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史在教学中的育人作用

2022-09-11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来临之后, 学生学习所涉猎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化学知识发展与其他学科以及化学本身相关领域的发展突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使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和门捷列夫都曾经出国留学, 学成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为了促进俄国科学的发展, 与一些保守和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为此遭到审判和监禁, 直到1744年恢复了科学院的职务。门捷列夫在完成了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并出版了《化学原理》以后, 打算研究气体的弹性问题, 实验室只有两个房间, 做实验常常没有实验试剂, 不得不自己掏钱去购买。1879年科学院选举副研究员时, 他的候选人资格还是被取消了。1880年, 提名为帝国科学院化学院士也被否决了, 他还曾受到沙皇和帝国科学院反动集团的迫害, 在艰苦的条件和逆境中, 仍然努力工作, 用自己杰出的科学成就和多方面的贡献报效祖国。为我国纯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 曾留学美国, 当他得知祖国需要回来创办制碱业的时候, 毅然回国, 在塘沽筹建永利碱厂。在抗日战争中, 他的硫酸铵厂成了抗击日寇的军工厂, 他冲破帝国主义的技术垄断和经济封锁, 改进苏尔维制碱法, 经过多方试验, 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从而使食盐的利用率达到98%以上, 使纯碱工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著名的化工冶金学家叶渚沛赴美国留学并工作了几年, 1933年他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 毅然返回祖国。我国从事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研究的化学家庄长恭去美国考察, 当时美国一个制药厂出高薪聘请他, 被他拒绝了, 德国拜尔药厂要求购买他的专利, 也被他拒绝了。1948年回国任台湾大学校长, 全国解放后, 他又离开台湾回到大陆。

2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化学教学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 还要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

法拉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父亲是一个铁匠, 一家人全靠父亲挣的一点钱勉强维持生活, 只上了几年小学就被迫中途辍学了, 12岁当了报童, 后来在一家有名的书店当了图书装订工, 他能吃苦, 肯于学习, 求知欲非常强, 有时间就读书, 凭着自己的坚韧和毅力, 成为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玛丽.居里夫人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 1891年, 她到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自己租了一间阁楼, 室内温度底, 常常冻僵手脚, 她全然不顾, 一心扑在学习上, 每月的生活费很少, 有一次竟饿得晕了过去。她强忍失去丈夫的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 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 患白血病不幸与世长辞。许多化学家从青少年时代开始, 就渴望获得知识, 追求着知识, 家境贫寒者, 不因贫寒而碌碌无为, 他们在贫困中奋进, 在贫困中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读书和实践。家庭经济富有者, 不因富有而贪图享乐, 他们将钱用于科学。

3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的创造和发现, 都要要求创造者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 敢想、敢大胆质疑。在化学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让学生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意识。

17世纪以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土、水、气、火四元素学说”和医药学家提出的“汞、硫、盐三元素学说”一直在起作用, 影响着化学的发展, 甚至笛卡儿也相信不疑。但是年轻的波义耳对这个问题十分惑疑, 他不仅要求科学工作者要注意实验, 而且要主动地实验, 从实验中总结经验。波义耳明确指出:“化学, 为了完成其光荣而庄严的使命, 就不能认为目前为止的研究方法是正确的。是必须抛弃古代传统的思辨方法”, 只有这样, 化学才能象“已经觉醒了的天文学、物理学那样, 立足于严密的实验基础之上。”他不仅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 而且也注意用笛卡儿的演绎法, 既重视实验又重视假设的作用。德国化学家维勒敢于冲破传统观点的束缚, 大胆设想, 大胆实验, 终于首先获得有机化合物草酸钾, 并又用两种方法合成当时公认的有机化合物尿素, 填补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鸿沟, 使统治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力论——只有生物才能合成有机物的理论彻底破产。

4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肖莱马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直接影响下, 开始研究科学的社会主义, 学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说和历史理论, 不久成为德国工人阶级的社会民主党的早期党员和共产国际成员, 积极参加国际工人运动。肖莱马一直没有结婚, 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业上。他还把大部分收入, 捐献给共产党和一些生活困难的同志。恩格斯在赞扬他的高尚品德时说:“这是我长期以来认识的最好的人中的一位。”

肖莱马特别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分析社会和自然科学问题。他常用化学史上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科学的发展对生产实践的依赖性和促进作用, 以及科学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作用。他在欧文斯学院专门开设了化学史和化学哲学两门课。这两门新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因为从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可以发展智力。肖莱马研究化学与众不同之处, 在于他能比较自觉地应用唯物辩证法观点来观察和思考化学现象。关于脂肪烷烃系列的研究, 他用由量变到质变的自然变化规律去解释烷烃中的同系物现象。他从有机合成的成就和发展的趋势来分析, 预见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未来图景。肖莱马明确指出:“化学的发展是按辩证法规律进行的。”化学家普利斯特列他发现了氧气即他所说的“脱然素空气”, 还分离了“硝空气” (一氧化氮) ”、“可然性空气” (一氧化碳) 、“硫酸空气” (二氧化硫) 、“碱空气” (氨) 等气体, 他研读了英国哲学家哈特莱的著作《对人的观察》, 1775年, 他发表了和特莱这部著作的简写本, 并增添了几篇自己写的补充论文, 支持哈特莱在书中的唯物主义观点, 他发表了自己的著作《论物质和精神》, 1778年, 他又发表了《一些唯物主义学说的自由讨论》。

摘要:运用化学史中的化学家的鲜活事例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键词:化学史,教学,育人

参考文献

[1] 柏廷帧, 著.胡作玄, 译.化学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 恩格斯, 著.于光远, 等译.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3] 龚育之.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 张嘉同.人文精神的韵味[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探究我国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危害和有效措施下一篇:建筑外墙节能技术的应用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