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2024-06-21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精选九篇)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痔疮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 (34.55±3.63) 岁;病程1~24年, 平均病程 (10.48±1.35) 年;手术切口数1~4个, 平均切口数 (2.35±0.65) 个。对照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 (39.22±1.56) 岁;病程2~30年, 平均病程 (11.12±1.82) 年;手术切口数1~4个, 平均切口数 (2.67±0.34) 个。两组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式为主对本组患者实施干预。合理安排患者饮食, 确保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干预的重视,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2.2 治疗组患者同样采用上述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同时配合术后耳穴贴压处理。按照相关标准定位耳穴, 然后实施术后耳穴贴压, 步骤如下: (1) 取穴:选取皮质下穴、神门穴、肛门穴、交感穴。 (2) 术后予耳穴贴压:利用酒精进行局部消毒, 在适当大小的胶布正中央部位放置1粒王不留行籽, 对耳穴进行探查, 利用棉棒按压耳穴穴区, 按压压痛最明显部位, 并在压痕部位进行贴压。对穴位进行认真核对, 并进行彻底消毒, 待消毒液干后, 左手固定耳廓, 右手用镊子夹胶布, 确保胶布和压痕完全贴敷, 根据对压法对胶布进行压迫, 压迫时力度应循序渐进, 逐渐增大, 每个穴位按压时间应保持在4s, 连续按压6次, 隔30min再按1遍。

1.3 观察指标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对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程度进行评定[2], 显效:创面疼痛感完全消失, 换药及排便时均无痛感;VAS评分不超过2分;有效:创面疼痛显著改善, 换药时及排便时有轻微不适感, VAS评分不低于3 分, 但不超过5 分;无效;患者疼痛感未显著减轻, 换药及排便时仍有剧烈疼痛感, 需行药物镇痛, VAS评分大于5分。

1.4 统计学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均用SPSS18.0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 (%) 表示, 并分别展开t与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均术后临床治愈出院。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呕吐、头昏、胸闷、心慌、瘙痒、恶心、荨麻疹等不良反应。

3 分析与讨论

3.1 耳穴贴压与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性初探通过上述护理观察结果可知, 耳穴贴压这一方法能够显著缓解混合痔术后的疼痛, 这可能是基于祖国医学有关混合痔术后疼痛机理的独特认识和耳穴与脏腑经络关联性。混合痔手术后经络受损, 气血难以正常运行, 气滞血淤, 引起疼痛。气血运行需要以静脉为依托, 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时则极易对患者经络造成损伤, 引起气血运行异常, 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 成为疼痛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而研究显示疼痛同样会对气血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导致气血不畅现象加重, 形成恶性循环。经络与脏腑相连, 外络支节, 布满全身, 运行气血, 营运阴阳的作用, 是营卫气血循行的通路。《灵枢·本脏》云:“经脉者, 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可导致局部气血凝滞、营卫气血通路受阻, 造成经络不通, 故而可引发疼痛。耳作为汇集百脉气血的重要部位, 和四肢百骸、经络、脏腑等均有关联, 一旦机体出现异常则可在耳穴上得到一定的体现;为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临床上通常可采用刺激特定耳穴的方式进行处理。

3.2 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的优越性分析现阶段, 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术后镇痛方法主要为药物镇痛, 研究显示长时间应用镇痛药物对痔疮术后患者进行止痛处理易造成依赖性, 并且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肛肠术后疼痛为肛肠病手术后的首位并发症, 本来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容易引起恐惧不安、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抑郁, 加上术后不断的直接接触伤口换药等护理行为, 都会不同程度地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在耳穴贴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疏导[3];能较好地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 具有较好的优越性。这是由于耳为宗脉之所聚,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耳窍, 耳穴与脏腑经络的联属关系是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耳廓血管壁内交感神经十分丰富, 通过对耳穴进行按压及刺激可有效地对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进行调节。另外, 通过按压刺激耳穴还可对体液中激素的平衡情况进行调整, 且有利于刺激机体的肺特异性防御反应。此外, 本文结果显示, 给予痔疮术后患者耳穴贴压治疗还可有效的对患者的脏腑功能进行调节, 有利于促进气血通畅, 并且可达到活血化淤、疏经通络的作用, 最终可实现通则不痛的目的。本次方案所取的穴位的功效:皮质下穴能调解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 故能止痛达到消炎作用;交感穴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疏经理气活血止痛、养血安神的作用, 再配神门的镇静催眠作用, 随证加减, 可舒通经络, 祛痹行血, 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痛阈, 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本文结果可以证实, 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耳穴贴压对于痔术后疼痛的缓解有较好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其操作简单、成本低, 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 因而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6.

[2]杨珠英, 张旭玲.耳穴埋豆法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河南中药, 2011, 31 (5) :504-505.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2

【摘要】目的:观察消痔散坐浴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从术后第1天开始,观察组给予中药消痔散坐浴联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1粒塞肛治疗,每天2次,连续治疗3d后记录两组疼痛评分及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痔散坐浴联合TDP照射对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消痔散;中药坐浴;TDP照射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69-02

术后疼痛是环状混合痔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消痔散坐浴联合TDP照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10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按手术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83±11.89)岁;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2.49±10.2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肛肠分会《痔临床诊断指南(2006)版》[1]。(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②脱垂;③肛门不适感。(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即可确诊。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肛肠分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拟定混合痔诊断依据如下: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混合痔围绕直肠肛管一周,即称为环状混合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肛肠科16种难治病之一,最终需手术治疗。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环状混合痔诊断标准;②既往无肛门畸形及肛肠疾病手术史;③年龄在20~65岁之间;④麻醉方式均为腰俞穴麻醉;⑤手术方式均为经典的外剥内扎术;⑥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⑦同意接受本方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不愿意参加或者不同意联合治疗者;②年龄<20岁或>65岁或非环状混合痔者;②合并有其它肛肠疾病者如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者;③有慢性便秘或腹泻等胃肠道疾病;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⑤有严重的心、脑、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⑥有传染性疾病等;⑦有糖尿病等代谢系统病症者;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⑨切口有缝合或正在接受其他类似治疗者。

1.5 剔除标准 ①研究期间因不良反应等原因未按照规定用药或改为其他方法治疗者;②研究中途失访等原因导致各项观察指标未完成收集者;③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环状混合痔诊断标准而被误纳入者。

1.6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腰俞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 其他干预措施皆相同。术后第1天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观察组将一袋消痔散放入1500ml沸水中加盖浸泡10min,待水温适宜时坐浴15min,之后将TDP治疗仪(生产厂家:四川恒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川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60004)对准患处照射30min,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日2次,连续治疗3d。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湖北东信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42022558)塞肛,1次1粒,每日2次,连续3d。中药消痔散由苦参30g,五倍子30g,黄柏15g,连翘20g,槐花15g,苏木15g,红花20g,白芨15g,荆芥15g,防风15g,枳壳15g,冰片15g,芒硝50g,地榆20g,苍术15g,白芷15g,乳香20g,没药20g等药组成。将诸药研成细粉,过100目筛,用中药煎药过滤袋分装,每袋60g,由南充市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制备。

1.7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分别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2](VAS)对患者的肛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标准为:①0分,无疼痛感觉;②1~3分,存在轻微疼痛感觉,但处于可忍受范围之内;③4~6分,存在明显的疼痛,并对睡眠造成影响,但在可忍受范围之内;④7~10分,存在强烈的疼痛感,且无法忍受。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3]中的疗效判断标准。①疗效指数(%)=[(首次治疗前积分-末次治疗后积分)/首次治疗前积分]×100%。②临床疗效判定:显效: 疗效指数≥70%; 有效: 70%>療效指数≥30%;无效: 30%>疗效指数或无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TX-*3]±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疼痛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过程中观察组脱落4例(2例提前出院失访,2例未按照规定用药),对照组脱落1例(提前出院失访)。末次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肛门部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金刃创伤致经络损伤,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或创口湿热未尽,热毒内壅,以致经络瘀阻不通,不通则痛;或机体营卫受损,湿热之邪凝滞气血,侵及经络而导致肌肤腠理失于荣养所致[4]。消痔散方中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新修本草》载:“苦参、味苦、寒……除痈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参对多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五倍子清热杀虫,收湿敛疮,《本草纲目》称其:“消肿痛、收脱肛,子肠坠下,外以治肤熏洗,则祛风除湿杀虫。”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本草正义》赞其:“能散结而泄化经脉之热”。槐花中的芸香甙及其甙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弹性。黄柏清热燥湿解毒,其有效成分为小蘖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创面渗出物和创面疼痛[5]。冰片宣散郁热火毒,消肿散结,且辛香走窍,能通经透肉,具有止痛,去溃疡腐臭之功。《医林篡要》云:“冰片主散郁火,……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芒硝清火消肿。取其渗透之功而消肿痛。现代药理研究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外用可加快淋巴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而具有抗炎作用。红花、苏木、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白芷消肿止痛;苍术清热除湿,枳壳行气,防风解痉;荆芥祛风活血;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止痛之功。TDP照射治疗能增加患者体内脑啡呔的分泌,有持久镇痛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微循环系统的加速修复,改善患部血液循环血液的流变;能很快提高机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促进机体对缺乏元素的吸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6]。《医学流源》指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对于混合痔术后疼痛而言,中药制剂坐浴能使药性直达病所,比内服更具有优势[7]。实践证明,消痔散坐浴联合TDP照射能显著减轻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痛苦,且该方法安全可靠,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 9(5):461-463.

[2]Langley GB, Sheppeard H.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ain measurement in arthritis: comparison of the visual analogue and verbal rating scales[J]. Clin Exp Rheumatol, 1985, 2(3): 231-23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5-289.

[4]邢占敏,吴丹妮,万伟萍.中医药在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运用近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7):79.

[5]田代华.实用中医对藥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7-697.

[6]徐胥,胡祝红,罗艳.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39(4):325-329.

[7]周青,张丹,陈玉根.中药软膏在痔疮术后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5):466-469.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3

关键词:穴位按摩,艾灸,混合痔,疼痛护理

混合痔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不分性别, 且年龄越大, 患病率越高。目前, 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以手术为主, 但由于手术创伤大, 再加上术后患者的出血和水肿较多, 不仅会延长创面的愈合时间, 还会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1]。为探讨使用穴位按摩和艾灸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 我院对6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 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中, 男15例, 女19例, 年龄20~58岁, 平均 (34±6) 岁。观察组34例患者中, 男18例, 女16例, 年龄18~56岁, 平均 (31±7)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常规给药换药等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的干预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

1.2.1穴位按摩法

选取长强、会阳、承山、阳溪、百会、血海和足三里等穴位, 采用拇指和食指进行按压, 按压力度由轻到重, 直至按摩部位产生酸麻胀痛和发热为宜, 每次按压1 h。

1.2.2艾灸法

使用由白芷、藿香、艾叶、降香、香附、高良姜、丹参、陈皮、雄黄等中药组成的艾条进行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相应的穴位, 距离皮肤2.5~3.0 cm, 直至皮肤发红, 有温热却无炙热感。每次艾灸时间以5 min为佳。需配合穴位按摩法共同使用。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24 h和72 h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进行评估, 使用1根长10 cm的标尺, 用0~10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 患者直接在标尺的背面标注其疼痛强度, 测量0到标注点的距离为疼痛程度的分值, 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2]。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及护理, 术后24、72 h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疼痛积分比较

术后72 h对照组以中度疼痛为主, 观察组以轻度疼痛为主, 术后72 h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对比, *P<0.05

3 讨论

术后疼痛病理基础首先是手术时局部组织和神经损伤, 即损伤后释放的炎性介质即疼痛因子。肛肠术后由于肛管的特殊解剖部位、术后炎性介质的释放, 排便、换药等对创面的刺激, 均会导致术后创面疼痛。老年患者甚至会诱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中医学认为, 疼痛是机体局部气血凝滞阻塞, 不通则痛, 主要是气滞血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祖国传统医学的认知, 大部分患者开始主动接受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3]。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既是疾病的反应点, 又是临床针灸的主要部位。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激, 疏通经络, 调动机体抗病能力, 从而防治疾病、保健强身。艾灸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传导, 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 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4]。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 选取特定的穴位, 进行穴位按摩并联合艾灸, 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作用, 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本研究中, 术后72 h对照组患者以中度疼痛为主, 观察组患者以轻度疼痛为主, 术后72 h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充分表明, 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的方法对混合痔术后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具有明显效果, 可缓解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 艾灸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和价格低廉的特点, 经过必要的培训后, 普通护理人员均能掌握, 操作简单, 卫生经济学效价比高。

参考文献

[1]胡一杰, 王建民.针灸在肛肠病术后疼痛干预的研究概况[J].黑龙江中医药, 2013, 5 (12) :76-78.

[2]陆双伟, 朱勇, 周东红, 等.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 1 (23) :70-72.

[3]查勤芳, 位娟, 梁燕, 等.穴位按摩联合经络拍打用于混合痔术后便秘病人的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4, 17 (6) :2100-2101.

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篇4

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一种常见病,若痔核较多而大,手术较为复杂,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创伤,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术后水肿、肛门疼痛、术后出血、肛门狭窄、排尿困难、肛门渗液、肛门失禁、延迟愈合等,其中术后水肿、疼痛、出血、肛门狭窄尤为常见。

一、术后水肿

1、病因

1)因手术不当而造成,如在混合痔中仅对内痔作注射结扎,而对外痔未做作理;切除皮瓣或缝合结扎不当,影响肛门直肠淋巴和血液的回流等。

2)由于大小便困难,下蹲过久或痔核脱出嵌顿,发生静脉回流障碍。

3)压迫固定的塔形纱布松解过早,局部渗出增加。

4)做内痔注射时,药液扩散浸润肛门周围,引起局部感染。

5)病人因用力过猛,肛缘血管破裂,形成血栓。

2、预防

1)注意切口设计 以肛门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以母痔区为主,尽量将痔核分组,保证切口间皮肤展开宽度大于1.0cm.对应典型的内外痔核,切口形状可为“一”字形或“V”形,这主要根据切口间距和所切除的外痔形状而定。一般外痔较大,位于母痔区,并发皮赘或相邻切口间距较大时,首选尖端向外的“V”形切口。外痔核较小或外痔核虽然很大,但对应的内痔核较小,或相邻切口间距较小时,宜选择“一”字形切口,皮瓣对合要整齐,外痔区作减压切口,尽量清除其曲张静脉丛及增生结缔组织。

2)术后经注射或結扎的内痔脱出,要及时还纳,防止嵌顿水肿。

3)术后用塔形纱布压迫创面,可减少出血和水肿,如肛缘皮瓣水肿时应熏洗、热敷,防止症状加重。

4)术前做好清洁灌肠,术后当天控制大便,大小便困难者,应作润肠和排尿处理,避免久蹲用力。术后每次大便后可用中药坐浴。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肿止痛,促进水肿吸收之功效

5)术后给病人换药,要认真细心,动作轻柔,切忌动作粗暴,要用盐水棉球将局部清洗干净,引流通畅,防止大便残留伤口造成感染,发现肛门水肿及时治疗。

6)病人术后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坐浴,创面每天用红外线、微波、激光照射,物理疗法也能预防水肿发生。

二、术后疼痛

1、病因:

1)因手术或感染、水肿、便秘、异物刺激等,可引起疼痛。

2)因疤痕收缩,压迫神经未梢而引起疼痛。

3)因病人恐惧,对疼痛极度敏感,肛门扩约肌处于紧张状态,稍有刺激,便可引起疼痛。

4)术中肛门皮肤损伤过多,或因肛门狭窄小,病人大便时撕裂疼痛。

2、预防

1)手术操作要精细和准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以减少损伤;注射硬化剂,不应误入肛门括约肌和齿线以下的痛区;痔核缝扎不应过低,避免痛区皮肤被扎。

2)肛门手术损伤较多及肛管狭窄者,可酌情切断外括约肌皮下层,以缓解括约肌痉挛,或注射长效止痛剂,以减轻病人术后疼痛。

3)选用长效麻醉剂,如丁吡卡因,可减少疼痛。长效止痛药应用:局部注射0.25%丁吡卡因5-10ml+1%亚甲蓝0.5ml,在痔疮结扎基底部位注射,有较长时间止痛作用。药物亚甲蓝对末梢神经有较强亲和力,并能阻断末梢神经,从而达到止痛作用,而丁吡卡因具有作用时效长,局麻效能强和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二者结合,止痛效果加强,使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1]

4)手术结束后进行检查,如发现肛门狭窄,应及时松解以纠正。术后常用中药熏洗及内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药,通过药物热熏,温热刺激,促进血管扩张,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疏通经络,促进调节活动功能,同时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从而缓解平滑肌痉挛,达到镇痛作用。

5)局部外用药:“马应龙痔疮栓”,每天1~2枚,塞入肛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作用。其优点在于直接从肛门进入,作用时间长,止痛效果明显。

三、术后出血

1、病因

1)原发性出血(出血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

(1)结扎线滑脱,结扎线未结扎紧,发生松脱,或由于手术时残端留的过少又未采用缝扎令结扎线滑脱所致。

(2)切口超过齿线,因粘膜及粘膜下血管丰富,容易导致出血。

(3)对出血的小血管未及时处理,肛门创面压迫不紧,引起创面出血(高血压患者多见)。[2]

2)继发性出血(出血在术后24小时后发生)

(1)在痔核坏死脱落期间,因大便干燥,扩肛或剧烈活动时造成创面损伤和血栓脱落,也会引起出血。

(2)痔核坏死后继发感染,组织脆嫩,血管容易破裂。

(3)痔核内注射药液浓度过高,或药量过大,或部位过深,均可损伤肌层血管,引起出血。

3)疾病因素

(1)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白血病等。

(2)门脉高压症:如肝硬化、腹内肿瘤、腹水等,均可引起门静脉回流障碍,产生原发性出血或继发性出血。

2、预防

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前谈话要记录详细,对高血压、肝硬变、糖尿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术前先检查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出血和凝血时异常者、血压、血糖过高者采用相应治疗后,方可施行手术。

2)术中操作要熟练,结扎要紧,完全阻断血供,结扎后痔核要剪除大部分,但切忌剪断结扎线,尽量减少病人损伤,外痔剥离不能超过齿线,内痔注射不能过深,药量要适当;对搏动明显的母痔动脉,应作基底结扎,或在母痔基底动脉区,注射硬化剂。对创面动脉出血,应立即结扎。

3)术后当天用塔形布压迫创面,并嘱病人平卧休息,以减轻腹压。

4)在痔核脱落期中,病人应当减少活动,切忌剧烈活动,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如有出血及时处理。在此期间内,除非病人出现特殊情况,一般不做肛门镜检查。

5)若病人有出血先兆,应及时使用止血药物治疗,也可以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治疗原发性出血,如创面渗血,敷料上血量不多,可更换敷料,外用云南白药、止血粉、生肌散等,压迫止血;如切口发现动脉出血,要行缝扎止血;如果病人肠鸣音活跃,肛门坠胀,面色苍白,心慌,倦怠汗出,肢端冷湿,无法控制大便,下蹲排便时,见有大量鲜红血便,夹有瘀块、恶臭,出血量往往较多,要立即进行手术止血,在备用血的情况下进行止血。手术要在良好麻醉下进行,暴露要充分,吸净肠内淤积血液后仔细寻找出血点,切忌盲目缝合和动作粗暴,在出血点处结扎、缝合、电灼或“8”字缝合,确保无出血后才能终止手术。术后绝对卧位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嘱病人48小时内控制大便,术后行抗菌、消炎、止血、补充血容量等对症处理。继发性出血量少,只在排便时出血,用口服、注射止血药物或创面压迫止血即可。如大出血,处理和原发性大出血相同,及时有效地缝合、结扎、电灼止血。

四、肛门狭窄

1、病因

1)由于手术时对肛门或肛管组织损伤过多。

2)因内外痔环切术或药物的腐蚀,形成环形或半环形疤痕带。

3)局部感染后广泛坏死,也易造成疤痕狭窄。

4)先天性肛管狭小,手术中未作适当处理,术后也就容易加重狭窄。

5)环状内痔结扎时分段过少,钳夹过深,以致肛管内口狭小。

2、预防

1)手术时注意保留足够的皮瓣,避免肛管皮肤和粘膜损伤过多。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院肛肠外科在2012年8月—2013年9月共接诊收治160例混合痔患者, 其中男102例, 女58例;患者年龄17~62岁, 平均年龄 (36.1±2.8) 岁;患者病程最短2年, 最长30年, 平均病程 (3.5±0.6) 年。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上述患者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 采用SPSS13.0软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实验组进行穴位埋线干预, 对照组进行静脉麻醉镇痛。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2 干预方法

穴位埋线组:患者先进行静脉全麻+局麻, 麻醉之后在长强、承山两个穴位进行穴位埋线, 埋线器械采用腰椎穿刺针套管, 用26号毫针。将1cm“000”型微乔缝线 (上海强生医疗器械公司生产) 从穿刺针套管前端放入, 并在套管尾端当如针灸的针芯, 将针芯刺入到穴位, 边推边退针管, 最后将微乔缝线留于穴位内, 最后将针孔用创可贴覆盖。

静脉镇痛组:患者先进行静脉全麻+局麻, 麻醉下完成手术操作, 但是在手术即将结束时为患者安装静脉镇痛泵。静脉镇痛泵的配置为:舒芬太尼0.03μg/ (kg·h)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镇痛参数设置为:舒芬太尼量为5μg, 背景剂量为2mL/h, PCA量为0.5mL, 锁定时间为15min[2]。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始发时间, 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8h、24h、48h、首次排便时、术后3d及术后7d时的疼痛状况。对患者疼痛采用VAS评定表进行评定。按照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为0~10分, 0~3分表示仅有轻微疼痛, 患者能够忍受, 不会影响到休息;4~6分表示患者的疼痛已经影响到休息, 应该给予止痛处理;7~10分表示患者疼痛剧烈, 而且疼痛对患者睡眠休息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 主要包括头痛、尿潴留、恶心及嗜睡等症状。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的分析结果输入SPSS13.0进行系统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相关的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始发时间比较

穴位埋线组术后疼痛的始发时间为 (10.23±3.45) h, 静脉镇痛组术后疼痛的始发时间为 (32.12±18.23) h。穴位埋线干预后患者术后疼痛始发时间明显晚于静脉镇痛组 (P<0.05) , 详见表1。

2.2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穴位埋线组在术后8h、24h的镇痛效果与静脉镇痛组相比, 静脉镇痛组镇痛效果好, 但是在术后48h、首次排便、3d及7d时的镇痛效果比较上, 穴位埋线组具有明显优势 (P<0.05) , 详见表2。

(±s)

2.3 不良反应

(n)

穴位埋线组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例数明显比静脉镇痛组少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痔疮术后疼痛病因复杂, 主要有局部结扎、炎症刺激、异物刺激等。人体肛门直肠区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在各种原因刺激下, 患者会产生疼痛反射, 引起伤口疼痛, 给患者带来莫大痛苦及精神压力[3]。鉴于肛门部位特殊的生理功能, 伤口极易感染, 伤口愈合时间长在术后不宜采用创面缝合。所以加强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干预对于促进伤口愈合意义重大。

采用静脉泵进行静脉镇痛尽管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但是镇痛药物在使用中会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 而且静脉镇痛持续时间短, 仅在术后一天内效果明显。而混合痔手术术后患者的愈合时间需长达20天左右, 术后排便或者换药时会使患者产生疼痛感觉, 而镇痛药物连续使用, 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不宜长时间使用。因此找到一种绿色的疼痛干预方法是当前学者主要研究的重点。

针灸镇痛是中医学中的特色疗法, 针灸镇痛能够影响神经递质及内源性阿片肽等物质的生成及分泌, 从而使神经传导趋于正常[4]。穴位埋线则是借助上述针灸理论指导, 在穴位内埋入医用肠溶线, 借助肠线在分解液化过程中对穴位的刺激, 使穴位产生类似针灸的镇痛效果。肠线在体内大约经过20天左右才完成软化分解, 最终被液化吸收, 在20天内, 肠线会对穴位产生柔和持久的温和刺激, 类似针灸的长效针感, 并发挥出镇痛作用。这种穴位埋线干预方法20天治疗1次, 使患者免除了针灸的麻烦及痛苦。这种埋线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疼痛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属于一种低创长效的治疗手段。长强、承山两个穴位为中医临床上治疗肛肠疾病的特效穴及经验穴。长强是督脉上的一个起始穴位, 在位置上同肛门最为接近, 针刺穴位可以达到行气止痛的效果, 能够使副交感神经得到兴奋, 交感神经的功能得到调节, 减轻患者疼痛。承山穴可以使经络疏通, 长强、承山两穴合用, 使穴位近治及远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起到行气止痛的功效。

本研究中穴位埋线组在患者疼痛始发时间、术后48h、首次排便、术后3d及术后7d时的疼痛强度明显优于静脉镇痛组, 而且不良反应出现少 (P均小于0.05) 。但是穴位埋线肠线开始溶解对穴位产生刺激需要一定时间, 在术后开始时镇痛效果不如静脉镇痛效果。鉴于这样的结果, 混合痔治疗时可在手术初始配合使用一些不良反应少的镇痛药物, 并同穴位埋线方法配合应用, 当镇痛药物药效失效后, 穴位埋线可以很好地发挥长效镇痛效果, 更好地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熙龙, 夏东斌, 张锡滔.穴位埋线配合西医治疗痔瘘术后疼痛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0, 32 (07) :78-79.

[2]张思奋, 赵江宁, 袁东辉.穴位埋线超前镇痛对肛门病术后β-内啡肽和一氧化氮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 2010, 4 (12) :1-5:5.

[3]胡青林, 马文军, 刘松.穴位埋线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 (07) :12-14.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华医学会2012年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关于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2) 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出现肛缘水肿与疼痛; (3) 自愿参加本试验[5]。排除标准: (1) 肛管、直肠有占位性病变, 溃疡性结肠炎及肛周脓肿等其他疾病者; (2) 合并心脑血管病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3) 使用其他影响伤口水肿的药物者; (4)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5) 遵医依从性差或自行退出本研究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常规切除1~3处痔核。两组患者术后处理: (1) 抗生素静滴7 d; (2) 禁食禁水6 h后半流质饮食1 d改普食, 忌食辛辣、烟酒, 禁排大便48 h, 术后卧床休息, 限制活动; (3) 每天大便后温水清洗肛门并予以换药; (4) 加强营养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于手术后12 h开始口服地奥司明片 (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737, 规格0.5 g/片) , 2次/d, 每次1.0 g, 服用7 d, 并于术后第2天换药时, 采用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 2次/d, 每次15 min, 连续7 d。苦参汤配方:苦参40 g, 黄柏20 g, 蛇床子20 g, 蒲公英15 g, 赤芍20 g, 苍术20 g, 花椒10 g, 野菊花15 g, 白芷20 g, 地肤子15 g[6]。将上述药物加入2000 m L水中, 煎取药液1500 m L左右, 先趁热熏蒸肛门, 待药液温度适宜 (水温保持在38~40℃) 时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坐浴后让患者取侧卧位, 充分暴露肛门, 在肛门红肿处涂抹三氧化橄榄油, 然后采用TDP治疗仪 (重庆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 照射肛门, 与伤口距离以30~40 cm为宜, 以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度, 2次/d, 20 min/次, 连续7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2、4、6天手术创面的水肿与疼痛情况。

1.3 评定标准

(1) 创面水肿情况评分, 0分:无水肿;1分:切口周围组织轻度隆起, 存在皮纹;2分:切口周围组织中度隆起, 皮纹不明显;3分;切口周围组织重度隆起, 皮纹消失, 皮肤发亮[7]。 (2) 创面疼痛情况评分:以患者的自我感觉为主 (VAS疼痛评分标准) , 分数为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 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 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 疼痛难忍, 影响食欲, 影响睡眠[8,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第4、6天的创面疼痛评分及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第4、6天的创面水肿评分及平均水肿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目前治疗术后肛缘水肿与疼痛的方法很多, 方法各异, 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传统的方法有:熏蒸坐浴、药膏进行外涂、肛门塞药、局部注射、激光或TDP照射等;新方法为联合治疗, 如:地奥司明、50%硫酸镁溶液联合氦氖激光照射、地奥司明口服配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30例、黄连膏外敷联合微波照射治疗等, 上述研究亦表明, 联合治疗效果比单一方法的疗效要显著[7,10,11,12]。

本研究选取本院接受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72例进行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肛缘水肿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后第2天创面疼痛及肛缘水肿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随着治疗的推进, 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减轻。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后第4、6天的疼痛及创面水肿评分、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及平均水肿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提示口服地奥司明、苦参汤熏洗治疗及联合三氧化橄榄油照射治疗的观察组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及减轻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地奥司明、苦参汤熏洗治疗的对照组。龙赘和邵秋香的研究表明, 采用地奥司明片与TDP照射结合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疗效确切[6,10];龙庆等[13]研究表明:观察组予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疗效确切, 其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第3、7天水肿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纯运用中药熏洗组 (P<0.05) , 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

地奥司明具有增强静脉张力、促进淋巴回流、改善微循环等功效, 能快速明显地缓解急、慢性痔发作的症状, 并对痔组织修复也有一定功效[14]。坐浴是痔术后常用的止痛、消肿、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之一, 而苦参汤熏洗坐浴疗法利用中药的热力和蒸汽作用于皮肤黏膜, 且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可透过皮肤或粘膜吸收, 能抑制缓激肽、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各种原因造成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改善微循环, 降低炎性区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渗出, 促进回流, 达到疏通腠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同时, 温热蒸汽和药液的刺激使局部气血经络得到温通, 可降低痛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性, 肛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加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使组织水肿消散[12]。TDP照射是一种物理治疗, 其核心部件 (治疗板) 是经特别选定的30多种元素作为涂层制成的。在温度的作用下, 能产生出带有几十种元素信息能量的电磁波, 对生物体具有广泛综合的生物学效应。可调节人体生物电场, 改善病变状况, 具有独特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杀菌速度快、穿透性好、加热均匀等特点, 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10]。TDP照射可有效改善肛周血液流量及微循环, 促进创伤组织的修复, 增强肛缘水肿局部新陈代谢及白细胞吞噬能力, 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三氧化橄榄油是将医用三氧直接通入新鲜的原生橄榄油中, 使橄榄油呈现胶冻状。三氧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 能进入体内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 升高氧化还原电位,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组织修复, 防止炎症发生。配合TDP照射, 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水肿及疼痛, 促进伤口愈合, 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 与口服地奥司明、苦参汤熏洗治疗比较, 上述基础上联合三氧化橄榄油照射治疗用于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疼痛和水肿方面的疗效更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刘涛等[15]研究认为:混合痔术后使用中药湿敷止痛、促进创面愈合效果较用中药坐浴好, 湿敷患者舒适度高, 乐于接受, 且负性因素影响小。因此,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苦参汤熏洗治疗改为湿敷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橄榄油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肛缘水肿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地奥司明和苦参汤熏洗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氧化橄榄油照射治疗, 两组均治疗7 d,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4、6天肛缘水肿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4、6天的疼痛及创面水肿评分、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及平均水肿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口服地奥司明、苦参汤熏洗治疗比较, 联合使用三氧化橄榄油照射治疗用于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和疼痛方面的疗效更好,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混合痔术后自控镇痛的护理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80例, 全部为本院接诊的混合痔术后自控镇痛患者, 入选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男32例, 女18例;年龄25~65 (49.7±5.7) 岁;手术时间38.71±7.14min。研究组:男34例, 女16例;年龄24~67 (49.5±5.9) 岁;手术时间37.18±7.71min。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自控镇痛方法

选择的泵注仪器为微电脑电动注药泵 (DDB-I-A型) (苏食药监械 (准) 字2014第2540514号) , 而PCI药物的配置包括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6 mg+曲马多注射液0.6 g+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3 mg+0.9%生理盐水100 ml, 均采取静脉持续给药, 用药方式为, 初次剂量为3 ml, 持续给药量则为每小时1.5 ml, 同时PCA量为每小时1 ml, 极限量规则为6 ml, 维持48 h。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及整洁的环境, 减少病房内外的噪音, 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暗示与心理压力;对手术部位加强保护, 做好体位与管道护理, 尽量确保患者舒适;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与咳痰, 并保护皮肤清洁与干燥, 减少褥疮;指导患者术后进食与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以下内容: (1) 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对自控镇痛并不了解, 为此应加强健康教育, 同时告知他们术后护理方式、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促使他们提前做好身心准备。也可让他们认识到术后镇痛的重要性, 从而消除他们对继续用药的担忧, 指导与鼓励他们在术后疼痛时主动按压自控按钮。此外, 还将镇痛泵应用方法与识别简单故障提示等告知患者, 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2]。 (2) 心理疏导: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予以积极的心理疏导, 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与配合治疗、护理。术后镇痛治疗会引发心理负担, 为此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预期, 部分患者过于恐惧则要实施心理暗示或转移注意力, 协助他们克服恐惧。 (3) 疼痛干预:主诉有疼痛的患者应及时对镇痛泵各个部分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 确保入药途径顺畅后, 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来缓解疼痛。针对可能加剧疼痛的各种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尽量减轻他们术后的肢体肿胀引发的疼痛, 比如抬高术侧肢体, 以及保持外展中立位等[3]。 (4) 不良反应干预:嗜睡、恶心呕吐等属于常见不良反应, 应对病情加强观察, 若有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停止或减少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术后2、12、48 h时疼痛VAS评分,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V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2 h疼痛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术后12、24 h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较, P<0.05

2.2 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0% (38/40) , 对照组则为82.50% (33/40) ,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发生嗜睡1例、眩晕2例、恶心呕吐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 对照组则发生3例嗜睡、4例眩晕及5例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较多, 部分患者难以忍受, 使得术后效果不佳[4]。近几年, 本院将术后自控镇痛应用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提高临床效果, 还应重视其临床护理干预, 本院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其中, 显示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本院针对接诊的80例混合痔术后自控镇痛患者实施对照, 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加用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显示, 两组术后2 h疼痛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术后12、24 h时研究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自控镇痛已经被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 而整体护理干预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疼痛干预及不良反应干预等应用其中, 使得患者了解相关疾病、治疗及自控镇痛知识, 同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提高临床效果, 可见安全性高,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沈薇.妇科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并发症与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7 (10) :118-119.

[2]陆红叶, 徐黛玉, 沈丽娟, 等.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5) :461-462.

[3]高峰, 史勇, 钟毓杰, 等.复方亚甲蓝与自控镇痛在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9) :17-19.

混合痔术后大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从2007年1月-12月我院共治疗混合痔切除术后并发大出血4例:均为男性, 年龄38-52岁, 出血时间:2例为术后24小时内, 2例为术后5-12天内, 出血量估计 (500-1000ML) 出血部位均为结扎线脱落。

出血征兆为:下腹部胀痛不适, 肛门坠胀, 头晕, 出汗, 心悸, 脉搏细速, 肠鸣音增强, 血压下降, 解大小便时可突然排出血块和鲜血。

出血量估计:体外渗血观察, 一般浸湿一块纱布渗血为8ML, 两块纱布为15ML, 两块纱布均湿透伴手术裤染血直径为5CM, 出血量为20ML, 混合痔术后的大出血因出血部位一般位于齿线上黏膜处, 位置较高, 除少量可由引流纱布渗出外, 大部分出血会积在肠道, 达到一定量时刺激直肠壶腹象排便样排出体外, 每次约200-400ML。一般外出血较易发现, 应高度重视直肠内出血 (多数由创口出血逆流直肠内) , 因直肠内出血不易被发现, 明显症状出现时, 其出血量大多在500ML以上, 我们护理人员对混合痔术后病人要加强巡视, 交接班注意观察伤口渗血, 生命体征变化, 一旦生命体征出现变化, 纱布渗血多, 及时协助患者更换纱布, 以便医生早期发现, 防范于未然。

混合痔术后大出血也是相当凶险的, 护理上立即置患者于平卧位, 床位抬高20度,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安慰关心患者, 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予心电监护注意监测血压, 脉搏, 手术创面情况, 遵医嘱予以扩容, 止血, 给氧, 配血, 准备好手术器械, 配合医生立即进行手术探查止血。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混合痔切扎术前, 术后病人常有一个不正确的心态, 就是害怕术后排便疼痛和不方便, 而有意控制饮食, 素不知大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 反而干结, 易引起便秘, 排便困难加重不适, 从而引起恶性循环, 另一部分病人进食过于油腻或者不洁食物, 引起腹泻, 干扰肠道正常蠕动, 破坏了肠道的正常规律, 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鼓励患者正常进食, 术后第1-2天无渣半流质, 如稀粥, 烂面, 术后第3天软食, 可宜多吃新鲜蔬菜, 瓜果, 如青菜, 芹菜, 菊花脑, 香蕉, 梨子, 红柿子, 忌食甘肥, 生冷, 辛辣刺激食物, 忌食豆类, 牛奶, 产气多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在痔核脱落期可预防性的使用本院自制制剂, 胆黄丸8-10粒, 以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2.2 休息和创面保护

术后第一天嘱病人注意卧床休息, 第二天可适当下床缓步走动, 避免剧烈活动, 任何增加负压的因素均可再次诱发出血, 生活有规律,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便后指导患者外用本院自制制剂痔宁洗剂, 熏洗坐浴, 15-20分钟, 水温40-42度, 及时中药换药, 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轻柔准确, 避免粗鲁, 以免引起痔核脱落引起继发出血。

2.3 出血护理

术后24小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伤口敷料是否清洁, 如出现面色苍白, 头晕, 出汗, 脉速, 血压下降应及时告知医生, 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患者24小时内尽量不解大便, 以免伤口出血, 术后5-12天为痔核脱落期, 此期也是大出血关键时期, 应嘱患者勿久蹲, 久坐, 久站, 不要剧烈运动, 大便勿努责, 便秘予以缓泻剂, 出血量多应禁食, 注意补充液体量, 出血停止后第二天予流质饮食, 一级护理各班加强巡视,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做好交接班, 防止再次出血, 我们科治疗的4例大出血患者均治愈。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此次研究中,选择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集的合痔术后尿储留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与张东铭所主编的《痔病》中尿潴留诊断标准[2]相符合。其中,男63例,女41例,年龄为22~83(53.15±7.06)岁;痔病病程为2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5.37±3.06)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例,初中至高中55例,专科及以上13例;本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较高,且心理状况良好,仅有2例患者治疗时稍有紧张。同时,所有患者均采取鞍麻即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排除泌尿系梗阻、炎症、畸形患者以及艾炙禁忌症者,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艾炙关元穴、气海穴和中极穴治疗,即取患者气海穴(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部下1.5寸处)、中极穴(腹部前正中线上脐部下方4寸处)和关元穴(腹部正中线上脐部下方3寸处),将艾条点燃,同施炙部位维持2~3cm距离行持续熏制,使用回旋炙、雀啄炙与温和炙手法在每一个施炙部位上熏炙10min,直到施炙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红晕,术者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警惕不要烫伤患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主要包括诱导排尿法、排便诱导排尿法和会阴温水冲洗法,其中,排便诱导排尿法即使用灌肠液刺激患者肠壁,缓解其肛门括约肌痉挛症状,在促使其排便同时使得尿液自主排出;诱导排尿法即让患者听流水声,给予其热敷和小腹按摩处理,会阴温水冲洗法即使用温水冲洗患者会阴,刺激其自主排尿。

1.3 疗效判定指标

(1)显效:患者在治疗后30min中自主排尿,且排尿通畅,体征和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排尿量超过200ml;(2)有效:患者治疗后30~60min内自主排尿,其排尿比较通畅,且排尿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排尿量为100~200ml;(3)无效:患者经治疗60min后仍无排尿[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排尿时间与排尿量。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3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排尿时间和排尿量

观察组患者排尿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且其排尿量也远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肛肠病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可引发肿物脱出、便血和嵌顿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混合痔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手术中需进行骶管麻醉,导致患者膀胱逼尿肌的张力恢复迟缓,再加上术后疼痛、不良心理反应等因素,导致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症状,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4]。

尿潴留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癃闭”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脾气不足、湿热蕴结、肾元亏虚和肝郁气滞等致使其脾运化失司,膀胧和肾蒸腾化气不利,最终形成尿潴留[5]。据此可知,治疗尿潴留的关键是通阳利尿,强化膀胱的气化功能,缓解泌尿道的括约肌痉挛症状。艾炙属于我国较早的治病方式之一,中医学认为点燃艾草后将其置于相应穴位上方进行烧灼、熏烤,给予机体温热刺激,从而实现理气活血、疏经通络的目的[6]。本组研究中,艾炙治疗的穴位为中极穴、关元穴和气海穴。其中,中极穴是膀胱募穴,艾炙中极穴能够疏利患者三阴之气,同时还能扶正培气、宣痹开结并通利水道;关元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穴,艾炙关元穴可调理患者三焦,并温补不亢,促进膀胱气化功能;气海穴为任脉腧穴,艾炙气海穴具有行气补气之功效。因此艾炙气海穴、中极穴与关元穴,可调节三焦、行气利水,实现通利小便、恢复膀胱气化功能的目的。

此次研究结果提示,与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采取艾炙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排尿时间较短,排尿量较大,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艾灸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促使患者快速排尿,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晶,林娜,刘娴,等.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64-65.

[2]王莉,王晓静,王珺.耳穴压豆、腹部烫熨配合穴位艾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91-92.

[3]秦小慧.围术期优质护理对PPH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31-632.

[4]陈传玉,徐丽,贾慧敏.优质护理理念在PPH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84-86.

[5]向珏颖,陈本会,吴灵.优质护理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13-15.

上一篇:市政道路大修的技术下一篇:供应链管理的税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