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论文

2024-05-28

实验技术论文(精选8篇)

篇1:实验技术论文

实验九

防火墙技术实验

1、实验目的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按防火墙的应用部署位置分类,可以分为边界防火墙、个人防火墙和分布式防火墙三类。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类型防火墙的特点,掌握个人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和规则设置方法,掌握根据业务需求制定防火墙策略的方法。

2、题目描述

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天网防火墙策略,并制定、测试相应的防火墙的规则等。

3、实验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防火墙的特点,掌握个人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和规则设置方法,掌握根据业务需求制定防火墙策略的方法。提高要求能够使用WindowsDDK开发防火墙。

4、相关知识

1)防火墙的基本原理防火墙(firewall)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本是中世纪的一种安全防务:在城堡周围挖掘一道深深的壕沟,进入城堡的人都要经过一个吊桥,吊桥的看守检查每一个来往的行人。对于网络,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方法,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gateway),也就是一个电子吊桥,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它其实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通常指局域网或城域网)隔开的屏障。它决定了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可以被哪些人访问,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防火墙必须只允许授权的数据通过,而且防火墙本身也必须能够免于渗透。典型的网络防火墙如下所示。

防火墙也并不能防止内部人员的蓄意破坏和对内部服务器的攻击,但是,这种攻击比较容易发现和察觉,危害性也比较小,这一般是用公司内部的规则或者给用户不同的权限来控制。

2)防火墙的分类前市场的防火墙产品主要分类如下:

(1)从软、硬件形式上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以及芯片级防火墙。(2)从防火墙技术“包过滤型”和“应用代理型”两大类。

(3)从防火墙结构单一主机防火墙、路由器集成式防火墙和分布式防火墙三种。(4)按防火墙的应用部署位置边界防火墙、个人防火墙和混合防火墙三大类。(5)按防火墙性能百兆级防火墙和千兆级防火墙两类。3)防火墙的基本规则

■一切未被允许的就是禁止的(No规则)。■一切未被禁止的就是允许的(Yes规则)。

很多防火墙(例如SunScreenEFS、CiscoIOs、FW-1)以顺序方式检查信息包,当防火墙接收到一个信息包时,它先与第一条规则相比较,然后是第二条、第三条„„当它发现一条匹配规则时,就停止检查并应用那条规则。

4)防火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限制有用的网络服务。防火墙为了提高被保护网络的安全性,限制或关闭了很多有用但存在安全缺陷的网络服务。

■无法防护内部网络用户的攻击。目前防火墙只提供对外部网络用户攻击的防护,对来自内部网络用户的攻击只能依靠内部网络主机系统的安全性。■Internet防火墙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他途径的攻击。例如,在一个被保护的网络上有一个没有限制的拨出存在,内部网络上的用户就可以直接通过SLIP或PPP联接进入Internet。

■对用户不完全透明,可能带来传输延迟、瓶颈及单点失效。■Internet防火墙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

■防火墙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数据驱动型的攻击从表面上看是无害的数据被邮寄或拷贝到Internet主机上,但一旦执行就开始攻击。例如,一个数据型攻击可能导致主机修改与安全相关的文件,使得入侵者很容易获得对系统的访问权。

■不能防备新的网络安全问题。防火墙是一种被动式的防护手段,它只能对现在已知的网络威胁起作用。

5、实验设备

主流配置PC,安装有windows 2000 SP4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天网防火墙个人版。

6、实验步骤

1)从指导老师处得到天网防火墙个人版软件。

2)天网防火墙个人版的安装。按照安装提示完成安装,并重启后系统。

3)系统设置。在防火墙的控制面板中点击“系统设置”按钮,即可展开防火墙系统设置面板。

天网个人版防火墙系统设置界面如下。

防火墙自定义规则重置:占击该按钮,防火墙将弹出窗口,如下:

如果确定,天网防火墙将会把防火墙的安全规则全部恢复为初始设置,你对安全规则的修改和加入的规则将会全部被清除掉。

防火墙设置向导:为了便于用户合理的设置防火墙,天网防火墙个人版专门为用户设计了防火墙设置向导。用户可以跟随它一步一步完成天网防火墙的合理设置。

应用程序权限设置:勾选了该选项之后,所有的应用程序对网络的访问都默认为通行不拦截。这适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需要对所有访问网络的应用程序都做审核的时候。(譬如在运行某些游戏程序的时候)

局域网地址:设置在局域网内的地址。防火墙将会以这个地址来区分局域网或者是INTERNET 的IP来源。日志保存:选中每次退出防火墙时自动保存日志,当你退出防火墙的保护时,天网防火墙将会把当日的日志记录自动保存到SkyNet/FireWall/log文件下,打开文件夹便可查看当日的日志记录。

4)安全级别设置天网个人版防火墙的缺省安全级别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默认的安全等级为中级。了解安全级别的说明请查看防火墙帮助文件。为了了解规则的设置等情况,我们选择自定义安全级别。

然后点击左边的将打开自定义的IP规则。

从中可以看出,规则的先后顺序为IP规则、ICMP规则、IGMP规则、TCP规则和UDP规则。自定义IP规则的工具条如下,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完成规则的增加、修改、删除、保存、调整、导入导出操作。重要:规则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后一定要点击保存图标进行保存,否则无效。

单击规则前面的,可使该规则不起作用,且其形状变为。

5)修改规则双击该规则,或者点击工具条上的修改按钮可以打开该规则的修改窗体。然后按照需求对各部分进行修改。

(1)首先输入规则的“名称”和“说明”,以便于查找和阅读。(2)然后,选择该规则是对进入的数据包还是输出的数据包有效。

(3)“对方的IP地址”,用于确定选择数据包从那里来或是去哪里,这里有几点说明: ■“任何地址”是指数据包从任何地方来,都适合本规则,■“局域网网络地址”是指数据包来自和发向局域网,■“指定地址”是你可以自己输入一个地址,“指定的网络地址”是你可以自己输入一个网络和掩码。

(4)除了录入选择上面内容,还要录入该规则所对应的协议,其中:

■‘IP’协议不用填写内容,注意,如果你录入了IP协议的规则,一点要保证IP协议规则的最后一条的内容是:“对方地址:任何地址;动作:继续下一规则”。

■‘TCP’协议要填入本机的端口范围和对方的端口范围,如果只是指定一个端口,那么可以在起始端口处录入该端口,结束处,录入同样的端口。如果不想指定任何端口,只要在起始端口都录入0。TCP标志比较复杂,你可以查阅其他资料,如果你不选择任何标志,那么将不会对标志作检查。

■‘ICMP’规则要填入类型和代码。如果输入255,表示任何类型和代码都符合本规则。■‘IGMP’不用填写内容。

(5)当一个数据包满足上面的条件时,你就可以对该数据包采取行动了: ■‘通行’指让该数据包畅通无阻的进入或出去。■拦截’指让该数据包无法进入你的机器

■继续下一规则’指不对该数据包作任何处理,由该规则的下一条同协议规则来决定对该包的处理。(6)在执行这些规则的同时,还可以定义是否记录这次规则的处理和这次规则的处理的数据包的主要内容,并用右下脚的“天网防火墙个人版”图标是否闪烁来“警告”,或发出声音提示。

6)新增规则点击工具条的新增规则按钮可以新增一条规则,并弹出该规则的编辑界面。比如新增一条允许

访问WWW端口的规则,可以按如下方法设置。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并点击工具条的保存按钮。

7)普通应用程序规则设置天网防火墙个人版增加对应用程序数据传输封包进行底层分析拦截功能,它可以控制应用程序发送和接收数据传输包的类型、通讯端口,并且决定拦截还是通过。在天网防火墙个人版打开的情况下,首次激活的任何应用程序只要有通讯传输数据包发送和接收存在,都会被天网防火墙个人版先截获分析,并弹出窗口,询问你是通过还是禁止。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允许应用程序访问网络。如果不选中“该程序以后按照这次的操作运行”,那么天网防火墙个人版在以后会继续截获该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数据包,并且弹出警告窗口。如果选中“该程序以后按照这次的操作运行”选项,该应用程序将自加入到应用程序列表中,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设置来设置更为详尽的数据传输封包过滤方式。

8)高级应用程序规则设置单击

可以打开详细的应用程序规则设置。单击应用程序规则面板中对应每一条应用程序规则都有几个按钮

点击“选项”即可激活应用程序规则高级设置页面。

“该应用程序可以”窗口是设定该应用程序可以做的动作。其中:是指此应用程序进程可以向外发出连接请求,通常是用于各种客户端软件。则是指此程序可以在本机打开监听的端口来提供网络服务,这通常用于各种服务器端程序中。

9)根据以上功能,分别完成如下不同需求的防火墙规则设置并进行测试。

需求1:ICMP规则允许ping进来,其它禁止,TCP规则允许访问本机的WWW服务和主动模式的FTP服务,其它禁止,UDP禁止。需求2:ICMP规则允许ping出去,其它禁止,TCP规则禁止所有连接本机,允许IE访问Internet的80端口,UDP规则允许DNS解析,其它进出UDP报文禁止。

7、实验思考

1)根据你所了解的网络安全事件,你认为天网防火墙不具备的功能有哪些? 2)防火墙是不是绝对的安全?攻击防火墙系统的手段有哪些?

篇2:实验技术论文

一、考试方法

1、考试前学生完成实验考核试卷的理论问答题部分(开卷);

2、操作部分单人单桌,按学号分组,20人一组,进入实验室时抽签,抽到几号题目,做几号题目;

3、要求现场操作,当堂完成试卷的操作部分(不用写实验目的、仪器名称,只写实验步骤、画电路图、记录结果、波形、写总结);

4、考试时间一小时;

5、考试时只允许带笔、尺子、实验考核试卷。

二、评分标准

篇3:实验技术论文

1.现状

当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取得了一定进展, 探索出一些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 并且开发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直受到中学物理教师的重视, 也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但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还不够系统, 存在很大差距, 具体现状如下。

学生应用情况:

(1) 学生接触到知识传授的多, 基本是教材的媒体化。

(2) 学科内容比较完善, 没有注意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资源共享。

(3) 网上学习大多不过只是文本的阅读, 缺乏教师指导和学生协作。

教师应用情况:

(1) 在学科应用中比较多, 能够应用互联网络搜集相关学科信息, 能够应用常用软件Power Point、Front Page等进行课件制作, 但基本是单机应用水平, 没能发挥网络优势, 共享性差。

(2) 传授知识的资源比较多, 培养和评价学生能力的资源比较少。

(3) 部分学校和教师建设了物理专题网站, 但系统性差, 对知识内容体系关注较多, 对物理实验关注较少。

2.存在的问题

物理实验教学自身的特点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决定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 学生实验的个性化需求与实验教学“一齐化”的矛盾。

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的个性需求是多样的, 而现行教材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都是统一的, 所以得出的实验结论必然是一致的。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到实验室做实验变成了“走过场”。形成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 讲实验不如看实验”的局面。

(2) 学生实验操作的渴望和实验条件局限的矛盾。

学生对实验操作普遍具有好奇心理, 都渴望进行自主操作。可是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有些物理实验内容本身的限制性, 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任意操作。

(3) 学生活动的局限性和物理研究内容广泛性的矛盾。

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大到天体物理, 小到微观粒子都是教学内容。而学生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 因此他们建构诸如天体物理、微观粒子等物理内容时缺乏直接经验。

(4) 学生直接经验的缺乏和物理实验原理抽象性的矛盾。

许多物理实验的原理非常抽象, 如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叠加、光电效应等。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直接经验, 对这些实验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5) 学生记忆的短暂性和物理实验现场不可恢复性的矛盾。

每一次物理实验操作完成后都无法再现同样的实验现场, 而学生不可能完全记住实验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整个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当实验记录出现错误时, 再恢复实验现场是不可能的。

(6) 对实验分析的任意性要求与物理实验过程连续性的矛盾。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有时我们希望在分析实验时可以进行任意暂停, 在任意位置和角度观察实验, 而真实的物理实验是连续的, 是不可能实现上述要求的。

(7) 对信息化环境的需求和物理实验环境单调性的矛盾。

例如, 在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过程中, 为了便于分析简谐振动的本质, 我们希望能够营造在任意位置显示振子的受力方向和大小、速度方向和大小以及加速度方向和大小的信息化环境, 而在传统的实验室环境和教室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

3.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具有可交互性、可计算性、可控制性、可图示性、实时性、可复制性、可共享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检索性、大容量性、可扩大性、可程序化、可模拟性、可仿真性、可智能性、可组合性等特性, 这些优势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物理实验教学呈现如下趋势。

(1) 虚拟实验室。

虚拟物理实验室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室中无法完成的实验模拟出来, 将无法实现的效果一一再现。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入虚拟物理实验室,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模拟实验的“操作”, 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虚拟物理实验室不受传统物理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的限制, 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开放的“操作”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解决了困扰物理教师多年的实验教学方面的不少难题, 也使学生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

(2) 软硬件结合。

为了快速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数据的直观显示, 在传统物理实验中加入传感器、电脑及实验软件。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电脑做终端, 接口电路、传感器和常规物理实验仪器共同组成新的智能化实验仪器。利用传感器、通过接口电路完成一些物理量的测量, 其优点在于提高了数据测量的精度;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时, 可以把实验数据的曲线绘制出来, 直观性强。传感器进入中学物理实验室, 不仅成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而且还能突出物理学科重实际、重应用的特点, 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实验教学理想教学过程的设计

1.基本概念

所谓理想情况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是指在不考虑教学条件的情况下, 突破时空限制来构思课堂教学的步骤, 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设计的原则

(1) 要以学生能够高效接受的形态提供知识和信息, 设计学习内容有效呈现形态, 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质量和效率。

(2) 要建立学生系统运用知识的环境。当学生不断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 就会驱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完善化、活学活用化, 进而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确定领域、发现问题、抽象问题、分解问题、选择方法、提出方法、应用方法、验证方法。重点关注演绎、归纳、类比等推理能力的培养。

3.理想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1) 营造理想的实验操作环境。

理想的实验环境可以为实验者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优良的实验空间、合适的实验操作步骤、适宜的实验结果处理方法。实验环境是进行实验的大前提, 它的好坏程度决定了实验的成败。

(2) 实现实验操作的任意性。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进行任意播放、随意分解, 直到教学效果完美为止。

(3) 数据采集的自动性。

物理实验一般要求当堂测量数据, 根据数据处理得出结论。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方法要耽误许多时间, 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理想的实验过程应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和分析, 同时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即时得出结论, 如果发现数据错误, 学生可以当场补测某些数据;同时可以使教师当场评价学生的实验数据, 这样减少了教师批阅实验报告的时间, 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搞好别的教学工作。

(4) 实验分析的直观性。

理想的数据处理应可以把实验数据的曲线、图形绘制出来, 便于实时对比分析, 直观性强;能够直观演示抽象的实验原理。

共性整合点诊断

(一) 整合点概念

在完成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设计之后, 就可以进行整合点的诊断工作了。整合点的诊断过程, 首先要分析每一个理想教学步骤是否能够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下完成, 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如何;然后分析信息技术手段对每一步的支撑情况如何, 是否比运用常规教学手段质量或效率高, 如果确实高的话, 该步骤就可以诊断为整合点。

(二) 整合点诊断的基本方法

一节课的整合点应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所对应的教学步骤中诊断, 其他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步骤中即便有整合点,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了这些整合点的问题, 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所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一节课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对于其他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步骤, 是否分析整合点, 要根据这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

整合点的诊断,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理想状态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及教学步骤。即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情况, 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结构,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安排哪些教学步骤。在此基础上, 诊断常规教学手段在支撑教学活动时, 哪些步骤中存在的困难, 确定出可能的整合点。

整合点的诊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 诊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整合的方向。整合点诊断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 从教与学可能具有共性规律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分类, 将具有共性规律的内容分为一类, 根据课程内容的具体情况, 不同类型可以进一步分为子类或多级子类。

步骤二, 系统研究每种内容类型有效的教学结构确定、教与学模式设计、教与学过程安排、教与学策略选择等方法。

步骤三, 系统分析运用常规手段实施所安排的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困难步骤, 并进行系统归类。

步骤四, 分析哪些困难步骤信息技术能够支撑, 确定出整合点。

在上述步骤当中, 教与学模式及过程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设计的不合理或不够科学, 那么, 在此基础上所诊断出的困难可能根本就不是困难。

(三) 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点分类及解决办法

1. 物理实验的共性整合点及解决办法

(1) 物理模型的模拟。

物理模型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 学生对它缺少感性认识, 一般只是凭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去想象。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可使这些模型直观化, 有利于学生头脑里形成形象化的概念。

例如, 热学中固体、液体、气体分子模型, 可以用Flash制作动画, 模拟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特点。画面既简洁, 对比性又强, 对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微观分子模型给予了很大帮助。

(2) 瞬间发生的物理过程的慢放。

演示实验是物理现象的真实反映, 它可使要研究的现象重现在课堂上, 但对于一些瞬间发生的复杂物理现象, 只能观测到其结果, 而无法观察其变化的具体过程。采用Flash制作成的动画课件, 可以形象逼真地模拟物理现象瞬间发生的变化过程, 使学生在头脑中描绘出清晰的物理图像。

(3) 实验细节的展示。

有些物理实验的现象, 读数和结果细小而不易观察, 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通过大屏幕投影放大展示, 可以弥补这类实验的不足, 教学效果较好。

例如, 在游标卡尺的使用及其读数的教学中, 仪器小、刻度细微、精度高, 给教学演示带来较大难度, 运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及智能性, 设计课件来模拟游标卡尺的测量过程, 测量值随机多变, 具有真实感, 并将仪器尺寸和刻度线充分放大, 方便了讲解和学生学习。

(4) 实验情景创设, 实验现象模拟。

为了克服对实验分析的任意性要求与物理实验过程连续性的矛盾, 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情景, 模拟实验现象。

例如, 分子运动特点,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都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 可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实验, 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5) 历史实验的重现。

一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实验, 有的受条件限制, 在教学中只能靠讲解与图形来描述, 对学生的说服力不强, 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实验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 α粒子散射实验, 将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制成三维动画, 重现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枯燥难学, 对原子核式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 还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危险性的演示实验, 既能避免事故发生, 又能收到良好效果。

(6) 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实验原理。

为了克服学生直接经验的缺乏和物理实验原理抽象性的矛盾以及对信息化环境的需求和物理实验环境的单调性的矛盾, 可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展示物理实验原理。

例如, 示波管原理的介绍,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平抛运动的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简谐振动, 光的干涉、衍射、电动机原理、汽油机原理、发电机原理等的演示和讲解等。

2. 物理实验的分类及整合点解决办法

(1) 物理实验的分类。中学物理学生实验主要有练习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2) 每类实验整合办法。

(1)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学生实验。

此类学生实验是专门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 如练习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等。此类实验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因此, 对于此类实验, 可设计开发专门的软件进行模拟, 重点要放在交互性和指导性上, 学生可通过调节参数进行实际模拟操作训练。

(2) 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的学生实验。

此类学生实验是观察和研究某些物理现象的, 如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机械波、水波的干涉,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等。此类实验的教学重点是展示物理现象以及解释形成现象的原理。因此对于此类实验, 重点是设计开发现象的演示和原理的讲解的软件。

(3) 测定物理量的学生实验。

此类学生实验是为了测定某些物理量, 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测金属丝的电阻率,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等。此类实验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的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拓展等。因此对于此类实验, 重点是设计开发交互性和指导性强的软件, 学生可通过软件模拟实验操作。

(4) 验证物理规律的学生实验。

篇4:实验技术论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传统金相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贴近实际工程,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背景下提出了引进多媒体、数据库,完善实验教学手段,夯实实验技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及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式等措施,旨在对实验教学及提高学生实验技术能力进行探索。

关键词: 金相实验技术 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改革

金相实验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实验技能,也是当今金属材料开发、产品质量检验及失效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现代金相检验技术将材料组分—加工工艺—显微组织形貌—材料性能有机关联,为调整材料组分、改善加工工艺,最终提高材料性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相较而言,金相实验技术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其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一方面掌握金相显微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相关材料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材料研究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解决后续实际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金相实验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疏于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且,实验讲义所采用的金相组织照片多为试样的典型组织形貌,与工程实际组织相差甚远。因此,针对现行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在贴近实际工程,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背景下,同时借助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系在现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参与实践训练机会少、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脱节的不足,对金相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及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能力。笔者现结合近些年的实验工作经验和体会,提出对金相实验课程改革的设想。

1.引进多媒体、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手段

传统金相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原理及方法,借助一些典型的金相显微组织形貌图,对显微组织特征给予必要的文字说明。随后将制作好的若干金相试样提供给学生观察。由于学生自身差异性较大,加之对金相组织形态认同度较低,该种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茫茫然,很难达到实验的目的。多媒体技术及大数据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该类问题。可以将实验涉及的试样标准组织形貌及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金相试样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将实验内容准确、迅速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首先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抓住试样典型显微组织特征,随后有更多的时间观察、体会实验内容。同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对组织形貌存在疑问,就可以方便在数据库中寻找。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2.进一步夯实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实验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具体做法可以由任课老师讲授完必要的背景知识,学生有初步认识后,分发给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试样,让学生制备金相试样,完成组织形貌观察分析。在制备试样、观察形貌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首先形成自己的体会,然后任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这样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可能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再有,在金相试样显微组织分析中,学生制备试样,完成金相组织显微镜观察及图像拍照,生生间相互对比观察,了解不同处理条件下试样金相组织形态的特点及观察分析方法。而且在相互对比过程中,既多方面了解不同组织形貌,加深记忆,又比较各自的劳动成果。这样学生更重视也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形成积极向上、相互竞争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鼓励其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全面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研究性试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考查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措施。为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验证性基础实验可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操作和报告情况进行考核;综合实验主要基于实际工程问题开设,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探索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实验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此类实验的考核可结合学生自评或团队互评,最后结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由老师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成绩。成绩考核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相实验技术是金属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实验技能。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等措施完善实验课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实验教师的责任,我们将继续努力对金相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及探讨。

参考文献:

[1]谷志刚,马胜男,胡亚伦,石萍.开设现场金相实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33-135.

[2]李蛟,张大富,王发刚,杜庆洋,张华.基于材料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13,20:75-76.

[3]姚鸿年.金相实验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9.

基金项目:聊城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LDSY2014004)

篇5:实验技术论文

实验三 四环素、金霉素的薄层层析鉴定(验证型)

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层析的原理,四环素族抗生素的定性鉴定方法。实验原理:

层析(色谱,chromatograpby)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在把微细分散的固体或是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液体作为固定相,把液体(与上述液体不相混合的)或气体作为移动相的系统中(根据移动相种类的不同,分为液相层析和气相层析二种),使试料混合物中的各成分边保持向两相分布的平衡状态边移动,利用各成分对固定相亲和力不同所引起的移动速度差,将它们彼此分离开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称为层析,亦称色谱法。用作固定相的有硅胶、活性炭、氧化铝、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或是在硅藻土和纤维素那样的无活性的载体上附着适当的液体。将作为固定相的微细粉末状物质装入细长形圆筒中进行的层析称为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薄而均的支持物(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作为固定相的称为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或者用滤纸作为固定相的纸上层析。层析根据固定相与溶质(试料)间亲和力的差异分为吸附型、分配型、离子交换型层析等类型。但这并不是很严格的,有时常见到其中间类型。此外,近来也应用亲和层析,即将与基质类似的化合物(通常为共价键)结合到固定相上,再利用其特异的亲和性沉淀与其对应的特定的酶或蛋白质。

分配层析在支持物上形成部分互溶的两相系统。一般是水相和有机溶剂相。常用支持物是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亲水物质,这些物质能储留相当量的水。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都能溶解,但分配系数不同,展层时就会形成以不同速度向前移动的区带。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系统中分配时,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溶剂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当欲被分离的各种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时,它们就能被分离开。分配系数大的移动快(阻力小)。

薄层层析是以薄层材料为支持物,在密闭容器中,样品在其上展开。当斑点不易为肉眼观察时,可利用适当的显色剂,或通过紫外灯下产生荧光的方法进行观察。通过这种展开操作,各成分呈斑点状移动到各自的位置上,再根据Rf值的测定进行鉴定。薄层色谱法具有分离与鉴定的双重功能,通过薄层图谱与对照品的图谱相比较,除了能鉴出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外,还以完整的色谱图作为一个整体对制剂加以鉴别。薄层色谱分析法由于简便、快速,能有效地、直观地反映药品地真实性、稳定性,现已成为药物制剂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薄层层析是鉴别抗生素的方法之一,层析后进行显色,并绘制层析图谱,根据层析图谱对抗生素进行鉴定。本实验以四环素、金霉素标准品溶液作为对照对发酵液进行鉴定。

材料、试剂和器材: 仪器和设备:

玻璃层析缸;层析板(薄层层析硅胶烟台芝罘区黄务硅胶开发实验厂有售);吹风机;紫外投射仪;离心机(1.5ml转子)试剂:

四环素、金霉素标准品(1000U/ml)用0.1 M盐酸溶解并稀释定容,4℃冰箱保存(可使用7天)。

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2L。草酸、氨水 其它物品:

1.5ml离心管、小烧杯、玻璃棒、毛细玻璃管或微量注射器、pH试纸(pH覆盖1.0~2.0)(或酸度计)、饭盒(或大培养皿)、凡士林 实验步骤:

1.层析板处理

层析板105℃烘烤过夜,均匀喷上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4.5),于空气中晾干、备用。

2.点样

选取两种定向发酵液加草酸酸化至pH为1.5~2.0,取上清约l.2 ml于1.5ml离心管中,10000 rpm,5min,备用。在距层析板底边2.5~3 cm起始线上(用铅笔划线,做出点样点记号),用毛细玻璃管在薄层层析板上点四环素标准品和金霉素标准品溶液3次,发酵液上清点8~10次,点样点不大于0.4cm,每次都要吹干后再点。(一般效价在1000u/ml以上点3次,500~1000u/ml点4次,200~500u/ml点5次)。剩余的发酵液上清于4℃冰箱保存。

3.层析(展开)

用正丁醇:醋酸:水(4∶1∶5)的上相作展开剂。层析前需预先用展开剂预平衡层析缸,可在缸中倒入2cm高的展开剂,密闭,一般保持15-30分钟。然后将层析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在室温下展层6~8h(与温度有关)。封口不严可涂抹凡士林。

4.荧光显影

待溶剂前沿展至板的一半以上时将层析板取出,标出溶剂前沿,于通风橱中晾干,用氨水熏数秒钟后即可在紫外灯下显影,画出黄色斑点,分别算出Rf值。(四环素标准品慢和金霉素标准品快)

无水四环素在波长365nm下显黄色荧光,根据与标准对照可定性测定。注意事项:

因四环素能和钙盐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故发酵液中的四环素浓度不高,预处理时通常用草酸将发酵液酸化至pH=1.5~2.0,使四环素尽量溶解。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要控制好点样量,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作展开剂中极少量强极性溶剂(0.5%)或pH值的改变可显著改善拖尾现象。

实验四 四环素的效价测定(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抗生素效价的表示方法

2、学习抗生素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实验利用比色法测定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效价。效价(titer或titre)是评价抗生素效能的标准,它代表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抗菌效力,也是衡量发酵液中抗生素含量的尺度,人们以1µg金霉素或四环素标准品为1个单位,0.6µg青霉素G钠盐为1个单位。

四环素和金霉素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产生黄色的脱水金霉素和脱水四环素,其色度与含量成正比。

在碱性条件下,四环素较稳定,而金霉素则生成无色的异金霉素: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比色法测定四环素、金霉素混合液的总效价;而四环素效价的测定可在碱性条件下,使金霉素生成无色的异金霉素,然后再在酸性条件下,使四环素生成黄色的脱水四环素,经比色测得四环素效价。总效价与四环素效价二者之差即为金霉素的效价。本实验只测定四环素的效价。

因四环素能和钙盐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故发酵液中的四环素浓度不高,预处理时通常用草酸将发酵液酸化至pH=1.5~2.0,使四环素尽量溶解。发酵液中,由于杂质的干扰,将影响比色的正确性,因此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作为螯合剂,掩饰金属离子的干扰,改变四环素脱水条件(降低酸度或延长加热时间),可以减少杂质对比色反应的干扰。材料、试剂和器材: 试剂:

EDTA lg/l00ml、NaOH 3mol/L、HCl 6mol/L、蒸馏水

盐酸四环素标准液: 精密称取盐酸四环素标准品0.0410 g 于烧杯中, 用适量蒸馏水(或0.1mol/L的盐酸溶解)溶解, 转移至200 m 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0.2 m g /m l的溶液。器材:

分光光度计、玻璃比色池、水浴锅、电炉、不锈钢锅、擦镜纸、50ml容量瓶(或比色管)、大烧杯、移液枪、1mL枪头、洗耳球 实验步骤:

取上述保存的处理发酵液上清l ml(效价约为1000U/m1)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lml浓度为lg/l00ml EDTA溶液,加蒸馏水9ml,再加入lml浓度为3mol/L的NaOH,在20~25℃ 3 下保温15min后,加入2.5ml浓度为6mol/L的HCl,煮沸15min后,冷却,稀释至刻度,在分光光度计上于440nm(或38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紫外为100-390nm;可见光为380-780nm,根据波长选择石英比色池或玻璃比色池,否则玻璃对于紫外光有吸收)

对照样品(不加诱导剂)的前处理方法与上述步骤一样,只是在加入HCl后,不加热,稀释至刻度,作为测定样品的空白对照, 调零。

取1ml四环素标准品于50ml容量瓶中,加1ml浓度为6mol/L的HCl,水浴煮沸15min后,冷却,稀释至50ml,440nm(或380 nm)测吸光度。(以蒸馏水作为空白测定)

以定向发酵培养基中的对照组作为空白对照,测定其它三个处理组的吸光度。(有时可能因对照组处理不当而使其它组的读数为负值,这时可以以蒸馏水作为空白。)

计算公式:

发酵液中四环素的效价= A发酵 A四环素标准

篇6:实验技术论文

姓名:莫鸿斌

学号:201601030137

班级: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实验日期: 2018-3-23

一、实验项目

T-SQL创建修改数据库和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运用; 2.掌握T-SQL语句的执行操作;

3.如何使用T-SQL创建修改数据库和表。

三、实验内容

1.使用T-SQL创建数据库factory,要求将数据库文件factory_data.MDF存放在E:data下面,其文件初始大小5MB,自动按5MB增长,将事务日志文件factory_log.LDF存放在E:data目录下,其文件大小按1MB自动增长。

2.使用T-SQL在数据库factory下创建如下表: 职工表(职工号(int),姓名(char(10)),性别(char(2)),出生日期(datetime),党员否(bit),参加工作时间(datetime),部门号(int)),其中职工号作为主键。部门表(部门号(int),部门名(char(10)),其中部门号作为主键。工资表(职工号(int),发放年份(int),发放月份(int),工资(decimal(6,1))),其中职工号、年份、月份作为主键。

3.使用T-SQL建立创建的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规则。4.在上述表中输入数据,每个表至少10条记录。

四、实验环境

安装有SQL Server2008的PC一台。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

1.使用T-SQL创建数据库factory

2.将数据库文件factory_data.MDF存放在E:data下面,其文件初始大小5MB,自动按5MB增长,将事务日志文件factory_log.LDF存放在E:data目录下,其文件大小按1MB自动增长。

4.使用T-SQL在数据库factory下创建 职工表(职工号(int),姓名(char(10)),性别(char(2)),出生日期(datetime),党员否(bit),参加工作时间(datetime),部门号(int)),其中职工号作为主键。部门表(部门号(int),部门名(char(10)),其中部门号作为主键。工资表(职工号(int),发放年份(int),发放月份(int),工资(decimal(6,1))),其中职工号、年份、月份作为主键。

5.使用T-SQL建立创建的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规则

5.在上述表中输入数据,每个表至少10条记录

篇7:匹配技术实验报告

11120528

徐晗

实验内容:

利用①相关匹配(Correlation Matching)、②基于Hausdorff距离匹配方法 及③考虑对场景图象距离变换(Distance Transform)的Hausdorff距离匹配方法,实现模板目标在场景图象中的定位。实验过程: 对于每个模板分别给出最后的目标定位位置坐标(左下角坐标为(0,0)),对于方法①与②,比较定位精度的偏差;对于方法②与③比较定位效率(时间)。实验环境:

Matlab 实验结果:

1. 程序运行结果:

(1)相关匹配

由于相关匹配是在原图上进行匹配,所以对匹配位置的像素用底片色显示,以便于观察。模板一 相关度分布图

相关度彩色网格图:

匹配结果图:

左下角位置为(0,0),以模板左上角位置为参考点,模板匹配位置在 ans =

172

即坐标(172,111)为模板左上角位置所在。

模板二: 相关度分布

相关度彩色网格图:

匹配结果图:

左下角位置为(0,0),以模板左上角位置为参考点,模板匹配位置在 ans =

174

即坐标(172,111)为模板左上角位置所在。

(2)Hausdorff距离变换匹配

模板边缘提取,用参数为0.005的log算子和canny算子:

Template_1,log算子

Template_2,canny算子

背景边缘:

模板一

Hausdorff距离彩色网格图

分割效果图:

左下角位置为(0,0),以模板左上角位置为参考点,模板匹配位置在 ans =

174

模板二

Hausdorff距离彩色网格图

变换效果图

以模板左上角为参考点,匹配点位置坐标为

ans =

175

102(3)基于场景的hausdorff变换:

边缘提取使用参数为0.006的log算子

模板一

模板二

背景:

场景距离hausdorff变换:

模板一

匹配结果彩色网格图:

匹配结果

以模板左上角为参考点,匹配点位置坐标为 ans =

172

模板二

匹配结果彩色网格图:

匹配结果

以模板左上角为参考点,匹配点位置坐标为 ans =

161

2. 效果对比

1.相关度匹配与hausdorff距离匹配效果对比:

通过对之前结果的观察,可以看出在使用模板一时,两者的匹配效果都很好,在实际程序运行结果中,实际上hausdorff距离算法得到了三个相同值的极值点,在图上只显示出一个,不过由于三个点是相邻的,非常接近,所以选用了其中的一个匹配度最高的显示出来。由于相关匹配算法应用的是原始图像进行匹配,对图像信息使用的较多,因此匹配效果更加精准;而hausdorff变换要先提取边缘,且对图像噪声很敏感,因此往往需要尝试不同的边缘检测方法和其他参数,而且由于算法的缘故,经常会出现多个匹配点,在这方面精准度不如相关匹配。

在使用模板二的计算中,相关匹配算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由于模板与图像不完全相同,所以无法算出具体的偏差,不过从实际效果看还是可以接受的;hausdorff算法则由于背景边缘在一些位置比较密集,而模板边缘与背景目标边缘相差较大,经常会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但在调整好了参数之后效果与相关匹配还是比较接近的,结果也可以接受。

2.Hausdorff距离算法与基于场景的hausdorff变换效率对比:

实际测得使用hausdorff距离算法计算一次所用的时间大概为:

Elapsed time is 833.266206 seconds.由于时间较长,没有反复统计,不过一般都在700s以上,在系统同时做其他工作时时间可以超过1000s,计算量大,耗时多;

使用基于场景变换的hausdorff算法计算一次所用的时间大概为:

篇8:实验技术论文

在一台真实物理机上, 通过VMware虚拟机, 创建两台虚拟机, 其基本配置如下:虚拟机1:安装Windows XP系统, 网卡连接类型:自定义VMnet 2~7均可。虚拟机2:安装Windows XP系统, 网卡连接类型:与虚拟机1相同。

上述两台虚拟机中, 虚拟机2就是虚拟机1的克隆, (如CPU、内存、硬盘、光驱及显示器等) 可完全相同。本步骤相当于在真实场景中两台电脑物理连接已经完成。接着就可开展网络教学实验, 如下:

一配置双机互联网络

1. 更改电脑名称 (两台电脑操作一样)

右击虚拟电脑桌面“我的电脑”图标, 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更改计算机名。

虚拟机1可指定为:MYPC1, 虚拟机2可指定为:MYPC2。

重启电脑后, 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可见新电脑名生效, 电脑将以新名称出现在网络中。

2. 为电脑指派IP地址 (静态配置)

右击虚拟电脑桌面“网络邻居”图标, 在“Internet协议 (TCP/IP) 属性”对话框的“IP地址栏”输入IP地址。虚拟机MYPC1:192.168.5.1;虚拟机MYPC2:192.168.5.2。子网掩码自动生成:255.255.255.0, 完成IP指派。

3. 用网络安装导向进一步配置网络

为确保网络中的其他电脑访问这台电脑及其上的文件和打印机, 也使这台电脑能够访问网络, 需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供的“网络安装向导”进一步对电脑进行配置。在配置中, 出现“选择连接方法”对话框时, 选择“此计算机通过居民区的网关或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网络配置完成, 选择“完成该向导, 我不需要在其他计算机上运行该向导”, 重启电脑后配置生效。

二双机互联网络的文件或文件夹资源共享

1. 设置文件共享

在虚拟机MYPC1的E盘事先准备文件夹“共享实验”及文件“爆笑水浒.doc” (可自定) , 为资源共享做内容准备。右击该文件夹, 弹出快捷菜单, 选“共享和安全”。在“共享实验属性”对话框中勾选“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夹”, 当文件夹变成手托图标时, 说明共享设置已经成功。

2. 访问共享文件及文件夹

启动虚拟机MYPC1, 依次单击“开始”菜单→“搜索”, 以“网络上的一个计算机”方式搜索, 在“计算机名”输入框中输入:MYPC。在搜索结果窗口中出现MYPC1和MYPC2两个计算机。双击MYPC2, 可以看到该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双击“共享实验”就可以访问“爆笑水浒”电子书。

三双机互联网络的磁盘共享

磁盘共享目的是为网络用户提供存储空间, 硬盘、光驱等都可以用作磁盘资源共享。

1. 设置虚拟机MYPC2的“本地磁盘 (D:) ”共享

按上述共享文件夹设置方法, 右击“我的电脑”窗口内的“本地磁盘 (D:) ”设置共享, 当该磁盘变成手托图标时说明共享设置成功。

2. 从虚拟机MYPC1上访问共享磁盘“MYPC2本地磁盘 (D:) ”

启动虚拟机MYPC1,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菜单操作:工具→映射网络驱动器……弹出“映射网络驱动器”对话框, 点击“浏览”按钮, 依次展开“整个网络”→“Mshome”→“MYPC2”。选MYPC2下的共享资源“MYPC2本地磁盘 (D:)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可见新添加了网络驱动器“MYPC2 (MYPC2) 上的MYPC2本地磁盘 (D:) ”, 在MYPC1上使用该网络驱动器就像使用自身磁盘一样没有两样, 但该驱动器的确是在MYPC2电脑上。

四消息共享

双机互联网络不能使用QQ、MSN等聊天工具, 但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聊天工具Winchat实现即时通讯, 消息共享。

1. 在两台虚拟机上完成系统配置 (两台虚拟机操作相同)

右击桌面“我的电脑”图标, 在快捷菜单中选“管理”项。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依次展开窗口左侧“计算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将“Network DDE”和“Network DDE DSDM”服务的“启动类型”, 分别设置为“自动”, 重启动电脑该两项服务就可启动。

2. 在两台虚拟机上实现消息共享、双机对聊

依次单击“开始”菜单→“运行”。运行Windows自带的聊天工具:Winchat。在Winchat界面, 可以通过“拨号”按钮呼叫另一台虚拟机, 通过“应答”按钮与呼叫机相连接, 通过“挂断”按钮终止对聊。

五结束语

用虚拟机组网虽然真机布线连接组网有所不同, 但一切配置操作和四个实验内容却与真机操作没有两样。运用模拟器构建实验环境是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对虚拟技术研究的深入, 可完成的实验内容不断扩展, 这对于学生熟练掌握组网知识, 理解运作机理, 提高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

摘要:介绍VMware虚拟机技术可以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文章很多, 但是关于怎样架设网络实验平台及实验哪些内容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详细描述了用VMware技术架设最简单的局域网平台 (双机互联) 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配置双机互联网络;文件和文件夹资源共享;磁盘共享和消息共享的实验内容。作为对网络教学实验平台搭建难的一种解决方案和补充, 在实践中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VMware,虚拟机,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虚拟网络

参考文献

[1]姜海波.虚拟仪器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5) :53~54

[2]马刚.浅谈模拟软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 (11) :184、230

[3]兰聪花.VMware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08 (11) :166~167

上一篇:工作坊成长感悟下一篇:鼓舞士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