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形势分析政策展望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摘要: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中往往会低估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对该传统观点给予了抨击。货币政策周期内,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及行为与货币政策传递的有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宏观系统性风险有直接的关联。由于次贷危机背后的过度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的管控,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已不适用。探索建立新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已成为全球各国家监管当局新的重大课题。在宏观审慎体系的周期中,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央行宏观审慎政策的导向紧密相关。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处于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以上均能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做出改变。基于此,本文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出发,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作用。并且结合“保险效应”(存款保险制度、政府兜底作用)和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环境背景,进而以此来作为逻辑主线,从而构造出本文的研究框架。最后将问题的落脚点放在经济情景的模拟下,如何使得双支柱政策协同作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来探讨双支柱调控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根据以上逻辑主线,本文将尝试探讨以下问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是否存在着“保险效应”?“保险效应”的视角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如何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如何受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否体现双支柱政策的协同作用?通过情景模拟分析,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如何协同作用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在特定的经济情景中,双支柱调控政策如何作用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才能保持经济的均衡呢?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政策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双支柱政策的协同作用也起到探知作用,为我国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支撑。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提出论文背景、研究意义等;第二章是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综述以及文献评述;第三章基础理论分析;第四章侧重于“保险效应”视角的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第五章侧重于利率市场化视角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第六章侧重于情景模拟视角,双支柱调控政策对风险承担协同作用;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政策启示及研究展望。本文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且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宏观经济环境、商业银行自身特征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不一致。论文依据我国商业银行近二十年的数据,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会有所提高,验证了货币政策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且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即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非对称性。(2)商业银行自身特质方面,总资产收益率高、资本充足率高以及规模大的商业银行,由于其传统业务盈利较为稳定,且风险资本比例低,在承担风险方面会显得更为审慎。(3)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企业获利能力较强,出现违约的情况相较于经济萧条期低,所以资金供应方的银行呈现的不良贷款率也会比较低。同时A股市场较好的形势会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4)风险承担的“保险效应”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保险效应”能够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增加,所带来的风险承担会减少。经济增长能够改善由“保险效应”带来的风险承担增加,这也许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风险承担传导机理的“保险效应”会逐步减弱。A股市场变量与保险效应IDS交叉项系数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说明A股市场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理的“保险效应”不存在,或者不明显。第二,在实证研究侧重于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研究表明:(1)现阶段我国所推行和采用的宏观审慎工具是有成效的,通过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不仅能够降低银行的顺周期性,且有利于平滑信贷周期。(2)在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中,盈利能力强的商业银行所具有的风险水平要比其他银行低;资本充足率越高的商业银行能够抵消宏观审慎政策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3)经济向好的时期利用收紧政策工具,而在经济发展态势呈现下行趋势时放松政策,可以弱化风险承担和宏观经济环境之间的正向关系,有利于平滑信贷周期。此外,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顺周期性也能得到明显降低。(4)在实际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对商业银行能够造成系统性风险,且不断加大银行风险承担;在经济增长、股票市场繁荣时期,若强行实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则会加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更为困难,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规模越大的银行,会存在“价格领导者”以及“大而不倒”的优势,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规模大的银行倾向于承担更多的风险。第三,通过实证研究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协同作用发现:(1)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削弱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适宜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能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带给商业银行的风险。(2)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强度的加大,会使小规模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立场变化的反应敏感性降低。宏观审慎监管的加强,更加有助于降低核心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的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立场变化的敏感度。(3)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商业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显著的抑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利率市场化后所带来系统性风险不可避免,加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由于保险效应,使得商业银行也倾向于主动承担风险。但是,在双支柱协同作用的框架效应上,表明双支柱的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本文的创新在于:第一,将双支柱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放在“保险效应”中展开。“保险效应”是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机制,可分为存款保险制度、政府保险预期,这些直接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本文将会分析其在双支柱框架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第二,从利率市场化背景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其有助于优化配置金融资源、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推进市场化利率的进程中,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系统性风险。本文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如何影响由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还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风险承担的政策工具选择。第三,在探索双支柱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方面,(1)利用系统GMM方法、PVAR方法分析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影响关系,包括风险承担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传导效果以及双支柱政策协同作用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从脉冲响应图、方差分解来分析双支柱政策如何协同作用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尝试将双支柱框架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放在经济情景中分析,从大量的实证出发,研究了不同经济情景的双支柱策略选择,这些均为我国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政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2.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2.2 论文结构

1.2.3 论文基本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综述

2.1.1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2.1.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

2.2 宏观审慎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综述

2.2.1 宏观审慎政策及其工具

2.2.2 宏观审慎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2.3 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综述

2.3.1 双支柱政策的协调

2.3.2 双支柱政策协调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2.4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3.1.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保险效应”

3.1.3 宏观审慎政策及其工具

3.1.4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风险防范

3.1.5 “双支柱”框架机制与经济情景

3.2 基础理论模型

3.2.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础模型

3.2.2 双支柱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础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侧重“保险效应”视角

4.1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

4.1.1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4.1.2 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4.2 计量检验结果与分析

4.2.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基本检验

4.2.2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保险效应”检验

4.2.3 模型稳健性估计

4.3 本章小结

5 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侧重利率市场化视角

5.1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

5.1.1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5.1.2 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2 计量检验结果与分析

5.2.1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效性以及风险承担的基本检验

5.2.2 利率市场化视角下宏观审慎政策对风险承担影响

5.2.3 模型稳健性估计

5.3 本章小结

6 双支柱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侧重情景模拟视角

6.1 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系统GMM法

6.1.1 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6.1.2 协同作用的基本检验

6.1.3 利率市场化、“保险效应”框架的影响

6.1.4 模型稳健性估计

6.2 双支柱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PVAR法

6.2.1 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6.2.2 计量检验结果与分析

6.3 双支柱政策框架下的情景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启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论文成果

致谢

上一篇:足球体育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药品体系质量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