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改反思

2024-06-17

高中英语新课改反思(精选十篇)

高中英语新课改反思 篇1

关键词:新课改,激趣,方法指津

新课改不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因此, 要推动课改工作, 首先要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使教师们从思想观念上认同新课改, 跟进新课改的理念, 然后才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改革实践中来。

一、宽容有度, 缺点指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大力推行生本教育, 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允许学生在犯错误之后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但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并不意味着放纵和迁就。对于学生明显的错误, 教师一定要给予明确的判断, 及时指正, 做到爱而有方, 严而有度。对于一些知识性错误, 我们要及时纠正, 让学生明确正误, 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严谨精神。如果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 而教师不及时加以纠正, 学生会认为自己的知识是正确的, 教师便成了误人子弟的角色。如果是有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偏激言论, 更不可等闲视之, 教师要担当起“传道”的责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事业观。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他们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有意扰乱课堂秩序, 目无尊长的学生, 要严厉批评指正, 如果放任自流, 老师的威信会大打折扣, 如果处理优柔寡断, 会打乱课堂教学进度,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明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的指挥棒。只有认真学习, 深刻领悟, 才能目的明确, 方法得当, 重难点合理操作,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的界定, 我们就明白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 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习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界定, 我们便明确了在英语教学中,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 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赛结合, 合理激趣

1. 把竞赛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是一条成功的教学经验, 已经被教师和学生广泛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 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老师和同学, 在生动的展示中, 体现课堂教学的新颖, 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 事半功倍。学赛结合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他们严谨认真的精神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或语言表达生动, 或口语表达准确流利清晰,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积极主动思考, 教学效果明显。

2. 教学内容情节化。

每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是不同的, 故事情节的构建纯属艺术创作, 它体现的应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用说话的方式将故事讲出来也需要艺术性, 随着情节布局的结构,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 读懂作者的心声, 欣赏情节的艺术化组合, 并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知识点,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多变。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且不被学生接受。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不会固定在一种教学方法上, 而是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教学目标的升迁而演变出无数的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 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生动活泼, 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带来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四、方法指津, 精选练习

高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 篇2

高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

回顾新课改几年以来,我每年所教学生的情况不同,下面把个人的一点体会记录下来。

一、认识新课改

1.教学目标方面,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现在我们的教学不应像以前那样把知识满堂灌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3.课程实施方面,彻底改变以前的“要我学”为新课改后的“我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验,感受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认识新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新旧教材边教边比较,发现如下问题:

认识新教材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参和学生的课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涉及的相关内容必要时做一调整,从而使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浅显易懂,更贴近现实生活,不过这也并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和课后练习的内容。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课后制作模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注重学生运用现已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丰富课程资源。

三、在教学结构上狠下功夫

1.做到时时关爱学生,使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在教学中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状态,要及时观察他们的情绪,时时维护学生的尊严。

2.积极提问,始终贯穿课堂。要想学生在课堂45钟内都完全跟着你的思路走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有些学生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还有的可能会睡觉。所以,课堂上适时地采用个别提问或互动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并且不时地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并督促他积极地动脑,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问发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个别学生,不然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也就消退了,也会让学生感到老师上课时只是关注个别学生的。

3.多举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要使学生学会生物这门课,先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生物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例子,要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讲到他们所熟悉的内容,让他们感到学了书上的知识就能解释周围的所见所闻,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反思 篇3

[关键词]脱节 操作难度 新课改 词汇量 评价体系

回顾这两年的课改情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笔者从热闹的课改进行中,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与不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仍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笔者粗略分析,英语新课改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不可否认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但其中不少章节只是将美国教材的内容稍做改动,甚至是直接搬过来的。无疑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

初一的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使自己对毫不熟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又怎么进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对于比萨饼进行各种调查呢 ?如果教师将其变为中国的饺子或面条,不就显得通俗易懂了吗?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教师仅领学生纸上谈兵,又怎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我个人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因此,“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有其一定的创新度,这也是它价值之所在。但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大障碍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纳入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小学毕业,英语知识目标要达到以下标准:

①语音: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语音清楚,语调自然。②词汇: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 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③语法: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④ 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⑤ 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目等。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目标实际上是将大纲中规定的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放到了小学阶段。 ”

的确,目前初中已经实行了新课改,而小学真正实行课改的却没有几所,特别是农村小学就更不用说了。这就使好几级学生出现了 “课改真空”,因而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以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农村学生小学毕业时能达到上述标准。这也就将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使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可见初中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他们承受着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学生以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少学生升初中时英语水平几乎为零,而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众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家长配合不好,孩子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如此一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

“新目标英语”初一阶段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的水平在这里又无法实现,因而学生上初一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别说对于初一的学生,就是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也有个别词打开课本时不认得或写不出的。

五、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但事实上,这里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由于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按照 “新课改实践建议”中所提倡的那样,“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而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不敢随便“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敢“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更不敢“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中国的考试体制的存在,学校便不能把“阶段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老师自然更无能为力了。

笔者认为,新课改的实施应多听一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不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乃至更多表面的或潜在的问题与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因此,就目前而言,没有几个基层的教师,也没有几所基层学校的领导敢将新课改的步子迈得大一些快一些。英语新课改要想取得本质上的全面的成功,要想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6/1/

[2]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 新课程(教师版)3/1/,""(3)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4

一、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能力滞后

教师教学观念与知识能力滞后, 在高一年级教师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因为高中英语新教材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思路。交际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英语语言的交际活动为手段, 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不少教师一方面未能正确理解交际教学的思想, 片面地把交际教学法理解为只重视口语, 不重视书面语;只重视交际能力, 不重视语法知识, 因而排斥交际能力。

2. 以高考为唯一教学中心

语言能力或语言水平的考查按理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但由于客观原因, 高中英语教学对听、说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局限。因此, 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新教材指导思想上的变化, 仍不能以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 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准备上。

3. 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

有些教师没有受过新教材培训, 对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特点认识肤浅, 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钻研, 认为不管什么教材, 语言的教法总是一样的。观念没有转变, 就造成“穿新鞋, 走老路”的现象。

4. 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

在众多的高中, 教师都只是片面强调教学, 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相关的心理因素。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极为被动和盲从, 认知和情感出现了严重的分离。如此下去, 授课就成为了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 而知识就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关系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意识不强, 对英语的兴趣逐渐消失等恶劣现象。

二、教师应如何改进高中英语教学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 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独立的阅读, 于是高一我们就要求学生人人尽量买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 让他们勤查字典。

2. 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立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 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内容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的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的探讨兴趣,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 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 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目前, 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能力滞后;以高考为唯一的教学中心;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阅读教学上存在较大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本文简要地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力求使高中英语教学成为学生素质教育与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学科之一。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曾妍, 万维群.整体语言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09 (14) .

[2]范斌, 邓瑞雨.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校长教育研究) .2007 (05) .

高中英语新课改反思 篇5

高中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推进,关于如何上好历史课,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标准不一而足。结合自己将近一年的对于历史新教材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目标明确可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和教学的重大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知识丰富、自立精神强烈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对应到我们的历史教学,“人格健全”需要明确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机渗透做人处世的品德教育;“知识丰富”需要明确历史教学“知识”目标,有序传授真实可信的历史知识;“自立精神强烈”则需要确定历史教学的“能力”目标,有效培养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则贯穿其中。

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要做到两点:

第一,了解学生情况。即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预测其未来发展状况等,从而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如必修二专题二的第一课《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在高一新授时,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我们的目标应定位于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史实和体会民族工业代表人物的创业品质。高三复习时目标就要进一步探讨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体会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第二,分析教学内容。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教材,分析教材必须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因为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版本,但课程标准是唯一的,它是教材编写、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考试评价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我们江苏地区而言,无论选用人民版的还是人教版的教材,都要注意研读课标的前提下,研究、对比两种版本教材的表述方式其教学要求,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如必修一的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人民版和人教版的内容各有不同表述,但我们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能力目标是“概括、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结合今天中国人的思乡情结、祭祖行为体会宗法制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影响。”

目标的预设和确定之后,和教学方式一样,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围绕大目标,还要注意随时适当的微调,针对不同的班级的学生,甚至同一个班级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适当的生成,这样才能促进所有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课堂形式思辨灵活

关于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是这次新课改的重点。我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采取传统型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充分准备(备课),依次完成对历史原因、过程、结果的分析(中间穿插师生谈话与一问一答),再以不同的形式对历史的因果发展来个小结,注重挖掘教材和历史知识结构教学。课堂教学中我力图循序渐进、完美地分析教材。结果当我把教材分析完毕后,总失望地发现历史所蕴含的乐趣和学生天生的兴趣早已消退得荡然无存。另一方面,课时内容容量大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尽管课堂上尽量压缩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可是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追求面面俱到,以至于课堂教学尚未成功下课铃声已经“革命”的事件常常发生,并且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长时间里我都无法理清课堂教学的头绪,急切地想要改革,可是又不知道到底该何去何从,直至后来参加了一次市里的高中历史新课程研讨活动。我学习这次活动中的公开课经验,完全放弃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彻头彻尾地进行问题教学模式:课堂上基本不讲教材,以创设问题情景为重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事物,在问题设计上以拓展型的问题为主。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是想把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习得的历史知识毕竟有限,而且是处于亟待梳理中。这样全面放弃传统、完全不搭建知识结构的教学显然不适应“国情”,学生难以适从,而且就考试的效果来看也不是很好。

艰难的摸索过程让我明白:历史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照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完善新课程下的新模式。

三、关于自身的问题与思考

问题所在:

1、教学知识点的处理还不够顺手,因为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化很大,哪些知识该补哪些不补,尺度上很难把握。

2、教学深度处理还难于把握,基于新课改刚开始,无前人可鉴,无高考可寻,教学应教到哪一个深度,很难把握。过于理论的话,学生上课兴趣不过,而过于简单的话,又担心知识讲解不到位。

3、学生的历史兴趣调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个度。到底关注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其中很难把握。

4、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不是很到位,尤其教材中容量大、学术性、思辩性强的章节,往往不尽人意,有时过于注重细小知识的分析,造成课时紧迫和教学难度增大,或把握不住主线作蜻蜓点水式处。

我的反思:

1、继续深入地研究新课程标准,以新课标指导教学工作,处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尺度和积极推入新课程改革。

2、继续以调动学生的历史兴趣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个性。

3、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课标为指导,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体,积极稳定地处理历史教学问题。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6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81-01

新课程改革是近年来的一件大事,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它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引出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要求所有的老师们绝对不能再沿袭以前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而是要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引路人,这一点是对传统教学最大的突破和挑战。过去,教师们信奉着“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的思想,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是简单的在课堂上用一整堂课的时间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自己顺利地完成一堂课就可以了。但是,自从新课改实施后,我们才意识到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绝不仅仅是只会在课堂上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学会学习的人,只有这样,你才是一名真正的良师。

一、新课改下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可以推动物理教师专业水平的增长

一方面,深入的反思可以让我们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总结出自己过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了解在今后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加强。比如,过去经常实行“满堂灌”,不注重学生自我认知的发挥,不去和学生互动,只知道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丝毫没有想过学生掌握的如何,或者说掌握后能不能将这些只是很好的应用到生活中。而现在,总结出了这些缺点,也就指导今后教学中自己因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回想起自己当初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时,也曾为了教好物理想过各种办法,我搜集了很多练习题去让学生做,从中看出学生对那些定理掌握得还不牢固,然后重点去为学生讲解这些定理,但是后来却发现,学生依然理解得不是特别深刻,记忆也不深刻,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与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份,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笔者认为,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每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这节课哪些地方做的特别好,今后应该重点发扬,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应该如何改进,这些都是对自己的教学非常有用的,人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自己,在不断的总结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座椅,作为一名教师,课后反思一定要做好。同时,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有时候自己下课后想到的一些问题会很快忘记,只有把它们都记下来,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7

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他提到, 教学反思的初衷就是对教学情景的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 从而解决问题, 因此,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高中物理教师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形势下, 尽职尽责的高中物理教师不能一味简单地采取填鸭式教学,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物理教师如何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进行反思呢?本文特此进行探讨。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 有助于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世界上的教育界都曾提到过一个理论:“教师即研究者”, 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反复教授、反复分析研究课堂效果的过程, 也是教师关注自己教学行为, 深入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

2. 有助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实践教学

教学智慧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知识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教授物理课, 教师会常常教授定理, 为学生安排大量的习题。而学生在一般情况下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 不能很好地掌握要领,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通过实践可以寻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方法。

二、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探索

1.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思维的发展决定意识的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作为物理教师, 要时刻反思所遵循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发展, 及时更新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 如何体现出和谐、民主、平等的特色,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就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提高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随时转变教学理念。

2. 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要想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 一定要多研读物理学名著、专业论文以及物理著作等。教师通过理解这些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名著, 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还可以领悟出许多研究方法。

三、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

1. 随时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在新课程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后总结和做课堂后的笔记进行反思。然而, 高中物理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有限, 深入探索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因此, 做课堂总结和反思有利于物理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师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物理教师的钻研能力和知识素养, 促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2. 提高学生能力培养

年轻的物理教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 虽然都能比较认真地投入工作, 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 对学生都是填鸭式教学。长此以往, 教学质量会慢慢地变得不理想。因此, 物理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深层次上更新与转变教育观念, 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以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

3. 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十分必要

20世纪60年代, 教学设计成为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一门正式学科。一堂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 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步骤, 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根据内容准备教学资料, 设计习题, 多巩固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这些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教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教学内容认识客观世界, 帮助学生自主创新,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时刻反思是否能够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不能一味地以分数高低来判断学生的能力。教与学是两个主体, 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 对学生这一主体进行指导。同时, 教师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要给学生这个主体创造环境, 创设自由思考的情境,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重视的活动, 教师应该深刻认识教学反思的意义, 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当经过反思、实践、再反思的过程, 并在这个过程中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索, 从而审视自我, 发现自我, 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 改正缺点和不足, 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高中物理教师的反思作为较新的课题, 仍然需要千千万万的物理教师不断钻研探索, 这种钻研探索能促进物理教师的成长, 促进他们长足发展, 这种反思可以使高中物理教师实现全方位发展, 促进物理课程在新时期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昌宏.高中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8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化学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技能的训练, 过于重视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奉行的教学观念就是“教师是权威, 起着传输作用”, 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型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机械灌输的对象, 学生没有时间与机会进行思考, 学生的任务就是听与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 即使是实验教学, 学生也根本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只是在教师的操作下被动观察、被动接受, 根本就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容易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只会死记硬背、机械运用的最根本原因。新课程对此高度重视, 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教学观念, 明确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 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掌握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所谓“观念是行动的向导”,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全新的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而是勇于接受与创新, 认真学习新课改, 理会新课标, 革新教学观念, 树立新思想, 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行为。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单一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一) 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是现代最为流行的学习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发挥学生集体的优势, 使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构建者和学习的主人。

(二)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动态性与直观性, 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让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 更容易上升为理性认知。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 原子是“肉眼所看不到”的, 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制作课件, 用动画来进行模拟。如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来模拟“核外电子”的运动, 通过闪烁、叠加来展现“电子云”的特征。这样化“无形”为“有形”, 化微观为宏观, 更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 实验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既是教学内容, 又是学习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 一些教师认为实验费时费力, 也不是高考的考点, 所以大多采用“讲实验、画实验”来代替做实验。有限的实验只限于教师的演示实验, 学生根本就没有亲自操作的机会。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做实验, 用实验来验证理论, 展开探究性活动。实验的全过程全部交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操作实验环节、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性认识。在实验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提升学生实验技能, 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丰富的教学内容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将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既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又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

(一) 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导入新知, 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

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 我们要深入挖掘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元素, 以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来导入新知, 这样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调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来学习新知, 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 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只有将学与用结合起来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我们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在运用中感知化学的实用性, 这样更能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与勇气, 使学生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

四、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

以往的教学评价只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 以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好坏, 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会抹杀学生的个性,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这决定了我们的评价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实施多元评价体系, 发挥评价的激励与鼓舞作用,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新起点。一方面我们要实施“赏识教育”, 运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 也要及时给予肯定,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学习结果固然重要, 但学习过程更为重要。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固定的知识拥有者与机械的运用者, 而是能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 能够灵活运用、会发明、能创造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一切都将体现在学习过程中, 因此我们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9

“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受益终生!”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学。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 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 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同时,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 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 教师应如何应对, 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

一直以来, 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 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 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 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加脱离现实生活, 也使学生很难有所创新。这种背景下, 教师既难“教好书”, 更难“育好人”。“一支粉笔, 一张嘴, 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了。

新课程理念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 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学习有所为, 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学习方式变化, 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 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 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 也应发生新的变化。

知识、能力、情感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 分析要细腻, 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很差。为了增加课堂容量, 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 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 也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 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发挥想象地空间。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 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下降, 另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

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所以, 教学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要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 就必须进行能力的培养。没有正确的知识就谈不上转化为能力的问题, 没有能力的培养, 知识是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的。要在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知觉过程。观察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听、把老师讲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记下来, 则这位学生就象一部录音机和录像机, 不仅学的知识死, 而且容易忘掉。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分析教材和阅读教材的能力要跟上去。

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 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学习方法。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 挖掘各自的潜能, 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 自主选择化学同步资料;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 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 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 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 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 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 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 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 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化学学习中应该学会总结。总结方法多种多样, 现归纳如下: (1) 列表法, 表的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包罗万象, 可把前后、左右的知识用表归纳、总结、比较, 对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极有帮助; (2) 联络图法, 用联络图法总结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使知识串联成“一条线”; (3) 讨论法, 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4) 提问法, 把本节内容纂编成问题, 逐一向学生发问, 这样既避免了讲授的重复, 又可以活学活用; (5) 练习法, 选择典型练习题, 让学生动手做; (6) 回顾法, 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简单复述一遍, 这种方法虽属重复, 但也不可省略。

参考文献

[1]姚新平.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最佳情境[J].中国民族教育, 2007, (4) .

[2]马伟峰.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J.浙江教育科学, 2006, (4) .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 篇10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反思的问题

1.对教学态度进行反思

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 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在不自觉中产生变化, 这是因为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了倦怠性。正是因为这样,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积极、及时地对自身教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对自身教学态度进行反思, 才能够端正自身位置, 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2.对教学组织进行反思

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进度、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 简单来说, 高中政治教学能不能顺利地完成, 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严密。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 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对自身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反思, 否则教学就会脱离原有的轨道, 甚至阻碍教学的开展以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从表面上来看, 政治教学内容是教育部、学校预先制定好的, 但其实不然, 因为教材内容仅仅只是高中政治教师实施教学的第一步, 更多的是教师对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比如有机地整合内化教学内容等。而高中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 才能够更好的给予学生同样的教材, 不一样的感受, 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良性发展。

二、关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几个方面

1.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和源泉, 具体要求有:第一,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生还不能够完全理智的对待学习, 其感性往往控制着自己内在的动力, 正因为这样, 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确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获得学生的支持和肯定, 从而提高学习的正能量。

2.是否选择性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 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 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 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 多媒体必不可少。

3.是否恰当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上课时, 运用多种方法, 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让学生积极参与。因此, 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 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的情境化, 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使他们在课堂集中注意力, 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 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因和条件。

4.是否及时书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写教学后记时,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一般来讲, 其内容要反映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是否调动了学生, 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 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总而言之, 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进行反思, 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就必须及时的开展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新课改下教学反思的一些问题作为切入点, 简单的探讨一下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反思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上一篇:OTN光传输下一篇:典型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