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2024-06-01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1

一、确定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1.1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

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 电工学实验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还存在着具体问题。先进的模块化实验教学设备使学生在做实验时观察不到实验用的元器件, 对实际的元器件缺乏认识, 如有的实验箱元器件是藏与实验箱中, 除电源外其它线路已经联接好, 学生都不知道电阻、电容、电感等器件是何模样, 更不了解元器件的参数,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训练。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验证性实验多, 实验项目单一化, 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少,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少, 使学生实验兴趣不高, 不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解决以上问题,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制定出各专业自己的《电工学》实验教学大纲, 从根本上改变实验理念,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分析性、应用性及综合设计性实验。这样学生们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发挥, 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1.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2.1开放实验室, 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为加强学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实验室采取多种模式开放, 时间开放, 实验内容开放, 学生完成必做的基础实验后, 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等选择其它实验, 使学生由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实验, 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 这样不但提高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发挥的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 也是创新的动力。实验课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研讨、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 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

电工学实验教学涉及内容有电工、模拟数字、电机、PLC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等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选用电工及电子仪器仪表与正确测量电量的能力;第二正确使用设备与安全用电能力;第三检查与排除一般实验故障能力;第四正确测试与书写实验报告能力。要达到上述能力培养目的, 必须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 给学生主动权因材施教。具体做法是:教师要把实验内容及预习内容提前布置到位, 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以便在课下有充分的预习准备。教师实验前准备也很重要, 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考虑多种实现方法及实施方案, 实验教师要在实验前进行试做, 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前讲解也要恰到好处, 采取提问或设问的方法, 让学生思考, 形成教学上的互动,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他们积极思维, 集中精力投入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应大胆放手, 正确对待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 要让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 发现问题后自己分析, 认真检查线路和设备, 教师只是加以引导和提示,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排除故障的能力,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真正达到了实验目的。

二、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若使实验教学得到好的效果, 必须要对实验课有足够的重视, 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有一套完善的实验课考核办法。具体做法是:采取的是多层次的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采用多样化。将实验报告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改变为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 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实验能力。避免了片面性。实验课考试题要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方法可丰富多彩, 个性化强, 如设计任意进制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计数器可以用74LS192或74LS161及其它计数器实现, 译码器及数码管可以自己选择, 不限制元器件型号, 只要实现电路要求就可以。加入PLC实验内容, 使学生可以接触新技术, 了解PLC的用途。实验课题多样化表现出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全面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改革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具备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外, 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 增加信息量, 丰富教学内容。把先进的理论及实验方法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教师的能力提高了,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创新精神就有了保证。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还应创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氛围, 培养一种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宽松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的创意及见解。引进实验教学新模式,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电工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 不断改革方法及教学手段, 大胆创新, 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摘要: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新的实验方法,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冠英.电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2)

[2]陈寿坤.电路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6)

电工学及实验教学大纲 篇2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电工学及实验是物理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路基本规律和电磁现象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电工理论和实验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和实际操作电工仪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深对电磁理论的理解;了解电磁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及认识它在工业生产和控制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绪 论

2学时

教学重点: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过程,认识电工技术在生产、生活中重要性及应用。

教学难点:电工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基本概念与基电路的本定律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电路模型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欧姆定律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6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1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2学时 1学时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参考方向(极性),描绘出元件的特性方程;重点应放在参考方向(极性)确定,电路方程的建立及基尔霍定律的使用。

教学难点: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理解和应用基尔霍定律时的方程建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电路基本原理,掌握电路定律的应用方法,达到能熟练运用电路定律对实际电路进行计算。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支路电流法 结点电压法 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6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1学时 2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教学重点:等效变换过程,运用等效方法;掌握两种基本分析方法的步骤,两个定理是简化分析网络的基本方法,要掌握其应用过程、分析方法、电路定理的应用,特别是当电路含受控源时,开路电压和端口电阻的求解。

教学难点:等效的概念、等效变换,含受控源电路的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认识和理解,替代定理的认识和理解。四种受控源的理解和认识,对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电路的等效过程,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达到能熟练运用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解决复杂电路中的计算。

本章实验内容:(1)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测量。(2)戴维南定理验证。实验目的:学习使用万用表、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电流,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验证戴维南定理。

实验仪器:稳压电源、万用表、实验用电路箱。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电路的暂态分析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 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则 RC电路的响应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RL电路的响应

6学时 1.5学时 0.5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教学重点:熟悉储能元件特性,会计算电路初始值;应用三要素法的基本步骤;熟悉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的产生及应有。计算电路初始值时画出不同瞬间的等效电路;应用戴维宁定理计算电路时间常数中的R。

教学难点:电容与电感元件记忆特性、电容与电感的储能特性、微分方程的建立、二阶电路不同情况响应的认识和理解。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动态元件及动态电路的性质,掌握在动态电路的计算方法,达到能熟练运用三要素法计算动态电路。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电压与电流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功率因数的提高

8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教学重点:正弦量的三种表示法,相量与正弦量的关系,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关系;瞬时功率、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无功功率等功率概念;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关系;计算电路和画出相量图。

教学难点:相量表示正弦量、阻抗与导纳的关系、谐振电路认识和理解、滤波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特性认识、功率因数补偿问题的理解。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动态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和电路中能量的转换及并联谐振的基本特征;掌握阻抗的串并联的计算方法;达到熟练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相关问题。

本章实验内容:(1)通过测电压、电流、功率计算功率因数。(2)相同条件下直接用功率因数表测量功率因数。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功率因数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基本物理量,掌握各种电工仪表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功率因数表、实验电路板。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三相电路 三相电压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三相功率

4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教学重点:负载为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对称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间的关系以及三相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非对称负载为星形联接无中线负载电压、三角形联接负载电流的计算。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Y、△连接时电压间、电流间的关系;中性线在电路中的作用;会计算三相负载的功率;理解Y形连接中相电压所构成的位形图;Y形连接中负载不对称时电压、电流的计算。

本章实验内容:(1)完成Y接下负载对称、不对称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及电路总功率的测量,并观察各相负载的变化情况。(2)完成△接下负载对称、不对称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及电路总功率的测量,并观察各相负载的变化情况。

实验目的:继续学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测量电路在Y---△连接下,电路对称、不对称时,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基本物理量,加深对三相电路的理解。

实验仪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实验电路板。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变压器 电磁铁

4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教学重点:交流铁心线圈的电磁关系;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外特性。教学难点:交流铁心线圈的电磁、变压器等效电路、变压器电磁关系及工作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正确认识耦合电感同名端,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应用会分析变压器的电路、磁路,能够写出原副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和磁势平衡方程;理解变压器具有的三种功能;变压器的运行特性及使用。电压平衡方程和磁势平衡方程;变压器的连接。

本章实验内容:(1)完成变压器空载下电压、电流、及空载下功率的测量。(2)完成变压器满载下电压、电流、及满载下功率的测量。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测量变压器在有载、开路情况下,电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物理量,加深对变压器结构、性能的了解。

实验仪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实验电路板。第七章 第一节 交流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6学时 0.5学时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与使用 单相异步电动机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自学 自学 1学时

教学重点:转动原理;转矩与机械特性;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教学难点:定子与转子电路、机械特性。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旋转磁场的产生过程及转子的转动原理;电动机电压平衡方程和磁势平衡方程;运行特性及使用。

本章实验内容:(1)完成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测试和绕组首未端判别。(2)完成直接启动和电压、电流、转速的测量。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兆欧表、转速表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有关参数,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加深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性能的了解。

实验仪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压表、电流表、兆欧表、转速表。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并励电动机的起动、反转与调速

3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自学

教学重点:工作原理与机械特性。教学难点:机械特性。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了解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了解直流电动机的起动特特点及起动方式。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常用控制系统

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路线 笼型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路线 行程控制 时间控制 应用控制

5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1学时

教学重点:鼠笼式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正反转控制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工作过程,写出工作过程,电路符号与实物的对应关系。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控制环节、识图方法、设计原则。

本章实验内容: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继电控制电路的接线和对三相异步电动电压、电流、转速的测量。

实验目的:学会利用继电器和其他元件进行控制电路的连接,加深对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的理解,掌声继电器和其他元件的使用要求。

实验仪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压表、电流表、兆欧表、转速表、实验电路板。

第十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电工测量

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 电工测量仪表的类型 电流的测量 电压的测量 功率的测量

4学时 1学时 1学时 0.5学时 0.5学时 1学时 教学重点:电工仪表原理,功能,特点。教学难点:电工仪表结构。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功能,学会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测量方法。了解测量误差和仪表准确度等级的意义,常用电工仪表类型和量程范围的选择。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以及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同时结合实验教学。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秦曾煌编.《电工学》上册 电工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康巨珍等编.《电工技术基础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 汪建等编.《电路理论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学习网站:

(1)http://eelab.djtu.edu.dn.dg/(2)http://dec.jlu.edu.cn/diangomg/(3)http://jpkc.sdkd.net.cn/dgx/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电磁学。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闭卷考试(70%),平时(10%),实验(20%)。

八、其它问题说明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电工学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159-01

实验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理念核心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对本课程而言,有基础课的理论要求,也有专业课的技能要求。课程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且教师用语言又不易描述,所以有必要实施实验教学,实现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主动地寻求答案。教师在电工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不期望得到现成的答案,而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对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的思维方法并不完全一样,是独立的,教师尽量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左右学生,应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现出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方法作出判断,不能轻易否定一种思维方法,否则会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例如:现提供以下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定值电阻、开关、导线等,请将测定小灯泡功率所需的器材选择出来。就题而论,学生可设计出多种方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若将题目变动一下,创设新的情景,根据这些器材,能完成哪些电学实验,题境突变,学生兴趣顿增,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设计,提出了多种方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在电工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个别实验引导学生广泛思维,触类旁通,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帮助和引导学生寻觅电工知识的内在联结纽带,刺激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学生做了“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后,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电路设计、操作步骤是比较熟悉的。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及时的提出问题:利用该实验电路还可完成哪些初中电学实验,这时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他们积极思考,设计出了许多实验方案。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区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实验教学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改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重在理解概念定律的含义

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定律等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如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索,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定律等。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个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用定律去加以应用。基于这些原因,我尝试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积极探索,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①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②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③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④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⑤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

当然,实验中还应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由于此法不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硬“灌”,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验,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分析,领会其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因而更易使学生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定律中“阻碍”这个词的理解。所以,学生对这种方式的教学兴趣浓厚。

3.2改单一例题分析为实验与解题分析并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复杂电路的分析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支路电流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求法。而对这类题目的正确处理,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清楚的处理这类题的途径和方法呢?可以结合基尔霍夫定律的实验并进行分析。教学时对原电路图稍加改动,即在原电路图各支路中分别都连接安培表。实验前,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并通过具体问题来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为了检测电路中某支路的电流的大小,最直接的做法是采用什么方法?流入安培表的电流方向不同,指针的偏转方向也不同,如何判断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当连接正确后,合上电源后进行实验时,从仪表上的读数立即就清楚地看出各支路中电流之间的关系,即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是相等的。最后让学生用表达式表示出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这样处理,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

Rol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Ren Zhigang

Abstract: Amo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adopt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enable content of courses by difficult to take easy, by the abbreviation in great numbers, thus exci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train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4

由于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这种实际动手能力是体现在平时的每一项实验中的, 并且是不断积累的。期末考试只是衡量学生的这种实际动手能力的方法, 而不是目的。因此在考虑平时成绩的比重时, 我们认为它应高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即平时成绩70%, 期末考试成绩为30%。平时成绩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1实验前的预习

预习是实验课上课前学生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要求学生通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等环节, 熟悉实验设备, 知晓实验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绘制数据记录表格等, 并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报告。[1]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许多学生在写预习报告时都是将实验指导书中相关的实验内容照抄一遍, 并不对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 即使在教师讲解完实验后, 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还表现得无所适从, 实验数据也不能确定是否合理, 这样就完全失去了预习的目的。针对这一现象, 任课教师可以在确认学生完成预习报告后, 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针对本次实验内容, 提出一些问题, 随机选取学生回答, 也可以拿着几位学生的预习报告, 提问其预习时理论计算值是否合理等问题, 并将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达到条理清晰的目的。

1.2实验中的表现

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实验纪律、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三方面上。

1.2.1实验纪律

实验纪律指的是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中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仪器设备和实验中自觉听从教师的正确指导, 服从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2]

除了以上要求外, 任课教师还应该严格考查学生的迟到、早退等现象, 并纳入考核中。值得一提的是, 我校的电工学实验课的考核中, 如果发现学生旷课现象, 只要有一次这门实验课的成绩就记为零分, 由于实验课无补考机会, 所以只有第二年对这门实验课进行重修, 这样做避免了以前实验课平时成绩考核较松, 个别学生偶尔不来做实验的现象。

1.2.2实验操作能力

电工学实验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到实验室通过正确操作实验设备, 完成指定的实验。实验操作能力可以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部分的考核成绩占课上表现的20%, 这个比例是比较大的。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我校规定每位任课教师指导30名学生, 一人一组。因此任课教师如果想公正、公平地考查每一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技能并纠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就必须在指导过程中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和脚勤。“眼勤”:仔细观察学生操作仪器的特征动作是否规范; “嘴勤”: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对能力差的还必须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答案;“手勤”: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的合理性、设备的运行状况) 及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问次数、操作不良习惯等) 勤记录, 为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提供合理、客观地依据;“脚勤”:巡视中还可以对学生操作习惯是否良好进行考查评定。[3]

1.2.3实验数据的记录

此项考核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取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规范、完整, 并且此项成绩是在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后立即给出的, 并签字, 因为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后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过程中的资料来源。

1.3实验后的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评价是学生实验课考核评价的关键, 它不仅仅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还体现了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是学生实验综合素质的反映。[4]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不同, 实验报告中必须有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由实验数据绘制的波形及实验总结。指导教师必须在批改报告时查看数据处理及实验总结中有无雷同, 如果发现, 该项成绩要给予相应的扣分, 并及时返回报告, 让学生改正。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果教师第一次这么做了, 大多数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很少再出现这些问题。

2加强期末实验考核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电工学实验课期末成绩是以一份卷子的形式出现的。试卷会有很多版本, 学生在参加期末考试之前, 抽签决定。实验考试卷中包括如下两项考试内容。

2.1笔试

试卷的第一部分为笔试, 可以考查学生对常见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数据 (误差) 处理的方法等的掌握。这项考核内容可以反映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情况。

2.2操作考试

试卷的第二部分会给出一个具体的实验题目。这些题目一般都是对平时所做实验的改进、延伸等, 并给出所有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供学生自己选择。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 记录好实验数据, 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监考教师在考场必须考查并记录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 (有无带电操作等) , 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等。考试后再结合试卷上记录的实验数据和操作等相关内容给出的成绩。

3评定实验总成绩

电工学实验课总成绩就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 每一部分再细分为若干小项, 并占一定比例 (见表1) 。

4结束语

电工学实验课成绩考核体系的建立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学生预习、实验纪律、操作、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 并且各项考核标准所占的比例都是较为合理、公正的, 它避免了以一份试卷成绩或某一次实验项目的表现决定实验成绩的片面性。这样的考核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和学习, 也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例如任课教师为了给出每一位学生一个公正、合理的成绩必须注意自身的实验技能的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做到前面所述的“四勤”, 这也势必会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 这种成绩考核体系较合理、全面、公正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操作性较强, 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是可行的。

摘要:从课前预习、实验纪律、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笔试以及操作考试七方面提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电工学”实验课成绩考核体系的方法。新的考核体系较以前的考核方法更加重视了学生实验课的平时表现,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新茂, 邱前球, 黄家敏.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改进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旬刊) , 2010 (4) :103-104

[2]何兴华.构建实验成绩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6 (8) :87-89

[3]赵珂, 黄丽贞, 聂鹏程.细化实验成绩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 :67-68.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5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多毕业生需要到企业工作。高职院校设置实验以及实训课程的目的,在于给企业培养出实践性强、可以很快适应企业环境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电工实验室课程是工科专业学生比较关注的实践性课程。可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电工实验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比如,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高职教师思考到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因素,往往非常小心;电工实验室设备破坏率较高;电工实验课时少等。以上因素均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电工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而怎样教好电工实验课,将电工实验教学效果改进,始终是困扰高职师生的问题。因而,必须要找到合理且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将电工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而改革实验教学效果就是当前亟待处理的问题。

1电工实验室现况

高职院校电工实验承担着工科专业学生电工基础验证实验与实际操作实训教学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要对这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工业中心较为关注电工实验室建设,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了改建的方法,拟出引入点的电工技术所需设施,进而健全电工实验室设备。让实验室具备研究与开发等能力。现如今,高职院校电工实验室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般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室设备不足,功能匮乏,实验内容较为简单。实验设备通常所使用的时间均比较长,因为设备长久使用以后就会出现老化的现象。再者,一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比较早,实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电工实验教学要求。在现代化社会,高职院校电工实验是通用实验设备,功能不够齐备,灵活度较差,很难充分满足实验大纲要求的综合性实验。除此以外,原本电工实验台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没有思考到实验内容多样化,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弱。第二,实验教师资源不足,专职实验教师匮乏。高职院校中缺乏专职实验教师,很多实验均是由理论教师开展的,所以实验均是通过理论教学为前提的,将验证性的实验为核心,不具备足够的时间来按照机械专业、电子类等专业特征着手,开发出全新的实验项目。第三,实验课程课时少,考核方法滞后。高职院校电工实验是电子类专业、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据的课时比重相对较少,而电工实验教学通常包括在理论教学之中,如此就导致了电工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少,计算机专业还并未设定电工实验课。而实验考核均是根据批改实验报告为成绩的标准,并非是考核高职院校学生动手方面的能力。以上这些都属于亟待改善的问题。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体系研究 篇6

1 实验课程的优势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各学科领域自动化、智能化的实现多依赖电工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来实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和推进行业和技术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为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服务,为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

2 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

随着各类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需求与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特别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目前我国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定位产生偏差

目前在一些高职高专类院校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较低,长期以来实验室一直作为教学辅助单位,不能独立承担教学工作。仅仅作为学生学习课程的辅助工具,一切以基础课程教学为重。

2.2 投入不足

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甚至是高校的扩张速度过快,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特别是教学资源较为缺乏,无法满足大量学生的学习要求。许多高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法满足学生一次性的电子实验。此外,多存在电子实验室电气化和智能化程度低,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目前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的状况。

2.3 教学师资建设滞后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不够重视,对学历和技术要求都不明确,实验室人员配置不合理。

2.4 内容老化

目前,电子电气实验的安排多为验证型实验,作为教学理论课的附属品,仅仅是为了验证课本的基础理论,为理论课程服务,缺少创新。大多数实验课程前后缺乏联系,学生做实验时也是按照书本中教授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整个电子实验项目的体系设计都缺乏创新,且内容多明显陈旧,实验方式单一,对学生自身的创新和主动性缺乏培养。

3 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明确实验教学体系向应用研究型教学体系进行转变,即教师通过提问题为主线,引导作为主体的学生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3.1 多层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教学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基础性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研究实验三个层次。其中基础性实验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实训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叠加定理与替代定理的验证、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等电工电子理论的相关验证性实验。此外,通过基础性实验实训可以让学生熟练使用仪器、调试电路、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数据分析技能。这类实验内容已经相对完善和成熟,实验方式多详细规定,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应积极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的基础理论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进行研究讨论,加深其基础理论的学习。

3.2 多层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

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完成基础性实验后,为了实现对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知识的拔高,设计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以设计性为主,结合多层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进行。综合性实验多为教学课程的知识或是本课程相关的综合知识的实践和运用。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信号调理电路,放大和滤波处理信号等实验内容。此类实验不仅要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同时对学生自身能力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此类实验可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试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其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1)完善实验考核成绩的评定。电子实验的考核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检验教学成果,为进一步提升电工电子实验实训的质量提供基础,具体见表1。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存在实验教师学历水平、技术参差不齐的状况,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对协助教师进行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也应重点培养。技术人员可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协助指导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和科研工作以及对实验室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特别是对实验设备的购买、研制、维修。

3)加大实验教学资源的投入。以校园网为基础,构建“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首先通过网络化的实验平台发布教学大纲、电子课件和教案等,同时可以设置网络预习、提问、答疑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交作业、下载资料等;其次,可全面开放网络化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基础性的实验课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电工电子实验,让学生多多锻炼,建立科技活动小组,增强其科研意识。

4)完善实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全方位开放后的实验室,学生流量较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管理中可以进行创新,如学生协助实验教师管理自己。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制定考核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等方式完善实验管理机制。

4 结束语

总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重视,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不仅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重视电子网络化和实验设备的投入。该项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子专业技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邓香生.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0(2):30-31.

[2]杨冬云.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教学的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151,153.

[3]俄燕.电工基础课中电路网络等效变换的授课探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4]梁美祥.电工基础课一体化教学的尝试[J].广西教育,2003(Z1):86-87.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7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2005年开始, 我们开始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逐步形成了“一条主线, 三个体系”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即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 构建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基础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学生自主实验、开放实验的教学体系。

(一) 构建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分散、重复而且单一。由于各门课程分工细、口径窄, 附属于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项目就显得十分零乱, 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课程壁垒、条块分割、内容重复、不成体系、枯燥乏味的状况。这样的实验方式和内容必然导致能力培养功能微弱。

中心贯彻“面向市场需求, 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 努力构建创新平台,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形成了特色,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主要做法体现在建立创新教育的组织体制, 加强创新实验室建设,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

通过以上措施, 加强了创新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力度, 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几年来,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 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有的在短期内就为企业创造了显著效益, 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二) 构建基础实验、提高型实验及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实验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内容陈旧,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这种实验功能微弱。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打破旧的体系和方式, 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和业务实际,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比例, 构建基础实验、提高型实验及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内容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课程独立设课,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在教学计划中, 对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实验独立设课, 内容要成体系, 形成基础实验、提高型实验及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综合性、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要占项目数或学时数的20%以上。

提高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比例, 做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以及实验室建设, 设计人才方案中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 提高该类课程在总计划课程中的比例。鼓励教师设计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 并按照淮阴工学院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认定程序颁布文件。

多途径、多方式积极创造条件, 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各类电子设计竞赛, 让学生自主完成选题, 自己查找资料, 自己进行试验设计, 自行测量或制作工具, 亲手实施实验方案。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并进行评优评奖活动, 与学生的课外学分相结合。

(三) 构建学生自主实验、开放实验的教学体系

实行全面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既对本专业师生开放, 也对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师生开放。不仅有利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发挥实验室的规模效应, 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实施。

转变观念全面开放实验室,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陈旧观念, 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心实行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占有主导地位, 教师起辅助作用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多做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和设计能力。

实行预约选课制,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放实验室必须实行预约选课制度, 根据每门实验课和实验项目的性质和难易程度进行打分, 并面向全院公开实验项目、时间、学分、指导教师等情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兴趣以及每个实验项目的学分情况, 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和时间。这种实验的模式, 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中心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 依托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实现多级开放的管理模式。注重教材、仪器、操作过程、数据分析、课件的有机结合, 师生间形成零距离、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验模式。为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

开放实验系统中心组织教师开发了开放实验管理系统, 通过计算机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开学初, 将各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项目发布到网上,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地点、项目, 选择指导教师。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实验由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开放系统还设置了论坛等功能, 以便于学生之间在课外的交流。

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中心将“实验教材、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教学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自行研制、购置兄弟院校的优秀实验教学课件, 改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学院统一领导支持下, 中心逐步完成了各实验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目前, 50%的课程开发了与实验配套的教学课件。

仿真软件的应用在教学中引入MATLAB、MULTISIM、MAX+PLUSII、PROTEUS等仿真软件, 以“虚拟+实物”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强化电子设计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现代电子产品的理念。

全面开放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主要以学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为主, 以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以宽松的管理方式, 让学生自选课题, 自创平台, 自组团队, 自定目标。

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我们在强调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考核采取过关制, 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考核通过后才能取得学分, 而没有单独设课的实验必须在过关后才能取得参加该门课程理论考试的资格, 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足够重视。同时, 学生在期末对教师授课的教学质量评估也促使实验课教师对实验给予高度重视。实验课考核的根据是实验态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报告等。全面、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以20%~3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分。考核的形式可以采用上机考试和闭卷考试、答辩等形式。

通过中心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 强化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增强了学生应用实验数据对现象、原理进行分析的能力,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我系学生进行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 通过率均在95%以上, 部分学生更受到考评员的高度赞扬。学生先后申报了院创新科技项目8项, 参与教师创新项目11项、科研项目10项, 在省市级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

参考文献

[1]朱红, 等.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0, (6) .

[2]张学军, 等.全面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1) .

[3]温和瑞.面向2l世纪高校实验室构成的探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001, (2) .

[4]王彦生.建设基础实验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04, (3) .

[5]谢实.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4, (6) .

[6]张平.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9) .

[7]潘岚, 等.从实验内容到实验模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1, (2) .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8

1 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就是树立以学生为本、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 并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实验内容应在现有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多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 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入多媒体技术, 借助Multisim电子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 不但可以验证和巩固学生理论知识, 而且还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实验, 有利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的能力[2]。

2 完善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应突出技术性、综合性、创新性。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实验教材中一方面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要加强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电路设计的综合能力。有条件的前提下, 尽量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教材提出实验的目的、原理、解决问题的几种建议性指导等。学生可以借助教材的指导通过查阅资料自行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工实验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从基础验证性实验操作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操作进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 基础验证性实验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关键。主要包括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各种定理的验证和误差分析等。通过对理论课程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了解验证性实验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验证结论, 促进学生对验证性实验的掌握。例如, 戴维宁定理的验证实验, 改革原有的在实验教材中提供实验电路的模式, 而采用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电路的方式, 这样学生可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验证性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基础实验操作技能, 为后期的综合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提高综合专业技能的关键。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 教师只提出实验题目和实验要求, 让学生确定实验方案以及所使用的元器件和仪器设备, 这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方法合理地运用于设计方案中, 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 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式, 研究方法, 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进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4 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求知态度。因此, 教师要积极营造科学探索的氛围, 注重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做“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时, 通过同学分组合作, 按实验电图接好线路。在负载两端没有并联电容和并联不同电容时测量电压、电流、功率等。进行以上实验时, 认真观察, 记录好数据, 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后发现: (1) 并联电容后, 原来感性负载端的电压不变, 功率因数也不发生变化, 因此不影响它的正常工作; (2) 电容元件本身不消耗有功功率; (3) 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是指提高电源或电网的功率因数, 不是指提高谋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通过讨论理解和掌握并联电容的作用, 深化对电感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认识。由此,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合作与交流既学习到科学知识, 又学到了技能。

5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实验室的开放,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勇于创新。如果学生自拟实验报告项目, 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实验申请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及实验所需仪器和元器件等, 经教师检查后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如果在实验中遇到了问题, 老师应引导学生先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从而自己动脑筋, 想办法, 并在必要时与学生共同讨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学习兴趣。

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逐步克服了以前过于依赖教师的心里, 培养自觉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良好实验习惯。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自主的选择安排实验, 具备了自由发挥想象力和进行创新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6 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具体考核应具备以下4个方面: (1) 实验前预习情况纳入考核之中, 在实验开始阶段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预习实验内容的情况,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重视实验, 避免学生盲目进实验室; (2) 老师应观察和记录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 根据实验时的动手能力确定平时成绩; (3) 实验报告的成绩要从报告的书写质量、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绘制原理图、原始数据测定、分析现象以及问题解答等方面进行考评; (4) 实验全部结束后, 主要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考试。根据以上4个方面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而且激发了学生实验兴趣,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综合能力。

7 结语

电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工理论的重要途径。我们应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为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S

参考文献

[1]张建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6) :91-92.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篇9

一、当前电工电子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过程理论和实践脱节, 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很多职业院校采用的还是非常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 教师刻板地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和抽象的实验步骤, 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 在叙述理论知识的时候也是非常片面的进行理论推导, 叙述实验步骤的时候则只通过描述实验步骤来进行非常机械的介绍, 并不能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融合。导致学生在接受理论的时候无法透彻理解, 更不明白实验的原理, 相对的在进行实验的时候, 学生们则会认为只要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就可以完成实验, 这样的刻板教学, 学生很难理解, 也十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 学校中的实验设备条件落后

当前在我们国家当中, 大部分学校中电工电子实验设备都是通用设备, 内置功能不完善, 灵活机动性低, 很难进行试验大纲当中规定的全部实验, 并且实验装置非常集中, 导致维修以及更换有很大的困难, 除此之外, 当前现有的试验台中内容十分简单, 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实验当中会有非常多样的内容, 不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操作, 降低积极性。

二、如何对电工电子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 考虑现实环境, 创新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当中, 大部分实验内容都是基础性的验证类实验, 属于电工电子学的延伸, 不过这些实验的内容非常枯燥而且十分抽象, 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效果也比较差, 在改革当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设计类实验。

进行一些基础性的验证类实验固然可以提高学生对刻板知识的理解, 但是对于学生的主动动手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人为的方式来设置一些问题, 比如说电路故障, 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电路故障的测试过程当中, 及时寻找故障的原因并试着解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于实验的积极性,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

另外, 综合性的设计类实验大多都是教师充分的考虑了实验整体内容所具备的探索性以及可行性所选择的, 是对书本中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以及总结的过程, 对学生综合分析以及独立设计的能力进行一定的重点培养。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有的条件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并且结合一些课外资料来进行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

(二) 更新实验设备

大部分的学校当中通用的试验台已经无法与新时期教学大纲相适应, 大部分的实验装置都完全依赖于试验台, 实验的内容也已经完全固化, 勉强能够满足在教学大纲当中的基础性实验, 并不能进行扩充, 另外实验设备也十分老旧, 学生人数一旦增多就会增加设备的负荷, 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故障, 对教学造成阻碍, 因此, 设计一些容易维护并且具有丰富的内容的实验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改革当中, 可以开发出一些独立运行的小型实验设备, 从大型集中设备转化成小型分体式设备, 这种设备使用灵活, 形式轻便, 维修和更换也十分简便, 还能够和原来的固定试验台相结合使用, 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还不会因为和原来的设备产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主导的教育环境下, 培养出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在实验教学教育模式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它也需要一批具有极高职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来进行教学。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的职业院校当中电工电子实验的现实情况, 首先就要提高负责教学的教师群体的总体职业素质。因此学校以及相关的部门应该鼓励并设置一些专门面向教师队伍的培训课程, 主要包括对教学当中经常接触到的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以及对应的保养、实验室管理、创新设计、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另外, 教师还要清楚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地位, 将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 尽最大努力做好电工电子实验方面的教学工作。

结语

电工电子实验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必须通过逐步的完善实验室各级管理制度、填补漏洞、提高效益来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 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对实验室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并且抛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错误方向, 才能不断完善电工电子实验的教学方式。

摘要:实验在电工电子类的课堂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这些年以来, 传统实验模式在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基本技能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实验模式已经不能与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电工电子实验的教学模式该如何改革展开探讨, 提出教学改革适合的方向, 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实验的技能。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玉姣, 毛哲.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08) .

[2]韩涛, 黄友锐, 凌六一, 曲立国, 唐超礼.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30)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关键词:实验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发挥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理论轻实践,总是把实验教学看成理论教学的附属。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地位的与日俱增,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适应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基础实验,涉及面广。我校每年大约有40个班,近1600个学生参与电工电子实验,涉及全校所有工科专业。因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是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现状是:

1. 实验内容陈旧

目前的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而缺乏综合设计性实验,更谈不上创新研究性实验。

实验题目和内容相对最新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市场变化需求具有较大的滞后性。

2.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手段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操作,缺乏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学形式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按教学计划集体做实验,缺乏灵活性和层次型。

3. 学生的主动性难以体现

实验方式大多由老师先讲,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或者按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照方抓药完成实验操作。对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案的拟定很少考虑,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很少有思考的空间,无法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继而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探索

1. 拓宽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

基础验证性实验在巩固和加深本学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工具(包括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辅助工具等)、电路的基本测量技术、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打下基础。在学校推行学分制、开放实验室的背景下,这些实验项目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开设这些实验项目则是不够的,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验教学必须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结合起来,也就必须在开设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知识点往往涵盖了几个章节或几门课程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重点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实现能力,实验内容侧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有一定难度的电路,综合设计型实验一般是提出实验任务与要求,给定功能和技术指标,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实施方案,并完成实验任务,从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数字电路实验中,教学改革前先画好电路,让学生接线,验证电路功能。实践中发现这样做虽有利于教学,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则是提出问提与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自行接线验证。研究创新型是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大型实验,能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研究型的实验题目往往是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中提炼出来的子课题或子系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设计电路、组织实验、撰写总结报告等过程,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得到全面组织实验的锻炼,从而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素质和能力。这样从低到高、从基础到综合、从知识的学习到能力的培养,逐级提高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又有利于对拔尖学生因材施教。

2. 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实验室开放

基础验证性实验采用整班制教学模式进行,而研究性实验主要通过开放实验方式进行。实验室开放是指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元器件开放和实验场地开放,只有将这三个“开放”有机结合才能做到实实在在的实验室开放。(1)实验内容开放是指实验内容的设计性和实验题目的多选性。(2)实验元器件开放是指对于简单性实验,每个学生发放一套本学期所需的元器件;对于系统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基地设立元器件库,学生可跟据设计需要申领所需元器件或自己到电子市场购买元器件。有元器件在手,学生可以在宿舍完成电路插接。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熟悉元器件和动手搭接电路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实验时间,提高实验室利用率。(3)实验场地开放是指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完成实验的机会及必要的服务和指导,学生通过预约进实验室完成实验任务。开放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建立一个貌似宽松、实则严格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改“牵着学生的手往前走”到“逼着学生自己往前走”。为学生留出相当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出于兴趣和爱好去动脑筋、动手。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机会,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开放实验室必然带来实验项目的增加和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同时还需要撰写新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这要求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充实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以适应开放实验教学的需要。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从单一的实验教学向多元化实验室转变,进一步扩展了实验室的功能,促进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地开放实验室就必须建立网上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实现课程管理、多媒体课件管理、考勤管理、成绩管理、排课选课和网上预约管理等模块。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一是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较齐全的实验设备,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加快多媒体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图、形、声并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学生在预习时或实验时有不明白的问题随时可查阅多媒体课件;二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采用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时进行实验,并且不需要耗材节约了资源和设备费用。由于仿真条件可以理想化,电路参数调整起来方便,容易发现主要问题、找出合适的方法加以改进,提高了实验效率,拓展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引入现场可编程技术(FPGA)和在线可编程技术(I S P)以其现场设计、现场验证、现场实现的数字系统单片化(System on chip)的应用优势,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环境和条件。当然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代替不了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加强巡视,随时给学生以指导,同时也可以提前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操作。当然在指导过程中不能顶替包办,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经过思考知道答案。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是简单地帮助学生排除,而是指出造成故障可能的几种原因,由学生自行排除。

4. 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过程管理

电工电子实验自2008年成为独立设置的必修课,说明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但目前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定,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验的全过程。科学的考核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考核不应该只注重实验结果,更应该注重实验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于基础验证型实验,每个实验进行3次评分。第1次是现场评分,根据学生的预习、仪器使用的正确程度、实验过程中的态度等给予评定分数。第2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其对实验数据的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及书写情况评分。第3次进行考核。对3次成绩进行总评得出实验课的成绩。对层次较高的综合设计型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考核的实施按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听取每位设计者对自己课题设计的说明、论证和解释,并检验所设计电路和功能实现情况。其中除要考虑课题设计的难度、广度和意义外,还要评判分析效果、语言表达水平以及答辩的正误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与交流,并通过这种无形的再循环认识,更进一步深化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二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撰写论文、逻辑组织、语言表达等其他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改革保障条件

1. 师资队伍保障

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即是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有的人认为理论教师要求具有较高学位和职称,实验技术人员则学历和职称低一点没关系,实际上要实现实验教学的功能,开设出研究创新型实验,则对实验教师的要求不仅不比理论教师的要求低而是更高。一个合格的实验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样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知识,即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增加实验教师的数量,因为实验室开放必然增加实验室的工作量。在学校编制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互通的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师队伍,即带理论课的教师承担一部分实验教学,实验教师也承担一部分理论教学。这样理论教师通过承担实验任务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实验教师通过理论授课可以提高理论水平。科研活动对于提高师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鼓励并组织实验教师争取科研课题或加入到教师的课题组中去,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与环境。

2. 制度保障

开放实验室必然涉及工作量的增大,这些工作量必须得到学校的认可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出台办法来规定开放实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对学生来讲,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开放实验,学校应该出台办法来规定参加开放实验获得学分的办法。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给予支持。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而实践教学改革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本文主要在实验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四方面提出改进方法并且把这些措施应用到教学中,实践证明教学改革的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祖伟,赵彩霞.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4:10~11

[2]吴根忠,盛华,李剑清.关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6,(19)4:62~65

[3]单成明,周海云.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17)1:90~92

[4]熊元新,阮江军.构造研究性学习环境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8~9

[5]吴新开,聂荣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26~28

[6]韩红江,王绍兰.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的认识与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110~112

[7]石松泉,沈红卫,梁伟.虚实结合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8:184~186

[8]蓝波,曾建唐.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探索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8,4:120~122.

上一篇:人群聚集风险下一篇:小儿股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