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刑事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实证研究 ——以H省为视角

摘要:《公益诉讼解释》第二十条首次规定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1意在将打击犯罪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效并举,自出台以来在司法实践中愈发得到重视。但囿于立法初立制度性条款规定较为原则,加之理论研究滞后,检察机关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通过对样本地区H省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解释》出台后的实施状况开展实证研究和相关数据分析,了解当前检察机关提起该诉讼制度的司法运行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争议,以正确回应当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保障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运行顺利。第一部分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概述,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把握“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来解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含义和特征,将该诉讼定义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同时造成社会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受损,检察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公诉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确认被告人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二是介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沿革情况,了解该制度从实践探索到司法解释确立的发展历程。三是厘清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间的区别,前两者在制度确立时间、案件范围、保护目的以及诉讼请求上存在差异;后两者在立法目的、案件管辖层级和适用法律上存在不同。第二部分介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运行现状,以2018年司法解释出台后一年时间里H省检察机关对该类诉讼活动的运行情况为基础,结合人民法院审理作出的判决书对案件分布、案件类型、诉前公告、审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从实践情况来看,H省各基层检察机关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地域分布不均衡,尚有部分地区未办理过该类案件;案件类型集中在环境资源和消费者安全领域,且存在“环多消少”特点;该省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存在未履行诉前公告程序的情况,诉讼请求突出新型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注重对受损公益的修复等情况;判决书中援引多种程序性法律规范,法律依据不统一。第三部分讨论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制度规则缺失和司法适用混乱两个层面。在制度层面上,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的角色身份模糊,存在公益诉讼起诉人、原告人以及公诉人等不同的角色称呼;制度缺失导致诉讼请求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突破现行立法规制;制度依据的法律规范有待统一。在司法适用层面上,不同制度间存在混淆适用的情况,在证据收集和证明标准方面司法实践不顺畅导致该类诉讼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第四部分提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完善路径,从规则制度和司法适用层面以及配套设施上分别提出应对方法。在制度层面上,明确检察机关在诉讼中具有公诉人和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地位;在《刑事诉讼法》中体现该诉讼制度以及相关诉讼请求,并将《刑事诉讼法》作为该制度的程序性法律规范依据。在司法适用层面,检察机关应严守社会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以环境资源类和消费类案件为客观范围,规范检察机关适用证明标准和收集证据等调查取证工作,加强调查取证能力。在配套设施层面,积极加强检察机关多渠道协作配合,既加强内设机构间配合机制,也要同公安机关和鉴定部门间建立联系。

关键词:检察机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公益诉讼

学科专业:诉讼法学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概述

(一)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基本内涵

(二)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发展沿革

(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其他诉讼方式的区别

二、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运行情况考察

(一)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分布情况

(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类型情况

(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公告情况

(四)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理情况

三、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存在问题

(一)检察机关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主体身份不明确

(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讼请求有待明确

(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律依据有待统一

(四)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混淆适用

(五)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存在障碍

四、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完善路径

(一)明确检察机关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身份

(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

(三)统一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

(四)准确把握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五)规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工作

(六)建立检察机关内外部协作配合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社区护理医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文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