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论文范文

2022-05-1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刑事法律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维护国家政权的行为规则,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维护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刑事法律援助作为法律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各国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之中,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法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一篇:刑事法律论文范文

刑事法律援助完善的分析

【摘要】当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重点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刑事法律;法律援助;完善

一、引言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仍存在着许多缺陷。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和法治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将会不断完善。本文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内涵入手,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现状和不足进行说明,并着重分析了我国进行法律援助制度完善的措施。

二、刑事法律援助含义

刑事法律援助(又称刑事法律救助、法律扶助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因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其他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辩护或代理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我国的刑事法律救助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建构,至今,已在立法创建、机构建设、援助落实等方面取得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现阶段“没有辩护律师参与的刑事审判在程序上不能说是公正的审判”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极为迫切和必要的。

三、我国刑事法律援助不足分析

(一)我国刑事法律援助范围有限

当下,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权获得法律援助的主体以被告人为主。尽管有相应的法律支持,但现阶段被害人在诉讼中缺位的现象在法律援助领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对非指定辩护的受援人的经济审查标准较高,大多在居民生活保障线之上,也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刑事法律援助受援人的范围。

(二)我国刑事法律援助中经费不足

资金保障是法律援助开展的前提,尽管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经费来源有很多,像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规定,我国刑事法律援助中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发展,影响了律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对我国现阶段刑事法律援助完善的分析

(一)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相关立法

我国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理念,而要坚持依法治国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随着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不断建设发展,刑事法律援助完善的国家大多都有本国关于法律援助的独立立法。譬如英国的《获得司法公正法》、美国的《法律援助公司法》,而我国于2003年出台的《法律援助条例》则位阶较低。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提出将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专门进行规定,由全国人大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从而为我国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刑事法律援助更好地实现有法可依。

(二)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资金保障制度

资金不足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刑事法律援助中存在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我国法律中有关于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的相关规定,但没有对财政支持的形式进行明确规定,导致法律援助的经费或经费的数额缺乏保障。基于此,要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资金保障制度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完善法律援助的预算支出。即在具体的法律援助案件中,将刑事法律援助与其他的法律援助区分开来,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加大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资金补助。只有加大资金补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使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律师的基本权利得到有力的保障。

(三)扩大刑事法律援助受益主体范围

当前,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完善。而扩大刑事法律援助受益主体的范围则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必然途径之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当放宽享有刑事法律援助权利人的考量条件,将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引入到法律层次上。第二:扩大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辐射范围,这要求我国各地各级机构做到实事求是,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发,灵活运用法律援助制度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从而扩大法律援助制度的辐射范围。

(四)建立我国刑事法律案件的辩护质量的控制机制

法律援助制度能够让受援者得到法律专业上的保护,但如果刑事受援案件的质量不高,那么就无法进行对受援者受损权益的完全救济,法律援助的实际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为了提高我国刑事援助案件的辩护质量,必须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首先是对刑事法律援助律师资格的准入控制,保证进行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师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保证案件的辩护质量。其次,加强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督也是尤为必要的。现阶段,我国针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监督法律规定还不够建全,必须要细化相关规定,才能加强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督,保证案件辩护质量。

四、总结

本文首先对法律援助的内涵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对现阶段我国刑事法律援助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重点说明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范围有限、经费不足。最后,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完善进行了分析,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意见。第一,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相关立法:第二,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资金保障制度;第三,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资金保障制度;第四,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资金保障制度。刑事法律援助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发展,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作者:邢红艳

第二篇: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分析

摘 要: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维护国家政权的行为规则,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维护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刑事法律援助作为法律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各国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之中,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法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完善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性是一个国家法制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促进我国民主和法制的重要举措。

一、法律援助制度概述

在刑事诉讼,尤其是公诉案件中,被告人作为被指控有罪的犯罪嫌疑人,在进行诉讼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加上犯罪嫌疑人可能存在受到惊吓或者对法律知识不够了解等情况,面对国家司法机构经常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可能会因此承认罪行。为了能够对被告人的权益进行维护,防止国家公诉机关的滥用职权,就要给原告和被告同等的辩诉机会,使被告人能够对自己的指控进行相应的辩护。但是很多的被告人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请律师为自己进行辩护,所以为了能够维护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益,维护法律的公正,就要实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或存在其他困难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性

1.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法律作为维护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规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维护自身的公正性,公平公正是法律制度的永恒目标。法律援助制度通过对经济困难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帮助,保证了无罪的人和被冤枉的人不受到法律的追究,犯罪的人受到应有的制裁,使他们能够得到平等的法律地位,使控诉方和被被告人能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辩论,即使是有罪的人也能够与控告方进行坦诚不公的对话,实现法律程序的公正性。

2.保证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自从19世纪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这一理念之后,注重人权就是各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原则,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维护人权更是维护人民的权益,是我国的根本法律理念。天赋人权指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以性别、宗教、出身、经济状况等有所差异,人们应该平等的享有国民应有的各项权益。当前社会还有很多的困难群体,他们身有残疾、经济困难,但是他们作为国家的公民也应该享有公民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保证社会公平的法律权益,但是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寻求法律的帮助或者没有经济能力寻求法律帮助,所以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能够缓解这种问题,让困难群众在法律面前保持平等的地位,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保证无罪人员的清白

法律是要对犯罪人员进行惩处,刑事诉讼是要让犯罪人员接受应有的惩罚,他们的目的都是让有罪者得到制裁,让无罪者得到释放。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对案情进行详细的证物分析和利用,在这一方面,专业的律师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面对某些判决不合理的情况也需要辩护律师来进行辩护,所以律师对于维护公平、公正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行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使所有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接收到专业律师的帮助,帮助自己洗刷冤情、还原事件真相,保证无罪的人不会受到法律追究。

4.提高援助群体的法律意识

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不能单单只靠法律的制裁,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让人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我作为人口大国,人口的素质难免参差不齐,很多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群体法律意识淡薄,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反而会做出过激行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就是为了能够使受援助群体了解自身所犯的罪行,以此树立他们正确的法律意识。

三、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司法机关重视程度不高

在我国的社会职能体系下,公检法三部门是紧密联系、相互帮助的,但是作为与法律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却游离在这三者之外,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司法体系之中,加上公检法三个部门对法律援助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实际的司法体系中,法律援助制度根本没有得到根本的实践,在被告或者犯罪嫌疑人提出需要法律帮助时并没有将这一请求转达给法律援助机构,即使被移交了,在实施中也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2.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小

刑事法律援助的援助对象包括有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聋哑人士、残疾人士、未成年人以及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但是当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包括的是后几种,对于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往往要对其经济情况进行长时间的调查,且最终判断的标准经济困难被定义为最低生活保障,这使得法律援助的范围明显缩小了。

3.援助律师缺乏责任心

由于法律援助制度是由律师无偿为嫌疑人或者困难群体提供帮助,所以在没有支付酬劳的情况下,很多律师在进行法律援助时的态度都不认真,只见过委托人两面或者听取了一次证词就不做进一步的调查了,开庭审理时也是寥寥几句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律师直接拒绝进行援助,这些律师严重缺乏责任心。还有的援助机构派出的援助律师都是实习律师或者年轻律师,缺乏经验,效率低,这也是法律援助机构无责任心的体现。

4.法律援助经费不足

法律援助的費用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国家支付相关费用,但是现在的国家没有建立相应的统一拨付制度和规范,经费通常都是由地方进行拨款,但是地方财政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支付援助费用,或者有的地方政府忽视了法律援助的应拨款项,所以援助律师的工作积极性很低,法律援助制度难以发挥成效。

四、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措施

1.完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

想要一项制度真正的发挥效用,就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保证实施。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我国曾经在2003年颁布过《法律援助条例》,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就是这不是明确的法律制度,想要真正起到作用,要做的首先应该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确立明确的法律制度条文,使其成为单独、完整的法律。这种方式能够从制度上保障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制度性,避免了相关部门的不合作,保证了操作性。

2.扩大刑事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

上文说到,法律援助的范围存在局限性,覆盖范围小,所以在经济困难的审核方面,要根据其是否有能力请律师和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消费水平来综合考虑,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

3.均衡律师分布

我国的律师人数一直存在区域分布的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律师人数多,西部欠发达地区律师人数少,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导致律师考试的通过率明显偏高,但是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的西部律师都涌向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地区的律师数量减少,无法满足法律援助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可以对西部地区进行律师考试加分政策,并在考试中加入法律援助的相关理论考试,并对西部地区的律师进行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保证西部律师的生活,均衡东西部律师的数量。

4.完善律师制度和律师服务标准

在我国,律师不能够对案件进行介入调查,所以不能对案件展开独立调查和取证,这样不利于律师为嫌疑人进行辩护,久而久之会降低律师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积极性。而且我国的律师行业服务标准对于法律服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还没有明确规范,所以很多的法律援助律师在工作时不负责任、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工作效率低下。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制定、更新律师法律援助的规范和制度。

五、结束语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世界通用的法律原则,也是法律保证其公正性和公平性的重要准则,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执政党的执政目标。法律援助制度保证了社会所有群体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保证了所有人获得法律辩护的权利,是维护我国社会安定、人民尊严的重要制度。当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就能够早日实现国家的民主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张唤民.浅析刑事法律援助制度[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01:42-43.

[2]李富民.对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若干問题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12,12:33-34.

[3]王一清.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4,26:45-46.

[4]张育杰.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J].现代商贸工业,2011,05:245-246.

[5]秦辉.浅谈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J].法制与社会,2015,36:38-39.

[6]高彦梅,崔更国.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5:23-24.

作者简介:

巴桑(1972.3~),男,藏族,籍贯西藏拉萨市,单位西藏自治区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职称讲师,学位,法学学士。

作者:巴桑

第三篇: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摘 要]刑诉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后,该法为我国构建了一个“新”的法律援助制度。文章在指出了原有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之后,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新构建的法律援助进行了研究,对其在扩大申请人范围、扩大可获得援助的案件范围以及改革申请援助模式和程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指出新制度充分保障人权的立法精神;此外,笔者还想通过此研究,助益于人们对新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申请人范围;受助案件范围;申请援助模式;援助的监督与救济

一、原有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之处

原有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建立在《刑事诉讼法》(1996年修正)第34条的规定之上的,该法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原有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主要存在着如下几点不足:一是受助案件仅限于“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可以分为: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公诉人不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以及自诉案件。原有法律援助制度无疑将后两类案件的被告人排除在援助之外。二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对象只能在法院审理期间获得援助,而侦查期间以及审查起诉期间是无法获得援助的。三是只有生理上有缺陷、未成年人以及有可能被判处极刑的人才能获得法律援助,而将更多的重刑犯排除在援助之列。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所构建的新法律援助制度,对原有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进行完善,彰显了刑诉法保障人权的立法精神,是我国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理念的延续和实现。新的法律援助制度,不但针对原有制度不足进行完善,为适应保障人权时代发展的需要,还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试图对新法律援助制度进行解读,以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它。

二、新法律援助扩大了申请人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6条将《刑事诉讼法》第34条修改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这样的规定,本来是非常符合现实的要求的,但在新颁布的《律师法》(2008)规定:律师要想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服务须得到其本人(亲笔签字)同意。于是,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便陷入了一场无法解决矛盾: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关押在看守所里,律师没有授权委托书就见不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见不到律师就无法亲自签字委托。尽管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通过看守所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但基于法律效力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新《律师法》的规定无疑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获得法律援助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刑诉法(修正案)》第6条意图杜绝以上立法的不足之处,特别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本人及其近亲属都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从而避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被羁押而无法申请法律援助的现象发生。

三、新制度扩大了可获得援助的案件范围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6条将旧《刑事诉讼法》第34条修改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这就将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刑事案件——无论是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刑事案件,还是公诉人不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还是刑事自诉案件——都被划入可获得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这一规定,对于原有法律援助制度可获得援助的案件范围的规定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它将刑诉法对人权的关怀的立法精神惠及了所有刑事案件中因经济困难而需要帮助的人。

正如上文所述,原有刑事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仅限于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大量的刑事案件公诉人并不出庭支持公诉,还有大量的刑事自诉案件,按照原有刑事法律援助的规定,后两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无法获得法律援助,而如果他们确实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聘请辩护人,岂不是要置他们的合法权益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这一新规定,无疑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最大范围内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我国刑诉立法获得的一个巨大成果。

四、申请援助的模式和程序进行重大改革

原有的法律援助制度所规定的申请模式和程序是:因经济困难、生理缺陷、未成年人以及可能被判处极刑的被告人可申请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或应当为申请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对于因经济困难而申请的法律援助,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也可以不为其指定辩护人;对于因生理缺陷、未成年或有可能被判处极刑的申请,人民法院则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这种申请模式的规定,将因经济困难而申请法律援助的被告人获得援助的机会置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因为尽管被告人经济困难情况属实,最后是否获得援助还取决于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结果。这无疑是限制这部分主体获得法律援助的机会。

原有法律援助制度规定申请的程序是被告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进行审查然后做出决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对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符合法定条件的被告人直接指定辩护人。这种模式就把法律援助决定权赋予了人民法院,这无疑加重了人民法院的工作负担,也将申请人与法律援助机构之间的关系隔断。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规定将有效地避免这种隔断状态以及申请人不一定能够获得援助的不确定状态的出现。新法律援助制度规定,因经济困难而申请法律援助的,只要符合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就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就排除了司法机关在是否获得法律援助方面的自由裁量决定权,把原有法律援助审批权收回,将原有的“申请——审批——批准”的模式转变为符合法定标准模式,即只要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法律援助机构即应当依法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而且,申请人与法律援助机构之间进行直接联系,无须经过人民法院这一环节,降低司法成本、减少人为因素对是否获得法律援助的影响,这对于保障申请人获得援助是极其有利的。

五、新法律援助制度扩大了援助对象的范围

原有法律援助的对象,按照规范的适用是否允许自由裁量为标准,分为可以指定法律援助的对象和应当指定法律援助的对象。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对象有:盲、聋、哑人或限制行为能力力;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共有七种人,①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也可以根据情况不予指定。实际上, “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尽管有法律上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还有相当多的被告人未能获得相关的法律援助,因为在人民法院自由裁量的范围内,还是有相当多的被告人被排除在援助对象之外的。

据此,新法律援助制度改革了原有法律援助申请模式(上文已作详述),在更大程度上、更大范围内扩大了获得法律援助的对象。除此之外,新制度还将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也列入应当为其指派辩护人的范围,这样更能保障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在诉讼期间的合法权益。

无期徒刑是仅次于死刑的较严厉的刑罚,它将剥夺被告人的终身自由,它“是自由刑中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刑法对非常严重的犯罪都规定了无期徒刑……由于无期徒刑是剥夺终身自由,故判决确定之前的羁押不可能折抵刑期。”②在司法实践中,一般的严重犯罪(犯罪行为相对的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都规定有无期徒刑,即任何犯有严重罪行的人都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都有可能被判处剥夺终身自由的刑罚,如此众多的被告人、如此严厉的刑罚,如果在诉讼中没有辩护人为其提供辩护,其合法权益将会被置于危险境地,极不利于基本人权的保障。因此,新法律援助制度将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此类犯罪人也列入应当为其指派辩护人的范围是极具基本人权保障意义的。

六、受援助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时间大大提前

原有法律援助制度将援助活动仅限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之后的法院审理阶段,法院审理之前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侦察阶段均不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这无疑会严重危及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因为侦查阶段与审查起诉阶段的权利行使和权利保障对审判阶段有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被判以怎样的刑罚、将承担怎样的不利后果。

侦查阶段是侦查机关展开调查,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和无罪证据的期间,但基于职业所限、立场要求,侦查机关一般都会将大多数的精力用于搜集有罪证据,甚至会根据有罪推定去取证,所得到的结果一般都是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由于职业所限、职能要求,公诉机关一般只针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材料进行书面审查,最多去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更多的情况下,公诉机关都是按照侦查机关的结论来对案件进行定性的。因此,侦查阶段的证据调查和收集,对于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此一阶段不能为其指定辩护人,不能让其充分行使程序权利,审判阶段对其判决则有可能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决。

为此,新法律援助制度将仅在法院审理阶段提供的法律援助延伸到审查起诉阶段和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均进行法律援助,只要公民一踏入国家公诉的范围、只要公民一受到国家权力的强制,即有可能获得国家提供的法律援助。

综上所述,新法律援助制度为实现我国走向现代法治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是我国法律文明与社会进步的体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使公民获得平等的司法保护、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的法律援助制度必将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社会文明进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注释]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7条: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一)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二)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三)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四)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五)具有外国国籍的;(六)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七)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

②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20页。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03.

[2]卞建林,王肃元.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1).

[3]王文生.法律援助实用指南[M].

[4]宫晓冰.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培训教程[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3,(1).

[5]宫晓冰.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8,(1).

[6]熊秋红.从刑事司法国际标准的角度看我国刑事辩护的制度.法学评论,1998,(2).

[7]陈晓东.被告人刑事司法权利保障机制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1).

[8]张波.论和谐社会与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玉品健,男,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法律系教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李明朝,男,广西河池市人民检察院,法律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

作者:玉品健 李明朝

上一篇:高校教师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意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