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调控的原则策略

2022-09-11

所谓课堂调控,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正确地作出判断, 恰到好处的处理, 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视角点拨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 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达到最佳教学境界的一种课堂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运用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 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 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使之成为一种教学的艺术。

一、情绪调控

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的社会人, 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情绪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 情绪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应对与调控的变量, 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 转移注意法。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 可迅速回忆一件高兴的事或转换一下当前的教学活动, 当自己投入到另一种教学活动中时, 就很可能暂时忘却了刚才的不愉快。即便不能忘却, 也可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活动, 尤其是学生的读、讲、写等自主活动赢得控制自己的时间, 平息不良情绪。

(二) 氛围塑造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的带动下, 乐于学语文, 学会学语文。当学生在压抑、沉闷的情绪的主导下, 教师就要运用各种的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的情绪。

【案例1】:黄雨华老师在教《桂林山水》时, 一上课, 便满怀激情地朗诵起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同学们, 桂林的山水到底多美呢?”这时已深受感动的学生早已迫不及待翻开课文了。在这种诵读的情感的氛围中, 教师怀情而教, 学生领情而学, 从而构筑了课堂教学中一个独特的情感空间。

【案例2】:一位教师执教《背影》一课, 教师一上课就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 读到感人处, 情不能自已, 声音发颤带有哭声, 引起学生的不解, 甚至没想到的是部分学生却在下面偷偷地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发脾气, 而是耐心地讲述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特殊情感, 并谈起了自己对父爱的感受和一些遗憾的经历, 在引起学生的共鸣的情况下, 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感念父母的操劳, 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这样一来, 教师不仅能使自己从窘态中解放出来, 有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 问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三) 幽默调节法。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引发喜悦, 愉快的情绪、情感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体力水平, 教师不时的用点风趣幽默的语言, 对激发学生的愉快的情绪,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是有一定作用的。

二、教态调控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充分看到, 教态的适度变化在教学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 语言调控。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 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而且, 它又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调控艺术的强而有力的手段, 让教学艺术锦上添花。

(二) 体态调控

动作, 即是体态语言。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借助动作、手势, 就能增加说话的力度, 渲染课堂的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 表情调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通过自己丰富的表情传达自己的情感并调控课堂。课堂上教师的眼神, 无论正视、俯视、环视、点视都有不同的内涵, 运用得好,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终生难忘的印象, 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佳效果。如果斜视学生, 往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或厌恶情绪;或是上课时只习惯于看着前排的学生, 而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学生的话, 还会在学生中产生“亲一些、冷一些”的感觉。所以要“一视同仁”, 要用目光来回扫视全班学生, 这是不可忽视的。此外,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如果离学生越近, 越要避免师生间目光接触, 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误解, 影响学生。教师上课面带三分笑, 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敬可亲, 师生间亲密无间, 无拘无束。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生动有趣。

三、节奏调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 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有规律地施加教育影响力, 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张弛相间、高低参差的一种现象。合理的教学节奏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 她来自教师主观想法与客观条件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适宜学生学习的节奏, 做到难易结合, 快慢结合, 动静结合。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 当“快”则“快”, 宜“慢”须“慢”, 并且特别注意“快”须有度, “慢”不拖沓。“动静结合”, 就要有“动”有“静”。有时要“动”, 讨论、问答、朗读、争辩、唱歌、绘画、表演等等, 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使其保持兴奋状态;有时要“静”, 观察、听讲, 思考, 默读, 联想、书写、自省等等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案例】:《惊弓之鸟》教学片段

师:读完了,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

生: (顿时来劲) 什么问题?什么问题?

师: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讨论一下。

生: (热烈议论)

生1:我说!是更赢害它, 是更赢的“嘣”!

生2:我不同意。更赢根本没碰到它, 是先前那个猎人, 大雁的伤是以前受的。

生3:以前那个猎人又没射死它, 它不是活得好好地, 在飞吗?

生4:是那群大雁, 干嘛不回来找找它?要不, 它也不会这么孤单失群了!

生5:我认为关键是它自己!它要是心理素质好, 不吓自己, 更赢的弓弦再是“嘣!嘣!嘣!”也不碍事! (众大笑!)

师:你说得真好:我觉得这只大雁在于自己吓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 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惊了, 其实它只要不惊, 不往上飞, 伤口也就不会裂开, 也不会直掉下来了……那么, 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生: (立即接) 不要当惊弓之鸟! (众笑, 你是鸟吗?)

生: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自己吓自己。

生:不要太心虚了, 否则会自投罗网。

师:“自投罗网”? (学生笑, 插话, 你是坏人啊:)

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 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 别自己吓自己, 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师:不错, 我想他说的就是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了吧!这个作业, 不知你们能做吗?请写写看。

这只受箭伤的大雁, 只要 () , 就 () 。

生:写作业。 (提醒写字姿势)

师: (巡视, 给予个别指导) 。做完了?我们交流一下。

生1: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只要心理素质好, 就不会丧命。

生2: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只要不自己吓自己, 就不会命归黄泉。

生3: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只要冷静、沉着, 就平安无事。

……

在教学高潮之后, 让学生静下心来, 学学字、写写字, 动静结合,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 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弹性。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老师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待练写后, 把学生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同学、老师展示, 使学生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

四、提问调控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钥匙。教师往往用一个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探究, 而当学生因问题范围或难度太大而无从下手时, 教师应将问题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或铺路搭桥, 化难为易;或绕道迂回, 旁敲侧击;或同类启发, 触类旁通。

【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 问学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是什么?”结果, 没有学生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过程”这个词太抽象,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懂, 所以, 为了应付老师的提问, 学生只好乱猜。但提问如果换成“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成青蛙的”, 学生就容易回答了。

其实,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 若没有成熟的课堂调控的保驾护航, 即便再精巧恐怕也是无法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把课堂调控视同纪律控制是对调控的误解, 课堂调控应是一项多元组合的教学保障策略, 更是一项教师教学控制的高级艺术。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和内化。只有真正形成调控的能力, 才能在动态的教学现场中挥洒自如, 令课堂起死回生。

摘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运用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 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 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使之成为一种教学的艺术。鉴于此, 本文基于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 提出了“情绪、教态、节奏、提问”等几方面谈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调控艺术。

关键词:课堂调控,原则,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2】《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3】《小学语文教师》。

【4】《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浅谈高校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下一篇:开封市花生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