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2024-06-08

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精选八篇)

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篇1

关键词:住宅,立面,设计,设计原则,建筑规划,特点

住宅建筑是人们最熟悉的建筑类型,人们对住宅的熟悉就是对生活的熟悉。住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大量的需要促使住宅的建设量巨大,住宅在城市建筑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住宅建筑的形式风格对其周边环境乃至整个城市风貌都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近距离人们的精神生产所需要的一部分,而且是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主角。鉴于此,文中就对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做一探讨。

1 住宅建筑立面的设计任务

建筑立面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包括门窗、墙柱、阳台、遮阳板、雨篷、檐口、勒脚、花饰等。立面设计就是恰当地确定这些部件的尺寸大小、比例关系以及材料色彩等。通过形的变换、面的虚实对比、线的方向变化等,求得外形的统一与变化以及内部空间与外形的协调统一,达到简洁、明朗、朴素、大方的外观效果。

2 住宅建筑立面的设计原则

谈到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可以将其与服装设计做一比较。建筑设计与服装设计具有非常强的可比性,二者都是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也追求形式美;二者各自使用自己特色的材料通过各自特色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手段达到各自的设计效果;二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人,都是人、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二者具有本质的相似性。在建筑设计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在服装设计领域中找到对应的问题相比照,如对于形式美的追求,服装甚至比建筑更强烈。对于服装,可以说没有美就没有商业价值甚至使用价值。而世界服装设计的主导潮流是简约化风格,强调款式的简洁、布料的质感、穿着的舒适之美成为人们的共识。服装是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另一部分的住宅也应该符合这个美的准则,也就是说住宅建筑形式也应当以简约化风格为主流。不论是南方的轻盈,还是北方的庄重,也不论是继承地方传统,还是表现时代新潮,都应注重形式的实用性,以功能为美,以建筑的本质为美。试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应符合现代主义理论精神

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即对世界建筑史的发展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发展至今,它已经超越了所谓艺术领域中流派、风格的范畴,而成为了建筑设计发展的科学方向,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主义理论的精髓就是以功能为美,以真实为美。不论是勒·柯布西耶的“住宅是住人的机器”,还是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都是这种思想的点睛之笔。现代主义理论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经过修正的现代主义同样不排斥区域文化和历史传统,也提倡以艺术的手段反映功能,体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因此,符合现代主义理论精神,就是符合科学精神。

2.2 应适应结构的特点

我国目前的国情是除高层住宅建筑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形式以外,低层和多层住宅还是多以砌体结构形式为主。尤其是多层住宅,造价低、适用性广、建设量巨大,是住宅建设中的主力军。而砌体结构的结构特点——墙体承重,就要求建筑形式整齐、规则。对建筑造型的自由造成约束,也造就出住宅建筑形式的个性风格。

2.3 应符合安全要求

有的设计师为求其“美”,往往在住宅的墙面上大做文章,诸如加构架、出垛子、拉檐口等,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装饰。住宅也许的确因之而“新”了许多,“洋”了许多,但常常也留下了管理安全隐患,给住户的心理带来不安。这一点也许担负管理职能的物业公司感受最深。家是人生的港湾,在家里的时候,最主要的心理感受理所当然是安全。破坏了安全,家何以为家。而安全之一就是不被非法侵入。因此,外立面的设计应崇尚素雅,摒弃繁文缛节。

2.4 应符合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在商品住宅市场火热的今天,住宅的销售直接面对家庭和个人。也许有人认为,商品住宅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需有华美的外表、亮丽的装扮以吸引消费者。其实不尽然,如果华而不实,往往给人的印象更糟糕,终究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2.5 应符合住宅的建筑性格

住宅的使用功能是居住,居住的特点就是强调私密性,要求安静,注重个性化内容。因此,住宅的建筑风格主调应是含蓄、内敛、不事张扬。

2.6 应符合住宅作为城市背景建筑的特性

住宅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群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同的功能、相似的外形,高、低、多层各自又具有相近的体量。所以,必然作为城市的背景建筑而存在,以烘托城市中少量的精品,即所谓的标志性建筑,使城市产生起伏错落的音乐般的效果,而这样的“分配”既符合建筑美学理论,又顺应实际情况需要。因此,是科学的、合理的。

2.7 应反映自然条件和民族特点的不同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建造住宅的主要用材不同,从而造就不同的建筑质感;不同的气候环境使建造住宅的主要侧重点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民族区域又拥有不同的民族特点,应该得到尊重和发扬。

2.8 应符合建筑规划的总体要求

建筑规划是对建筑群体设计的总体控制。只有符合规划诸如尺度、色彩等的总体要求,才能形成统一的风格,最终成为一个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3 住宅建筑立面的设计手法

3.1 形体与构件

立面设计要把握好它的整体性。住宅建筑立面通常都是三段式,即基座、标准层、屋顶。1)基座是一个外形概念,是建筑物接触地面的部分。一般的住宅建筑的基座,多以夸张的勒脚表达,外观粗壮、敦实。如果有底层商业设施,则底商就成为住宅的建筑化平台。2)标准层部分是住宅建筑立面的主体,它的优劣与平面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优秀的立面设计是从平面设计就开始考虑的。住宅作为居住建筑,尤其城市中大量建造的多、高层住宅建筑立面具有强烈的居住建筑特征,即规整。为了不显得枯燥、单调,就要尽量利用其功能构件调整立面的比例与尺度,造就立面的虚实与凹凸,表现立面的线条效果等。如住宅的阳台设计,按照阳台与建筑物外墙的位置关系,阳台可分为凹阳台、凸阳台、露台、外廊等几种类型。若依据阳台的平面形状又可分为矩形阳台、三角形阳台、圆形阳台、流线形阳台、组合型阳台等几种类型。阳台与墙体可以形成外立面上的虚实关系,增加建筑外立面的空间层次感。三角形阳台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而圆形及流线形阳台则具有温和、多情、浪漫的效果。根据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要求,把阳台的形态和位置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创造出特色鲜明的立面效果。3)屋顶是立面的结尾部分,有坡屋顶与平屋顶之分。其与主体部分的连接关系应为自然过渡,从而达到浑然一体。

3.2 色彩与质感

色彩是建筑表达的重要因素,也是在现代设计中最经济的表达手段及语言。准确到位的色彩设计,优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同风格的色彩设计,给人们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首先,色彩处理应和谐统一且富有变化,在用色上可采取大面积基调色为主,局部运用其他色彩形成对比而突出重点。其次,基调色的选择应结合气候特征。寒冷地区宜采用暖色调,炎热地区多偏重于采用冷色调。

3.3 重点与细部

1)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及楼梯间是人流最多的部位,要求明显突出,易于寻找。2)重点表现有特征的部分,如转角、阳台、檐口、屋顶等。仔细推敲其形式、比例、材料、色彩及细部处理,对丰富立面起着良好作用。如对高层建筑的檐口处理,其尺寸需要夸大。如果仍采用常规尺寸,从立面图看虽然合适,但建成后在地面观看,由于透视的原因,就会感到檐口尺寸过小。3)如果要强调突出立面的凹凸效果就要设置一些凹阳台,凸阳台的效果就不够明显。水平线条显得平稳,垂直线条则显得挺拔。

当然,好的建筑设计还要有好的环境相匹配。住宅建筑之于环境尤如歌手之于伴奏。没有伴奏的配合,歌手的歌就成了无和之声、无伴之音,自然歌声就会变得不够动听。同样,居住区和庭院就是住宅最直接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的设计质量对建筑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设计得好、配套得好,就可以给建筑以良好的烘托。它可以用园林化丰富的几近“无限”的表现手法,来弥补住宅建筑由于手法的“有限”而造成的不足,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营造出优美的庭院景色,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望社,桑振群.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初探[J].建筑知识,2006(5):113-114.

[2]张震.浅谈住宅设计体会[J].山西建筑,2005,31(6):27-28.

多层住宅建筑立面色彩设计论文 篇2

色彩的小面积与大面积的视觉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从城市地块规划及项目整体性考虑,多层建筑所构成的居住区一般占地面积是比较大的,其建筑立面的色彩延展、群化之后的可视面积也是较大的,这样就需要考虑其构成的心理影响力。每一种色系都具有独特的色彩表现力与影响力,在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明度与纯度的变化又是多元的。在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中要遵循选定色彩、调试色彩、色彩搭配、群化扩大的步骤,循序渐进的推进色彩的选择定位。在初步选定建筑立面色彩后,再反之从空间体验者的角度感受群化后的色彩氛围,最终确定主色调及具体色彩构成元素。

3.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的群化与城市规划

(1)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群化与城市规划的色彩关系。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与之相对应,不同区域的建筑会有各自功能性的色彩表现。建筑的色彩总是要有其功能、风格、适用人群的定位表达,这样就要求在建筑立面色彩设计时要宏观考虑城市规划对于建筑所属区域、地块的功能形象定位,找到表达功能相呼应的色彩进行建筑立面设计。

(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群化与城市规划的风格协调。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所属国家、所处地域、居住人群、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会有独特的风格面貌,每个城市的独特性格可以由色彩来构建印、表达。在多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前期,要综合考虑政策性、文化性的总体要求,在色彩定位中做到个体精彩服从整体风格。

4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心理影响力

建筑是抽象的艺术,建筑色彩更是抽象的视觉表现因素,建筑色彩由其广阔的空间面积、围合的空间氛围,以及与自然光线的复合变化决定,对于人们的居住感受有着潜移默化、印象深刻的覆盖性影响。色彩作为独立的符号因素,以视觉示人,形成氛围、给人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又会产生新的视觉形象、衍生出丰富的表现可能性。我们认识到的色彩是剥离了形象、体积、空间、质感等因素而独立存在的视觉符号,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很强的可塑性。

5结语

现代住宅建筑的立面造型与设计分析 篇3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理念,设计要点

1、前言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基于建筑自身功能特点来进行立面造型设计, 充分考虑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过程中的经济性、实用性以及功能性等诸多要素, 在不破坏住宅建筑内部空间综合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来对外部造型进行有效约束,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阳台、窗户、楼梯间等结构的设计效果能否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现代社会居民在追求高品质建筑产品的同时对其精神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设计人员在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实用性, 同时也要在美学原则指导下使其具备审美的价值, 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理念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各领域在发展中永恒不变的唯一主题, 为了确保建筑行业在新时期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设计人员在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 必须要将绿色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理念有效融入其中, 设计人员要做到对各类资源最大化合理利用, 确保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建筑立面造型材料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一些环保材料降低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 桂林日月湖国际生态城便是基于绿色环保设计理念而采用大量绿色建材, 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质量可以满足居民要求, 同时也避免了建筑立面造型设计在使用中产生一些光污染等。多样统一性也是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的一个核心理念, 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建筑外形尺寸、比例等多个方面的均衡, 将现代住宅建筑产品立面造型的形式美充分展现出来, 将各地区城市风情、地区传统文化、自然景观等渗入到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 这也是帮助各地区城市完善其城市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蕴涵的信息可以作为其设计评价的主要依据, 通过对建筑阳台、门窗以及墙体等外观结构的理解, 便可以确定现代住宅立面造型设计是否具备艺术性, 因此, 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点、线、面、体等元素来对立面细部构造进行设计, 从而直观的呈现出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整体独特的设计效果。

3、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要点分析

3.1 合理构建建筑各层次内外空间界面

对于来访者说其进入现代住宅小区首先会接触到沿城市道路、自然界线的景观, 例如, 现代住宅建筑小区外围或沿河、沿街以及天际线等等, 沿街建筑底层自身便具备商业用途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其立面造型的整体协调性, 对沿街道的住宅建筑造型序列要结合周围自然景观、其他建筑来进行针对设计, 对于一些沿自然景观边界的住宅建筑造型要基于自然景观进行处理。对于居住者来说其高度重视小区入口、内部道路景观、公共娱乐广场景观等, 所以设计人员在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要注重半公共空间的造型处理, 可以结合地形特点来为广大居民设计一个休息、娱乐空间平台, 住宅建筑造型通过设计为庭院空间效果来营造质朴的氛围, 针对庭院空间的尺度设计、高度设计要进行人性化处理。针对现代住宅建筑内部灰色空间界面的设计要处理好住宅底层架空的造型设计, 设计人员不能忽略对住宅建筑过渡空间界面造型的处理, 通过个性化的外部造型设计来为居民营造良好的舒适氛围, 住宅入口地层界面设计中要充分突然出自然、亲切的感觉。

3.2 住宅建筑立面造型与环境有机结合

本文认为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小区内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只有确保建筑立面造型与环境的有机融合才能为居民营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居家环境, 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其地形特点、气候条件以及人文环境, 通过对建筑材料、结构形式、里面要素等多方面的调整来达到合理化。本文认为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住宅建筑立面造型必须要进行相应的针对设计, 通过对形体的调整来使整个住宅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然后通过对材料、色彩、细部等方面的设计来突显出区域自然环境特色。人文环境是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能否将其设计理念充分表达出来, 决定了现代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效果能否满足居民对其美观性的要求, 例如, 我国建筑行业在早期层举国上下追逐“欧洲风情”, 但是由于其缺乏人文因素而导致整个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过于空洞与盲从。相反, 现阶段一些优秀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十分注重“中国风”, 通过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来表达中国式建筑的意蕴, 本文认为该种本土化的处理可以使建筑立面造型具备浓厚的人文因素, 这也表达出了现代建筑行业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尊重与重视。

3.3 住宅建筑立面造型的要素与手段

现代住宅建筑的开洞与对外部分是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设计人员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过程中要避免造型设计对建筑的整体采光性能产生影响, 鉴于现代住宅建筑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所以要求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入口、公共空间界面以及屋顶等部位进行重点设计, 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最佳的造型形式。住宅建筑立面造型的线主要由墙面彩转界限、转折线、窗套线等部位组成, 所以设计人员应考虑通过何种手法来进一步突显出其视觉效果, 使居民在观赏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优美的韵律感, 对于立面造型的面可以合理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砖墙以及喷涂等, 来使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的面更加具备独特的地区风情。对于楼梯间、阳台的设计要进一步凸显出竖向线条来使其更加具备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是因为垂直线条的设计往往可以让人充分体会到建筑立面造型设计的体积感。

4、结语

现代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设计在本质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以设计人员要结合人文因素、环境因素、地区文化特色来对其进行设计, 强调其与城市景观整体规划之间的高度协调与统一, 这样才能为广大城市居民设计出更加优质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薛锦霞.现代城市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2 (1)

[2]徐锦平.现代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J].勘察设计.2013 (3)

关注住宅建筑的第五立面 篇4

关键词:住宅,第五立面,坡屋顶,屋顶花园,双重屋顶

所谓第五立面, 是指相对于楼宇的前后左右四个立面而言, 把屋顶看作是楼宇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立面, 并将第五立面与前四个立面有机结合, 突显楼盘的特色与个性。现今而言, 充分利用第五立面彰显楼盘的个性已经成为众多开发商首选的一种方式。而且随着人们张扬的个性发展, 屋顶在现代居住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1城市住宅屋顶的演变及现状

建国初期, 我国各城市为恢复经济建设, 满足人民的基本居住要求, 住宅的需求量急增。而当时受资金、建材、技术和施工等诸多条件的限制, 新建住宅基本上是砖木低层建筑, 连排成片。屋顶基本上是采用木擦条、木屋面板、平瓦坡顶形式。

进入20世纪60年代, 住宅形式几乎都是简易的平屋顶、小挑檐或矮女儿墙。尤其是70年代中期以后, 多层住宅一律5层或6层, 建筑形象平淡乏味, 千篇一律, 成了广大市民经常议论的话题。这种形式持续了二十多年。直至80年代后期, 住宅建筑的屋顶形式才逐渐走出一概矩形平顶的圈子。有了平面凹凸变化, 多层、高层变化及造型上的变化, 如设女儿墙、退台处理、局部坡顶处理等。进入90年代后期, 城市住宅的屋顶形式才逐渐走向多样化, 有平屋顶、坡屋顶和造型各异的屋顶形式等。

2如何更好地打造住宅建筑的第五立面

2.1 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制约

当我们评价一幢建筑“第五立面”设计是否成功的时候, 不但要看它自身的形态是否恰当, 而且要从基地的特点入手, 看它是不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相协调。这种协调关系包括建筑物顶部轮廓与天空的交接形式以及建筑物空间的连续性。

2.2 要考虑建筑整体的协同

屋顶是建筑实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与建筑整体之间关系的问题决定着其设计的处理手法。在建筑创作中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建筑的诸多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有机的整体。为了设计出有新意的建筑, 必须进行整体的、全面地统筹, 要兼顾比例与尺度的协同、形体的统一与协调。

2.3 要考虑建筑形态的塑造

1) 从体量造型方面来说, 传统建筑的屋顶和建筑的形体一样, 通常由简单的基本几何体构成。而现代建筑往往通过把这些基本几何体进行变异和体块组合以及综合运用, 创造丰富的形体。同时对基本几何体在建筑“第五立面”造型中的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里, 不仅要追求完整与纯净, 即几何体的原形, 更要注重对简单几何体的排列或组合, 即注重构成的作用。建筑师在建筑顶部的设计中, 经过多层次的组织, 在造型和空间做到统一变化、有起有伏, 这样才会使视直觉感到愉快, 不平直乏味, 建筑“第五立面”形象也会富有新意。例如,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整个建筑由下至上逐渐收分, 在接近顶端时各孔洞横穿楼身, 不但减少了风荷载, 而且成为了良好的观光场所, 同时令建筑的形象与众不同 (见图1) 。

再例如路易斯·康设计的肯贝尔艺术博物馆, 采用了组合元的方式, 即以一组标准的结构元组合成美术馆的各个空间, 美术馆在外观上不断重复拱形屋顶, 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见图2) 。

在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许多新的形式迅速发展起来, 传统的构型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一些前卫建筑师创造的需要。所以设计者通过把标准的几何体块进行扭曲、弯曲等变形, 甚至通过计算机的高科技等高科技手段来获得神奇、夸张的形象。屋顶作为造型的主要元素, 同样也会被设计的完全抛弃几何形态, 向不规则, 无规律可循的自由状态发展。如盖里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见图3) 。

2) 从屋面的形态方面来说, 屋顶的面有时会以双层形式出现, 其中外层面常常被虚化, 人们可以透过表层看到内层屋顶的形态。外层屋面只对屋顶的外部空间起作用, 不影响室内空间。经虚化处理以后的层面体量感大大削弱, 与天空的界限变得模糊而且互相渗透, 图底关系十分暧昧。这样的屋顶很类似于“两层皮”的做法, 常用于与旧建筑的协调, 或是对旧建筑区里传统风格进行保留。

建筑“第五立面”形态的设计不能被孤立地考虑, 周围的环境对屋顶形态起着制约作用。同时, 它作为建筑整体中的一部分, 又与建筑形体的比例尺度关系以及风格的协调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3住宅建筑屋顶的发展趋势

3.1 传统坡屋顶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 昔日的木屋顶已被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代替, 在传统的坡屋顶上体现了新材料、新结构、新施工技术的应用。各种形式的坡屋顶在这里应有尽有。坡屋顶除了被认为是沿承传统建筑形式的符号外, 在防水、保温、隔热、屋顶空间利用、节约用地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特别在充满“千篇一律”的“方盒子”的现代城市中, 坡屋顶给人以崭新的建筑造型, 奇特的室内空间和良好的综合效益, 是现代科学技术使坡屋顶的形式与内容、精神与功能得到完美的统一。

3.2 屋顶花园

屋顶绿化作为城市增绿的重要载体, 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大幅度提高城市空中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据试验表明, 在北京酷暑时节, 当气温约30 ℃时, 裸露屋顶地表温度可达55 ℃, 而绿化屋顶的地表温度仅为22 ℃。屋顶绿化可以使顶部的房间日平均室温降低2.0 ℃~2.4 ℃。冬季, 绿化的屋顶还具有保温作用, 降低能源消耗。屋顶绿化还可以储蓄部分天然降水。

3.3 双重屋顶

双重屋顶的形式较多, 造型有:平直的、倾斜的、曲面的, 构造有:实体的、漏空的、百叶状的, 材料有:混凝土的、金属的、玻璃的、塑料的等。

双重屋顶可作为屋顶设备的掩蔽所、宜人的休憩空间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停机坪。双重屋顶作为建筑物的制高点, 不仅在形态上改变了普通平屋顶生硬截断的收头方法, 而且是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的一个过渡场所。在视觉感官上也起到了从“实”到“虚”的一个过渡, 使得建筑形态更丰富、更富有变化。

同时, 还可以采用大挑檐主动式太阳能双重屋面, 集遮阳、保温、隔热、发电等功能于一体, 效果很好, 是节能屋顶的典型。夏天, 双重屋面的空气间层将屋面上的大部分热量通过气流带走或阻隔起来;冬天, 冷空气在双重屋顶的空气间层中受到日照而温度上升, 然后由通风管道经太阳能蓄热室进一步加温后送入室内。

双层屋顶目前在国内东南沿海城市, 作为住宅屋顶形式已有大量实例, 特别是用于高层住宅屋顶上 (见图4) 。

3.4 生态屋顶

以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的设计观点去看待建筑屋顶设计, 都可看作生态屋顶。生态屋顶包括很多, 例如屋顶的天然采光、屋顶的自然通风、屋顶的保温隔热、屋顶间的利用、屋顶面的利用、屋顶形式与文脉、屋顶面的绿化、利用屋顶面作为采集太阳能的构件等等。

1939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造了第一座太阳能实验建筑, 称为“1号太阳房”。后分别又于1947年、1959年建造了“2号”“3号”及“4号”太阳房, 均为实用性的住宅, 随着材料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 生态屋顶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橡胶阳光集热板、阳光反射装置、植草屋面 (如日本的“环境共生住宅”) 、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集热器、蓄热屋面、自然通风屋面等等。

4结语

在一个多元化时代的今天, 我们应该以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适应新的生活模式、灌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屋顶意识、创造新的优美的城市景观观念和思维来设计我们的住宅屋顶。传承建筑文脉、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倡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建筑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建筑师应综合多方面因素, 通过各种方式的构成演化出丰富的“第五立面”形体。

参考文献

[1][德]普林茨.城市景观设计方法[M].李维荣, 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滨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88.

[3]西安建筑科技土木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4]王玉容.当代坡屋顶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5]黄金奇.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篇5

1 城市住宅立面设计的原则

城市住宅立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满足住宅功能、满足结构要求、符合住宅建筑所处的环境和符合生态要求。

1.1 满足住宅功能

当代城市主要应该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任何设计手段都是为实现住宅自身功能———服务人群、场地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建筑个性服务的,而且是住宅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住宅是供人类栖息的场所,成功的住宅立面设计应该能在整体上反映住宅的使用功能与性格,并在细部表达出住宅的作用、功能与意义。不能因为追求立面的美观,而改变或影响建筑功能。

1.2 满足结构要求

我国目前的住宅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低层和多层还有一些是采取砖混结构,这些都是根据住宅建筑的实际需要选定的。多层住宅造价低、适用性广。另外,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现在相当一部分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是以小高层和高层为主,其结构形式也多为框架结构。

1.3 符合住宅建筑所处的环境

作为整个社区环境的组成元素之一的单体的住宅建筑,应考虑社区的整体形象,与社区所追求的文化与生活理念相统一,并与周边的建筑风格和成片住宅区的整体平面以及空间环境相协调。既尊重城市的历史、当地风俗、文化和地域特点,又要彰显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1.4 符合生态要求

住宅立面设计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讲求绿色和生态化,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保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达到建筑与环境友好共存的良好局面。具体而言,应该做到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无辐射的建筑材料,同时要尽量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 城市住宅立面设计内容

2.1窗

窗是住宅建筑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窗的功能主要是为建筑室内空间提供自然采光、通风,以满足建筑功能使用要求。窗是一个灵活多变的立面构图元素,可以根据建筑视觉原理的一些方法进行建筑立面设计,使窗变得丰富且富有神韵,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美感。窗的设计应该考虑住宅的功能、当前的建筑技术、美的法则等,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窗的外观造型、色彩及组合形式等,都应该与住宅建筑的内外环境、整体风格统一。

2.2 阳台

阳台是住宅必不可少、且在建筑立面设计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部分,为人们提供了室外乘凉、休息、眺望和交往的场所,在住宅整体环境塑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形式的多样及其在住宅立面上的排列组合,可以对建筑造型和立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住宅增添了层次和动感。阳台设计时应考虑在融于环境的同时,充分展现其功能美、造型美和景观美。

2.3 入口

入口是住宅建筑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应满足最基本的交通、防卫、遮蔽、标志等功能。应该充分重视入口设计,把它看做与住宅整体同等序列的部分加以设计处理,并考虑具体情况,把内部空间外化或者外部空间内部化,实现入口的功能。

2.4 空调机搁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空调机的放置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凌乱的感觉,破坏住宅的整体效果。空调机搁板的设计要结合住宅平面布置形式和立面的协调性来确定隔板位置,并确定空调搁板的设计形式,既满足使用功能又要不影响立面的美观,增强整体感和协调性。

3 城市住宅立面设计的艺术表现

3.1 外形构件

城市住宅立面设计中要把握好整体性,抓好建筑里面的基座、标准层和屋顶,要具有强烈的住宅建筑特色,体现规整性。同时为了避免单调,还要尽量利用结构功能构件调整里面的尺度和比例,形成里面的虚实与凹凸,表现立体的线条效果,增加住宅建筑立面的空间层次感。另外,还可以考虑增加构架在住宅立面设计中的硬功,利用屋顶构架、入口构架等,弥补建筑立面的不和谐,体现生动富有动感的现代之美。

3.2 建筑立面材质

当代城市住宅建筑立面采用的材质和质地是直接反应建筑本身品质的重要因素。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品种多样,如石材、毛面、各种面砖、玻璃和外墙涂料等,这些材料各有特点,有各自的适用性,正确选用建筑立面材料不仅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还能提升整个住宅建筑楼盘的形象和品质。

3.3 立面色彩与线条

1)色彩。

色相、明度、彩度的组合与变化演绎了成百上千万的真彩世界,色彩是住宅建筑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建筑师进行创作的有力武器,更是当代住宅设计中最经济的表达手段。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准确到位的色彩设计能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和住宅景观效应,能优化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同风格的色彩设计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暖色调给人以温馨、友善之感;冷色调给人以刚毅、英俊之美;同一平面上的不同色度给人以层次感等等。

2)线条与色块。

住宅立面设计中的线条与色带的设计能给建筑本已十分丰富的立面色彩体系加以锦上添花的效果,通过线条、色带和色块等的应用,帮助色彩平稳过渡,前后呼应,立面色彩变化充满活力而又和谐统一。可以结合分块施色、分段施色和重点施色等艺术手法,增强住宅建筑立面的效果。

色彩是视觉因素中最具表现力的因素之一,立面的局部色彩装饰与整体色彩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相互促进。应该理性考虑住宅里面的局面用色,从住宅建筑整体的立意构思进行设计。

3.4 夜景照明

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颜色应考虑晚上灯光照射后的效果,清洗粉饰一新的住宅建筑在夜景灯光的照射下会变得更加美丽和壮观,因此要非常注意立面设计大面积基色的色彩。一般来说,基色的彩度不要太高,否则会出现刺眼的强光,照明效果比较差。因此在立面设计时考虑以浅的中性色调为基色,得到更好的整体夜景效果。

4 结语

总之,步入新世纪,对城市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当代城市住宅立面设计要立足于原则,做好立面设计的内容,采用各种技术提高立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力。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协调处理好相互关系,使住宅立面形象更加多元、多彩、多姿,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营造出优美的庭院景色,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共建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胡望社, 桑振群.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初探[J].建筑知识, 2006.

[2]郑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建筑立面设计简述 篇6

1.1 城市规划及环境条件

每个建筑都必定有特定的周边环境,想要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就必须考虑到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方位、朝向、形状、大小、道路、绿化以及原有建筑群的存在都对建筑外部形象有极大影响。位于自然环境中的建筑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形起伏变化使建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并与环境融为一体。著名建筑大师莱特的流水别墅,可谓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1.2 建筑功能及内部空间

所谓建筑设计,首先应满足其功能的需要,不同功能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内部空间形式。不同的内部空间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外部形体,两者相互制约,便产生出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建筑物。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1.3 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它必须运用大量的材料并通过一定的结构施工技术等手段才能建成。因此,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材料和施工的特点。

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多采用混合结构,由于受到墙体承重及梁板经济跨度的局限,室内空间小,层数不多,开窗面积受到限制。这类建筑的立面处理可通过外墙面的色彩、材料质感、水平与垂直线条及门窗的合理组织等来表现混合结构建筑简洁、朴素、稳重的外观特征。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墙体仅起围护作用,这就给空间处理赋予了较大的灵活性。它的立面开窗较自由,既可形成大面积独立窗,也可组成带形窗,甚至底层可以全部取消窗间墙而形成完全通透的形式。框架结构建筑具有简洁、明快、轻巧的外观形象。

随着现代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给建筑外形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各种空间结构的大量运用,更加丰富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 ,使建筑造型呈现出千姿百态。

1.4 美学基本原则

建筑体型和立面构图中的美学原则,就是指建筑构图的一些基本规律,例如均衡与稳定,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等。要综合利用这些美学基本原则来创造完美的建筑形象。

2 建筑构图的基本原则

2.1 统一与变化的原则

“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一形式美的根本法则,广泛适用于建筑设计中。任何一幢建筑物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客观上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如一幢教学楼,分别由功能要求不同的教室、办公室等组成;旅馆建筑分别由客房、餐厅、休息厅等组成。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各房间高低、形状、大小、结构处理等也不尽相同,如门窗、墙柱、阳台、屋顶、雨篷等各部分在形式、材料、色彩、质地等方面就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功能组成和不同的外形因素,构成了建筑外表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它们彼此之间也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如共同的功能要求使性质不同的房间在门窗处理、层高、开间及装修方面往往采取统一的处理方式,这些都为建筑外形设计的整体统一性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因此,任何建筑无论总体和单体、平面和空间、体型和细部等都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

在体型和立面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相同与变化的因素,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统一与变化,使之完美地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2.2 均衡与稳定

均衡与稳定也是建筑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稳定则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应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效果。均衡与稳定是相互联系的。

在处理建筑物的均衡与稳定时,还应考虑各建筑造型要素之质量轻重感的处理关系。一般来说,墙、柱等实体部分感觉上要重一些,门、窗、敞廊等空虚部分感觉要轻一些,材料粗糙的感觉要重一些,材料光洁的感觉要轻一些,色暗而深的感觉上要重一些,色明而浅的感觉要轻一些。此外,经过装饰(如绘画雕刻等)或线条分割后的实体比没有处理的实体,在轻重感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建筑物达到稳定往往要求有较宽大的底面,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使整个建筑重心尽量下降而达到稳定的效果,许多建筑在底层布置宽阔的平台式雨篷形成一个形似稳固的基座,或者逐层收分形成上小下大呈三角形或阶梯形状。

不对称均衡是将均衡中心(视觉上最突出的主要出入口)偏于建筑的一侧,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达到不对称均衡的目的。它与对称均衡相比显得轻巧、活泼。

2.3 韵律与节奏

建筑物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结构技术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重复的因素,在建筑构图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图因素进行重复或渐变的处理,能使建筑形体以至细部给人以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有规律变化是对节奏和韵律的修饰、调整和补充。

2.4 对比

建筑中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不同大小、不同形式、不同方向以及曲与直、虚与实、色彩与质感等方面。

2.5 比例与尺度

建筑中的比例主要指形体本身、形体之间、体部与整体之间在度量上的一种比较关系。如整幢建筑与单个房间长、宽、高之比;立面中的门窗与墙面之比等等。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美好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

3 建筑体型设计

体型是指建筑物的轮廓形状,它反映了建筑物总体的体量大小、组合方式以及比例尺度等。建筑立面设计是指建筑物的门窗组织、比例与尺度、入口及细部处理、装饰与色彩等。体型和立面是建筑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两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考虑,才能获得完美的建筑形象。

3.1 体型组合主要类型

3.1.1 单一体型

即是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到一个完整的体型中去。外观各面基本等高,平面多呈正方形、矩形、圆形等相对规整的图形。这类建筑的特点是明显的主从关系和组合关系,造型统一、简洁、轮廓分明,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也可以将复杂的功能关系,多种不同用途的大小房间,合理地、有效地加以简化,概括在简单的平面空间形式之中,便于采用统一的结构布置。

3.1.2 单元组合体型

此种组合是一般民用建筑如住宅、学校、医院等常采用的一种组合方式。它是将几个独立体量的单元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这种组合体型具有以下特点:1)组合灵活;2)建筑物没有明显的均衡中心及体型的主从关系;3)由于单元的连续重复,形成了强烈的韵律感。

3.1.3 复杂体型

复杂体型是由两个以上的体量组合而成的,体型丰富,更适用于功能关系比较复杂的建筑物。由于复杂体型存在着多个体量,则必然存在着体量与体量之间相互协调与统一的问题。在组合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根据功能要求将建筑物分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分别形成主体和附体;2)运用体量的大小、形状、方向、高低、曲直、色彩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突出主体,破除单调感,从而求丰富、变化的造型效果;3)体型组合要注意均衡与稳定的问题。在对称体型中,由于其主从关系分明,形体完整,重点运用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规律。而在不对称体型组合中,除了对称体型注意事项外,应特别注意均衡与稳定、主从与重点的处理。

3.2 体型转折与转角处理

在特定的地形或位置条件下,如丁字路口、十字路口或任意角度的转角地带布置建筑物时,如果能够结合地形,巧妙地进行转折与转角处理,不仅可以扩大组合的灵活性,适应地形的变化,而且可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完整统一。

转折主要是指建筑物依据道路或地形的变化而作相应的曲折变化。因此这种形式的临街部分实际上是长方形平面的简单变形和延伸,具有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完整统一的外观形象。位于转角地带建筑的体型常采用主附体相结合,以附体陪衬主体、主从分明的方式。也可采取局部体量升高以形成塔楼的形式,以塔楼控制整个建筑物及周围道路,使交叉口、主要入口更加醒目。

3.3 体型的联系与交接

复杂体型中,各体量之间的高低、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如果连接不当,不仅影响到体型的完整性,甚至会直接破坏使用功能和结构的合理性。体型设计中常采取以下几种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3.4 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是指对建筑物某表面的门窗组织、比例与尺度、入口及细部处理、装饰与色彩等的设计。

建筑立面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包括门窗、墙柱、阳台、遮阳板、雨篷、檐口、勒脚、花饰等。立面设计就是恰当地确定这些部件的尺寸大小、比例关系以及材料色彩等,并通过立体的变换、面的虚实对比、线的方向变化等求得外形的统一与变化,以及内部空间与外形的协调统一。在推敲建筑立面时不能孤立地处理每个面,必须认真处理几个面的相互协调和相邻面的衔接关系,以取得统一。立面设计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点:

1)立面的比例与尺度

比例适当、尺度正确是立面完整统一的重要内容。立面的比例和尺度的处理是与建筑功能、材料性能和结构类型分不开的。砖混结构的建筑,由于受结构和材料的限制,开间小,窗间墙又必须有一定的宽度,因而窗户多为狭长形,尺度较小。框架结构的建筑,柱距大,柱子断面尺度小,窗户可以开得宽大而明亮,与前者在比例和尺度上有较大的差别。建筑立面常借助于门窗、细部等的尺度处理反映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由于立面局部处理得当,从而获得应有的尺度感。

2)立面虚实与凹凸的对比

建筑立面中“虚”的部分泛指门窗、空廊、凹廊等,常给人以轻巧、通透的感觉,“实”的部分指墙、柱、栏板等,给人以厚重、封闭的感觉。建筑外观的虚实关系主要是由功能和结构要求决定的。充分利用这两方面的特点,巧妙地处理虚实关系可以获得轻巧生动、坚实有力的外观形象。

以实为主、实多虚少能产生稳定、庄严、雄伟的效果。常用于纪念性建筑及重要的公共建筑。

3)立面线条的变化

从方向变化来看,垂直线具有挺拔、高耸、向上的气氛;水平线使人感到舒展与连续、宁静与亲切;斜线具有动态的感觉;曲线给人以柔和流畅、轻快活跃的感觉;网格线有丰富的图案效果,给人以生动、活泼而有秩序的感觉。从粗细、曲折变化来看,粗线条表现厚重、有力;细线条具有精致、柔和的效果;直线表现刚强、坚定;曲线则显得优雅、轻盈。

建筑立面上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线条,如立柱、墙垛、窗台、遮阳板、檐口、通长的栏板、窗间墙、分格线等。任何好的建筑,立面造型中千姿百态的优美形象也正是通过各种线条在位置、粗细、长短、方向、曲直、疏密、繁简、凹凸等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

4 结 语

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建筑物,立面设计

建筑工程对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运用,有利于推动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创新,进而推动建筑工程的心形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施工中的运用,应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确保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利于建筑工程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稳定推动建筑工程的施工。因此建筑物的绿色立面设计,应加强对环境因素、施工技术的分析,以确保建筑物绿色立面设计的合理性,有利于推动建筑工程的稳定进行。

1 绿色建筑和建筑立面的概念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英文称为“Passive Building Design”,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通过对电力、石化和水利资源的全面分析,同时加强对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分析,以实现对建筑环境的科学规划,结合相关平面设计技术的运用,以实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设计,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1.2 建筑立面的概念

建筑立面,主要是指建筑物和外部空间的联系,其中包括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力的间接接触,以及建筑物整体形象和构成方式。建筑立面,即建筑物内外空间界面相关连接处组成方式和构成部件的统称。建筑立面从形式上包括:建筑内立面和建筑外立面。

2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的重要性

2.1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的经济性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应用的经济性,主要是指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水、土资源的利用,通过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使其在运行的允许范围,其中施工成本的投资应加强对建筑物生态建设的统计,从而确保施工方案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以推动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其中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暖气工程的分析,以确保暖气工程施工方案制定的科学、合理,结合相关暖气工程保温、通风的要求,科学设计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推动暖气工程的施工需要。因此,绿色建筑应结合建筑物的施工要求,科学分析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以推动建筑工程的合理运行,同时有利于节约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推动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

2.2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的实用性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的实用性,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运行,应加强对绿色建筑要求的分析,结合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全面分析,以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运行。例如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以推动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绿色建筑在进行建筑物施工外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成本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理念的全面分析,以确保施工成本的科学管控,实现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应用性。

3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现状

3.1 季节因素对绿色建筑的影响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应用。应加强对气候因素的分析,以确保不同气候环境下对建筑工程影响的程度处于可控范围。例如针对不同气候区的日照条件,寒冷气候环境下对建筑物的影响,应加强对建筑物日照条件的分析,其中日照条件如果大于平均日照,则该建筑设计应通过对光照的设计,以确保绿色建筑的合理运行,其中针对建筑物的采光时间大于建筑物的平均日照要求,加强对季节因素的分析,其中夏热冬暖地域则反之,需要将更多的设计应用于外立面遮阳系统。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对采光和遮阳需求的倾向性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针对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季节因素的分析,应结合地区因素的分析,以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符合地区施工需要,从而推动绿色建筑在地区建设中的需要。

3.2 遮阳系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影响

遮阳系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是指建筑物进行遮阳系统设计过程中,其中遮阳系统进行相关设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季节因素的分析,结合遮阳系统的运行需要,以确保遮阳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针对夏季进行遮阳系统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夏季中高温和中暑的要求,合理安排遮阳系统施工行为,以确保遮阳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稳定发展。但是遮阳系统在夏热冬冷和严寒地区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遮阳系统的施工需要,加强对相关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分析,以确保气候因素对遮阳系统的建设影响处于最小化状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完善措施

4.1 加强水体调节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完善措施,首先应加强对水体调节的分析,其中水体调节应结合水体的化学特性,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水体进行分析实验中相关比热容、流动性的分析,以确保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气候因素的全面分析,实现绿色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全面发展。例如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立面设计的分析,结合相关架空层设计分析,利用能量转移的关系,以实现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同时在中庭的烟肉效应作用下将近水面的冷空气流动到中庭中上部空间,从而通过中庭的建筑内立面进入室内空间。

4.2 加强对建筑立面成本的控制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完善措施,应加强对建筑立面成本的控制,以实现建筑立面的低成本运行。建筑立面的设计,应结合立面形象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其中针对建筑立面形态建设要求严格的施工,运用新型施工技术和设备,实现对建筑立面形态的多彩和结构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给居住者新型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针对。针对建筑立面形态建设要求较宽松的施工,应结合建筑形态的无污渍要求,以实现对建筑立面形态的隐藏处理。例如某地进行绿化设施建筑过程中,针对该地区进行绿荫设施施工过程中,其中绿荫设施的温度应保持在4℃左右,以确保绿荫设施的稳定运行,推动绿色荫设施向“生态外壁”的发展,其中明显的建筑包PARKOYAL花园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绿荫设施的全面发展。

4.3 施工材料的创新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完善措施,应加强对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分析,其中对绿色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的施工,应结合其具体用途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施工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全面运用。例如陶板材料的运用,应加强对施工材料导热性能的分析,结合孔洞对热能的处理。例如对太阳能电力成本进行分析,其中电力成本为1.9-3.5元每度,而电网供电价格仅0.6-1.1元每度,在没有补贴的前提下使用者难以承担其使用成本,资金制约是太阳能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在低成本绿色建筑大量使用太阳能难以实现。风能技术在部分视点绿色建筑上尝试使用,但因收到建筑立面造型、所在区域风能等级的制约,较难广泛应用。

5 结束语

基于绿色建筑设立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进行分析,首先应进行对绿色建筑物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设计理念、施工规模和施工技术,其次应结合建筑施工涉及的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以确保施工理念设计的合理,有序指导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艺洋.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的低成本建筑立面设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01-57.

[2]孙培伦.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51-54.

[3]金霞.基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分析[J].大科技,2015(28):221-223.

[4]李林方.浅析基于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8):121-122.

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参数的量化研究 篇8

关键词:夜景照明,亮度,色彩,动态效果,量化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夜景亮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对于建筑的景观照明效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物立面照明设计和其他夜景照明设计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在建筑立面的基础上, 通过光线照射产生的明暗、动静、色彩与图案的构成在夜间对建筑进行重新诠释, 形成光彩夺目的艺术效果。因此可以确切的说, 建筑物的立面照明设计是照明设计与美术设计的结合。

1 照明方式简介

建筑物的照明方式多种多样, 通常使用的方式有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和重点照明等。其中泛光照明就是直接用投光灯将建筑立面洗亮, 是最常见的一种照明形式, 也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手法。泛光照明的优点是成本较为低廉、安装方便, 但是对于建筑立面的细节部分则难以表现出来。对于立面变化较为丰富的建筑物, 简单的利用泛光照明也可以有丰富的光影效果, 使得建筑立面层次丰满起来。轮廓照明则是用发光带沿着建筑物的轮廓勾勒出建筑形状的照明方式, 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 通常用于不允许使用泛光照明的建筑, 如医院和住宅等。轮廓照明的景观效果有限, 很难表现出恢弘的夜景效果, 所以通常与其他的照明方式相结合。内透光照明是通过室内照明的灯光透过玻璃照射出来的一种照明形式, 是现代玻璃幕墙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优点是整个建筑立面照明的均衡性和整体感较为强烈, 缺点是缺少变化效果。

2 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参数

建筑的夜景照明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即对建筑表面照明的亮度、所用灯光的颜色和照明的动态效果这三个因素。本文尝试在建筑夜景照明设计中将亮度、色彩和动态这三个物理因素具体量化, 为将来照明设计提供方便的应用资料。

2.1 建筑物夜景泛光照明亮度的确定

建筑物照明设计方案决定着夜晚建筑物立面亮度的高低, 也决定着建筑物立面用光的照度水平。亮度大小的选取取决于设计师想表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和意境。在泛光照明的情况下, 照度水平或亮度水平都必须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 即JGJ/T 163-200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数值范围[1]。

规范给出了反射面材料为高、中、低三类反射比情况下的亮度平均值, 以及不同建筑饰面材料具体名称和所对应的推荐照度和亮度, 方便设计师查阅相关信息。此外, 考虑到环境亮度的影响, 又将城市划为大、中、小三类, 且每类城市又被细分为E1, E2, E3, E4四个环境亮度区域进行进一步细化。其中E1区为天然暗环境区域, 建筑立面不应设置夜景照明。

对于高大建筑物而言, 其建筑顶部亮度已很接近背景天空的亮度, 看上去建筑的轮廓线渐渐消失在背景中, 而未能形成应有的景观效果。在对高大建筑物进行泛光照明时, 给出了建筑轮廓亮度的建议值, 以保证这类建筑物的整体及远观效果。从一些测试及理论分析来看, 轮廓线亮度应不小于3 cd/m2为宜[2]。

2.2 建筑物夜景照明光源光色的确定

建筑夜景照明中使用的光色可以分为彩光和白光。其中白光为色温在6 000 K左右的冷白色调的光、色温在4 000 K左右的暖白色光和2 000 K~3 000 K的暖黄色光。彩光则包括使用彩色光源或彩色滤光片而获得的不同色相的彩色光。景观照明中, 彩色光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光色是设计师根据设计主题来把握的。一般情况下, 要想表现传统氛围, 则通常使用暖色光, 想表现现代的氛围则采用冷色光。只有结合主题来选择相应的光色, 才能正确地传达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感受, 否则就可能导致整体效果的混乱。光的颜色具有感情色彩, 不协调的光色搭配会使人们产生不舒服, 甚至会歪曲了建筑的形象。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 都不宜使用过多的色彩, 而是应该根据环境、建筑固有色以及形体特征进行统一规划。通常情况下, 建筑立面照明所使用的颜色不超过3种~4种。对于单色光泛光照明设计来说, 建筑物立面因为材质的不同和材质的反射比不同, 而应有不同的照度, 对此国际照明学会 (CIE) 已经做过相关推荐。但是在相同建筑立面材质、相同的照度条件下, 采用不同色温的光源, 照明效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反差。

知道了建筑物立面亮度值范围, 也了解了颜色光的选取原则, 这是否意味着可以正确的指导照明设计了, 显然不是。因为在夜景照明环境中, 人眼是出于中间视觉状态下的, 感受到的某一颜色光的亮度并不是其真实的物理亮度, 这就需要引入在中间视觉条件下颜色光等效亮度的研究和景观照明中色光情感的定量化研究。

3 颜色光等效亮度研究

我国剂量科学家朴大植等人在1991年进行了复合光视亮度效率测量, 测量21名观察者的复合光等效亮度值, 给出了在色度图上均匀分布的24种颜色的测量结果[4]。陈仲林等人采用我国复合光视亮度效率的测量结果, 研究了在中间视觉条件下不同颜色光的等效亮度, 并建议了相应的等效亮度模式, 获得了中间视觉条件下亮度和等价亮度比值的表达式[5]:

其中, Lp为等价亮度。由实测数据获得的复合颜色光的等效亮度模式不但具有一定的精度, 并且还能较好地适用于大多数实际情况。由于公式计算较为复杂, 本文不做赘述, 中间视觉光视效率比如图1所示。图中各颜色的波长如下表示:紫色 (380 nm~440 nm) 、蓝色 (440 nm~485 nm) 、青色 (485 nm~500 nm) 、绿色 (500 nm~565 nm) 、黄色 (565 nm~590 nm) 、橙色 (590 nm~625 nm) 、红色 (625 nm~740 nm) 。

景观照明中可以使用的彩光颜色非常丰富, 为色彩意境的营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由于彩光的应用缺乏理论支持及科学定量的依据, 致使彩光在我国景观照明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彩光所唤起的色彩情感与色彩偏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景观照明中色光情感的定量化实验中将红、黄、绿、青、蓝、紫6种纯色以投影再现的形式, 按照亮度10%递减的规律进行选取, 通过统计分析后建立了色光亮度与其主导情感之间的量化关系, 可为色光使用提供量化的参考, 见表1。

因此, 依据颜色光等效亮度公式, 可以算出与泛光照明亮度标准等价彩光的亮度值, 同时结合彩光亮度情感研究, 讨论在规定的亮度标准范围内, 彩色光的亮度值所给予人的情感是否适宜。

以红色光为例, 红色光光视效率比为0.69, 在中小规模城市E2区域内亮度标准分别为4 cd/m2和3 cd/m2, 则红色光亮度要分别达到5.797 cd/m2和4.348 cd/m2, 这两个亮度不满足红色光正向情感的亮度范围 (亮度小于7.257 cd/m2) , 所以在这些区域应谨慎使用红色光。对于青色光和紫色光, 在大城市E4区域其满足亮度上限要求的等效亮度分别为19.23 cd/m2和13.89 cd/m2, 这两个亮度值处于青色光和紫色光负向主导情感的范围内, 因此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这两种光色。表2为各规模城市夜景照明中各彩色光的推荐亮度区间。依据表2, 在进行彩色光泛光照明设计时, 设计师可以根据某种彩色光在何种亮度情况下给予观察者的心理感受来指导照明设计, 避免因为亮度不足或者亮度过高而对观察者产生负面的情绪[6]。

cd/m2

通过颜色光等效亮度研究和景观照明中色光情感的定量化研究, 我们得到了立面照明设计中亮度和颜色两个参数的量化数值。

4 夜景照明灯光动态参数

科技的发展引发了传统视觉艺术的改变, 作为视觉传达重要元素的亮度和色彩, 在新的艺术环境中产生了新的变化, 由静态构成向动态构成发展, 并形成了多媒体的设计元素———动态亮度和色彩。色彩斑斓的自然界赋予人们无穷的创造力, 用动感变幻的色光在夜幕中重新解释建筑, 创造动态照明景观, 是近年来景观照明中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方法。在视觉系统中, 光亮灭的周期如果在几赫兹左右时, 能够感受到它的闪烁。但亮灭周期的减小, 则会渐渐地感受不到它的闪烁, 觉得光是连续的, 这种感觉被称为融合。正好融合时的闪烁频率被称为闪烁临界融合频率 (CFF) [7]。闪烁临界值受到视觉对象的亮度影响, 随着亮度的增加而变大, 无论在明视觉、暗视觉还是中间视觉时, 闪烁临界值与视觉对象的亮度的对数成正比, 其近似公式如下:

其中, F为临界频率;L为视觉对象亮度;a, b均为常数。

从式 (2) 中看, 临界融合频率只和亮度L的大小有关, 但是为何相同亮度但颜色不同的光的临界融合频率却不同。

闪烁是否达到融合状态主要是以人肉眼进行判断, 前面提到肉眼观察物理亮度相同的不同颜色光的主观亮度是不同的, 这也就导致式 (2) 中所谓的“L”值不同。在中间视觉条件下, 式 (2) 应如下表示:

其中, Lp为颜色光等价亮度。

由式 (3) 可以得知, 在中间视觉条件下, 等价亮度越高, 人眼对于其闪烁频率的接受范围越广, 即色光亮度越高, 人眼能够识别的闪烁频率越高。依据视觉敏感系数曲线, 人最敏感也即系数为1的频率是8.8 Hz, 偏离最敏感频率后, 系数值随频率变动而降低。景观照明采用动态照明方式时一大原则就是要减小动态光对于外界的干扰。动态光的变化过快或过慢, 都可能增加对人的干扰程度。比如, 动态光的速度过快时, 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 使人产生混合色觉, 这样动态光对人的干扰也随即出现, 频率越高, 干扰程度越大。而动态光的变化频率过慢, 即闪动光的间隔时间较长、刺激频率较低时, 色光的交替变化在人眼未形成连续的运动, 会让人产生发钝的感觉, 同样分散了人的注意力, 引起一定程度的干扰[8]。根据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隧道中间段照明系统设计技术指标有一条规定为:灯具布置应满足闪烁频率低于2.5 Hz或高于15 Hz。可以理解为当光源变化频率小于2.5 Hz或者大于15 Hz时, 在较短时间内不会对肉眼产生明显的不适感。但是对于建筑夜景照明来说, 局部较小面积采用2.5 Hz频率的灯光变化也许可行, 但是较大范围灯光的变化也采用这个频率则未免显得不合适了。

根据很多的实际案例, 建筑动态照明通常采用周期较长的变化方式, 例如亮度明暗变化的“呼吸式”或颜色变化的“渐变式”。对于“呼吸式”主要是靠明暗的交替来模仿人的呼吸, 变化周期为3 s左右, 其中明暗时间各占50%。对于颜色“渐变式”则是各种颜色间不停地循环变换, 变换的快慢也直接影响其对人的干扰程度, 基于实验, 变换频率在17帧/s时对人的刺激最小[8]。

5 结语

本文对于建筑立面夜景照明中关于光色的选取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同时根据建构筑物泛光照明亮度标准以及颜色光等效亮度研究和颜色光主导情感研究, 得出了不同规模城市采用彩色泛光照明时各个颜色光的亮度区间, 实现了立面照明中关于亮度和颜色这两个参数的量化。对于动态这个参数, 由于参考资料有限, 尚无法得出更为准确的数据, 但依据部分相关资料, 给出了部分量化结果。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 亮度与颜色两个参数结合较为密切, 动态参数对于前两者的综合影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农.景观照明设计与实例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74-76.

[2]马剑.景观泛光照明质量与环境的几个问题[J].照明工程学报, 1997 (12) :48-56.

[3]黄成, 王立成.泛光照明中光源光色与节能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 2006 (12) .28-30.

[4]朴大植, 陈遐举, 王强, 等.复合光视亮度效率的研究[J].剂量学报, 1992 (7) :161-166.

[5]陈仲林, 林勇, 熊心志, 等.中间视觉时颜色光等效亮度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 2004 (6) :8-10.

[6]肖俊宏, 马剑, 刘刚, 等.景观照明中色光情感的定量化实验[J].天津大学学报, 2010 (1) :9-12.

[7]照明学会.闪烁[Z].日版照明手册, 2003:38-39.

上一篇:骶神经阻滞下一篇:历史教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