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税收体制改革

2022-10-29

一、引言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 依照手中所掌握的行政权, 依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居民, 公民或者经济组织征收而取得财政收入, 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国家征税不仅涉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 也对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 财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但是进步的同时,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 笔者从法治、民主、分权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我国税收制度不足的建议和措施。

二、税收的性质, 作用

(一) 税收的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 依法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或形式。[1]

(二) 税收的作用

理解税收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为国家治理提供最基本的财力保障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 各种经济和政治, 文化因素的渗透, 一国政治体制, 经济实力和文化环境等决定了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也决定了一国政府受民众欢迎的程度。而为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 为更大程度地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地向往, 政府必须有一定的财力作支持业, 这种支持在现代国家主要通过税收来解决。

2. 税收是确保经济效率, 政治稳定, 政权稳固, 不同层次政府正常运行的重要工具

税收收入在不同政府层级之间的科学话合理划分, 税收负担的合理, 税收政策的科学决定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政府运行的有效性和科学化, 也直接关乎政府运行正常化和政权稳定。

3. 税收是促进现代市场体系构建,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市场的公开, 公正和有效, 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宏观经济过多的干预, 影响了市场的公证性, 其中税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手段。

三、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及弊端

(一)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 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的总和。[2]目前我国税收体系种的税种包括: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关税等;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行为目的税类:城市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财产税类: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二)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弊端

1. 税收立法权限不严谨

所谓税收立法权, 使特定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认可、修改、废止、解释和监督税法的权力, 这种权力不仅关系整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收入, 而且涉及对于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保护。

尽管我国《宪法》第56条规定“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而且我国《立法法》第8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关于财政、税收基本制度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由于《宪法》第56条款对此没有明确和恰当的解释, 我国国务院及相关的行政机关通过税权立法获取了事实上的税收立法权主体地位。

2. 税制结构不够健全, 完整

税制结构仍存在部分不健全, 依然没有建立起能够调节社会分配功能的重要税种, 难以有效发挥税收制度的分配调节功能。尽管去年大力度的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 但是增值税的转型尚未完全到位, 难以有效发挥促进市场效率, 缓解社会贫富严重分化的积极效应。

四、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举措

(一) 推进税收法治化

从本质上讲, 公共税收就是法治税收, 因此, 建设公共税收, 必须实现税收法治化, 这对于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构建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

要按照“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以公共税收建设为主线, 既反应现实需求, 又讲究科学性和系统性, 构建比较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

2. 逐步提高税收的立法层次

要逐步改革税收立法体制, 消除税收机关立法权和执法权集于一身的弊端。可以根据目前的客观情况, 考虑逐步扩大国家立法的“分量”, 减少行政授权立法的“分量”, 从而改变当下税收行政立法权力过大、税收法律层次不高、效力差的局面。

(二) 推动税收民主化

公共财政税收的本质是通过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公共物品和服务实现有效供给的前提是社会成员的偏好通过一致同意, 公共选择等民主机制表达出来。另一方面, 社会成员之所以通过纳税等形式让渡部分资产给政府, 就是因为政府可以以公共代表的身份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基于这种认识, 政府的公共财政税收活动必须符合民主原则, 切实的由社会成员自己来抉择纳税事宜。

1.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其地位举足轻重,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必须同步健全这种制度, 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首先, 要注重人民代表的代表性, 重视提高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其次, 要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

2. 税收活动应当公开

为了便于人民代表的审议和广大社会成员的参与, 国家政府的税收活动应当尽可能的公开、透明。一方面, 公开透明的税收活动可以促进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让纳税人相信所纳税额足额缴入国库, 通过国家的公共财政能享受到对等的服务;另一方面, 税收活动的公开, 透明可以约束规范纳税机关人员的纳税行为, 从而杜绝一些不应发生的现象, 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三) 实施适度分权

集权与分权是财税体制的核心问题。在保证适度集权放入基础上以分权为导向构建财税体制是大多数国家的方向性选择。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 是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财税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所形成的分税制财税管理体系, 较好地处理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初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 充分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但是相对而言, 地方财权有所削弱, 与我们所希望的还有一些差距。如何在保障中央财税适度集权的基础上, 以分权为基本导向推进我国公共财税体制建设。

1. 赋予地方政府适度的税收立法权

科学划分税收立法权是税收管理体系的核心, 也是地方税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的前提。发展中大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中央集权型税收管理体系模式的选择, 人口众多以及地区间地理、文化、经济差异相当悬殊的情况, 为调动地方积极性, 应当在明确划分政府事权的基础上, 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立法权, 使地方税收来源与地方政府支出之间, 地方政府收支与当地居民生活利益之间联系的更为紧密。

2. 构建和强化地方税的主体税种

主体税种的构建是地方税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 是形成地方税收随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的关键, 因此, 必须统筹中央和地方税收体系建设的全局, 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规划地方税主体税种建设和完善的整体方案。

税收法治化, 税收民主化和分权规范性构建起了公共税收建设的制度框架:税收法治化为公共税收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并对税收行为予以规范;税收民主化反映了公共税收建设中税收决策科学性的客观需要, 是衡量税收公公话的重要尺度;分权规范性则要求正确处理政府间税收关系, 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的“共赢”。

五、结论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历经几度改革发展, 特色社会主义税收法律体系已经成型, 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快速稳步增长, 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纳税人权利以及实现科学发展观和推进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税收制度的几经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不论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还是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税收制度发展进步的同时, 也暴露了一些不足, 没有全面发挥税收的作用。本文从概念着手, 进而阐述现行制度, 分析制度弊端, 并对弊端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税收,弊端,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 赵书博.税收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4:97.

[2] 谭去哲.论我国税收立法权的制约——兼对<宪法>第56条的法律解释[J].社会科学家, 2012.

[3] 铁卫, 李受鸽.税收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精细化管理下的医院办公室建设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