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中国》

2024-06-16

《运行中国》(精选十篇)

《运行中国》 篇1

1. 装机容量和新增生产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

从装机容量增加看, 一季度, 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设备容量76609万千瓦, 同比增长10.6%。其中, 水电14551万千瓦, 同比增长19.3%;火电60121万千瓦, 同比增长8.2%;核电884.60万千瓦, 与去年持平。

一季度, 全国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49.06亿元, 新增生产能力 (正式投产) 1011.45万千瓦。其中水电137.73万千瓦, 火电821.40万千瓦, 风电50.23万千瓦。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72.34亿元, 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602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832千米。

2. 发电生产降幅趋缓, 火电设备利用率大幅下降

一季度, 全国发电量7797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2%, 降幅比去年四季度收窄4个百分点。其中, 水、火、核电分别完成962、6544、140亿千瓦时, 同比分别增长24%和下降6.1%、3.6%。截至3月份, 全国发电量已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 (扣除春节因素) , 为历年来首次。据国家电网旬报统计, 自3月上旬日均发电量达到93.7亿千瓦时、实现同比正增长后, 中旬开始日均发电量同比、环比均又持续小幅下降。

受需求下降、产能大幅上升以及实施节能调度共同作用, 发电设备尤其是火电设备利用率大幅下降, 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009小时, 同比下降151小时, 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100小时, 同比下降186小时, 下降幅度历年少见。

二、电力需求和消费情况

1. 用电继续呈下降态势, 但降幅逐步收窄

一季度,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810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4%。其中, 一、二、三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分别增长5.1%、-8.2%、7.4%、9.9%, 增幅同比分别回落4.1、20、7.8和9.8个百分点。其中, 工业用电5507.8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8.4%;占用电比重降至70.5%, 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

从全社会用电量降幅来看, 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收窄2个百分点;3月当月比1~2月收窄约3.2个百分点。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用电降幅收窄较大的前十个地区依次是贵州、湖南、云南、山西、四川、内蒙古、河北、陕西、江西、湖北, 其中贵州、湖南、云南主要是受去年冰冻灾影响, 山西、内蒙古、河北主要是受高载能行业用电恢复影响。3月当月比1~2用电恢复幅度较大的十个地区依次是云南、上海、山东、宁夏、陕西、海南、湖北、浙江、江苏、天津, 其中上海、山东、浙江、江苏、天津受出口回升影响较为明显。

2. 重工业、轻工业用电先后小幅反弹

从当月用电增速看, 重、轻工业用电分别从去年11、12月起开始反弹。3月当月轻工业用电已实现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 纺织、服装、家具、造纸、文体用品、医药、塑料制品、工艺品行业都有明显反弹。冶金用电在1~2月跌幅大幅收窄后再度放大, 表明终端消费恢复正常仍然缺乏有力支撑。

3. 用电持续回暖的基础仍不稳固

一季度, 钢铁综合价格指持续下跌, 库存明显上升;电解铝生产始终未见明显起色;30种主要生产资料平均库存周期同比大幅上升;大部分行业利润大幅下降, 应收账款增加较快, 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下降;部分企业反映外贸订单小单、急单, 长单、大单少;一些地方反映民间投资意愿足。以上表明, 电力增长的基础仍较脆弱。

4、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9年初, 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刺激下, 国内投资项目开工进度明显加快,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高位上升态势。受此影响, 电力行业投资增速也出现明显上升, 前一季度城镇规模以上投资累计完成1357.99亿元, 同比增长15.2%, 增速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由于其他行业投资增速上升更快, 前一季度电力行业投资比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同比反降0.6个百分点。

三、电力行业经营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统计, 2009年前2月, 我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32.5亿元, 同比下降61.9%。其中, 发电企业实现利润57.08亿元, 同比增长98%, 电力供应 (电网) 企业亏损24.6亿元, 而上年同期盈利60亿元。从发电和电网企业各自的利润实现情况来看, 2009年前2月电力行业利润大幅下降, 主要是受到电网企业的拖累所致。

发电企业2008年下半年大面积亏损, 主要是受到电煤价格大幅上涨以及上网电价调整滞后的影响。2009年以来, 这两大因素都有所改观, 导致企业效益回升。电煤价格在2008年底开始高位回落, 而上网电价在2008年8月份进行了两次上调。从2009年前2月发电企业的利润情况来看, 这些因素的综合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尽管2009年前2月火力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受经济放缓影响大幅下滑, 但在这种情况下, 火电行业仍告别亏损, 1~2月实现利润总额13.4亿, 同比下降33%。水电效益情况更好一些, 但直接受益于电价上调, 而且前2月发电量和设备利用小时均实现较快增长, 水电行业从去年同期的亏损885万元, 到今年1~2月份盈利9.39亿元。

2004中国白酒运行报告 篇2

[2007/09/18 ] 来源: 酒度网 作者: 马勇 编辑: 吕西纯

从白酒业总的宏观环境来看,过去的一年虽然并不是让人乐观的一年,但是白酒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技改投入以及更加注重终端营销等,仍然取得不小成绩,比如利润水平大幅提升。

一、2004年白酒业总体情况

(一)总产量微弱增长

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86家,共生产白酒311.68万千升,同比增长1.98%。2004年白酒市场销售势头良好,销售量多于生产量,共计销售白酒314.20万千升,期末库存比年初减少12.90%。白酒行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2.20%,产销基本平衡。

全国白酒产量仍然集中在主要产区和骨干企业,白酒产量前5个省区的生产量为173.44万千升,占全行业比重55.65%,这些省份包括山东、四川、江苏、河南和安徽。从白酒生产总量看,2004年白酒生产形势并不乐观。上表显示,产量前十位的白酒骨干企业中有一半产量是下降的。据统计前100家白酒企业中有近30%企业产量同比下降,其中最高降幅达43%。

(二)销售收入平稳增加,利润增长大于税收增长

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59.30亿元,同比增长19.21%。完成销售收入612.30亿元,同比增长15.17%。2004年白酒行业实现利税158.75亿元,同比增长19.05%。

数据显示,2004年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和利税集中度继续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特别是2004年白酒百强企业拥有占全行业76%的资产;完成了全行业61%产量;占有全行业77%销售额和创造了全行业86%利税。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业政策调控和企业负担过重,2004年白酒行业平均经济效益指标虽然略高于整个食品行业平均水平,但与其它嗜好性消费品行业比较,白酒税收贡献和盈利能力,已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全国白酒平均每千升售价19668元,平均每瓶白酒出厂价不足10元;平均每千升白酒创造税收3211元,实现利润1882元;平均每500毫升白酒创造税收1.6元,实现利润0.94元,每吨白酒税收贡献率约为16.33%,吨酒利润率约为9.57%。

(三)产量、销售额、利润和税金增长比例失调

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311.68万千升,同比增长1.98%;销售收入612.30亿元,同比增长15.17%;实现利润58.66亿元,同比增长38.79%;完成税收100.08亿元,同比增长7.95%。白酒销售收入和利税增幅,同产量增长之间的矛盾极其突出:1.98%的产量增长,却使销售收入增长了15%以上,使利润增幅近39%,而国家税收增长只有8%。

产量和利税增长比例失调的原因是,为规避从价和从量复合计征的消费税,企业们纷纷压缩减产中低价白酒产量。白酒骨干企业五粮液、泸州老窖、北京红星、杏花村汾酒、山东兰陵、泰山生力源、山东中轩、卫河、安徽古井贡酒、金种子、河南仰韶集团等近30家大型骨干企业产量均同比下降,最高降幅达43以上,个别大型企业低价位酒减产万吨以上。

(四)基建投入加大

2004年白酒行业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5.4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32.78亿元,新增固定增产项目有256个。从白酒行业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分析,企业自筹资金占较大比重,达86.08%。从投资规模分析,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有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18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125个。白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食品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在1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中,直接用于酿造、陈储、勾调和包装的新建、改造工程有12个,其中五粮液、剑南春、沱牌、泸州老窖、黄鹤楼以及金士力等知名企业,都在进行较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白酒生产能力今后有望进一步增长。

二、2004年白酒业运行中主要问题

(一)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白酒产品风格特点雷同倾向进一步发展,除浓香型(多粮)产品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以外,其他香型产品市场开发和消费习惯培育工作进展较慢。浓香以外各香型产品产量总和不足总产量三成,生产企业不多,消费群体少。2004年虽然有一些白酒企业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也围绕强化和创新产品风格特点作了大量工作,但一方面由于产品风格特点形成需要对生产技术深入研究和实践,另一方面更需要大力开展市场宣传、推广和培育。因而,目前白酒市场上,除传统名优企业和产品以外,富有个性化和突出风格特点且质量优异、品牌声誉较高的产品很少。

2.高档酒开发热潮导致骨干企业丢失低档市场

为了应对税负增加和市场费用增长,2004年白酒行业开发高价位产品势头强劲。一些骨干企业凭借自身优势,推广高档白酒品牌较为成功。这些高端产品开发成功成为影响2004年白酒行业利润水平大幅提高的主要因素。但同时由于白酒骨干企业主推高价位产品,减少了优质低价产品供应量,将低价位、大众化白酒市场,让给那些“白天不干晚上干,平常不干放假干,不建厂房租房干,风声紧了就不干”的无证无照非法企业,给质量安全造成隐患。

(二)政策和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1.税负沉重,征收不均,偷漏税收

1994年,国家对粮食白酒征收25%的从价计征消费税,是各酒种中最高的税率;1998年,白酒行业广告泛滥,国家规定白酒企业广告费一律在企业所得税后列支;2001年,为抑制小酒厂泛滥,又规定白酒企业再加征每斤0.50元从量消费税。这样白酒企业税负总和达45%以上。如全部依法纳税,绝大多数企业将无法生存,致使企业采取各种方法避税或逃税,既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也严重制约行业健康合理发展。同时,在规定税负极高的名义下,由于各地地方保护以及税收征管不力,小酒厂偷税、漏税和欠税严重,造成白酒企业税负不公,影响了国家税收增收。

2004年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331.68万千升,如果仅从量税一项足额征收到位,就可实现税收33亿元以上,而实际上2004年全部税收只有100.08亿元,其中销售税金为61.75亿元,可见以从价税为主的白酒销售税金征收不足。同时,由于消费税不许抵扣和从量税出台,使企业减少了产量,对增值税合理增长也造成不利影响。

2.多头管理,执法随意

有权对白酒监管的执法部门有各级地方质检、工商、卫生、税务、酒类专卖、城管和公安等多个部门。2004年,一些地方行政部门以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维护流通秩序等为名,或出台地方保护色彩的部门规章,强迫企业交纳”贴标”费、"准运证”费等;或以执法为名,对包装印刷等本可以要求企业整改的非严重质量事故处以罚款;或以监督检验为名,对一些微量成分检测,在不了解事实真相,不听取企业申辩情况下,作出上百万元处罚决定,有的执法人员对工艺技术和产品微量成分不了解,轻率利用新闻媒体曝光。这些以收费、罚款为目的的地方规章和执法行为,侵害了企业经济利益和国家应得税收,也影响了政府威信和行政机关形象。

3.产业政策和社会舆论缺乏对白酒科学健康发展的引导和支持

多年来白酒耗粮、滋生腐败、影响健康等观念主导下的相关政策和舆论,没有得到改善。对在我国加入WTO环境下,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民族传统食品发酵技艺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食物消费需求的客观存在视而不见,造成白酒产业发展的政策限制,舆论片面,使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传统白酒产业进一步发展,步履维艰。

解读中国股市运行轨迹 篇3

2011年春季的中国证券市场,受通胀加剧、货币持续紧缩、楼市调控深化、日本史无前例大地震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预示着2011全年必将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起点,2011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如何?市场是否仍将面临紧缩政策风险?证券市场是否存在趋势性投资机会?

如何把握2011年的经济形势、前瞻市场走势,如何对股市投资进行合理规划,由湘财证券和光大银行福州分行、福建经济电台联合主办的湘财论坛(福州站)于2011年3月30日上午在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左安龙先生和大智慧研究部总监周戎先生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为了让投资者能在市场的关键时刻听到及时和专业的声音,对于市场趋势有更直观的判断,本刊特别汇总此次论坛两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关注股市政策

所谓大道至简,往往一个图就能比较明了的看到后市运行轨迹。从b正综指的K线图来看,指数从之前的6000点到1664点再到现在一直是一个上升三角形台边的整理,从这个量度和时间跨度来说,调整得非常充分,下探的概率越来越低,如果向上,就意味着中国股市在今后两年,会有一波大的行情。

近期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总体来看不会改变A股市场目前的震荡格局,20%的存准率,三月份、四月份完全有可能再加一次息。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多次提高了存准率,但周K线还平缓整理,而不是紧缩位置下的股市破位,所以近期股市会在一个低开之后基本保持平稳。

对于股票来说,财政政策非常重要,中国股市在2011年遇到了“十二五”规划,这是积极的股市政策。“两会”近期已经透露出+重要的售号,就是要显著提直接融资比重,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上市,这就需要积极的股市政策与之配套,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才自融曾加就业。“十二五”规划是开元之年,在经济转型中,可以关注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新兴战略产业,建议重点关注以稀土、稀有金属为代表新材料。

民生方面,今年两会之后,一个很重要的决议就是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要超过GDP的增长,包括这一次要提高个税的起征点,全国各地都在上调最低工资,都是信号,可以开始关注医药、消费等板块。

非核替代能源大提升

日本核事故会引发非核替代能源新一次的提升,很多机构、游资都对这一板块非常感兴趣。我不太看好近期的蓝筹股,因为现在市场机构都在做主题投资,而蓝筹股盘太大很难推动,不如将思路放在小盘股,短线的可以关注核辐射检测等几个二级市场。主题投资方面,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电、煤化工、节能环保、垃圾回收等几个行业会有明显的业绩增长。

煤和石油是典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日本地震刚刚有了一些消停的迹象,中东、北非局势又起,对股市的影响就是油价可能上涨,由此引发能源价值的再度显现,所以我们现在要关注的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中国的政策是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到了15%,包括像煤层气等都可以关注,这类股票在我们大智慧的主题投资库里都有详尽地罗列和说明。

从去年到现在,大家要注意一个操作纪律,当某一个热点板块涨了20%到30%以上,特别是水利、高铁等热领块涨到50%以上,就不要再去追或者谨嗔追高。另外,当券商等机构的研究报告都在说主题高铁,同时该板块已经涨了50%到100%,基本就不再值得关注了,其中已无利可图。

关注上海本地股

区域规划方面,建议大家关注上海本地股,这是黑马频出的板块。大家可以寻找一下股价在七到十二块,流通盘在五个亿以下的股票,这些都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交运股份,可以说买入风险是不会太大。从去年到现在,航天军工、新材料、稀有金属等板块最容易爆发黑马的,也是最能够带给机构炒作热情的。就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短期内的运行规律。当中国的银行间拆借利率走高,就意味着资金开始紧缺,那么行情就开始下跌,资金宽松,股市就向好,至少目前为止市场一直按这个规律在走。

再来看看十年间中国的流动性,2001年GDP是11万亿,2010年是39.08万亿,十年增长了3.62倍,而2011年市场上流通的资金则由2001年的15万亿达到了73万亿增长4.66倍,这就说明了当前社会的资金流量极其泛滥,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通货膨胀的过程中。

在中国投资,只有股市和楼市,现在楼市不让炒,储蓄又是负利率,想要在规避通胀,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就只能跟着老大走,这个老大就是国家。

A股20年投资密码

我们可以从A股全景走势图来看中国股市二十年来的走势规律,股市走到现在可以划出9个大的波段,结合波段的时间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基本规律,就是每两年多就会有+调整,有一次反弹,到现在的第九根线,它的高点是3400多点,是由1664点逐级提升上来的,目前是2900点的位置,已经接近反弹临界点,在两到六个月后,市场将会有一波行情出现。

从全景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股市一直处在严密的调控之下,中国股市的前十年走势就在1500点,这是第一根旗杆,虽然股票的基数在增加,从八只股票增发到一千只,但1500点始终不变。这是因为国家在调控社会资金,就是以1500点为指标,超过指标就表明股市过热,管理层就会利用多发股票和抽资金两种方式来打压。

再看后面十年,一个新的旗杆已经竖起来了,就是998点到6124点。接下来股市还会再探底,但不是太深,预计底部在三千,之后又会涨到五千,再探底,再冲破六千,如此不断地反复。

中国股市每两年多就会有一次调整,有一次翻盘,我们可以寻找自己两年多来的成本线,为自己定一个价值区间。年线是两百五十天,两年线是五百天,将五百天、六白天、七百天线设进全景图中,就可以充分反映出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而六十天线则是一根规律线,如果股市在上升通道当中,六十天线就是支撑线,到六十天必定有一个反弹,如果在下跌途中,六十天线就是压力线。

A股未来怎么走?

中国股市的牛市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K线必须在长期均线的上方,二是长期均线必须多头排列,五百天最上,六白天居中,七百天最下,呈现多头排列时,就是牛市行情。从目前四条线的排列情况看,市场正处在一个牛熊转变的格局中,可以看出一波牛市就在后面。

目前市场大慨有74个行业,只有8、9个行业在走熊,其它的都在走牛状态,还有5、6个行业大牛,比如家电、医药都在通胀中得利。

医药行业是在这波大牛市中少数冲破六千点的板块,现在正在回调,回调时间不会短,尽管有反弹,但仍是一波逐级下降的过程。银行是超跌的板块,正处于估值修复性行情。

银行目前是超跌的板块,五百天线稳稳的在往上走,六十天线也在修复,成为了它的支撑线。证券期货也属于超跌板块,也处在修复性行隋中。保险板块更是超跌,日本地震并没有影响到我国的保险业,但保险业依然跟着下跌,未来必定会迅速回升上去,但是回升的力度不会太大。房地产板块虽然也是超跌,但是走势很强,因为目前国家已经提出了限购令,可以预见房地产已经没有多少更加严厉的政策可以打压了,房地产行业未来不会再发生更大的痛苦。传媒板块短期还有压力。农业板块是少有的几个冲破六干点的板块,但这一波大牛市已经陕结束了。

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篇4

2009年一季度, 受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影响, 煤炭生产、运输和需求低位运行, 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略为宽松, 市场价格稳中趋降, 经济效益开始下滑。

1. 总体生产情况

进入3月份, 受经济危机导致煤炭需求继续疲软影响, 煤炭主产区继续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力度, 继续执行以销定产的方针, 地方煤矿产量或许仍将同比下降。“2·22”兰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进一步使原煤生产受到影响, 国有重点煤矿纷纷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各主产区均下发通知要求加大小煤矿复产审查力度, 在煤炭供求关系没有出现明显转变, 小煤矿复产之路艰难的情况下, 3月份煤炭产量总体继续保持较低水平。2009年1~3月累计, 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115.6亿元, 同比增长20.7%,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5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仍处于调整之中。1~3月累计, 国家铁路发运煤炭3.07亿吨, 同比下降8.5%, 比去年四季度下降4.7%。主要港口发运煤炭1.07亿吨, 同比下降17.5%, 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3%。

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开始回升。一季度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如扣除神华和中煤两户中央企业, 下滑幅度在40%左右, 目前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随着煤炭市场需求回升、价格下滑, 各项政策性增支相继出台, 加上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固定成本增加, 效益还将进一步回升。2009年1~2月累计, 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206亿元, 同比增长15%。

由于煤炭政策性成本较上年同期上升, 再加上安全成本压力较大,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较快。2009年1~2月累计,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9.1亿元, 同比增长146.4%。

二、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1. 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 我国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总量出现下滑。进入今年后继续承接这一趋势, 一季度煤炭产量、运量比去年同期和第四季度又持续下降。2009年一季度我国原煤总产量达60159.9万吨, 2008年同期为56591.8万吨, 同比增长6.3%;其中3月份产量为23342.7万吨, 2008年同期为21163.8万吨, 同比增长10.3%。

一季度我国无烟煤总产量达10014.5万吨, 2008年同期为9661.1万吨, 同比增长3.7%;其中3月份产量为4259.9万吨, 2008年同期为3793万吨, 同比增长12.3%。

一季度我国烟煤总产量达42857.5万吨, 2008年同期为40905.6万吨, 同比增长4.8%;其中3月份产量为16546.7万吨, 2008年同期为15373.9万吨, 同比增长7.6%。

一季度我国褐煤总产量达7287.8万吨, 2008年同期为6025.2万吨, 同比增长21%;其中3月份产量为2536.1万吨, 2008年同期为1996.9万吨, 同比增长27%。

一季度我国洗煤总产量达15460.8万吨, 2008年同期为15354.1万吨, 同比增长0.7%;其中3月份产量为5808.8万吨, 2008年同期为5843.6万吨, 同比下降0.6%。

一季度内蒙古原煤产量达到1.3亿吨, 同比增长了28.37%, 居省市首位。山西省受矿难整顿等因素影响, 一季度原煤产量降低到1.1亿吨, 同比下降低了13.08%, 屈居第二。陕西省产量为5, 082.9万吨, 同比增长11.42%。河南省产量为4, 238.6万吨, 同比下降11.1%。这四个省产量合计近3.4亿吨, 占全国产量的五成多。山东省产量为3, 466.8万吨、安徽省产量为3, 222.5万吨、贵州省产量为2, 299.8万吨、四川省产量为2, 215.0万吨、河北省产量为2, 157.8万吨、黑龙江省产量为1, 924.1万吨, 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2. 各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经过前期一系列张性经济政策的刺激, 我国经济在3月份已经出现一些回暖迹象, 比如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由2月份的49.0回升至3月份的52.4。但是, 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 在欧美主要经济体继续衰退而导致我国出口需求持续下降的情况下, 单单依靠国内张性的经济政策很难促进经济迅速回升。受此影响, 电力、钢材等基础产品需求难以迅速恢复快速增长势头, 从而使煤炭需求继续疲软。从工业销售值看, 2009年1~3月累计, 我国煤炭行业共完成工业销售值3050亿元, 同比增长20.5%, 市场销售连续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据测算, 一季度煤炭消费量6.74亿吨, 同比下降4%, 比去年四季度增长5.4%。其中, 电力行业耗煤量3.78亿吨, 同比下降8%, 比去年四季度增长8.7%;钢铁行业耗煤量1.09亿吨, 同比增长2%, 比去年四季度增长15.7%;建材行业耗煤量0.7亿吨, 同比增长7.6%, 比去年四季度下降24.7%;化工行业耗煤量0.34亿吨, 同比增长2.3%, 比去年四季度增长9.7%。

截至3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2.06亿吨, 同比增长20.7%, 比年初下降12.7%。其中, 煤矿存煤4800万吨, 同比增长27.8%, 比年初下降5.7%;主要港口存煤1316万吨, 同比下降10%, 比年初下降33.4% (秦皇岛港存煤530万吨, 同比增长23.8%, 比年初下降7.8%) ;直供电厂存煤2794万吨, 同比增长23.3%, 比年初下降35.5%。

3. 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2009年1~3月累计, 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14.91亿元, 同比下降48.39%。

一季度我国出口煤炭738万吨, 同比下降27.6%, 比去年四季度下降24.1%。尽管一季度我国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 但出口金额却由去年同期的7.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 增长24%;这主要由于煤炭出口均价由去年同期的74.6美元/吨提高到127.8美元/吨。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 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煤炭1359万吨, 比去年同期的1126万吨增长20.1%, 一季度实现煤炭净进口621万吨。其中, 3月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 3月煤炭进口量增长37.4%至572万吨。越南、澳大利亚、印尼是一季度进口煤的主要来源地, 1~3月, 中国从三地进口煤合计约1100万吨, 占同期总进口量的80%以上。

三、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

一季度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以及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加剧, 国际能源市场需求持续下滑, 国际煤炭市场价格随着原油、天然气、电力价格的下滑而大幅下跌。

4月上旬,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口动力煤价格为63.24美元/吨, 较去年7月的历史高点已下跌130美元/吨, 每吨比年初又下降了10美元左右;同期, 国内秦皇岛港口发热量为5800大卡/千克的动力煤价格在590元/吨左右, 如果不考虑运费等因素, 已比同期国际市场价格高出150元/吨左右。

2016年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篇5

2016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超额完成了去产能任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局面得到改善,煤炭价格理性回归,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煤炭需求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尚缺乏坚实基础。

一、2016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一)煤炭消费。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煤炭消费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继续下降1.3%,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同比增长0.3%,钢铁行业耗煤下降1.4%,建材行业耗煤下降0.6%,化工行业耗煤增长4.2%。

(二)煤炭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3.6亿吨,同比下降9.4%。

(三)煤炭进出口。根据国家海关数据,2016年全国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增长25.2%;出口878万吨,增长64.5%;净进口2.5亿吨,同比增加4800万吨,增长24.2%。

(四)煤炭发运。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19.0亿吨,同比下降4.7%。2016年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4亿吨,同比基本持平。

(五)煤炭库存。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社会存煤在连续四年增加后出现下降。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9300万吨,比年初减少3499万吨,下降27.3%。重点发电企业存煤6546万吨,比年初减少812万吨,下降11.0%。

(六)煤炭价格。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煤炭价格大幅波动,逐步合理回归。全国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15.8点回升到11月中旬的162.4点,之后到年末回落至160.0点。

(七)煤炭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8亿元,同比下降24.2%,比2013年高点下降了42.3%。其中民间投资1864亿元,同比下降18.3%,比2013年下降37.1%。

(八)行业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万亿元,同比下降1.6%;实现利润总额1090.9亿元,同比增长223.6%。

(九)产能。根据协会数据,截止2016年底,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数量比2005年增加700处左右,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矿59处,总产能达8亿吨以上。

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我国煤炭工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煤炭行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淘汰落后,消化过剩;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煤炭行业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提升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行业发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煤炭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资源开发布局,发展先进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走多元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着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园区和特色项目示范基地,促进煤炭深加工转化和全产业链整体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升煤炭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生态文明矿山建设取得新成效。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洁净化利用,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抓好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控制和减少地表损害,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资源收益。加大原煤入洗比例,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度利用,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技术,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能产业,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构建“物质闭路循环、能量梯度利用、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美丽矿山。

(三)煤炭国际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实现煤炭大国向煤炭强国迈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开放合作发展道路,建设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贸易交易机制和联系机制,加大国际标准的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积极参与全球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推动煤机装备走出去和国际煤炭产能合作,提升设计、咨询、生产和服务水平,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三、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近7000处,平均单井规模不足9万吨/年;前4家企业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的20%左右。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灰高硫煤炭比重依然较大。三是技术结构不合理。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问题突出,既有世界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煤矿,也有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煤矿,同时还存在一些非机械化开采、无法改造升级的小煤矿。

(二)化解过剩产能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关于债务处置问题。企业反映关闭退出煤矿的融资多由主体企业筹集或担保,目前债务分割尚无明确原则和具体办法,不利于金融机构合理处置去产能煤矿债务损失。二是关于金融支持问题。目前有的地区商业银行不加区别地将煤炭企业整体列入僵尸企业,进一步压缩和限制贷款,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区稳定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关于人员安置问题。在去产能过程中,煤炭行业有大量人员需要分流安置,在防范失业风险的同时,特别要关注工伤、工残、长病和抚恤人员移交问题。四是关于社会职能移交问题。企业普遍反映,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政策难以落实,负担沉重,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严重制约。五是原政策性破产煤矿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

(三)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行业脱困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持续四年多的行业经济下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不断加剧,虽然近期煤价回升,但回升的时间较短、平均煤价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以来环渤海动力价格指数平均为424.7元/吨,比去年同期均价442元/吨低17.4元/吨)。虽然一部分煤矿9月份出现盈亏平衡或盈利,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仍处于累计亏损状态,弥补前几年的巨大亏损还需要时间。虽然近期煤矿货款回收有所好转,但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有的企业仍存在较大资金风险。还有相当多的煤矿欠发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些企业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矿区稳定的问题依然突出。

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坚定不移去产能。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行业自律,依法依规坚决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努力发展先进产能。所有煤炭企业 都要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要在去产能中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处置好企业资产债务,以及“三供一业”移交工作,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先进的采矿技术、工艺、装备,优化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煤炭开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煤炭生产方式,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推动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与转化技术装备,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动煤炭由单纯作为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转变煤炭消费方式,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努力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能力。要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三是努力稳定煤炭市场。要认真落实有关部门提出的中长期合同、完善减量化生产、建立减量置换和指标交易、加快完善煤炭最低与最高库存、建立完善共同应对煤价异常波动等五大制度,努力稳定煤炭市场。一是将推动中长期合同履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已经签订经济合同的要严格履约;二是要坚决执行减量化生产制度,科学安排生产组织,保障安全生产;三是要按照设计规范加强煤炭合理库存,满足生产销售正常周转需要;四是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行业协会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备忘录》的有关精神,不搞低价倾销,不搞恶意竞争,大型企业要率先垂范,主动带头稳定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煤炭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安全、环保、质量、资源、能耗、技术和信用约束,依法依规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科学实施减量化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稳定供应的关系,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利用;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完善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煤炭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中国金融运行出现的新变化 篇6

危机后经济周期波动呈现短期化倾向

经历这次危机之后,特别是从2010年的情况看,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就是经济周期波动短期化。这不仅仅是中国出现的一个经济波动特点,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波动看,似乎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

危机之前,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能需要三四年的时间,但是,回顾2010年四个季度,可以说基本上经历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一季度11.9%的增速明显过热,二季度跟一季度相比,下滑幅度非常快,是偏冷的。我记得6月份经济增长数字出来的时候,我们参加座谈会,当时讨论的是要不要进行“二次刺激”,后来虽然没有提出实施,但从具体的政策操作看,实际上是进行了一个隐性的“二次刺激”,即把4万亿剩余的项目在7月份加快进行了审批。到了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站稳,四季度经济增长意外走强,特别是出口。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波动,宏观政策和资本市场在四个季度中也出现了很大的短期化波动。

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特点很可能在2011年还会继续保持。站在2011年的年初,我们客观评估,大家对2011年的四个季度宏观经济的走势也未必有很清晰的把握。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精神为例,这个重要的会议确定的2011年的经济工作的八字方针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如果仅仅从字面看其中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要强调灵活可能就不适合选择审慎,要积极就可能难以稳健。所以,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或者不同的季度之间,政策就很可能会根据具体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出现高频化的、短期化的调整。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货币政策决策短期化,宏观经济决策短期化,资本市场的波动也趋向短期化。目前这个特点已经比较明显。2010年11月份到今年1~2月份的时候,市场都十分担心通货膨胀,但是,预计到二季度和下半年通货膨胀下来,市场可能就会转而担心经济增长。在经济波动短期化的特征驱动下,宏观政策可能就需要走一步看一步。如果5、6月份物价再度攀升,宏观政策可能又会有一个大的加压。所以2011年可能四个季度的变动也还会类似2010年,变化会比较大,从而宏观政策的短期基调的变化也会很大。

融资的多元化趋势下需要考察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为了适应社会融资多样化的现实趋势,央行开始探讨更多运用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包括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计量、社会融资总量与物价等调控目标的关系、社会融资总量与信贷和各种直接融资工具的关系协调,等等。应当注意的是,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应当主要还是一个监测指标,从其内在特性看,并不适合成为一个硬约束性质的调控指标。从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看,随着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如果更多关注社会融资总量,则在央行的政策工具选择中,就应当逐步更多转向一些利率等价格工具,因为对于信贷之外的多种直接融资渠道来说,价格工具调控引导的效果更为明显。可以看到这一次的货币政策调控,在引导利率上升方面较之2007年的宏观调控时更为快捷,未来随着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更多运用价格工具应当逐步成为一个趋势。

从主要指标看,2010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₂)大约为72万亿元,而美国大约为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我们的货币存量超过了美国,GDP仅是美国的1/3。这当然有金融结构不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差异等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中国的货币过量超发。从另外一个角度比较,美国金融体系的总资产大概是我国的7倍。在金融资产结构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大概占了85%,证券、基金、保险、养老金、年金等机构大约占了15%。而2010年底美国商业银行在资产结构中占比大约为27%,证券为24%,基金为10%,保险为16%,养老金为23%。所以中国M₂/GDP比值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我们的金融结构有关系,即现行过分依赖银行的融资结构、以及过于单一的社会融资渠道和狭窄的投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M₂的高速发行。

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就是要将银行存款转换成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这是一个金融资产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表现为融资的多样化。值得讨论的问题是,不能以货币政策的短期目标去硬性约束居民资产的多样化和金融资产的形成,而是应该适应这种多样化的趋势。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很多经济挑战,特别是经济转型,如果没有金融结构的转型配合,很难取得大的进展。例如,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出现迅速的变化,特别是人口的老龄化,会带来新的理财需求。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之后,对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需求大大增加。如果说过去资本市场发展主要是为企业进行融资的话,未来10年、20年,资本市场发展更多的要考虑为居民提供财富管理的手段,为未来的养老和社会保障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产业调整和升级也必须要求银行之外金融机构的发展。银行贷款则天然要求企业有正的现金流、有抵押担保以尽可能降低风险。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随机的,不确定性也是很大的,其风险必须主要由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来承担。观察社会融资总额的变化,货币政策未来应该逐步适应这个现实。

人民币国际化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需要系统的顶层制度设计

人民币国际化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目前有很多讨论,但从目前的分析看,总体看起来有一点见招拆招的感觉,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正处于即将加速的起步阶段,目前特别需要有一个大的框架和阶段性的把握,需要系统的顶层制度设计。

具体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看,首先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市场?一个大的背景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肯定是大趋势,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出于平稳起见,需要分步推进,而如何分步推进则需要香港这样的充分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作为先行一步的参照。当前我们的GDP总量已经排在全球第二位,如果看看全世界排在前10位、20位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概只有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但是,确实有一个现实问题需要考虑,即货币国际化在一个大国里做试验容易对整个经济体的稳定性形成大的冲击,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所以,现在的一个大战略就是支持在香港有一个离岸的人民币市场,让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国际化、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之前充分试验。由于人民币到了香港就是完全可兑换的货币,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人民币在可兑换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然后再相应推进国内的货币国际化。其实,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起到一个先行一步的标尺作用,而且有一个优点,香港市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却是海外市场、充分国际化的市场。

其次是如何在香港建设一个有效的离岸市场?从国际经验来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金流出并建立适当的回流渠道,例如在结算环节逐步流出,在海外进行部分兑换;第二阶段是在香港建立一个自我循环的、不依托母国市场的离岸市场;第三阶段则是发挥凝聚作用,将一些在俄罗斯或非洲等地区的人民币汇集在香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目前看,在香港离岸市场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很大的挑战。目前似乎形成一个格局就是,往往是在香港市场一线需求的呼吁下,申请一步就放一步,更多考虑的是不要干扰到在岸市场。但是,从各国的经验来看,离岸市场在起步阶段如果没有在岸市场的支持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即使到今天,伦敦的美元离岸市场虽然已经非常发达,其中大部分发债筹资人依然是是美国企业,当然,这其中也自然涉及到本土金融市场发展的配合。所以,在离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一定要有比较通畅的回流渠道,才可能使得有人在香港做贸易结算的时候愿意使用人民币,否则拿人民币在香港只能做存款,买很有限的金融债。规模大了之后才可能去进行大的人民币IPO。前段时间我也在香港调研过几个金融机构,他们表示,如果没有一定存量规模,很多以人民币计价的IPO很难做,即使发行也不能有很好的价格发现,流动性不一定很好。现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规模是3180亿元,几个大企业就承担不了。所以,第一阶段一定是整个国家要有一个大的战略,包括如何看待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如何做好与在岸市场的互动,包括小QFII等。正因为有多种渠道回流,大家才愿意拿人民币,人民币市场才会不断积累。什么叫自我循环?在香港市场上,美元在香港的存款基础中占比大概是25%左右,照此比例估算下来,大约是2万亿元的人民币。可以预见,五年之后中国在岸市场的M₂可能达到100万亿了,香港如果达到2万亿的影响十分有限,但是却可以发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参照作用。而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之后,在香港的人民币基本可以实现自我循环,对母国市场的依赖就相对小,然后才是真正的离岸金融中心。现在市场更多讨论一些细节问题的时候,可能需要多分析分析愿景,需要有一个阶段的框架和战略,才能够清晰地把握碰到的阶段性的微观问题。

中国造纸行业运行报告 篇7

1. 产量同比出现下降, 但降幅趋于收窄

受总体经济不景气、下游需求减弱的影响,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造纸业各种主要产品的产量持续下降, 行业生产形势较为困难, 今年以来, 造纸行业生产相比去年下半年初步出现好转迹象, 但行业景气状况总体仍处于低谷期。

纸浆

今年1~4月, 纸浆生产延续了同比负增长的状态, 但降幅有所收窄, 自去年10月份达到最深跌幅27.8%以来, 产量同比跌幅基本上逐步降低, 今年4月份纸浆产量为159万吨, 同比下降13%。

机制纸及纸板机制纸及纸板的产量在2008年基本呈现同比增速逐步降低的态势, 在2008年9月以后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今年年初实现同比正增长, 2~4月分别增长3.8、2.7和4.4个百分点, 其中4月份产量达到757万吨, 高于去年所有月份, 情况相对于去年9月份以后的负增长状态有所改善。

纸制品

纸制品产量在今年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 2~4月份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9%、18.1%和31.3%, 相对于去年年底的负增长状况明显改善, 其中, 4月份纸制品产量达到337万吨, 创出近期新高。

从累计增长状况看, 今年1~4月份, 纸浆行业累积产量达到547万吨, 同比增长率为-17.8%, 低于其它几个行业。机制纸及纸板行业累积产量达2674万吨, 累积同比小幅增长2.1%, 其中, 未涂布印刷书写用纸和新闻纸行业产量分别同比下降10.3%和5.3%。箱纸板产量累积达347万吨, 同比下降4.1%。纸制品产量状况稍好, 累积产量达1077万吨, 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 其中, 瓦楞纸箱产量达到608万吨, 同比增长4.6%, 状况好于其它几类主要产品。

2. 行业销值同比下降

企业的销售状况反映出造纸及纸制品行业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 今年1~4月, 全行业销售实际值为2243亿元, 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同比增速下降幅度达31.6个百分点, 远远落后于去年同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内外部市场需求的收缩以外, 还有2008年上半年行业增长较快、造成基数较高的原因。

各个子行业的表现不尽相同, 其中, 纸浆制造行业2009年1~4月累积实现工业销售值68亿元, 同比下降25.7%, 增速落后于去年同期37.7个百分点;造纸行业实现销售值1279元, 虽然同比仅下降5.1%, 但由于去年同期行业增速较高, 今年1~4月落后于去年同期38.3个百分点;纸制品制造行业情况稍好, 累积实现工业销售值896亿元, 同比增长7.7, 但仍比去年同期的增速低了19.4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后略有反弹

2009年1~4月, 造纸及纸制品业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8.9亿元, 同比增长11.5%。2007年以来, 造纸行业投资直保持超过20%以上的增长, 但2009年前2月首次出现了同比下降, 3~4月份增速有所回升, 但与前几年相比, 增速明显下滑, 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 市场需求在目前总体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速有限;另一方面, 本行业经过前些年份的持续大幅度扩张, 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影响开始显现, 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企业投资趋于谨慎。

三、企业分类经营情况:中小型私营企业表现相对较好, 外资企业出口下滑最为严重

1. 分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从工业销售值指标看, 2009年1~4月造纸行业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工业销售值增速都同比下降, 其中大型企业下降最为显著, 中型企业略好。相对而言, 小型企业在前1季度的产销实现了同比增长, 但增速仍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从出口指标看, 2009年1~4月造纸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7.2%, 其中, 大型企业出口下滑最为显著, 达到39.4%, 小型企业情况相对较好, 但同比下滑幅度也比较可观, 达到11%。

2.分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4月, 造纸行业中国企、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实现了工业销售值同比增长, 其他所有制类型产销同比都不同程度下降, 增速与去年相比大幅下滑。

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报告 篇8

近期, 由于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效果陆续显现, 国内钢材市场出现了需求增长、钢材价格回升的态势。6月份, 国家扩大内需、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效果进一步显现, 经济企稳向好, 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增长, 支撑钢材价格继续小幅回升。国际市场受库存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钢材价格也呈小幅上升态势。

1. 工业销售值增长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1~6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增长33.6%, 比1~5月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 增幅比1~5月提高3.1个百分点;6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 环比加快1.8个百分点;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月增长4.18%和2.0%, 产销量已经连续四个月超百万辆水平, 创历史记录;国内PMI指数为53.2%, 连续第四个月在50%以上,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分别同比正增长3.79%和4.7%。上述数据表明, 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拉动下, 制造业和房地产等行业持续增长, 钢铁需求稳步回升, 推动钢材价格小幅上升。从钢铁工业销售值看, 2009年1~6月累计, 钢铁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325.9亿元, 同比下降15.59%。

2. 企业总体效益情况

目前, 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 特别是投资增速持续加快, 消费稳定较快增长, 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工业增速稳中趋升, 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新态势, 下游行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钢材价格逐步回升, 为钢铁行业走出困境创造了有利条件。2009年1~6月, 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6.4亿元, 同比下降97.23%。

与此同时, 由于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行业亏损额有所上升。2009年1~6月累计, 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96.6亿元, 同比增加680.8%。

二、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1. 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2009年6月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943万吨、4753万吨和6162万吨, 分别同比增长6%、11.2%和14%。钢铁生产具有如下特点:

(1) 6月粗钢日均产量为164.7万吨, 较5月环比增长9.8%, 同比去年6月峰值增长达5.9%, 创历史单月新高, 以日均产量164.6万吨计算, 6月日均年化产量达6亿吨。在钢价持续上涨和钢企盈利明显恢复的推动下, 6月产量的增加符合市场预期, 但增幅显然超预期。

(2) 板材、长材日产量已经高出去年6月峰值7.5%、19.8%, 螺纹钢产量继续刷新历史, 日产量水平高出去年峰值34.4%。环比来看, 板材、长材、螺纹钢日产量较上月增长9.4%、12%、12.9%。

(3) 上半年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25880万吨、26658万吨和31648万吨, 分别同比增长5.6%、1.2%和5.7%。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型材、钢筋, 同比增加17.8%、22%, 降幅居多的是中厚板、电工钢和冷轧板卷, 同比减少11.3%、10.9%、2.5%。

(4) 重点钢企和小型钢厂6月粗钢产量分别为3646、1297万吨, 同比变化-0.7%、30.7%;上半年累计粗钢产量同比变化-3.3%、20.8%。因为盈利丰厚, 以长材产能为主的小型钢厂复产扩产明显。由于盈利低迷和以销定产的策略, 以板材产能为主的大中型企业对产能释放有明显控制。

6月份, 主要钢材品种社会库存继续较上月有所下降, 环比降幅为1.54%, 这是连续第四个月环比下降。其中:线材库存环比下降最为明显, 为9.78%;螺纹钢、热轧卷板和中厚板库存降幅相对较小;冷轧板库存小幅上升。尽管库存连续数月下降, 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处高位。

2. 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我国经济虽企稳向好, 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 钢铁行业企稳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钢材价格回升态势还不稳定, 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 尽管有走出衰退的迹象, 但由于存在不稳定因素, 复苏将较为迟缓, 外需不足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不利于我国扩大出口。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935万吨, 比上年同期下降65.3%。

2009年1~6月, 我国累计进口钢材813万吨, 其中6月进口163万吨, 环比增长十分明显。累计进口钢坯265万吨, 同比大幅增长25倍以上, 继续呈现净进口局面。上述数据表明国内钢材出口形势仍然严峻, 国外产品冲击国内市场态势加剧。

三、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

6月末,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1.98点, 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 比上月指数上升了3.84点, 升幅3.91%, 比上月升幅加大1.2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9.49点, 降幅36.84%。

1. 长、板材价格均小幅上升, 板材升幅略大于长材。

6月末, 长材价格指数为107.09点, 环比上升3.43点, 升幅3.31%;板材价格指数为101.31点, 环比上升4.22点, 升幅4.35%, 比长材升幅高1.04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 长、板材价格指数分别下降56.86点和60点, 降幅分别达到3 4.6 8%和37.20%。

2. 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呈小幅上升态势

从八个主要钢材品种价格走势看, 线材、热轧卷板、冷轧薄板和镀锌板价格继续上升且升幅较大, 分别环比上升5.07~5.66%;螺纹钢、中厚板、热轧薄板价格也呈持续小幅上升走势, 但升幅较小, 分别为2.23~3.25%;无缝钢管价格由降转升, 价格环比上涨了2.14%。

3. 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也呈小幅上升态势

由于全球经济逐步企稳, 市场需求有所上升, 推动了全球长材和板材价格缓慢回升。6月末, 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34.4点, 环比上涨4.5点, 涨幅3.5%, 升幅比上月略有加大。6月末, CRU国际长材价格指数159.5点, 环比上涨5.5点, 涨幅3.6%;板材价格指数为121.9点, 环比上涨4.0点, 涨幅3.4%, 比长材价格升幅略低0.2个百分点。6月末, 北美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12.5点, 环比下降2.3点, 降幅为2.0%。6月末美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48.7%, 为近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至5月末, 美国钢材服务中心的钢材库存达到646万短吨, 已经连续10个月环比下降。由于废钢等原燃材料价格上涨、进口钢材减少和制造业订单小幅增加, 美国长材价格有所反弹, 如型钢、钢筋、线材和小型材环比分别上涨19~33美元/吨;板材受需求低迷的影响, 价格有所下降, 但进入7月份板材价格也呈上涨走势。

欧州市场。6月末, 欧州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30.0点, 环比下降1.2点, 降幅0.9%。在需求仍然低迷的情况下, 受欧元对美元走强、以及油料、废钢等原料价格出现波动的影响, 钢材价格出现小幅下滑走势, 而长材市场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迹象。

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报告 篇9

去年7月份, 随着我国内需增长加快, 经济运行保持回升态势;国内钢材需求明显增加, 钢材价格回升速度加快。国际市场受需求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库存下降等因素影响, 钢材价格升幅也有所加大, 但行业效益没有明显好转。

1. 工业销售值增长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去年1~7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 比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6%, 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7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 为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速加快, 39个大类行业工业增加值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国内制造业PMI指数7月为53.3%, 比上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 连续第五个月在53%左右平稳运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 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 随着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 国内市场钢铁需求明显增长。从钢铁工业销售值看, 2 0 0 9年1~7月累计, 钢铁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1947.9亿元, 同比下降15.2%。铁合金冶炼

2. 企业总体效益情况

受需求增长的影响, 去年7月份国产铁精粉、进口现货矿、生铁、废钢价格明显上涨, 环比分别上升13.05%、25.40%、10.69%和8.86%, 升幅分别比上月提高了8.94、14.87和3.09个百分点;炼焦煤、冶金焦价格也有所上升。原燃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提高了钢铁产品成本, 支撑了钢材价格的回升, 但由于产能过剩, 行业效益仍未出现同步回升。2009年1~5月, 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6.4亿元, 同比下降97.23%。与此同时, 由于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行业亏损额有所上升。2009年1~5月累计, 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96.6亿元, 同比增加680.8%。

二、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1. 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去年7月份全国生产粗钢5068万吨, 同比增长12.6%, 日产粗钢163.48万吨, 继续保持较高水平;1~7月生产粗钢31731万吨, 平均日产钢149.67万吨, 相当于全年产粗钢5.46亿水平。钢铁产能恢复较快, 钢材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矛盾仍较突出, 不利于市场供求平衡。

2. 各主要产品库存情况

去年7月份, 主要钢材品种社会库存环比有所上升, 这是连续第四个月环比下降后的再次回升, 其中线材库存环比升幅较大, 为1 5.6 6%, 螺纹钢、热轧卷板、冷轧板和中厚板库存也有所上升, 后期市场压力加大。

3. 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尽管全球经济有所好转, 但复苏仍然乏力, 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去年7月份我国钢材出口181万吨, 比上月增加38万吨, 环比增长26.57%, 同比下降74.9%, 没有钢坯出口;进口坯材231万吨, 其中进口钢材174万吨, 比上月增加11万吨, 环比增长6.75%, 同比增长20.8%。进口钢坯57万吨, 较上月份增加19万吨, 继续呈现净进口局。外需不足使国内钢材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钢材进口继续增加, 加大国内市场供应压力。

三、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

去年7月末,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至110.15点, 连续三个月环比上升, 比上月上升了8.17点, 升幅8.01%, 环比升幅加大了4.11个百分点;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下降50.84点, 降幅31.58%。长、板材价格继续上升, 长材升幅略大于板材。7月末, 长材价格指数为116.68点, 环比上升9.59点, 升幅8.96%;板材价格指数为109.47点, 环比上升8.16点, 升幅8.05%, 长材升幅略高于板材。但与上年同期相比, 长、板材价格指数分别下降45.33点和51.62点, 降幅分别达到27.98%和32.04%。

2. 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呈上升态势

去年7月份, 协会监测的八个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保持上升, 其中线材、螺纹钢和冷轧薄板升幅最大, 环比分别上升10.92%、10.91%和10.31%;中厚板、热轧薄板、热轧卷板和镀锌板价格, 环比上升幅度分别为4.0~9.32%;无缝管价格也呈上升走势, 涨幅为4.59个百分点。

3. 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升幅有所加大

由于全球经济回暖, 市场需求增加, 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也呈现大幅回升态势。去年7月末, 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至147.0点, 环比上升12.6点, 升幅9.4%, 升幅较上月加大了5.9个百分点。去年7月末, C RU国际长材价格指数161.9点, 环比小幅上升2.4点, 升幅1.5%;板材价格指数为139.7点, 环比上涨17.8点, 涨幅14.6%, 板材比长材价格升幅高13.1个百分点。

北美市场。去年7月末, 北美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27.6点, 环比上升15.1点, 升幅为13.4%。7月份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升至48.9%, 环比上升了4.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达到55.3%, 环比上升了6.1个百分点。7月份美国钢厂的产能利用率达到自2008年1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超过50%, 比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点高17个百分点。

去年6月份北美地区粗钢产量为647.3万吨, 环比增长3.2%, 已经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6月末美国服务中心的钢材库存再创新低, 为598万短吨, 环比下降7.4%, 连续11个月保持环比下降。随着美国房地产行业开始复苏、制造业逐步好转, 北美长材价格保持稳定;由于美国家电及相关产业的板材需求开始增加, 且美国钢厂去库存化以及订单的回升, 使北美板材需求坚挺, 价格强劲反弹。7月份热轧带卷、冷轧带卷、热浸镀锌价格环比上涨幅度分别为18.47%~21.03%。

欧洲市场。去年7月末, 欧洲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36.5点, 环比上升5.6点, 升幅4.3%。7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升至46.3%, 环比上升了3.7个百分点。6月份欧洲地区粗钢产量为1116.8万吨, 环比增长3.5%, 也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 7月份德国粗钢产量环比增幅达到7.2%;6月份欧洲市场汽车销量出现止跌趋势, 板材需求有所增加;由于欧洲终端用户增加采购和建立库存, 7月份钢材价格出现平稳回升态势。

中国电力行业运行报告 篇10

一.电力投资稳定增长, 产能增加较为谨慎

2009年1~10月, 电力行业共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50亿元, 同比增长21.1%, 增幅较上年同期加大5.1%, 由于2009年以来在政策刺激措施的作用下,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全面快速增长, 使得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慢于全社会平均速度, 占比也从上年同期的6.2%下降达5.6%。从电力行业的投资驱动力来看, 一方面, 由于工业生产用电从2008年的高点出现回落, 第二产业对于电力的需求短期内不会大幅增长, 电力设备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企业投资驱动力不足;另一方面, 电煤价格从2009年5月开始逐步走高, 增加了电力企业成本, 但企业却不能相应调整电价, 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也较为谨慎。

电力建设方面, 去年1~10月份, 全国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323亿元, 其中水电505亿元, 火电1008亿元, 核电422亿元;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 (正式投产) 5857万千瓦, 其中水电1275万千瓦, 火电4129万千瓦;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488亿元, 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593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3275千米。

二.火电生产明显加速

2009年1~10月, 电力行业累计完成发电量2963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24%, 增幅比上月扩大1.38%。从变化趋势来看, 去年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 企业用电需求下滑较为严重, 除了1月份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外, 2~5月份的各月供电量全部为负增长。去年6月份以来, 工业生产逐渐恢复, 电力需求迅速反弹, 电量实现正增长且增速逐月加快, 其中10月份当月发电量同比增长17.11%, 加速迹象十分明显。

2009年1~10月, 火电发电量累计达到2385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1%, 增速比上月加快1.8%。从运行趋势看, 3~5月份受工业生产用电大幅减少的影响, 月度用电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6月份以后, 火电生产逐步恢复, 增速逐月加快, 10月份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20.76%, 创出去年的增速新高。

2009年1~10月, 水电供电量累计达到482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13%。从运行趋势上看, 单月电量受季节因素影响比较明显, 上半年增速明显高于下半年。从供电设备利用率来看, 去年1~10月份, 全国供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735小时, 比上年同期降低240小时。其中, 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961小时, 比上年同期下降193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923小时, 比上年同期降低245小时。从近期趋势来看, 由于供电量逐步回升, 全国供电设备利用率相比前几个月有所提高, 电力生产进入旺季, 但相比上年同期仍出现小幅降低。

三.工业用电需求快速回暖

2009年1~10月, 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977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8%, 增速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 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9%, 增幅相比上月进一步扩大;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21%, 增速由负转正;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1.06%和11.19%, 增幅与上月基本相当。从单月增长状况看, 本月各个产业用电增速保持在相对高位, 增速均在10%以上, 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增速加快迹象非常明显, 10月份同比增长17.64%, 比上月加快8.77%, 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加速回暖的趋势。

工业用电量继续加速反弹。去年1~10月份, 工业用电同比增长0.1%, 去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其中, 轻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97%, 较前9个月降幅收窄0.77个百分点, 重工业用电量同比上升0.55%, 首次实现正增长。重点行业中, 建材、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用电量分别增长5.3%和0.5%, 增幅同比回落2.2和7.9个百分点, 但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工行业用电量则都有所下降。这四个行业用电量占全部用电量接近一半的水平。从单月用电量来看, 去年10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17.66%, 比上月加快8.9%, 显示出工业生产的全面回暖。

四.行业利润将持续增长, 电价尚存调整空间

从已公布的利润数据看, 电力行业总体利润较上年大幅提高。去年前8个月, 电力生产行业实现利润561.55亿元, 同比增12.16倍 (上年同期因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使基数较低) , 其中, 火力供电实现利润272.2亿元, 增长220.1%;水力供电实现利润192.6亿元, 增长16.9%, 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利润主要集中在6月以后, 6~8月实现利润326亿元。9、10月份的用电指标相比前8个月份明显增加, 这是本行业盈利状况继续改善的有利因素, 而煤炭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近期逐步走高, 可能影响到电力生产企业利润。从已经公布其它指标来看, 去年前10个月, 电力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比前8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 因此, 预计下一个报告期电力行业的利润应当继续增加。

上一篇:河南曲剧下一篇:课程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