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

2024-06-23

微课(精选十篇)

微课 篇1

1 微课基本内涵

微课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Mc 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和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直到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综合了历史上短小精悍课程的设计理念,明确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的理念,由此微课便守得云开见月明。他提出微课是把教学目标和内容牢固联系在一起,将课程中的核心知识进行凝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和自学的平台。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完成课程中心思想的掌握和重点知识的学习。现今认为,“微课”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需求,以视频形式为主要载体,体现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丰富多彩的教与学活动全部过程。

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所以要求微课教学内容短小精悍,5~10分钟为佳,至多不要超过15分钟。微课要有指向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完善教学设计,有限时间内集中讲明某一个知识点。微课制作要遵循精简、细致、吸引力强、概括力强等特点。要试图减少学习者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注意讲授知识的实用性、丰富性和可观赏性。避免过多不相关和不必要的信息,符合学习者学习心理和对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2 微课的类型

下面就几种现今常见的微课类型做一介绍。

2.1 可汗学院式

萨尔曼·可汗是孟加拉裔美国人,2004年他利用电子画画笔记本远程教授在新奥尔良市的表妹学习数学。之后朋友需要他帮助学习时,他便把授课视频放在Youtube上,积累了很多人气。在2006年,他辞去工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网络教学上,并成立了闻名遐迩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作为一个非营利教育机构,网站提供了超过6500个视频,领域涵盖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各个科学领域。可汗希望通过免费高质量教学视频,普及优质教学资源。

可汗学院式微课程的特点是,教师不出镜,视频中只出现一个电子黑板或白板,教师在板子上用各种颜色的笔可随擦、随写各种演算过程或推导程序。一边画、一边讲解,录屏软件会帮助教师把教学过程全部录制下来。后期可配上视频字幕,需要强调的学习内容也可搭配旁白等。视频特点是手写录制加同步讲解,学习者可以观看演示的全部过程,教学思路清晰,画风简单明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做题演算思路。

2.2 教学实录式

教学实录式微课,顾名思义,便是在教学真实场所进行现场教学过程实际录制。教学场所可以选在教室、录播室、户外、实验室、模拟场景内及一切所需真实教学场景。这种微课程一般情况下,需要教师出镜,必要时学生也可以出镜。这种微课形式,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切中要点、短小易懂。教学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为宜。教师要注重个人形象,包括服装、发式甚至妆容,符合教师仪表。录制时保持现场安静,避免噪声。教师也应该声音洪亮,表达清楚明白。这种微课由于真人出境,比较生动活泼。但也应该区别于普通传统教学,突出微课特点,对于摄像机和环境要求较高。同时注意后期制作,做些必要的后期处理,使微课趋于完美。

2.3 录制屏幕式

录屏式微课也是最普通常见的微课形式。它依托于PPT和录屏软件的结合,同时需要通过同步录音或后期编辑声音的方式制作完成。这种方式的微课首先要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课件的制作是当今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微课的PPT模板要以简洁大方的为佳,颜色尽量单一、不要过于花哨。注意单张PPT文字不要过多,字体不应过小。最好选择统一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等,如英文可选取Times New Roman。PPT上的文字是辅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的,所以要简明醒目,适当时可加粗或变换字体颜色。选取的图片,可丰富多样,但一定要和所讲授内容相符,切合主题。图片风格要统一,从宏观上把握课件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可以搭配背景音乐,音画合一,给人以美感和享受。注意背景音乐不宜过于喧闹,轻音乐或纯音乐为好,音量不应过大,不能超过讲授者说话的声音。

2.4 其他微课制作类型

根据教学需要,有时需要到实际工作或交流沟通场景进行实地拍摄,便出现了实地拍摄式微课程。比如,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在酒店接待外宾,那么教学场景可设置在酒店进行实地拍摄;护士如何用英语指导外籍患者体检,那么这个英语对话课程可在医院进行拍摄等。此外,我们常用的微课制作类型还有画中画式、讨论式、访谈式、PPT动画式、二维动画式、虚拟抠像式、混合拍摄式等。

实践中有多种多样的微课类型供我们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自身情况等选择制作微课。

3 微课制作软件及制作方法

此部分以录屏式微课程为例,介绍两款常用的PPT录屏软件,即Camtasia Studio(CS)和“会声会影”。CS是美国开发的一种集合屏幕、声音录制和剪辑于一体的强大的录屏软件。此软件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屏幕捕捉、视频音频编辑和播放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让用户对屏幕进行操作,如录制和配音、视频的编辑、动画设计和美化加工,还可以对视频进行添加字幕和水印等。

会声会影也是一款常用的视频录制和编辑软件。它简单易学、界面简洁,业余人员也可以制作自己的精美视频。会声会影界面包括三种制作影片途径,如DV转DVD,影片导向和会声会影编辑器。具有图像抓取和编辑修复功能,并提供许多制作素材,根据应用样式模板创建视频文件。

选定录屏软件后,针对所选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活动,根据搜集的教学素材制作完成PPT课件;教师操作在电脑上同时打开PPT和视频录制软件,调整好各个界面位置,点击“开始录制”按钮,同时教师开始讲课及操作PPT课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授课速度,调整音量大小,尽量使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录制完成后,再次使用录屏软件的视频编辑功能进行采编,可以适当添加旁白或字幕,也可设置PPT换场动画或添加背景音乐等。

作为新兴的教学形式,微课正逐步进入学校和教师的视野,受到教育界各层面的关注。高校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前沿、开阔视野,将最新最酷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磊.微课制作工具及制作技巧[J].数字教学,2015(10):71-78.

[2]顾笑.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课的技巧[J].软件导刊,2016(1):26-27.

什么是微课,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篇2

一、引子:你摊上大事儿了

2013年新学期刚开始,我几乎每一周都接到电话和电子邮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基层学校热情邀请我去参加报告会或培训班,给一线教师培训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家现在一下子象发烧一样,到处都在说微课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

上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又给我发邮件,又打电话,希望我帮杂志社最新一期撰写关于微课的稿件,还说邀请了华南师大的焦建利教授、最早在国内基层教育部门组织微课大赛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主任一起撰写微课稿件。正在我思考如何完成杂志社这项任务的时候,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打电话,要我给该校全体教师培训微课教学设计,电话中他一开口就说:你摊上大事儿了!

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搞全员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培训?对方说,你看看,过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学生上机要排队、发上机票、门庭若市;现在,门可雀罗,除了教师规定必须到机房上课以外,几乎没人来这里,机房里的电脑都蒙上灰了;而在校园里,学生个个拿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你再看看大街上,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下一步的发展,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人人用自己的设备上网学习,教师不“翻转课堂”,还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行吗?时间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上了!

啊,我明白了,我摊上大事儿了!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

二、“课”和“微课”的含义

在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了,“一堂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1]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程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上面介绍的是人们的经验证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微课程的时间长短作为心理实验研究的课题,通过大样本实验统计得出精准的结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

三、微课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在人类教育史上,由于语言的进化、文字的出现、学习内容载体(媒体)的演进,从远古的岩石绘画传意,到甲骨、青铜、纸张、印刷,人类教育经历了口耳相传、私塾、书院到班级、学校的演进;从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到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增强现实、三维打印;从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传统的课堂带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教育、1对1学习、翻转课堂。在这个历史久远的演化过程中,教学媒体的变化最明显,而教学方式的变化相对缓慢。

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从上个世纪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幻灯、无声电影,录音等,电视和录像是80年代初随着日本索尼录像机进入中国后,逐步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制作了一大批教学电视节目,各地电教部门都有以多少T为存储单位的课堂教学实录资料。人们逐渐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教材不能进入课堂。(周君达,1984)〔2〕 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追踪调查发现,电视教材利用率仅为0.046%,很低。提出了对一般教学片应当发展小片(约3-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万明高,韩桂荣,1989)〔3〕在八十年代初,电教工作者就总结出学校课堂教学应发展内容集中单

一、时间短,由教师随堂灵活运用的“插片”。(王兴中,1983)〔4〕九十年代后,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断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这类电视教材,可以没有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这类片断教材,尽管只有一、二分钟长,但往往是教学上非常珍贵的形象材料,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电视教材”(李运林,1991)〔5〕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将微视频主要作为辅助教师讲课的辅助材料,还没有微课程的概念。

同期,在面向社会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中,开始出现了一种短小的电视教育节目,被称为“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讲述一个主题,如“Who to”(如何做„„)节目,用微课方式几分钟介绍一种小技巧,诸如“如何打领带”,“如何做比萨”等。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正规教育的课堂中。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前面提到的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四、微课的评价

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推广或者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在我们组织的教师微课程培训项目中,我们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根据过去全国电教教材评审标准和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注意评价指标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提出了一个培训微课程的参考评价标准,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试用,可供组织培训活动和后续的研究者参考。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5项指标:

表1.微课程评价表

指标权重

聚焦 20 简要 20 清晰 20 技术 20 创新 20

总体评价:

下面是评价指标的简要说明:

1.聚焦: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2.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3.清晰: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

4.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技术的目的在于辅助学习,切勿滥用技术,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5.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

五、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

我们在北京、上海、山东、深圳等地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在刚刚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往往把微课设计成为了小课件,没有掌握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势。因此,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根据我们在上海闵行区、山东淄博、深圳福田区开展的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培训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l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l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l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摘掉帽子,让“微课”变微课 篇3

关键词:微课;三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17-03

“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当这一句口号喊响的时候,全国上下的教育工作者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微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对传统教育进行革命性的冲击,“微课热”现象持续不退。

自从广东省佛山市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片段征集评审活动开展以来,“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各种名目的微课征集评比活动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基于微课的研究全面兴起,官方及民间微课培训此起彼伏,“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但,纵观“微课热”现象的背后,冷处理后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微课热”现象更多地仍停留在征集、评比、制作、培训、平台搭建等环节,真正将“微课”系统地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还比较少见,“微课”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全面走进教学一线。查阅各级各类媒体报道,翻阅各层次关于“微课”的论文甚至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不难发现广大教育工作者大多对“微课”的引用是加上引号的,“微课”并没有像课堂、像学案、像考试一样以一种平常的姿态得以应用,广大教育工作者仍然将其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来对待,其仍然是戴着帽子的“微课”,而不是摘掉帽子的微课!这多少反映出微课的实践应用还没有全面走进教学实践环节,可谓是微课的“落地难”。

什么时候摘掉“微课”的帽子,让“微课”变微课,是“微课热”之后迫切需要“冷思考”的问题,化解微课的“落地难”,实现微课的“软着陆”是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微课的发展历程

2010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片段征集评审活动”,广大一线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此 “课例片段”的星星之火即成燎原之势,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熊熊燃烧起来。

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受到国外Microlecture概念的影响将“优秀课例片段”演化提升为“微课”,并发表了相关论文。自此,微课正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12年更是数字故事,TED、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概念与“微课”搅和的一年,各种乱扣帽子现象时有发生。

2013年,基于微课的在线教育全面兴起,官方及民间微课培训、征集活动不断,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2014年,经过前期的懵懂和混乱期,微课理论及实践进入冷静沉淀期,微课初步形成了其固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根基。是时候开始静心做点什么了,微课必须由资源建设开始逐步转移到教学应用,并延伸到课堂之外。

展望未来,我们将逐步发现“微课热”是短暂的,微课才是长远的。微课将由参赛导向、盲目平台建设导向进一步转向实践应用导向,各级教育部门亦将进一步转向共建共享机制的教学改革创新。我们将会看到微课征集评比越来越少,微课教学评比越来越频繁。

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微课的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微课本身的含义也经历了曲折的挣扎,被誉为微课追梦人和创始人的胡铁生老师更是一再修改和完善其对微课的定义,发布了V3.0版本的微课概念: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1]

从上面定义的内容和版本号便可窥见微课在国内发展所经历的曲折道路。

二、微课的现状以及“落地难”的瓶颈所在

微课这一新鲜事物从2010年的星星之火开始,发展到现在的“微课热”现象,再到微课热的缓缓降温,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对微课的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中发现,微课作为教育改革大潮中的新鲜事物,其真正的实践应用并没有像初期预想的那样红红火火,其更多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还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我们暂且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难”现象。

纵观这么多年微课实践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对于微课的制作培训、微课视频的征集评比、微课教学平台的搭建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很多学校更是以指标的形式硬性要求广大教师录制微课视频,以至于形成了“全民做微课”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下,官方的民间的微课平台有如你追我赶之势不断涌现而出,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基层簿弱地区学校不断自建微课平台,更有商家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在这股大潮下好的微课平台、好的微课视频却比较少见。可见,当前微课的设计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以应用为目的,导致微课的实践应用普遍较弱。

再次纵观教育部门在这股微课热中的导向作用,亦不难发现组织微课大赛、组织参加微课大赛、组织微课征集大赛、组织微课平台搭建和制作培训等活动非常积极,却罕见微课教学应用评比活动或是微课实践教学应用探讨活动,更难见到教育部门组织区域性的微课平台共建共享机制。优秀的教学平台没能得到课堂教学应用,大量的重复劳动却在复制进行,为微课而微课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存在。微课平台的搭建和微课视频的制作一定程度上还源于比赛,甚至源于职称晋升的激励,此乃微课“落地难”的外因。

诚然,微课的优势无需置疑,微课的短板我们也无需避讳,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既是其是优点所在,亦是其短板所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必须是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而不是单一的接受,知识是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一个个重难点的堆积。微课的短小精悍满足了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等优点,也极容易在碎片化的大环境中感染“浅阅读”的顽疾,把学习者带向肤浅、惰性思维、思维碎片化、注意力匮乏的境地。[2]故而很多教师将微课这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是微课设计、开发及应用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此谓微课“落地难”的内因。

三、微课实现“软着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微课”,想摘掉帽子,走入寻常课堂,实现软着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目的性。微课必需要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而生,其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让教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轻松,让教学过程更高效。任何教学模式的创新都与课堂载体无关,一切只与学习有关,微课走入寻常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才是微课真正存在的意义。[3]

任何教学与改革的研究最终都必须落脚在学生和教师身上,否则就只是流于形式,走了过程,徒增教师的工作负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4]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终归是要让学生用起来的,而不是作为一种搁置的资源,其永远不能为了比赛而存在,更不能成为一种“人家有我也要有”的政绩工程。

微课的制作,不在于技术的层面,更多的取决于教学设计和教师的教学智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的“短小精悍”最终必须落脚在“精”和“悍”上面,精——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精巧,悍——体现在学习效果的震撼。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照样需要制作者进行周详的教学设计,需要制作者进行巧妙的设计构思,只有这样的微课视频才能真正撼动学生的心灵。否则,就形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在学校范围内尽快实现微课平台搭建的顶层设计,达成多方共识,强化微课资源的实用性,是微课在教学一线实现软着陆的另一重要途径。当前环境下,学校需要的是什么?学生需要的又是什么?教师在两者之间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我们往往看到学校投巨资搭建的微课平台还要通过行政措施“摊派”给教师使用,教师“精心”录制的视频并不受学生欢迎,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四、实施微课“软着陆”的一些对策及教学实践体会

微课的建设首先应该是从学生中来,学生、教师、校方达成共识,从微课的制作、借助或者架构自己的资源学习平台的应用、形式都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要建成学生乐用、教师善用,学校喜用的微课资源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由比赛导向更多的转向应用导向,组织区域性的实践应用研讨,实施区域性的共享共建机制;教师层面,作为教学实践的施行者,亦应将重点转移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支持和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使微课的教学应用常态化;学生层面,须强化微课在当前教学环境下的知识内化程度,避免知识学习的“浅阅读”。

2013年开始,“以学为中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始了新的尝试,学校大力开展以“自学-导学-思学”为核心的“三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在其中,微课程的建设更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微课向微课程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笔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在“三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作了大量微课程方面的实践研究,将微课视频的教学应用在“自学”和“思学”两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

诚然,“三学”理念的引入并不能改变微课的本质,但是在课前知识点的自学阶段却是恰到好处,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新的知识。当然,微课的单向交流,弱互动等短板所在,则要求课前自学阶段必须辅以导学案的预学练习,实现课堂内容的感性认识,微课的短小精悍辅以导学案的基础互动,实现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次软着陆。

课堂导学中的师生互动交流和讨论亦是进一步强化知识,使学生从微视频的学习中进一步完成知识的内化和系统化过程。课堂思学阶段,是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提升和温故知新阶段,亦是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阶段,因人而异,按需思学,微课再一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微课的第二次软着陆。

五、强化微课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几点展望

笔者所在的学校引入“三学课堂”的理念,将微课应用于日常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在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普遍反映课堂效率更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微课在日常课堂教学方面的软着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然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步伐才刚刚起步,实现微课在更多学科的课堂软着陆还有着漫长的道路,更进一步完善网络微课程平台的建设,强化网络微课程平台的功能,开发系统化的学科微课教学资源,扩充更广阔的课程资源用户,让学生家长、第三方课程资源开发者共同参与,我们的微课将可以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①家长对子女的辅导;②转化学习困难学生;③学生课后复习;④缺课学生补课;⑤异地学习;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我们更期待,“微课热”的这场大潮早日退去,大浪淘沙始见金,大潮退去,真金积淀,唯有洗尽浮华,仍然屹立于教学之中的微课,才是真正以应用为目的微课,才是我们需要的微课;只有摘掉帽子的微课,才是日常教学的微课。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胡铁生的微课(程)研究网,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u/1941326822.

[2]郑小军,张霞等. 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12): 67-69.

[3]焦建利. 2014年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发言稿[Z]. 2014-4-10.

[4]杨晓哲. 微课,从制作到系统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博文[Z].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e4ff90101cld6.html.

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 篇4

之所以说微课热是暂时的, 是因为在我看来, 微课只是对教学视频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变革。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数字故事热、电子书包热、电子白板热、翻转课堂热一样, 都是一些基于数字技术的带有过渡性质的变革。这些变革不可小觑, 它们都在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着不懈的“蚕食”, 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不断萎缩。我曾用一幅汪洋大海里的岛屿图来形象地说明传统学校和教学模式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处境, 那就是在技术革命浪潮的不断冲击下, 传统学校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日益变成一个个“孤岛”, 随着“海水”的上涨, 它们的面积越缩越小。然而另一方面, 这些“岛屿”并没有被淹没, 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而且还将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

之所以说微课是长期的, 是因为我认为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当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之后, 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曾经听胡铁生老师说过他当年是怎样产生制作微课这一构想的。当时他作为地方教育部门负责教学评比的工作人员, 发现教师拍摄的课堂教学实录在专家评审时根本无法一一看完, 很多专家只看了开头一小部分就不再继续看下去了。于是, 他提出让教师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正是这一从实际出发的设想, 导致了微课概念的产生。我非常欣赏胡老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智慧。这个办法恰好与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趋势完全吻合, 从而使微课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那么, 什么时候传统教育的“岛屿”才会被基本淹没呢?那就是当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相关技术日益成熟并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大众化产品之后, 传统的实体学校将大量消失, 网络化学习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模式。不过即使到那时, 一些在我们看来属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依然会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例如, 讲授法还会在网络教学中存在, 只是讲授法会与其他多种教学法更密切地融合在一起, 讲授的任务可能更多地由一些“明星教师”承担, 其他大多数教师则承担辅导与协助的角色;班级教学制的某些精髓可能在虚拟学习社区里延续, 以营造一种类似于传统学校与课堂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混合式学习将成为压倒性的主流学习模式。

微课 篇5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4、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微课 篇6

一、微课课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学校都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当前的微课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视频数量较少、画质较差、系统性低等。其中,系统性低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仅仅为了评奖而认真做好一节微课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无法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二、高中历史微课课程的制作

要想全面建立高中历史微课课程,教师就要集合教研组所有教师的力量,制作微课课程。

首先,教师要把握全局,系统地对高中历史知识点进行整合。

其次,教师要梳理教材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知识点。对此,教师可先设计教案,然后据此设计课件,录制相关微视频,最后再编写练习题。

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微课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一般以45分钟为单位,教学内容相对完整;而微课一般以5到10分钟为单位,主要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讲解。因此,教师要深入探究,制作主题更鲜明的微课课程,力求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

例如,“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这部分内容一般可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四个部分,而微课则将其细分为多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对照课标,以防出现偏差。下页表所示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这部分知识的常规教学内容与微课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常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内容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权利法案》制定的史实;

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知道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美国联邦政府的构成情况;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了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形式;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权利法案》制定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责任制内阁形成的过程、含义和影响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787年宪法建立的背景、主要内容联邦制权力结构的内容、特点;

1787年宪法的影响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英美法德代议制建立的背景和过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代议制对西方政治、经济的作用三、高中历史微课发布平台的建立

微课课程需要统一的发布平台,这一般是由学校进行建立。

例如,我校建立起了发布微课课程的专用网站(如下页图所示),这样学生就能按照分类及时找到相关课程进行学习。

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是由大量的微课课程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学生更快地找到所需课程就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将课程专题与微课内容进行了链接(如下表所示),学生只需点击链接即可找到相应内容。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http://v.czyz.com.cn/vodplay/?43311.html经过实践,微课已经成为我校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还是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学生都会寻找相应微课作为辅助。同时,微课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避免了对学生问题的重复解答。

微课 篇7

在现代化教学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学早已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在微课出现之前,英语教学主要采用powerpoint和flash等手段,这些形式一开始使用时确实起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但随着时间上使用得越来越久,便出现了一些使用上的缺陷。如:有一次我在给学生播放课文flash让学生理解祈使句时,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动画吸引了,但令我无奈的是并不是里面的祈使句吸引了他们,而是里面的动画人物的动作吸引了他们,他们注意的只是里面哪个人物动作好笑,哪个背景漂亮,笑点在哪等等与教学无关的内容。那次我很无奈,因为我用了课上宝贵的5分钟的时间,换来的却是他们学习中注意的分散。自那以后,我便尽量地少用flash,而这样也不行,因为对于枯燥的语法学习来说学生本来就不喜欢。我再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反应出来的情绪便是“我不喜欢英语课了”。由于有了两种方式的不同体验,我开始慢慢寻找新的教学辅助手段。终于有一天让我找到了它—微课。

微课的特别之处在于哪呢?首先微课用时短,大约5-10分钟便可清晰的把一个语法点或重难点讲清讲明。其次微课把声音和动画融为了一体,通过视频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突出重点细化了难点,以致整个微课在精和微上体现了出来。尤其适用于重难点讲解和语法讲解。通过对微课的深入了解,我在讲另一项语法“感叹句”时,大胆使用了微课的形式。

以前在讲这一语法点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感叹句的结构,其实效果不甚理想,毕竟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记不牢,而且没放到语境中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这次我自己录制了8分49秒的微课,起初我选用了一小段Flash,里面是两个人对天气的谈论,他们多用感叹句的形式进行谈话,我把字幕全都设置出来,方便让学生初步体会感叹句。然后通过Flash中两人的对话语气和态度来让学生感受感叹句的用法。之后我把人物说过的感叹句都总结在了一起,并通过把重点结构在每句中都用鲜明的颜色进行标注,并且外加我的讲解告诉学生感叹句的结构是什么,在用感叹句时需要注意什么,在中考中会考什么等等。

这节课的效果超乎了我的想象,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的高涨,而且回答问题时信心满满。就这样我用8分49秒的时间便把之前传统教学中至少用25分钟的语法点完美的解决了。我赢得了宝贵的课上时间,同时也赢得了学生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那么我们只能在讲语法点的时候使用微课吗?当然不是,微课的作用很广泛,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中使用微课。我们都知道课前的导入好与坏对整节英语课来说至关重要,现在我们总是会做同课异构,其实同一节课它的不同在于老师们不同的导入思路,视频、音频、图片选用的有所出处,不同的讲授方式,不同的教学风格等都会导致整节课都是不同的,这就会形成每人一课的效果。也许仅仅是因为导入图片不同或导入视频不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程度就不同。所以对于音频与视频相结合的微课来说,把它用作导入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在传授学习方法时使用微课。如在九年级中考阅读、完型等题目的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录制的微课来传授给学生们做题方法,并通过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来解答题目,这样会使英语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更能更好地提高他们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英语的语言素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归纳知识点的时候使用微课,如到了九年级我们需要对初中三年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是学生们最不喜欢的,因为那既繁琐又难记,往往学生课上很认真地听很认真地记,当时课上是会了,但是过两天之后就会忘记,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再看笔记就等于看天书。即便是能看懂笔记,很多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完全达不到当时课堂上的效果。因此,我们老师可以把初中英语语法的知识点录成一个个微课上传到网络,当学生需要复习哪个知识点的时候在家便可以相应的打开对应的微课来进行知识的复习与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也有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提升。

微课虽然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不过使用微课也要有“度”,不能一味的整节课都用微课来凑,那便失去了微课真正的意义。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课也不例外,微课的“微”便是它自身所有的局限性。英语是一门语言,它并不是单纯的靠听和看就能掌握的,它是通过听、说、读、写等几方面合成的。而微课的形式只是通过视频讲解和叙述来进行的,这样很难满足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掌握,也不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微课还缺乏的是教师与学生实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我们如何才能让微课为我所用,并且用的恰到好处呢?我个人认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微课只能作为我们课堂中的助手,起到的是辅助的作用,它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佳效果。其次在制作和选用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课本与课程标准为载体,因为微课是为课堂服务的,我们不能脱离课本脱离学生的实际天马行空的去传授知识。我们要以学生的学情和现实水平去制作微课,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多提问,引发学生关注,为下面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在讲重难点时要放慢语速,以便学生很好的理解。再次,要扩充微课的内容,深入地挖掘微课的潜在作用。微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现在学生更喜欢他们常接触到的影视、新闻、歌曲、明星等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来实现用所学到的单词和句型等,进行听说训练。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微课来创设半模拟情境,通过主讲人的讲解来让学生用所学内容进行听说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学科的素养。最后,在微课使用后,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提问,让学生对于通过微课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回答,进行小结,以便巩固课堂的教学成果。

从C语言微课入手研究微课评价体系 篇8

关键词:微课,C语言,质量标准,教学评价

微课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教学新应用, 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逐步融合的产物。我们对一门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课程本身标准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标准两方面来衡量, 课程本身标准是课程建设发展的指南,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标准是提升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微课是课程的细胞, 因此, 对微课评价的研究, 如同对课程的研究。微课是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 并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作, 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 它以知识点为目标, 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 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 是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提高知识的感官意识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发生。

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门语言课, 由于它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结构化设计、与硬件可方便接口控制等诸多优点, 是许多专业首选的程序设计的课程, C语言不同于应用类课程, 也不同于纯理论课程, 它介于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课程, 核心是学会编程思想。通过设计一系列微课辅助教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评价体系的认定

微课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 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对微课评价主要来自两大方面, 一是微课是基于课程本身的知识点, 应该从学科角度衡量, 二是微课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是“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应该对微课中体现的内容具体考核, 主要体现在教学组织、内容讲解、教材处理、教学效果等等。微课知识点标准就是技术标准, 教学的评价就是管理标准。

如果从双闭环控制理论角度研究, 微课评价体系属于内环控制范畴。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有关课程的各种纲领性文件, 教学系部负责课程中知识点的归类及微课的选材和制作;教师负责微课的信息与管理;学生定期不定时地学习微课, 并实现信息反馈;督导评价部门完成微课的抽样考核及学生的信息反馈收集;教学管理部门根据考核及收集的信息, 调整或完善微课的管理。

二、C语言微课的设计及制作原则

(一) C语言微课的设计

C语言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程序设计和数据类型。程序设计主要有:顺序、分支 (选择) 、循环三种基本设计及函数设计。数据类型包括简单的一对一的整型、实型、字符型、枚举型, 还包括复杂的一对多的数组、结构体、共同体、文件, 还包括指针数据类型。

根据C语言知识点的归纳, 微课数量设计在20 个左右, 数据类型按照种类及应用面设计10 个, 除数组、结构体和指针外, 其他数据类型主要以语言格式作为出发点, 以小实例作为引线, 达到会定义的目的。由于数据类型必须体现在程序中, 因此实例不宜过难。程序设计的微课设计采用循序渐进原则, 顺序程序设计融合简单数据类型完成, 选择程序设计用3 个微课分别完成if、switch及复合语句的知识点, 循环程序设计用3 个微课完成for、while、do while及嵌套的知识点, 函数结合三种基本程序设计以及数组、结构体等数据类型用4 个微课完成函数的说明、函数参数的传递、函数值返回、函数嵌套等知识点, 设计3 个微课作为综合知识, 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又可以作为实际应用的奠基。这些微课只是教学的另一种形式, 对直观感受C语言程序设计的编程特点, 真正学会使用C语言, 教师引发和拓展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二) C语言微课的制作原则

C语言微课制作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性。C语言作为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习中主要是书写格式的准确、程序编写符合语言要求、使用术语规范、运用文字符号准确。

2.教学性。它包括教学目标需要明确;取材适当, 有针对性;教学深入浅出, 富有启发性, 使过于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形象生动,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听觉等多种器官, 便于学习和记忆, 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 实用性。C语言的学习是为了能编写出解决问题的程序, 因此互动性要好, 操作画面要友好, 内容选择实用;程序设计实例典型化、生活化。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 增加趣味性, 选题紧密贴近生活, 使处理的问题生活化;画面美观流畅, 切换过度自然, 画面突出主题;声音清晰, 配合文字、图片, 能调动人的各种感官。

4. 技术性。这是制作者能力的体现。图像、声音、文本融合设计, 画面清晰, 字幕清楚;实例演示可以跨平台使用, 安全可靠, 容错能力强, 在不同配置的计算机上运行无障碍。

三、C语言微课的评价系统

根据微课评价原则, 结合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制作简单以及学习方式灵活的特点, 并遵照与目标的一致性、方便的可测性、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评价体系的完整性、指标的可比性以及可操作性等评审原则, 设计了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C语言微课的评价系统包括C语言课程标准, C语言微课标准, 学生反馈标准等内容。

(一) C语言课程标准

C语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学会使用流程图分析问题, 学会阅读程序, 根据流程图编写C语言程序, 并在相应的C语言集成环境下, 具有调试及纠错程序的能力。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 C语言在学时及掌握程度上略有不同, 但知识点是一致的。因此, 制定C语言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与要求方面会不同, 主要体现在学时及知识、能力目标的要求;在考核与评价方法方面, 理论与实践比重也不同。

(二) C语言微课标准

C语言微课标准主要包括三大方面:资料、微课作品、效果。资料包括硬件资料、软件资料, 硬件资料除教案、视频等外, 还包括一些辅助资料, 如语言环境等;软件资料包括制作技术等。微课作品中包括选材、内容方法、手段、考核。

(三) 学生反馈标准

根据学生微课主题设计部分知识点学习后的反馈表, 对于C语言而言, 主要针对三大程序设计、函数设计和应用中重要的数据类型, 如数组等制作反馈表。根据专业应用需要设计综合类的反馈表。

四、微课评价体系的研究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 制定适合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案, 对现有专业进行试点, 通过反馈信息不断修改, 不断完善。

1. 确定研究目标。微课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 学习时间、地点及快慢由学生自己依据所接受知识的程度等决定。

2. 定位研究方向。微课知识上要求是:掌握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掌握C语言的基本指令及编程技术。在能力上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等资料, 了解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初步具备根据工业现场项目的控制要求正确选用C语言的一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C语言实现编程控制。初步具备改造、革新简单机电设备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围绕教学内容, 制定课程教学评价方案。

3. 理顺研究思路。 (1) 现有资源研究微课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就是教学文件, 特别是教学大纲是所有教学文件的基本点, 也是教学的核心。因此, 要首先研究教学文件内容;学校现有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同样是研究教学质量标准的内容之一;教学需要的设备是学校提供的, 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2) 设定环节。标准来自两大方面, 一是微课本身标准, 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标准, 因此教学评价方案和教学评价表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3) 专业特色。微课教学突出专业特色, 微课如何将实际问题融进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内容。

五、微课评价标准的初步方案

对于微课评价方案是围绕知识点制定, 微课强调用各类手段以多种形式设计教学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在微课中, 一般由浅入深, 最好能使用超链接达到按难易程度分层次教学, 每次从易到难的变化过程中都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程度不同, 知识吸收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 而对学生的考核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考核方式的不同,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标准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 结合微课的特点, 评价内容主要有三大方面:

1. 微课资料规范 (占20%)

(1) 硬件资料 (5%) 。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微视频, 微教案, 辅助扩展资料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 软件资料 (15%) 。指的是一些无形的。如制作技术, 设计技巧, 语言组织等。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统一性。

2. 微课教学过程 (占65%)

(1) 主题选择 (10%) 。微课主要围绕知识点展开, 主题选择至关重要, 结合微课特点, 10 分钟左右的内容要求, “点”要适中。

(2) 内容方法 (35%) 。在微课中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巧妙, 主线清晰, 会伴随兴趣引导、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一些教学模式。

(3) 教学手段 (10%) 。对于微课来说, 手段是多样化的, 除了常规教学中板书、挂图、实物、PPT外, 更多运用的是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设备的引入, 仿真软件、录屏软件、摄像视频等越来越深入, 因此在考核中既考虑形式又要考虑运用效果, 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4) 考核伴随 (10%) 。知识实际运用中的合理性是需要考核的。考核是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微课中的考核建议用超链接实现, 既能体现实时性, 及时了解学习的真实水平, 也能体现层次性。

3. 微课教学效果 (占15%)

教学效果体现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量化内容外, 还有纪实内容和文字记载。纪实内容主要是: (1) 微课时长; (2) 点击率。文字记载主要有以下情况: (1) 制作手段; (2) 教学评价手段, 文字记载以多选项和补充文字实现。

总之, 微课评价体系的研究, 会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 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 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 而越来越科学, 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A].国发[2014]19号.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A].教发[2014]6号.

[3]孙琳.我国职教法修订的政策难点与内容选择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30) :14-15.

[4]余丽萍.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分析[J].职业圈, 2007 (15) :200-201.

[5]闫梅红.中高职协调发展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2 (27) :16-18.

[6]李钰.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 2012 (22) :54-55.

[7]施新, 吴乐央, 陈沛森.职业教育实行“双证”的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 2005 (3) :206-207.

微课 篇9

一、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制作要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首先是要选定“微课”的内容。什么样的内容适宜制作成“微课”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或者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中仔细筛选。筛选的基本原则有两条,第一条是学生的需求,要展开调查研究,摸清学情,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的最大职责,当然也可以根据班级以往的学习情况进行预设,所有的出发点都必须是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就是“微课”要制作的内容。第二条是教师的经验,比如在《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中“内外角之间的关系”,一旦图形复杂,学生就分辨不清了,这里就可以作为制作“微课”的选材。

选定了“微课”制作的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因为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所以所有的语言都要求简明扼要、直入主题。因为“微课”不需要有学生的参与,所以要避免走传统课堂的老路,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设计时要注意虽然眼前没有学生,但心里要装着学生,怎么样表达,怎么样设问,怎么样讲解,学生最难理解问题的瓶颈是哪里,教师在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好。这就如建造一栋大楼,需要事先画好图纸,设计好布局。教学设计做好了就可以制作“微课”了,要充分利用PPT、手写板、字幕、图画、动漫等工具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想象等,力求“色”“香”“味”俱全,吸引住学生,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能够以特定的概念、定理、例题或案例为中心进行展开,这能够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1.利用微课程营造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利用微课程营造教学情境,对现实生活进行模拟,能够将学生带到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

具体来说,如在进行“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两根被拉直的细绳子分别固定在一张桌子的四条腿的对角上”的过程,引出“点、线、面之问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定义。再如,在“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伊利纯牛奶盒中的牛奶量的多少”,引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这种方式, 一方面可以将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中,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利用微课程建构知识 ,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导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阻力。 为了更好地强调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微课程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或其他教学软件, 并且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内容设计成课件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 让学生看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的动态转化过程,将抽象、复杂、深奥的问题变得具体、简单、易懂,促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

3.利用微课程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有必要将例题讲解环节以微课程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于学习进度进行自主控制,也能够和其他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开拓学生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拓展,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将存在一定的探索性的数学内容通过微课程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例如, 在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公式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材中仅仅有公式和推导过程,并未涉及公式的由来及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 教师可以将有关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

总的来说,把微课程融入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使得师生共同走进课程,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引入,能够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消除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微课必将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值得大家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微课制作及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

微课 篇10

1.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微课的制作要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而如何选定微课的内容,什么内容适合作微课,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结合自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及过往的教学经验进行选择,而选择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1)结合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调查,对于学生需要的内容就是微课的内容,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班学生的表现来裁定,重点在于学生对于微课内容的需求,能够从这种需求中对内容更完整和充分的了解。(2)教师的经验,对于一些讲解起来相对复杂,容易使学生混淆的数学内容可以做出微课进行更为详尽的阐述,进而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的理解和学习。

微课的内容选定以后就要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因为微课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录像,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因此,教学设计一般设置在十分钟之内,这也就要求微课中所阐述的问题和表达的内容都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虽然微课中无需学生参与,但是也一样需要课程具备趣味性和吸引力,所以微课的设计虽然没有学生参加,但是教师仍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揣摩讲解内容的疑惑点和知识要点,规划好微课内容的布局是微课制作成功的基础。

教学设计完成后就是微课的制作了,利用到的工具有PPT、手写板、字幕等,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进而结合微课的制作实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在数学的相关问题上加深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微课教学的效果。

2.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微课营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涉及到实际生活,结合微课可以营造相对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证更全面的理解数学问题,并借此也培养了学生灵活学习数学,将数学联系实际的逻辑思维,具体来说,以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正常的课堂教学进行实物演示往往不能使学生全都看清楚,微课的使用能够通过视频录制出两根被拉直的绳子被平行固定在桌子四个角上形成一个面的效果,进而得出点线面之间的结构和层次位置关系。结合微课的使用,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更详细深入的进行讲解和分析,并且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还原回生活, 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效

2.2利用微课建构知识,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数学在内容上比较抽象,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成为建构知识体系的阻碍,而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演示并结合演示重申教学内容,这就能够节省很多学生课下自学及疑惑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比如在讲解互为反函数这个部分时,互为反函数图像间的关系可以结合教学软件进行多媒体展示,以微课为基础的动态展示能够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具体化,进而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其积极的学习心态。

2.3利用微课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微课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教学内容或一些特别问题展示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或分组形式讨论学习,最终通过学生的思考认识及学生间的交叉理解实现对知识的研究及问题的解决。不但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氛围。

2.4利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

微课是一项信息技术的产物,能够应用在课堂上,也可以应用与课堂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平时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总结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学习完成对高中数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学习。 另外,结合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向同学展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较为有趣的内容或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数学的相关问题的解决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公式或推理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数学家的故事,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应公式推理的记忆的同时形成对数学学习的一种乐趣,改变学生思维中数学抽象而无聊的思想意识,结合微课将数学素材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也能了解到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对数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不断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丰富微课的制作效果和设计元素,给予学生展示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机会,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教学内容和相关的数学问题上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清晰的运用数学知识的思路,实现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所期望得到的效果,能够使师生共同在课堂中体验、感受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和精华所在,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摘要:微课制作及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上起到很大的提高,使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方面更为深入和全面,与此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效果和优势,本文就高中数学微课制作的相关过程以及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对我省高中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微课】相关文章:

上一篇: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下一篇:创新组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