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

2024-06-12

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精选十篇)

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 篇1

传统管理项目进度的方法常见的和应用较多的是甘特图和CPM/PERT。

1.1 甘特图

甘特图即横道图,我国长期以来采用横道图表的方式来编制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这种表达方式简单明了、直观易懂、容易掌握,便于检查和计算资源需求状况。但不足之处是: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不能反映计划(工期)的关键工作;难以挖掘计划的潜力,从而准确评价计划经济指标;也不能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优化。

1.2 关键线路法(CPM)和计划评审术(PERT)

其原理是应用网络图形来表达一项计划(工期)中的工作的开展顺序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它的优点是弥补了横道图的不足,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快速优化,并便于计划的调整。CPM主要侧重于成本控制,各任务(工作)的持续时间相对固定;计划评审术则侧重于不确定任务(工作)持续时间的估计。因两者存在着彼此间的互补,故很快便融合发展,形成了当今最主要的以CPM/PERT为核心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即网络计划方法。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项目计划工期估计过长[1]

项目计划(进度)的制定制定者和管理者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完工保证率,往往会“故意”延长任务或工作的历时,从而导致整个项目计划(进度)比项目实际的要长。

1.3.2 实际进度延期较重

尽管在制定计划即工期时留足了安全时间,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软件管理技术,但在工程实践中却屡屡出现难以按期完工的现象。

1.4 主要问题分析

1.4.1 计划工期估计过长原因:

(1)不确定性因素对任务估时的影响[2]。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实施的,但是社会、自然等对工程建设进度必然产生不能忽视的影响,因此管理者给予项目完工时间以更多的安全时间就很自然了。由图1可以知道,最悲观的时间相对于最可能的时间来说延长很多。(2)人为刻意延长计划。作业层、管理层如果都这样以悲观的时间来估计,尽管管理层会在作业层计划的基础上削减一部分安全时间,但项目的计划工期仍会大大延长。

1.4.2 实际进度延期原因:

(1)学生综合症。“学生综合症”即指人们在活动规定的完工时间快到时,才全力投入工作。一般而言执行计划者在项目开展的初期,由于没有或者很少出现预期中的进度干扰因素而受到“学生综合症”的影响浪费大量的安全时间。在项目实施的后期由于任务紧或者出现了预期的(或更多的)干扰因素,使得项目难以按期完成,并使得项目成本增加。(2)帕金森定律。即计划的执行者以为给自己很多很多的时间完成一件事,不仅可以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或任务的品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时间太多反而使其更懒散、缺乏应有的动力而效率低,造成事与愿违的效果。这也就可以解释给予项目实施充足的时间反而出现延期的原因了。(3)多任务或工作的相互干扰。工程项目一般是由数量众多的任务或工作组成,他们之间或者是平行关系,或者是紧前紧后关系。紧前工作延期会逐渐得到累积而放大,尤其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或任务,一旦延期不可避免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工期造成影响。这其实也说明项目控制工期的关键在于关键线路,而非整个项目的安全时间有多少;也说明项目进度计划整体最优的重要性。(4)资源影响。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整个项目进度控制以关键线路为主,优先将有限的资源供应给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或任务。但这样做却不能确保项目能按期完工,原因是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出现延期且超过其总时差时,就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工期,而原来的关键线路可能变成非关键线路、原来的非关键线路可能变成关键线路。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进度管理方法在项目实施中已经出现较多的缺陷,现在必须寻找一个能弥补其缺陷的新方法即项目制约因素理论下的关键链管理方法。

2 关键链管理体系

2.1 基本思路

基于关键链的项目管理(Critical ChainProject Management,CCPM)技术是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s,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Goldratt博士创立的一种管理思想。其在工程项目上应用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无论是工期计划的制定者还是执行者都基于出色完成任务的心理需求而在可能完成任务时间的基础上增加了较多的安全时间,通过上述分析已经可以看出,尽管这样工期仍普遍延期;由于学生综合症习惯,在项目计划执行中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导致工期延误。其次,考虑到安全时间没有被累积下来,而被前述因素影响白白浪费掉了,因此该理论提出在项目进度计划中削减工作的安全时间,而释放出来的时间设置项目缓冲PB(Project Buffer),并将其置于关键路径的末端。第三,考虑到项目实施需要资源虽有具有广泛性,但对进度影响较大的也就为数不多的一种或几种,而这一(几)种是工程进度计划中关键工作的共用(争用)资源,称为瓶颈资源。在进度计划中设置瓶颈资源缓冲RB(Resource Buffer),用以保证关键工作正常进行,从而按期完成整个项目任务。第四,考虑到非关键线路有可能在项目实施中变为关键线路而影响整个项目进度计划,因此在非关键线路和关键线路的接合处插入接驳缓冲FB(Feeding Buffer),以排除非关键线路对工期的影响。在关键链管理中,不仅要考虑任务间的逻辑关系,还要考虑资源冲突关系,更加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该理论不仅强调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也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资源约束关系以及利用缓冲来消除施工过程中各个任务执行中产生的误差。

2.2 关键链管理方法实施步骤

关键链管理方法以传统进度管理方法为基础即以网络图和关键线路为依托。

2.2.1 绘制网络图,确定关键线路。此步骤依据传统进度管理方法编制。

2.2.2 重新预估任务时间,削减安全时间。以达到施工团队上下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目的,消除学生综合症和帕金森定律现象。

2.2.3 明确瓶颈资源,识别关键链。在资源优化的基础上明确瓶颈资源并进一步识别关键链,识别关键链是该管理方法的核心。

2.2.4 设置缓冲。根据前述内容,考虑安全时间削减及非关键线路和其他风险对工程项目工期的影响,在项目计划中设置项目缓冲、汇入(接驳)缓冲和资源缓冲三种缓冲以弥补不确定性因素对工期的不利影响。

2.2.5 建立缓冲管理机制。在关键链进度计划执行中采取恰当有效的监控措施以检测各项缓冲的使用情况,以掌握项目实施实际情况,便于重新预设缓冲时间和调整关键链计划。建立计划制定、执行、检查、调整、重新投入实施的多部门多种人员参与的管理机制,使得关键链管理法能在实际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2.3 关键链管理方法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注意事项

2.3.1 任务预估时间。

工程建设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过程持续时间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合同的要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资源的供应、气候、参建各单位以及施工过程或分部分项工程自身特点的影响。因此就其确定方法没有统一的计算模式,同时在重新预估任务时间时,高德拉特提出的50%(减半法)即将任务原先估时减半后作为任务新的估时,在工程实践中难以全面执行,如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就不能减半等。如果一概而论,则明显不切合实际。

2.3.2 对缓冲区的设置。

对缓冲区的设置是关键链理论的核心。而对其大小的确定,很多学者都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诸多见解。但是工程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受政策、地理环境、项目的复杂程度、市场环境、任务完成者的风险偏好及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特别是应当注意施工中活劳动即人的关键作用。使得设置的缓冲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2.3.3 缓冲的预警作用。

缓冲在项目实施中属于进度的预警措施,因此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集有关缓冲利用的情况数据,比如可以通过每天任务情况总结、例会、汇报等形式及时了解有关信息,以便重新预设和调整计划,保证整个项目计划目标的实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关键链法在工程项目是应用有着明显的有点:它强调整体最优;不仅考了任务间的逻辑关系,还考虑了不同任务资源冲突和整体协调的问题;引入项目缓冲、汇入(接驳)缓冲和资源缓冲来消除项目实施中不利因素如学生综合症和帕金森定律所带来的前松后紧等的影响,既能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保确保项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顺利进行,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3.2 建议

3.2.1 建立有效绩效评价系统,激发员工按目标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3.2.2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减轻资源瓶颈压力,保证项目进度。

3.2.3 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既能检查项目实施的实际状况,也能为项目下一步预控提供数据支持。

3.2.4 对大型、综合性项目应用关键链法还缺乏研究,在工程项目中应用该方法也缺少软件支持。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关键链管理理论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得以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进度管理中存在的工期估计较长和延期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管理方法的缺陷,然后着重阐述了关键链管理理论实施的思路和步骤。

关键词:进度管理,关键链管理,步骤

参考文献

[1]王晶.关键链管理中关键链识别和缓冲区设置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8,4.

[2]孟娜.项日进度中的关键链管理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3]钱利军,李书全.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8.

[4]张宇.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12.

传统仓库管理的常见问题 篇2

仓库管不好,一边是数以万计的物料、成百上千的供应商,诺大的货架式立体仓库,一边是为数不多且素质平平的仓管员,种类繁多但不适用,也基本不用的制度和流程。

归根到底,仓库问题基本上都来自现场管理不到位,例如:

1、不遵守先进先出原则(First In,First Out----FIFO),造成呆料、废料。

2、不按库位摆放物料,或移动物料后,不及时把新库位的资料交给录单员录入系统,造成无法找到相关物料。

3、仓管员不及时送单给录单员,录单员不及时录入系统,结果造成系统数据与实际脱节,影响ERP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到了生产计划的贯彻和执行。标识不统一、不规范,不是没有物料编码,就是物料名称不对,以致无法追查该物料的历史状况。

4、部分仓管员责任心不够,工作态度消极,办事拖拉,库存盘点不准,以及手工单据信息不准确(主要是抄写错误,键入错误),这都是常有的事。

5、新旧仓管员交接不清,换一个仓管员,没有真正的交接手续,对前任仓管员所管的物料状态不明的,干脆就封存起来不予管理,只说“找不到”,造成了不应有的呆滞和浪费

6、存货周转速度低,仓库内部随处可见落满灰尘的备品备件,盘点过程中还发现许多备件长时间无领用,或者还有足够库存但又购入的现象;

7、资金占压情况严重

8、对实物的管理无重点,未采用ABC管理法,对于数量少、价值大、重要性高的A类、B类物资未重点管理,没有设定库存上下限;

9、仓库空间利用率及取料效率低,仓库备件摆放虽较整齐,但未进行系统分类,标示不很清晰。

二、现代仓库管理面临的问题:

(1)作业效率低:靠手工在办公室PC把业务数据录入ERP系统,不能移动、不实时、操作不方便;

(2)库存不准确:事后手工录入ERP单据繁琐易错、数据延迟,导致ERP库存数据不准确、不及时;

(3)呆废品堆积:物品未能很好按一定策略(如先进先出)下架,导致呆废品堆积,增加了库存成本;

(4)仓位物品摆放混乱:虽然有了仓位划分,但未能很好按一定策略上架(如按分类、订单),导致拣货效率低下;

(5)出入库常发生错漏:出入库时靠人工核对物品、数量容易错漏,导致发错料、收错货,影响生产和服务质量;

(6)ERP发挥作用有限:由于ERP系统数据不准确、不及时,难以为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7)产线仓缺料导致生产延误:生产现场物料消耗、车间库存等信息未能及时反馈到发料员,导致发料不及时,影响生产......三、基于物联网的RFID条码技术的仓库管理软件系统

广州溯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DESOFT)仓库管理系统(DE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DE WMS)是基于物联网RFID条码技术的仓库物流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制造及物流企业。系统通过在仓库物流节点布置专用设备(条码打印机、RFID、PDA、AP、PC等)配合软件系统对物品出入库作业进行扫描、核对、控制、指引。以此来提高作业效率、准确率;控制物品按合适的策略(如FIFO)下架;指引物品上架到合适的仓位;方便快捷地进行仓库盘点;

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问题及建议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是城市化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手段,对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改善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是对建筑工程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关系着建筑质量和成本控制以及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提高对项目管理的重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发挥项目管理职能。只有保障项目管理有效性,才能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务。但当前许多传统建筑企业并不注重项目管理,因此管理有效性较差,强化项目管理刻不容缓。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技能、工具、方法和知识,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预定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目标相关活动进行整体监测和管控的主要手段,其主要职能是: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项目活动的开展。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型管理技术。二十世纪流六十年代,项目管理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是:普遍性、目的性、独特性、集成性、创新性、临时性。基本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人力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集成管理九大方面。

二、传统建筑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巅峰,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发展了巨大变化,不难看出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项目管理的作用开始凸显出来。通过项目管理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建筑项目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保障经济效益的实现,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实施项目管理、保障项目管理有效性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管理更能够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能够如期完成。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的根本,一旦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给企业名誉造成影响,使其遭受经济损失,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带来恶劣社会影响。建筑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强化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传统建筑企业并不重视项目项目管理,不仅管理方式粗放,缺乏项目管理意识,管理手段落后,更没有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在实施过程控制明显不足,使得项目管理职能根本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传统建筑企业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缺乏重视

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起步较晚,多数传统建筑企业对项目管理认识并不够,所以对项目管理实施不重视。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项目管理实施有效性很难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传统建筑企业,更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引入,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实施中都缺少专业人才。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涉及领域众多,缺少专业人员其职能很难有效发挥。

(二)缺乏相关管理制度

传统建筑企业实施项目管理中不仅管理人员自身又不够专业,无法保障项目管理的落实和职能的发挥,更缺少相关管理制度。由于缺少制度的硬性约束,工作开展中一些管理人员时常表现出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制度的协调在项目管理工作开展中各部门配合度也较低,这直接影响了项目管理效果的挥发。制度不仅能够约束管理人员行为,更能够为工作开展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完善相关制度势在必行。

(三)项目管理实施过程控制不足

许多传统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实施中缺乏详细管理计划,导致项目管理实施过程控制明显不足,使项目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发现,在项目实施后才暴露出来,造成项目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导致项目实际与原定进度发生偏差,造成预算增加。

四、完善项目管理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想要保障项目管理实施的顺利开展,必须制定项目管理实施制度,通过制度保障项目管理的落到实处。制度制定时应包含:成本、进度、质量、风险、人力、计划、资金供应、合同签订、施工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将项目管理职能最大化发挥。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制度实施力度,避免制度无法实行。强而有力的制度能够有效加强各部门间协调性,促进项目管理实施的有效完成,完善相关制度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实施中要做的首要任务。

(二)培养专业人才

项目管理实施离不开专业管理型人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项目管理效果和质量,保障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因此,建筑企业应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构建专业项目管理团队,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项目管理实施奠定基础。只有保障管理人员自身水平才能保障项目管理有效性,加强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势在必行。

(三)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许多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实施中都存在缺少项目管理计划的通病,缺少详细的计划,将造成项目实施控制不足,时常陷入混乱,导致遗漏问题的发生,出现不知如何管起的现象。因此,传统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实施中必须制定详细项目管理计划,明确项目管理工作环节和流程,保障项目管理实施的规范化,提高项目管理有效性,使工作开展中能够有条不紊。

(四)创新项目管理手段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几乎融入了当前社会活动中的所有领域。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社会,使社会走向了数字化。项目管理信息化是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实施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计算机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项目管理有效性将被大大提高。另外,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项目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分析、管理,这十分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项目动态、材料消耗情况、资金消耗情况等各方面工程信息,管理人员便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管理计划作出调整,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

结束语:项目管理对建筑工程有着重要意义,关系着建筑工程成本和质量,影响着建筑企业利润。传统建筑企业应提高对项目管理实施的重视,积极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引进专业项目管理人才,将项目管理落到实处。(作者单位: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佳玉.浅谈工程项目施工项目管理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J].湖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2,13(11):119-124.

[2] 汪苏泷.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浙江建筑工程学院,2013,11(14):113-115.

[3] 王立新.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如何提供项目管理有效性[J].湖北建筑技术学院,2012,12(18):122-123.

[4] 李佳星.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J].吉林道路交通学院,2014,10(12):102-103.

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 篇4

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概述

由于网络具有连通性、信息共享性、全球性等特点, 通信的运营服务中, 网络对信息的共享、信息的互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通信资源中, 资源管理的体系较为落后, 网络资源管理的难度在不断的增加。同时,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快, 新技术不断应用, 对于管理的方式、范围等都提出新的要求。在通信网络的管理中, 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 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 及时企业、市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也是对通信信息的管理。

通信网是我国服务设施发展的基础, 同时是实现电网的自动化调度、网络的现代化管理、网络的市场化运营的基础。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是通信系统管理的重点, 对通信功能的发挥具有指导指导意义。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使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等, 对通信网络资源的信息进行查询、资料进行维护, 管理资源动态、日常事务等。完整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涵盖CIS技术、CAD技术、MIS技术等, 利用数据库进行资源互通, 实现通信网络资源数据库的统一, 综合利用通信网络资源, 动态的管理资源数据。

二、传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少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及时监控。近几年, 我国的城市建设在不断的加快、完善, 通信业务也随之不断的拓宽, 业务量越来越多, 这样就需要在底下分布越来越多的管线, 管线的分布也更加复杂, 通信设备数据更加多样化, 数据量不断增加。同时,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完善, 需要不断地更新通信线路和设备。但在传统的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中, 以纸质的形式记录通信的大部分数据信息, 对数据的查询、更换需要大量的工作, 这就增加了准确监控整个通信系统运营状况的难度, 对通信系统设备的生命周期也不能准确的把握。

2) 缺少对周边地理信息的掌握。在传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 资源的管理中对周边的地理信息不能精确的获得, 信息的获得不完整。因为信息资源的不完整, 要实现本地区网络资源的共享存在难度。因为资源信息的缺少, 通信服务间的沟通、了解不全面, 对通信设备的的监管就片面, 很难实现对通信网络设备的整体监管, 就使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不全面, 影响通信的整体运营。

3) 服务质量较低。通信具有服务的性质, 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应是高水准、高质量的管理。而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质量影响着通信的服务质量。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 通信网络需要提供高水准的服务, 需要通信运营企业在用户的投诉、故障的抢修等方面加大力度, 将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与通信业务将结合。

4) 管理部门缺少对资源的及时分析。每个行业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前进中, 行业的信息资料需要不断补充、更新。在我国传统通信网络中, 通信网络发展快, 资源信息不断更新, 而资源管理部门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的信息收集、分析不及时, 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状况, 行业最新资讯等, 这样便影响对企业资源的判断, 影响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缺少对通信网络资源的及时、科学的管理, 对设备缺少及时的检查、维护等, 容易使通信网络的营运出现问题, 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三、传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改进措施

1) 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与规划相结合。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应有计划的进行, 对通信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以此不断满足通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对通信网络的建设、市场的发展、通信资源等充分考虑的条件下, 合理规划通信业的发展, 对通信网络资源使用的长远性与现实性、全局性与整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 长远统筹地安排整个通信网络资源的使用、管理计划。

2) 提高通信网络资源的入库准确率。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受资源清查准确性的影响。因此, 应在不同的部门建立通信网络资源清查组, 充分结合资源的变更与建设, 在通信工程完成后, 施工人员应向有关部门及时地上报资源情况。如果涉及第三方施工单位, 在施工协议中加入资源清查这一环节, 提高通信网络资源的准确性。对于资源清查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效益挂钩考核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对资源清查的重视度。通信网络资源清查应采用分专业、分步骤、分重点、分阶段的实施方式, 实现资源清查的闭环管理, 以此提高通信网络资源的入口准确率。

3) 实行动态管理。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 应建立合理管理流程体系, 对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对资源进行电子化动态管理。资管理管理系统应结合通信业务的开通系统实施, 建立流程控制部门, 及时地了解、掌握资源的变更和生产流程情况。同时, 通过对实际通信网络资源情况的掌握, 结合业务开通系统、部门管理流程, 努力降低通信网络资源调度出错率, 尤其对于临时业务、应急业务。

4) 优化网络。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 应建立全局的网络资源观念, 对网络管理进行优化。首先, 在通信的施工建设单位应设立资源管理体系, 为相关单位提供通信网络资源信息查询渠道, 确保通信网络资源的全局应用。其次, 企业应加强对GIS系统的建设, 通过CIS系统准确得掌握资源的存在位置、占用情况等。同时, 应与网络维护、网络监控部门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 根据定期的交流, 收集通信话务量, 全面了解通信的故障情况等。对通信故障多、通信话务量接通率低的网络资源进行电路、光的调整维修。

四、总结

通信企业应注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资源管理对于通信信息系统的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 应根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 不断改进完善资源管理方式, 实现通信网络资源的科学管理, 进而促进通信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在人们的生活中IT网络被广泛的应用, 网络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随之对网络资源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通信网络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通信业务的发展。本文对通信网络资源进行概述, 分析传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通信网络,资源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曲云彩, 张良.浅析通信网络资源管理[J].信息通信, 2013.

[2]张静, 刘骥.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传统的教师备课存在的问题及 篇5

郑井小学 郭爱华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教师所作的课前准备。它一般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准备有关教具和设计板书等。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三种。其中的课时备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它在上每节课之前预订,是对每节课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

传统的教师备课,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其形式——教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其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当前教师备课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据有关调查,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带有普遍性的本末倒置的精力划分现象,可以看出教师备课是低效率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备课管理的形式化、教案编写的程式化。如对教案的要求是课型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填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教后记。最要命的是每个教案要写日期,表示过期作废,年年要从头再来,做重复工作。而领导是“周查月评”。这些材料,做不过来就补,就应付,就抄,就造,使教案成为能看能用的展示品,削弱了备课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书写教案上,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师疲于应付。其危害可想而知。

所以,许多老师认为备课写教案是在做“无用功”、“出工不出心”、“大约也就是练练字了”。不仅如此还“浪费教师时间、压抑教师个性、阻碍教育创新”。而且如果常年任教同一学科,备课的内容有时是重复的书写,还有那些已经熟烂于胸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不得不写,这都是老师极其厌烦的形式化做法,因为老师的时间太宝贵了。以主课老师为例,平均每人每天两节正课和两节辅导课,这就占去了半天时间?这个时间是无法节省的。而剩下的备课时间是批改作业、参加各项学校活动、教育管理学生之外的很少的时间了,所以就有了许多热烈歌颂老师深夜灯下备课、批改作业的诗文,我想赞美老师的敬业精神像春蚕、像蜡烛也是原于此吧。由此可见,备课的确是一项不仅费脑又费时间的工作。手写教案速度慢,难以提高效率,大大制约了老师对教材的挖掘和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我从教十余年,对此有强烈的感受,很多时候,是苦于没有时间给学生补充更好的更有用的知识,也没有精力把每节课都打磨成精品课。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转变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推广,广大教师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方式也必须随之变革,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改备课检查——把查备课与听课进行整合

简单地讲,备课就是对教学活动的预设。完整的备课最起码包括研究教材教法、分析学生学情、准备教具学具、确定教学思路,最后形成教学方案(教案)。不少县、镇一级的教研室以及学校教学处,为了保证备课的规范化,常常对备课作明确的规定,甚至对教师一学期应写多少节教案、教案格式等都提出了统一的、具体的要求。然而,教师是怎样执行的呢?是任劳任怨地抄《备课手册》!管理者又是怎样检查教师备课的呢?是乐此不疲地在备课本上签字、盖章!教师们就这样认认真真做假,管理者就这样明明白白务虚,大家似乎已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这就是当前非常普遍的、大家都清楚的有关备课的真实情形。这是多么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呀!不改,行吗?

要改就得先从备课的检查制度上改。既然备课是为了上课,我们就应该把检查备课从教师的备课本转移到课堂上。再说,备课本上的教案也只能算作教师备课的一部分。如果备课本上的教案称得上是优秀教案,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却是一团糟,这份教案又有多少价值呢?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做的是一节名副其实的好课,却没有在备课本上写教案,这又有何妨?倘若我们真正做到了把查备课与听课进行有机整合,想必教师们一定会心悦诚服地花心思去真备课、备真课,不然的话,怎么去把课上好呢?可能有人会说“不检查备课本会不会造成教师不备课”。其实,有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可以细想一下,作为一名教师,怎么会不备课就去上课呢?不过,采用听课手段查备课情况,加强听课的经常性、随时性、全体性,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还可以采用“学生评教”(即学生参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课前说课”(即根据教学进度要求教师不看任何资料,说出下一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手段并结合听课来综合检查教师的备课。

二、改备课形式——把备课本与课本进行整合

笔者问过不少教师:“你的每节课都是照着备课本上的教案去上的吗?”回答大多是否定的。他们还告诉我:备课本上的“洋洋洒洒”是备查的,课本上的“满天星”才是上课时有用的。后来我们就一直思考,能不能干脆就让教师把课尽量备在课本上呢?

让教师把教案备在课本上,是不是就降低了备课要求呢?我们对语文教师的备课做过这样的要求:在对阅读课文备课(写教案)之前,精彩文章尽在小学课堂网xxkt.cn,必须先把课文读3~5遍,并保证能够背诵至少一个优美的段落。其实,教师要完成这个读、背要求,恐怕比抄这一课的教案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但是,两者之间的实效性就不同了。教师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把心灵瞬间的感悟凝练成精彩的教学思路。

教师通过背优美的段落,不仅能够与文本进行精神对话,还能在课堂上借助于范背,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逐步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而教师抄在备课本上的教案,对课堂教学能有多大作用呢?

让教师把教案备在课本上,还需要对现行的教材在版面设计上作些调整,在每个页面旁边留下4~6厘米的“空白地带”。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留下的这片空白处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也可以在这里记笔记、写感想。这样,还能减少大量的备课本、笔记本造成的纸张浪费。

把课直接备在课本上,这只是改变备课方式的一种形式,还有诸如集体备课、电子备课、分单元备课、师生共同备课、设计备课卡片等。当然,我们进行备课方式的改革,既不可因噎废食,又不能矫枉过正。例如,对于那些刚踏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要求他们写详细的教案,还是有必要的,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也是有益的。

三、改备课功效——把备课与学习进行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去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他听课时有一个习惯,总要记下执教者的教学环节,课后给予点评。可那堂课讲课教师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直到下课,他笔记本上都没有记下一个字。那节课实在太吸引人了,课后他问那位执教老师:“你备这堂课花了多长时间?”执教教师回答:“我花在备课上的直接时间是15分钟,但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的。”这位教师所说的“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其实就是说他一直在为备课而学习着、思考着、准备着。

对传统知识的基本问题的研究 篇6

【关键词】 传统知识;WIPO;知识产权;生物海盗

一、传统知识的含义与范围

(一)传统知识的含义

在WIPO-IGC第七次大会上所讨论的WIPO/GRTKF/IC/7/5号文件附录I中,传统知识被认为应当具有以下因素:(1)在传统或世代相传的背景下产生、保存和传递;(2)与世代保存和传递传统知识的传统或本地社区、人民有特殊联系;(3)与被承认持有该知识的本土或传统社区、个人的文化特性相一致。该一致性通过照管关系、监护关系、集体所有或文化责任(例如对恰当保存、利用和传递知识的责任感,或认为允许不当利用或贬损性利用是伤害或冒犯该知识的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关系可以正式或非正式地表现为习惯或传统惯例、礼仪或法律。在此基础上,WIPO进一步对“传统知识”予以了界定:基于传统产生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标志、名称和符号,未披露信息,以及一切其他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的智力活动所产生的基于传统的创新和创造。在这一定义中:“基于传统的”是指,某种知识体系、创造、创新和文化表达方式,通常是代代相传,为某个特定民族或其居住地域所固有,并且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演进。

二、传统知识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知识的相似之处

从性质上看,传统知识是完全不同于现代知识的知识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选择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传统知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困难的处境。更深入地认识传统知识的特点或许对我们摆脱困境能有所帮助。

(一)传统知识的特点

1.传统知识是传统的

传统知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现代知识而言的。所谓现代与传统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而是指代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现代知识是一种世界性的知识,建立在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社会经济制度之上,是当今世界占据主流地位的知识类型。而传统知识则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是特定的人群为应对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类型,相对于现代知识的普遍性,传统知识则表现出强烈的多样性。

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专门为现代类型知识而创设的,并主要是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下运行的。而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属于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人们因此对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能否适应传统知识的保护持怀疑态度。

2.传统知识是整体的

传统知识通常不像现代知识那样经历了比较完全的分化,不像现代知识那样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分支所构成。传统知识通常是由信仰和知识结合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知识片段只是这个巨大整体的一个部分,代表着特定群体的文化背景,具有宗教或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例如,用于医疗用途的植物通常还具有群体价值的象征意义;许多雕刻、绘画和手工艺品的创作都要遵循严格的仪式和传统,因为它们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或宗教意蕴。

(二)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相似之处

传统知识和现代的知识产权是存在属性上的一些相似特征的。

1.具有相当的垄断性和专有性

知识产权的垄断性和专有性是为各国法律所确认的。它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定。日本的学者也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 它分为独占权和禁止权。这种垄断性是为法律所严格保护的,也是权利人凭借该垄断性获得市场获益的手段。这种垄断性和专有性来源于法律的赋予,来自于权利人对其独立创造的智力成果的权利。传统知识也具有其垄断性和专有性。这种垄断性和专有性不仅是需要法律的确认,也来自于对创造这些传统知识的智力成果的保护。

2.具有地域性

知识产权所具有的专有权是受到地域的限制的,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一般仅限于其国内。这种地域性是源于知识产权是来自于一定国家法律的授予,对于其他国家则需要一定法律程序,才能得到承认和保护。而传统知识的地域性更强,其不仅是需要资源所在国家的法律程序上的确认和保护,更需要通过国际协议、条约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甚至需要国际组织的来共同协调和保护。同时它是和一定的地区、民族、国民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联系在一起,因而就需要相应的地方的法规、地方政府的管理和保护。在地域性上,传统知识更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因而所制定的传统知识保护法律、法规等需要的是国际法、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三个层次,尤其是地方的法规和管理制度,对传统知识实行特殊的、有效的保护,起着具体的作用。

三、结论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多民族、多人口、宽地域的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传统资源。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较弱,至少在短期内不大可能通过技术与知识的创新获得与发达国家平等竞争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传统资源的保护,不仅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各种传统资源的消逝,而且可以使那些弱势人群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亚军.国际知识产权法专题研究——标准、利益、选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 朱雪忠.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3).

[3] 陈洋. 论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以文化多样性为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7,(01) .

(作者单位: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调查对象来自2010年3月~2012年2月年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实习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均处于毕业前实习阶段,已学习过精神医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课程,共365人,男161人,平均年龄(23.13±1.57)岁,女204人,平均年龄(23.15±1.68)岁,其中五年制本科生215人,7年制本硕连读生82人,8年制本硕博连读生68人。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365名同学分为两组,A组181人参加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B组184人参加传统讲座式查房模式。

1.2.2 教学方式

两组由同等资质的副高及以上临床带教老师教师根据本实习大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选出选择合适内容进行教学查房,每周1次,每次2个学时,共进行2周。CBL和PBL带教查房流程为:选择病例-备课、撰写教案-主持查房讨论会-指导学生讨论-讲评、补充-总结归纳;学生查房流程为:熟悉病例-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分工查阅资料文献、提出解决方法-参加查房讨论-互动提问-评价反馈-回顾与自我总结。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主要针对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专科特点和教学计划选择病例,查找资料,不对实习生做特别的要求,按课堂教学方式讲授疾病相关理论并进行提问。

1.2.3 评定工具和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问卷依据教学查房实施情况和研究目的设置相关问题,以封闭式问题提问,提供假定的被试行为或态度备选,主要采单选,并呈等级式排列,采用5级评分方法,对总体满意度、查房质量、准备工作、上课效果、语言表达、选择内容、参与性、处理问题能力8个方面进行评定,回答“非常满意”计5分,回答“较满意”计4分,回答“一般”计3分,回答“较差”计2分,回答“差”计1分。调查前,经过20人预调查后由相关专家组对部分不适合条目内容进行修订和删节。查房完毕后由经过统一专业培训的人员发放问卷,采用同一问卷和匿名方式,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后统一收回。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考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两者性别、实习生来源分布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B组得分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A组男83人,女98人,B组男78人,女106人,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五年制本科生104人,7年制本硕连读生44人,8年制本硕博连读生33人,B组五年制本科生108人,7年制本硕连读生42人,8年制本硕博连读生34人,两组实习生学制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调查问卷评分比较

A组实习生对教学方式的总体满意度、准备工作、上课效果、参与性、处理问题能力评分高于B组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3 两组临床实习成绩比较

A组临床实习生成绩为(93.4±6.2)分,B组实习生成绩为(91.7±7.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临床诊治要求有“循证”依据,这就对我们培养精神科医师提出新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而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将事半功倍。精神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及疾病作用的影响。如果没有有扎实、广泛的精神病学知识基础,很难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非常准确的诊断,从而制订出一整套完整、有效的治疗计划,往往会延误患者病情。医学生临床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教学查房则是达到这些目的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精神科医师培养的需要。CBL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实习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形式,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它侧重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观念的培养,局限性在于耗时多、知识系统性差等[5]。而PBL可使实习生善于分析、系统综合,掌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PBL教学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容易出现“闭门造车”、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设计相应的问题[6]。采用C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突出各自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带教老师的“一言堂”形式,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分析发言的积极性,而且老师针对学生在思考问题上的某些不足之点予以纠正,加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从临床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本研究中发现在精神科实习中,采用C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更多地获得实习生的认可,实现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间的互动,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实习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潜在地加强实习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本研究中参加CBL结合PBL的教学查房模式实习生与参加传统讲座式查房模式的实习生临床实习成绩虽然较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的一些报道不同[8,9,10]。这可能是因为两组实习生得分均较高,不利于准确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且两组实习生参加不同教学查房模式的次数较少、时间较短。

虽然对教学查房模式优劣的评价尚缺乏较科学系统的指标,主要是实习生的主观感受,但仍需要勇于打破思想的桎梏,不断探索,建立新的、更符合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查房模式。CBL结合PBL的教学查房模式有利于培养新一代更具有创新能力、参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医学生,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平,杨波,王魁英,等.注重见习教学改革提升临床教学质量[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424-425.

[2]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J].Adv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5,10(3):189-214.

[3]Prince KJ,van Eus PW,Boshuizen HP,et al.General competencies of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Med E-duc,2005,39(4):394-401.

[4]李雅轩,赵昕,张飞雄,等.案例在遗传与优生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2012,34(5):647-650.

[5]朱焱,祝峙,郑建明.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8):1660-1661.

[6]胡明冬,徐剑铖.医学教育实施PBI教学法的优缺点[J].重庆医学,2010,39(16):2145-2146.

[7]于世勇,陈剑飞,宋明宝,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36):3736-3737.

[8]于爱军,张学军,刘金龙,等.PBL教学方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00-101.

[9]陈梅唏,覃泱,曾锦荣.内科临床实习中教学法的改进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54-155.

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 篇8

一、《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管理水平低下

1.《企业管理》课程缺乏合理的考试评分标准

狭隘的考试评分标准使学生对如何学好《企业管理》课程感到困惑。《企业管理》课程在传统教学中以考试评分为依据、考试方式、评价指标单一, 以卷面考试成绩为主, 忽视学习过程, 缺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机制。评价《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是由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的, 这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考试中, 学生回答问题时, 首先想到的是标准答案, 而不是创造性的想法。这样的考试很难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去。笔者曾经就新课型的使用对提高《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进行调查, 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原因是考试评分标准不改, 所有对教学方法改革所做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2.《企业管理》课程教材内容陈旧

就《企业管理》课程而言, 传统的教学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重理论, 轻应用;重技巧, 轻基础;重独立性, 轻相关性。很多《企业管理》课程教材的内容都远离现实人们的生活, 对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不具有指导作用。

(二) 教师创新能力差

1. 缺乏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企业管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对企业管理工作者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教师必须为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然而, 教师由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年复一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缺乏创新精神。尽管目前由于教改的深入, 对进行教师的创新精神有很大改善, 但是被迫的成分居大, 主动意愿并不强。

2. 科研能力不强

随着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现代化的需要, 《企业管理》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具有较强的综合组织能力。而现实情况是, 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基本功, 即如何选题、如何收集信息资料、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活动、如何展示和运用研究成果等。更是由于缺乏实践调研经费, 缺乏激励机制, 从理论到理论, 凭着主观想象搞科研是不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

(三) 学生知识视野狭窄, 缺乏学习兴趣

传统的应试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被动接受, 为了应付考试, 获得高分, 学生必须大量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 缺乏对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也习惯这种教学方法, 接受这种按部就班的讲解式教学比较节约时间、较省事, 不用总结归纳和前后比较联系, 什么都是“拿来主义”。尽管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 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新课型的运用对学生所起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二、解决《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管理

1. 深化《企业管理》课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在内容上, 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对《企业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方法、实践能力等。在考试形式上, 采取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察等多种形式。在评价方式上, 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模拟演练具体的企业管理项目流程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方向。

2. 改革课程和教材

在课程改革方面, 我们进行项目教学。课堂上进行仿真环境的模拟演练, 课堂外要加强学生和企业的联系, 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 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 带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回到书本中联系理论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材改革方面, 需要推陈出新, 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科学概念及时编入教材, 多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 并将与实践相关联的内容进行组合, 按照企业的真实情境制定出相应的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 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实用”人才。

(二) 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1. 鼓励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采取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咨询式、辩论式等新的教学方法之外, 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合学生, 适合具体的企业情境, 适合掌握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 以及企业实践时往往就有工作思路, 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一些合理的企业管理建议。

2.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第一, 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主动带领学生到新的科学领域探索新的专业知识, 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新的课型, 尤其是项目教学法。第二, 教师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提高课题研究能力。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任教学科的特点、教学中的疑难点, 自主地进行课题研究,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三, 教师要有教学反思的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的反思, 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实践的反思, 可帮助教师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第四, 教师要有案例研究能力。在对教学案例的诊断和分析的过程中, 教师们通过多角度的观察, 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利用案例分析问题, 是用事实说话, 教师减少了主观臆想, 增强了理性思维。

(三) 采用项目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企业管理》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 就是根据实际工作和教学条件的需要采用模块化教学,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创设学习情境, 以项目驱动, 采用讲练结合、课内和课外、示范和实训结合的多种组合方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具体应做到:一是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 进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创新。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业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强的基础技能人才, 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 应与行业企业进行研讨,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做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 并且将企业管理资格考试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二是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 进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际演练过程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既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和企业管理工作实例的结合, 又注重基本知识与创新知识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零距离接轨。

参考文献

[1]温景文.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1998, (3) .

[2]崔宏利.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2) .

[3]刘翅.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几个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1998, (2) .

[4]刘春生.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 1999, (1) .

[5]黄宇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论要[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4.

[6]李盛业.试论师范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J].丝路学刊, 1994, (4) .

振兴传统功夫不能忽视的问题 篇9

朋友们,我在上期刊出了少林寺释延统师傅有关拯救传统功夫的文章,也和朋友们说过:拯救传统功夫是个很大的话题,个人认为把它说成“系统工程”也不为过。正因如此,我希望朋友们多来信就这个问题聊聊你的观点。本期请两位朋友同大家见面——

在2010年第2期的“真诚热线”中拜读了释延统先生的文章,同时也认真看了真成大哥的按语,感触颇深。正如真成大哥所说,拯救传统功夫不是用一两千字和一篇文章就可以说清楚的,因为传统功夫是我们的国粹,历史悠久,与国人有着深深的民族情结。我也觉得,这是个很难说清楚但又很有必要说清楚的话题,面对着传统功夫后继乏人的窘境,呼喊着振兴而没有足够的实际行动是很苍白的,传统功夫不需要口号,需要投入。我们在讨论问题前,永远不能本末倒置,也就是必须先依照因果关系的规律,寻找出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对导致结果的原因如果没有统一的认识,振兴也好,拯救也罢,就是喊上一万年,也只能让武术人发出无奈的慨叹。

关于传统音乐研究的问题探讨 篇10

一、传统音乐研究的目标

随着我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发展,将音乐放于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也得到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在传统音乐研究中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不能全部使用西方民族音乐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应对其成果进行相应的分析,然后借鉴和吸收其精华的部分,不能盲目效仿。同时相关研究人员应尊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并不断积累学者在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的独特经验,进行学习和发扬。并且我国应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让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具有独特的坚定的宏伟目标,即通过对传统音乐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增加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将中国传统优秀音乐遗产继承下来,总结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规律,建立完善的音乐理论体系,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能够立足于世界各民族文化舞台,充分发扬我国传统音乐的光彩,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长远进行。

二、传统音乐研究和培训的联系

培训活动能够为传统音乐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 促进传统音乐研究的有效进行。传统音乐已经进入了很多音乐课堂,传统音乐培训主要是以汉族音乐为主,但很多音乐在培训中被片面化处理, 如中国的乐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数量非常多, 但能够在舞台上广泛应用的却屈指可数,中国不同风格特色、不同文化气息的音乐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推广。并且传统音乐在我国培训领域中实践力度不足,需要加强传统音乐在音乐培训中的研究,让学习者能够充分品味吸收传统音乐的精髓。同时应注意传统音乐研究领域人才的培养, 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现代年轻学子需要具有较好外语交流能力,并能够熟练利用网络科技,扩展自身的视野。年轻学子具备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能够有效推进传统音乐研究的开展。培养传统音乐研究领域人才还需要做好传统音乐的多方面积累, 让学习者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阐释传统音乐内涵。还应保证相关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身学术创新能力,促进传统音乐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传统音乐的传承

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传承和保护。人们需要在一定文化氛围内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造活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的传承主要有民间自然传承和制度传承这两种途径。民间自然传承是民间音乐延续的方式,对于这种方式的研究和探索也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丰富了传统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制度传承则主要是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这也是关于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课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随着传统音乐培训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在培训领域的传承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积累了很多优秀的成果和经验。并且建立起有效的学校传承机制, 是实现我国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基础。音乐培训内容应包括传统音乐的旋律、宫调、乐队、田野考察等,保证能够进行充分的传统音乐理念的学习。同时应加强各乐种及其相关乐器的研究,推广传统乐器的使用,并将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源融入培训中。

音乐培训还应和研究实践进行结合,及时与民间联系,帮助学习者形成与音乐相关的情感、 知识、价值观等,并将传统音乐研究中的成果及时分享给学习者,让学习者能够及时跟上传统音乐学术研究的步伐,对传统音乐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在实际的培训上,应强调对音乐的体验和表达。让学习者能够从培训中体会到传统音乐的众多基本元素,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音乐信息。 在传统音乐的培训体系中,需要积极探索民族音乐的培训方法,并且根据音乐性质及内容的不同, 培训的方法和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培训主要是以培训师为主导,培训师以讲解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传统音乐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曲式、配器、旋律、织体等知识点。通过理论讲解,让学习者能够对传统音乐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对传统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情。除此之外,在音乐培训中还可使用作品分析法来让学习者能够通过视听对传统音乐进行更好地分析, 在实践中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在传统音乐培训中应用现场演奏法,让学习者通过演奏锻炼,加深学习者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有利于学习者音乐演奏技巧的提高。

上一篇:继电保护事故分析下一篇: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