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婚恋经济学

2024-06-18

网络婚恋经济学(精选三篇)

网络婚恋经济学 篇1

婚姻市场是一个信息最不对称的市场, 双方都有公开信息 (容貌、身高等) , 也有私人信息 (个性、气质、学问、修为等) 。男女之间要想走进婚姻的殿堂, 就要想办法把那些不对称的信息减少, 把自己的私人信息变成对方的公开信息。这个过程, 经济学上称做博弈。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 求婚者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 往往要扩大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有的甚至伪造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许多夸大其辞的征婚广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对于被求婚者而言, 要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那个人, 就必须对求婚者的信息进行筛选, 找出真实的信息作为是否答应求婚的决策依据。

如何判断求婚者抛出的各种信息是否真实, 经济学家的观点值得借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理想婚姻是典型的合作性博弈。合作性博弈的达成, 主要倚赖有效谈判。恋爱其实就是为了达成婚姻而进行的谈判。因此, 能不能实现理想婚姻, 取决于恋爱双方会不会“谈”恋爱。

能够凭借双方的默契就走进婚姻殿堂的, 是一种难得的幸运。这种美事往往只能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况下出现。这种默契的产生, 其实是源于双方之间的信息已经高度公开化, 无须再作深入的信息筛选。婚姻市场上, 能够享受到这种幸运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婚姻都必须通过谈恋爱“谈”出来。

二 美女多磨难——质优价廉的本质

超级美女,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能够得到幸运的眷顾, 为什么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 却往往比那些比她们庸常很多的女子艰难许多?

一般来说, 越是品质质量好的产品, 销路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质量更好的产品, 销路就更好。商店橱窗里展示的精品, 往往是少人问津的产品。这不是因为它们质量不好, 而是因为它们的品质质量太好。质量太好, 因而也就价格太高。如果不打折, 能够买得起的人就没有几个。

朋友曾去一个名表城里买手表, 其中有一款手表非常好看, 让人一看就想买。但一问价格, 就彻底地断绝了这个念想, 因为那款手表的标价超过50万元人民币。朋友买了一块万元出头的手表后, 与营业员聊了聊。营业员说万元左右的名表销得最快, 而这款50多万元的超级名表, 摆了两年也只卖出去一个。如果不是碰巧遇到个把阔绰的买主, 这些贵得惊人的表中精品, 就只好陈列在橱窗里了。

爱情的市场上, 其实每个人都是商品, 质量的高低影响着销路的好坏。所以,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精品, 在适当的价格下求得畅销。但一旦变成超级精品, 就难以逃脱橱窗精品的命运。许多长得稀疏平常的女子, 往往摘到了幸运的爱情麦穗。而美女, 尤其是有学问有气质又有令人咋舌收入的美女, 却往往难以选摘到自己满意的爱情麦穗。按照民间的通俗说法, 是越优秀越难嫁。

如果说美女是精品, 那这些要学问有学问, 要气质有气质, 要收入有收入的美女, 就是精品里的精品。这样的超级美女,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能够得到幸运的眷顾, 为什么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 却往往比那些比她们庸常很多的女子艰难许多?如今学历越高的美女越难嫁, 已经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关于美女婚姻与学历的关系, 有民间俗语借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 做了如下描述:“大专生是赵敏, 本科生是黄蓉, 硕士生是李莫愁, 博士生是灭绝师太, 博士后是东方不败”。这话虽然调侃, 却基本与事实相符。

三 婚恋的理性预期

婚姻的预期收益包括实际收益和心理收益。结婚之前, 原本要租两处房子, 结婚后共处一室, 少了另一套房子的租金。两个人不仅就这样实现了规模经济, 生活费用降低, 而且还经过两个人的共同努力, 使得家庭收入增加, 这是婚姻的实际收益。当然, 婚姻还给人带来诸如浪漫、温馨、塌实等精神享受, 婚姻生活给人带来的这种精神愉悦则是心理收益。一般来说, 只有收益大于成本, 才能够形成婚姻。因此, 是否结婚, 是否组建一个家庭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结婚形成的收益大小。而结婚形成的收益取决于男女双方各自在劳动市场上获得的工资差别以及各自的人力资本 (教育水平、智力、身材、相貌、健康状况等) 。

一般来说, 你的对象收入多, 工资比你高, 智力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与你旗鼓相当, 他的相貌、身材对你有很强的吸引力, 那么, 他就越能够成为你生活的依靠。反之, 雇主给你的工资越高, 对方给你带来的心理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 你就越不想结婚。所以, 越优秀的女人越难嫁。

随着岁月的流失, 橱窗里的精品能够成为越来越值钱的古董, 但在爱情的市场上, 永远是新品当道。女人更是经不起岁月的风雨, 当青春的小鸟一去不复返的时候, 即使你的风度更加优雅, 气质更加迷人, 可你去哪里寻找那可以依靠的肩膀?所以, 优秀的女人, 还是趁早把自己嫁了好, 毕竟, 男人里也有潜力股。

消费者要考虑现在消费对将来的负效用, 或者是现在没钱消费造成的暂时痛苦对于自己长远将来的正效用。实物消费如此, 情感消费也是如此。

社会学家认为, 人的快乐程度与婚姻有很大关系。据调查, 结婚的人认为自己快乐的在40%左右, 没有结婚的在23%左右。很多人对这个调查结论不以为然, 因为这个调查数据只能证明二者具有相关性, 而无法证明因果关系。一个可能的解释是, 并非结婚使人快乐, 而是快乐的人容易找到一个人跟自己结婚。但如果心理学家告诉你, 恋爱给人增进快乐, 而失恋带来痛苦, 恐怕反对的人就没几个了。

经济学家就属于这“没几个”中的一个。经济学家认为, 人都是理性的。但经济学家所说的人是理性的, 是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范畴内考量的。经济学家并不否认, 在某些情况下, 在某些特定的时段, 人往往是不够理性的。如果谁把热恋时的海誓山盟和各种许诺当成真的, 恐怕日后就少不了麻烦。所以, 在经济学家看来, 恋爱阶段, 人往往是不够理性的。对于恋爱, 不理性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最不理性的要数大家习以为常的失恋观:失恋带来的只是痛苦。

摘要:一个男孩子追女孩子的时候, 会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 其结果可能是追到了或者情场失败。你所投入的东西就是你的成本。每个人都想投入和产出成正比, 但是有个时候却恰恰与你的设想相反, 有时你投入了许多, 却一无所获。这就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投入大而产出少, 甚至是没产出。这往往可以用来形容时下的恋爱关系。因此, 感情是一项风险投资。关于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旨在探究社会关于爱情、婚姻的本质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找到答案。

婚恋经济:网络投资新热点 篇2

“脱光”行动惹眼球

成都光棍狂欢派对、北京光棍扎堆相亲、浙江“集体脱光”、上海女光棍们穿戴时尚集体组织去阳澄湖吃蟹… …

11月11日,一个原本很普通的日子,却因了千千万万男女光棍们春心荡漾、激情燃烧,演绎出了别样的罗曼蒂克风情。

11月11日包含4个“1”,被内地民间特别是网络世界形象地称为“光棍节”。但这4个“1”近年有了新寓意,代表“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今年的“光棍节”引领风骚者当属国内的各大婚恋交友网站了。

11月11日上午9点半,由北京世纪佳缘婚恋网站组织的“狂欢光棍节中国首届爱情运动会”在北京朝阳体育馆举办,有4000多人报名参加了活动。为期一天的运动会准备了玫瑰传递、趣味拔河、背媳妇跑等10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要男女搭配共同完成。京城一家婚恋网站的“脱光行动”(摆脱光棍身份)也有656人报名;另外一家知名婚恋网站也组织会员到西餐厅聚餐见面,上百人一起做游戏。这种活动大多收取一二百元的费用,不过还是有很多网友抱着“撞大运”的心态报名参加。此外还有“白领集体逛街”、手拿玫瑰花“地铁大相亲”等各种千奇百怪的速配活动挑动着京城光棍们最敏感的神经。

其实,在此之前,笔者就在某网站首页明显的地方看到“首届中国光棍节暨大型化妆交友会”的公告。不少网友纷纷跟帖报名参加11月11日当天的盛大派对,各大交友网站也早就跃跃欲试,在光棍节这天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吸引单身男女参加。网友们对“光棍节”热衷有加,不少商场、酒吧、KTV包厢更抓住“光棍节”这一商机,大搞促销活动,使得单身经济红红火火。

针对在“光棍节”里单身男女扎堆儿相亲的现象,“我在找你相亲网”负责人张颖告诉笔者,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都非常流行过“单身节”。而为迎合这一需求,国内最近几年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婚恋交友网站中,不少发起人确实占尽了商机,且由于概念新还不断得到各种投资的关注。

网上婚恋市场发展潜力大

“这是你的世纪佳缘个人主页,记得经常光顾!看看谁又向你传情达意,生命中的另一半也许就在那头,不要让Ta等得太久……”这是连续收获投资、备受各界关注的世纪佳缘婚恋网上的网站宣言。

这家婚恋交友网站的创始人龚海燕,头顶着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复旦大学新闻系硕士学位的桂冠,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世纪佳缘交友网站的站长。

2003年10月,已是研究生二年级的龚海燕自筹经费,建立了一个专为高校学子牵线搭桥的交友网站:世纪佳缘。她最初的想法就是帮助身边大龄高学历的朋友们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没想到,到2005年底,世纪佳缘的会员已经达到32万人,连续几个月都是百度交友网站的排行冠军。2006年初又被艾瑞市场资讯评为婚恋交友类网站的第一名。世纪佳缘成立3年多来,已经有近60万人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这里包括创始人自己的幸福婚姻。

今年,龚海燕先接受了新东方3位创始人的4000万元天使投资后,又得到了大笔风险投资,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婚恋交友网站。Alexa流量统计也显示,世纪佳缘仅次于美国同类上市公司Match.com,已超过法国同类上市公司meetic.com。

新东方创始人为何青睐世纪佳缘这样一个与自己发展方向极不相同的网站?新东方元老之一的徐小平这样表述:“目前,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交友婚恋形式的革命,不过由于匿名的特点,也导致交友网站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在这种情况下,龚海燕立志建立一个严肃纯洁的婚恋交友网站特别引人注目。另外,我仔细读了许多幸福成婚者的故事,正想写一本书,为网络爱情正名,为征婚交友鸣锣,告诉大家网络存在着世间同样的真情。”

而新东方另一位创始人王强则亲眼看到世纪佳缘举办的相亲活动动辄人潮涌动,有上千人参加,确信这是一个具有巨大需求的阳光事业。

多年从事婚介工作的北京紫禁城相识(婚介)服务中心任天主任告诉笔者:“现在白领男女面临的婚姻问题有很多,社会离婚率升高、单身群体逐渐增大、生活与工作圈子狭窄等,使得白领男女择偶困难。围绕白领婚嫁难,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怪现象,如父母替子女相亲等。”

在寻找解决婚嫁难的出路时,网络交友一下子拓宽了白领们的交友圈子,成为时髦又刺激的一种新方式。

去年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8届国际互联网婚恋交友会议也给婚恋网带来了吉祥风。这是国际网络婚恋交友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会首度选择在中国内地进行,这似乎更迎合了国内越来越火热的网络婚恋市场。事实上,除世纪佳缘外,百合网、嫁我网、亿友网等各色婚恋交友网站大量涌现,每一家“红娘”背后都有VC的支持。

运营模式引来风投关注

Web2.0时代,网络细分化发展进一步催熟了网上婚恋市场,互联网交友模式迅速升温。2005年底,国际风险投资机构软银亚洲斥资上千万美元,投资深圳浩天集团的“嫁我网”与“碰碰网”两大婚恋交友网站。2006年初,亿友网也从欧洲最大的交友网站之一Meetic处获得2000万美元的注资;而百合网则在半年内获得了全球著名风险投资NEA的两轮共1100万美元的投资。婚恋交友网站世纪佳缘、中国交友中心等网站也从风险投资处各有收获。今年,世纪佳缘继获得新东方3位创始人的4000万元的风险投资后,又获得启明创投对其进行的100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越来越热的婚恋网站投资热,吸引了更多想藉此截获风投的创业者,以不同的运营模式展开白热化的竞争。总部设在广州的嫁我网总裁兼CEO吴浩民这样解释公司的三大盈利方式:“与一般交友网站不同的是,我们网站针对的是婚恋垂直市场,用户主要是25岁到40岁的白领适婚人士,他们来接受网站服务的心态也很明确,目的性强。我们采用的是‘线上服务’、无线产品行业性应用、地面活动三位一体的服务方式,为会员提供的服务也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他表示,曾成功投资盛大的软银亚洲选择浩天,也特别看重其在交友领域的总体布局和“web+mobile+offline”(网络+无线+地面活动)三合一的商业运营模式。吴浩民称,公司将会为会员在婚后推行“情感顾问”等深层次咨询服务,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介绍双方认识。

世纪佳缘创办之初就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也切中了这一行业市场的空当——高端、严肃。“世纪佳缘”对会员的要求是“苛刻”的:年满18周岁,单身;学历在大专或大专以上;以寻找纯洁爱情为征友目的。但是,要赚钱却是下一步的打算。龚海燕给笔者粗略算了一笔账:宽带租用费年均花费上百万元;公司买了两套防黑客的硬件,花了60万元;几十台服务器,大约为400万元;与几家网站如TOM、MSN等的合作,还有各类交费。另外还有人员的工资、出差费用等,花费巨大,目前还没怎么赚钱。但正因为“严肃”网站的初衷,自己才不难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公司关注。

人情赚钱两相宜

交友网站的存在,让很多大龄男女青年的婚恋与人生似乎又鲜活了起来。

据笔者调查,在国内,10年前的婚恋交友市场已经很热闹了。当时,不仅有号称“天下第一红娘”的老男人朱芳、BTV“今晚我们相识”的杨光、“阳光俱乐部”发起人阳光,以及数十家打着交友旗号的个人在每个周末都组织着各种交友聚会。传统婚介的主要赢利模式不外乎3种:一是会员费和活动费,在50~150元之间;二是提供婚庆一条龙服务,收费在3000~5000元不等;三是传统婚介的营销方式:直接营销和电话营销。与如今的网络婚恋相比,传统模式赚钱少但很稳定。

再看网络婚恋市场,目前全国有近千家婚恋服务网站。知名网站包括百合网、亿友网、世纪佳缘、碰碰网、嫁我网等,占有91.9%的市场份额,其中用户最多的百合网会员人数已经突破700万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告还是所有国内婚恋网的主要赢利模式。而国外的同类网站,都以收取会员费为主要赢利手段。比如美国第一家“推荐制”婚恋网eHarmony,其注册用户有1200万人,付费用户占20%,每月每个会员交费49.95美元,这样一年收入就有8亿多美元。

网络婚恋经济学 篇3

关键词: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50-02

一、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婚恋观

1.传统的婚恋观

1952年,我国进入了计划经济体制,为了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政府从1953年开始,恢复了调解制度。而且,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夫妻关系,对人们进行了爱情观的教育。

在考察计划经济时期的爱情观之前,有必要先简单地看一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从四德”等说法。“三从”就是幼时从父母,出嫁随丈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在传统的价值规范里,对女性来讲,在结婚问题上,爱情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服从丈夫,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对象,一旦结婚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丈夫、终身依附于丈夫。就这样,传统的价值规范,通过把女性的从属地位正当化来稳定夫妻关系[1]。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婚恋观

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在恋爱问题上也加强了“比起个人利益更应优先考虑革命利益”这样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允许只重视恋爱、爱情和家庭,而是必须优先考虑工作及社会。假如人们只重视家庭生活和恋爱的话,会被称作“小圈子”而受到批判。

在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关系上,工作认为是优先的。在这里存在着叫做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部分利益”和叫做工作的“整体利益”。因为恋爱及家庭没有被认为是个人的“私事”,所以在工作岗位上的领导也可以介入恋爱及家庭,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做过如下的论述:两性关系及家庭问题不是私事,而是和社会有关联的。爱情和婚姻,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根本的区别。社会主义的婚姻特征是:一是不考虑经济上的利益。二是不听命于父母。三是不受到魅力的诱惑。社会主义的是对配偶和子女承担责任,保持长久的夫妻关系,保持长久的爱情,是社会主义的优良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所为男女间真正的爱情,并非是单纯的两性间的性魅力的吸引,而是在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热爱劳动和政治思想见解一致的前提下所培育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保持长久。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爱情被美貌和金钱极大地左右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夫妻是共同生活的伴侣,个人的爱情生活是与工作和国家联系起来考虑的。因此,追求社会主义的爱情和婚姻,就是要为了家庭和国家而长久地保持婚姻关系和爱情。总而言之,社会主义的爱情和婚姻必须是“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人民日报》也通过宣传女性高尚的爱情故事,来感化人们,即使在各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也要保持稳定的夫妻关系[2]。

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年轻人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多了,被父母强制的婚姻逐渐减少了,但可以认为,“终身只能有一次婚姻”这样的价值规范仍然存在着。由于婚姻只能选择一次,因此,在恋爱中就要求当事人慎重,且富有责任感,而自由的男女间的约会则被当作“轻率的行为”而受到谴责。

总之,计划经济时期的爱情观,主要是引导对子女及配偶负起责任,进而长久地保持夫妻关系。计划经济时期的爱情观是利他的,无私的。就这样,计划经济时期保留了传统的价值规范,使结婚的人对家庭负担责任及义务来稳定夫妻关系。

二、市场经济时代下的婚恋观

1.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

1992年,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思想刚刚解放,婚恋观也越来越自由。这一点可以从人们选择对象的标准上直观地看出来。择偶标准的时代性显而易见。50年代方面也都很正派。而男同胞们找姑娘的条件是自带饭票、读书看报、唱歌跳舞、蹦蹦跳跳,也就是女方要有工作,有文化,性格活泼,并且身体健康。到了60年代,谈恋爱、找对象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一定要“根正苗红”,出身要是“苦大仇深”。到了70年代,人们开始注重物资条件,即要求男方有海外关系,家中落实政策补发工资,有空房子40平方米以上等。80年代,人们思想解放,社会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女方选择男方则注重学识。到了90年代,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许多青年人的择偶标准是“谈得来”,“情投意合”,“跟着感觉走”。现在进入21世纪,女子选择配偶的条件越来越苛刻,不仅要看学历、看长相,还十分注重家庭背景和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各方面。由此可见,人们的择偶标准越发地求真务实,也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综合素养,越来越重视感情丰富的精神型家庭,并追求建立这样的家庭。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婚恋观

中国目前的婚恋观特点是:功利化、市场化、人本化、开放化和多样化。首先婚姻家庭中的感情基础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影响,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经济结构最优化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使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社会行为充满功利性。

这种功利性在婚姻家庭中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择偶条件的物质因素逐渐增强,经济要求也逐渐增大,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调查中,人们更重视职业好坏而非收入高低,而现在经济收入却占着择偶的主导因素。越来越多的感情纠纷和离婚案件证明,经济纠纷是导致婚姻和感情破裂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收入决定夫妻地位的平衡与否,当下社会,经济地位是个人荣誉,声望的基础,是成功的象征和享乐的手段。在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经济性”,契约关系取代伦理关系,经济关系超越亲情关系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认同的交往方式和生活准则。如婚前夫妻双方的财产公证,婚后夫妻生活“AA制”,以及择偶观念上的注重实用、实惠和实在,等等[3]。最后,财富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的稳定,金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尊严、价值、爱情和家庭稳定性的重要砝码,过去那种崇拜英雄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了,岁月尘封了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没有经济基础的浪漫已经淹没在纸醉金迷中了。不管怎样,经济因素在婚姻家庭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婚恋观的功利化导致其市场化的特点,即当代婚姻家庭关系被市场经济所渗透和瓦解。让每个人都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经济信息的必要性,这是市场经济的首要贡献,其次就是促使人们逐渐淡化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从而加强业缘联系。在婚姻家庭中的人们,为了获取信息和经济利益,不得不把婚姻关系由以家庭为中心转移为以社会为中心,这种转移和人际关系的扩大化必然导致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使夫妻关系受到社会的考验和干扰。尤其是一些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们,往往不惜一切出卖感情,以换取有效的经济利益和经济信息。

人本化是指现在的婚姻越来越体现当代人的本性。从正面角度看,男女双方婚姻自主性增多,对人的个性开放是有积极意义。旧社会时期的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等大都是失败型的婚姻。这种婚姻不仅是没有受到双方的认可和同意,而且是没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与自由。在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下,即使他们承认这种婚姻带来了不幸,也会默认不语。社会转型带来了传统观念的变革,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而人性解放是现代化的标准。在经济发展中和社会生活中都越来越强调人的需要,强调人本管理的需要性。作为社会组织形式之一的家庭,也必然要引入以人为本的新概念,所以夫妻经济、人格平等成为现代家庭稳定的基础。相反,这种观念也导致家庭伦理关系减弱、家庭成员个性增强、家庭契约关系增强等一系列婚姻家庭问题,使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变得弱不禁风起来。一旦实现不了平等,就有可能发生婚姻危机。这种危机特别容易出现在年轻的夫妻中,因为现代青年人个性强,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相对较弱。从负面角度看,现代人越来越以个人为中心,缺少法制道德观念和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他人、家庭、社会责任感。许多夫妻的分开,是由于一方喜新厌旧,情感转移,以及过分自私造成。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了很多社会普遍的婚姻问题,如遗弃、重婚、家庭暴力和外遇等,产生了老夫少妻、婚外恋等不道德的社会现象[4]。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我国社会转型的急切等因素,市场经济的信息化造成了家庭成员交往的扩大化和家庭关系的开放化,这就是婚恋观的开放化以及扩大化特点。家庭活动中心的转移导致当下社会人际网络急剧扩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现在的夫妻会各自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或工作关系网络,各自也有各自的社会活动,家庭结构越来越松散,夫妻间的约束力也越来越弱,过去那种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规律几乎很少存在了。这样一来,夫妻之间的沟通频率变少了,交流也就产生了障碍,家庭矛盾越来越多,家庭冲突的几率逐渐上升。开放化导致丁克家庭的增多,夫妻照顾孩子的负担越来越少,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也越来越少,家庭关系简单化,再加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异性交往的诱惑,使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发生着意想不到的变化。

三、结语

在当今这个繁花似锦的社会,人们的道德理念越来越困惑,思想越来越彷徨,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的驱使和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致使许多年轻人失去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各种私有欲望变得越发强烈,因而处世的观念也越来越实际,这种思想被正大光明且理所当然地放大了,不追求现实的物质的婚姻和恋爱被认为是奇怪的表现。其实,作为跨时代的青年,在自己的爱情婚姻问题上应该坦然对待,理性选择,千万不要爱慕虚荣而进行无谓的攀比,更不能接受花红柳绿的诱惑而迷失自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首先要有感情基础,良好的感情基础是美好婚姻的开端;其次要门当户对。要知道,幸福的生活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都说金钱是支撑感情婚姻的经济基础,但如果经济基础过于雄厚了,感情和婚姻也未必稳固。

参考文献:

[1]刘达临.中国婚姻家庭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6-48.

[2]林明鲜.中国的婚姻与社会干预的变迁[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52-53.

[3]李楯.家庭政策与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家庭[J].社会学研究,1991,(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网络婚恋经济学】相关文章:

婚恋爱情范文05-16

土家婚恋范文05-17

民间婚恋诗05-23

婚恋责任意识05-30

女性婚恋自我介绍07-11

婚恋情感经典语录05-07

婚恋交友节目06-27

基督徒婚恋范文05-20

微信婚恋平台范文06-02

中国人婚恋调查07-05

上一篇:涉外护理下一篇:国际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