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2024-06-16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精选九篇)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篇1

1 确立实验动物学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实验动物学在本校是该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通过实验动物学的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实验动物学对于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内外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状况及相应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能掌握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伦理观念,熟悉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对实验动物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地选择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2 实验动物学理论教学的改革

2. 1 贯彻实验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伦理与福利、实验动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的理念

随着实验动物管理的不断完善,课题申报、鉴定、文章发表都需要提供相关实验动物的伦理资料证明,对实验动物伦理福利与标准化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动物伦理观念的灌输与标准化的介绍。

不同国家对实验动物管理和立法有不同的尺度,但都是围绕保障动物福利和实验动物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的[3,4]。自1988年我国先后发布了国家和地方法规100余项,《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指导本省实验动物管理具体做法的地方法规[5],因此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介绍中,不仅要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实验动物立法有一定的认识,还要重点解读关于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法规与实施现状。

2. 2 在保证实验动物基本知识系统学习的前提下,侧重前沿知识的更新

实验动物技术正朝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国内多家大学与研究所都相继建立了先进的模式动物研究平台,如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北京大学的“转基因/胚胎冷冻平台”、“人类疾病实验动物平台”等。实验动物教学必须随着实验动物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改革才跟上形势。

新的实验动物教学应该使学生既要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熟悉实验动物的实验技术,还要进一步了解实验动物的发展方向、动态及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讲授基因工程动物制作技术及应用,介绍基因工程动物的制做流程、最新的模型种类、相关单位在该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等,并鼓励学生多看实验动物方面的研究文献,让学生对基因工程动物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认识,并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机构。

2. 3 科研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

实验动物学的理论知识广泛,学习起来容易感觉枯燥,而且很难将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科研案例,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

科研案例教学应如何实施? 授课教师通过收集有关实验动物的科研项目以及文献资料中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案例给学生举例讲解; 随后拟一个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动手设计科研课题,由学生自己制订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案,若条件允许可进行方案实施;最后,学生将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论述,由授课教师进行打分评价。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实验教学的改革

3. 1 强化基本动物实验技术的操作

在实验动物教学中,动物实验技术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所占课时的比重较大,在本校实验动物实验课的学时与理论课学时都为16学时。作为生物专业技术的人才,动物实验技术是必备的实验技术之一,因此动物实验课要求学生对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必须熟练,坚实的动物实验基础是一切高深动物实验的技术储备。

实验动物的基本实验内容,包括正确的抓取、固定、处死方法,各种给药途径,体液的采集和手术方法,不同种属的动物麻醉方法及急救方法等。若经费足够的条件下,在实验动物的选择除了大小鼠、豚鼠、兔子外还应适当增加大动物的实验内容,如犬或猪,让学生熟悉不同动物的生理学、解剖学特性与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该部分课程设置为12个学时。

3. 2 锻炼动物模型的制作能力,增加实验设计环节

为结合前沿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4个学时让学生结合实际应用,自主设计和完成一个实验方案,做一些疾病模型,如肿瘤模型、中风模型、皮肤移植模型等,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操作能力。

实验设计过程由学生查阅资料,拟定具体实验方案和步骤。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交流,每一步实验都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整理、统计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一实验环节,不仅能验证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解决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3. 3 完善动物实验平台的建设

标准化的实验动物饲养条件和环境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合格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动物实验条件稳定的前提。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对实验动物的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研究平台建设,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及科研实力的提升更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本校没有专用的动物饲育室与动物实验设施,对实验动物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发展构成了较大的障碍。为了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应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筹划实验动物标准化平台的建设项目,建立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实验动物中心,为教学与科研供应高质量的实验动物与提供标准化的实验环境设施。

4 结语

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实验教案 篇2

课程名称 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实验 授课班级 2004级生物科学(1,2)授课时间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宋培勇 教学系部 生物系

教 研 室 生物实用技术教研室

实验一 免疫程序的制定与疫苗接种

一、计划学时:3

二、教学准备: 教案;讲稿。

三、教学目的: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免疫原理及免疫程序;理解并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疫苗接种方法。

四、重点难点:

(1)重点:鸡新城疫疫苗接种。(2)难点:免疫程序的制定。

五、授课方式:讲述+演示。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无)2.讲授新课:

介绍鸡常见传染病及其典型症状和病变,如何制定免疫程序。3.归纳、小结:

七、板书计划:

一、实验目的: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免疫原理及免疫程序;理解并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疫苗接种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免疫程序制定的原则; 2.鸡新城疫疫苗接种方法。

三、实验材料:鸡苗、鸡新城疫疫苗(IV系或II系)、蒸馏

水、注射器、小烧杯、滴管等。

四、操作步骤:

1.疫苗稀释:根据瓶签说明,用适量蒸馏水进行稀释,摇匀; 2.疫苗接种:根据预先制定的免疫程序,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接种。

五、注意事项: 1.疫苗是否过期;

2.稀释必须按照指定的稀释剂; 3.减轻疫苗接种引起的应急。

八、作业布置: 1.实验报告

2.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九、课后小结:

实验六 鸡的剖检

一、计划学时:2

二、教学准备: 教案;讲稿。

三、教学目的:

了解鸡的身体结构;理解剖检的技术要求;掌握常见传染病其主要病理变化。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常见传染病其主要病理变化。(2)难点:理解剖检的技术要求。

五、授课方式:讲述、演示和讨论式。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上次实验我们用鸡新城疫II系疫苗做了免疫接种,大家回忆一下鸡常见传染病有哪些,各有何特征性变化? 2.讲授新课:

那么鸡发生新城疫及其他传染性疾病以后有什么病理变化呢?这就要通过剖检进行观察。3.归纳、小结:

七、板书计划:

一、实验目的:了解鸡的身体结构;理解剖检的技术要求;掌握常见传染病其主要病理变化。

二、实验内容:剖检健康鸡及病鸡进行观察比较。

三、实验材料:病鸡或健康鸡。

四、操作步骤: 1.呼吸道型病鸡的剖检 2.消化道型病鸡的剖检

五、注意事项: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式囊病、鸡球虫病等的典型病变。

六、问题思考:如何从剖检入手区别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式囊病、鸡球虫病?

八、作业布置: 1.实验报告

九、课后小结: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篇3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教学;实验动物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22-03

新媒体泛指利用电脑、iPAD、手机及云服务等新科技,具有多个传播主体,传播层级逐层递减,传播手段丰富多样,传播内容分众繁杂和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实现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的新兴媒体。其主要包括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数字化及手机短信、微信、QQ和触摸媒体等。其与过去我们常见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有着根本性区别,被称为新媒体。[1]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与物联网等移动科技的迅猛发展,上网5G资费的降低,具有大容量、高分辨率、大屏幕、强交互性等特点的智能手机已经被赋予个人数字、信息终端的功能,逐步代替掌上电脑,成为新一代大学校园里人手一部的工具。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和课堂学习的好助手,QQ、微信以及大学校园里广泛应用的同名移动OA等社会性软件,可以实现一个班级或不同班级组成的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信息推送,拍摄老师的板书以及随时向老师和同学查询课件中所遇到的难点及疑点。[2]虚拟现实技术则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和云计算技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基础上,通过模拟人的五官感觉器官功能,使观看者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多维信息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互动,从而感知和亲密接触虚拟世界中的特定对象,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的认知。[3]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虚拟解剖、虚拟手术等,再现动物解剖现场,训练者戴上数字头盔即可亲身体会动物解剖的要义,而无须担心困扰动物实验教学的成本和伦理问题。[4]因此,新媒体技术将在实验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智能手机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实践,构建数字教学互动系统,将有效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结合作者实验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实验动物学实验的互动教学。

一、实验动物学生实验教学现状

(一)资金短缺与实验条件简陋

高等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价格昂贵的实验器材,由于大学的实验动物实验教学需要用到大批量的药剂和实验动物,没有资金的学校只能由教师进行单个演示实验,或者将8~15个学生一组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无法亲自操作。目前国内许多兄弟高校由于没有足够大的实验场地或,只能开设关于微小型动物的实验;很多高校由于条件简陋,只能进行露天与野外实验操作,明显不符合实验教学要求。国内实验动物学研究起步晚,许多高校刚刚配置成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方案,存在各种短板,如实验动物依赖少量定额资金购置、实验药剂不完备以及实验器材老化或不完备,只有极少数985高校的医学院的学生能开展大型动物和昂贵稀少动物的活体研究。[5] [6]

(二)严格的动物伦理限制

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需遵守人道的动物福利政策,严禁虐待动物已成为普遍共识。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对实验动物使用的审批非常严格,中国同样高度重视实验动物的实验动物福利政策。从动物自身伦理出发,动物实验过程的全程都需要遵守实验动物使用的原则之一——替代原则;目前国内高校已逐步要求用低等的实验动物或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动物代替神志清醒的活体进行试验;另外在不影响试验数据准确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少使用动物;对于实验操作的设计,则要求全程以人道精神减少动物的痛苦。即便如此,目前对动物的使用,审批越来越难。但人类的一些疾病特别是危害大的如各种肿瘤、艾滋病、遗传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还没有攻克,其机理研究不可能在人身上进行,只能在不同进化程度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6] [7]

二、新媒体技术在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在新媒体广泛使用的今天,以微信、QQ、微博、博客等为代表的沟通交流媒介正在日益彰显其便捷、灵活的独特优势,成为一种为大学生喜爱并广泛使用的教育载体。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教育者可以迅捷、及时地发布主题信息,通过文字、语言、图片、音乐等形式,将教育内容展现给大学生,使职业教育更具直观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突破固定场所、时间的约束,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慕课、在线互动、QQ群聊等新媒体形式教授相关知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强大的智能终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和便利,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弱化智能手机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同时又能进一步发挥合对学习的积极作用,是高校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挑战。

(一)实现师生之间课上课下动态交流

与中、小学教学不同的是,高校授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学生学习要靠自觉,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重点简述、提纲挈领。智能手机以及QQ群、微信群的普及,为师生的课下交流、学习讨论提供了便捷手段。在一个班级或不同班级的学习小组间进行自由讨论交流、信息推送,以语音输入和实时对讲的方式进行答疑释惑。现代教育认为实验课程并不是理论课程的辅助而是进一步的深化,因为理论课并不能提供鲜活的实验动物和学生自由讨论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而一旦诱导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会有向自己的同学及授课教师探讨专业问题的诉求及意愿。如果师生线上的互动交流,同学生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并与自己在科研上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 [9]

(二)使教与学的传统角色发生彻底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笔头记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已彻底打破界限,尤其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日益强大,学生使用手机拍照的方式代替课堂笔记以及照相机拍照已经成为常态。[8]学生用这种方式快速方便地将课堂知识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进一步复习,查阅;教师用这种方式能很快将讲课要点传递出去,提高讲课效率。传统的课堂45分钟,并不能为学生的疑惑提供太多的时间进行问答。新媒体条件下,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有疑惑的概念、公式以及推理过程,可以用手机进行百度查询,或与班上同学进行微信群内互动,而教师可以对全程进行监督。课前或 / 和课后,教师还可以将与课堂有关的资源通过新媒体资源共享技术让学生通过下载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因此智能手机的合理使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及求知的欲望,提升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质量。[8] [10]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动物学实验技术应用于动物学实验能够有效地解决动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经费与伦理方面的困境,前期投入基金将虚拟实验室建好,后续只需要维护和更新费用,不需要考虑实验动物的购置、试验药剂的购买、废弃物的处理,无疑将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重要的是虚拟实验室通过免费下载或购买不同的软件就可以满足不同实验动物的需求,逼真地模拟出在传统实验技术的支持下极难进行或耗费巨大的实验,极大丰富了实验内容,又可以无危险性、无限制地重复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熟能生巧掌握实验过程与原理;虚拟实验室不需要前期的人力物力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做到随到随看;各高校间可以借助于5G高速网络互联技术,共享同一套虚拟实验系统,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利用。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学生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细节,实时纠错,对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和科学评价。[3] [4] [11] [12]

三、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13]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既使教师通过数字化信息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又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进行查漏补缺,形成教学的正反馈,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相长的能力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因此,新媒体技术可以开发出教师终生学习的无限潜能,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新媒体条件下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教师。

[ 参 考 文 献 ]

[1] 涂涛,李文.新媒体与未来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5(1):34-38.

[2] 李容树.简析智能手机在完善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沈阳干部学刊,2015(3):66-67.

[3] 李建荣,孔素真.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3):98-100.

[4] 陈治宇.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3-106.

[5] 冷扬,鲍波,苏小华,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育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75-178.

[6] 吴清洪,顾为望,张嘉宁,等.加强动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3):302-303.

[7] 袁进,吴清洪,顾为望.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2):215-217.

[8] 方明英.新媒体视域下教师职业嬗变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7):90-92.

[9] 杨志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信息素养融合式教学之我见[J].软件导刊,2015(7):47-48.

[10]  周红春,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94,109.

[11]  陈兴瑞.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114-117.

[12]  周力臻.基于三维虚拟现实的互动实验教学系统[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4):121-123.

[13]  周南照.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J].世界教育信息,2014(15):3-7.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篇4

1 不同院校实验动物专业的课程体系

实验动物科学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尽管我国开展实验动物学科建设起步较晚, 但在20世纪80年代, 伴随实验动物学科建设与发展, 我国开始关注实验动物学专业人才的培养。1985年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学院先后开办了实验动物学专、本科专业, 之后实验动物高等学历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实验动物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例, 目前扬州大学是总课程门数和专业课程门数开设最多的院校, 该校有较强的承办专业教育的条件。在以兽医为背景的实验动物学专业中, 扬州大学已建立了经典的实验动物本科学历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南通大学为学生开设了多门大生物实验技术课程, 该校更强调学生系统知识学习, 在以生物学、基础医学、动物医学相结合办实验动物学专业方面做了有益探索。首都医科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同时也要掌握医学的基本理念和技术, 所以医学实验动物学专业的课时设置最多, 学生的学习任务最重。开办实验动物学本、专科教育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加之几所高等学校所属行业不同, 因此, 各自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1,2]。

2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动物专业的培养目标

2006年,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实验动物专业, 该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掌握实验动物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技术的高级技师, 即培养具有实验动物繁殖育种、饲养管理、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饲养设备 (笼器具、垫料、饲料) 生产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高专院校, 该专业教学要以能力教育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层次, 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因此, 形成一套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3 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3.1 课程体系改革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 对实验动物专业的实验动物繁殖育种、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疾病防治、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饲养设备、用品 (笼器具、垫料、饲料) 生产等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表1) , 紧扣实验动物专业的人才需求, 培养实验动物饲养员、动物实验技术员、实验动物生产销售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职业为导向, 以校企合作为方式进行实验动物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表2) 。所有课程计划总学分164分, 其中:基本文化素质课36学分, 职业技术课99学分, 职业拓展课15学分。另外, 第二课堂 (专题讲座、专业技术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动物专业岗位见习) 8学分, 考证6学分 (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各2学分) 。

(上接第346页)

3.2 课程开发与建设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实验动物专业相关企业合作, 共同开发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进行系统化工作过程分析, 引入实验动物员和动物实验技术员等职业标准, 确定学习内容, 设计学习情境和子情境。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强调“三实四化”, 即课程内容贴近实际, 教学素材取自实际, 教学情境接近实际;教学情境职业化, 教学方式互动化, 课程考核全程化, 课余学习多样化, 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对接、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相融合[3,4]。

4 课程体系实践效果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高专院校, 紧扣实验动物专业的人才需求, 培养实验动物饲养员、动物实验技术员、实验动物生产销售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学院实验动物专业招生6年来, 通过以职业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同时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实施4年来, 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 就业情况良好, 就业率达96%以上, 获得了市场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吴建华, 任曙光, 巨英超.农业院校开设实验动物专业的优势讨论[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2012 (3) :38-39.

[2]刘进辉, 孙志良, 王水莲, 等.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9) :1106-1108.

[3]张勇, 朱宇旌, 周晓蕾.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调查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3 (5) :587-590.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篇5

一、在实验教学内容上, 遴选与专业符合度高的实验内容

师范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教学和淡水养殖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性比较强。因此,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要遵循因专业而宜的原则要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目前由于课程改革, 理论课时数尚未减少, 但实验课时数减少了接近50%, 同时还减少了动物学野外实践实习, 实验教学时间短, 教学任务重, 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还是教学重点的确定都要紧紧地围绕专业特点进行展开, 同时也要为后续课程的开设打下基础。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动物学课程在学时分配上集中体现实验课程的重要地位, 在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 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尽可能加快实验的进程, 以达到在有限时间内, 尽量突出本专业实习的重点, 也要涵盖动物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 我们一直贯彻“内容适用性、选材典型性、方法综合性”的原则, 以确保实验内容与专业特点的高度符合。由于动物学实验是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 有些实验完全是为后续课程的实验教学打基础的, 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就要有适当的铺垫。由于他们在大一时植物学实验已经开过, 其中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在大一学过, 所以, 在大二上动物学实验的时候就可以减少这个环节, 对实验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 使原来的“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3个实验融合在1个课时内完成, 在实验内容不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了实验效率。对于水产养殖专业来说, 动物学实验中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中的枝角类、桡足类、虾、蟹, 以及脊椎动物中的鱼类、有尾和无尾两栖类作为重点内容;而对阴道滴虫、间日疟原虫、华枝睾吸虫、肝片吸虫、猪带绦虫、日本血吸虫、蛔虫、陆生的节肢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可以作为普通内容。从实验教材的使用状况来看, 没有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专业所用的实验教材, 多沿用生物科学专业所用的教材, 符合度不高。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在动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 有所删减。

二、在实验教学模式上, 增设适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

传统的动物学实验以观察动物形态、组织切片、解剖、分类为主的验证性的模式, 学生对这种模式往往不感兴趣, 多是应付、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匆匆做完了事[2]。这种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也不利于创造性地学习, 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保证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前提下, 我们改变了原有实验模式, 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比如, 在做“显微镜、草履虫及其它原生动物”这个实验之前, 根据实验班次, 分别选几名学生同老师一起到学校周边的池塘或水沟去亲自采集草履虫水样, 带回实验室后, 让他们提取、分离出草履虫, 而后进行培养;在本次实验的课堂上, 让这些学生向其他学生阐述草履虫的生活环境、采集的具体方法和培养的具体过程。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又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 使动物学和生态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原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拓展到现在的综合性或者设计性试验, 既丰富了实验内容, 也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综合性实验, 一方面是同门课不同层次的综合, 比如,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它们都是后生动物, 把这些后生动物放在一起, 可以比较它们的胚层、体型的对称性、各个系统出现的早晚以及同一系统的差异。例如对于这几种动物的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是比较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神经系统比较集中, 出现了梯状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集中, 是链索状神经系统, 只是每一体节上仅有一个副神经节, 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 出现了腹神经节的愈合, 脑神经节更加发达。通过综合比较, 使学生了解到了动物是在不断进化的;另一方面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 例如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是与生态学有关, 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形态解剖学有关, 研究动物的分类、分布与分类学和地理学有关。设计性实验, 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手段,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旧的动物学实验教学手段是:对于观察切片实验, 程序是老师讲解板书———学生听讲———学生观察切片———在实验报告上绘图;对于解剖实验, 仍然是教师讲解板书———学生听讲———学生解剖动物———在实验报告上绘图;对于分类实验, 依然是老师讲解板书———学生听讲———学生观察动物标本———在实验报告上绘图。现在采用多媒体授课, 老师在备实验课时, 自己制作或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与本实验密切相关的幻灯片或视频, 将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现象等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照片、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实验效果。

四、在实验教学方法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来完成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的各个环节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指导性的和总结性的, 而学生则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和主体[3]。对于教师而言, 要有极强的控制能力和组织能力, 要认真准备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把实验内容中涉及到的各方面的知识集体讨论, 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先研讨, 对在实验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分析, 做到有备无患;同时要准备好上课时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以便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近几年的动物学实验教学中, 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验教学的课堂上, 我们一直沿用“提问、启发、探究”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问式是将实验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提出来, 提醒学生注意, 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及实验方法的生搬硬套;启发式是将实验中关键性的步骤进行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是由教师提出要求, 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自行设计方案, 组织实施, 对于实验结果也是由学生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讨论, 最终形成答案来解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再由教师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考核。可以说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 对于学生而言, 彰显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整个实验过程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个核心而展开的, 整个实验台都成为了学生展现聪明才智的舞台, 在这舞台上, 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学生在尽情张扬个性的同时, 也积极地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以尽快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强化专业教育

“重理论, 轻实践”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大通病。过去的实验课程体系比较偏重于验证性教学, 而实践性教学往往不够重视[4]。为此, 我们建立了“宽口径, 厚基础, 精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性教学,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一方面, 加强动物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为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投资300万元修缮了校内水产养殖基地, 投资45万元建设了120平方米的流水养鱼实验室, 并建设了“新乡金龙生态养殖公司”、“淇河鲫鱼原种场”、“鹤壁盘石头水库渔业公司”及“南阳西峡大鲵养殖公司”等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另一方面, 加强动物学实践性教学的质量监控, 建立规范的实践性教学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特别是实践技能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严格实行实践性教学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 要坚决给予补考或重修, 严格把好动物学实践性教学质量关。

六、在实验考核上, 创建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模式

我院水产养殖专业动物学课程的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理论知识考试占60%、实验成绩考核占20%, 野外生产实习占20%。理论知识的考试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 而对实验成绩的考核, 以前采用的是根据实验报告成绩。每一个实验的实验作业———实验报告, 就作为每一次实验课的成绩, 所有实验课总成绩的平均成绩就作为实验考核成绩。这种把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实验成绩是极不科学的。首先, 它只体现了实验报告的卷面情况, 反映不出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学生平时做实验的动手能力情况。往往是, 平时表现不是太突出的学生, 由于绘图功底扎实, 就可以得到高分, 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实验任务”, 不会积极主动进行思维, 尤其是对观察切片和解剖动物的实验, 更是敷衍了事, 这样实验下来,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没有提高, 收效甚微。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完善了动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考试方法和制度, 制订了相应的综合考核体系。实验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平时表现, 包括出勤、课堂纪律, 占25%;第二部分是实验前的提问、实验过程中的操作, 占50%;第三部分是实验数据的整理、实验报告的撰写占25%。第二部分才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21世纪是个生物世纪, 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师范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受教育者,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紧紧围绕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施教, 给学生搭建更多实践的平台, 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以彰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淡水养殖人才,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养殖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高教论坛, 2007, (1) :56-57.

[2]苏略, 马立新.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解剖学杂志, 2007, 30 (1) :91-116.

[3]吕玉才.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师范教育, 2000, 12 (4) :55-58.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篇6

1 增加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课时数

实验教学课时数是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特点和性质, 可增加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课时数。在新培养方案出台前, 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只有16个学时, 学生只能完成5~8次实验。由于实验课设置过于紧张, 学生并不能学到足够的药理学知识, 这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将来的毕业实习以及从事兽药行业的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一不良局面, 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新培养方案中将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课时数由原来的16学时提高到32学时, 并合理安排每组学生人数,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动手机会。由于课时数的充足, 像原本一些无法完成的实验得以正常进行, 如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等, 这均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 为后期的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完善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条件

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相辅相成, 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学到理论教学中无法获得的创新性和综合性, 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理论教学质量, 更可直接影响后续兽医临床学科的学习[2]。先进合理的实验室条件对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近年来, 塔里木大学兽医药理学实验室先后引进了Med Lab、MPA-2000M等生物多通道信号分析系统, 可将利尿药作用等部分经典兽医药理学实验实现数字化, 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药物的作用现象。另外, 在药动学参数如半衰期等测定的实验中, 笔者还增加了Win Nonlin软件的学习使用, 这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也培养了学生科研的严谨性。另外, 笔者在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 这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进而使之明白相关实验原理, 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3 改革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

新培养方案前的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是验证性实验, 很少有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完成的实验, 这使得学生只要按照指导书按部就班操作就可顺利完成实验, 学生对此普遍兴致不高, 积极参与意识薄弱, 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和指导书的依赖性很大, 这种局面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导致本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后还是无法形成良好的科研素养[3]。针对这种不良局面, 笔者在本校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 对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如磺胺类药物在家兔的药动学及对鼠肾脏的毒性作用、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及联合药敏实验等。这很好地增加了学生主动做实验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另外, 针对综合设计实验每组学生需要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

4 提升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依照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和主动地探索并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启发式教学法[4], 这种教学法可指引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思维活动。在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可应用多种启发式教学, 如“硫酸链霉素的急性中毒及解救”实验教学就可以应用演绎式和归纳式启发教学法。具体应用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大剂量硫酸链霉素中毒的症状,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解救、解救后实验动物哪些症状发生了变化、哪些症状没有发生改变、中毒症状是否完全消失以及解救药的作用原理等, 从而加深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另外, 学生对兽医药理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也很重要, 作为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体会兽医药理学实验的乐趣。

5 改进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考核是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与结果等的理解。以往兽医药理学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基本都是参考实验报告的书写, 写好了实验报告便可以获得较好的考核成绩。然而, 学生的实验报告都是千篇一律的, 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打击了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还忽视了对学生具体实验过程中的评价。因此, 将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改成实验报告占60%, 具体实验中的表现为40%, 也就是不只看实验报告书写的好坏, 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也纳入考核。这就使得即使学生的实验结果不理想, 只要能进行合理的分析讨论也一样可以获取高分, 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也加强了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等的理解, 更可改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这种考核方式能体现出兽医药理学实验考核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刘芳萍, 李艳华, 佟恒敏.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体会与教学方法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 :60-61.

[2]魏述永, 刘娟, 吴俊伟, 等.改革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 培养实用型兽医专业人才[J].教师教育学报, 2009, 7 (6) :184-186.

[3]李睿, 刘芳萍, 张秀英, 等.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体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3) :18-19.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篇7

实验动物笼器具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江苏的特色产业。在江苏省科技厅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实验动物笼器具产业不断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等国。

近日,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立项,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江苏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二站、江苏省实验动物协会等单位联合制定的《江苏省实验动物笼器具地方系列标准制订》项目获得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目前,该系列8项地方标准均已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促进了国家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与完善,推动了整个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是2008年经科技部批准,首次由社会力量设立的实验动物行业科学技术奖,是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的最高科学技术奖。此次获奖既是对江苏实验动物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江苏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科研工作,巩固实验动物设备产业在全国的主体地位,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实验动物科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篇8

通常说SPF级实验动物房都需要安装比较系统完备的相关设施才能够及时的排除垃圾和臭气, 防止细菌的传播扩散, 给SPF动物和工作人员营造较好的实验环境。所谓实验动物设施的SPF级, 就是要拥有相当规模和完备的实验设施, 能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调节好实验的环境。

1 SPF实验动物环境对净化空调技术的要求

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法律来说, 实验动物环境主要有四种系统, 第一种就是开放系统, 该系统中常养的是一般级别的实验动物;第二种是亚屏障系统, 主要饲养的是清洁级实验动物;第三种是屏障系统, 主要针对无特定病原体 (SPF) 级实验动物设置的;最后一种是隔离系统, 饲养对象是SPF级及无菌级实验动物。为了确保实验动物更好的成长, 让他们能活在较清新的空气中, 及时排除废气和废物。现新修的实验动物房都是有高要求的, 无论是空气净化度、氨浓度、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房间空气压差梯度都有较明确的规定。故修建这样的SPF实验动物环境需要事先做好全面的规划, 且尽量确保一个性能好、节能、智能的空调系统。

2 SPF试验动物环境污染途径

有两种情况常会影响到动物实验室的空气清洁程度, 首先是来自室外的空气, 由于室外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以及家用煤气等污染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进入室内常会降低室内空气质量;其次是那些实验室里出现的动物毛、皮屑和饲养食物碎屑等, 这些较细小的碎屑没得到及时处理就会腐烂变坏, 产生细菌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动物实验室的初、中、高效过滤器过滤设施就显得作用重大, 它能确保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不随室外大气的变化而变化。笔者检测到的SPF级动物实验室的空气是经初、中、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的, 按照检测结果看, 由于该设施的作用, 室外的大气即便是在不同的季节都不会对室内洁净程度造成影响。

常常我们都觉得动物实验室中没有动物的情况下其洁净度最佳。因为在实验室有动物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毛发、废物碎屑等, 提高空气中尘埃的浓度, 从而使得细菌得以衍生和扩散。但是, 若动物实验室处于静止状态的话, 房间里没有动物, 灰尘依然会在实验器具、阳台门窗上面集聚, 在检测时, 如果一个实验室没事先清洁好, 即便是处在静态的状态, 室内清洁度也不能达到标准;而对于清洁过的实验室, 处在动态下其洁净度还是很高的。也就是说, 良好的送排风设备以及适当的动态管理, 能够增加动态实验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3 SPF实验动物环境净化空调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通常的SPF实验动物环境虽不会有严格的环境洁净度规定, 但通风的需求则是必要。只有通风好才能顺畅排出动物制造的废气, 避免出现细菌滋生或出现污浊空气的交叉污染。我国现在的通风方式大多使用的是直排式全新风净化法, 就是把温度和湿度都满足一定要求的空气排放到SPF实验动物房, 将实验室中的浑浊空气稀释掉。排送时需要从实验室顶部的送风口进入, 而浑浊的气体则是从实验室的四周墙壁的下部排风口送出。这样的空气净化方式非常便捷有效。这样的送风措施也有缺点:需求的风量比较大, 消耗的能源比较多, 实际效果有待改善。依据实验室里的洁净空气流动看, 那些待稀释的空气也并非都是有污染的微生物, 稀释后的空气也不一定就正好适合动物的需求;从实验室的设置来说, SPF实验动物房有很多的笼架, 架子上排列装着各种各样动物的饲养盒, 它们是动物的主要生活环境及排放废气废物的地方, 因盒子和架子对空气流动造成的阻力常使得洁净空气不能很好的进入到饲养盒子里, 而排出的空气则大部分是洁净的, 也就是说, 室内空气的流动有死角, 被污染气流还能停留在室内, 这不仅浪费了能源且无法真正的解决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 增加了实验室里面的动物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恶化了实验室的工作环境。

这样的直排式全新风净化方式想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增加空调机组, 不断送入大量洁净空气, 以排除饲养盒子和架子对空气造成的阻力, 确保动物的饲养盒里面的湿度和温度适中, 当然这样会造成更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这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在SPF实验动物环境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针对这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作出的相关分析:

4.1 减少冷热负荷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在减少冷热负荷主要是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是降低室内高度, 通常实验室的高度在2.4~2.6m间, 但鉴于SPF实验动物环境中实验人员不多, 且他们的工作时间较少, 可以把房间的高度降低至两米, 这样送气工作人员少, 可减少将空气送入饲养盒需消耗的能源;其次是增强围护绝热并调整控制好实验室里面的温度, 实验室用隔热效果好的材料来围护, 便于把室内温度维持在标准范围内, 不随季节变化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后就是要用变频调速自动控制技术调控好气流的速度;最后是将SPF实验动物房分成若干区域, 相应地设立若干小单元独立空调系统, 使用时根据动物饲养种类和数量的增减, 有选择地启用房间和相应的空调系统, 避免空调系统放空运行。

4.2 该技术的环保性能还表现在对能源的二次利用上一是能净化空气循环使用。

二是能源的利用, 如对太阳能、地热等天然能源的利用, 只要是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使用天然资源进行空气调节或辅助加热。

4.3 气定向流技术SPF实验动物环境的兴建不断的

扩大的同时, 能源和资源的高成本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样情况下就出现了空气定向流动的技术。按照上面对于SPF实验动物房空气洁净度的分析看, 一般情况下送入室内的洁净空气只有十分之一参与了动物饲养盒 (笼) 内空气的交换。怎样才能加强洁净空气的利用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减少非交换净化气流, 并让可交换气流沿定向流动, 最后进入排风管。

4.3.1 盒内交换笼架。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单体换气系统来使得净化气流能在实验室里面按照设置的方向流动。这样的系统常常是由导风通道笼架、双风道机组、设置前端和终端空气过滤器等装置组成。当室内这么多装置一起加入空气交换的时候, 空气的流量即使是很小也能够让实验室饲养盒里面的空气得到很好的净化。该装置已经上市并且占有一定的市场, 因为它不仅仅简化了控制设备, 便于使用, 而且对基础建筑较低, 对于那些规模不是很大的实验动物的饲养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4.3.2 定向流SPF实验动物房。

该技术由房间顶部高效送风口将洁净空气到送入室内, 实验室里的动物笼架都是数个相对封闭笼格独立的分隔开的, 笼格内都有可以进行排风的孔, 且和洁净的房间排风通道相连, 其路径是从通风孔进入笼格再进入排风管这个定向的气流。这样的SPF实验动物房定向流技术有其优点, 和过去常用的直排式气流技术相比能节省一些人力和财力投资, 针对上面两种技术, 在笔者进行了饲养区风量和冷 (热) 负荷参数的比较, 结果发现SPF实验动物房定向流技术相对能省掉六成多能源。其主要原理是, 由于笼格之间相互隔开、独立, 只需设置好通风孔就能调控好风量的大小。这样一来实验室里面的饲养盒 (笼) 里面的氨浓度稳定在标准的范围内, 空气得到很好的疏通, 于此同时, 饲养盒里面动物产生的废气也会及时的排到室外, 调节好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环境。

实践证明, 上述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对提高SPF实验动物环境的空气质量和节能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改技术极大的改善了传统的屏障系统, 投资少, 见效快, 该系统简便灵活, 人流物流绝对隔离, 操作安全可靠, 适应范围广, 是一种方便节能保险的好方法。特别是空气定向流技术, 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了非交换净化气流浪费能源和交叉污染的问题, 是SPF实验动物环境工程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摘要:现在我国的SPF动物的饲养相对于以前不仅规模更上一层楼, 其相关设备器具也进行了更新,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成立了多个能掌控动物房环境质量的国家级实验动物的繁殖与实验中心。笔者在文章中主要是对现在SPF实验动物环境工程的两大问题:投资大, 能耗高进行了研究, 并简述了净化空调节能技术, 将空气定向流技术作为SPF实验动物环境工程净化空调节能今后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净化空调,空气定向流,节能

参考文献

[1]唐飚, 刘泽华, 蒋新波, 孙再伟, 袁智慧.SPF级实验动物房空调风系统节能优化研究——最佳换气次数探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7 (04) .

[2]蔡丙龙, 袁辛坚, 任庆昌.某SPF实验动物中心净化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节能[J].暖通空调, 2008 (03) .

实验动物技术专业 篇9

为切实加强我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水平, 使全省各地 (市) 和县 (市) 级实验室顺利通过实验室考核, 9月13-15日, 省动物疫控中心在蓉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班。来自成都、德阳、南充、遂宁等4个地市及18个县级动物疫控中心实验室的65名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班就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 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记录和检测报告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还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进行了培训和实际操作。

此次培训, 理论结合实际操作, 内容丰富, 一方面使学员进一步了解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理论, 强化了实验室实验操作技术, 还充实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 对不断完善和健全我省兽医系统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我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 对顺利完成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上一篇:组织结构调整下一篇:二次开发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