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真难颂

2022-09-11

笔者在上苏教版必修三《祖国山川颂》这篇课文时, 总感觉该文无从下手, 难以集中其主题以及整理出其写作思路。其文章题目难以统领全文, 文章结构松散, 难以连缀成篇。于是笔者找来原文相对照, 发现教材的选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不小的改动。其中有不少地方改的效果很好, 但即使这样, 笔者还是认为该文不太适用于中学教学, 理由如下。

1 原文不是成篇的散文

笔者查阅的原文来自于花城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黄药眠自选集》, 该书由黄先生亲自编选, 全书共分五辑:诗、短句、散文、小说和文艺论文。《祖国山川颂》就是根据其中《我爱我们的祖国》改编而成的。但是《我爱我们的祖国》在该书中并没有编入散文辑里, 而是在短句辑里。作者是将一些描写祖国的精美语句以《我爱我们的祖国》为题集中在一起。所以原文只是一些句子的集合, 并非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既要将这些缺少内在联系的句子整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又要尽量保持文章的原貌, 这是非常困难的。

2 主题的游离

改编后的文章题为《祖国山川颂》, 题目的语法结构形式, 已经为我们清晰点明了该文的描写对象为“祖国山川”。也就是说, 这个题目, 决定了作品选材组材时, 应该依照古往今来众多写景文字的章法特征, 借歌咏山川景致来实现歌咏祖国的目的。在这个题目中, “山川”为主, “祖国”为辅, “祖国”用来限定“山川”的取材范围, “山川”用来彰显“祖国”的具体内涵。然而, 具体到课文内容中, 我们却发现, 该文在起始部分用两个段落将“祖国”细化为“大自然的风景”“一草一木, 一花一石, 一砖一瓦”后, 却在相当篇幅中, 撇开了核心话题“山川”, 而游离到了其他隶属于“祖国”的概念中去了。比如第8段滑向了中国古典诗歌, 第9段和第10段跑向了中国语言, 诗歌、语言等概念, 隶属于中国文化, 而“文化”与“山川”是同级别的词汇。也就是说, 我们可以通过歌咏山川来实现歌咏祖国的目的, 也就可以通过歌咏文化来实现歌咏祖国的目的。更为集中的是11段到23段, 作者又突破了“山川”的范围, 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主题的游离致使“祖国山川”四个字不足以统领全文内容。

下面接着说“颂”, “颂”这种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 容也, 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1]《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 诗之美者也。”[2]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是古颂以扬励休功, 而美述盛德, 其始也必告于神明, 其变也徒颂功德而已。”颂, 原为歌颂神的舞歌, 转为歌功颂德的诗, 后来就更为宽泛, 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为“颂”。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最后三段:

生平到过不少名山大川, 但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 秀水涨满, 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 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 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 一阵一阵的风, 吹来断续的笛声……

小溪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 它将冲击着一切崖岸流向大海。静静的群山, 仍留在原来的地方, 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 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

文章的主题既然是歌颂祖国的名山大川, 却又在结尾处赞美自己家乡的小溪, 而且在作者的脑海中, 名山大川还比不上小溪。作者到底是歌颂山川呢, 还是歌颂家乡的小溪?[3]

3 结构的散乱

主题的游离必然导致结构的散乱。本文试图依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将祖国山川胜迹与寻常景象进行穿插描绘。所以, 文章开头部分先用两个自然段将“祖国”这个抽象词汇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草木、花石、砖瓦等“大自然的风景”, 并以此作为全篇的总领。然后从第3节起, 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 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山川的优美景致;后面又在11~24节, 从时间变化入手, 通过对四季美景的勾勒、朝夕景致的描摹, 揭示一种“四时之景不同, 而美亦无穷也”的情感特征。而紧承其后的25~35节, 则精选几个代表性景点, 以点代面地表达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最后的36~37两节, 以象征性的语言, 收拢全文。

但是这看似完整的结构中还有不少问题:首先, 8~11段游离于主题之外, 无法将其融为“山川”之中。其次, 11~21段是通过写四季的景物的变换来歌颂祖国新生事物的成长。11~12段是这节的统领句。但是下面13~21段中, 除了描写春天有歌颂新生之意, 其它的段落则没有提及, 而且19~21段应该是歌颂秋天和冬天, 19~20段描写的秋天景色令人不知所云, 无法跟祖国山川联系。21段“在冰峰雪岭上不也能开出雪莲来吗?你看它是否比荡漾在涟漪的水面上的睡莲更娇艳?”, 但是天山雪莲是在七月盛暑开放, 并非冬天的景色。写了春夏秋三季, 却没有冬季。结构之散乱, 由此可显现。

再深入到一段之中分析, 第5段一开始就推出一组排比句表现祖国曾遭受到的磨难:“狂风曾来扫荡过它, 冰雹曾来打击过它, 霜雪曾来封锁过它, 大火曾来烧灼过它, 暴雨曾来冲刷过它, ”这是一段很精美的语句, 但是下面的一句“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轰击过它”就显得很突兀了, “帝国主义的炮弹”与“狂风”、“冰雹”、“霜雪”、“大火”、“暴雨”并列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如果要具体表现祖国遭受的磨难, 也要至少有两个这样的句子才合适。其实原文还有一句“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践踏过它”, 也许是考虑到该句不利于民族团结, 编者将其删掉了, 这样删的效果并不好, 还不如将“帝国主义的炮弹”这句也删掉。

由上列几点可以看出, 《祖国山川颂》这个文本, 它既不能给同学们提供典范的文体范例, 又不能提供精当的选材组材标准;其能为同学们学习和写作所用的, 只在细节描写中的选景与修辞。因此,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祖国山川颂》是不适合于用作中学教材的。

摘要:苏教必修三《祖国山川颂》是根据黄药眠先生的《我爱我们的祖国》一文改编而成的, 但原文不是成篇的著作, 而是一些短句的集合, 统一的主题就是“我爱我们的祖国”。因原文不成篇, 故改编后的《祖国山川颂》就出现了主题的游离和结构的散乱等重大问题。

关键词:祖国山川颂,主题游离,结构散乱

参考文献

[1] 梁·刘勰.文心雕龙 (卷二) [M].元至正刻本.

[2]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卷五十六) [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5.

[3] 丁帆, 杨九俊.苏教版《语文》必修三[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祖国山川颂》真难颂】相关文章:

祖国山川颂读后感05-26

祖国山川颂高二语文教案04-09

描写祖国山川秀美好句01-22

祖国颂比赛05-08

名人颂祖国05-03

颂祖国歌曲04-10

颂祖国一年级04-28

颂祖国新疆民歌04-13

爱中华颂祖国04-15

歌曲颂祖国范文05-19

上一篇: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研究下一篇:关于实践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由广告学专业的文化考察课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