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基础化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文章研究以基础化学实验为切入点,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提出模块化实验方法,探讨应用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旨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化学实验技术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第一篇:大学基础化学论文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中学生的问题及能力不足的现状分析

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出发,着重分析讨论了学生在实验课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并讨论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中,这些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

实验教学 大学化学 教学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理论和定理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并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许多理论上的应用、评价也依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再者,化学实验教学由于自身的优势,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随着化学教育面向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而突破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关键。在大学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有着相当大的比例。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以无机、分析、有机和物化等理论体系安排实验教学,实验在整个教学的环节极其薄弱。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提出: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不仅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品德和精神。化学人才的智力因素由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七种能力组成,而这些能力都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全面的训练。

我校的化学与化工学院设置的化学基础实验课是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实验课,因此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由于各学校的实验资源的差异,实验课上大多数学生只能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下,通过观察、记忆、想象,初步掌握一些操作的要领,缺乏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对待实验的态度不够积极

许多学生选填的专业志愿并不是化学专业,对化学的兴趣也很有限,所以对待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要求大家提前10分钟到达实验室检查预习报告,但还是有很多人在打铃的时候才赶到。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没有了理论课上的严肃和认真,互相交头接耳,相互讨论,有的甚至在实验室里到处乱窜,课堂上接听手机。如碰到要求严格的老师,学生态度会认真点。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如果遇到实验现象和结果与教材上描述的有差别的时候,大多都跳过,并没有追根寻源,为的是能够尽快完成试验,就算实验现象和结果和理论上差别很大,有些学生也视而不见,随意编写实验数据和结果,完全没有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课前预习不到位

对于要上好一节实验课的老师来说,实验前的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每次实验课前任课老师必须对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预备试验,检查实验仪器和药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应该在实验课中强调的重要的实验步骤做好记录。对于上实验课的学生来说,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完成预习报告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同学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只是简单照抄教材上的实验原理和步骤。上课时等着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然后“按方抓药”机械地进行操作。这还是处在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动手能力较差

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经历,有些农村来的学生,受条件限制,在中学阶段根本就没有在实验室做过化学试验。所以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能理解的低级错误也就可以理解了。大多数人的实验台面上各种仪器和药品摆的乱七八糟,用完后的药品和仪器也没有及时的归还原位,不仅对别人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造成不小的麻烦,还有一些常识性的操作也出现低级错误,例如用胶头滴管滴加试液的时候滴管伸入了试管里面。虽然出现这样错误的人不是大多数,但还是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较差,水平良莠不齐。

四、深入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差

本科学生对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后的总结不够重视,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不会深入思考缘由,甚至对于师范专业的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面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只能无言以对。此外,本科生在实验中对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大部分都不带进自己的思考,不去质疑老师所讲的准确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提出新问题往往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创新往往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创新可言。而学生有时候碰到疑问,对教师的回答都深信不疑,有时候,甚至于教师的口误,学生都没有质疑。

五、表达能力欠缺

有一部分本科生很认真的准备实验,也能够很准确的完成实验操作,但被邀请去具体讲解实验的内容和过程时,却不能完整准确的表达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在专业术语方面更欠缺表达能力。

六、观察能力差,不会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要认真,专心,要帶者问题去观察,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去抓获各种直观现象和信息,并及时把现象和原因联系起来。可是带实验的老师经常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做实验连笔都不带,肯定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就是空白。他们只顾做自己的实验,大脑没有考虑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和反常的实验现象不重视。

七、公共意识差

很多学生在使用药品时,使用完了,不盖盖子;用完天平不清扫,游码不归零;使用过的抹布随手一丢,也不搓洗;蒸馏水瓶的水用完了不积极去打等。

这些都反应了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的需要我们通过寻求有效的方法。

国外(美、英、日、德等)理科院校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从80年代起经理了根本的改革,基本打破了原无机、有机、分析和物化“四大金刚”设课的旧体系,内容虽然没有统一,但所具有的共同点是: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课时超过理论课时数;无机、有机、分析和物化相互渗透,强调实验的综合性;对学生的实验要求高,美国各大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能力要求。通过参阅基本文献设计实验;能够处理操作中的事故;能准确完成定量实验;会使用现代一起测试手段;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并能口头及书面表达。这些改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国外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普遍增强。而在这些方面,国内大学生的能力还远远不及。

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通过实验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江.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林金华.综合性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一)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10,25(5).

[3]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1989,14(1).

作者:易琼 李玲 王娟

第二篇: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模块化改革初探

【摘要】文章研究以基础化学实验为切入点,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提出模块化实验方法,探讨应用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旨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化学实验技术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大学化学 模块化 实验教学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化工和近化学化工类专业主干基础实验课程,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围绕着传统的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的理论教学展开的,其实验教学的管理职责分属于相应的教研室。这种以化学二级学科为基础、四大化学实验为支柱发展起来的实验教学体系,在系统的严谨性、内容的成熟度以及与化学原理的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上表现出突出的优点。实验课程教学具有跨学科、跨专业、面广量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建立了“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按照实验教学“整体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在一级学科层面上进行整合,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通过强化基础训练,优化基本实验内容,适当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报告总结等过程了解化学学科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程度提高,对教师目前从事的科研也十分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加入导师的科研工作,就是新生在假期也留校跟随导师开始最基本的科研训练了。与此同时,导师对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表现出的实验能力也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新的模块化实验体系对促进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科研 ,能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等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1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的现实情况

(1)实验内容上安排不合理,不能反映出时代要求。以四大化学为平台开设的实验中,一些基础实验和基本操作分散在各门实验课中,造成同类型的实验内容的重复现象。而对于教学所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训练的实验数目又不足。在这种体系下的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和经典实验,而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性的内容以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少。

(2)实验课程自身的教学作用得不到发挥。由于实验课程是依照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 在具体安排上需要尽量保证与理论课程设置的一致性, 因此实验课程变得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补充成分, 而其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没有被关注,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自身的教学作用。

(3)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培养的是“照方抓药”的药剂师型化学人才。实验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 的教学方法,实验讲义和实验用品讲解得越来越详尽, 学生“照方抓药”进行操作, 造成学习主动性被抹煞,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得不到培养。

(4)实验教学管理体制问题重重。这种由教研室分管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各自都要求体系的完整,忽视了当前化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或化学学科内部各二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 也无法从化学学科发展的总趋势对教学实验的改革作通盘考虑。同时实验管理上自成一体, 造成了过多的课时浪费在了不同实验课的技能训练的低层次循环上。

随着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正在与其它领域发生相互渗透和交叉,这促使化学实验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上必须进行大的变革,以跟上时代不断发展的步伐。现在的化学实验已逐渐从原来所依附的理论课程中独立出来, 和化学理论共同成为现代化学教学的两大支柱。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作用,并与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研究化学实验教学面向21世纪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新模式下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模块化改革的意义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模块化改革,适应本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管理体制、实验教学运行模式,完成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更新任务,避免实验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在多个实验课中重复开设的情况,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基础化学实验的综合实验模块,可将教师科研项目渗透到综合实验,建立校内学生实践基地,增加实验教学的实战性,突出地方资源特色,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各个模块教学内容之间均实行循序渐进的进阶式教学,避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与重复现象,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开设的合理衔接。

模块化教学法(Mr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臧大进、严宏凤[1]等认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模块化教学的思想已为职教界普遍接受,如何真正搞好模块化教学,主要涉及思想認识、教材问题、实验内容和实验场地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毛祥庆[2]把模块化教学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出多层次的功能模块实验,从深度和广度上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为深入综合分析讨论,提供了大量素材,因而能逐步训练学生按规范撰写科技报告、学术论文。此外,刘德汞、马万山[3]在高师化学实验课程研究中发现实验课程不仅在课程设置上依附于理论课程,在实验内容和时间上也严重依附于理论课程,由此提出了打破附属、构筑基础、精选内容、形成梯度地调整实验课程体系。陆泉芳、俞洁[4]在分析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实验课程改革的新体系,提出了打破二级学科的限制、整体规划化学实验的新思路,建立按照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现代化学实验三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基础训练实验、综合训练实验和应用性、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的“一体化、三阶段、三层次”设立实验课程的新方案。李荣华[5][6]丁爱琴[7]等也在模块化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综上所述,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模块化改革研究在我国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教学管理体制和科学合理的教材。对于我们这一刚升本成功的学院来说,如何在新形势下着力开展基础化学实验研究更是具备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主要内容及改革目标

基础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和核心,既有别于理论教学,又与其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实验教学要想充分发挥其功效,就必须在大的化学系统中整体考虑其内容的设置。为此,我们依据模块化教学理论,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落实为出发点,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建立了基础化学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构建实验教学资料、教学管理、评价与反馈的信息系统。需要再通过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进行论证、细化;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选择吸收与转化;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全新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大纲。

3.1 课程体系的改革

化学基础实验室主要承担无机实验、有机实验、分析实验、物化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5门基础课程的实验。实验开出的类型,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数量少,设计性实验根本没有。为此,在实验课程内容上,首先要树立这种意识:化学实验教学与同期讲授的理论课程应该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的关系,理论课程体系以化学原理为主线,实验课程体系则以实验技术要素为主线进行规划。其次在内容编排上,需要更新和改进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反映科学发展前沿的新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体系在改革目标上,要彻底打破原有的以二级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化学专业旧的分割式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淡化二级学科,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实验融为一体,根据《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新的实验模块教学体系。新体系由“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元素与化合物的定性和鉴别”、“基本化学合成与制备”、“物理量和参数的测定”、“定量和仪器分析”和“综合化学实验”六大模块组成,从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训练出发到有设计性、有目的的综合化学实验。体现多模块、多层次、一体化的安排,实现学科综合,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3.1.1 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的出台:

需要再通过对大学基础实验研究的方案进行论证、细化;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选择吸收与转化;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全新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大纲。

3.1.2 新实验教学体系所涉及的实验室功能的重新定位,实验室的布局和结构的相应改变:

将原有的实验室合并,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培养专职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鼓励有责任心有经验的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大力提倡把实验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把教师的科研和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3.1.3 一种长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

这种评价过程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开展自我评估、小组学习时的同伴评估,以及开展学生自我展示等活动,同时引入更多的形成性反馈机制,以增强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能力。这种评价机制还需要关注与评价相关的学习过程,弱化由评价带来的学生焦虑心理,以及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分离的办法来提供形成性反馈信息。

3.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的实验体系的建立,对我们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實验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尝试,根据新实验体系下的不同实验模块各自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着手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在新实验体系下的我们可依据不同实验模块各自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着手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3.2.1 各个实验模块中的浅层知识问题,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

课堂实验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紧扣本次课实验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实验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3.2.2 在“元素与化合物的定性和鉴别”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方法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在“元素与化合物的定性和鉴别”模块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实验指导上提出观察的重点,指出观察的正确姿势、动作要领及判断标准。要在每次的实验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求操作规范;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实验记录本上。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变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打好创造的基础。

3.2.3 在实验模块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

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各个实验模块内容相对独立,我们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一般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2.4 在“综合实验” 模块,采取综合启发式教学法和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按自主探索方式,通过分析、推理设计实验方案,再在教师的实验指导下开展。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主张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教师选取一些灵活性、变通性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在新体系下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其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教师方面,通过对不同模块实验的目的和具体任务的明确,以及在熟悉和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对实验模块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组织,然后选择各阶段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合成和整体优化;学生方面,以期达到在这些实验活动中学生运用化学原理积极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管理体制的改革不理

管理体制上,本次研究试图在一级学科平台上构建化学实验管理体制,从一个高的层次来指导实验教学工作,这也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实验仪器、药品的采购和管理。

在一级学科平台上构建化学实验管理体制,该体制机构运行起来更加方便;从一个高的层次来指导实验教学工作,不是削弱教学方面的功能,也不是单纯加强实验教学方面的功能,而是给理论教师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极好机会,给实验技术人员创造了和教师相互学习理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极好机会,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个和谐的统一体的建立,将使办学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臧大进,严宏凤.模块化教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教通讯,2001,(5):65.

[2] 毛祥庆.工科物理实验功能模块化教学探索[J].实验与技术管理,1998(2):53-55.

[3] 刘德汞,马万山. 高师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刍议[J].化学教育,2001(1): 13-14.

[4] 陆泉芳,俞洁.高师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5(8):44-46.

[5] 李荣华,陈建中,黄贞月,高绍康.在一级学科平台上大学化学实验模块化改革浅析[J].引进与咨询,2002(6):105-106.

[6] 高绍康,李荣华,陈建中,黄贞月.建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引进与咨询,2006(3):49-51.

[7] 丁爱琴,孙芹英.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J].中国大学教学,2008(9):78-80.

作者:毛献萍 李金芳 黄志强

第三篇:夯实化学基础 强化专业对接

摘要:本文对医学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教学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关键词:护理专业 化学教学 专业对接

化学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教学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上好化学课?我将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1 课程设置

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1]主要分文化基础模块(数学、语文、外语、化学、体育、计算机等科目)、专业基础模块(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和专业模块(人际沟通、护理礼仪、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并按这个顺序设置衔接课程。化学属于文化基础课,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学好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必须具备的,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学好化学必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护理专业《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三部分。根据医学护理专业的需要,第一部分无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溶液和电解质溶液。要有针对性地选定教学内容,强调课程和职业相结合。例如:溶液教学的侧重点是四个不同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能看懂静脉注射液标明的浓度,而不是将精力用在复杂的溶液浓度计算上。而学习溶液的渗透压时提出与护理工作联系紧密的问题:(1)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什么要给病人输等渗溶液?(2)病人在急需提高血糖含量时为什么可以给病人缓慢输入少量的2.78 mol/L高渗葡萄糖溶液?学生理解这些化学原理将非常有助于她们学习“三理一剖”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的准备。

电解质溶液的教学侧重医学常见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例如:学习缓冲溶液时需解决人体内重要的缓冲对与护理专业联系紧密的问题(1)为什么人体摄入过多酸性或碱性食物血液pH仍能维持在7.35~7.45之间?(2)血液中最主要的缓冲对H2CO3-NaHCO3如何与肺的呼吸功能及肾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密切配合维持着人体正常的血液pH范围?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理解这些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基础,对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知识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部分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是医学常见的有机物,像护理工作中常用到的酒精,常接触到的消毒剂、麻醉剂、防腐剂,及人体代谢中涉及到的酮体、乳酸、脂肪酸等,还有人体必须的三大物质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等都在此学习。

第三部分化学实验重点训练学生掌握今后护理工作中常遇到的消毒剂稀释。

总之,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学要注重化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注意与后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衔接。以专业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从非必要内容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教学与实际工作贴近,为毕业后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3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1 运用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2]:或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或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教学内容,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有机物醇时,先以故事形式讲述“1998年春节发生的山西假酒案”造成27人丧生,222人中毒入院治疗,这些患者症状是抽筋、呕吐、走路不稳、视觉模糊、甚至失明。这起震惊全国的假酒案致使山西白酒业从此一蹶不振。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甲醇中毒进而引出醇的结构等教学内容。案例式教学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3]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望,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病例:患者,女,45岁,平时经常出现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天半夜突然发病,出现剧烈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超声诊断:胆结石、胆囊炎。经消炎治疗后切除了胆囊,取出几十粒结石,人体胆囊内为什么会形成结石?胆结石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引出胶体分散系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探讨性的与专业相关的不同问题,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例如,在讲授溶液浓度时提出:临床常用的静脉滴注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溶液,消毒用的75%消毒酒精,它们的浓度单位一致吗?临床护理工作中给患者换药时通常用与组织细胞液等渗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配制眼药水必须与房水的渗透压相同,为什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师生讨论或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出正确结论。互动式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提高教学效果。

3.3 实践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4],达到“一口清,一手精”

例如:我们护理专业实训项目是“医用酒精的稀释”,教师模拟病房情境设计问题:某医院需要消毒酒精,作为一名护士你要完成这一任务。现在你面前有一瓶0.95的医用酒精,医院需要500 ml消毒酒精。你如何操作?以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触动学生主动地反复练习,通过训练达到“一口清,一手精”使学生掌握今后护理工作中要用到的操作技能。

总之,职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陈晓敏.浅论我国护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课程设置[J].哈尔滨医药,2006,26(6):60-61.

[2]狄勇,彭传梅,唐璟.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2):1437-1440.

[3]蔡映云,何炜.在临床药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尝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1):41-43.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3-44.

作者:段卫东

上一篇:企业形象设计论文下一篇:会计管理体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