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象征意义

2024-05-30

三重象征意义(精选七篇)

三重象征意义 篇1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 (或一种陶器) 分成两半, 主客双方各执其一, 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 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 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 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 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 它涉及事物的实质, 含义远较比喻深广。康拉德受法国象征主义流派的影响较深, 他认为小说通过运用象征手段激发人的联想是非常必要的, 在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所有伟大的文学创作都是含有象征意义的, 惟其如此, 它们才取得了复杂性, 感染力与美感”, 其理由是“作品越接近于艺术, 越需要有象征性”。[2]他认为对于许多小说而言, 题目与主要事件、人物或地点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题目的选定对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如果读者只看到表面意义, 而无视深层意义, 便不能充分理解康拉德的作品。《奥尔米耶的痴梦》这篇小说的标题本身就是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字面意义上指的是主人公搭建的小木屋的名字, 他消沉时会自己躲进小木屋逃避现实。而在更深层面上, 这个题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 具有三重象征意义, 代表着夫权的瓦解, 父权的破灭, 以及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崩塌。

一、夫权瓦解

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而来, 于是从神话时代开始, 女性便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 她们没有话语权, 往往是沉默失语、卑微顺从的, 以“他者”“非完人”的身份存在于男人的视域之下。在婚姻关系中, “夫权至上”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妻子成了丈夫的私属物品, 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这种观点在康拉德很多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如《黑暗的心》中的库兹的情人和未婚妻, 无一不是以“他者”“失语”的状态存在的, 她们没有思想和灵魂, 对于白人丈夫的残暴表现得愚昧而麻木。由于对女性尤其是有色女性的这种态度, 作家甚至曾一度被贴上了“厌女症”的标签。不论这个标签是否正确, 都足以看出康拉德受夫权思想及其对女性幻想观念的影响颇深。

在《奥尔米耶的痴梦》中, 奥尔米耶的土著妻子———林格船长的养女在整部小说中都没有出现名字, 而是被“奥尔米耶夫人”“马来女孩”等称呼所代替, 足以看出从一开始她便被剥夺了身份, 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和边缘人物而存在。她被林格船长收养后接受了四年的白人教育, 尽管表面顺从, 心里却是极端蔑视白人所谓的“文明”和“信仰”的:“她平静而温顺地承受着这一切———约束和教育以及新的信仰———隐藏起她对所有这种新生活的憎恨和蔑视。”[1]但是“在想象中她仍然会勾勒出一个普通马来女孩生活的画面:繁忙的劳作, 轰轰烈烈的爱情……以及土著女性所受到的强烈而神秘的影响”。她鄙视白人, 不愿意嫁给奥尔米耶, 但还是服从了养父的命令;而奥尔米耶对妻子也没有丝毫爱意, 他娶她只是为了讨好岳父以获取财富和机遇, 早日实现自己掘金梦, 他从一开始就“暗自酝酿着在不久的将来摆脱这个漂亮的马来女孩”。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随后林格的处女航宣告失败, 而他再次出发后又迟迟未归, 杳无音信, 这给了奥尔米耶不小的打击, 竞争对手的出现更使得他孤立无援, 愁苦不已, 而他的失败又进一步加深了妻子对他的轻视:“他的妻子很快就从愠怒中表达了野蛮的蔑视, 伴随着偶尔的洪水般的抨击和谩骂。他觉得她恨他, 看到她的嫉妒的眼睛充满着仇恨……他发现与她共处一室很不安全。当她无故发怒烧毁家具, 或是撕毁漂亮的窗帘时, 他总会被她的野蛮行径吓到, 在沉默中思考如何才能永远摆脱她。”奥尔米耶妄想着能够娶一位给他带来财富和地位, 同时又对他言听计从的妻子, 而奥尔米耶夫人的形象却与传统女性截然相反, 她举止粗鲁, 时常用咒骂和怒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她坚持采取原始土著部落的生活方式, 丝毫不屈服于丈夫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在小说最后她更是帮助了女儿尼娜和戴恩私奔, 她的这种行为给了男尊女卑的夫权制沉重的一击, 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夫权制和西方文化入侵的反抗, 同时她不愿女儿重蹈她的覆辙, 坚定地帮助她追求真正幸福的婚姻。在富有反抗精神的妻子面前, 奥尔米耶作为丈夫的尊严荡然无存, 为了逃避妻子的侮辱, 他唯有躲进自己的小木屋, 仿佛那里才是最好的避世之所。而小木屋的名字———“奥尔米耶的痴梦”, 恰恰象征着他们不幸的婚姻, 是对男主人公虚无缥缈的夫权观念的最好讽刺。

二、父权破灭

从古至今, “父为子纲”的父权主义是除了夫权以外男性对家庭结构的另一种支配形式, 父亲对子女的控制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 甚至是爱的体现, 而子女本身的需求和精神自由却被压抑, 由此看来, 父权主义也是一种霸权。小说中残酷的现实和粗俗的妻子让奥尔米耶束手无策, 女儿尼娜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女儿成为上流社会的淑女。由于惧怕妻子的土著血统会对女儿造成不好的影响, 奥尔迈耶切断了她和母亲之间的联系, 把幼小的尼娜送到新加坡的教会学校去接受体面的白人教育, 但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却让尼娜的求学经历成为一场噩梦。十年后归来的尼娜出落得美丽动人, 但让奥尔米耶不能接受的是高雅的白人式教育并没有改变她体内流动着的土著血液:“她的马来血统所表现出来的野性和不妥协的意志最终超越了她不得不不幸接触到的白人的圆滑的虚伪、礼貌的伪装及自命清高。”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 土著妻子对女儿的影响日益加深。在母亲向她讲述的事迹中, 尼娜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痴迷, 部落的野性与神秘与她所受到的西式教育截然不同, 她“倾听着这些狂野的辉煌, 野蛮的斗争, 以及勇猛的事迹, 虽然有点嗜血……但她觉得自己无法抗拒的着迷, 惊奇的发现自己被培养出的白人道德观正在逐渐模糊……她变得越来越冷漠, 越来越轻视由体面软弱, 毫无传统的父亲所代表的白人的那一面”。奥尔米耶将尼娜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处心积虑地想让女儿嫁给白人, 但尼娜体内的土著血统在母亲的教化下渐渐苏醒, 与她潜意识里蔑视的白人血统作着激烈的斗争, 最终, 她抛弃了虚伪的白人的道德观, 勇敢地选择了与土著男人戴恩私奔, 这对奥尔米耶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他在得知真相后追上尼娜, 愤怒地请求她跟他回去。尼娜面对父亲的威胁, 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你和母亲之间从来没有爱情……你为什么如此盲目?你没看见我在你面前苦苦挣扎?但是, 当他来了, 所有的怀疑消失了, 我只看到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尼娜是奥尔米耶唯一的精神支柱, 是他生活的所有动力, 出于对女儿强烈的爱和占有欲, 他想要控制和规划女儿的人生。然而尼娜在父权制的压迫下毫不屈服, 纵然奥尔米耶以死相逼, 都无法改变她追求幸福的决心。最后奥尔米耶只有颓然离去, 躲进小木屋默默品尝痴梦破灭痛苦, 最终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夜晚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亡像一面镜子, 投射出了高高在上的父权制正逐渐走向衰灭。

三、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崩塌

主人公一生奉行西方价值观, 认为财富和地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砝码, 惟有回到欧洲, 跻身上流社会, 才能成为一个“英雄”和“伟人”。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支撑着他在遥远东方河谷孤独地度过二十多年的人生, 忍受着妻子的谩骂, 土著人对白人的敌视, 贸易对手的排挤, 以及女儿的冷漠。现实的一次次打击让日益年迈的他逐渐心灰意冷, 但心存侥幸的他仍不愿放弃希望。他修建木屋的初衷是为了接待能给他带来财富的白人同胞, 他将暴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白人身上, 或者说寄托在西方文明上。木屋落成那天奥尔米耶邀请了很多欧洲人前来做客, 在他的眼里他们是金钱和地位的化身, 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激动万分的他向他们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宏伟蓝图, 而圆滑虚伪的同胞们却在心底暗自嘲笑这个幼稚愚蠢的梦中人。小木屋是为迎接英国人修建的, 而英国人在当天却没有出现, 这无疑是个极大的讽刺。奥尔米耶对此只能自我安慰, 认为他们可能是忙于贸易所以无暇前来。之后这个为迎接英国人而未建成的房子便被水手们戏谑地命名为“奥尔米耶的痴梦”。从这种意义上说, 小木屋就是西方价值观的化身, 主人公躲在里面做着一夜暴富的痴梦, 妄想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但他的美梦却从未变成现实。

奥尔米耶从骨子里歧视有色人种和东方殖民地文明, 他唾弃土著妻子的生活方式和部落习俗, 混血女儿的肤色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于是他让女儿接受白人教育, 希望消除女儿血液中野蛮未开化的土著成分。主人公对西方价值观的高度认同遭来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野蛮的妻子在他每次失败消沉时给予他的只有嘲笑和辱骂;作为奥尔米耶唯一的精神寄托, 尼娜丝毫不理解父亲的行为, 最终选择了回归土著生活, 抛弃白人文明;而土著男子Dain作为奥尔米耶唯一的朋友, 也最终背叛了他, 和尼娜私奔了。无论是妻子, 女儿, 还是朋友, 作为殖民地土著居民中的一员, 都不认可奥尔米耶所代表的西方价值观, 对虚伪的欧洲白人文明嗤之以鼻, 他们的背叛是殖民地人民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抗争的最好诠释。奥尔米耶一生都活在痴梦中无法自拔, 他的痴梦本质上是西方对东方的一种文化入侵和精神控制, 这种入侵是霸权性质的, 是不平等的, 必然会走向灭亡。小说最后主人公的孤独离世便是最好的证明, 象征着西方价值观在殖民地的分崩离析。

从象征主义的角度看, 小说《奥尔米耶的痴梦》题目的象征意义具有层层递进, 不断升华的特点, 从丈夫对妻子的霸权, 父亲对子女的霸权上升到西方对东方的霸权。通过对三重象征意义的诠释, 小说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与内在生命力, 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和解读空间。

参考文献

[1]Conrad, Joseph.Almayer’s Folly[M].New York:DoverPublications, INC.2003.

[2]乔艳.象征主义在《黑暗的心》中的完美诠释[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花木的象征意义 篇2

杨柳枝——依依不舍 合欢——欢聚 并蒂莲——夫妻恩爱 铁

树——庄严 万年青——友谊长存

薇——无私 牡

丹——繁荣富贵

橄榄枝——和平梅

花——坚贞不移

草——忘忧 芝

兰——正气清逸

棉——英雄 竹

子——高风亮节 夭

桃——淑女 菊

花——清幽高洁

黄月季——胜利 银

杏——古老文明

豆——相思 红

枫——忠实真诚

水仙花——清雅 石

榴——子孙昌明

含羞草——腼腆 吉祥草——鸿运祥瑞

鹃——怀乡 柏

树——白折不饶

花——无邪 茶

花——英勇顽强 芭

蕉——清高 寿星草——延年益寿 海

棠——文静 百合花——团结友好

花——甜蜜 紫

荆——兄弟和睦

白玉兰——纯洁 仙人掌——藐视一切

瑰——爱情 松

树——德高望重

紫罗兰——浪漫 椿

萱——父母健康

夜来香——亲密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

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以牡丹象征富贵。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以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条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以桑梓代故乡。《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以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

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以桃象征长寿。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药》的象征意义分析 篇3

一、人物名称的象征意义

1.劳苦家庭的代表

《药》中出现的有姓或有名的人物主要有华老栓、华小栓、华大妈、夏瑜、夏四奶奶。华家是当时中国社会千千万万个劳苦家庭的代表:华老栓、华大妈都是愚昧、善良、贫苦的老栓子,是解不开的封建思想疙瘩。华小栓又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小栓子,小疙瘩。夏瑜意为夏家的美玉,英勇不屈的革命者,民族的瑰宝。夏四奶奶也是一个像华大妈一样的“庸众”,她对儿子的不理解,从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革命者的孤独和悲哀。华、夏两家是整个中华(华夏)民族的象征,他们的遭遇亦即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缩影。

2.贪财如命的代表

康大叔、夏三爷、管牢的红眼睛阿义都是身体健康,贪财如命,不择手段的人:刽子手康大叔健康得“满脸横肉”,他愚昧无知、凶蛮成性;夏三爷即中国旧时代“下三滥”的典型,这个“乖角儿”,为了明哲保身,更为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不惜出卖自己的亲人,其卑劣行径,令人发指;红眼睛阿义,利用管牢的职务之便,将康大叔从夏瑜身上剥下来的衣服据为己有,更是下流之极。他们三个人既共同象征了那些麻木而凶残地生活着的中国人,又各自象征了“这一个”独特的小类。这一大类三小类的人,在中国虽不是主流,但也是无所不在的。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人无论体格如何健壮,都只能作看和被看的材料。”康大叔们既是帮凶也都是这样的“材料”。

3.“庸众”群体的代表

小说中更庞大的一个群体,就是出入茶馆和涌向刑场的那些无名无姓的人: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及刑场上的“一簇人”“一堆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模样、众多的人数,共同构成了中国“庸众”的群体形象。老的、少的、高的、矮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愚昧无知,庸俗不堪;他们欺软怕硬,惯于讨好;他们麻木无知,却特别喜欢议论、干预别人的生活;他们没有地位权势,却特别崇拜地位权势;他们自己被别人瞧不起,却又特别瞧不起比自己还“低”的人。这种群体的麻木和庸俗,正是“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所在,也正是毁灭真理、扼杀英雄的土壤所在。这些无姓无名或姓名不全的人,也就是鲁迅所批评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伙”。

二、物象环境的象征意义

《药》中的物象、环境都打上了阴暗的色彩。“秋天的后半夜”环境冷峭、阴森,既渲染了刑场的气氛,也象征了整个社会的黑暗。“乌蓝的天”寓示暗无天日,“青白的光”写照不可捉摸的希望;“灰白的路”是一条被欺、被吃、走向死亡的路,华老栓走在这条路上,中国民众也无一例外地走在这条路上。

上坟一节,物象尤为丰富:“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的坟墓,给人一种死亡无所不在的生命幻灭之感;夏四奶奶提着的“破旧的朱漆圆篮”“一串纸锭”,预示了革命者母亲生活的凄惨与生存的不堪;“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的“一只乌鸦”,“枝枝直立,有如铜丝”的枯草,完全破灭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彻底消解了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这些物象的描写,作品将墓地的悲凉与阴冷表现得十分突出,给人以生命毁灭的恐惧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的最后,夏瑜“那尖圆的坟顶”上出现了“一圈红白的花”,“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不难看出,除了母亲之外,已另外有人给夏瑜上过坟,因而这“一圈红白的花”说明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象征了希望。事实上,人们都在看革命者被杀,大家都在骂革命者,连母亲都不理解革命者,按说,革命者已经彻底无望了。另外,从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理解来看,似乎对未来从来就没有抱过什么希望。那么小说结束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个花圈呢?《<呐喊>自序》曾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可见,这个象征希望的花圈是强加上去的,也是有乖情理的。

三、情节结构的象征意义

《药》的情节比较简单:华家的孩子小栓得了痨病,不知从哪里听说的,华老栓竟拿出两老口一生的积蓄去买用烈士夏瑜的鲜血蘸红了的人血馒头来给小栓治病。而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病情一点儿不见好转。茶馆里的那些闲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一边喝着茶,一边讨好刽子手,一边义愤填膺的痛骂革命者。最终的结果是夏瑜被杀后,小栓也死了。第二年清明,华、夏两家的老母亲不约而同地去给儿子上坟,革命者的母亲——夏四奶奶,觉得养了一个“造反”的儿子,居然有些羞于见人,还希望自己的儿子是被冤枉了。

上一代的全都愚昧,甚或卑劣、凶残;下一代的也几乎全都愚昧,甚或卑劣、凶残;偶有个别例外,遭到的只是一片指责,只是一片唾骂,只是被杀头,整个华夏民族都完了,中国还有希望吗?华小栓得的是痨病,是不治之症;中国也整个儿地得了痨病,也是不治之症。“人血馒头”这味偏方,无法治愈华小栓们的“痨病”,烈士的鲜血也同样唤醒不了愚昧、麻木的“庸众”,更无法唤醒那些卑劣而凶残的人。

从总体上来看,小说的题目“药”的象征意义就更为丰富了:表层来说“药”指“人血馒头”,进一步思考,“药”则喻指革命者的鲜血,也可以喻指革命的理想和目标;更深入一层,“药”也是鲁迅给中国人端腕拿脉后开出的一味治本救命的苦药。这味苦药,给中国人吃下去以后又将如何呢?我们似乎不敢多想。但鲁迅确曾早已想过:民众如此愚昧、麻木,革命者的悲哀如许深沉——连母亲也不理解,中国还有希望吗?他们患的可真是“痨病”,可真是不治之症啊!

夜正长,路也正长……

参考文献:

[1]汪晖,鲁迅文学的诞生——读《<呐喊>自诩》[J],现代中文学刊,2012(6):20-41.

[2]卢晓,从“呐喊”到“彷徨”的心灵历险——《呐喊》和《彷徨》差异性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13-118.

[3]宋喆,文学的启蒙与艺术的批判——《呐喊》《彷徨》研究之综论[D],宁夏大学,2014年.

[4]王娟娟,鲁迅从《呐喊》到《彷徨》“疾病”隐喻之初探[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9.

三重象征意义 篇4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被认为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在《红字》中, 作者始终以象征的手法贯穿全文, 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 由于象征而闻名的《红字》一书被看作是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犯通奸罪的女主人公海丝特在胸前佩带一个红色字母A示众, A即通奸。海丝特和她的情人丁梅斯戴尔深受折磨, 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然而, 作者赋予红字多种意义, 而不仅仅是耻辱的象征。

2红字A的象征意义

(1) 通奸 (Adultery) 。

红字“A”在小说中, 首先是惩罚的标志。依据当时的情况, 妇女要被判处终身佩带绣在长袍上的字母A, 以示其犯了通奸罪。此时, 红字“A”意味着通奸 (Adultery) 。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 作者赋予了A字不同的新意, 在世人的眼中红字A已不再是罪恶的代表符号了。

(2) 孤独, 隔离 (Alone and Alienation) 。

因为犯了通奸罪, 被人鄙弃。她受人冷眼、嘲讽, 无人容纳她, 只有那阴暗的家室才能容纳她。红“A”字又是海丝特孤独的 (Alone) 、与人疏远的 (Alienation) 生活象征。她从监狱释放出来后, 居住在城郊的一座小木屋里, 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她的刺绣。

丁梅斯代尔的A是他与其他人的隔离 (Alienation) 。与海丝特不同, 他的隔离不是纯距离上的隔离, 而是人与人灵魂思想的陌生和孤独 (Alone) 。当他以他的传教方式, 不只一百次地告诉人们他“完全是一团污秽, 一个骗子时, ”人们并没有用污辱海丝特的方式来污辱他。相反, 他们相互私语着“这个神圣的青年!”这样, 他越接近他的真实, 而人们就离他越远, 让他独自一人徘徊在他的虚伪而又真实的世界中。

(3) 能干, 钦佩和天使 (Able, Admirable and Angel) 。

海丝特离群索居, 过着清苦的日子, 凭着自己精湛的刺绣手艺维持生活并把珠儿抚养大。那个红字 “A”不再被看作一种罪恶的标记, 是犯罪后她许多善行的标记了。她做事的能力那么强, 因此红字的意义是“能干” (Able) 。从珠儿出生的七年来, 海丝特的生活纯洁无暇, 她总是对穷人慷慨解囊, 照顾病弱的人, 此时许多人已经开始认为她是慈善的修女。A字成为可敬 (Admirable) 、天使 (Angel) 的象征。

(4) 海丝特的情人——阿瑟·丁梅斯戴尔 (Arthur Dimmesdale) 。

海丝特把鲜红的 “A”字戴在胸口不愿意摘下来, 把它当作一件珍贵的饰物。“A” 字已渗透了她的灵魂, 或者说, 是她一颗火红的、炽热的、诚实的力量所表现出的外化形式。这是她心中的火焰, 心中的信念, 或许就象征着她心中的恋人——阿瑟·丁梅斯戴尔 (Arthur Dimmesdale) 。

(5) 对新生活的渴望 (Aspiration) 。

珠儿本是罪恶的结晶, 但霍桑把她比喻成一只鸟, 一朵花或者一片阳光。她活泼而又倔强, 充满野性, 可以说是希望与活力的象征, 象征着时代的曙光。最后, 作者给予小珠儿美好的结局, 她将来的生活一定十分幸福美好, 和谐自由。

(6) 亚当 (Adam) 。

字母A是二十六个字母之首, 象征着开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人类最开始的罪恶是从亚当和夏娃开始的, 从祖先亚当和夏娃犯下来原罪开始的, 此时 “A”指的是Adam and Eve。也就是说, 海丝特和丁梅斯戴尔所犯的不过是“原罪”, 而且他们之间是有强烈的爱情的, 是和亚当与夏娃一样的“错误”, 那么这种错误不是阴郁的悲剧, 而是辉煌的胜利。

(7) 痛苦 (Agony) 。

海丝特在长期的耻辱、寂寞、绝望中, 依然坚信对丁梅斯代尔的爱。为了爱, 带上了耻辱的红字A。为了爱, 她毅然摘下胸前的红字, 决定出走。为了爱, 多年以后, 海丝特孑然一身归来, 重新穿上那件红字衣服, 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直至死亡。

而丁梅斯戴尔所承受的痛苦 (Agony or Anguish) 完全来自他本人, 而不是外界。一方面他是一位虔诚的有名气的牧师, 教民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就像对神灵一般。这些对他的虚伪的本质是重重一击, 大众的尊敬使他受到的痛苦, 实在是难以想象。另一方面, 他没有做过真实的虔诚的忏悔, 对教民来说是一种欺骗, 同时对海丝特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些因素让丁梅斯戴尔一面受着灵魂极度烦恼的折磨, 一面受着肉体疾病的痛苦, 同时又听凭他的死对头齐灵沃斯的任意摆布。

(8) 爱 (Amour) 。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 是热烈情欲的象征, 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抑制不住青春的冲动和对对方的爱慕。从人性的角度来看, 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的相爱, 是真正纯洁美好的爱情, 是最符合人性的, 因为就人类婚姻的本质而言, 基于爱的婚姻才是最神圣的, 才是道德的, 主宰人类婚姻的应该是人自身, 而不应该是借上帝之名或宗法伦理之律的神的要求和礼教的规范。

(9) 美国 (America) 。

海丝特给在监狱中出生的女儿取名为“珠儿” (Pearl) , 意在表明, 她的珍贵、美丽来自于病痛和苦难, 即“苦彻成珠”。她是活生生的“红字”, 换言之, 她是“天使”, 是“可敬的”、是“雄心”, 是“一往无前”。她是犯禁带来的希望, 她的血液里混杂着红色与黑色, 这使得她具有非同寻常的生命力。她诞生在新英格兰, 与那个象征着专横跋扈、阴鸷、老迈的旧英格兰的齐灵渥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的身世就是美国诞生的秘史。一句话, 她生于7月4日。也就是说, 红字“A”向人们诉说的不仅仅是海丝特和丁梅斯戴尔二人的悲剧, 或许象征着理想中的信念——“美国”。

(10) 报仇 (Avenge) 。

当齐灵渥斯发现妻子与人通奸而遭受基督教义的惩罚时, 不是想方设法将其从生存苦难和精神痛苦中解救出来, 而是变换姓名、设计图谋追查与其通奸之人, 对自己的妻子实行精神虐待和折磨, 并假借医生与救治之名, 对牧师丁梅斯代尔实施心灵摧残, 让其在痛悔与自责、布道与叛道、人性与神性、爱情与奸情的精神折磨中自毁, 从而获得复仇快感 (Avenge) 。

(11) 接受 (Acceptance) 。

海丝特天性善良, 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同情心和献身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海丝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 赢得了 (Acceptance) 人们的尊重。

(12) 赎罪 (Atonement) 。

处在被歧视, 被孤立, 被主流社会抛弃生存际遇的海丝特不是无助地期待和乞求神的宽恕和世人的谅恕, 而是通过自己挺身而出、尽心尽责地为公众“救苦救难”的“善行”, 在救助他人的“善行”中获得自助, 所以, 她在救助他人中获得自我救赎, 改变了人生命运, 改变了“A”字的涵义。

(13) 女勇士 (Amazon) 。

海丝特胸前耀眼的红字, 就如同她心头熊熊燃烧着的一团火焰, 在严寒和冷酷的社会环境中带给她温暖;在死一般地孤独和寂寞中给她以生的希望和勇气。虽然遭到社会的迫害, 世人的唾弃, 她却没有屈服。她精心地绣制华丽的A字, 通过对刺绣艺术和小珠儿的打扮来宣泄、寄托自己的青春, 激情和才智。即使受到精神的痛苦和世俗的磨难, 她也没有消沉, 反而变得坚强成熟, 从心底里顽强地与清教统治对抗, 就如同一位坚忍不拔的女斗士 (Amazon) 。

(14) 刺绣的艺术 (Art) 。

海丝特犯有通奸罪, 默默地忍受着最坏的待遇, 过着修女般的生活, 把全部心思都用于刺绣和抚育珠儿。她的刺绣品精美绝伦, 巧夺天工, 人们因此说“A”是艺术的标志。

3结语

总之, 《红字》运用多重象征, 而作者赋予字母A多种象征意义, 从而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 令读者难以忘怀。霍桑丰富而独特的象征手法, 开启了象征小说成为一个独立文学品种的先河。霍桑被人们誉为“象征主义先知”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鲍明捷.析《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江汉大学学报, 2001, (5) .

[2]常润芳.试论《红字》“A”的内涵寓意及其双重性[J].洛阳大学学报, 2001, (1) :33-34.

菊花的象征意义 篇5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

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

瓜叶菊:快乐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纯情坚强

万寿菊:友情

矢车菊:纤细、优雅

麦秆菊: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

鳞托菊:永远的爱

从颜色上分菊花的象征意义:

红色:代表热情、奔放、喜悦、庆典、活力、健康、热情、希望。红色象征血液,代表血气旺盛,喜欢红色的人工作及恋爱上均会全情投入,占有欲强凡事不易放弃。红色菊花代表喜恋。

黑色:代表严肃、夜晚、稳重。也有死亡,罪行,恐怖,严重,严肃,苦难的意思。因此黑色的菊花不要乱送。

黄色:代表高贵、富有、温和、光明、快乐。富幽默感,象征人的精神领域,喜欢黄色的人,较聪明,分析能力强。黄色菊花也代表失恋之意。

白色:代表纯洁、简单、纯洁、神圣、清爽。纯洁无垢,另人想起婚纱,通常表里一致,不弄虚作假,适应能力高。

绿色:健康,清新,幼细,生命,恩惠,盼望,培育、自然,和谐。象征着新鲜,刺激,和平。

探究《西游记》象征意义 篇6

[关键词]西游记 象征 精神 人性 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32

《西游记》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神话与童话作品,能给人更多的奇思妙想和启迪深思,特别其中的一些特有表达手法运用,更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学习范本。在高中语文的“名著欣赏”教学环节中,《西游记》的探读,不仅需要学生细心品味和琢磨,更需要学生探究其中的一些表达技巧运用,尤其是其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的重要意义,更是值得学生去解读与学习,让他们在实践运用中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与妙不可言的魅力。

一、千淘万漉,修炼一种精神

《西游记》通篇围绕“西天拜佛取经”这根主线来铺设作品,通篇闪烁着一种“修炼”的精神,彰显着“历经千辛万苦方能成正果”的道理。作品的表述更是围绕“修炼者必须战胜干扰”的本意来铺设安排,其中的修炼容忍精神则是其中象征的必然意义。

作品中的修炼无不体现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朴素道理。其中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马都是修炼者的一种代名词,只不过代表着不同的精神理念罢了。像唐僧象征修炼者的本心,孙悟空象征元神,猪八戒象征欲望,沙和尚象征躯体。他们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过程中的斗争则是借助战胜妖魔来表达在修炼中战胜各种魔相、魔境的意义,等等。

透过作者吴承恩所经历的事情,不难发现作者所设计的战胜千难万险的曲折故事,隐藏着其修炼象征的“良苦用心”。作者对佛家修炼的知識和见地,值得让学生带着虔诚与虚心向其讨教,因为它必将对学生在解决人生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矛盾时,引起他们在潜意识深处的内在共鸣与震动。

二、是非善恶,体察一种人性

关于人性的探讨,自古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不外乎善、恶、无等说法。当然,这些人性都是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探析,不难发现,无论是众路神仙还是各种妖魔鬼怪,都有着人世间一样的是非善恶,都有着不可缺少的比照价值。

从人性的角度来探索其中象征意义,则容易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素材。如,对于取经途中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白龙马五个人物的塑造,作者采取“五位一体”的建构方式,让团队中各种人物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唐僧象征着自我道德规范,需要与情欲、智慧、能力无关的独立存在;猪八戒,则是典型的“食欲”和“性欲”代表,除了吃睡外,还常常想入非非,变着法子接近异性,可谓蠢笨而又不失憨厚可爱,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固有的食色本性遵从,并非排斥,只不过是用了点夸张手法予以展现;悟空是自我的象征,特别代表着一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智慧与能力;沙和尚是个平凡之人,象征着一个人的体力和身躯,充当“和事佬”的角色,等等。

引导学生在研读中挖掘其中的表达内涵,不仅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启发,还能够指导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去洞察一切,发现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素材。以作品中的人性为研究要点,让学生走出教师解读、教参指导的困境,更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悟体验,更利于他们生成富有价值意义的思想情感。

三、逢凶化吉,彰显一种智慧

智慧也是《西游记》中值得研究的对象,特别是悟空在巧借各种法子战胜群妖恶魔的手段,也巧妙地象征了在人生搏斗中要不断地吸收社会的各种技术成果。法宝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技术的一个象征,体现着征服自然界的幻想与智慧。

从奇思妙想的角度来展现无奇不有的智慧,也给喜欢探究好奇的学生带来了快乐。如,在取经的途中,一旦离开了沙和尚、白龙马也未尝不可,即便是离开了唐僧,则无非是少了迂腐的对象,但若没有了孙悟空,是让人感到难过的,没有了猪八戒,也是让人失落的。离开孙悟空,象征着离开人生的奋斗。离开了猪八戒,象征着离开了生动可爱、憨实有趣的欲望。也正是这样的写作智慧,让学生总能感受到征服唐僧师徒四人,需要在摸清底牌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勾引和诱骗,才能有希望。然而唐僧等人身上的自我道德规范、超越自我等意志,使得他们在斗智斗勇中不断发展自己,磨炼自我,以此来保证完成取经任务。

文中所象征的智慧,使得学生走出怎样战胜妖魔的浅层次阅读感知,更多注重从作品智慧光芒中探寻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正是这样的智慧,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启发,让他们在对比运用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悟体验。

总之,学习《西游记》不仅要知晓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更应走进作者,与其对话交流,探听作品表达手法运用,唯有如此才能获得作者写作初衷与本意。从象征角度剖析作品,不仅需要学生去研读探知,更需要从中体味作品的精神意义、人性价值、智慧光芒,让作者的象征手法真正得以展现。

“地球一小时”的象征意义 篇7

“熄灯一小时”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来说, 可能节约不了多少能源, 也不会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明显影响, 但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 事小意义却深远。通过这个活动教育和引导人们节约能源, 践行环保理念, 做绿色生活的实践者。

地球一小时, 环保无尽时。“地球一小时”活动的背后是, 我国能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的能源枯竭与浪费, 是滥用采光和照明造成的光污染。确实,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环保和能源压力,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成为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政策。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只是停留在表面, 停留在红头文件上, 停留在一些人的嘴巴和口号里, 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每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冲突时, 往往选择后者。一些城市甚至热衷于打造不夜城, 专门出台文件为打造不夜城造势, 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沿街单位安装夜景照明。一个是以政府行为鼓励和打造不夜城, 一个是熄灯一小时以示对能源的爱惜和对环境的保护, 两者相差何其大!这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能源代价过大, 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隐患。

上一篇:高中生物直观教学下一篇: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