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品牌化战略

2024-05-29

推进品牌化战略(精选十篇)

推进品牌化战略 篇1

城市品牌对于充分集聚和发挥城市自身优势, 凸显城市特色,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开放度, 优化城市功能、环境, 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城市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与品牌战略实施的相互关系

2006年, 中共太原市第九届代表大会确定了“要把太原建设成为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意义在于通过有计划地形象打造和有目的、有意识地宣传与推销, 使社会公众对太原市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产生认知和认同, 使太原市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魅力和影响力大为增强, 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加快太原走向世界的步伐。

城市品牌战略的实施, 有助于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人才聚集本地, 有助于本地企业开拓外部市场, 有助于带动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可以极大地强化全体市民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激发他们建设太原的热情, 不断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由此可以看出, 建设特色文化名城与实施品牌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实际上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过程就是打造城市品牌的过程, 两者的目的都是要打造太原“新名片”, 提升太原的核心竞争力。

太原市品牌战略实施的成绩和不足

近年来, 太原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实施“品牌兴并”战略, 对商标龙头实行政策倾斜, 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鼓励涉农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企业开展创品牌活动, 并对创牌企业给予重奖。工商等职能部门以保护商标专用权为核心, 积极拓宽商标监管服务领域, 完成了挖掘、培育一批行业商标龙头企业的目标, 全社会商标意识增强, 企业创牌步伐不断加快, 太原市企业和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通过企业品牌建设打造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品牌。截至2008年6月底, 太原市共拥有注册商标6 800件, 其中, 中国驰名商标8件, 山西省著名商标109件。太原市农副产品商标注册量大幅增加, 全面提升了太原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较好地促进了太原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名城建设。

但是,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 在城市品牌建设方面与外地市相比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如注册商标数量少、影响力小、商标行业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品牌价值低等。据《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公布:对50个国内城市进行规范地定量比较分析, 太原市总体品牌指数位居第46名, 旅游品牌位居第39名, 宜居品牌位居第46名, 原产地品牌位居第47名, 营商品牌位居第50名。通过对报告的解读, 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首先, 太原市作为内地城市, 文化优势有待挖掘。太原的文化积淀虽然并未被忽略, 但是要为城市品牌加分, 尚需努力。其次, 太原作为资源型城市, 品牌形象亟待改善。由于太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环境污染严重, 品牌形象相对较弱, 严重削弱了城市吸引力、创造力和辐射力。

推进品牌战略的具体措施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把打造城市品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把实施城市品牌战略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著名的城市品牌往往有众多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来支撑, 同时又能以其整体品牌形象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产生良性叠加效应。在我国景德镇、温州等城市, 城市品牌在拉动工业品牌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另外, 青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模式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太原可以利用“晋商之都、龙城、国际煤炭博览会、山西面食节”等优势来塑造城市品牌, 对太原的各类资源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管理, 实现由产品品牌向城市品牌延伸, 让产品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动共进, 相得益彰, 让城市品牌成为提高城市品位和功能的火车头。为此, 就太原市推进品牌战略, 提出如下建议:成立品牌战略领导小组。品牌战略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 是一个系统工程, 如果没有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 品牌战略就失去其必要的组织保证。建议成立品牌战略领导小组, 整合各部门资源, 协调各部门工作, 以保障品牌战略的贯彻实施。设立培训机构。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归根结底是由于缺少相关的人才。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人才流失问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也是短期内不能够解决的。建议设立培训机构为企业专门培训相关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品牌的设计、规划、注册、宣传推广、维护更新及法律保护等与品牌战略相关的知识。为品牌发展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个信息平台, 为企业提供品牌建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 以及国内外最新的资讯和发展动向等相关信息, 更好地为品牌建设提供信息帮助。建设品牌战略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往往对自我表现缺乏正确的认识, 从而影响到下一步计划的制订。建议品牌战略领导小组下设品牌监测和评价信息中心, 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标, 定期为企业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分析以供参考, 可使企业及时发现品牌宣传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加强品牌维权工作。联合工商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媒体等筹建品牌维权联合会, 在打击各种商标侵权行为活动中形成联动机制, 更好地为企业维权提供帮助。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篇2

发布时间:2011-8-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蒋勋功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提升农业产业素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将在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上下功夫。

一、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施品牌战略发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根据衡阳实际,我们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必须从实施品牌战略上发力。

1、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加,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但随之而来的生产盲目性,导致结构调整多变,主导产业不突出。目前全市只有粮食、生猪、家禽、黄花等几个产品产值过亿元,产值过10亿元的只有粮、猪、禽三个项目。实施品牌战略,能凭借名牌产品广阔的市场,通过生产组织体系的连接,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分工,逐步做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我市衡东县为了做大做强蛋鸭产业,培育了衡金优农的“红心”牌咸蛋黄和亚峰食品公司的“香香”牌皮蛋两个品牌,带动3000余户农户养殖蛋鸭200万羽,2006年销售鸭蛋制品3亿多枚,实现产值过5亿元,使蛋鸭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驱动农业生产者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在种子选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全过程,积极采用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业向集约方向转变。如我市衡东县爱平养殖集团为了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了种猪扩繁场,从美国引进良种猪改良品种,实行科学饲养和管理,生猪品质得到改善,“爱平”牌生猪以体壮味美、生态安全享誉国内外市场。去年销往香港、澳门等地3万多头,出口创汇3000万元,一头猪所创效益是普通猪的2倍。

3、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农业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龙头,是“船”,而品牌是引领企业开拓市场的旗帜,是“帆”。品牌效应越大,“帆”的推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大。通过创名牌,将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并依靠名牌的辐射扩散效应对企业产生强大的牵引带动,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同时,通过“同创共保”名牌,可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增加相互信任,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组合,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如我市祁东的黄花菜以前是家庭作坊式小生产,处于“散兵作战”状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极其低下。映武黄花集团成立后,改进了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出了新产品,注册了“映武”牌黄花菜,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带动16万户农户种植黄花菜18万亩,产品销售收入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6年完成产值3.7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二、衡阳的农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品牌农业发展不快

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已核准注册的农业产品商标167件,其中,国家认定商标8件,拥有湖南省著名商标15件,获得市级名牌产品称号达98件。品牌农业已成为促进衡阳农民增收的亮点。但是,我市品牌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名优品牌农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还不大。这种状况与我市农业大市的地位不匹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究其原因,一是创建品牌意识不强。重有形资产的拓展,轻无形资产的增值,没有把创名牌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占各类注册商标总量的比例仅为十分之一,而先进地区(浙江省)一个地级市的比例则高达五分之一,像“蒙牛”、“长白山人参”等那样称雄全国市场的农业品牌还是空白。二是产业竞争优势不足。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粮食、生猪、家禽产量居全省第一,油料、瓜果居全省第二,黄花菜、藤茶、席草、香芋、葡萄在全省以至全国都占据“一席之地”,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产品初级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原料性的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传统产品多,与高新技术相关联的产品少,难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小,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全市7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只有1家,过5亿元不到3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候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比如生猪,我市年出栏在900万头以上,按城乡消费标准,全市内销300万头,每年600多万头生猪销外地,而本市的猪肉加工是空白,更谈不上肉食加工品牌,远远滞后于市场的需求。三是品牌运作策略不巧。一方面,品牌创建水平不高。政府品牌扶持政策比较零散,重申报评价,轻后续跟踪管理,忽视品牌的策划、宣传和维护,尤其是企业品牌运作短期化,未进入农业企业和企业家的核心理念,对商品品牌的认定与保护研究不够,缺乏高水平的品牌管理人员,创品牌工作零敲碎打,对产品质量管理不严,像衡山的“湘黄”鸡、衡东的“爱平”猪、祁东的“映武”黄花菜、衡阳的双低油菜、衡南的“环球”饲料等一批有着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一直未能把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品牌优胜劣汰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业不发达,农产品进入市场手段简单,一些企业和农民受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赚取短期超额利润,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

基于上述分析,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关键举措来抓。总的思路是:按照“树立一张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地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坚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机制,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全面提高衡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十一五”品牌农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上市农产品商标注册率达90%以上,新增全省著名商标20个以上,实现全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新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各100个,在粮、猪、禽、烟、草、茶等六大主导产业中形成1—2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三、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重在培育做强上下功夫

市委、市政府拟出台《关于加强培育农产品品牌工作的意见》,从工作重点、发展载体、基地建设、扶持措施、奖励办法等方面具体部署。从具体措施上主要抓:

1、突出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品牌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先导力量。优势品牌的形成,有赖于一批龙头企业的崛起和带动。一是落实政策扶强龙头。我市从2004年起,已集中5亿元以上的资金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衡政发 [2003]12号文件精神,集中涉农资金,重点扶持金雁、金鲲、金泰、环球为代表的粮食产业龙头,以爱平、怡农、华港、唐人神、新五丰为代表的生猪加工龙头,以达冠、亚峰、衡优、温氏集团、巨东勤业为代表的家禽产业龙头,以金鹏、逢缘为代表的席草加工龙头,以湘竹木业、天天见梳篦、开福家俱、岑芳木业为代表的林产品加工龙头,不断扩张企业规模,形成一批大的集团,增强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二是招商引资提升产业。近年来,已经有新五丰、温氏集团、唐人神、华港、巨东勤业等一批知名企业进驻我市。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责任,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鼓励外来资本依托我市的粮食、生猪、家禽、蔬菜等大宗优质农产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力争年内新增20家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境外企业先进的技术、资本和管理优势,与市内企业强强联手,实现企业改造提升。三是引导服务推进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者深化对品牌的认识,树立品牌兴企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鼓励和支持温氏集团、新五丰等已有一定规模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办理商标注册,引导新五丰、怡农、金雁等已有注册商标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新品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商标信誉,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有较大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

2、突出优势产业带建设,夯实品牌基础。发展农产品品牌需要有优势特色产业作支撑。自2004年来,我市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建设规划,集中抓好优质稻、优质猪、优质禽等19类具有衡阳特色和地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目前特色仍不明显。为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我市将围绕一个优势产业,确定一名负责领导,成立一个专门班子,扶强一个龙头企业,开发一个知名品牌,实行专班专抓负责到底,推进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生产基地,形成几乡一品或一县几品的产业带。一是抓好粮食产业建设。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公斤以上。大力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突出抓好衡阳、衡南、耒阳、衡东等4 个商品粮基地和90个乡镇的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力争2007年全市发展优质稻500万亩。下大力气抓好粮食深度加工转化,打响粮食品牌,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力争2007年全市粮食产业的总产值由现在的60亿元提高到80亿元。二是抓好畜牧产业建设。围绕推进“双万工程”,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为主要内容的养殖业,重点抓好以322国道和107国道为轴线,年出栏300万头的优质生猪产业带,以衡南、衡阳、耒阳、衡东、衡山为重点的优质家禽产业带,力争全市出栏生猪1200万头,出笼家禽过亿羽。大力发展生猪和家禽的饲料、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到2007年底,全市生猪、家禽产业产值分别提高到120、50亿元。三是抓好特色产业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业。进一步抓好衡南、耒阳、常宁、祁东等地的优质烟产业带,衡山、祁东、衡阳、常宁等地的席草、龙须草产业带,发展优质烟20万亩,席草18万亩,龙须草10万亩。

3、突出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质量。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工业“三废”和农业废弃物的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逐步淘汰高残毒品种,大力推行有效低毒低残留品种。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动植物无疫区建设,抓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力争今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100万亩,新增“三品认证”60个。二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遵循创建知名品牌的要求,加大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控制,实行名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积极推行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继续完善市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进7县市和南岳区的检测站建设,抓好各县市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与各乡镇农贸市场的检测站建设,建立三级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杜绝有污染、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4、突出科技创新,推进品牌做强。一是大力开发优质特色产品。加快建设和巩固优质稻育种基地、优质苗木基地、良种家禽和鱼苗繁育基地,突出抓好农业示范园、市种畜场、市中心苗圃、农科所等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苗产业体系。积极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杂交猪、名贵鱼等良种,力争我市农产品优质率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60%。二是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和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先进种养技术、信息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强安全性和保健性。推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环球科技、新五丰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成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运用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控制设备,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的整体素质。优化和整合农业科技力量,鼓励科研组织和农技人员以技术入服的方式参与品牌经营。组织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创新,重点研究和攻克优质高产多抗动物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技术难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以战略项目管理推进中国品牌建设 篇3

品牌建设十字路口的战略思维

中国品牌也叫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中国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崛起,代表了我国相关行业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借鉴国外企业发展经验,我国许多企业也开始走“品牌战略之路”,陆续涌现出了以华为、联想、海尔为代表的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品牌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在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中,中国品牌还存在着品牌价值小、品牌实力弱、品牌管理乱、品牌发展慢、品牌存在时间短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源于我国品牌建设缺乏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企业的品牌定位与核心能力相脱节,不能基于自身核心能力规划品牌的价值定位和差异化品牌策略,品牌建设也未能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品牌发展失位与错位。难以发展不可复制的品牌价值,难以发展基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从而导致中国品牌价值成长缓慢,企业品牌建设受挫。

以“李宁”为例,作为一代体操王子,李宁在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之后,又创造了中国品牌的神话,成就为我国服装运动类品牌翘楚,赢得了更大辉煌。但根据不久前在香港上市的体育运动品牌李宁集团公布的2013年业绩显示,去年李宁公司收入58.24亿元,同比减少12.8%;利润方面,公司去年亏损3.92亿元,同比减亏约16亿元。有数据显示,李宁去年削减了519家门店,占总门店数量的8%。除此之外,李宁还退出了一些非盈利领域,将此前过长的产品线逐渐收窄。这类现象在当今中国绝不是孤立的,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内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同时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其他自主品牌也存在此类隐患。这也从另外的角度反映出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中国品牌建设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这考验着中国企业家的智慧。

缺乏品牌建设能力是中国品牌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导致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道路困难重重。中国有众多优秀的OEM(代工生产)制造商,也积聚了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但是如何转入创新发展模式,有效创建自有品牌,提高品牌价值,提升产品利润空间,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是诸多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战略选择。许多企业由于缺乏科学的品牌管理策略和方法,盲目以广告宣传和明星代言为核心的思路来推广品牌,付出了高额广告费用和代价,但创建自有品牌道路依然漫长,依然难以突破OEM制造商的价值定位。企业自身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品牌立体架构,就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建设思路,搭建什么样的品牌框架,如果品牌都没有建立起来,品牌项目管理及品牌拓展便是空谈。

应当说,企业的品牌管理是一个过程,有着自身的期望和追求。诸如,自身品牌建设向何处去?自身的品牌将优化成什么样子?这都需要以战略的眼光来进行品牌项目的管理。品牌能体现出企业鲜明的特色,又是企业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因而,要打响品牌必须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

科学管理不能脱离品牌的本质

在中国品牌建设中,将科学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是由品牌建设自身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品牌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从实践角度看,在品牌建设中,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项目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在对多家企业实地调查后发现,许多企业家对“品牌建设包含什么”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理解。这源自人们对品牌战略的理解不全面和不够深刻,往往依照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概念以及对品牌的认识,将品牌现象误认为品牌本质,或过于重视品牌的形象宣传而忽略品牌项目管理。譬如,营销专家认为品牌就是营销工具,战略专家认为品牌就是战略差异化工具,美术设计人员甚至直接就认为品牌就是logo,这必然造成品牌建设中重宣传、轻管理,重现象、轻本质的状况。我国很多知名企业可以一掷上亿元在国内外做品牌宣传推广,却不愿将精力投入到项目管理之中,可想而知,项目管理自然也纳入不到战略高度上来。尽管通过广告效应可能使企业品牌知名度短时期内有所提高,但由于管理缺失,产品创新乏力,企业品牌的影响力难以持久,甚至会由于一系列失误而将用心血打造的品牌毁于一旦。试问,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当前,我国企业的项目管理存在以下缺陷:没有将品牌建设纳入到战略的高度,而只将目光落在近期产品生产中;缺乏专业人员或机构进行品牌项目管理活动,往往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只针对自己的任务(项目)独立地采取一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这就造成项目管理脱离了品牌建设的本质,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其实,企业的科学管理应当以创新品牌为中心,不能脱离品牌建设的本质。有一些企业及部门将企业管理与品牌建设脱钩,或者根本就没有品牌建设与科学管理相互依存的概念和意识,因而,企业项目管理基本是一种被动式管理,常见的现象是临时性、一次性的应付活动,这对于品牌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品牌建设是一个浩大和长期的工程,必须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层面系统地、科学地展开。

中国品牌建设尚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品牌管理科学也处于研究薄弱环节,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初始阶段。尽管经济理论界经过多年探索,品牌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但对品牌建设与品牌项目管理认知的争论却始终阻碍着品牌管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品牌学的发展要求对品牌尽快有个统一的认识,也就是要求品牌管理科学尽快完成对品牌本体论的研究。说得再透彻些,就是要对品牌这一现象的本质有一个系统、科学的认识,而且必须是统一的。

品牌本身就是差异化工具,无法依靠标准化来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管理对品牌建设就无所作为。从理论上讲,对标管理是和战略联盟及企业再造并称的“三大战略工具”,简而言之就是对照标杆找差距,是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和设置考核标准常用的方法,具有普遍实用性,操作性强。在逆向建模思路下进行品牌建设,可借用对标管理的模式渐次推开。尽管人们对能否将对标管理的原理使用在企业品牌管理中还有待商榷,但笔者认为科学而理性的经营管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必经之路。对标管理实施的第一步,便是制定战略计划并确保品牌发展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尽管品牌建设不能替代企业的总体战略,但没有品牌战略,企业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并走向辉煌。

以战略项目管理推进品牌建设

品牌就像一个空间,它展示给人的是一种立体的感觉,包括品牌的无形价值,如形象美、气质美、价值美和品牌的有形价值,如延伸度、覆盖度、传播度和持久度等方面。品牌又是人做出来的,代表了人的一种灵性和精神,是要鲜活地在消费者、客户心里得到认可的,所以品牌代表了一个企业最人文的东西,代表了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经营理念。当消费者、客户提起一个品牌的时候,他联想到的不应仅仅是一种商品,更应该反应到这个品牌所代表的企业能提供的服务、企业的形象和文化。

品牌不是朝夕便能形成的,它需要企业经营的不断完善和理念的不断演绎,需要企业文化的不断沉淀和企业形象的不断提升。只有当品牌具备一定“价值”时,企业才有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品牌价值中的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犹如拉动品牌腾飞的两驾马车,二者互相结合带动品牌的发展,从而在象征性、美誉度、延伸度、覆盖度、持久度等方面体现出品牌的立体感。

品牌的“价值”就是品牌的厚度,这种厚度是一个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这种厚度也是由企业科学的经营管理所决定的。如果没有厚度,那么任何花哨的品牌框架都是虚无的,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厚度是品牌存在的坚实基础,延伸度是品牌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度是品牌成熟的深厚内涵,三者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空间各个维度全面的扩展和延伸,形成一个互动的、不断发展的整体,真正构建品牌立体架构。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推动企业品牌化建设,但一直进展不快,不仅未能形成合力,反而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品牌困局,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国至今专业品牌管理人才匮乏,企业科学管理还未能形成长效机制。所以,培养品牌建设管理人才,以科学管理品牌建设发展是解开中国品牌困局的关键环节。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曼哈顿计划”中实施项目管理取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之后对项目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并使项目管理最终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门独立的学科。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将项目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应用到中国品牌建设上,并将其作为推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措施之一。

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模式(ESPM)包含五个要素: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目标、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组织、企业战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系统方法、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文化。它的特点在于将企业战略项目管理平台、战略管理、集成系统三者联系起来,研究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系统地、前瞻地用战略视角来解决企业项目管理问题。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理应纳入这一战略项目管理模式之中。

从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目标来看,品牌建设要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将视角瞄准世界前沿领域;从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组织来看,品牌建设要依据项目的需要,每道程序都包含一个或多个人,尤其要选一个好的管理者;从企业战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看,要覆盖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整合管理九大要素;从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系统方法来看,要全方位对项目需求进行科学管控,全面规划项目,做好各个阶段的品牌建设工作;从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文化上来看,要从高层到基层每位员工的积极参与,在全方位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系统思维方法去解决企业范围内的项目管理问题,使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等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

品牌建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实施取决于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路和规划基调。因而,借鉴国内外项目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分析研究,可以预见,对项目管理“战略关注”的大趋势将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和主流形态。

作者简介

曾叔云,现任《中国商报·中国品牌报告》主编,兼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特聘研究员、西安现代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西安邮电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商贸服务业中国自主品牌建设促进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营销教育与研究协作会品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整合营销传播(IMC)研究生课程进修项目专业顾问,《品牌管理专业人员技术条件》行业标准审定专家。

推进品牌化战略 篇4

一、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品牌的重要性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方面尤为明显。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及其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 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认为品牌可以是一个名字、商标、标志或符号, 还包括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六个含义[1]。品牌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农业资源, 张可成 (2009) 将农产品品牌定义为附着在农产品上的某些独特的标记符号, 代表了拥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性契约, 向消费者传达农产品信息集合和承诺[2]。

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高级形式, 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王学敏 (2009) 认为品牌战略就是企业依据自身的客观经营环境, 凭借有效的经营手段, 实现消费者对众多质优商品品牌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 并以此获取企业最大限度的经营业绩的经营指导思想[3]。农产品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 它可以为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支持力。因此, 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基本要求表现为:

1. 建设农产品产业优势区域

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就必须建设具有本地区地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和高标准化园区, 在农产品的生产上形成无公害化、质量高标准化[4]。结合实际发展情况, 实现优质农产品规模化发展, 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

2. 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 对农产品的要求变成以品质和品种为主。目前, 我国的食品安全受到极大重视,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品牌产品。因此, 要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 首先要更新质量理念, 建立全面的质量策略, 加强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科学管理, 加强农产品的安全体系建设。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上下功夫, 只有确保农产品质量优秀, 才能培育出品牌产品[5]。

3. 营销策略是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 著名品牌的销售量逐年增加, 当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后, 就应依靠营销手段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吸引消费者的眼光, 建立方便快捷多样的交易方式, 利用多种传播手段扩大蔬菜的知名度, 走出去, 做好品牌推广, 使自己的蔬菜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4. 服务策略是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创立品牌产品时提供的优质高效服务是品牌成功树立的手段, 农产品是关系到人的安全、营养、健康的特殊产品, 服务不仅仅表现在服务上, 而是渗透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包装、保鲜、运输和售后的全过程中[5], 以优质的服务推动品牌的形成, 促进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

二、新绛县蔬菜品牌战略发展的优势与必要性

1. 新绛县蔬菜品牌战略发展的优势

从新绛县的实际出发, 正确把握新绛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为新绛县蔬菜特色品牌战略发展提供可能性。

(1) 资源优势条件。新绛县共有耕地面积643770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72.3%, 县域内平原面积占57.3%, 是山西少数的平原县之一。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积温4838.6摄氏度, 全年日照实数2664小时, 年平均降水为496毫米, 境内有汾河、浍河等两条主要河流。地域广阔、光照充足、土质丰厚、水源充足, 有利于蔬菜的生长。新绛县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已位居山西第一, 属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 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条件。

(2) 区位优势条件。新绛县南距运城市区84公里, 北距省会太原344公里, 距首都北京950公里。境内交通便利, 侯西铁路、国道108线、晋禹高速、大运高速等干线公路穿行而过, 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新绛县区位优势明显, 物流通达和信息交流十分方便, 为蔬菜特色品牌的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利条件, 奠定了生产供给的基础。

(3) 规模与市场优势条件。根据蔬菜的高标准、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要求, 目前新绛县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了规模种植、优势明显的特色区域蔬菜基地。在市场发展规模化方面, 建设了六个产地批发市场, 2000年之后又成立了5个产地蔬菜批发市场, 有力的保障了蔬菜品牌战略发展。

(4) 品质优势条件。新绛县引进了荷兰瑞克斯旺公司、以色列海泽公司和瑞士先正达公司三个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种子企业入住, 并建设了两个新品种示范基地, 示范推广60余个优良品种, 蔬菜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也明显进步, 全县有5大类21个品种的蔬菜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5) 政策导向优势条件。新绛县是蔬菜发展大县, 2007年被评为全国果蔬十强县。2011年被列为全省首批“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县, 制定出台2011年~2020年《新绛县专业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和《新绛县专业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 国家、省、市在政策和制度创新上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为新绛县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2. 新绛县蔬菜特色品牌战略发展的必要性

新绛县是蔬菜发展大县, 要实现蔬菜品牌发展就要利用优势蔬菜培育出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广的名、优、特蔬菜品牌。实施蔬菜特色品牌发展战略是新绛县蔬菜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效益优势的必由之路[6]。

(1) 实施蔬菜品牌发展战略是新绛县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新绛县蔬菜产业产业化发展是新绛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 利用龙头企业创造出的名牌蔬菜占领较多市场份额, 提高蔬菜在市场的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新绛县在拥有自己的蔬菜品牌之后, 就能够利用名牌效应壮大自己的实力, 扶持帮助蔬菜龙头企业产品成为新绛县的品牌产业, 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新绛县蔬菜产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持续发展。

(2) 实施蔬菜品牌发展战略是提升新绛县蔬菜竞争力的重大举措。2013年, 新绛县蔬菜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4.8%, 产量752794吨, 比上年增长15.2%, 但新绛县蔬菜的竞争优势并没有与它的资源优势成正比, 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这是影响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其独有的资源和地域条件, 发展无公害蔬菜, 走绿色生态农业、高端农业、精品农业路子, 创建更多具有新绛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扩大品牌效应, 以特色化、品牌化增强新绛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3) 实施蔬菜品牌发展战略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要提高新绛县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 就必须调整和优化其产业结构, 通过实施蔬菜品牌发展战略, 带动新绛县蔬菜冷藏保鲜加工业、商贸物流业、市场销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延伸新绛县蔬菜产业链条, 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联合创新发展, 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 实施蔬菜品牌战略不仅是带动当地蔬菜品牌创建的举措, 也是促进新绛县经济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

三、新绛县蔬菜特色品牌战略发展路径

在满足蔬菜品牌战略发展的必要要求基础上, 通过以区域化布局推进蔬菜优势区域建设、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确保蔬菜产品品质、以品牌化做好蔬菜品牌营销战略、以三大体系保障蔬菜特色品牌服务来推进新绛县蔬菜特色品牌战略发展[7]。

1. 以区域化布局推进新绛县蔬菜优势区域建设

推进新绛县蔬菜特色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集约、特色发展”的思路, 形成“基地为主、园区引领、片区覆盖”的经济带和产业带, 采取“一河一线、四大区域、五大基地、五大板块、五个现代化标准示范园和20个特色农业专业村”的局部结构, 形成汾河精品设施蔬菜生产带, 走精品农业之路;北部无公害蔬菜区, 建设新品种示范基地, 扩大无公害蔬菜面积, 打造无公害蔬菜之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以绛州绿蔬菜集团和西曲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 做大六大无公害蔬菜及设施蔬菜基地;无公害蔬菜板块, 在已经认证的有机蔬菜种植面积上扩大无公害种植面积, 扩大设施蔬菜规模;特色蔬菜专业村,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如表所示。通过区域布局推进蔬菜优势区域建设, 集合优势区域进行品牌蔬菜生产, 以规模带动品牌发展, 形成规模效应, 为更好的推进新绛县蔬菜品牌战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确保新绛县蔬菜产品品质

按照“一提升、二发展”相结合的方式, 以标准化、产业化经营, 发展鲜明新绛特色的蔬菜产业。一提升, 提升蔬菜品质, 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要求, 做到蔬菜种植有章可循, 加强设施蔬菜实用技术集成创新, 注重新技术引进、示范与推广, 重点抓好蔬菜标准园建设,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三品”建设;提升蔬菜环境, 严格把好产地监管、投入品监管、安全用药、市场准入等“四大关口”[8], 从源头上保证蔬菜产品质量, 构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 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9]。实现100%生产资料统购统销、100%种苗统育统供、100%病虫害统防统治、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二发展, 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 依托农业资源与技术, 延长蔬菜加工产业链, 提高蔬菜附加值, 重点培育扶持绛州绿蔬菜等蔬菜龙头企业, 并以项目带动蔬菜产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集生产、组织、管理、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化, 进一步打响“绛州绿”品牌[10], 充分发挥其在商标注册与品牌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创建其他优势蔬菜品牌, 进一步推进新绛县蔬菜品牌战略的实施。

3. 以品牌化做好新绛蔬菜品牌营销战略

蔬菜品牌化发展是新绛县蔬菜品牌战略发展的重要标志, 全县有5大类21个品种的蔬菜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认证蔬菜面积达到3.77万亩, 有6个合作社注册自己的产品商标, 注册了“绛州绿”商标, 要从生产工艺、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宣传推介、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范, 统一进行产品的加工并使用统一品牌销售。举办新绛“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 提高其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提高农产品营销能力, 集中销售新绛名特优蔬菜, 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促进蔬菜的大流通, 扩大蔬菜品牌影响, 强化监督管理保护品牌[11], 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 形成保护蔬菜品牌体系, 提高蔬菜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 更好地利用品牌化发展做好新绛品牌营销战略[12]。

4. 以三大体系保障新绛县蔬菜特色品牌服务战略

推进品牌化战略 篇5

关于深入推进商标品牌兴区战略的实施意见

渝中府发„2012‟15号

区级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综管处,各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渝府发[2010]117号)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渝中区产业升级,有效推动全区商标品牌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提升我区产业集聚辐射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就深入推进商标品牌兴区战略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商标品牌兴区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商标品牌兴区战略,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有利于加快转变我区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集聚高端产业、高端品牌、高端人才,加快把渝中区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必须将商标品牌兴区战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以推进。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14”总体部署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形成和切实巩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商标发展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商标培育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努力形成一批代表渝中优势产业、区域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商标品牌,为推动产业结构调 —1—

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渝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1.注重商标品牌培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渝中发展的新要求,以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和抓手,做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形成集金融、商贸、商务、都市旅游、文化、创意、互联网、房地产和总部经济在内的产业体系,着力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和国内外影响力、凸显区域特色的商标品牌,进一步提高渝中区的驰名、著名商标数量与质量,做大做强品牌商标产业,引领经济的大发展。

2.注重商标品牌效应发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产值规模上档提速,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品牌商标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

3.注重商标发展环境优化。积极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主体主导、部门联动的商标发展和品牌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支持商标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商标品牌意识和氛围越来越强。

4.注重商标品牌保护。目前,入驻渝中区的国际知名品牌已达180个,高知名度涉外商标已逾100多个,必须立足于更好地维护涉外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查处社会反响强烈的涉外商标侵权大要案件,有效保护涉外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遏制涉外商标侵权行为,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树立我区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的良好国际形象。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1000件,年增长15%以上,其中服务商标总量达到4800件,占全市服务商标的20%以上,服务商标数量居全市第一;渝中区知名商标总量达到80件,年增长15%以上;重庆市著名商标总量达到80件,年增长15%以上,占全市的8.89%,进入全市前5名;中国驰名商标力争达到9件,占全市的12.28%,进入全市前3名;培育1-2个以块状经济为依托的品牌产业群基地。

三、实施商标品牌兴区战略的重点培育方向

(一)加快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商标品牌。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重点围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保险、软件信息、中介会展、文化传媒、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居住医疗、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商标品牌,引领服务业的大发展。

(二)着力培育一批体现渝中文化底蕴的“老字号”商标品牌。重点围绕“丘二馆”、“冠生园”、“德元”、“吴抄手”等名小吃,加强“老字号”商标注册、品牌培育,积极引导和支持“老字号”企业打造地方自主知名商标品牌,创新经营理念和方式,进一步提高“老字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响“老字号”品牌。在旅游、教育等行业着手打造体现渝中文化的标致性商标,如“红岩”、“嘉陵帆影”等品牌名称。

(三)吸引一批外来驰名商标。重点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入驻渝中,力促普拉达等国际品牌顺利落地,打造形成西部城市高端消费新领地,提档升级“西部购物之都”形象。

四、实施商标品牌兴区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协调机制。区政府成立区商标品牌兴区战略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区工商分局局长为副组长,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商委、区经信委、区外经委、区科委、区公安局、区文广新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质监局等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实施商标品牌兴区战略工作的指导、部署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工商分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相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重视和支持商标战略工作的实施,形成一个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合力共为的良好

环境。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商标宣传和培训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讲座、商标发展论坛、产品推广博览会和“商标免费培训计划”等活动,培育更多的商标管理人才。通过宣传引导,使各类市场主体充分认识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作用,了解商标设计、注册、经营使用、侵权的保护途径、救济渠道等相关法规,增强通过注册商标保护品牌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商标的开发、包装、宣传和经营,提高商标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商标品牌影响力。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商标的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品牌、树品牌的浓厚氛围,为全区实施商标品牌兴区战略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加大政策扶持,助推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商标品牌兴区战略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完善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帮扶的具体措施,为商标品牌兴区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1.健全商标激励机制。完善和提高原有商标品牌奖励政策与标准,区政府对获得驰名商标、重庆市著名商标和渝中区知名商标以及国内、国际商标注册且纳税关系在渝中区的企业给予奖励或补助。对驰名商标奖励50万元,著名商标奖励10万元,渝中区知名商标奖励1万元。国际商标注册奖励1万元/件,国内商标注册奖励1000元/件。对复审认定的重庆市著名商标奖励3万元,复审认定的渝中区知名商标奖励5000元。对外区迁入我区并在我区纳税的企业,对其拥有的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分别奖励20万元和3万元。

2.加大“老字号”品牌奖励力度。对获得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3.政策倾斜品牌商标。对于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在融资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广告宣传、科技立项、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予以支持;对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企业的境外宣传、参展和推销等开拓国际市场活动给予补助。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

品牌招商,同时对外来驰名商标特别是一线国际品牌入驻渝中给予奖励。

(四)加快品牌培育,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引导企业注册并规范使用自主商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防止商标被抢注。鼓励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按照品牌梯次发展思路,进一步建立完善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培育库,加大知名商标认定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的推荐力度,切实发挥品牌商标的带动效应。

(五)重视商标管理,提升运用价值。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对商标的使用和管理,鼓励企业成立商标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商标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将其纳入企业产权管理的范畴,设专人管理。在企业改制、转让、破产、合资和质押等经济活动中,注册商标均要列为重要资产进行评估,并依法办理变更和转让手续,防止因企业商标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的商标专用权无形资产的流失。

(六)注重商标监管,实施品牌保护。工商、质监、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合作,形成商标保护合力,及时查办各类商标侵权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工商部门与企业的联手打假机制,引导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企业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对我区企业注册商标被外地侵权的,积极协助企业联系当地有关执法部门予以打击,为企业保驾护航。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指导和服务,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商标使用中的不当行为。工商部门和有关行业组织,要积极指导企业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服务场所和贸易活动中正确使用商标、加强自我保护。

(七)保障工作经费,完善考核体系

1.保障工作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区商标品牌兴区战略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组织协调商标品牌兴区战略实施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创建、驰名和著名商标的培育发展、“商标免费培训”、商标维权保

护等工作。

2.从2012年起,对我区商标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工作实绩目标考核获得前三名,区政府对区商标品牌兴区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奖励。在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评选中,将商标发展与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是否创立了名牌商标,作为评定的重要内容或衡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2007年出台的《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的奖励办法》(渝中府发„2007‟49号)、2009年出台的《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商标品牌的实施意见》(渝中府发„2009‟70号)同时废止。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

推进品牌化战略 篇6

关键词:广西烟草;卷烟上水平;品牌战略;品牌培育

目前我国烟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财税创收和出口创汇逐年增加,可以说在“量”上的积累已趋于饱和,上升空间已经不大。然而,烟草行业的发展在“质”上的突破却可以大有作为,其突破的关键点主要在于培育和发展卷烟品牌,行动的起点在于制定卷烟品牌的战略规划。

1、推进广西卷烟上水平,制定卷烟品牌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1.1卷烟上水平的内涵

随着国际控烟反烟浪潮的推行,烟草行业面临上水平、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选择。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是烟草行业实现战略转移的突破口,有助于优化烟草产业结构,提升卷烟品牌价值,提高卷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全行业的竞争实力。2010年1月,姜成康局长明确把“卷烟上水平”确定为全行业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在品牌发展、原料保障、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和基础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上水平的要求。在五方面工作任务当中,品牌发展上水平是最终实现卷烟上水平的综合体现,而原料、科技、管理、营销都是支撑品牌发展上水平的要素。其中原料是基础,是产业链的源头;科技、营销、管理是中间环节,支撑品牌发展;营销是连接制造商与经销商、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1]。可见,卷烟上水平所要求的“五个上水平”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需要全面认识,统筹谋划,系统思考,整体推进。

1.2广西烟草制定卷烟品牌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2]。烟草制品物质特性的高度相似及产品使用价值的单一,客观上决定了市场竞争具有显著的品牌效应,即消费者购买或消费某种卷烟时,主要是受品牌因素的影响。烟草企业只有依靠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才可能在今后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品牌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发展而围绕品牌进行的全局性谋划策略,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核心,而进行的围绕企业及其产品品牌展开的一系列行动、方法和决策。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本质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时代,产品、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很容易被对手模仿,而品牌具有不可模仿性,因为品牌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一种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余明阳,戴世富,2009)[3]。

广西卷烟上水平目标与全国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以卷烟营销为核心任务的基础上,更强调了队伍建设、专卖管理、基础管理、规范建设等工作的全面推进。广西烟草若能在品牌战略研究方面制定出具体详尽的方案来,定会直接影响广西卷烟上水平战略目标实现的效果,整合市场资源,促进广西烟草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2、现行广西卷烟品牌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2.1基于卷烟消费者层面品牌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

2.1.1广西卷烟品牌的区域性强,品牌市场格局尚未完全打开

广西现存的最大两个卷烟品牌“真龙”和“甲天下”虽然在广西区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较高,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来,广西卷烟品牌在全国高端卷烟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销售仍以区域性为主,未来的成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1.2广西重点骨干卷烟品牌培育的关怀式营销策略不够

作为广西重点骨干卷烟品牌的“真龙”和“甲天下”,营销人员对其营销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对这两个高端品牌营销的关怀程度不够,其原因除营销激励不足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两大品牌营销的队伍素质不高,关怀式服务意识不强,营销技巧及投入营销情感不够等。

2.1.3广西卷烟品牌整合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固定的品牌消费群

广西目前的卷烟品牌除两大重点骨干品牌外,其他品牌呈现出规格多、杂、乱的状态,这不仅影响了两个重点骨干卷烟品牌的保持和发展,更造成了其他小品牌间消费群的相互竞争与打压,给区内整个卷烟品牌的建设带来不确定性发展因素。特别是小品牌间的恶性竞争行为,会使消费者付出较多的品牌选择时间和精力,带来产品功能、消费者身体、财务、社交、心理及时间上的各种风险,以至于难以形成固定卷烟品牌的消费群。

2.2基于卷烟生产者层面品牌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

2.2.1强强联合的品牌交流合作不够,卷烟品牌价值的利用效率较低

广西的“真龙”、“甲天下”两大卷烟品牌与区外一些区域性较强的重点卷烟品牌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对于区外卷烟品牌在品牌运营与管理方面还有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在实际中广西烟草并没有能够积极争取到更多的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接受区外卷烟品牌进行本地区销售时,广西烟草公司也未能充分利用好广西卷烟品牌的知识产权来保证好区卷烟品牌的系统建设和健康发展,易给消费者造成一定误解,对自身品牌的维持构成威胁。

2.2.2广西卷烟的品牌定位尚不明晰,品牌经营存有风险

广西重点卷烟品牌“真龙”和“甲天下”虽已双双进入全国《卷烟百牌号目录》,但其仍没有形成明确的品牌个性与品牌主张,品牌价位相互冲突,品牌形象模糊混乱,对品牌价值整合、品牌发展及品牌扩张造成消极的影响[5]。广西卷烟品牌间差异性不明显,相互干扰性强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商业企业的选择。

2.3基于卷烟经营者层面品牌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

2.3.1广西烟草品牌营销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从近年来广西各烟草公司营销队伍建设反映的情况看来,肩负宣传卷烟品牌使命的营销人员存在“轻规范”现象:一是很多新招的非营销人员经常被随意借调为营销人员使用,既不能人尽其才,又削弱了整支营销队伍进行品牌宣传的效果;二是个别单位为追求销售额不惜违规操作——先把卷烟卖给零售户,再从零售户那里收回,最后集中倒出去。这些存在于营销队伍里的问题,对于广西卷烟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改进。

2.3.2烟草专卖式销售使得广西卷烟品牌的战略经营效率不高

烟草专卖是国家基于控烟角度考虑所规定的烟草销售的统一方式。从卷烟品牌及经销商品牌经营的角度分析,因烟草专卖很难破除区域性卷烟品牌的界限,使得不断打开广西卷烟品牌的难度较大,就提升卷烟品牌来说不得不承认其不足。在专卖制下,专卖店或是专卖柜一般附属于经销商的主业经营,经销商一般只会积极努力开展主业的营销工作,而对于辅业经营的卷烟销售缺乏相对的积极性,于是广西卷烟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依赖于继承下来的固定消费群,对于提升广西卷烟品牌与拓宽品牌消费群无益。

3、推进广西卷烟上水平目标实现的品牌发展战略对策

3.1加强品牌建设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品牌价值

广西烟草提升品牌时,应主动与区外一些优秀卷烟品牌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在品牌战略规划和实施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相互学习,以知己知彼,并争取机会将自主品牌打入区外市场,以开拓广西卷烟品牌市场。同时还应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并不断发展。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好广西卷烟品牌的知识产权,逐步将广西卷烟的品牌价值转化为顾客价值,以实现品牌价值的最终意义。

3.2加强品牌营销队伍建设,倡导关怀式品牌营销

首先应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使营销人员能够发挥所长,实现高效的专业化营销。其次,应重点对营销人员进行相关营销理论及品牌战略营销方面的培训,并对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考核,以合理安排好营销岗位。此外,对一些拥有较强卷烟营销经验与营销技巧的营销人员应重点往营销理念、营销文化和关怀情感方面培养,让这些人员在向消费者实践关怀式营销活动后,可以达到让新老消费者重新或进一步认可广西卷烟品牌的效果。

3.3整合品牌优势,对小品牌进行瘦身

当延伸品牌没有区隔,起不到协同竞争的效果,或者延伸的品牌过多,非但没有收到预期成效,反倒会挤占企业资源,损坏母公司形象时,企业应当采取品牌瘦身策略,对品牌线进行瘦身[4]。发挥广西卷烟的品牌资源优势,就需将广西卷烟中那些销量大,消费群体多,但品牌效应不强的卷烟品牌纳入大品牌下,并在原有大品牌下分出一系列相对较低档位的子品牌,以吸收取消品牌后的原有小品牌,实现小品牌向大品牌的整合,并对其实施合理的后续品牌管理,以完成广西卷烟品牌的瘦身活动。但实现卷烟品牌形式瘦身后,广西烟草还应当继续对整合后的大品牌进行实体培育,通过不断调整新品牌卷烟产品生产中绿色物质的摄入、进行技术升级、生产工艺与流程再造,真正实现“低焦油、低损害、高水平、高品质”卷烟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并逐步通过提高售价以补偿增加的成本。这样,既留住了原有消费群,又通过品牌产品的不断优化升级培育了新品牌。

3.4应采取品牌差别定位策略,培养出广西卷烟的品牌个性

为缩小目前广西卷烟品牌与区外卷烟品牌的差距,在对广西卷烟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时应当采取差别定位(也叫做避强定位)方式,实行差异化的品牌战略以减少品牌定位的相关风险。

3.4.1突出品牌战略重点,做大做强 “真龙”和“甲天下”品牌(下转第79页)

(上接第81页)做大广西烟草,需要“大品牌”的支撑;做强广西烟草,就必须培育出“强势品牌”,并将其做精做细。建议广西烟草在抓住机遇,加快品牌整合的同时,更应抓住重点,做大做强“真龙”和“甲天下”两大重点骨干品牌,将其打造成为可互补的品牌,以降低品牌运营风险,提升广西卷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3.4.2实施品牌差异化战略,适应行业市场化改革

广西烟草公司应在价位、名称、定位和配方上实施差异化战略,在强化广西卷烟品牌整体形象时,应更加清晰定位出“真龙”和“甲天下”品牌的个性品质,避免市场认知上的混乱,增强品牌定位适应市场的能力。另外,广西烟草在品牌建设中应进行梯次化定价:“甲天下”品牌可定位为中低档卷烟(20 元/ 盒以下),“真龙”品牌可定位于中高档卷烟(20 元/ 盒以上),以利于消费者识别[5]。另外,还可实行配方差异化策略,在不同销售区推广不同口味偏好的卷烟品牌,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3.5争取工商协作,保证广西卷烟品牌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下,为实现培育和发展广西卷烟品牌的目标,广西烟草应当紧紧围绕市场,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工商协作,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解决好品牌培育的难题,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培育出全国性卷烟大品牌。

3.5.1构建工商培育品牌的分工协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广西卷烟工业和卷烟商业在培育广西卷烟品牌时应遵循分工协作机制,为提升品牌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可见表一。 表一 工商协同培育卷烟品牌的分工内容与工作重心

3.5.2深化工商协同营销,促进广西全国性卷烟大品牌的成长

广西的卷烟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应按照“平等互利、互动互信、资源共享、效率责任”的要求,深化工商协同营销,构建一个分工专业、协同一致、组织有序、和谐发展的具有广西烟草特点的一体化营销体系,以品牌为载体,不断提升协同培育品牌能力,现实全国性大品牌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永照.论“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意义[EB/OL].(2010-04-1)

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analysis/wu/20104/2010331145350_402646.shtml

[2] 品牌_品牌一般的定义[EB/OL]. (2010-9-30)

http://baike.baidu.com/view/9013.htm

[3] 孙君荣. 新形势下烟草商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构想[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8(01).

[4] 汪秀英.企业品牌工程的运营与管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123-125.

推进品牌化战略 篇7

一、强化领导, 持续高位推进产业

领导重视是前提, 坚持不懈是根本。近年来, 旺苍县在推进茶叶产业过程中,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届接着一届干, 始终保持着强劲推动力。

1. 建立至上而下的工作机构

先后印发了《中共旺苍县委、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整合旺苍茶叶资源的意见》等一系列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确保了全县茶叶产业的有序推进。始终坚持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 分管副县长专门负责, 相关部门具体推进, 在县农业局设立茶叶标准化生产办公室, 并落实专门编制和专职人员;产茶乡镇、村层层细化发展目标, 把责任分解到人头, 把任务落实到地块, 构建了县、乡 (镇) 、村 (社)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体系。

2. 健全定期督查的推进机制

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茶叶工作会议, 对全年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听取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研究制定破解困难的举措。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随时深入产茶主要乡镇, 现场协调解决土地、水利、道路等基础建设问题, 督促工作进度和发展质量。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按月通报茶叶发展的进度和质量, 对排名连续3次靠后的乡镇, 县上主要领导就对该乡镇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3. 完善奖罚分明的考核体系

结合全县“以事论官、选贤任能”考核机制, 将茶叶发展目标纳入县级综合目标管理, 层层细化分解, 层层签订责任书。出台了茶叶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制定了《旺苍县茶叶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年终由县目标办、县茶办牵头, 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 对种茶乡镇的基地建设、业主引进、专合组织建设、专业村社与专业大户培育、产业效益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先进乡镇, 对完不成茶叶发展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年终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二、广泛宣传,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宣传是先导, 环境是基础。近年来, 旺苍县大手笔、全方位、高强度地加强对外宣传, 努力提升旺苍茶叶的知晓率和知名度, 为茶叶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 以会议推介扩大影响

先后成功举办了川东北片区名优茶技术培训会、“米仓山”杯万人品茶会、四川省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川北灾后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讨暨四川米仓山茶叶交易会、四川米仓山茶叶西部贸易洽谈会、米仓山采茶节等;承办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广元市共同主办的茶·有机·低碳国际学术研讨会。旺苍茶叶产业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印度、朝鲜、意大利、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茶叶专家的高度评价, 认为“旺苍茶叶堪比龙井”。先后赴成都、西安、兰州等大都市举办“米仓山”茶叶产品推介会, 有力地提升了旺苍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以参观学习激发动力

2003年7月在木门镇召开了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现场誓师动员大会, 2006年9月召开了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大会, 每年召开一次茶叶秋栽冬管现场会, 组织各乡镇干部到木门、五权等茶叶强镇参观学习, 努力造大茶叶产业发展声势。积极组织产茶乡镇、相关部门干部到名山县参观学习, 借鉴其茶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主动邀请其他市、县前来考察、交流, 先后有遂宁、平武、马边等20多个市、县组团来旺苍县考察学习茶叶产业发展经验。正源、高阳、大河等乡镇自发组织干部群众230余人到木门、农建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学习, 开阔了眼界, 宣传了自己, 更激发出各乡镇发展茶叶产业的热情和动力。

3. 以媒体宣传优化环境

采取电视宣传、城市LED、固定大型广告、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 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重点品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 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中有“声”、报刊上有“文”、生活中有“形”。主动邀请各级新闻媒体走进旺苍宣传米仓山茶叶, 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旺苍县茶叶产业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旺苍县发展茶叶产业的显著成效, 得到了省、市领导的极大关注, 对旺苍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夯实基地, 努力扩大产业规模

基地是茶叶产业的“第一车间”, 是推进茶叶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基础。近年来, 旺苍县始终把高标准基地建设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1. 坚持多元投入

2008年以来, 县委、县政府每年安排100多万元资金, 专门用于新建茶园的种子、种苗补助和老茶园管护补助, 优先以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项目支持茶园的路、水、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同时, 旺苍县还积极利用农民小额信贷、农村金融创新、村民互助基金等方式, 为农民发展茶叶提供资金支持。坚持不懈地项目投入和政策扶持, 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发展茶叶的积极性, 在全县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种茶高潮。一大批有实力的业主如罗旭东、刘发仁、李奇、文伦富、张天宝等人纷纷投资茶叶产业, 在化龙、五权、东河、普济等乡镇新建起一批高标准茶叶种植基地。

2. 扩大发展规模

将茶叶产业放在全县农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规划并建成了木门、五权、高阳、枣林4个万亩生态茶叶示范园;木门、五权、龙建等10个千亩茶叶专业乡镇;高阳大茅坡、化龙石川村、黄洋金宝村等11个30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成片示范园, 标准化茶园达到15.2万亩, 培育了五权清水村、高阳宋江村、木门三合村等15个茶叶专业村和39户年收入超万元的种茶大户。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以订单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联结体, 把2万亩零星茶场整合成“米仓山”茶叶生产基地。截止2012年, 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1万亩。

3. 突出发展质量

严格茶叶种植技术要求, 制定了9项茶叶基地管理制度, 新建茶园一律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 一律使用国家级良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 在五权、高阳、普济等多个乡镇发展了1 000余亩地膜栽种茶叶。全面推行有机肥、枯饼肥、绿肥等无公害施肥技术, 以频振式杀虫灯、石硫合剂、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防治办法治理茶园病虫害, 确保茶叶的有机、绿色、生态, 建成了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 (茶叶) 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绿茶加工示范基地。采取改植换种、新老套种、修剪、培肥、耕作、除草等措施, 对全县3万亩老茶园进行技术改造, 让老茶园焕发出新活力。

四、科技支撑, 着力提升茶叶品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 旺苍县不遗余力引智聚才, 强化科技投入, 狠抓技术培训, 以科技引领茶叶产业提质升级。

1. 夯实科技服务体系

借助中国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力量, 建立“县校”、“校企”合作平台, 成立5个“茶叶科技专家大院”, 常年开展米仓山茶叶科研和技术服务。以农业服务站、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服务人员为基础, 扎实推进茶叶科技“三千工程”:即培育千户种茶大户、千名制茶能手和千名茶叶经纪人, 充实和壮大了“县茶办—乡镇农业服务站—村社茶技员—农户明白人”的“四位一体”茶叶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目前, 全县已发展种茶大户180户、制茶能手123名、茶叶经纪人108名。

2. 实施科技培训工程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片培训相结合、干部培训和农户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际技能操作相结合、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分别在五权、高阳、木门、正源、化龙等乡镇举办了幼龄茶园春管培训班15期、老茶园改造培训班10期、新建茶园现场培训30期、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班8期, 累计培训茶农8 000余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实现了社社都有“土专家”、家家都有“明白人”, 使茶叶种植、管护、加工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3. 狠抓现场技术指导

把技术指导的重点放在现场示范上, 每年举办一次全县性的茶叶种植或茶场管护现场培训会。采取点面结合方式, 实行专家包乡镇、技术人员包茶场责任制, 向每个茶叶生产乡镇派驻1~2名专业技术人员, 从茶园的规划、整地、放线、开沟到茶树栽种、茶园管护、茶叶加工等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茶叶专家定期深入茶场一线, 开展现场巡回指导, 茶叶栽培、管护、加工技术逐年提高。

五、创新机制, 做大做优强势品牌

优势决定胜势, 品牌决定市场。多年来, 旺苍县坚定不移实施茶叶品牌战略, 做大龙头企业, 打响茶叶品牌, 拓宽经营市场, 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成倍放大。

1. 做大做强龙头

按照“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原则, 把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米仓山茶业公司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采取外引内联、兼并、租赁等方式, 先后整合了桃源、广元仁和、黄梁、五郎等10余家茶叶公司, 组建了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 解决了对外个体弱小无竞争力的问题。充分发挥“广元七绝之一”品牌效益, 将全市其它县区的茶叶逐步纳入整合范围, 统一使用“米仓山”品牌, 进一步壮大了企业规模, 建成了全市、全省的茶叶企业“航母”。目前, 米仓山茶业集团已创建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四川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省级示范企业、四川茶叶优秀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做优做响品牌

把“风香”、“女皇”、“木门”、“鹿亭”等10多个茶叶品牌整合成“米仓山”系列产品, 解决了品牌小、散、乱、多等问题。严格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 制定了《米仓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管理办法》, 对使用“米仓山”品牌的茶叶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对不符合品牌要求的产品, 坚决取消市场准入资格。加大产品推介力度, 主动参加高层次博览会、展销会, 米仓山牌系列茶叶产品先后荣获“中茶杯”一等奖、杭州国标茗茶金奖、中国 (成都) 国际博览会金奖、四川省“甘露杯”金奖等多项殊荣, 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首批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特供茶、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

3. 做活做宽市场

推进品牌化战略 篇8

会议由品推委副主任杨学桐主持。杨学桐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 产品质量在当前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关键时期起着战略性的作用。2010年3月1日, 品推委第1次会议后, 我们按王会长的要求, 将机械工业品牌战略作为提升机械工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将名牌产品评选和质量、科技工作相结合, 通过品牌培育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建立质量信誉, 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开展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形成质量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品推委副秘书长李建林介绍了由秘书处起草的2010年中机联品牌推进工作计划 (讨论稿) , 与会代表对工作计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了补充意见。

(1) 会议代表一致同意将经过修改后的品牌推进工作计划作为指导全行业2010年质量工作的总体要求。各专业协会在秘书处的统一协调下,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把机械工业品牌培育工作做好做扎实。

(2) 各专业协会对工信部部署的质量兴业活动很支持, 希望能在2010年农机行业试点的基础上, 尽快在本行业内按照工信部的要求推广开展。

(3) 会议认为, 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训、质量技术培训、人员培训是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 应在品牌培育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4) 大家一致同意质量达标活动根据工信部的文件要求进行。结合品牌评选试点产品, 力争把中机联、各专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纳入达标备案管理的试点单位。

(5) 各专业协会希望尽快召开机械工业品牌推进工作会议, 宣传品牌战略, 扩大品牌培育工作的影响, 引导企业争创名牌。在品推委会统一组织下, 各专业协会积极配合, 向会员单位和重点培育目标企业做品牌培育和评选工作的宣传及咨询服务。

(6) 开展2010年机械工业名牌产品评选试点工作。希望尽快印发《关于机械工业自主品牌建设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方案》和《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评选办法》2个文件, 落实2010年的评选试点工作, 完善品牌战略推进工作文件和规范,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对于行业有交叉的产品, 由联合会与有关专业协会协调确定操作办法。

(7) 关于收费的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该收取一定的费用, 但是收费额度的确定要慎重, 费用的使用要透明。作为试点, 建议2010年报名收费暂定为3 000元, 主要用于专家评审费。根据2010年费用使用情况, 再确定今后收取费用额度。

推进品牌化战略 篇9

记者:贵公司在低压电器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每年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情况如何?今年是否有新的产品面世?

冉总:我司总部设在深圳, 这是一座以高新技术和创新而闻名的城市。泰永亦是如此, 长期以来一直极为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进步, 近5年来每年的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都超过5%, 2013年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更是达到了2 600万, 保证了新产品研发的顺利进行, 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 今年公司推出了新产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MA60系列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和MB60系列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MA60系列万能式断路器从400A到7 400A, 分断能力达到135k A, 有多达96种过载保护曲线选择, 更有行业首创的预约保护功能。MB60系列塑壳断路器额定电流从16A到630A, 分断能力达到150k A, 且具有完全互换性的热磁模块、智能模块和漏电模块, 可进行一体化安装。两个系列产品中涵盖22项技术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达到8项。

记者:贵公司近几年来在一直以双品牌出征市场, 能否谈一谈双品牌的战略设想及其对公司发展的重大意义?

冉总:自2008年收购长征电气股份低压事业部组建贵州长征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长征开关) 以来, 我们就开始了双品牌运作的发展路程, 也开始迈入公司集团化进程。购长征股份是公司的一重大举措, 长征股份是我国原五大电器生产基地之一, 在中、高、低压电器原件方面有一定的利好基础, 而泰永是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 其TYT品牌产品在国内ATSE行业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泰永与长征股份携手, 将泰永的市场、研发、服务与管理实力和长征四十多年的制造技术、工艺流程、品质管理经验强势整合, 既能够丰富泰永整体产品线, 又能转化为强势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最大优势互补。经过这5年的市场布局和战略整合, 集团旗下“TYT”和“长九”品牌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双品牌已初具市场效应, 基本吻合当时的战略预期。

双品牌战略对泰永加快集团化进程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和意义。“TYT”和“长九”是两个不同的品牌, 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TYT侧重ATSE双电源转换开关及控制系统、消防系统等, “长九”侧重各类中低压断路器产品。对外, 集团化架构能让市场更清晰了解品牌间的关系及品牌与企业间的关系, 增进市场公信力;对内, 集团化的运作管理无疑能让两个品牌在诸多方面做到更好的优势互补。

2014年是泰永创立20周年, 也将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泰永双品牌整合架构将更加清晰。目前泰永集团化布局已开始全面着手进行, 我们还是会坚持目前稳健的发展方针, 坚持民主、务实、创新、共赢的企业理念, 努力将“TYT”和“长九”两个品牌塑造成民族电气品牌的典范, 更快更好地实现泰永的民族品牌和国际化之路。

记者:长征开关作为国内低压电器领域的专业厂家, 其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冉总:长征开关具有悠久的低压电器研发、生产历史。自1969年开始研发生产低压万能式断路器以来, 历经44年, 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研发和生产制造经验, 代表着国内的先进水平。断路器产品性能和质量早在1987年就已达到国际电工协会IEC157标准。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MA40系列产品曾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工程项目, 1996年, 长征生产的MA40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长征开关的低压电器产品, 特别是断路器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核心,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致力于做好断路器, 铸就了长征开关的专业性。另外, 长征开关不间断地添置精良的生产加工设备、品质检验设备等, 不断提升企业的硬件能力, 使得企业在低压电器的专业性生产上保持较高的水平。

长征开关的优势发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工程技术人员达到员工总数的30%, 技术研发中心直接从事产品研发的工程师达到60多人, 同时公司具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引进、培训和长短期激励机制。

记者:低压电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贵公司将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冉总:低压电器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 低压开关电器的需求量日增, 对低压电器经济技术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低压电器设计必须重点考虑的两个重要指标。

目前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低压电器的未来技术走向也必将与之密切联系, 具体体现在产品的智能化、多功能化、高性能等方面。也有可能由智能控制单元集中控制一台或多台执行开关, 并通过时序或优先级别有序控制执行开关的闭合和分断。

在低压电器产品的结构方面, 低压电器关键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 如被动式限流分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主动式限流技术的出现, 以及新材料在低压电器上的使用, 使得低压电器产品必将在模块化、小型化、高可靠、通用化及节能环保方面做得更好。

我公司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自主创新研发, 这在近年来投入巨资开发的新型万能式断路器和塑料外壳式断路器上就是最好的体现。紧紧把握低压电器的发展方向将是我公司技术研发的根本, 方向出现差异, 即使步伐再快也是南辕北辙。为此, 我公司会在以下方面重点开展工作:1) 加大产品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研发力度和拓展智能化应用范围;2) 坚持自主创新, 采用先进的技术系统TRIZ模式, 贯穿于研发的全过程;3) 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 把虚拟样机和仿真技术的研发手段有效地加以应用, 特别是诸如操作机构的动力学仿真、脱扣机构电磁仿真、断路器分断电弧仿真、触头和导电母线的热力学仿真等。

记者: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球有责任企业的共识, 贵公司如何看待这个热点?又将如何紧跟社会的需要、走在同类企业的前列?

冉总:“智驭动静之变, 能享绿色未来”, 泰永已经在研发、制造、生产等过程中都引入了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理念, 比如我们的双电源产品设计中, 引入有限元仿真分析, 在触头的压力大小、触头有色金属的厚度、触头之间的温升测算等细节方面都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从而大大减少开发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浪费;电气产品, 一谈到节能, 大家更多联想到变频器、变压器、照明灯具, 忽略了双电源切换装置、断路器等产品的能耗, 其实在公建项目当中, ATSE、断路器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其温升的高低也是决定能耗的重要因素, 还有产品本身的可靠性不仅仅决定了自身的应用效果, 更影响到整个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所以我们认为, 每个企业都应该从自身做起, 节能不分大小, 环保不分高低, 只有每个细节都进行节能才能真正赢得系统更大的节能。

推进品牌化战略 篇10

记者:首先请问, 中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和经营, 应该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艾丰: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多数中小企业发展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因为我国改革开放毕竟只有短短的30年, 所以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也不长, 因为改革开放才有民营企业、小企业。现在对于它们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展以及每个企业的价值取向。

首先, 中小企业的第一目标应该是做特, 就是特别。特有两个含义:直接含义是不同, 和别人的不一样, 才有特点;深层含义是不可替代性, 他人不可替代性。往往现在的小企业追求的是替代他人性, 挤压别人的份额, 这样竞争的代价很大。所谓他人不可替代性, 即我的东西你没有, 再好也替不了我, 中国企业研究特的这个思维不够。好比你去买鞋, 品种很多, 但是你喜欢的买不到, 因为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所以要发现市场细分的需求, 做出特色, 品牌就出来了。

比如王致和的例子。王致和是做豆腐乳, 规模不大, 到现在也不大, 但它是名牌。过去还有王麻子刀, 规模都不大, 但都把品牌作出来了。所以不是有名牌就是大企业, 很多有名的品牌都是小企业, 因为他们的产品本身就做不大。这里首先是产品的特色, 其次是经营的特色。我这个企业如果能做出特色来, 我认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好多企业做品牌都存在一定要做大这个误区。全世界最有名的劳斯莱斯汽车每年就生产几十辆, 却是顶级的, 但劳斯莱斯是名牌, 为什么?有特色。

现在老提倡做大做强, 我认为首先应该先做特。做特应该是做坚实的标准, 产品做的很多可能离倒闭不远了, 为什么?北京雪花冰箱, 最早的冰箱原来给医院用, 后来给家庭用, 中国没有冰箱厂, 就它有冰箱, 所以把医院使用的冰箱就涌到了家庭市场, 很大, 158升, 还拼命的生产, 把产量扩大到80万台, 就倒闭了, 为什么?因为别人的冰箱都有特色, 就它的没有, 单开门158升。生产出来之后, 大家不买它了, 80万台卖不动。这个案例曾经是我亲自报道的。所以特色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叫他人不可替代性。

我们整个市场上对不可替代性研究的不太够, 大家都是奔着研究的方向, 你要替代别人, 得花多大的竞争成本。所以, 特色研究不够就是需求研究不够, 就是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不够, 只有需求研究够了才能找到自己的特点。

记者:对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发展或者地区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 比如晋江、温州、绍兴、义乌、青岛的小商品等, 您有什么看法?

艾丰:作为一个群体, 最重要的就是在地区形成优势产业, 产业集群让海内外都知道。比如义乌。义乌是一个区域品牌, 小商品市场。区域品牌的形成靠什么?靠产业集群。所以我们的中小企业多的地方要尽量把我们的产业集群提升, 虽然某一企业不出名, 但是你的集群很出名。像义乌, 应该说义乌所有的企业都受益。我们的企业应该和政府一起花力气打造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一旦打造成功, 所有的企业都受益。而且从大范围来讲, 从世界范围来讲, 最容易打造出来的是区域品牌, 单个企业打造出来的导入国际市场很难, 但是区域品牌义乌全世界都知道。所以我们的企业不仅要关心自己品牌的发展, 还有义务团结在一起和政府共同合作。

记者:在金融危机中, 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 它们的资金实力较弱。现在政策大都是信贷资金支持大国企, 政府支持在金融措施上怎么样提供更好的环境?

艾丰:其实这个说法很早就提出来了, 金融如何支持, 呼吁很多。但实际上是体制和机构的问题。其中道理很简单:银行给大企业多少, 就能收到同等的利息, 而给中小企业贷款, 每贷一笔的工作都是一样, 但是每笔数额太小, 还要花很多人工、精力调查。

理论好讲, 操作者没有利益, 只有风险、麻烦。应该建立和中小企业要求对口的机构专门做这个业务。如果这样的机构可以多起来, 就能解决上述问题。甚至可以有一些民间的金融机构, 允许贷款, 总量不大, 风险也不会大。不能只说, 需要有具体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民间金融机构的放开, 金融体制改革, 业务范围限制, 需要措施和政策, 而不仅是呼吁。

记者:我国中小企业做哪些产品比较有吸引力?

艾丰:第一, 本身就是小产品, 不适合大企业做, 大企业附带做又不专业。小的产品让小企业专业, 作小的, 不可能做大。比如王致和。第二, 配套产品, 不是最终产品。比如万象, 只做零件;还有万风奥托, 你自己成为一个单独的品牌, 单独的名声, 借人家的立起来, 而且市场很稳定。这是和大品牌、大企业配套做小巨人。

记者:中国企业家的形态是如何的?

艾丰: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工厂都是车间, 大家都是生产者, 不是销售者, 更不是经营者。官员管理企业, 企业是官员的附属品。改革开放以后, 出现成长出了一批企业家, 以经营企业为职业, 以理想依托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企业家。这是30年的重要成果。如果把企业分为自在阶段 (不成熟阶段) 和自为阶段 (成熟阶段) 的话, 目前我国企业家处于上述两者的过渡阶段。

自为阶段有三个条件:一是阶层的公共意识、理论、文化、上层建筑的东西是共同的, 现在还不成熟。企业家之间整个看来, 差距很大。有的事业心强, 有的则认为赚钱第一, 管理方式, 经营理念各不相同。二是要把企业家组织起来, 现在的一些社团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还远不够, 仍然是各自为政, 体系不同, 组织状况不好。三是代表人物, 企业家领袖有一些, 还不够。因为前两个条件不成熟, 所以想要在整个阶层中起引导作用还有一定的限制。

记者:您如何看待江浙一带民企的民间信用体系及亲朋之间互相担保等等。

艾丰:我觉得温州文化有四个方面:文化、脑子活、强调共赢、抱团。抱团就是相互支持, 温州人不仅在当地, 在世界各地也都有资金合作。靠自身合作来解决问题, 不能光靠政策, 靠政府优惠很难。温州的现象是, 中小企业很多, 靠自身的支持而不是政府投资大企业。

记者:我国中小企业如何以小做大?

艾丰:五粮液是一个大牌子, 大企业。但这里我不讲五粮液本身, 而讲借五粮液发展起来的由小到大的牌子。比如说借助五粮液发展最快的金六福, 它加盟五粮液, 把五粮液的酒灌进去, 所以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就是五粮液的酒, 所以很好卖。如果反之, 它不加盟五粮液, 单打一个金六福会怎样?投资很大, 酒厂要管理, 它根本不需要建酒厂, 酒厂五粮液有现成的, 而且又有质量保证。很多小牌子, 中小企业的牌子在大企业的牌子里面是一个发展的途径。大牌子领着小牌子一起干, 好比宣传金六福就是宣传五粮液, 所以它们的广告也是一箭双雕。金六福的名义提高了, 五粮液的名声就更高了。五粮液的名义提高了, 金六福的名声也就提高了。所以它们有一个群体效应, 可以形成一种合力, 节省许多投入和资本, 这个模式我认为值得推广。

大家记住一个原理, 什么叫市场经济, 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是整合资源的能手。为什么能够赚钱?为什么能够发财?为什么能够为社会做贡献, 他的基础是整合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哪里?小农经济只能靠自己的所有发展, 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可能性, 不仅可以靠自己的资源, 而且可以靠别人所有的资源发财。企业家的本事, 就是能把你的资源和别人的资源整合起来去干分开干不成的事儿。世界经济全球化, 实质上就是整合全世界的资源。所以我的定义说全了就这么一句话, 企业家是利用市场手段整合资源的能手。政府有时候也整合资源, 但他利用的是行政手段, 企业家是利用市场手段整合资源的能手。像五粮液这种企业就是品牌独特, 你有牌子, 我有牌子, 大家整合在一起就不一样了, 大家都受益, 大家都共赢。

记者:对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您有哪些建议呢?

艾丰:我举一个海尔的例子。为什么先讲海尔, 因为中小企业一提品牌有一个误区, 认为自己没有实力, 也没有钱做广告, 生存都是问题, 觉得只有把企业做大了才能做品牌, 而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作品牌。现在都认为海尔是做品牌战略做成功的企业, 但是我们研究一下海尔的历史, 可以发现海尔做品牌是张瑞敏接手的时候, 时间是1985年。那时候海尔应该是街道小厂。这里有一个大家最熟悉的案例———砸冰箱。这标志着、证明着海尔从那个时候开始下决心实施品牌战略。因为他的这种行为过于极端, 不合格就砸掉, 所以在当时无论是场内场外都有很多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该砸, 有人认为不该砸。于是“砸冰箱”就成了一件有争议的事情。这个事情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 报道后消费者都看见了, 并且形成了一个意向, 原来海尔抓质量如此, 产品有小毛病不是修补后再出厂, 而是零缺陷, 这个印象就留在消费者的脑海里。1985年海尔不出名, 冰箱牌子很多, 但就是由于这样一个举动, 海尔的品牌形象悄然而起。

这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质量不好的冰箱砸烂了, 牌子也砸响了, 砸冰箱真正的目的是砸品牌, 真正的落脚点是着眼于好品牌的好名声。这就叫品牌战略、经营战略。从海尔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来两句话:品牌不是大企业的专利, 恰是中小企业由小到大顺利发展最重要的桥梁。海尔已经做出了一个案例, 人家用事实说明了企业不管大小, 想加快发展, 就必须重视品牌战略。

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 要树立品牌意识, 别以为品牌是大企业的事情, 跟小企业无缘。海尔做的时候也是小品牌的, 不仅小, 而且是个负数。只有做品牌才能做好。小企业做品牌, 容易迅速发展。

第二, 联合起来做品牌。做集群, 一个牌子很多企业, 共用牌子。区域品牌联合, 一个牌子有很多企业。

第三, 不做牌子, 但是“傍大款”, 和大牌子联系起来, 为大牌子服务。大牌子永远是少数, 不可能都成大牌子, 大多数人做不成大牌子, 做不成就为大牌子做服务也好。牌子也是多层次的,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方式, 而不单单是一个模式, 一个水平, 一个追求。

上一篇:静脉维持下一篇:权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