校”为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基地内的水体及地形地貌作为校园的造景有利元素, 打造富有韵味的中式园林。黑白灰格调的中式建筑风格与中式园林有机结合, 共同打造优美宜人的“中国风”园林式党校。园林与校区结合的意念, 既回应了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又反映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同时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

新校区规划以“地域化、园林化、生态化”为设计原则, 留出大片的绿化和水面为创造绿色生态校园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地域化:突出中式地域文化, 形成规划特色。

生态化:结合地形地貌和天然水体, 营造治学氛围和文化环境。

园林化:以内部空间的景观设计为核心, 营造园林、建筑单体一体化的中式风格。

柳州市委党校新校区净用地面积约133, 399.8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约60, 000平方米。区内现状以丘陵和水体为主, 植被良好。位于南面的现状水体及低洼地横穿东西, 拟作生态水体带作保留, 中部利用局部丘陵整理作为景观生态山体。

新校区沿保留的水体及丘陵分区规划, 用地划分为三大功能区:行政教学会议区、生活后勤区、体育运动区。交通流线规划实行区域性人车分流。道路系统采用9米宽的主环路围绕校中心行政教学会议区。使外界的交通对中心教学区的干扰减到最小, 教学区内的景观中心带成为步行区。学生宿舍区、教工公寓楼、体育馆及后勤楼以“点式”分布于主环路外围, 由次一级的6米生态路形成小环状系统, 各区域内同样为步行区。实现具操作性的人车分流, 并保证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

单体设计在强调实用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建筑形态与建筑使用性质的一致性, 平面布置以功能为主导, 在建筑形体的处理上, 利用与地形结合的高低错落以及平面形式的进退组合, 把大体量建筑分为小体量的组合, 营造更亲切宜人的建筑尺度, 使校区在提供教育机会的同时, 也成为学员们修身养性的理想居所。

杭州市委党校迁建项目的设计思考 篇7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既是一所干部培训学校,又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满足同时培训干部2 100人的办学规模,满足市区两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讲师团四位一体的办学要求。项目基地位于杭州之江度假区转塘科技园区浮山地块,西临袁浦路,南北均为规划道路,用地东侧及东南侧为起伏山丘,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东边部位有大面积水面。项目总用地面积140 300 m2,地上总建筑面积约80 000 m2。

2 整体规划

2.1 功能布局

基地呈东西向长方形,以中心水面为界西半部设置为教学活动区,东半部沿山脚布置为宿舍区。依据建筑本身的功能特点,将教研楼、综合楼、图书馆设计成一个综合体,形成一个长达250 m的震撼体量作为构图的主体。综合楼九层高,是全校区的制高点,布置在主楼的左前方,满足综合楼办公对外联系紧密的功能特点。校区主入口从基地南侧规划道路进入,与主楼垂直,至主楼前形成扩大的广场空间,与人流契合,增加广场的公共性,提高其在整个校园的共享程度,使之成为校园内人们交流、聚会、参与的场所空间。广场以几何形划分,草地、树池、不同材质的铺地,形成五角形的构图,广场西南角为大面积的绿化,营造了不同的场所氛围。

基地北侧设置次要入口。次要入口的西侧为文体馆,靠近外围道路,与外界联系方便。次入口东侧为校办厂及员工宿舍。在整个教学活动区中,以主楼为主要体量,并通过主楼的底层架空,使场地南北之间产生视线的流动性。

基地东部区域东为绿化山体,西为大面积水面,环境幽静、视野开阔,形成校区的宿舍区。宿舍区按普通宿舍、专家楼、局级干部学员楼及VIP商务楼共八幢,沿水面聚心布置,各个楼之间倾斜一定角度,不仅符合设计理念,同时也形成了变化多样的景观环境。食堂布置在北侧,位于与教学活动区中间的地段,同时也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宿舍楼底层架空,使室外环境连成整体(见图1)。

总平面规划现代大气,有主有次,在设计理念(后文叙述)的统一下,思路清晰,各部分分区明确但有机联系。若行车沿袁浦路自北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区西侧的成林树木,车子左拐从规划道路上的南向主入口进入,直面横向长达250 m的巨型之桥——主楼,而九层高的综合楼鼎力在左前方,简洁大气。顺东西向的主楼走向视线右拐,视野豁然开朗,山体、水面、栈桥、木地板铺设的步行道以及生态的水生植物,而在绿树成荫的山水之间随意布置着宿舍楼,高低有致、长宽不一,整个生活区呈现一片自然的山水景观。教学区严谨、庄重、大气,生活区生态、自然、休闲,不同区域风格不一,但是一个有机整体。

2.2 流线组织

校区道路的组织遵循明快、流畅、易于疏通的原则。

整个校区共设有三个出入口,南侧为主入口,北侧西为次入口,东为后勤入口,各个入口功能明确。校区机动车道路环形设置既使得校园内部环境保持纯净,又方便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环路采用弧形弯曲的形式,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消防车从环形道路可到达各幢楼。

主入口进来为开阔的迎宾大道,两侧道路各为8 m宽,中间绿化带。迎宾大道向西到达综合楼、文体馆,连通北边的次入口,向东通往宿舍区。

步行道与休闲小道结合形成步行系统,连接建筑与室外空间、立体交叉、曲折迂回,并留出有机的停留、休憩空间。环水面的步行道,阳光木地板铺设,步行道或沿水岸,或为栈桥跨越湖面,步转景移,制造多层次、多角度的景观视线。步行系统同时也是学员穿越学习、活动、住宿、就餐各功能区的连接通道。

校区设置大型地下汽车库,汽车集中停放,在主次入口附近及重点建筑周边均设有一定数量的停车位,自行车在各功能区设置集中停放处,如建筑底层等。

3 设计理念的传达

3.1 立足此地,秉存传统哲学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境生象外”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表述的是一种“虚空”的艺术效应。如“十里蛙声出山泉”,画的只是一股溪流之中浮游着那么几只蝌蚪,但可以由蝌蚪而听“蛙声”,延溪流而溯“十里”,是对这种“空”的精确描述。 但这不是一种真空,而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空”来渗透流通、扩大视野,进而引人联想,产生超于象外的艺术境界。在设计中力图引用这种哲学思想。

在规划方案中,主楼以一个主要体量位于地块中央位置,但主楼不是规划中心。在地块东部是学员宿舍区,各栋学员宿舍楼似乎随意地布局在山脚、水边,主楼、宿舍区隔小西湖相望。整个规划中,各栋楼有主次体量之分,但没有中轴线的概念,而是使各个形体倾斜一定角度,向某个“空”聚集,这个无形的、虚空的场境成为整个规划的中心。这个场境落于小西湖的水面,无形无色,犹如一个空间磁场,联系了各个楼。正象音乐中的休止符、绘画中的计白当黑,形成于小西湖之上的“空”使主楼、宿舍、商务楼、食堂等各个看似随意布置的形象有机和谐地联系在了一起。“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乃万物之源,“无”乃总体规划中的设计中心之源。

3.2 “桥”概念的提出,追求精致和谐

桥是此岸至彼岸的一种沟通、联系,是达到“和谐”的一种有力媒介。此与彼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之于党校,可以延伸为共产党员和群众的关系,通过“桥”的作用,达到两者的紧密连接。而之于建筑,“桥”是一种建造方式,是一种设计手法。在本方案中,提出“桥”的概念,从手法上将主楼底层全部架空,上部荷载传递至架空层的“桥墩”上,主楼长达250 m,犹如一座巨型之“桥”,横亘在地块中央,延至水面之上(见图2)。同样的手法运用于宿舍区,宿舍区底层同样大面积架空,这不仅表达了“桥”的概念,同时把地面景观贯通彼此,形成一个整体。

运用“桥”的概念,不仅仅是以此作为一种设计手法,更希望是拓展“桥”的概念,并合理地隐喻在本方案的设计思想中,加之前文的“虚空”概念,使整个校区功能、体型各异的各栋建筑协调地凝聚在一起,从而以建筑的语言表达“精致和谐”的设计理念。

3.3 立足此时,追求大气、开放

无论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营养,如何运用传统,但创作的终究是当代的建筑作品,当代的作品就应该反映当代的精神。美的概念是多样的,人们对美的感受也是多样的,而且随时代而改变,立足此时,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与精神。

如前文所述,在方案的场所、空间、意境设计理念中秉存地域性与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也使得方案的总体规划突破了以往学校规划中轴线对称的一贯手法。主楼横亘在整个地块的中央位置,从东至西布置别的功能区,以小西湖为中心,构筑开放性的校园环境,塑造多重交往空间,手法现代、大气。在建筑单体设计中摈弃浮华的符号或装饰,简洁、时尚,表现出党校威严、庄重性格之外的开放、与时俱进的特点。如主楼的横向体量底层以桥墩状结构架空,东边为教研空间,西边为图书馆。图书馆以综合楼的底层报告厅为屋顶入口大平台,自东沿大台阶而上。教研楼部分入口以大台阶和电梯相结合。主楼横向体量内部两侧布置为功能房间,中间夹一个上下贯通的中庭空间,中庭空间内钢天桥飞架两边,同时两部景观电梯联通上下各层。主楼外立面造型以规律的窗洞为主,窗洞凹入1.8 m,形成阳台空间,阳台空间横向展开,体现一种建筑的韵律感,以此造成震撼的气势。

4 结语

任何一个人都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代替不了过去,也创造不了未来,但传统文化是一个延续的概念,古人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这些都是建筑创作的源泉,但若以此作包袱无疑作茧自缚,而唯有立足具体的时间环境和精神环境,立足各个工程的具体地区和具体条件,谙古而不泥古,有法而不拘成法,才能打开建筑创作的新思路。在本项目的创作中,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境生象外”思想的借鉴和对地域性的探求,用可见的空间形式将不可见的思想表达出来,并使人能感受这种思想,也许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且当作是这种创作思路的一种尝试。

摘要:结合中共杭州市委党校迁建项目的设计实例,从功能布局和流线组织两方面对该项目的整体规划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规划设计中秉存传统哲学和追求精致和谐及追求大气开放的设计理念,以帮助人们打开建筑创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党校,整体规划,设计理念,空间形式

参考文献

[1]田志勇.浅析高校外部空间尺度的层次性[J].山西建筑,2005,31(2):7-8.

常德市委党校图书馆 篇8

1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

1.1 Y市委党校的基本情况

Y市委党校创建于1938 年,经市政府批准先后兼办了行政学院、厂长经理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形成了“一校三院”的办学格局,承担了党务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训任务。

2013 年,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新校区规划用地11.3 公顷,总建筑面积60 220 平方米,主要包括学员公寓、教学楼、图书馆、信息中心楼、综合办公用房、学员餐厅、报告厅、后勤用房及其他设施。在会务接待方面,拥有容纳600 余人的报告厅1 个、大中小型会议室6 个、各类教室20 个、客房床位620 个,餐厅可容纳1 000 人就餐。

1.2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Y市委党校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管理新模式。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后,通过委托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党校后勤由提供服务向监督管理转变,由传统成本管理向利润管理转变,党校的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党校培训工作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保障。

1.2.1 科学分析评估

在新校建设进入后期阶段,为保证新党校的正常运行,Y市委党校提早开始进行确定适应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管理方法的工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的建设思路。

在借鉴省内外党校在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后,Y市委党校坚持了四大评估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以会议和培训为主的原则,体现党校的特殊性要求;二是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进行基础性评估;三是坚持新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原则,进行适应性评估;四是根据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

1.2.2 明确管理范围

通过签订委托经营合同,对委托经营范围、委托期限、管理范围、双方权利与义务、承包经营费用、产权及其处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一是明确经营项目:主要为餐饮、住宿、会议和培训等,乙方在确保满足甲方提报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前提下,自主对外经营。

二是成立一个机构: 成立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各自授权代表及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5 人组成,党校方面代表3 人。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如经营项目、制度规范、重大维修项目等,必须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三是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甲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8 项,其中规定,甲方审核批准乙方经营管理团队的组建方案;有权随时对乙方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等等。乙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13 项,其中规定,乙方具体负责合同约定的经营管理工作,遵纪守法;不得改变经营项目,不得转租甲方资产,不得以甲方资产作为任何形式的担保及债务抵押;严格规范管理,保证委托经营区域的运营,等等。

1.2.3 党校成立对接机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党校后勤部门对委托经营的监督和管理,Y市委党校整合后勤资源,理顺职能机构,抽调相关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监管办公室,隶属党校行政处,直接对行政处长、分管校长负责。监管办公室下设财务、餐饮、住宿、物业等对口岗位,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其中,财务监管进驻公司财务部,负责审核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并对接保障市财政局、审计局的国有资产核查审计工作;餐饮、住宿监管负责统计教职员工就餐、学员就餐住宿明细,确定标准、天数,按季度定期结算餐费和住宿费;物业监管负责审核结算基本营运费用支出以及协调其他物业服务管理事项。

1.2.4 完善管理制度

Y市委党校始终把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理顺委托经营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同时,校监管办先后出台了《委托经营监督考核实施办法》等多项工作标准和考核制度,坚持巡查制度,定期召开后勤工作协调会。后勤服务基本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合同办事,确保了党校后勤管理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1.3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在委托经营的两年多时间里,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党校的后勤服务模式,既不同于一般党政机关,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又基本无成例可循,一切工作都是在监管实践中进行探索与总结。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3.1 委托经营机制有待理顺

依据委托经营合同规定,受托方在保障党校干训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对外进行商业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对内的党校服务保障与对外的商业经营实际难免出现一些不协调。比如,商业接待量过大导致党校学员的食宿服务质量下降,承接商务会议与党校教学工作安排在时间、场地上产生冲突,等等。

1.3.2 监督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Y市委党校已初步建立起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1.3.3 后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党校后勤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薄弱,对市场化的后勤服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不适应,出现了党校对委托经营方的监督管理断层和真空。

2 党校推进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2.1 坚持以我为主,维护党校核心利益

党校后勤保障的中心任务是服务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就是更好地服务于这个中心,即通过受托经营方的专业化管理,提升后勤管理层次和服务质量,进而将有限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上来,最终为学员营造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的校园环境。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党校与委托经营方的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党校作为委托经营方,必须把更高的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作为评价委托经营的首要标准,把更高的学员、教职工满意度作为考核委托经营的重要标志。因此,党校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体作用,明确后勤改革中的核心定位。

2.2 创新共建思路,践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理念

推行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充分考虑党校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市场经济模式,而要以服务党校工作大局为主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

对于党校后勤服务能够实现服务外包的项目,应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加强合作与监管,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理顺党校与外包服务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终形成“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运营管理,行使日常管理权、经营权;党校负责监督管理,拥有资产产权、收益权”的共建运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党校各项工作协同发展。

2.3 切实加强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委托经营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后勤服务优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营利性组织的受托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党校公益性的宗旨并不完全契合。因此,党校可以授权受托经营方在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培训计划外的闲置资源开展对外经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合同双方的互利共赢,但根本前提是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一,选择有资质、懂经营、会管理、有实力的委托经营方,党校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特别要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第二,受托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在双方协商的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第三,党校必须切实维护自身权利,严格履行涉及质量监管、成本监管和节能监管等各个方面的监管责任。

2.4 完善服务模式,优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机制

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是一个单位后勤服务保障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有了好的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服务体系的效能。

在推行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必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进一步优化党校后勤资源配置,精简监管层级机构,打造高效有力的后勤监管部门,牢牢把握住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权、控制权和决策权,真正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实现后勤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关键在于理顺运行机制,后勤部门的职能要逐渐实现由服务向管理的转变,即从服务为主到服务、监管并重再到监管为主的三步转变。进一步提升后勤核心治理能力,优化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对受托方的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工作重心向国有资产监管、服务项目招标、服务质量评估等宏观层面的转移,为党校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5 强化人才战略,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软实力

党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关键靠人,队伍建设始终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对党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党校必须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后勤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软实力。

第一,充分发挥“党校姓党”这一政治优势,培育党校后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意识,进一步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新的理论精神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以党建推动后勤工作不断发展。

第二,狠抓后勤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训教育,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一方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走进来,通过专业理论的讲授完善后勤人员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组织后勤人员走出去,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再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总结制定出一套符合当前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

第三,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挖掘党校内部优势资源与招聘社会专业人才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拓宽选拔任用渠道,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走上管理岗位,激励后勤人员在党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摘要: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是党校后勤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委托经营作为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方式,能够实现管理服务的创新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Y市委党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委托经营的新路子,实现了后勤保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常德市委党校图书馆 篇9

一、苏州科学发展道路的巨大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 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其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 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 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 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其发展速度之快, 外向度之高, 民营经济之强, 企业规模之大, 产业结构之优, 科技水平之高,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以占全国不到0.1%的土地、0.7%的人口, 创造了超过全国2%的GDP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实现了全国1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和到账外资, 2008年, 其合同外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工业增加值、到账外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实现GDP、进出口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 财政收入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 铸就了三十年改革发展的辉煌华章, 使苏州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苏州干部群众的实践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实践模式的代表, 被誉为“苏南模式”、“苏州经验”, 现在叫“苏州科学发展道路”。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1. 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法宝, 在抢抓机遇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先导, 经济的大发展、大转型, 离不开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苏州人机遇意识强、发展意识强, 他们之所以发展快, 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高, 创新意识强。他们处处解放思想, 研究国家政策让干什么, 用好用足;研究国家政策没有不允许的,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正是这种思想上的原动力, 使他们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 占得先机, 实现了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 抓住规划这个发展龙头, 在创新思路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规划是发展的龙头, 科学规划是区域经济开发与发展的核心。苏州、昆山、张家港等地在发展中都注重舞好规划龙头, 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苏州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的要求, 坚持长远发展与短期产出相结合, 做到一次性规划到位, 科学合理地规划功能分区, 各有所长地精心打造大港口、大工业、大城市的城市品牌。

3. 抓住招商引资这个关键,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经济实现腾飞, 开放必须先行, 惟其如此才能够把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吸引进来, 这也正是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首选之路。“大开放、大发展, 小开放、小发展, 不开放、难发展”, 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苏州人总结了“三要”的秘诀:“脸皮要厚, 不怕吃闭门羹, 不怕脸难看;嘴皮子要薄, 能说会道;腿要勤, 三天两头找上门, 不达目的不走人。”

4. 抓住园区这个发展载体和工业化这个“牛鼻子”, 在产业集聚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苏州人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收外资、推动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载体,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充分发挥其投资“洼地”的作用。在园区基础建设上, 他们采取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作机制, 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融资建设, 走出了一条靠内资企业树形象、靠外资企业上档次的成功之路。

5. 抓住农村新集体经济发展这个突破口,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苏州实践证明, 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构建了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引导了土地相对集中, 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转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促进了农民身份转换, 我们所参观的蒋巷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6. 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 在增加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上始终先人一步。

苏州人认为, 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谁就会落后时代。为此从本世纪初开始, 苏州就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 2008年, 苏州市净增私营企业2.01万家, 累计达到14.13万家;净增个体工商户2.74万户, 累计达到29.21万户。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2%。完成工业总产值5 754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9%。私营个体经济累计入库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29.7%。对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贡献率均在1/3左右。

7. 抓住服务这个根本保障, 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始终先人一步。

以强化服务为保障, 营造经济发展环境, 是苏州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苏州人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他们大力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理念, 全社会形成了“引进项目是恩人, 投资老板是亲人, 招商引资是能人, 影响招商是罪人”的招商氛围。他们积极营造政策环境, 坚持老板怎么宽心怎么办, 及时出台加快推进发展的优惠政策, 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 营造出跨国公司和港、台投资密集地。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1. 必须以思想大解放促进佳木斯大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苏州之所以发展快, 最关键的是他们解放思想, 敢闯、敢想、敢干、敢试。苏州人认为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先行一步, 行动就能早到一步。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 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 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用他们的话来说, 中央红头文件明令禁止, 不让干的坚决不干, 中央红头文件没有规定, 允许实践, 就在实践中创新经验;中央文件允许干的, 要放开干, 大胆干。

学习苏州发展经验, 加快我市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唯科学发展至上、唯跨越发展为先,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思维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作作风, 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 以创新的思维和勇气去破解诸多发展的难题, 让实践作为最终检验标准。

2. 必须创新思路、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佳木斯大发展。

规划先行, 对于我们佳木斯而言, 就是要突出战略创新, 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在高水平规划编制上下大工夫, 确保规划高标准。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协调性、开放性, 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 跳出佳木斯看佳木斯, 长远规划竞争方略, 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

3.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新集体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苏州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了发展新农村集体经济这个根本。佳木斯市作为农业大市,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 必须立足于现实,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加强农村产业组织建设, 走新型集体化的道路,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 必须强化工业兴市战略、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佳木斯产业经济大发展。

苏州依托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经济发展, 走在全国大中城市发展的前列;昆山依托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经济发展, 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要把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 突出佳东新兴产业园区和佳西对俄加工园区的载体作用, 强攻招商引资, 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 迅速形成特色园区。

5. 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带动佳木斯大发展。

无外不快、无民不富是苏州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本性经验总结。苏州、昆山的经验证明, 没有外来大资金、大项目的投入, 就没有大产出, 难以实现大发展。佳木斯要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就必须进一步学习借鉴苏州、昆山等地的成功经验,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 不断完善机制, 理顺体制, 优化投资环境, 创新招商方式, 在招大商、招优商、招实商上取得明显突破。

摘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苏州之所以发展快, 最关键的是他们解放思想, 敢闯、敢想、敢干、敢试。苏州人认为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先行一步, 行动就能早到一步。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 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 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用他们的话来说, 中央红头文件明令禁止, 不让干的坚决不干, 中央红头文件没有规定, 允许实践, 就在实践中创新经验;中央文件允许干的, 要放开干, 大胆干。

上一篇:北方民族下一篇:室内装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