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利弊及发展

2024-06-21

公允价值的利弊及发展(精选八篇)

公允价值的利弊及发展 篇1

企业持有的房地产有不同的目的和用途。但是如何界定房地产是否为投资性房地产, 需要看房地产的经济性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为了赚取租金而出租建筑物、出租土地使用权,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投资性房地产。而对于那些作为存货的建筑物, 自用的房地产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笔者认为这样规定过于笼统, 下文进行讨论。

(一) 对于已经出租房地产的界定, 需要分类讨论。

第一种情况, 甲企业将房地产租给了乙企业用于餐饮服务, 但是甲企业对于这项房地产还要进行维修等日常维护工作, 甲企业对于此房地产提供的服务比重远小于乙企业, 所以甲企业应该把此房地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第二种情况, 甲企业不仅要对此房地产提供维修等日常维护工作, 还要对客人提供各种服务, 甲企业就不能把此房地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而是自用房地产了。所以对于出租的房地产, 我们需要进行严密的讨论。

(二) 对于闲置并且没有确定其用途房地产的界定。

对于此类房地产, 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进行规定它是投资性房地产还是普通性质的房地产。但是可以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如果企业持有的房地产并没有确定是用作存货或是自用厂房, 还是用于出售, 可以把这类房地产的用途视为用于资产增值,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处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运用的利弊

(一) 公允价值运用的优点。

公允价值的引入比较适合在房地产行业应用, 因为房地产价格受到经济发展情况、房地产供求情况的影响比较大, 加上最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 房地产的价格变化较快, 购买价与过一段时间后的市场价相差很大, 如果只按购买价计量房产价格, 显然会背离市场价格。即用以前的账面价值对房地产进行计量, 其实际价值不会得到真实的体现。例如上市公司张江高科是一家房地产公司, 拥有大约6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 其主要经营方式是租赁其拥有的厂房和办公用房。经过相关机构研究表明, 如果按照公允价值对其拥有的房地产进行重新计量, 张江高科的房地产重估价值将增加约40亿元。可见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巨大, 这可以使报表所反映的房地产价值更加真实, 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 公允价值运用的缺点。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 选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 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可见我国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 企业不能随意利用公允价值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可以说是交易双方在交易时, 经过双方精通房地产价格的精英人物进行公平谈判, 双方讨论确定最终价格。对于确定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一般不会去其他企业进行此种商议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可以参考市场上和这种房地产相类似的最新交易价格进行对比, 并考虑交易时间、交易情况等因素。还可以聘请专业的资产评估师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但是公允价值运用存在以下缺点:1.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很难获得。因为在我国现今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中, 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差距较大, 没有形成公开、活跃的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很难取得。2.没有统一口径来确定公允价值。因为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口径来测量公允价值, 所以很难知道什么样的价值才是真正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取得很困难, 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企业主观臆断性的影响较大, 使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某些企业完全可以运用这点来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3.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会产生较大的企业风险。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一经确定是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还是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就不得随意更改企业计量模式。如果企业采用了公允价值来计量房地产的价格, 而公允价值受到经济发展、供求关系的影响, 其价格变动将会对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 企业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话, 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4.企业净利润提前分配的风险。如果企业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的计量, 当房地产价格增长的时候, 企业的净利润也会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企业的现金流量中, 这部分净利润的增长并没有得到体现。也就是说价格的增长, 增加了净利润, 但是没有增加现金。如果企业对这部分利润进行了提前分配, 这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的几点建议

因为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取得没有进行详尽而严谨的规定, 所以公允价值真实数据很难获得, 为了使企业运用公允价值的口径保持一致, 以免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 会计准则要对如何取得公允价值进行严格的规定。

现行会计准则只是规定在投资性房地产交易地点有活跃的市场, 并且能够获得类似的房地产相关交易信息以确定其公允价值, 但是并没有严格的会计准则规定怎样去计算公允价值, 或者说什么样的价值才是合理的公允价值。所以应该制定严格公允价值评估模式和过程准则, 并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取得方法和过程进行披露, 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信息。

(二) 构建公平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在复杂多变的房地产市场中, 获取公允价值的难度非常大。因为价格的变动性非常大, 尤其是最近几年房地产的价格, 我们很难找到投资性房地产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公允价值。所以构建一个公平的市场, 让房地产的市场价格理性的回归, 这样才能容易获取真实、可靠的交易信息并确定公允价值。

(三) 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力度。

国家应建立独立的监管体系, 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监管。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规定徇私舞弊行为的惩罚准则。运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使企业能够用正确的公允价值来计量企业的房地产价值, 增强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披露。

总之, 公允价值运用不管是对企业, 还是对信息使用者, 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很有好处, 但是应该逐步完善会计准则, 使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取得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探讨论文 篇2

摘要:通过研究财务报表项目不难发现,公允价值是实务中可用的最好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但是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会计的缺陷也为人诟病,金融界在寻找问题根源的过程中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本文将探讨公允价值会计在实务应用中的利与弊。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历史成本会计

会计计量基准包括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准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一直都是会计界的主流,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评估现在、预测未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历史成本会计逐渐成为会计界发展的障碍。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在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会计是以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准,更接近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能够正确反映当前企业财务状况,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然而公允价值会计并非完美无暇,下文将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利与弊。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指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IASB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IASB的基础上添加了“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补充。新会计准则指出,公允价值应具备的三个条件:(1)信息公开;(2)双方自愿;(3)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性交易的真实市价,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性交易的虚拟价格。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

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以决策有用为主导,兼顾反映受托责任。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一系列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它主要取决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公允价值作为提高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储蓄和借款危机中,历史成本会计就暴露了不能真实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无法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缺陷。公允价值会计反映当前经济条件下被投资公司资产与负债的价值,更加强调假定交易及其价格的市场属性,要求作为公允价值的交易价格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客观评价,反映市场对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能够真实地反映交易的实质,增进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可获取财务信息的质量。公允价值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的变化对金融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影响。

三、公允价值会计的缺陷

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对主流会计模式即历史成本会计的严重背离,公允价值会计强调相关性但是缺乏可靠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确认由价格波动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导致企业利润剧烈波动,加剧金融市场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之间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其强调的相关性是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股价数据的主观反映,公允价值的确定实际上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主观决策,导致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缺乏可靠性,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缺乏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指南。IFRS9没有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与客观环境相匹配,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影响,用经验数据来指导准则制定本质上违背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行事,管理层更有可能操纵报表进行盈余管理。当市场情况演变成螺旋式下跌时,价格严重背离资产价值,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会把问题严重地放大。此时如果仍然按照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市场将持续失去信心,陷入恶性循环。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界和会计界的论战结果虽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不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洗清罪名。

四、公允价值的推广与运用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生物资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达程度等客观环境密切相关。结合我国的客观经济发展状况,市场条件与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不能盲目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但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客观上又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严把开放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的同时,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准则要求改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2:1-4。

公允价值应用的利弊分析 篇3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利弊

一、公允价值综述:

(一)定义:公允价值,英文名称为:Fair value,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背景:首先,有利于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由于我国会计核算和国际有很大的差异,贸易大国如美国及欧盟不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确立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就必须引人公允价值会计。其次,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和增强国际融资的需要。因为我国原来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国际通用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有一定差距的。再次,由于国际市场的繁荣和国内市场的发展,采用公允价值有利于国际接轨。

(三)特征: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是构成公允价值的三大要件;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交易,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种动态观。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优点:

1、公允价值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一致同意就可形成一个对市场价值判断的价值。因此,公允价值能计量、反映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同时,将金融衍生工具的到期累计风险分散到其合约的存续期间,也符合稳健性原则。

2、公允价值的运用使会计收益更加真实、全面。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更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真实收益,可以全面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

3、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企业对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必须回购,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管企业何时耗费的资本,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

4、采用公允价值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

5、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按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息具有更高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信息决策的有用性。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公允价值运用的缺点:

1、市场经济尚不完全成熟。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合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环境。中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依然存在非市场化的因素,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公允价值的滥用,最终将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公允价值的理论框架不足。由于难以获得精确的数据,因此造成操作人员的主观性较强。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和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客观性,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

3、信息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失真。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增加了报表的准备成本,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当取得成本超过效益时,若仍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则有违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

4、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因此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操纵利润的嫌疑。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由于不同投资者之间与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

5、专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公允价值的推广。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如未来现金流量等要素的确定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中国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难以适应,因此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会计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行为。

四、措施:

1、全面收益报表的引入。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期末损益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损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两个部分,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以及日益增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将会大幅增加,因此对企业整体损益情况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此时还不能将其在表内加以反映,就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公允。因此,通过全面收益报表的引入,可以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真实情况。

2、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公司治理。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并且实现产权多元化,以弱化内部人员控制程度。同时积极推行国有股减持政策以及培养多个有能力和积极性的社会股东,避免单一股东对公司的控制,从而增强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

3、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利用网上实时采价报价系统,可以加速传递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公共信息,实现资产信息的及时咨询和资源共享,使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能够很容易取得,以不断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才能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受到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及认识的提高是获取准确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因为公允价值的评估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复杂判断处理的能力,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是提高公允价值运用效果的前提条件。会计人员素质包括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因此必须做以下两方面工作:(1)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培养。(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5、要构建会计诚信体系。因为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与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对会计审计人员诚信的考验。

6、要建立公允价值的审计制度。为了从主观客观上提高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并熟悉公允价值审计的相关知识,以便为审计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做好准备。我国也应当建立一套公允价值审计的具体准则,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程序。(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8)

[2]刘小娴,许良虎.公允价值概念辨析[J].会计之友,2006,(1)

[3]张鸣.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J].财务与会计导刊,2010.(5)

[4]党红.公允价值计量新曲[J].财务与会计导刊,2012.(1)

[5]尉然.公允价值的悖论[J].财务与会计导刊,2012.(12)

[6]张继德.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会学习,2009,(3):28-30

[7]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5)

[8]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财会学习,2009,(1)

[9]陈玉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析[J].财会月刊,2003,(6)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利弊 篇4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FAIRVALUE)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均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但与历史成本相比,由于它的运用时间还不长,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其突出问题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尚需进一步完善。以下是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优缺点分析:

(一)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1. 能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

主要以合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加之交易和事项大多并未实际发生,传统的历史成本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传统的成本计量必须等到合约真正履行或取消之时,才一次性地报告企业在该衍生金融工具上的损益,实际上揭示的将是一个累积数字。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一致同意就可形成一个对市场价值判断的价值。因此,公允价值能计量、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同时,将衍生金融工具的到期累计风险分散到其合约的存续期间,也符合稳健性原则。

2. 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但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反之,若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3. 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

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因此,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从而推行公允市价计量也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原则。

4. 能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5. 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

目前的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现行企业计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的,而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则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很明显,两者之间的差额(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

6. 能有效地提高信息决策有用性

按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之于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而言,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困难

1. 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

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

2.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有不少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是,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难点之一。

3.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也许有人认为,如果波动性存在,那么财务报表就应反映这种波动,这样报表使用者才能获得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4. 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5. 信息成本较高

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增加了报表的准备成本。当取得成本超过效益时,若仍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则有违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

三、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可靠性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普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由于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在会计实务中到底选择哪种表现形式,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二)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

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1933年的《证券法》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扩大到所有推定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所有的举证责任,再加上美国数额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能相对有效地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美国在近年来大力提倡和推行公允价值的应用,这与其法律制度能有效保障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

(三)完善市场机制

在一个活跃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交易活跃与不存在私人信息,因而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价就能很好地反映出其真实的价值,这种真实的价值完全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进程中,就有必要建立与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市场体制,通过市场条件来使会计人员很容易地获得按公允价值定义所需的各种具体计量属性形式,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允价值全面推广的外部条件。

(四)降低会计计量的成本

要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过程中所需要获得的计量成本尽量降低,需要不断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和提高其实际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能够很容易取得。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资本市场解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87~90.

[2]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5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发展;趋同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起源于欧洲,发展于美国,是现代会计重要的计量属性之一,在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中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公允价值会计备受瞩目,国内外会计界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方面进行了持续全面的趋同工作。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的发展

美国在会计上首次正式提到公允价值是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ARBchapter5,par.4,1953,指出了“以非货币交换形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当考虑为按其放弃或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定价”。首次提出公允价值概念的是1970年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4辑(APBStatementNo.4),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应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2003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计量”列入议程,2004年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征求意见稿。2005年公允价值准备工作草案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现时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该资产或负债的参考市场中参与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草案提出了现时交易、脱手价格、市场参与者、参考市场等概念。

2006年9月,FASB发布《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准则内容为公允价值定义、计量框架、披露要求等,2009年4月发布3项立场公告,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和使用指南,11月增加新的披露要求。2011年FASB发布了《2011年第4号会计准则更新——公允价值计量(主题820):为取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要求的统一而作的修订》(ASUNo.2011—04)。ASUNo.2011—04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IFRS13)基本一致。而IFRS13保留了SFAS157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论。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的发展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5年9月将“公允价值计量”列入议程,并于2005至2006年举行了6次理事会会议讨论该项目。2006年11月,IASB开始“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研究,在SFAS157的基础上发布“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并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在公允价值假设前提、定义、初始确认和披露等内容单方面向SFAS157趋同,在借鉴SFAS157以及相关改进性公告的基础上,2009年5月28日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涉及公允价值及相关术语的定义、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等方面。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IASB与FASB开始了双方趋同。

从将公允价值列入议程开始,历经6年时间,2011年5月IASB联合FASB发布了IFRS13,以取代分布在各个国际会计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现行规定。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进行有序交易时出售一项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发展

自1998年以来我国对公允价值先后经历了引入、舍弃、重新使用的过程。1998年6月12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准则对公允价值概念做了定义,规定了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同时投资、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租赁准则都涉及到了公允价值的运用。由于我国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在公允价值开始引入的几年中,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2001年财政部为回避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重新修订了会计准则,主要针对非货币性交易、投资和债务重组这3项具体准则做了较大修订,将账面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后,我国对公允价值开始重新使用,在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债务重组等准则以公允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强调了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的情况下的价格,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IAS32)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相似。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的规定还不充分,目前仅在《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有规定。

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努力向国际趋同,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推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项目进一步向国际趋同。

二、FASB与I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趋同

2002年10月29日,FASB与IASB发布“诺沃克协议”(NorwalkAgreement),协议提出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GAAP)的差异进行分类并作出努力减少差异,以实现二者的趋同。2006年2月2月26日,IFRS与USGAAP发布2006—2008趋同路线图,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互动。而A—SUNo.2011—04和IFRS13的相继发布使IFRS和U.S.GAAP的相关规定基本实现了一致,使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趋同。

(一)公允价值定义

SFAS157和IFRS13对公允价值的定义都提出了有序交易、主要市场和最有利市场、脱手价格以及市场参与者的概念。有序交易指计量交易日前,该项资产或负债出现于市场的时间足以开展该资产或负债交易所需的市场活动。主要市场是具有资产或负债的最大交易量及最高交易水平的市场,最有利市场则为主体可能获得最高收益价格的市场。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为脱手价格而非入账价格,价格基于市场而非基于个体。为实现脱手价格,又引入市场参与者概念,即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买方和卖方,市场参与者相互独立,熟悉情况且自愿,市场参与者最大限度、最好地运用资产。

(二)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的估值必须考虑到风险因素,而估值技术应与市场法、收益法或成本法相一致。其中市场法对相同或类似资产、负债交易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收益法将未来现金流转化为现值,成本法以现行重置成本为基础。

(三)估价层级系统

公允价值会计实务应用的利弊分析 篇6

1 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指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 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 IASB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IASB的基础上添加了“在公平交易中, 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 不打算或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 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补充。新会计准则指出, 公允价值应具备的三个条件:a.信息公开;b.双方自愿;c.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性交易的真实市价, 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性交易的虚拟价格。

2 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

业内通常认为, 公允价值会计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以决策有用为主导, 兼顾反映受托责任。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一系列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它主要取决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公允价值作为提高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 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

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信贷危机中, 历史成本会计就暴露了不能真实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 无法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缺陷。公允价值会计反映当前经济条件下被投资公司资产与负债的价值, 更加强调假定交易及其价格的市场属性, 要求作为公允价值的交易价格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客观评价, 反映市场对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 能够真实地反映交易的实质, 增进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可获取财务信息的质量。公允价值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的变化对金融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影响。

3 公允价值会计的缺陷

反对者认为, 公允价值会计是对主流会计模式即历史成本会计的严重背离, 公允价值会计强调相关性但是缺乏可靠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 确认由价格波动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 导致企业利润剧烈波动, 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引发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之间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其强调的相关性是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股价数据的主观反映, 公允价值的确定实际上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主观决策, 导致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缺乏可靠性, 目前,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缺乏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指南。IFRS9没有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与客观环境相匹配, 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影响, 用经验数据来指导准则制定本质上违背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行事, 管理层更有可能操纵报表进行盈余管理。当市场情况演变成螺旋式下跌时, 价格严重背离资产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会把问题严重地放大。此时如果仍然按照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 市场将持续失去信心, 陷入恶性循环。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金融界和会计界的论战结果虽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不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但是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洗清罪名。

4 公允价值的推广与运用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 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生物资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达程度等客观环境密切相关。结合我国的客观经济发展状况, 市场条件与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不能盲目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6, 9.

浅析公允价值会计实务应用的利弊 篇7

会计计量属性的正确选择在顺应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 还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我国自从加入WTO后, 国内外资本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经济循环迅速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交易市场逐步活跃起来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体制, 公允价值能弥补历史成本在物价波动幅度较大或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的不足, 例如历史成本无法准确反映当期会计主体的经济实质。但毕竟我国经济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非市场化的因素的依然存在影响着获得公允价值时的真实性、可靠性, 操作难度一时难以改善。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

我国财务部在2006年2月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二条中对公允价值进行了这样的定义:“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中可知, 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按照公平交易原则, 自愿的、自由的、在不受各方之间任何关系影响的基础上商定条款而形成的交易价格, 不是在强制情况下的交易、清算或拍卖中收付的金额, 这是一种公认的“阳光下的价格”。

三、公允价值的优点

传统会计计量中, 历史成本计量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但随着会计外部环境的变化, 历史成本无法真实反映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的各项财务状况。公允价值的提出与应用, 解决了诸多传统会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应用中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一) 能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当期财务状况, 提高决策有用性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提供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帮助其更好地获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做出准确的经济决策 (1) 。其中利润的计量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披露, 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 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 收入与费用计量属性的不同经过相关配比会出现价差, 如果对收入、成本和费用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会把应收的合同或者协议价格折现为公允价值确认, 出现的账面价格与确认价格再通过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并计入当期损益, 相比起来这会更加合理可靠。

(二) 使得资产、负债的确认更加真实、全面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资产和负债都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用历史成本来计量, 不能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下准确衡量其价值;而公允价值则是由市场确认的, 能预知市场环境的变化, 这种计量方式将更加符合要求。此外, 新会计准则里采用可变现净值法来确认资产是否发生减值,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是根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价格、公平交易下的市场价格、活跃市场下合理的估价来确定公允价值、计算相应的净额。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受时间、计量主体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三) 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 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必须回购其耗费的生产能力, 使得生产要素能及时得到补充。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那么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在现有金额下将不能购回。再如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股票和债券等, 随着市场环境的波动其内在价值也在时刻发生变化,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会高估或者低估其资产价值。相反, 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不管市场环境的如何波动, 耗费的生产能力及资本的价值都能按活跃市场中的现行市价或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 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得到保全。

四、公允价值的弊端

(一) 财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虽然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 但我国金融工具市场交易不够活跃、交易行为不够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市场程度化不高,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不相符合。公允价值采集需要一定的估值技术, 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容易形成一个随意采集的价格空间, 如果没有报表使用者以外的其他监督主体存在的话, 很容易发生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 从而使得报表使用者无法充分判断现有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公允性。对此, 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还要拥有崇高的职业素养, 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企业的资产经常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 资产和负债项目的确认在不够活跃的市场交易上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价格, 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贴现率折算成现值的技术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技术方法。这不但需要用到大量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估值技术, 而且需要依靠较多的市场参数值和技术方法, 从而导致了折算现值技术的主观性和复杂性。

五、结语

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出现的利弊, 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 将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使我国的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接轨。这不但是我国财务工作者在会计理论应用创新过程中该有的义务职责, 同时也当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实现目标。

摘要: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在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国际上通用的“公允价值”概念来取代历史成本。然而在引入会计实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 文章拟从“公允价值”的内容出发, 简述其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出现的利与弊。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利弊,会计实务,新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篇8

公允价值具有难于操作的计量属性, 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引起了各国会计界的高度重视, 逐渐成为国际会计界极富挑战的热点问题。近年来, 公允价值实践已得到认可, 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从“公允价值是否优越”的问题进展到“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允价值”。

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 且经历了“用—弃—用”式的坎坷发展过程。在1998年6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首次提出了运用公允价值, 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租赁准则中都涉及到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但是, 由于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 市场尚不发达, 在公允价值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操纵利润的现象, 公允价值曾一度被取消。近年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完善, 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先后上市, 公允价值的实施环境已经具备, 于是在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中, 公允价值被重新提及和运用, 自此公允价值真正进入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中, 成为当今我国会计界研究的一大主题。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我国正式应用已有六七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 公允价值为相关市场主体提供了相对公允的价值评估, 推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是公允价值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不十分成熟的理论, 再加上我国现阶段市场体系的不健全,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存在活跃的市场交易的情况下, 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这是公允价值的第一种认定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市场还不够活跃, 要素市场化程度低, 证券市场不发达, 公司治理也不完善, 尤其是会计准则中存在着漏洞,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从而使以交易价格代表公允价值的认定方式不能实现。

2.公允价值的第二种认定方式是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 以市场上同类或相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不确定性较大, 很多会计要素在市场上目前很难找到可供对比的交易价格, 因此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3.如果某项会计要素的价格不能由市场直接决定, 但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 那么就可以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这是公允价值认定的第三种方式, 也是最具可行性和实际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但这种方式也并不是完美的, 由于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和市场信息的多样化, 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再加上估价方法的复杂性和判断的人为性, 用现值估计的公允价值也不完全是客观和公允的。

三、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市场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 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要培育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和资本市场建设, 实现市场的统一和充分竞争, 增加市场的活跃性, 确保交易价格真正反映公允价值;其次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优化股权, 健全董事会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保证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应用。

2.深入研究公允价值理论, 结合我国国情对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应用进行完善。一方面, 加快会计理论体系建设, 完善和规范会计准则,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公允价值估计的误差, 增加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另一方面, 着重加强公允价值的客观量化研究, 制定更客观和更具操作性价值估计方法, 降低公允价值估计的操作难度。

3.充分利用和发展市场信息网络, 保证市场信息公开、公正、公允。信息网络的发展是公允价值诞生之初所不具备的有利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应充分利用当今信息网络及时、迅速的优势, 实现市场信息的实时传播, 增加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公开性和透明性, 缩小市场交易价格与其反映的公允价值的差异。同时要完善和健全市场信息网络, 将更多的市场信息融入到信息网络中去, 真正实现市场信息的全网络化, 为公允价值提供更加可靠的市场信息依据。

摘要: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了“用—弃—用”式的坎坷发展过程, 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 充分利用和发展市场信息网络, 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市场信息。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 2004 (6) :17-21.

上一篇: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法下一篇:监督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