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力

2024-05-28

品牌形象力(精选五篇)

品牌形象力 篇1

企业整体形象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经营面貌、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在此, 我只对“经营面貌”做一点深入的探讨, 即企业视觉形象力 (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形象) 与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一、企业标志

标志是企业视觉识别的第一形象要素, 符号化的视觉表达具有最强力的识别性。在当前市场营销活动中, 它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在市场上的地位。标志是企业的颜面, 是用以区别其他企业特质的一种象征物。自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 随着商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标志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它不仅是企业与商品的代表符号, 也是储存于大众心智中的无形资产, 是质量的保证, 而且是国际内重大团体活动及盛会的形象代表, 它正成为人与商品、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最直观的沟通媒介。它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传达无法用其他代码表示的信息, 它的图像唤起能力远远优于语言, 具有号召各种情感的力量。因此, 拥有良好的形象品牌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是赢得消费者的重要关键。

标志概念建立的基础在于整体范围的认知上, 包括在经验上、知识上、想法上、认同感上的集合所凝结而成的象征符号, 此符号应具有说明力、联想力, 更具独特风格之魅力和时代的领导感。因此, 标志印象强调的是心境的感受和认同的诠释, 而非条文式的。

标志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方面标志形象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即在设计上要具有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 又要符合美学原理, 具有美感。要具有创意卓越、新颖独特、简洁凝炼、形象鲜明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 标志形象要有对市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对产品的竞争力和促销力;对自身企业员工的领导力、亲和力和凝聚力。经总结, 大凡优秀的品牌标志都具有这些特点, 才能够在激烈的商战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量。

二、企业标准字体

企业标准字体, 包括企业中、英文的全称与简称字, 口号用字体、品牌字体、广告标题字体、企业文案字体及特定时机使用的活动字体, 如组织展览活动、庆典活动时使用某些特定的变化字体。字体不仅有明确的信息感, 而且也具有形象感, 在设计中应注意识别性和个性感。标准字体是企业形象拓展中的重要因素, 种类繁多, 应用广泛。由于文字本身具有明确的说明性, 所以, 可以直接将企业、品牌的名称传达出来。通过设计加强视觉形象, 以达到宣传的功效, 强化企业形象及品牌的竞争力。

标准字体的设计一方面是要依据品牌、宣传主题与内容而精心制作, 另一方面是要适合于标志图形的形态, 对于字里行间的宽度, 笔画的配置, 线条的粗细, 风格的统一做周密的规划, 以使标准字体的设计与标志取得和谐, 达到完美的整体配置。标准字体设计成功与否, 造型表现占决定性的因素, 尤其是要将公司经营内容或产品特性, 采取象征性的造型加以具体表现, 明确地说明字体所代表的意义与内容, 并需把握易读性。但应首先注意到易识别性, 其次才是系统性和延展性。

三、企业标准色

企业标准色又称企业专用色, 也是视觉传达基础部分中又一重要的识别要素。

我国许多企业没有确立这一环节, 客观上也形成企业识别、信息传播上的无形障碍。色彩是视觉传达识别中非常敏感、活跃的因素, 在一定距离外, 人们看不清标志或字形, 但可以明确识别色彩信息。由于人们对色彩具有一定的感觉反映, 所以色彩对企业具有特定象征性。

与企业标志一样, 企业色彩具有的识别性、象征性, 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信息手段和营销工具。色彩选用不慎, 标志设计的再完美, 也会缺少一种灵气与活力。经典标志与完美色彩之间的巧妙搭配, 有如宋玉笔下的东家之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 一切都恰到好处, 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只有标准色与企业文化和产品风格和谐统一, 产品才有个性, 品牌才有活力, 而品牌深处的文化也更易于被消费者了解和认可。耐克是一个致力于运动用品领域的国际品牌, 红色代表热情、活力、运动, 和自身企业文化内涵及产品风格不谋而合, 二者相互融合、渗透, 使得耐克在运动用品品牌竞争中魅力四射。此外, 标准色的选用还要考虑其差异性, 这既能显示品牌独特个性, 又便于消费者识别购买。如果耐克也选用阿迪达斯的蓝色作为标准色, 不仅难以表达品牌的内涵, 消费者的眼球也会无所适从。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 色彩不但具有塑造品牌个性、提升品牌形象的功能, 而且有着不可低估的市场拉动作用, 也是品牌竞争制胜的法宝。

四、辅助图形

为了弥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基本形象要素在具体使用时表现方面的不足, 使企业整体形象得以强化, 需要装饰性的补充, 这就是辅助图形。辅助图形运用抽象几何形居多, 有时也综合进具象的因素。在确定基本造型单元之后, 它可以通过多维的延伸与各种形式的排列组合扩大形象影响力, 赋予载体一种整体的版面形式或视觉结构。辅助图形的内容、形态、色彩往往与标志图形等其他核心形象要素存在联系, 它们共同服务于企业与品牌整体形象的塑造, 所不同的是辅助形象可根据载体与环境的变化作出较为灵活的调整。

餐饮招商策划公司品牌形象力塑造 篇2

品牌形象力的打造包含很多内容,如何通过主题促销活动、事件行销、赞助与品牌相关的活动等方式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这些内容对于很多国内企业而言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那么,对于品牌形象影响比较大一种方式却一直没有得到国内企业重视,这种方式就是品牌形象代言人的管理。

在对形象代言人的管理上,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管理,即拍完广告就万事大吉。而品牌或产品代言人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者,是塑造品牌形象力的关键因素,在粗放管理中必然会形成对品牌不利的影响。

企业在品牌形象代言的管理中该如何操作拟?

首先,为品牌找到一个与品牌个性气质特征相吻合的代言人,这个代言人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非明星,其关键在于代言人本身气质要与品牌个性气质一致。

譬如,蒋雯丽在消费者心中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因此,像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或者其他目标群体相同的品牌,就可以用她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而对于非名人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他们必须是目标消费者的舆论领袖,在与品牌个性气质特征相吻合的同时,能够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购买。

其次,要关注品牌形象代言人的细节因素。成功品牌在品牌形象代言人管理中,都非常注重细节管理,真正做到代言人形象与品牌形象的统一。

另外,要适时换品牌形象代言人,绝不能一个代言人一用到底,这样有可能随着代言人的老化而到品牌老化,也可能因为用同一个代言人变化风格而损坏或冲剂品牌定位。

正确的做法是,在保持品牌个性气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对当红明星的追捧程度,适时调换品牌形象代言人。事实上,企业员工也是品牌的代言人,他们的许多行为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试想如果企业员工都不使用自己的产品或者不会主动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推荐公司产品,那么,消费者如何看待这个品牌拟?

品牌力相当?品牌力相当? 篇3

但凡销售形势好的产品,都是终端的“闪亮”登场者。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争夺的是第一陈列位置、陈列柜的展示、POP的露出等。很多中小品牌的调味品企业,不一定非要强大的广告轰炸,只因为抢占了终端,抢占了好的货架陈列面,建立过人的通路客情,也会增加与消费者的接触机会,产生不俗的销售效果。同样品牌力产品的PK,更能显示终端争夺的真功夫。因为终端争夺能力不同,品牌力相当的产品销售业绩相去甚远,甚至大品牌打不过比自己弱的区域品牌,已经屡见不鲜了。遇到此类问题,大多数业务人员会口口声声说是因为当地人不认可这个牌子,或那个品牌在当地影响深远等。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这是多么无力的托词啊。品牌力相当的产品,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的现象太多。各个经销商操作手法不同,渠道运作深度不同,都会导致市场成长或停滞。

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心智的争夺战,很大程度是对终端战术的运用和对终端的培养,一味把借口推向消费者,那不是在做营销。那么,如何让终端“亮”起来呢?

核心网点的争夺:稳定销售主战场

巴莱多的“二八定律”认为,80%的销量来自20%的网点。核心网点的争夺,就是强化当地20%的销售大网点,出量的网点。这样的网点可以定半壁河山。对品牌力相当的产品,终端店老板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会抬高竞品的优势,夸大我品的弱点,不要让他影响我们的信心。因为,他在竞品面前也会这样打击他们。业务人员要坚信我品不弱于竞品的信心。

对于这样的网点,建议采取“基本供价+年终返利”的模式。这还不够,需要进一步量化。比如对完成销售额的,进行阶梯式返利,销售越多,返利越多;或采取新品激励措施,新品销售越多,返利越多;或单独返点,根据产品利润不同,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还可以增设陈列奖励等其他激励机制。一个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店做成旺销店、形象店,使其辐射周边网点,起到榜样作用。

渠道氛围的建立:打造“旺销”局面

很多经销商对核心网点都会花大力气去做,但是对不起量、甚至不赚钱的小网点,老经销商经常是望而却步。新经销商对这些小网点的争取意识会更强些。现在一线品牌都会强制经销商去做全终端,有效网点必须都做,不是没有道理。大品牌做市场需要大氛围,打造的是一种产品现象,张三家卖,李四家也卖,大超市有,小卖部也有,这是市场力的表现。消费者会感觉“买这样的产品很流行,因为大家都在卖,肯定大家都在买”。这样的攻心策略,是对势均力敌企业的考验。谁是领导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小网点必须做。大品牌这样做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中小品牌来说,“做终端找死,不做终端等死”这句话同样流行。那么,需要衡量品牌强度,选择网点级别突围,宁可“找死”寻找突破口,也不能被动“等死”。中小企业怕市场适应期产生临期品,那么,可以选择空箱陈列代替实物陈列,也减小压力。另外,空箱陈列在店门口,可以起到第一位置的宣传作用,加上海报的张贴、其他促销物品的辅助宣传,也会抬高品牌价值。

心智经营:提高终端客户满意度

人心,也是争夺终端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人情社会传统,要求经销商不但要“唯利是图”,而且要使终端老板舒心赚钱。这就是建立什么样客情的问题。大多数人会谈到业务员要建立什么样的客情,但会忽略经销商老板、经理的客情。这其实也很重要。经销商老板定期走访大客户,与之聊聊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反馈,这样既可以了解大客户的心态,也可以检查业务员终端维护情况,增加业务人员的用心程度和拜访频率,终端店老板也会感觉到经销商或厂家对他的重视和尊敬,能进一步巩固客情。这样,在年底订货会或答谢会上,才不会出现连大客户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尴尬局面。终端客户更愿意和什么样的品牌合作,决定了这样的品牌有多大的终端推力。经销商负责人与门店产生的客情,加上直属业务代表的服务客情,会巩固渠道强度,增加稳定度。经销商可以带一些小礼品,馈赠终端店老板娘。很多时候,小东西也会“打动老板娘的心”。一年举办几次答谢会,邀请大客户参加,通过聚餐、制定政策、讲解公司产品发展概况、馈赠礼品等方式经营人心,让终端老板感到他不仅仅是在卖货,而且交到很多朋友。

心智的经营包括业务团队、物流团队、终端店客情等销售链上的利益人群,其旨在创造比竞品更具竞争力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制度,科学化地推动团队的运营管理,让团队能够付出艰辛得到甜蜜,让下游客户能够配合销售得到赢利增长。同时,要强化“服务力”,积极解决终端市场的问题,而不是回避、逃避。

卖场:导购售卖力拉锯战

众所周知,卖场导购售卖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终端销量。同样品牌力的产品,终端争夺的重要性更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对导购积极主动的销售态度、扎实的产品卖点、专业的销售竞争技巧、责任心等,进行系统且反复的培训。当然,这些工作你在做,竞品也在做,不一定会因此超越对手,但至少你做了,就不会和竞品差距太大,能先稳住局面。可以和竞品拉开差距的根本是良性的激励和考核措施。例如,增加相仿新品销售单品提成,提高导购积极性。随着业绩的增长和工作时间的增加,导购可以有晋升机制,可以涨工资,而不是让导购在岗一天,可以看穿一年职业生涯的“死水体系”。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优秀的导购可以晋升督导、巡店等更具有挑战性和体面的岗位。提高员工价值,让优秀人员享受正式员工的保险、旅游、聚会等人性化大家庭的温暖,能够充分调动导购的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同时,薪资体系、任务量化要切合实际,挑战率、增长率要科学,让导购人员能够看得到、摸得着,有能力做得到。不能制定不合实际的政策,盲目提升目标,使导购丧失信心,影响团队稳定。

终端形象建设:赢取更多机会

终端形象的建设,每个企业都在做,只是做出的效果差异很大。有的企业百店如一,无论在城区门店还是乡镇门店,都有一个整齐的地堆陈列,围贴、POP、地贴、吊旗、海报、展位形象、产品展示等配备齐全,整洁,有气势。有的企业不同门店做出的效果参差不齐,要不缺少插卡,要不赠品捆绑不匹配,要不就是价格混乱。这样的终端形象建设,缘于认识程度不够,执行能力欠缺,会被竞品打得很惨,也不足为奇。终端形象的建设,是在良好铺市和市场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产品陈列等形象布建,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正确有效传递销售信息,通过美观陈列、到位宣传,让消费者更认可产品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新消费者,诱惑、拉动忠实消费者,传递我品良好的形象活力,增加更多销售机会。这些工作标准需要团队认真贯彻下去,并做出标准统一的形象。

总之,品牌力相仿的品牌,在做终端争夺时,必须从核心渠道卡位、市场氛围打造、终端形象建设、良好客情加深、终端队伍战斗力提升等方面着手。比竞品更胜一筹,才会逐步赢得终端。赢得消费者心智,做赢市场。(尹利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编辑:可潇wqz217@163.com)

提升网络媒体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力 篇4

一、媒介对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国家形象可分为“实体形象”、“媒介形象”和“认知形象”, 其中“实体形象”是本源, “认知形象”是感知和结果, 联系两者的主要桥梁是作为渠道和参照的“媒介形象”。[2]由于信息流动的不对称或受到一定目的的支配, 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被认知的形象绝非国家实体形象的客观再现, 所以媒介在塑造国家形象问题上就显得极其重要。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很大一部分源于国家自身形象设计的能力, 因为它能够卓有成效地表达自身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3]这种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自于媒体对国家形象的表述和塑造能力, 而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取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信任, 增强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更好地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因此, 利用媒介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 中国的利益已经紧密地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中国以何种姿态和形象来面对这个世界是我们能否尽快融入世界并继续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近年来, 中国的迅速崛起和持续发展已令世界瞠目, 而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负面问题, 也将不可避免地呈现给世界。加之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因此, 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性”, 往往会被那些一直以来敌视中国发展的西方媒介所强调和放大。而中国媒介一方面受长期以来形成的“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的压制而难以突破, 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观念的影响, 在对外报道中也存在着有意识地回避成长过程中的阴影, 自觉地用“颂歌”修辞来打造中国形象的一面, 往往导致中国传媒“天使化中国”与西方传媒“妖魔化中国”的对立和冲突, 导致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处于一种神秘和模糊的状态, 从而也丧失了被尊重被理解的权利, 并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日本《读卖新闻》和美国盖洛普公司最近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表明, 日本在对华信任感的调查中, 表示“信任”的仅有16%, “不信任”的高达74%。美国人“信任中国”为36%, “不信任中国”的达到60%的历史最高值。[4]这与我国政府正努力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的“热爱和平、对外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极不相称。如何清晰地定位中国的国家形象, 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真实的中国走向世界, 是当前中国政府和媒体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 从用户数到全球覆盖的数据看, 已经发展成为新兴的重要媒介媒体, 在国家形象的传播和塑造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二、网络媒体对国家形象传播的格局现状

西方媒体的发展历史悠久,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他们凭借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实力, 进行重组、并购等, 形成跨国传媒集团, 控制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崛起, 更使西方传统媒体突破固有局限, 从而达到如虎添翼的境界。据统计, 全球现有的3.2亿网页中, 80%的信息来源于美国。[5]从语言使用的人数上来看, 世界范围内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口数约为10亿, 而在整个主流媒体中, 英语的话语空间占文字流通量的80%。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数将近14亿, 但是其话语空间却不到10%, 甚至有人说汉语的话语空间、文字流通量在5%以下。[6]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正是凭借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及其话语霸权, 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商业利益、意识形态等需要出发将自己的大国形象渗透到世界各地, 同时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利益需求来塑造他国形象, 并以其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来影响世界其它国家媒体的舆论导向。“谎话千遍成为真理”, 美国媒体传播的“无孔不入”让世界从中认知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国家形象, 并在无形中接受了他们价值观的影响, 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对中国的认知和评价。

国际传媒长期以来形成的“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 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已构成包围之势, 导致中国在国际信息流动中的国家形象, 基本上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信息传播系统塑造成型的, 而这种“他塑法”所塑造出的中国国际形象毫无疑问是不客观、不公正的。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网络的全时性、快捷性、交互性、无国界疆域性等优势成为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过程中最为方便、快捷和有效的途径, 也为相对弱势的国家提供了获取平等话语权的机会, 对国家形象塑造的潜力巨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2009年底的全国首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曾说:“对外传播为主的网络媒体, 在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过程当中担当着很重要的任务。这几年的实践证明, 在国际传播这一块儿, 网站的传播是最有效的。”但如何突破“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 在全球媒介话语体系中赢得主动权, 对于我国网络媒体和其它媒体而言, 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三、提升网络媒体对国家形象传播的策略

(一) 树立世界眼光

走向世界的中国必然要站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被世界打量, 不具备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媒体, 则难以承担有效的国际传播的大任。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提出中国媒体当前需要三种力量:视力、实力与压力。把媒体视力即媒体的国际眼光放在首位, 所谓视力, 就是看得远, 看得深, 看得透, 看得细。这首先需要的是媒体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要了解国际舆论的传播规律, 用国际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表述中国, 而不是“自说自话”。毛泽东主席当年非常重视埃德加·斯诺的一个原因就在于, 斯诺对中国的诠释能够让国际接受, 他说出的话能够得到国外的理解、认同和赞成。[7]

(二) 掌握话语主动权

在很多情况下, 事实的优势, 如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信息和舆论优势, 就会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歪曲报道, 引起不明真相的人的误解, 这种先入为主的报道一旦流毒甚广, 再想消除似乎都可能造成越摸越黑的结果, 从而严重影响国家形象。特别是在对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媒体只有“先声夺人”, 才能抢占国际舆论斗争的制高点。按照受众“先入为主”的接受习惯, 让海外舆论跟着我们走。网络的即时性和快捷性也为媒体争夺话语权提供了可能, 网络媒体需要做的是早谋划、早预判、早发声, 先声夺人, 这也依赖于政府部门创造一个更为宽松和开放的传媒环境。要掌握话语主动权, 还需要媒体积极参与国际上一些有影响的重大事件的报道, 传递中国的声音, 表达中国的观点, 并力争使报道及时、客观、深入, 意见中肯、独特、新颖, 引人注目最终受人尊敬。

(三) 融入世界话语体系

对外传播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受众的他国化, 网络媒体在对外传播一些国内发生的新闻性和现实性较强的报道时, 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语言, 方便各国媒体及时准确地了解和解读, 以排除西方媒体对华的歪曲报道以及对他国错误的舆论导向。此外, 在国际传播中还必须要了解国外受众的文化传统和他们熟悉的语义辞格, 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话”来传递, 使我们的媒体传播更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实现信息意义的有效“对接”。对此, 国新办主任赵启正曾提出了“中国立场, 国际表达”、“中国故事, 国际叙述”等重要的对外传播方式, 这对于改进我们的国际传播是一个很经典的表述。[8]

(四) 从多维视角来塑造国家形象

以往的网络媒体报道习惯于照抄照搬政府文件、领导讲话或传统媒体中大块文章, 这种千篇一律的充满了“官方气息”的媒体报道很难引起国外公众的兴趣。网络传播的优势在于能够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融合与共享, 融合来自不同媒介话语系统 (包括国内外、多种媒介形式) 的多种声音, 形成交流、碰撞、博弈与制衡的传播机制, 塑造立体的国家形象, 以此淡化刻板的官方色彩, 提高国际公众对中国网络媒体的可信度。此外我们的网络传播在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大事的同时, 也要平视民间生活, 要把报道的新闻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注意用细节、事实、人物说话, 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网络表现形式, 让外国公民从具体的生活和细节中感受真实, 加深对中国的印象。

(五) 搭建官方和民间共同参与的公共话语平台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传播受对内宣传的影响, 以“宣传”代替“传播”, 忽略了传播的互动, 也忽略了来自民间的声音, 而各种媒体的这种如出一辙的“官方”观点自然不能令人信服, 也必然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搭建官方和民意的公共话语平台, 通过舆论引导或意见领袖等方式使官方与民间声音形成良性互动, 使民间话语成为官方话语的对照和补充, 也为国外公众了解我国形象提供依据和途径。应该看到中国的公民社会力量已经在网络空间中觉醒, 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形象和民族利益等重大问题上, 网络所营造的公共话语空间所产生的舆论号召力和民智凝结力, 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在“拉萨3·14事件”中, 面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 愤怒的网民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信息迅速澄清事实真相, 给西方媒体强烈的反击。这股来自民间塑造、捍卫国家形象的自发力量让世人震惊。网络媒体通过公共话语平台将中国民意迅速传递给世界, 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引导世界舆论。

国家形象总体来说是由国家实力和国家政治行为决定的, 但能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家形象离不开媒体的强大国际传播力。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已经全面提升, 网络也为在更大范围内更快速地传播中国媒体的声音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传播力不等于影响力, 如何超越不同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念, 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这是摆在网络媒体面前一条很艰难的道路, 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

摘要:借助网络媒体构建与国家本体相互支撑的国家形象, 已被许多国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而长期以来国际传媒形成的“西强我弱”传播格局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国家形象, 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将真实的中国展示在世界面前, 这是摆在网络媒体面前一条很艰难的道路, 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

关键词:网络媒体,国家形象,传播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林, 郑礼志.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 (5) .[1]李玉林, 郑礼志.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 (5) .

[2]李鲤.全球性媒介事件中网络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EB/OL]. (2010-12-23) [2012-07-23].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150608/150618/13566279.html.[2]李鲤.全球性媒介事件中网络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EB/OL]. (2010-12-23) [2012-07-23].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150608/150618/13566279.html.

[3]胡晓明.国家形象:探究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新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281-290.[3]胡晓明.国家形象:探究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新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281-290.

[4]刘长乐.2008年中国媒体的视力、实力与压力[EB/OL]. (2008-01-18) [2012-07-23].http://phtv.ifeng.com/phinfo/200801/0118_45_370583.shtml.[4]刘长乐.2008年中国媒体的视力、实力与压力[EB/OL]. (2008-01-18) [2012-07-23].http://phtv.ifeng.com/phinfo/200801/0118_45_370583.shtml.

[5][8]韦伟.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J].军事记者, 2010 (7) :51-53.[5][8]韦伟.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J].军事记者, 2010 (7) :51-53.

[6]吴非, 冯韶文.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J].电视研究, 2008 (7) :25-27.[6]吴非, 冯韶文.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J].电视研究, 2008 (7) :25-27.

提升理工大学的形象力策划书 篇5

班级: 公管三班学号:201209040318姓名:李梦茹

提升理工大学的形象力策划书

策划者:李梦茹

日期:2013年5月2日

01、活动主题:“让我有个理工梦”

02、活动目标:提升成都理工大学的形象力

03、背景分析:

一. 成都理工大学概况:

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其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重点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现为四川省重点大学。校园面积2888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2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同时设有研究生部、沉积地质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以理工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农学、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有68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近年来组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演讲等重要赛事,获得国际奖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50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田径、羽毛球、攀岩、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20余项(次),省市高校田径、篮排球、健美操等团体和个人前八名近40余项(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含金奖在内的各类奖励50余项(次)。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近5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学校还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核心期刊4种。有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独立学院和多个联合办学点,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博物馆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6万余件,其中不乏国家以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化石、“重庆大竹鱼”化石、“隆昌铁陨石”

等。博物馆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首批建设的数字博物馆,并获得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级别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称号。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160余万册,中文电子全文图书约80万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3万多种,并且集藏、借、阅、咨一体化和印刷性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相统一。学校档案馆馆藏丰富、管理规范、分类科学,是四川高校少数获“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国家一级”称号的档案馆之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以服务行业、服务桑梓为己任,为国家输送了10万多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管理专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中央、沪蓉高速公路起点、多条重要交通干线交汇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学校师生员工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豪迈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为建设显著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师资力量及优秀学子介绍:

在编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2人,教授204人,副教授442人,其中有3人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7人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人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3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0人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学校是我国重要的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和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校54年来,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近100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00项(次),发表论著1.5万余篇(部)。

三. 学生就业情况:

学校就业率连续九年稳定在90%以上,连续六年获得“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有1人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用人单位涵盖了特大型国有企业、国内知名企业、外资企业及机关、部队、科研院所等。学校建立了以地质、冶金、煤炭、石油、中铁集团、核工业总公司、建材集团、水利水电集团、IT行业、科研设计院所、市政单位等近800个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辐射全国的毕业生就业骨干网络,建立了一大批就业(实习)基地,使我校毕业生通过就业(实习)基地实现就业的比例接近40%,大部分专业的供需比达到1:3,特色专

业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7,充分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四. 市场分析:

近年来我国参加高考人数逐年上升,二本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类似于成都理工大学的重二本院校受到普遍关注。

五. 公众分析:

1、重要公众:全国的在读高三学生

2、次要公众:全国的在读高中生(高

一、高二)及学生家长

06、目标分析:

1、确定:以提升成都理工大学的形象力为目标

2、分解:

①.知名度:提升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本地、在四川、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②.美誉度:使成都理工大学在人们口中获得良好的口碑。

③.硬实力:投入资金,改进教学硬件设备,完善寝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 .软实力;加强教师培训,壮大师资力量。

07、模式选择:中心向四周扩散模式(即由成都向整个四川再向全国辐射)

08、项目选择及说明:(内容、技巧)

⑴ 宣传单形式:投学生之所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着重介绍与之相关的学院及

专业概况。

⑵ 社会舆论引导:利用新闻、报纸等媒介提高成都理工大学的知名度,同时同

步报道其社会活动,以提升美誉度。

⑶ 利用多媒体工具:在全校开展以宣传成都理工大学为题目的视频、网页制作

竞赛,通过视频、PPT等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网页上进行宣传,拓宽宣传途径,扩大知名度,让社会在了解学校的同时,了解在校学生。

⑷ 以特色为利器:以当今自然、社会形式为基础,展现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学

校优势,如:地质、环工、能源,以其高就业率、高收入吸引学生。

⑸ 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地处成都(“天府之国”),西部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广阔,信息渠道通达,生产、生活便利,人流物流量大,就业前景开阔。

⑹ “就地提升”:学校组织学生定期去当地的敬老院、幼儿园等机构做义工,及

其参与各种慈善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奉献爱心,同时在校内外开展关于环保的各种活动,积极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本地的形象力。

09、任务分配:(传播方法)

Ⅰ.人际传播(以在校学生、老师——家属、朋友——陌生人形成的人际网)

Ⅱ.网络传播

10、经营预算:

㈠印刷宣传单:10000份——2000元

㈡ 网页制作大赛奖金: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100元 ㈢ 利用新闻、报纸等媒介做宣传:1000元

11、评价标准:

1.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本地、在四川、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否明显提高:

2.公众是否认为成都理工大学好;

3.公众是否知道成都理工大学特色专业与优势;

4.公众是否认为成都理工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大;

12、附件:(注意事项)

② 宣传内容实事求是,不夸大、不臆造。

上一篇: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下一篇:净化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