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

2024-06-30

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精选三篇)

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 篇1

1 检验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工作的职业道德就是在从事检验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包括检验人员的行业道德、法制意识、熟练的检验技能, 具体表现为:热爱本职工作, 求真务实, 一丝不苟, 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忠于职守等。在管理中应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检验人员为卫生防疫事业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 检验人员业务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是公共卫生的技术支撑, 是一项专业知识广阔, 技术含量很高的技术工作, 它要求卫生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水平。因此, 在管理中应及时制定培训计划, 对检验人员进行有层次有目标的培养, 使检验人员的知识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 并通过目标培养广泛吸收相关专业知识, 拓展知识面, 调整知识结构, 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 使检验人员成为具有技术能力强, 业务素质高的人才。

3 检验人员心理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工作常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 工作性质和繁重程度又存在着一定的反差, 很容易使检验人员产生厌烦情绪。因此, 在管理中应注重疏导, 沟通情绪, 善于发现优点, 合理使用人才, 充分调动和发挥检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 讨论

卫生检验是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检验报告是否公正、准确, 不但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利益, 也关系到客户的产品声誉和利益。因此, 一名合格的卫生检验人员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保持踏实正派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形象。

加强卫生检验人员的自身建设与管理尤为重要, 我们应积极探索卫生检验人员的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一定的激励机制, 逐步完善管理办法, 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技术强的检验队伍。

摘要:加强实验室卫生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管理, 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检验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生检验,检验人员,管理

参考文献

卫生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篇2

【关键词】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67-01

卫生检验是诸多现场调查、疾病诊断与评估、卫生监督监测、相关科研教学活动关键验证方法,其对样品的检验分析质量直接影响相关活动的工作质量,卫生检验实验室是卫生检验活动核心场所,质量控制是其重要管理工作内容之一[1]。本次研究就笔者所在旗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总结探讨。

1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卫生检验实验室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质量管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质量控制系统,对实验室检验进行追踪、溯源式质量控制,受控目标包括文件、人员、检验方法、仪器设备、记录、报告等。

1.1 编制质量控制工作程序

编制质量控制程序是质控工作开展的基础,质控工作需有计划性、系统性,质控工作的主要指标包括检验的方法、频次、结果等,质控工作本身其效用也需要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控工作程序。

1.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与实施

质量控制系统设立之后,为有目的、阶段性的评估质量控制情况,适应阶段性工作内容,为下一阶段质控工作明确方向,质控工作需要制定季度、年度计划,计划需切实可行。质量控制工作评估可借助国家标准或与其它高质量实验室检测水平进行对比,也可通过盲样检测、留样检测、抽样检测等方法进行直接验证,在更换仪器设备、有新员工入职、标准更新等情况下,应加强质控,维持检验水平[2]。

1.3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卫生检验质量受文件、技术人员、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质量控制需要有针对性,集中精力确保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1)受控文件管理:受控文件是指来自于内部或外部,制定执行的为确保卫生检验质量的法律法规、检验标准文件、程序文件以及指导意见等,受控文件是检验的辅助工具,在工作时应确保其时效性。(2)人员控制:①工作人员是卫生检验工作的执行者,具有极强的自我能动力,卫生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其实验内容、目的、方法、仪器设备专业性较强,因此应选聘具有丰富扎实理论知识、经验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技术人员,经全面职业技能培训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后才可上岗;②在实际工作中,需加强管理,强化质量控制意识[3]。(3)检验方法控制:实验室检验方法随着相关理论、技术、仪器设备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实验室应密切关注相关领域动态,认真阅读执行上级通报文件。(4)仪器设备控制:配备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的仪器设备,其精度、性能、工作状态、稳定性、技术参数等均符合法律法规与实验室要求;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建立归档,认真履行维护、保养、更新、报废、更换制度。(5)检测环境控制:许多样品、试剂、容器、仪器设备等可受外部光线、温度、湿度、声音影响,实验室应据检验需求划分功能区域,正确布置,保障采光、通风、声环境、辐射环境、湿度、温度等均符合检测要求,不仅可利于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尽力排除外部环境对检验结果的干扰[3]。(6)试剂与标物控制:据《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与《GB/T 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等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合乎实验要求质量合格、标准参数恰当的试剂与标物,同时严格管理,做好更新、质检、更换工作[4]。(7)样品控制: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实验室样品管理条例,执行采集、接受、编号、识别、流转、保密等措施。(8)记录与报告质量控制:记录是记录样品检测流程,具有全程性与可追溯性,需遵循客观真实、详细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全程的原则,报告需执行分级质量控制,逐层签字确认,确定报告样式、内容是否有效。

1.4 溯源标准化

实验室需要将检验内容中涉及标准物质持续不断溯源至国家规定最高基准,确保检测结果有效性,如标准溶液、計量标准、强检仪器设备、大型仪器、校准设备等,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标准检验与标准物质检验。针对毒株等危险样本应严格保管,标准菌株须由具有国家认可具有生产资质的机构获得,日常所获的菌毒株须经指定机构认定才可应用。

1.5建立健全执行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质量监督机制,设立监督员,遵照相关工作流程,对检测现场、人员、操作过程、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监督包括日常监督与责任监督,对检验工作的准备、执行、分析、形成报告全程把控,具体细化各流程监督内容、目标,明确责任。

1.6 不确定分度析质量控制

据国家《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制定执行不确定度分析工作程序,所有校准方法程序以及校准仪器设备均应涉及不确定度检验内容。

1.7 定期执行内审、效用评定与改进

卫生检验实验室应据质控管理体系,对质控工作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各项校准、质量检验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定期不定期开展内审自评工作,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

2 室外控制

室外控制包括质量检验活动与实验室质量对比活动,是最有效、最基础的提高质量的方法。

3小结

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综合性管理过程,应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建立有效、科学的质控体系,提高工作人员质控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华荣.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目标的建立与6σ质量管理[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34(3):155-158.

[2] 刘瑛,温来欣,郭宏.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65-1667.

[3] 许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7):564-565.

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 篇3

1 实验数据质量标准

卫生理化实验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是卫生理化检验质控要达成的目标。但在实验操作中, 客观误差难以避免, 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为最大程度上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可用性, 必须将实验误差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符合有关质量标准要求。具体要求是:实验数据必须有一定的可比性、可靠性与代表性。

可比性即不同次实验取得的实验数据要有符合程度, 这就要求实验项目按照国家标准, 在实验过程中选用标准物质, 唯此才能取得符合程度。可靠性即实验人员技术水平、实验方法及实验设备等因素造成的误差数据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代表性即选择实验样品时, 要有真实性、代表性, 保证不会出现实验数据失控问题。“三性”是衡量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实验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重要标志, 是确保检验质量的硬性规定。

2 实验项目质量控制要点

2.1 基础因素控制

2.1.1 实验人员

随着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发展, 卫生理化检验知识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对实验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满足现代卫生理化检验需求, 实验人员不仅必须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还应熟练应用现代检验技术, 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实验误差。为此, 一方面要督促实验人员尽快熟悉业务, 通过培训、严格上岗制度等途径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制度, 通过完善考核体系,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以激发实验人员的潜在能力。

2.1.2 环境条件

由于温度、通风、湿度、颗粒等环境因素对实验影响较大, 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必须按照检验标准, 严格控制实验室环境, 以降低环境因素对仪器性能、测试结果的干扰。首先, 要合理布局, 按检验要求, 安放设备。对可能发生交叉污染的测试项目, 进行有效隔离。其次, 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达到实验仪器正常工作的要求。

2.1.3 仪器设备

实验室仪器配备能正常进行实验项目分析, 其灵敏度、分辨率及精确性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标准规定, 仪器误差不能超出允许范围。实验人员进行仪器操作时, 要执行说明书规定章程。如此, 既能保护仪器安全, 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避免发生数据错误。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检查、校对。每次使用前, 都要确保仪器设备性能符合实验要求。

2.1.4 实验用具

对于试剂配制、取样滴管、校正曲线等器具, 购买时, 要注意选择经过质量验证的合格产品。对烧杯、玻璃棒、研钵等常用储存器具, 要注意清洗质量, 预防交叉污染及清洗污染。卫生理化检验是一项认真、谨慎的工作, 实验人员应做好每一处细节, 从源头上杜绝误差的出现。

2.2 实验过程控制

实验过程主要分样品选择、处理、检查及报告等几个环节, 实验间要执行作业指导方法, 做好操作过程控制及分析过程控制。通过对比实验、试剂校正及多种检查方法完成对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可靠性和代表性验证, 以此实现对实验项目质量的控制。

2.2.1 样品的选择及处理

样品是测试数据的载体, 样品质量及数量直接关系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因此, 做好样品采选十分重要。一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记录好样品的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二要注意样品数量, 确保取样能满足实验项目需求, 反映样品质量, 并可供复查、仲裁使用。样品送检时, 要注意周转时间, 保证运输安全, 避免样品变质、分解。样品前处理时, 要注意去除杂质, 减少测定干扰因素, 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及灵敏度。

2.2.2 物质称量及标准配制

卫生理化检验要求实验结果的精准性, 而只有严格控制每一环节的物质用量, 实现标准配制、精度配制, 才能将实验误差控至最低水平。针对物质特性, 合理选择称量工具尤为必要。比如实验人员可以根据项目检测特点, 灵活选择感量与称量符合检验标准的天平、量瓶、小烧杯等工具称量需要配制的物品。称量结束后, 要按照配制标准进行标准配制。同时留意配制有效期, 决不能在实验过程中使用过期的标准溶液。

2.2.3 检验分析

为保证结果分析的精准度, 能达到质量要求, 必须选择合适的检验分析方法。在卫生理化实验项目中, 正确的分析方法是实现实验室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 分析方法必须符合标准规定或由国家进行统一推荐。具体是:每次都必行进行空白实验值、平行双样、加标回收率等数据测定, 实现对实验室的内部控制。它的意义在于:消除样品以外因素对测定数据的影响,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及时发现偶然情况, 迅速制定校对措施, 避免出现随机误差过大情况;对比观察测试物质的回收情况, 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能力验证。

2.2.4 原始记录

整个实验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章程进行, 把好每一环节的工作质量, 减少各个环节发生误差的次数及幅度。对原始记录的校核工作, 应交付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校核重点包括:实验数据的客观性、原始性, 实验操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等, 通过文件管理强化实验项目质量控制。

2.2.5 检查报告

在实验项目结束以后, 根据原始记录, 综合实验结果, 编制及出具检查报告。控制点有:确保数据客观、真实;签发人经评审机构认证;报告有法律意义。检查报告是实验项目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程序, 有必要对报告内容编制、签发及修改过程进行控制, 杜绝数据伪造、随意更改情况。

3 质量监督评价

3.1 体系建设

卫生理化检验质量在依靠实验室控制之外, 还应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形成上级重视、全员参与, 全面实现实验项目质量控制, 为卫监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的检测数据。通过构建奖惩制度、责任到人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措施, 提高实验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质量安全指导学习, 提升实验人员质量意识, 能积极执行国家检验标准要求。

3.2 质量评价

从微观层面看, 在实验室内定期开展质量评价, 对于提升卫生理化检验质量, 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评价内容可包括人员对比、方法对比、仪器对比、实验室对比等, 评价指标是对数据误差的控制效果, 目的是将数据误差限制在可允许范围内, 较大程度上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精准性。

4 结语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实验项目质量控制涉及人员、设备、环境等诸多复杂因素, 实验精密度要求较高, 质量控制难度较大。特别当前随着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 检验仪器设备、理论基础较之过往都产生较大变化, 给实验室检验工作带来新的压力与挑战。卫生理化检验是一项任道重远的工作, 需要实验人员秉持细心、耐心、认真、负责任的态度, 加强每一环节的质量监管, 才能有效避免质量事故, 为我国卫健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苏莹.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J].品牌与标准化, 2010, 7 (14) :10.

[2]梁松涛.浅析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如何加强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 2012, 6 (4) :302.

[3]朱晓磊, 姜丽萍.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分析中的重要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3) :185-186.

[4]刘立英.谈谈如何强化食品质量理化检验[J].商品与质量, 2013, 9 (6) :274.

[5]吴淑春, 沈亚平.卫生理化检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8 (9) :139-140.

上一篇: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下一篇:妇科干化学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