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演进技术

2024-05-13

长期演进技术(精选八篇)

长期演进技术 篇1

1多载波技术

多载波OFDM (正交频分复用) 技术是一种高频谱的频分复用形式的, 我们在信息发射的始端将数据调制到多个相交的子波上, 然后将多个信息同时发送出去。这种方式是采用多个同时存在的子波以较慢的速度来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因为子波都是窄带的, 因此其调制信号的速率比较低, 码元的周期会比较长, 另一方面, 起保护的间隔是采用循环前缀完成的, 因此, OFDM能够有效地抵抗各连接符之间产生的干扰作用。由此可见, 每个子载波的信道都是平坦衰落的。从理论分析, 只有能够选择合适的载波带宽和正确的纠错技术, 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多径衰落对OFDM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 在没有功率和带宽限制的情况下, OFDM对于信息的传输速率能够达到无穷大, 这是其他技术不具备的特性。采用其他的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时, 若传输的速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那么信道中的频率的主导因素就会变为选择性衰落, 在此情况下, 即便是继续增加发射功率也不能提升信道的传输速度。而OFDM却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高速传输。其实, OFDM技术增加信道传输的速度是建立在增加子载波数量的基础之上的, 如此一来会增加信息传输系统的复杂性, 从而限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2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技术

在接收和发射端分别设置多个天线是多输入MIMO技术的主要特性, 借助首发空间信道所具有的独特性质来进一步减少误比特率, 提升信息数据传输的速度, 最终实现对于无线信号输送质量的改善。因为接收和发射的天线在同一时刻进行信号的收发时占用的是同一个频带, 所以说, 可以极大地提升频谱的使用率以及系统的容量。空间复用技术和发送分集技术是MIMO技术的两个主要技术。而在不同的发送电线上进行多种信息的发送, 该种信息的发送方式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 进而极大地提升数据传输的速率。而不同的天线上进行同种信息的发送也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 但是它是结合电磁波的频率或者时间进行选择性的数据输送。我们假设MIMO系统中总共有NR根接收天线, 而总共有Nr根发送天线, 如此一来, 接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就可以使用公式r=Hx+n来表示, 其中r表示的是NR×1的接收信号矢量, H表示信道响应矩阵, X表示的是Nr×1的发送信号矢量, n表示NR×1的噪声矢量。使用MIMO技术能够极大地减少数据传输中的随机衰落情况的产生, 消除可能存在的多径传播现象, 从而将通信系统中的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 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在没有额外的增强信号的情况下极大地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

3动态资源分配技术

AMC (自适应调制编码) 技术、自适应子载波分配技术以及自适应功率分配技术是动态资源分配技术的主要技术特性。该技术能够根据数据传输信道的实际状态和受到的干扰情况及时地进行动态系统的调整, 调整点包括调制的方法、信息发射的功率以及信道编码的码率等多种数据传输的参数, 在此基础上确定和当前的信道以及受到的干扰相匹配的数据传输方案, 不断地优化系统的各种资源, 从而获取更高的频谱效率,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需求。而对于LTE通信系统的动态资源重新分配来说, 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 对于集成和融合了多种接入技术的综合性网络资源分配方式, 其主要应用于异构网络之间的切换;第二, 对于全新的无线接口的资源分配。之所以进行网络资源的分配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即在有限的带宽的情况下极大地提升频谱的效率和系统的有效容量;另一方面, 必须有效地避免网络堵塞的情况发生。提升网络资源分配时的系统性是建立在无线网络资源灵活的基础之上的, 伴随着网络资源更多地融入到LTE系统当中, 各方面对于无线网络资源的分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 当前所使用的网络资源分配和调度系统主要面对的是单个小区的设计, 但是在不久的未来, 肯定会产生多个小区中间的网络资源的分配和调度, 基于此, 我们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和系统分配的角度同时进行考虑从而解决优化通信系统内部的资源优化问题, 进而有效地解决各小区之间所产生的信号传输干扰问题, 提升小区的边缘用户使用的信号传输的速率和通信的可靠性。

4检测接收技术

使用多种天线同时发送数据信号是LTE通信系统的主要特性。由于空间中存在着共信道的干扰, 因此在接收端所使用的检测接收技术的优劣性和复杂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信号的传输质量, 以及整个通信系统的应用前景。我们所使用的检测算法主要是在信号的接收端, 利用接收到的信号矢量来对所要发送的符号矢量加以估测, 进而准确地估测各元素的值, 再进行独立的量化解调。使用多天线MIMO系统的检测算法主要可以划分为3种:线性检测、最大似然检测以及判决反馈检测。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各种检测方法的性能和复杂程度, 选用最为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所选用的方法选择办法是在线性检测的基础之上, 结合纠错码译码对软信息的迭代联合检测和译码进行处理, 从而获取一种较为优越的联合接受算法。该方法能够在性能和算法的复杂性之间选取一个较为合适的值。总而言之, LTE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十分依赖与迭代检测译码算法的支持。

5结束语

交换技术演进趋势及未来展望 篇2

我们离NGN还有多远?

近年来,基于软交换的NGN技术迅速发展。在今年,已经有更多设备厂商宣布推出NGN解决方案,并宣布了一些应用项目。NGN也被专家一致看好是未来电信网络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趋势,人们认为,NGN的软交换设备会逐步取代传统交换机,成为网络建设的主体设备。然而,趋势虽然明显,但NGN或者说软交换产品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呢?

从今年的市场情况看,尽管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些产品也在局部市场开始部署,但不可否认的是,总体上,NGN在技术和市场上还在继续完善发展中。

第一,NGN的技术标准还在不断发展,许多问题,诸如软交换与传统交换网的信令互通等许多问题都还没有彻底解决。第二,不同厂家对标准以及相关协议的理解还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厂家设备的互操作等许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时间。实际上,这些问题不解决,网络的大规模采用是比较困难的。也就是说,只有几家厂商的设备成熟并不足以推动市场的整体发展。而网络的互通和互操作性的解决实际上又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点与以面向话音业务为主的传统交换网络有着巨大的差别,就是在传统交换网络上的一些业务系统,不同厂家设备间的联通也并非易事,何况是需要更多开放接口的NGN产品。第三,NGN网络业务标准的制订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业务标准的不成熟,运营商推出的业务就难以大范围推广,网络的效益也就难以真正发挥。目前NGN的应用形式更像是一些“孤岛”。第四,软交换网络虽然在业务提供方面比传统网络有优势,但这种优势目前看并没有达到令传统交换网络无法企及的程度,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找到一种NGN的“杀手”级应用。第五,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现有传统电信交换网络所提供的话音业务目前仍然是运营商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且以往巨大的投资仍然在发挥作用。对于固定网运营商来说,这种收入结构不改变,他们就不会抛弃原有的网络。因此,有专家认为,只有电路交换的收益对于运营商没有价值时,软交换才有可能被使用,而专家预计这个时间可能在前后。

总之,尽管推出NGN的厂家越来越多,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已经比较丰富,但人们认为,大规模启动NGN网络建设的时机还没有到来。

传统交换机市场潜力有多大?

在NGN尚不可能大规模进入市场的背景下,人们实际上还要依靠传统交换网络的发展潜力来促进业务发展。那么,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交换机市场究竟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

从我国电信网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分析,不仅提供基础业务的本地交换设备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且一度缓慢增长的长途交换设备市场也因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在北方和南方补网而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从的统计情况看,全国新增局用本地交换设备3091万门,新增长途交换设备69.4万路端。虽然今年的市场状况目前尚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公布,但市场专家一般认为,虽然今年固定网运营商的建设重点有所转移,但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相关交换设备市场仍将保持一定的市场规模。

第一,虽然传统交换机在新业务开发方面有许多弱点,但是,近年来,许多电信设备供应商在交换机产品的升级改造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应当说,现在的交换机产品与以前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造从20就已经开始,通过升级,原有的固定交换设备都能支持N-ISDN,本地网主要交换机及长途交换机已经都具备智能网SSP的功能,而从年开始,新增交换设备则都增加了部分分组交换功能,等等。这些变化加上通过智能网、增值业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实际上,目前我国交换网络对新业务的支持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从目前固定网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发展方式上看,主要还是依靠通过传统交换网络的改造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充分发挥现有网络的潜力,通过技术的改进仍然可以为运营商创造出新的价值。

第二,受市场竞争的影响,我国固定网运营商近两年特别注重发展无线市话网络,希望利用原有的交换网络能力,实现网络的增值,这样将带动交换网络相关配套产品市场的增长,包括增值业务平台等产品市场的发展。人们注意到在这方面,运营商采用的仍然是最成熟的传统交换技术。随着无线市话产品的增长,特别是基于我国SCDMA技术的无线市话产品市场的逐步启动,一定会带动包括交换网络产品在内的相关产品市场的逐步增长。考虑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固定网领域通过无线市话技术进行渗透的条件逐步成熟,可以预见,传统交换技术相关产品在今后两年还会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第三,由于我国电信业务以话音业务为主的状况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都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运营商一定会充分发挥现有成熟的传统交换网络的潜力,而设备提供商也不会免费为运营商将网络换成NGN。因此,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容改造以及网络优化,就成为运营商和制造商的共同选择,因此,传统交换产品无论在市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第四,从设备厂商的角度看,虽然我国市场的高速增长期已过,但我国企业正开始在国际市场,特别是第三世界市场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我国的产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已经日益显示出优势,同时,我国企业在业务开发和提供方面的优势也有力地增强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分析表明,无论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代替传统的电话交换网络将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深入挖掘现有网络的潜力、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至于如何挖掘传统网络的潜力,则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关键是要以业务为中心,克服传统网络在业务提供方面的弱点,如业务生成速度慢、缺乏灵活性等问题,除了利用智能网来提供增值业务以外,也可以通过建立增值业务平台的办法,更为灵活地向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业务。同时,也应当重视对传统交换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在未来更容易向NGN网络进行过渡。此外,加强在终端领域的技术创新也是让传统交换网络发挥出更大优势的关键。

长期演进中用户设备定位技术之比较 篇3

无论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 在发生紧急呼叫时必须具备较高的定位精度, 而定位能力和通信能力的结合, 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基于位置的服务, 比如导航、跟踪、基于位置的广告推送等。移动电话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 (GPS) 接收机了解其所在位置, 完全不依赖蜂窝网络, 而蜂窝网络也可以通过每个小区的覆盖区域大致了解其连接的移动电话所处的位置。LTE (长期演进) release 8 支持UE (用户设备) 通过辅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A-GNSS) 和增强型基于小区ID (标识) 技术来定位, 同时结合开放移动联盟 (OMA) 定义的普通意义上的定位协议。这些技术对大多数商业应用提供了足够的平均定位精度, 但无法满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对所有部署场景下紧急呼叫所需的定位精度。GPS可以达到精度要求, 但无法保证有效性, 尤其在城区和室内场景, 卫星信号会阻塞;基于小区ID技术的精度有赖于小区密度。

基于以上问题, LTE release 9 中引入观察到达时间差定位 (OTDOA) 技术和控制平面技术, 在定位服务器和网络节点间提供直接连接, 对紧急情况下的网络拥塞更具健壮性。LTE release 9 所支持的UE定位技术如表1 所示。

1 A-GNSS定位

基于A-GNSS的定位可以基于任何卫星定位系统, 如GPS、北斗、伽利略或格洛纳斯系统, 在地面网络的辅助下提高卫星信号接收的灵敏度和速度, 其网络结构如图1 所示。

GNSS接收机测量其能检测到的每颗卫星的接收信号的精确时间, 利用该信息即可计算UE的位置。由于GNSS接收机一般不具备高精度原子钟, 需要通过求解四维方程 (x, y, z, t) 得到位置信息, 因此定位至少需要4 颗卫星。GNSS接收机首次定位时间比较长, 首先必须检测到至少4 颗卫星的发射信号, 并且对每颗卫星信号译码以获取其在轨道上的详细位置信息, 这会导致GNSS接收机电池消耗过快。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地面蜂窝网络可给UE提供一些辅助数据, 里面包含有卫星广播消息, 从而使接收机能在任意时间计算轨道位置, 而且蜂窝网接收信息的速度快于慢速卫星链路, 从而缩短了首次定位时间。由于蜂窝网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时间辅助和参考位置数据给UE, GNSS接收机灵敏度和检测速度可以通过减少所需卫星信号搜索窗的大小来获得改善, UE关于位置和时间的信息越精确, 所需搜寻卫星信号的搜索窗就越小。

2 OTDOA定位

LTE中的OTDOA是基于UE接收机所观测到的相邻小区及服务小区参考信号时间差来进行的, 也称为参考信号时间差, 其网络结构如图2 所示。

UE测量的信号来自地面移动网络e Node B (演进的节点B) 的下行信号, 位置确定由UE和网络两方面来进行。与GPS不同, UE并不获取精确的参考时间, 位置估计是基于至少两对小区的时间差来进行的。为了计算UE位置, 网络需要精确知道e Node B发射天线的位置及每一小区的发射定时。如果蜂窝网异步的话, 不必精确知道e Node B的发射定时, 因此, OTDOA定位不像GPS那样会遇到较长的首次定位时间。

由于LTE频率复用因子通常为1, 导致UE很可能无法检测release 8 同步信号和远端邻接小区的参考信号, 从而在很多场合使OTDOA所需的参考信号时间差 (RSTD) 测量变得不可能。为增加UE检测到邻区的概率, 从而使OTDOA能获得较好的定位可靠性, LTE release 9 设计了特殊的“定位子帧”。定位子帧通过减少干扰和增加参考信号能量用以辅助邻小区的“可听性”, 它们通常不携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数据, 但提供除release 8 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之外的定位参考信号 (PRS) 。

3 基于小区ID定位

基于小区ID (CID) 的定位使用UE服务小区的地理信息, 为提高定位精度, 可额外使用UE和e Node B测量。基本CID定位只使用UE服务e Node B或基站的地理坐标。可通过寻呼、路由区更新或其他方法获取服务e Node B或小区的信息。基本CID定位通常只提供UE位置的大致估计, 其精度和小区半径在同一量级上。

增强型CID定位使用除服务e Node B或小区标识外的额外信息。UE距离服务e Node B或小区的距离可通过往返时间 (RTT) 估计出来。LTE release 9 中定义了两个特殊测量, e Node B可通过它们将RTT指示给E-SMLC (增强的服务移动位置中心) 。这两个测量分别是“定时提前形式1”和“定时提前形式2”。

形式1 测量定义为e Node B侧接收—发射时间差的累积与UE侧接收—发射时间差的差异。UE反馈其接收—发射时间差给其服务e Node B, e Node B计算自己的接收—发射时间差。形式2 简单定义为在e Node B侧接收—发射时间差, 是在包含需判明其位置的UE所发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 的无线帧中测量得到的。对于PRACH, UE的发射定时应该与其接收定时对齐。e Node B和UE侧的接收和传输定时关系如图3 所示。

4 小结

不同的定位技术有不同层次的部署精度、有效性和成本, 具体采用哪种技术需要结合给定的环境来判断决策。GNSS提供了较好的定位精度和合理的可用性, 但由于对卫星侦听的问题, 只使用基于卫星的技术并不能保证在所有场景下提供较为精确的定位估计, 尤其是在密集城区和室内等环境下。OTDOA捕获位置信息的概率能通过定位参考信号来增大, OTDOA精度取决于e Node B部署密度以及网络所知道的天线位置和发射定时的精度。基于小区ID的技术也提供了对UE位置比较合理的估计, 特别是在城区e Node B大量部署的场景下, 小区越小, 定位精度越高。

摘要:介绍了LTE (长期演进) release 9中支持的用户设备的A-GNSS (辅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OTDOA (到达时间差) 、基于小区ID (标识) 定位技术, 阐述了基本工作原理, 分析了每种定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并指出了各自适宜应用的场景。

长期演进技术 篇4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迈入了飞速蓬勃的发展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断上升, 对人民最关心的生活基础问题, 衣食住行中的“行”, 也更加强调性能的安全与舒适。人们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和音频的信息, 趋于接收多元化的, 形式多样的多元化实时信息, 使得轨道通信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 由于国内外各种交通恶性事件的频发, 对地铁增设监控设备, 加强对列车及乘客的监督管理, 以便及时解决突发事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 随着轨道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无线信息系统的要求将会日趋提高。

二、LTE技术概述

LTE (Long-Term-Evolution) , 作为3G技术的演进, LTE技术改善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 并对其进行了加强。LTE无线网络演进的本质是采用了OFDM和MIMO。LLTE技术通过提高上下行峰值速率, 来改善了小区覆盖边缘用户的使用性能, 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区通信容量, 同时降低系统延迟的概率。由于LTE技术具有较高的数据下载能力, 因而通常被认为是由3G向4G进行转换的主流技术。LTE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缩短等待时间,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加大系统容量及其覆盖率, 同时要求降低成本。运用LTE技术的车-地无线系统, 可以满足诚实轨道交通对一般数据的传输的基本的要求, 具有诸多优势, 如高速移动性, 大带宽性, 有效实施性, 先进性, 系统标准性, 扩展性强等优点。

三、LTE技术优势

LTE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分组域进行业务, 整体上系统基于分组交换建立。同时上下行峰值速率较高, 平均吞吐率及链路频谱利用率也具有较大优势。LTE技术对系统宽带具有较高的配置能力, 且支持对或非成对频谱。TDDLTE可以调整上下行流量。LTE技术选用扁平网络架构, 网元节点少, 较好的降低上下行延时。

同时扩大小区覆盖半径, 提高小区边缘速率。服务质量因严格的管理机制能够得以保障。LTE技术能够有效克服多普勒效应, 保证切换成功率, 从而保证在地铁中保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以及通信服务的高质量。同时LTE技术多小区共享, 能够解决延时、数据不稳定、数据丢失等问题, 保证带宽的高效稳定。LTE技术的抗干扰性能较好, 优于WiFi。相比Wi-Fi覆盖较广, 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除此之外, 利用LTE技术, 可省去在隧道中铺设线路的费用, 与其他通信公司共用漏缆。一般隧道中漏缆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覆盖。

四、LTE在地铁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1、地铁的LTE需求。

车载CCTV的安全需求。LTE可为车载CCTV提供较为清晰的视频传输, 同时保证列车的运行以及车厢内乘客的情况得以实时监控, 保障能够实时传输动态图像, 及时处理各项突发事件和治安问题。列车运行的突发问题能够提供明显提示, 确保运营的绝对安全。利用LTE技术, 使得列车上的各项设备能够准确接受系统发出的信息, 用于车厢内各项信息的播报, 使乘客得到正确的引导, 正确的换乘地铁。实时高清的需求。由于人们对于各种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要求越来越高, 使得地铁影音服务的要求也得到了提升。LTE技术可为地铁提供高品质视频传输, 缩短延时, 尽可能保证实时播放各种新闻、赛事及娱乐节目等, 使人们的需求得以满足。增值业务需求。由于LTE可进行高清传输且能够有效缩短延时, 因而可为各类高清广告提供有效的实时播放平台。可以对地铁各个时段的客流量及乘客人群进行调查, 细致分类, 针对不同的人群、客流量等情况进行分析, 合理的确定投放广告的类型及数量, 使得广告投放效率得以提高, 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2、效益分析。

基于LTE的车-地无限通信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监控水平, 也同时提高了为乘客提供的服务的质量, 为提供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为乘客提供运营时刻表等服务信息, 公共资讯, 时事新闻, 娱乐快讯等, LTE具有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 更好的系统容量, 更好的覆盖, 运营成本的降低, 同时, 基于LTE的车-地无限通信系统在基础建设, 以广告为例的增值服务效益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降低成本的同时, 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结语

与当前各项通信技术相比, LTE技术具有高性价比, 提供的业务较为广泛, 且服务较为优质, 具有较好的扩展性。不仅可以提供语音、视频及数据等业务, 同时也为各类多媒体平台提供了较好的播放通道, 满足地铁通信的各项需求。LTE技术符合无线通信的各项需求, 未来必定会在地铁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 进一步完善地铁无线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1]林雁晖.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张大鹏.LTE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0.

长期演进网络规划中若干重要问题 篇5

LTE (长期演进) 网络和2G/3G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的流程基本相同, 都要首先确定传播模型, 进行覆盖和容量规划。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我国LTE网络的建设基本以共址建设为主, 辅以新址新建站点,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和建设周期。现有网络的拓扑结构、挂高和方位角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LTE网络的结构, 这样就必然在规划流程上和完全新建的网络有所不同。LTE网络对网络结构合理性的要求较高, 需要对影响网络结构合理性的因素重点考虑, 并找到适合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1 无线传播模型的确定

从严格意义上讲, 每个基站周围的地形地貌都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只有对每个基站都进行传播模型的校正, 才能完全准确地保证规划结果的准确性, 但这在实际规划中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规划区域的传播特性, 需要将规划区域进行必要的细分之后再选择测试点进行CW (连续波) 测试和模型校正。细分的区域也是基于统计的平均, 模型的准确度需要通过实际测试进行验证后才能用于网络规划中。

1.1 传播模型校正流程

1) 选点:选定模型校正的测试站点, 尽量使测试点周围的地形地貌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模型校正的精度;

2) CW数据采集:采样符合李氏定律, 即40个波长, 采样30~50个样点;

3) 数据处理:异常情况下测试结果必须从采样数据中剔除;

4) 模型校正:将数据导入规划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地理平均、过强和过弱数据删除、过近和过远数据删除) , 得出合适的传播模型。

1.2 传播模型验证流程

1) 在和CW测试点, 相同的挂高、天线类型条件下, 通过Forsk公司的Atoll软件仿真测试点周围的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覆盖情况;

2) 把路测数据测试点的每个经纬度点模拟成每个不同的用户, 将此数据导入到Atoll软件中;

3) 以导入的经纬度点为目标, 在仿真结果下计算每个经纬度点上的接收电平值;

4) 将计算完成后的结果导出, 与CW测试数据进行从面到点、从定性到定量等多个维度的对比。

以某地传播模型校正和验证的实际情况看, 只要测试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基本保持一致, 测试路线充分栅格化, 校正后的模型和CW实际测试结果在RSRP均值的差异基本在2 d B以内, 且在整体趋势上基本保持一致。如图1所示。

2 仿真规划流程优化

我国目前LTE网络的建设基本是以共址建设为主, 其主要原因是基站选址日益困难, 天面资源也较为宝贵。同时现网部分站点的俯仰角、方位角和挂高的设置不太适合LTE网络的需求, 需要对现网工程参数进行调整, 否则将难以反映LTE网络的真实性能。基于以上考虑, LTE网络规划仿真的流程必须进行优化, 优化后的流程如图2所示。

以某地的某区域实际仿真的情况看, 利用优化后的方针规划流程进行仿真, 可以有效提升网络质量。分别对覆盖和上下行吞吐量通过Atoll软件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 利用优化的仿真流程可以在不增加任何站点的情况下, 可以提高覆盖能力3%~4%, 与之相应的可以提高约13%的上行吞吐量和9%的下行吞吐量。

在提升网络覆盖和容量的同时必然会减少新增站点的数量, 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 流程优化后总体上大概可以比优化前减少约5%左右的新增站址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选址压力, 同时提高了现网资源的复用度, 也加深了对于LTE网络特性, 特别是干扰特性的理解。

3 网络结构研究

LTE网络和2G/3G相比对信号质量更为敏感, 对提升RS-SINR (参考信号信干噪比) 的要求较高, 规划应从传统注重场强的思路向更注重信号质量的方向转变, 站址规划时, 特别应对现网高站的站址进行排查分析。从某地的仿真情况看, 周边有高站情况下, 其邻区的载波速率相比周边无高站情况下降20%左右, 说明高站会影响邻区的吞吐量[1,2]。

但考虑到现网站点获取的难度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物业协调存在不确定因素, 对于原来的站点仍然是采用尽量利旧的原则, 但在参数设置需要进行着重考虑。选取某地某个区域, 对不同挂高和下倾角对网络的信干噪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信干噪比仿真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找出其内在规律, 得出最佳的参数设置。

从表3、表4、表5中可以看出, 不同的挂高情况下, 在覆盖边缘处网络的质量相差不大, 但越往小区内部, 挂高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就越大。50 m挂高、10°下倾角时的指标相当于30 m挂高、6°下倾角, 或者相当于40 m挂高、8°下倾角时的指标。所以在50 m挂高的情况下, 建议下倾角取10°左右, 40 m挂高时, 建议取8°下倾角。

在工程实际中,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下倾角较大, 要考虑楼顶抱杆等的安装位置, 如果安装在楼面中心, 电磁波可能会由于楼面的反射而影响覆盖效果。

4 结语

LTE网络是一个新的网络, 其规划思路和方法可以部分借鉴2G/3G网络规划的方法, 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其不同的部分。为了更精确、更经济、更快速地建设LTE网络, 需要对诸如传播模型的确定、规划仿真流程和网络结构等问题进行预先的研究和分析, 才能在实际的建设中少走弯路, 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江波, 李楠, 高鹏.从系统设计分析LTE系统覆盖与容量规划[J].电信科学, 2010 (4) :107-113.

长期演进技术 篇6

地铁的特殊构造给无线通信信号的覆盖和优化带来许多挑战。H市作为国内首批TD鄄LTE (时分鄄长期演进) 试运行城市, 其新建的地铁专线TD鄄LTE网络覆盖方案受到国内其他省份城市的关注。TD鄄LTE小区网规网优参数的合理规划将是TD鄄LTE网络性能的重要保证。TD鄄LTE地铁覆盖小区网络规划不仅需要考虑与大网宏站的衔接, 还需要考虑到地铁本身内部不同覆盖区域的特殊场景, 如站厅、站台以及隧道区间等, 其覆盖场景不尽相同。TD鄄LTE地铁覆盖小区无线参数规划主要涉及频率规划、邻区规划、PCI (物理小区标识) 规划、P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规划、功率规划、时隙配比规划和TAC (跟踪区域码) 规划这几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几个主要规划参数进行逐一介绍。

1 频率规划

考虑地铁线路线状覆盖的特殊性, 建议采用40 MHz频率对整个地铁进行覆盖, 分为2个20 MHz载波进行异频组网, 相邻两个小区间异频配置, 降低干扰, 提升业务质量。H市宏站与地铁采用异频组网方案, 宏站使用F频段, 地铁使用E频段组网, 同时, 地铁隧道覆盖小区又采用E频段的不同频点以达到频率隔离的目的。

2 邻区及切换设计规划

邻区规划是无线网络规划中重要的一环, 其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性能。对于TD鄄LTE网络, 由于是快速硬切换网络, 邻区规划尤为重要, 因此, 好的邻区规划是保证TD鄄LTE网络性能的基本要求。

隧道场景下需要配置路线上相邻站点小区为邻区, 站台站厅场景需要配置隧道内小区和地铁出入口宏站小区为邻区。邻区规划及切换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1) 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才作为邻区, 且配置为双向邻区, 邻区数目不宜过多。

2) 为保证邻区规划的合理性, 可借鉴2G/3G的邻区优化结果, 即可继承2G/3G共站址邻区配置。

3) 采用小区合并方式, 减少小区数目, 降低切换发生的次数。

4) 采用非竞争切换方式, 降低切换时延。

切换时延, 即从TD鄄LTE车载设备测量到目标小区信号强度高于服务小区信号强度某个门限开始, 到切换完成所需时间。

5) 小区切换带设计, 按80 km/h车速 (22 m/s) 考虑, 切换带的信号覆盖电平尽可能在-110 dBm以上, 切换带应在100~150 m, 如图1所示。

3 PCI规划

地铁场景的PCI规划与频率相关, 采用组网的频率不同, 对PCI规划的要求也不相同。下面将对地铁场景下F频段和E频段组网下的PCI规划进行说明。

3.1 宏站与地铁场景同频段组网

宏站与地铁场景同频段组网时 (如宏站采用F频段, 地铁采用F频段) , 在隧道出入口及地铁出入口, 将会存在同频干扰情况, 因此在PCI规划上要考虑地铁与宏站小区的PCI错开。另外, 地铁PCI规划还要根据单、双流场景进行区分考虑。

地铁单流场景下, PCI错开原则如下:

1) 站台站厅以及隧道内小区间需要满足mod6 (mod6为对6进行求余函数) 错开原则;

2) 宏站相邻的地铁小区与室外宏站小区间要满足mod3 (mod3为对3进行求余函数) 错开原则。

地铁双流场景下, PCI错开原则如下:

所有地铁小区间以及与室外宏站间均需满足mod3错开原则。

规划方法:可将地铁小区视为室分小区, 其与宏站间的PCI规划可通过规划工具实现;地铁小区间的PCI错开, 并避免mod3干扰。

3.2 宏站与地铁场景异频段组网

宏站与地铁场景异频段组网时 (如宏站采用F频段, 地铁采用E频段) , PCI规划中无需考虑地铁与宏站小区的PCI协同 (即两者PCI可以相同) , 此场景下地铁小区的PCI规划仅需考虑地铁小区间PCI错开即可。

同样, 对于单流场景, 地铁小区间需满足mod6错开原则, 对于双流场景, 地铁小区间需满足mod3错开原则。

4 PRACH规划

随机接入在TD鄄LTE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是用户进行初始连接、切换、连接重建立, 重新恢复上行同步的唯一策略。UE (用户设备) 在随机接入时需要随机选择前导序列, 因此, 合理的规划前导序列是保障用户接入成功性的重要手段, 使接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PRACH规划中同样要考虑室内外频段组网差异:对于地铁与室外宏站异频段组网时, 地铁内小区与室外小区PRACH规划互不影响;对于地铁与室外宏站同频段组网时, 地铁内小区与室外宏站小区PRACH规划需考虑复用情况, 即不允许出现与近距离的宏站小区采用相同的PRACH根序列。

地铁室分小区PRACH的具体规划方法如下:

1) 首先确定小区覆盖半径, 这里考虑到地铁小区覆盖范围大小, 建议小区半径为2 000 m, 对应的NCS (循环移位值) 为22, 每小区仅需2个跟序列。

2) 对根序列的预留与宏站相同, 建议预留20%为宜, 即预留671~838共168个作为备用;对于剩下的根序列, 可以考虑进一步预留给扩容的站点使用, 或核查优化时使用。

5 功率规划

5.1 功率参数相关概念

EPRE (每个资源单元上的能量) , 可以理解为每个RE (资源单元) 的功率;

Type A符号:无RS (参考信号) 的OFDM (光频分复用) 符号;

Type B符号:含RS的OFDM符号;

ρA:无导频的OFDM符号上的PDS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RE功率相对于RS RE功率的比值;

ρB:有导频的OFDM符号上的PDSCH RE功率相对于RS RE功率的比值;

PA:由高层信令配置的UE级参数, 即改变UE的PA就改变了基站给UE分配的功率, 该参数就是下行功控的输出值;

PB:该参数表示PDSCH上EPRE的功率因子比率指示, 它和天线端口共同决定了功率因子比率的值;

δpower-offset:功率步长系数;

MU鄄MIMO:多个用户且多进多出模式。

ρA有如下计算方法:

当采用4天线发射分集 (此处的意思是采用4端口传输, 传输模式为TM2) 时, ρA=δpower-offset+PA+10lg2。

其他模式下:ρA=δpower-offset+PA。其中, 当不采用下行MU鄄MIMO时, δpower-offset=0。目前产品大多采用TM2/3/7自适应的传输模式, 所以有:ρA=PA或者ρA=PA+3。根据前文解释, PA增大说明用户的数据RE功率比较大, 在基站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 数据RE的接收功率比较大, 可以提升SINR (信干噪比) 。但如果PA过大, 对邻区的干扰也严重, 且导致控制信道功率降低, 覆盖不平衡。

对于RS功率的配置, 期望基站的发射功率能够用完, 即Type A和Type B符号上的功率相等, 否则功率利用率不能够达到100%。

另外, PB也是由RRC (无线资源控制) 信令配置完成, 是一个通用的配置值。针对所有的UE, PB是一样的, 表示比值ρB/ρA的索引, 其关系如表1所示。

5.2 功率计算及地铁小区配置

大多数情况下, 运营商规定了基站产品的机顶口的输出功率PRRU, 实际操作时, 产品中的功率配置是通过配置PDL_RS_power path (下行单通道参考信号功率) 、PA和PB来配置的, Psingle antenna为单根天线上的功率, 结合运营商的需求和产品特性算法, 若系统带宽为20 MHz, 共100个RB (资源块) , 那么, RS功率配置为

地铁单流场景, 功率参数PA建议配置为0, PB建议配置为0, RS功率尽量保持在3.2~12.2 dBm之间, 推荐配置E频段为12.2 dBm, F频段为9.2 dBm; (NRB为带宽内的RB数) 。

地铁双流场景, 功率参数PA建议配置为-3, PB建议配置为1, RS功率尽量保持在3.2~12.2 dBm之间, 推荐配置E频段为12.2 dBm, F频段为9.2 dBm。

H市地铁采用与TDS (TD鄄SCDMA) 共模组网方式, RRU (射频远端单元) 类型基本为一发一收, 只支持单流场景, 所以功率参数PA和PB均设置为0, RRU功率配置需要结合TDS功率综合考虑, 保证双模站点小区不能超过RRU额定输出功率。

6 时隙配比规划

地铁TD鄄LTE网络时隙配比规划如下, 目前E频段试验网配置一般为2∶2, 10∶2∶2, 对于商用情况, 考虑上下行业务的特点, 推荐配置为3∶1, 10∶2∶2;F频段考虑到与TDS的时隙对齐, 只可配置为3∶1, 3∶9∶2。目前H市TD鄄LTE试验网阶段地铁小区 (站厅、站台和隧道区间) 全部配置成2∶2, 10∶2∶2模式, 后期如果需要考虑与TDS的共存, 须配置成2∶2, 10∶2∶2, 如图2所示。

共存要求:上下行没有交叠 (即Tb>Ta) , 则TD鄄LTE网络的DwPTS (下行导频时隙) 必须小于0.525 ms, 只能采用3∶9∶2的配置, 常见上下行时隙及特殊子帧配比规划如表2所示, 其中:DL表下行, UL表上行, GP为保护间隔, Up为上行导频时隙。

7 跟踪区及跟踪区列表规划

7.1 规划原则

跟踪区码规划作为TD鄄LTE网络规划的一部分, 与网络寻呼性能密切相关。跟踪区的合理规划, 能够均衡寻呼负荷和TAU (跟踪区更新) 信令开销, 有效控制系统信令负荷。TD鄄LTE网络跟踪区的规则原则如下:

1) 确保寻呼区域内寻呼信道容量不受限;

2) 区域边界的位置更新开销最小, 同时易于管理。

7.2 规划方案

现阶段地铁TD鄄LTE网络的TA (跟踪区) &TAL (跟踪区列表) 规划主要有如下2种方案, 实际网络规划需要根据移动的相关策略进行选择。

方案一:与宏站区域内TA保持一致, 同时保证TAL边界与2/3G LAC (位置区码) 边界对齐。

跟踪区的规划主要涉及大小和边界两部分, 在规划时须同时要考虑这两个因素:

1) 跟踪区的大小主要考虑因素为寻呼容量, 即TAL下的实际寻呼容量不能超出空口的寻呼能力。因此在规划中要结合实际网络的单用户寻呼模型, 估算网络需求的寻呼容量, 根据该容量来得出对应的跟踪区可包含的eNB (演进型基站) 数。

2) 跟踪区的边界主要考虑的因素为TAU的频度, 保证TAU量最小;由于TD鄄LTE网络引入了CSFB (电路交换回落) 策略, 因此在边界规划上要求TD鄄LTE网络的TAL边界与2/3G的LAC对应, 如图3所示。

由图4可见, 基于联合注册的机制, TD鄄LTE网络跟踪区在与2/3G位置区对应情况下, 用户呼叫时延最小, 用户感知更优。因此在边界上尽量保证TD鄄LTE网络的TAL边界与2/3G的LAC对应。另外, 目前CSFB策略并未确定是回落到2G还是3G, 因此在规划中需要跟客户明确回落的策略, 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跟踪区规划, 如图4所示。

方案二:地铁线路单独TA规划。

地铁每日人流量极大, 忙时在隧道区域内将会有上百人同时进行移动, 即大量的位置更新信令会给网络带来巨大的冲击, 为减少TAU信令冲击, 可将地铁线规划为单独的TAL, 规避位置更新带来的信令风暴, 如图5所示。

比较两种TA规划方案, 方案一在CSFB的策略下, 可保证语音用户的感知, 同时与宏站TA规划相同, 无需进行二次规划;方案二的特点是TD鄄LTE网络跟踪区未和2/3G对应, 因此对于语音用户感知会受影响, 此方案的优点为同跟踪区, 用户无需进行位置更新, 因此对于降低网络信令冲击有较大作用。H市建网初期主要还是从降低网络信令冲击方面考虑, 选择第二种规划方案。

8 结束语

TD鄄LTE地铁覆盖网络不仅需要保证整个地铁线路覆盖良好, 用户能够正常接入,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地铁覆盖的特殊场景, 在继承2G、3G地铁网络设计规划思想的同时, 将4G网络的特殊要求 (如CSFB语音业务回落技术等) 也补充进来, 所以在参数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到覆盖、容量和用户感知等因素。

摘要:TD-LTE (时分-长期演进) 地铁覆盖小区无线参数规划主要涉及频率规划、邻区规划、PC (I物理小区标识) 规划、P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规划、功率规划、时隙配比规划和TAC (跟踪区域码) 规划这几个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参数的作用以及使用场景。

长期演进技术 篇7

到目前为止, 运营商仍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增长, 因为年轻用户带来的不断增长的互联网业务并未产生更多的收入。因此为了避免可能带来的网络拥塞降低了那些高价值用户的服务质量, 运营商正尽量限制此类应用。可见现在的3G网络虽足以承载目前的语音及数据业务, 但是当要承载大量而低价值的高速数据业务时, 其经济性还远远不够。

从全球来看, 运营商的竞争策略、技术发展趋势及相应的法规等都开始了一种新的改变, 即开放的接入模式。无线运营商既要顺应无线用户对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需求, 同时还需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网络的经济性。

CDMA无线网络演进路径的选择

如图1所示, CDMA网络运营商在决定其演进到LTE的演进路径时有多种选择, 并非所有的运营商都要走完全一样的演进道路。

阿尔卡特朗讯可以支持无线运营商沿着以上任何路径演进, 配合运营商一起分析考虑其欲采用的技术、进入市场的时间以及演进的步骤。另外阿尔卡特朗讯还可以分析运营商对VoIP业务的需求的急迫性, 既支持基于EV-DO网络的Vo IP业务的快速部署, 也支持以3G-1X提供语音业务和以EV-DO及LTE提供数据业务的方式。

进入市场的时间

许多运营商的演进策略主要是基于其进入市场时机及其可用的频谱资源而定的。有些运营商希望能成为打破壁垒的业界领袖, 故采取激进的网络演进及部署策略, 如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Verizon。而另外一些运营商则希望采取更加稳健的演进策略, 一方面保持并完善现有EV-DO网络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等待LTE产业链的真正成熟, 在终端成本及风险都大大降低且已有多种吸引终端用户的应用后再行部署LTE网络。

分析Verizon积极推进FDD LTE部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Verizon与Vodafone是战略伙伴关系, Vodafone拥有Verizon wireless45%的股份, Verizon在700MHz频段的拍卖中获得了其中10MHz的频谱, 因此一方面Verizon期望更好地利用这10MHz频谱, 并与其竞争对手Sprint部署的WiMAX网络抗衡, 另一方面也配合Vodafone全力推进FDD LTE的产业链发展, 使其能尽快达到商用的成熟度。而对于那些频率资源有限, 希望能分享LTE产业链成熟后, 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降低的CDMA运营商, 或许会更多地考虑尽量增加现有CDMA/EV-DO网络的竞争性。但不管是采用哪种演进策略的网络, cdma2000 1x与EV-DO都将在多年内与LTE长期共存, 并持续发展。

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被业界广泛认可的演进策略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及成熟。LTE网络开始部署时, 通常会集中在热点地区及室内覆盖环境下的业务提供, 这就要求终端必须是能同时支持CDMA及LTE的多模终端, 以保证用户在LTE的网络部署尚未达到完全覆盖 (这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 时, 能够在CDMA网络和LTE网络间实现无缝漫游和切换, 这将进一步提高LTE的终端成本。LTE产业链的发展尚待时日。

CDMA向LTE平滑演进的有力保证

CDMA技术为运营商提供了成熟、稳定及无缝的LTE演进路径。也为运营商在选择演进的技术和时机时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由于CDMA采用的是窄带技术, 如图2所示, 理论上而言, 运营商可以不断减少留给CDMA的带宽, 扩大分配给LTE的带宽, 以配合终端用户的不断迁移。当然是否采用与CDMA共频段部署LTE网络, 完全依赖于运营商有哪些可用的频段。如果运营商现有CDMA频段资源紧张且有空闲的频段, 可以考虑采取LTE叠加部署在新的频段上的方式。

分析中国电信的现有CDMA频段, 共有10MHz带宽, 可支持7个CDMA载波 (如图3所示) 。另外中国电信还在2.1GHz频段获得了15MHz的带宽作为3G频段, 考虑到CDMA 1X平滑演进到EV-DO Rev.A的能力及EV-DO Rev.B与Rev.A独有的前向兼容的优势, 建议中国电信首先考虑在现有850MHz的频段上继续部署cdma2000 1x和EV-DO Rev.A, 并尽快将网络升级到EV-DO Rev.B, 以增强CDMA网络竞争能力, 实现与HSPA的长期竞争。

对于网络的长期演进策略, 中国电信可考虑LTE产业链真正成熟后在2.1G频段上部署LTE, 因为只有在5MHz以上的带宽内部署LTE, 才能更好地体现LTE的高频谱效率的优势, 除非有频谱带宽的限制, 否则阿尔卡特朗讯建议运营商从10MHz带宽开始部署LTE。

相比Rev.A, Rev.B的用户体验有显著的改善, Rev.B的移动终端都支持多载波, 使得用户可以体验需要更高速率的数据应用, 其不对称的前向/反向频率分配更适应用户的应用需求。Rev.B在现有的Rev.A载频上提高了宽带数据的吞吐量及覆盖, 大大提高了网络中数据业务的使用率以及运营商的数据收入, 并为运营商提供了进一步细分市场的可能及手段, 如高端数据市场 (Rev.B) , 大众数据市场 (Rev.A) , 并对所分市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可获得更高的数据收入。

阿尔卡特朗讯于2009年下半年即可通过软件升级支持EV-DO Rev.B, 支持更高的峰值速率及吞吐量, 并前向兼容EV-DO Rev.A的终端。

2009年2月18日, 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宣布, 已选定阿尔卡特朗讯和爱立信两家公司作为在美国初步部署LTE网络的设备供应商。Verizon在过去一年中使用了来自6家设备商的产品进行了测试。Verizon同时宣布, 阿尔卡特朗讯成为Verizon LTE网络IP多媒体子系统 (IMS) 的主要供应商, IMS主要用于使LTE网络支持各种多媒体应用。阿尔卡特朗讯是惟一一家为Verizon Wireless提供包括无线接入e Node B, 核心网EPC及IMS业务平台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的厂家。Verizon素以网络质量高、用户离网率低而著称。与阿尔卡特朗讯多年的良好合作使得Verizon坚信阿尔卡特朗讯仍是其网络演进到LTE的最佳和忠实的伙伴。在未来的近十年内, Verizon的CDMA/EV-DO网络将与LTE长期共存, 相互补充, 阿尔卡特朗讯是保证这两个网络实现良好互操作性能的不二之选。

长期演进技术 篇8

1 2G、3G、4G主要频率使用模式

2G (第2代移动通信) 、3G、4G主要频率使用模式见表1。

2G、3G、4G推荐的相邻小区半径系数见图1。

根据海外运营商全网LTE运营经验分析, LTE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很多是控制干扰和优化覆盖, 约1/3的优化工作是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来实现的, 其中需要控制交叠区域的需求占28%, 而改善覆盖的需求只占5%。这辅助证明了在成熟的移动通信运营环境下, 控制干扰的作用远比提升覆盖要大, 特别是针对类似于中国移动这样已拥有庞大多系统网络的运营商。控制干扰不仅对本网络本系统有帮助, 也能降低无线网络整体噪声系数指标, 对于多网运营的大型运营商而言, 尤为关键。

海外运营商相关数据统计表明, 通过改善交叠区域, 尤其是提高了只有一个主小区覆盖的比例约20%后, 全网吞吐量提升约30%, 因此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 已成为提高主小区覆盖式网络优化的重要任务。基于上述目的, 多网融合建设情况下, LTE系统中应尽量优先保证系统天线的独立性, 这点比单纯增加MIMO (多入多出) 天线数量来提升性能更为重要。

2 混合组网基站设备及天线选型

从网络建设、维护管理、投资成本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选型通常基于如下3种考虑:

·选择产业化及性能成熟的优质设备;

·系统配置简洁明了, 便于工程快速实施, 不盲目追求复杂配置导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延误工期;

·设备类型尽量简化, 便于网络运行、维护和备件管理。

现阶段, 随着射频功放效率不断提升, 以及多载波功放技术的发展, 基站发展已明显呈现“分布式、小型化”演进趋势。传统载频单板、合路器、射频功放的机柜式基站产品, 由于功耗大、集成度低、安装不便、性能不稳定等因素, 已逐渐被“BBU (基带处理单元) 加RRU (远端射频单元) ”的分布式基站所取代。目前阿尔卡特、爱立信、华为等国际知名移动通信厂家, 还提出了基带模块加射频模块加天线单元三位一体的小型化模块基站。分布式基站示意见图2。

根据中国移动LTE发展战略, 应从“四网协同、五模十频”的角度进行高起点、全方位的规划, 确保满足各种可能出现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及频段要求。具体情况如下:支持TD-LTE、FDD-LTE、GSM、TD-SCDMA、WCDMA (宽带码分多址) 五种制式 (简称“五模”) ;同时, 要求TD-LTE支持band 38、39、40, TDS支持band 34、39, WCDMA支持band1、2、5, FDD-LTE支持band 7和3, GSM支持band2、3、8 (简称“十频”) 。

FDD LTE及TDD LTE基站设备主要异同分析比较见表2。结合中国移动现网实际情况, 表3为几种典型的FD D LTE与TD D LTE混合建设模式。LTE主要天线产品及使用场景见图3。

3 结语

基于TDD/FDD LTE混合组网的情况, 针对不同的站址, 设定如下LTE设备及天线引入部署基本原则:

1) 有条件或可以争取条件的情况下, 尽量独立建设LT天面, 采用共模方式或新建方式配置基站BBU和RRU。其中BBU设备如与共址的GSM、TD-SCDMA BBU设备同厂家, 可以采用更高效的共模BBU建设方案。

2) 根据现有技术特点, FDD LTE主要采用2T2R的普通MIMO天线即可发挥优良性能, TDD LTE为加强边缘覆盖及传输效果, 应主要采用8T8R智能天线。

3) 当FD D LTE和TD D LTE需要在同一站址部署且天面受限的情况下, 考虑到目前多端口天线的产业成熟度, 可优先选择集成FD D2T2R与TD D 2T2R双系统接入的四端口天线, 保证FD D和TD D系统独立电调, 共享同一方位角;后期优化的时候, 如有FD D和TD D的方位角调整需求发生冲突, 可以FD D的方位角需求为优先。

后期将根据中国移动4G网络工程建设实际情况, 加以优化调整, 最终提炼出满足市场发展及网络运营要求的FDD/TDD LTE混合组网建设方案。

摘要:对于4G (第4代移动通信) , 现网机房及天面资源的紧缺日益成为制约LTE (长期演进) 建设的核心因素。针对这一问题, 对FDD (频分双工) 与TDD (时分双工) 混合组网时面临的无线建设问题加以分析, 给出一些解决方法。

上一篇:生态过程下一篇:弹塑性钢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