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学复习重点

2022-08-10

第一篇:国际安全学复习重点

国际投资学重点章节复习介绍

国际投资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 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

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

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 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的股票、公司债券、

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第二章

1. 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

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2.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 期变化过程。

3. 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为资本化率,

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 有效边界:是马科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为效集或者有效组合,

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

5.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

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经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第三章

1. 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机构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至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 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联结总和。

3. 职能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

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4. 跨国经营指数:(TNI)这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

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数平均值,是衡量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TNI=(国外资产 / 总资产 + 国外销售 / 总销售 + 国外雇员 / 雇员总数)/ 3

5. 网络分布指数:是用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数量的指标,是公司国外分支机构

所在的国家数与公司有可能建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国家数之比,也是反映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6.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取消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并相应

建立不用程度、不同地理范围的国际联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

第八章

1. 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国际投资的东道国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是

东带过的自然、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体。

2. 硬环境:是指与投资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如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

3. 软环境:是指各种非物质邢台的社会人文方面的条件,如政策法规、教育水平、办事效 率等。

4. 法律公正性:是指法律执行时能公正地、无歧视性地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诉讼主体。 5. 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是国际投资者根据国际投资的具体需要对东道国投资环境所作的

系统评估,它是国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6. 三菱投资环境评估法:是通过对各国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劳工条件和奖励制度等

四项因素的比较评估,评定各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势,并根据各因素对投资的重要性而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得出各国投资环境的有限顺序的投资环境评估方法。

7. 投资环境冷热比较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即把

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的评价。

8. 罗氏等级评分法:是将一国投资环境的一些主要因素,按对投资者重要性大小,确定

不同的评分标准,再按各种因素对投资者的利害程度,确定具体评分等级,然后将分数相加,作为对该国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总分发高低反映其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便于在各国间进行投资环境的综合比较。 第九章

1. 技术溢出效应:是指投资主体在从事生产或其他经济行为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其技

术,而是在其经济行为中自然输出技术与其他可引起的技术提高。

2. 产业“空心化”:是指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服务产业经济化的现象,亦即随着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导致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狭义的产业“空心化”是指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国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

3. 顺贸易型投资:是指起着增加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国际毛衣作用的国际直接投资。

4. 逆贸易型投资:是指起着减少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国际毛衣作用的国际直接投资。 5. 税收抵免:是指为了避免双重课税,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允许纳税人从其应纳

税额中扣除东道国对该企业已征收的税额的税收政策。

6. 税收饶让:是指仅承认东道国的征税权,投资国放弃征税权的税收政策。

7.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以合法手段跨越税境,通过资金或物的流量来减少和免除纳 税义务的行为。

第十二章

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又称股权式合资经营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

营企业法》建立的企业,是外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合资经营企业。

2. BOT方式:也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同私营机构(在

中国表现为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该项目公司承担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的筹资、建造、运营、维修及转让。在双方协定的一个固定期限内(一般为15到20年),项目公司对其筹资建设的项目行使运营权,以便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偿还该项目的债务并赚取利润。协议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 3. 出口信贷:是指在购买大宗设备和技术上,出口国政府为了支持扩大本国出口和加强国

际竞争,通过政府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担保,鼓励本国商业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及银行提供贷款,以解决买方支付的需要。

4. 偿债率:是指当年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它是分析、衡量外

债规模和一国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5. 买壳上市:是指通过收购另一家已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即空壳公司在全部或部分股份,取得对上市公司的实际管理权,然后注入本国国内资产和业务,以达到海外间接上市的目的。

第十三章

1. 股权投资:是指以资金形式投资国外经营企业,并对企业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投资。

2. 非股权投资:是指不以持有股份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方式,包括技术授权、管理合同、生产合同、共同研究开发、合作销售、共同投资和共同承揽工程项目等。

简答题

第一章

1、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的波动性差异。

统计研究表明,国际直接投资的波动性要低于国际间接投资,其原因如下: (1)国际直接投资者预期收益的视界要长于国际证券投资者。 (2)国际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更加趋于多样性。 (3)国际直接投资客体具有更强的非流动性。

2、简述国际投资的性质。

(1)国际投资是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2)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配置的优化。 (3)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 (4)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 (5)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3、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

(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年):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 (4)迅猛发展阶段(1980~1999年):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

(5)创新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日趋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投资新热点。

4、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1)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经济衰退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b、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战略因素;c、区域一体化政策因素。

(2)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跨国公司战略因素。

5、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

(1)它们的联系在于:首先,两者的研究领域中都包括货币资本的国际转移;其次,由于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投资活动相互影响,因而在学科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对方因素。 (2)它们的区别在于:首先,两者的研究领域方面各自具有独立部分;其次,即使在其相互交叉的共同领域,两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第二章

1、简述厂商垄断优势理论。

(1)厂商垄断优势论以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其基本理论前提。

(2)该理论认为跨国企业拥有厂商特有优势是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条件。 (3)厂商垄断特有优势是作为垄断者或寡占者的跨国企业的垄断或寡占优势,因此,厂商垄断优势论是寡占竞争理论。

(4)厂商垄断特有优势不仅体现在物质资产上,而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厂商所拥有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上。

2、简述增长最大化厂商与利润最大化厂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别。

经理控制下的增长最大化厂商与股东控制下的利润最大化厂商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各个时点上,增长最大化厂商的销售量总是大于利润最大化厂商。 (2)增长最大化厂商较早从出口转向直接投资。

(3)从出口到直接投资的转折,增长最大化厂商不像利润最大化厂商那样等到市场扩大后才转向直接投资,而是在此点之前就已先行转为直接投资。

3、简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1)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建立在比较成本原理的基础上面采用正统国际贸易2*2模型。 (2)该理论以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背景,其基本观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因此,该理论注重的是一种区位特征,属于宏观理论。

(3)该理论依据比较成本动态变化所做出的解释,特别适合于说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4、简述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以厂商垄断优势或内部化优势为核心的主流优势理论难以解释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由此发展了若干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主要有:

(1)防御型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中国台湾小企业为适应岛内经营环境变化而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2)依附理论。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三角”国家跨国公司从复合一体化战略向网络战略转变过程中,带动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3)信息技术理论。该理论认为促进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的进步。

5、简述资本市场线的主要特征。

(1)CAPM模型中的证券组合可以包括有风险和无风险两种证券,而且投资者可以借钱投资,这样投资者所能选择的证券组合就由马氏理论的有效边界变为一条资本市场线。 (2)资本市场是一条过(0,Rf)点并于有效边界相切的直线,切点称为市场组合,即有风险证券的有效组合

(3)投资者投资业资本市场线上的证券组合,在单位风险下可取得最大的超额收益。 第三章

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点。 (1)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长; (2)集中化趋势等加明显; (3)国际化经营程度更高;

(4)跨国购并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5)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取得长足的进步; (6)知识型投资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胜之道。

2、简述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沿着职能一体化和地域一体化两个维度推进。

(1)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a、独立子公司战略;b、简单一体化(寻求外源)战略;c、复合一体化战略。

(2)地域一体化战略演变:a、多国战略;b、区域战略;c全球战略。

3、简述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经历了以下变化: (1)出口部。 (2)国际业务部。

(3)全球性组织结构:a、职能总部;b、产品线总部;c、地区总部;d、矩阵结构;e、网络结构

第八章

1、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

(1)综合性 (2)先在性 (3)差异性 (4)动态性 (5)主观性

2、简述经济环境因素的构成。

经济环境中包含的内容也很多,主要可分为国内经济因素和涉外经济因素两大类。 (1)国内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稳定性、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2)涉外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贸易状况、国际金融状况和引进外资状况等方面的因素。

3、简述政治环境因素的考察重点。 政治环境因素的考察重点有: (1)政治制度;

(2)执政者治理国家的能力及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3)政局稳定性与政策连续性; (4)东道国与国外的政治关系。

4、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原则。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原则是:

(1)坚持从投资者实际要求出发的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4)坚持兼顾投资国和东道国双方比较优势的原则。

5、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形式。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形式有: (1)专家实地考察; (2)问卷调查评价; (3)咨询机构评估。

第九章

1、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

(1)直接效应:国际直接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直接效应是表现为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以及效应的大小,需要从资本流动方向、进入方式、资金来源和东道国市场结构等多角度予以考察。

(2)间接效应:间接效应主要体现为产业连锁效应和示范与牵动效应。

2、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通过两条渠道发挥作用:

(1)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先进技术转移给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或直接转移给其他机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直接效应。 (2)跨国公司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产生的技术扩散与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间接效应。

3、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产业结构优化说。这种观点认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国可以将本国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赤松要的雁行理论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 (2)产业“空心化”说。这种观点认为,这种产业转移有可能造成投资国的产业“空心化”,不利于投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成长。

4、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家的国际贸易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国际贸易效应一般表现为一下四种效应的综合效应:

(1)出口引致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 (2)进口转移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减少; (3)出口替代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出口减少; (4)反向进口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增加。

一般来说,这四种效应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较早开始发挥作用的是出口引致效应;随后,当国外分支机构的生产开始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以后,出口提到效应开始出现;继之产生作用的是进口转移效应和反向进口效应。

5、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1)就业数量效应。直接增加或减少就业机会,或通过产业关联间接增加或减少就业机会。 (2)就业质量效应。a、为东道国雇员提供较高的报仇和较好的工作条件;b、通过培训当地雇员而为东道国开发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道国就业人员的素质;c、改变东道国的就业人员构成,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6、简述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 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表现在:

(1)信息与技术支持政策。为对外投资提供必要信息,对对外投资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和援助等。

(2)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抵免、税收饶让、延期纳税、免税等。

(3)金融支持政策。贷款支持、股本融资、为对外投资所需贷款提供担保等。 第十二章

1、 简述中国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

中国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4)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试比较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不同之处。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是指依据《公司法》和有关规定设立,公司全部资本由等额资本构成,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中外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企业法人;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建立的企业,是外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合资经营企业,具体在投资方式、股份形式、股权流动、组织机构和设立方式上也有所区别。

2、 保持结块规模适度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保持适度外债规模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1)扩大出口创汇,通过产业政策、科技投入和加强管理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强对外清偿能力。 (2)抑制对借款的过度需求,减少不合理的对外借款。 (3)提高对借口资金的运用效率,选择正确的借款资金投向。

(4)合理安排借口结构,在期限结构上,应以中长期债务为主,在来源结构上,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利率较优惠的贷款应保持较高的比重名字币种结构上,做到对外借款的比重与出口创汇的币种相对一致,以规避汇率风险,在利率结构上,尽可能使用固定利率、降低浮动利率的比重。

3、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有利之处在于:

(1)为企业发展筹集到所需资金,环节经济发展中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腾飞。

(2)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化企业制度 (3)有利于扩大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树立企业的国际品牌形象。 不利于之处在于:控股权分散、信息的公开、跨国界的风险等。

第十三章

1、中国外对投资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行业的多样化、投资区域分布广、投资规模的扩大化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

2、简述中国开展对外投资的作用。

(1)有利于充分地利用国外自然资源,建立稳定的国外资源供应渠道,从而减缓中国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局面,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缓解了企业境外投资资金的短缺,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前景

(3)有利于绕开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加快经济国际化的进程

(4)有利于学习国外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胜任国际竞争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实施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3、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基本原则。

(1)平等互利。是指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遵循所在国的法律,依法经营,依法纳税,派往海外企业的人员都要遵守所在国(地区)的一切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中外合作(资)双方平等协商,共同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按投资比例或协议规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2)讲究实效。是指一切要从实际需要和可能的条件出发,尽量选择择优发展的领域、行业,投资规模量力而行,力求投资少、见效快,坚持经济效益第一。

(3)形式多样。是指在投资方式、投资比例和经营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4)共同发展。是指通过中外共同投资和共同经营,既可使投资双方获得利润,也可以使中国和所在国直接或简介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受益、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二篇:国际投资学 南昌大学 金融学 2010级 复习重点

《国际投资学》(考试时间:6月24日13:50-15:50) 题型:填空(1分*15)、单选(1分*15)、名词解释(4分*3)、判断(1分*10)、简答(5分*3)、论述(9分*2)、案例分析(15分*1) 第一章

1、国际投资: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P3)

2、国际直接投资(FDI):又称海外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强。(P4)

3、国际间接投资(FPEI):又称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相对于直接投资而言,其收益较为固定。(P5)

4、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P7)

1) 国际投资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但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国际资本流动,而资本流动的根本动因在于寻求增值。

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国际资本流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多样化的路径,资本因此具更敏锐的“嗅觉”,资本流动对于监管当局就更难以“驾驭”。 第二章

1、早期国际投资理论(P39)

纳克斯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主要是由国家之间利息率(或利润率)差别所引起的,而资本的利息率的差别又主要是由各国资本的不同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本总是由利息率低的国家流向利息率高的国家,从而打破各国原有的资本供求关系,导致利息率的逆向变动,引起资本的往复运动,最终达到资本供求的国际平衡。

2、简述厂商垄断优势理论(P40)

1) 厂商垄断优势论以市场不完全作为其基本理论前提;

2) 该理论认为跨国企业拥有厂商特有优势是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条件;

3) 厂商垄断特有优势是做俄日垄断者或寡占者的跨国企业的垄断或寡占优势,因此,厂商垄断优势论是寡占竞争理论

4) 厂商垄断优势论有优势不仅体现在物质资产上,而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厂商所拥有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上。

3、内部化理论(P41)

内部化理论是指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领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小公司,即把以前几个经营单位进行的活动及其相互交易的内部化。这种内部化给扩大了的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它所造成的节约,要比单纯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所造成的节约大得多。

4、折中理论(试述邓宁OIL理论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P47)课后案例分析 理论贡献:

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各学说中选择了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三个解释变量,即厂商热定资产所有权又是—O,内部化优势---I,国家区位优势---L,根据这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来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活动,由此而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 局限性:

1) 忽视各因素之间的背离关系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 2) OIL理论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折中主义”,它在所选取的三个决定变量中仍有所侧重,主要偏重于内部化优势的核心作用,这使得该理论更适宜于解释大规模跨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而不适宜于解释中小投资厂商的投资行为,因而该理论不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

4、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模型)(P57) 第三章

1、跨国公司国家化经营的度量(P75)

跨国公司具有国际化经营的本质特征,通常使用一下五个指标来进行度量: 1. 跨国经营指数(TNI) 2. 网络分布指数

3. 外向程度比率(OSR)

4.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国内外比率(R&D) 5. 外销比例(FSR)

2、“价值链”的内涵(P86) 案例分析 P103 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联接总和

3、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P87)

职能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职能一体化演变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1) 独立子公司战略 2) 简单一体化战略 3) 复合一体化战略

4、股权安排下的直接投资行为(P94) 股权安排下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包括:(1)独资经营;(2)合资经营。这两种主要形式其资产取得途径既可以是绿地投资,也可以是兼并收购。 第四章

1、跨国银行的定义(P104)

跨国银行,指以国内银行为基础,同时在海外拥有或控制着分支机构,并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从事多种多样的殴业务,实现其全球性经营战略目标的超级银行。 1) 跨国银行具有派生性

2) 跨国银行的机构设置具有超国界性 3) 跨国银行的国际业务经营具有非本土性 4) 跨国银行的战略制定具有全球性

2、跨国银行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P113)

1) 跨国银行是国际直接投资者跨国融资的中介 2) 跨国银行是投资者跨国界支付的中介

3) 跨国银行是为跨国投资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中介

3、共同基金(主要)

共同基金:通过公开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资炒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共同基金发展的动因: 1) 内在需求的增长 2) 发达的分销渠道

3) 市场细分策略丰富了投资品种 4) 规模效应明显降低投资成本

4、对冲基金(次要)

对冲基金: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及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对冲基金的特点:

1) 对冲基金比其他机构投资者受到较少的管制

2) 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多为高收入者,对风险具有较高的承受力

3) 对冲基金往往大规模地使用财务杠杆,从而大大增强了其市场影响力 4) 对冲基金的收益分配机制更具激励性,从而汇集了投资界许多尖端人才 第五章

1、政府贷款(P131)

政府贷款是一国政府使用财政金融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是有官方发展援助性质,因而又是一种软贷款,通常需大于25%的赠与成分。

政府贷款的特点:立法性、政治性、优惠性(P148) 政府贷款的意义:

1) 扩大贷款国的商品输出 2) 带动带看过的资本输出

3) 从受信国角度促进了其他经济开发,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的发展

4) 政府贷款对于国际社会调节利益、协调关系以及促进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互助合作关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际储备运营(P137)

国际储备管理原则:安全醒、流动性、盈利性 国际储备的主要构成:(P148)

1) 黄金储备,即一国官方所持有的黄金

2) 外汇储备,即一国官方所持有的可兑换的外汇资产

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即一国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加上债权头寸 4) 特别提款权(SDRs),即IMF创设的用于补充原储备资产的一种国际支付手段 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一国对外投资、贸易和其他金融性支付所使用的币种,进出口商品的支付习惯 2) 一国外债的币种结构,包括引进外资的来源流向、输了和偿付要求 3) 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货币的地位,以及资本市场的深度 4) 一国的经济政策以及外交特点

5) 储备货币的汇率、利率所导致的收益率变动及其对外汇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影响 按照流动性大小外汇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 一级储备,是指现金和储备金,如活期存款、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这类储备流动性高但收益率最低。

2) 二级储备,是指投资收益高于一级储备耳边先能力也较强的资产如中期债券。 3) 三级储备,是指长期投资工具,这类资产高风险高收益但流动性差。

3、世界银行集团(P143) 第六章

1、国际投资中实物资产的取得方式(P153) 跨国并购、绿地投资

购并方式与绿地投资方式的选择(P157) (论述题课后)

主要根据以下来答:

购并方式的优缺点:

1)资产获取迅速,市场进入方便灵活 2)廉价获得资产

3)便于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多角化经营 4)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 绿地投资的突出优点是投资者能在较大程度上把握其风险性,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掌握项目策划各个方面的主动性 判断标准:

1)技术等企业专有资源的状况(新技术、节省交易费用、反垄断等方面出发,偏绿地投资) 2)跨国经济积累(偏向并购) 3)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并购) 4)企业成长性(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当并购与被并购公司处于同一行业,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并购。(P171) 跨国购并的最新趋势:

1) 跨国购并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

2) 跨国购并的个案金额屡创新高,这些大型跨国购并多属业内兼并(横向兼并),并且主要发生在一些市场集中度本来就高的行业 3) 金融创新推动了跨国购并的发展 4) 横向购并仍是主要形式 5) 大多数跨国购并是非敌意的

2、非股权参与下无形资产的运营方式(P169)

1) 许可证安排(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许可证的形式向国外其他企业出售转让) 2) 特许专营 3) 国际合作开发

非股权参与方式和股权参与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1) 非股权性 2) 非整合性 3) 非长期性 4) 灵活性 第七章

1、国际债券的分类(P175) a) 理论上国际债券的分类

1) 外国债券(武士债券、龙债券) 2) 欧洲债券 3) 全球债券

b) 实务上国际债券的分类

1) 狭义的国际债券的分类:按利率结构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与股权相联系的债券 2) 国际货币市场工具的分类:商业票据、其他工具

2、国际股票的概念(P187):指世界各国大企业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参加市场交易的股票

3、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特点(P189)

4、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特点(P190) 1) 技术长的先进性 2) 独特的做市商制度 3) 上市标准的宽松性 4) 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5、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P195) 试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实质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证券中介机构的开放,其次是外资主体发行上市,最后是二级市场的开放。

1) 作为行业的服务市场开放要在WTO相关协议和承诺的范围内逐步展开 2) 作为投资场所的二级市场的开放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宜推行QFII和QDII机制

QFII制度: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之前,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证券市场开放模式。

QDII制度: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外汇管制下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权宜之计,即指在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国投资者通过特许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制度。

6、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P199)

1) 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受基础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 2)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过程具有杠杆效应 3) 金融衍生工具设计灵活,种类繁多。 第八章

1、经济环境因素(P219) 简述经济环境因素的构成

经济环境中包含的内容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国内经济因素和涉外经济因素两大类

1) 国内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稳定性、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等 2) 涉外经济因素包括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贸易状况、国际金融状况和引进外资状况等

2、罗氏等级评价法(P232)

罗氏等级评价法:将一国投资环境的一些主要因素,按对投资者重要性大小,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再按各种因素对投资者的厉害程度,确定具体评分等级,然后将分数相加,作为对该国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总分的高低反映其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便于在各国间进行投资环境的综合比较。

3、冷热比较法(P236)

投资环境冷热比较法:是以“冷”、“热”因素来标书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即把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评价。

通过七种因素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综合、统一尺度的比较分析,从而产生了投资环境“冷热比较法” 1) 政治稳定性 5) 法令阻碍 2) 市场机会 6) 实质性阻碍 3) 经济发展和成就 7) 地理及文化差距 4) 文化一体化 第九章

1、资本形成效应(P241)

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的影响

1) 直接效应:国际直接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直接效应是表现为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以及效应的大小,需要从资本流动方向、进入方式、资金来源和东道国市场结构等多角度予以考察

2) 间接效应:主要体现为产业连锁效应和示范与牵动效应

2、国际贸易效应(P251)

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际贸易效应 a) 直接效应

1) 当地原材料加工出口

2) 进口替代型转变成为出口加工型产品出口 3) 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4) 垂直一体化国际生产中的出口 b) 间接效应

1) 外资企业进入后,东道国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当地企业努力扩大产品出口 2) 通过跨国零售商和贸易公司的关系,东道国企业增强了与国外消费者的联系

3) 制造业中外资企业的当地采购和零部件分包安排增强了东道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4) 跨国公司在可能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潜在出口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当地企业将会因贸易壁垒的削减而获益

5) 跨国公司培训专门从事出口贸易的当地雇员,当这些员工跳槽后,这些员工的技能和与国外客户的联系会扩散到当地企业中

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国际贸易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国际贸易效应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效应的综合效应:

1) 出口引致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 2) 进口转移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减少 3) 出口替代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出口减少 4) 反向进口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进口增加

3、财政政策(P257) 1) 降低所得税率

2) 免税期、关税减免和退税 3) 加速折旧

东道国防止国际避税的措施主要有:

1) 根据国际组织提出的国际收入与费用分配原则制定自己的税收政策 2) 转让定价税制 3) 避税地对策税制

4、财政支持政策(P265) 1) 税收抵免 3) 延期纳税 2) 税收饶让 4) 免税 试述优惠政策在吸引外国投资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1) 优惠政策对吸引投资有一定的作用,如财政优惠,金融支持等

2) 优惠政策有很大的局限性,各国优惠政策的趋同性使优惠政策失去吸引力,而过度的优惠政策竞争只会使利益向外国投资者转移 第十章

1、国际直接投资的国内法规范(P272):各个国家以国家立法形式对其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者对其的投资提供的各种保护、鼓励和限制措施等。

2、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方式(P287) a) 非司法解决方式 1) 谈判或磋商 2) 调停 3) 调解

b) 准司法解决方式—仲裁 1) 特设仲裁庭仲裁 2) 常设仲裁庭仲裁 c) 司法解决方式—诉讼 1) 国际司法解决方式 2) 提交各国法院解决方式 第十一章

1、政治风险概述(P294)

政治风险指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由于未能预期到的政治因素变化而给国际投资活动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1) 国有化风险 2) 战争风险 3) 政策变动风险 4) 转移风险

政治风险的防范措施包括:办理海外投资保险;与东道国政府进行谈判;掌握生产和经营策略的主动权;从东道国市场筹得资金以分散政治风险。

2、汇率风险概述(P299)

汇率风险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未能预期到的汇率变动而给跨国企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分为三种: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

影响汇率的变动因素:国际收支、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国际储备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

1、中国利用外资的作用(P316)

1) 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3) 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4) 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5)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十三章

1、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的特点(P347)

1) 投资主体多元化(金融型、贸易型、工业型、窗口型) 2) 投资行业多元化 3) 投资区域分布广 4) 投资规模的扩大化 5) 投资方式的多样化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P360) a) 发展中国家投资产业的选择 1) 注重资源开采 2) 提供适用技术 3) 发展对外承包

b) 发达国家投资产业的选择 1) 扩大机械行业 2) 输出民族轻工业 3) 探索服务产业 4) 加强高科技产业

3、中国现行的对外投资政策

中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应当遵循“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

第三篇:国际投资学 期末重点总结

投资:经济主体为获得经济效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用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 国际投资:是国际货币资本及国际产业资本跨过流动的一种形式,是将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

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区别: 1.国际投资目的的多样性

2.国际投资领域的市场分割及不完全竞争性 3.国际投资中货币单位及货币制度的差异性 4.投资环境的国际差异性 直接投资:

指投资者到国外直接开办工矿企业或经营其他企业,即将其资本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活动。 间接投资:

指国际证券投资以及以提供国际中长期信贷、经济开发援助等形式进行的资本外投活动,间接投资可分为股权类证券投资和债券类投资。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1“有效控制”方面的区别:直接投资需要有直接控制权,各个国家对有效控制权定义不太相同,国际惯例超过企业10%股权的外资即被认为是国际直接投资。

2持久利益的特点:直接投资一般指投资者在其他国家直接开办企业或者通过兼并、收购掌握控股权,从而获得长期利益。间接投资不能够获得持久利益。

3投资的具体表现: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或转移,更多的是无形资产的输出,国际间接投资是国际货币资本的流动或转移,过程比较简单。

国际资本:国际投资资金的本源形式是国际资本。国际资本有三种形态: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国际生产资本。

国际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长期发展下去。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优势分为:知识资产优势;规模经济优势。 垄断优势论解释了知识密集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和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投资”现象。 国际生产折中论:主要回答了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的方式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会有所不同。这一理论抽象出三个最基本的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因素: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内部化优势。

所有权优势: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的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产品的生产工艺、发明创造能力、专利、商标、管理技能等。

内部化优势:指企业为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区位优势:东道国能为外国厂商在本国投资设厂提供的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是东道国特有的,对所有的跨国企业一视同仁。

比较优势论:特点:

1.对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好 2.中小企业投资于制造业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

3.无论是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不需要有垄断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是指营运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融通活动,其职能是促进资金在全球的流通,满足各国资金需求者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主要包括:全球化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市场。

国际股票市场:是以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为基础,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将他们互联,形成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共享、互通交易的全球化股票交易网络。

国际股票:是指股票的发行和交易过程,不是只发生在一国内,通常是跨国进行的,即股票的发行者和交易者、发行地和交易地、发行币种和发行者所属本币等有至少一种和其他的不属于同一国度内。 国际股票的种类:

1.在外国发行的直接以当地货币为面值并在当地上市交易的股票

2.以外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却在国内上市流通的,以供境内外投资者以外币交易买卖的股票 3.存托凭证: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 4.欧洲股票:是指在股票面值货币所在国以外的国家发行上市交易的股票 国际股票的市场

国际股票的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是指进行证券募集以筹集资金的市场。无形市场。 国际股票的交易市场(二级市场):是指将股票在股票交易所登记注册,并有权在交易所挂牌买卖,是买卖、转让已发行股票的市场。可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 场内市场:是指各国的股票交易所。

场外市场:包括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是场内市场的有效补充,无形市场。

1.柜台交易:非挂牌交易。是指证券公司、经济公司、经纪人、投资者等直接在交易柜台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易,其中不涉及交易所,买卖股票的种类、数量、价格等等均由交易双方协商决定。

2.第三市场:是指已获得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资格的股票,由非交易所会员的证券商进行场外交易。场内市场向场外的一种特殊延伸。

3.第四市场: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证券商而直接进行股票交易。场内市场向场外的另一种特殊延伸。 国际股票市场的功能:

1.筹集资金:是国际股票市场的首要功能。

2.转换经营机构:对于发展中的新兴国家,可以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一级市场筹资、二级市场股票的流动来实现此功能。

4.分散风险: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投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提供了分散风险的途径。

国际债券:借款人为筹措和融通资金,在外国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国投资者为发行对象,并以外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国际债券的特征:

1.发行者和投资者属于不同的国家 2.期限结构的多样性 3.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4.风险多样化 5.融资目的多样性 国际债券的种类: 1.外国债券:是指借款人在本国以外的某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债券市场发行的,以发行地的货币为债券面值的债券,它的发行必须事先得到发行地所在国的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并接受改过相关证券法律法规的管辖。

2.欧洲债券:是指借款人在本国以外的某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外国债券市场发行的,但债券并不以发行地货币为面值,而以发行地之外的其他货币为面值的债券。特征:欧洲债券的发行人、发行地以及面值货币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属于境外市场,不受任何国家的监管,也没有任何国家的法律的约束。 欧洲债券市场的好处:

1.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没有官方机构的监督,债券发行较为自由灵活 2.发行时间、条件、地点可以根据发行者的需要决定

3.发行欧洲债券筹集的资金数额大、期限长,方便筹资者筹集大额资金 4.通常由几家大的跨国银团、包销团负责,发行面广,费用低 5.利息收入通常免交所得税

6.不记名,并可以保存在国外,投资者资料保密 7.安全性较高,信誉高。

国际债券市场:是指由国际债券的发行者和投资者所形成的金融市场。 债券市场的功能:

1.融资功能。使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资金需求者,为资金不足者筹集资金。

2.资金流动导向的功能。效益好的企业发行的债券因为信用等级高、偿还能力强、风险小,通常受投资者欢迎,反之,效益差的风险高,不受欢迎。

3.防范金融风险。一个较为完备的债券市场可以有效地降低一国金融系统的风险。

离岸资本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境外金融市场)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得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外汇管制及有关金融法规的影响,是可以进行自由金融交易的市场。 离岸资本市场类型: 1.内外混合型(先有市场后有政府,中国香港、伦敦)

2.内外分离型(先有政府后有市场,纽约、新加坡、东京)3避税型(巴哈马、开曼、巴拿马) 离岸资本市场优点:

1.有利于规避资本管制。资金转移不受任何限制,对于实行资本管制的国家的企业具有很大吸引力。

2.有利于融资公司规避贸易壁垒,尤其是关税限制。如果企业拥有海外离岸公司,向离岸公司出口产品,再由离岸公司出口到发到国家,就有可能规避关税壁垒和出口配额限制。

3.有利于企业保持商业秘密。宽松的法律环境和对公司业务的保密,使离岸公司自身安全得到保障,极大减少各种风险。

4.有利于避税且可以避免双重征税。

5.有利于公司注册。注册便利,维持成本低,离岸公司注册程序非常简单,可由专业注册代理机构完成。 6.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离岸公司无需每年召开股东大会及董事会,自由度大。 国际信贷

信贷:是货币持有者将约定数额的资金按约定的利率暂时借出,借款者在约定期限内,按约定的条件还本付息的信用活动。

国际信贷的类型:(按来源和性质分)

1政府贷款:一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以优惠的方式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贷款,一般具有援助性。 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指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向借款过提供的贷款。

3国际银行贷款:是一国借款人向国际资金市场的外国贷款银行介入的贷款资金,包括短期商业银行贷款。银团贷款和项目贷款等。

政府贷款:是由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提供财政资金的优惠性有偿借款。

政府贷款的性质:政府贷款是属于经济援助类型的贷款,利率低,期限长,条件较优惠。 政府贷款的作用:对租金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发展中国家通过合理利用发达国家的贷款,开发本国资源,发展生产,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并提高出口能力。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提供政府贷款,开展经济合作,对促进各自民族经济独立稳定世界经济也有重要意义。 政府贷款的特点:

1.一般是以两国外交关系良好、有合作诚意为前提,为一定的政治外交关系服务。 2.必须经过各自国家会议批准并履行法定程序。

3.发达国家发放援助性贷款必须规定一些附加条件以便得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4.数量要收到贷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及国际收支状况的限制,金额一般不大。 5.属于中、长期贷款,期限一般为10-30年,宽限期较长,利率为1%-3%的低息或无息。

世界银行:即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他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组成世界银行集团。主要是对成员国的战后复兴和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发提供较长期的资金。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投入资金、机器设备、工业产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并在另一国设立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国际直接投资特点: 1.投资周期长、风险性大

2.可以带动技术出口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

3.对于投资接受国,直接投资形式便于管理和控制,可以逐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1.从投资者是否投资创办新企业的角度,可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两种形式。

2.从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是否一致看,可分为三种类型:横向型国际直接投资、纵向型国际直接投资和混合型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非股权参与:是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投资者并不持有在东道国的企业的股份,而只是通过与东道国的企业建立某些业务关系来取得某种程度的实际控股权,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非股权参与的主要形式: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国际加工装配贸易、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技术援助或技术咨询协议、销售协议、特许营销等。

项目评估:就是在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中,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对拟投资建设项目的计划、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投资项目未来发展的前景。 基本原则:

1.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 2.综合评价、比较择优的原则 3.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原则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6.微观效益分析与宏观效益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 1.投资必要性的评估 2.建设条件评估 3.技术评估

4.项目经济数据的评估 5.投资项目财务评价 6.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7.不确定性分析 8.总体评估

项目管理: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为实现其投资目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投资项目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投资项目的预定目标。

项目管理的内容:

1、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

2、投资项目实施阶段管理

3、后评价阶段管理

跨国公司:指大型企业或集团,依赖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并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国际型企业。 跨国公司的特点:

1.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是跨国公司经营方式最基本的特征。

2.实行全球性战略。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战略目标在于使整个公司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和长远的利益。因此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不是孤立地考虑某一子公司所在国的市场、资源等情况和某一子公司的局部得失,而是从多国或者全球角度考虑整个公司的发展。

3.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要求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即以母公司为中心,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统一为一个整体,是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关键。

4.利用先进技术保持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若要保持优势,或从一种优势转向另一种优势,必须在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5.综合性多种经营发展。综合性多种经营是指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甚至经营彼此毫不相干的行业,根据生产、销售过程内在的需要,将有关联的生产联系起来进而向其他行业渗透,形成生产多种产品的综合体系。跨国公司通过多种经营发展,将全球战略目标、产品多样化战略和技术转让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

1.公司增长战略。分为三种类型:①密集型增长战略:当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尚有发展潜力时,采取积极措施,开辟新领域,增加新品种,使企业经营多样化,从而全面扩大生产和销售。 ②一体化增长战略:公司在产供销三方面实现一体化,扩大生产销售的产品链,有三种具体形式:1)向前一体化战略2)向后一体化战略3)水平一体化战略③多样化增长战略 2.进入新市场战略 3.市场选择战略 4.产品战略 5.所有权战略 6.技术转让战略

7.转移定价战略:是跨国公司独有的一种经营策略,特点是随意性和机密性 国际股票市场

在美国,全国性的股票市场主要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美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等。 影响股票投资价值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宏观经济走向和相关政策是影响股票价值的重要因素。经济周期、国家的财政、金融环境和国际收支状况等都会对股票的投资价值产生影响。

2.政治因素:泛指会对股票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政治活动、政府的法令、政府措施等,例如国家领导人更迭、国际**、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较为重要的国家政权转移、战事、劳资纠纷或罢工风潮等。

3公司自身因素:是决定股价的最基本因素,而这主要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业绩、资信水平以及连带而来的股息红利派发状况、发展前景、股票预期收益水平等。

4.行业因素:相关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以及上市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等都会影响相关股票的价格。

5.市场因素:投资者的动向、大户的意向和操纵、公司间的合作和相互持股、投机者的套利行为等,均可能对股价形成较大影响。

6.心理因素: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对股票走势的心理预期会对股票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市场中的散户投资者往往有从众心理,对股市也会产生助涨助跌的作用。

主要股价指数: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纽约股票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纳斯达克股票价格指数、《金融时报》股票价格指数、日经股票价格指数、香港恒生股票价格指数、上海证券交易所指数系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指数。

存托凭证:又称存股凭证、预托凭证、存券收据等,是某国企业在外国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时,为了避免发行股票所在国证券管理机构的管制,而把股票寄存在发行股票所在国的某保管银行手中,然后由保管银行通知外国的存托银行以发行人的股票作抵押,在外国发行代表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

欧洲股权:是指在面值货币所属国以外的国家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并流通的股票。

跨国并购: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收购另一国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份或资产,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拥有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权。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兼并是兼并企业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被兼并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已不复存在;而收购企业则是通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票达到控股,对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债务不附带连带责任,只以控股出资的股金为限承担风险,被收购企业的经济实体依然存在。

2.兼并是以现金购买、债务转移为主要交易条件的;而收购则是以所占有企业股份份额达到控股为依据,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占有的。

3.兼并范围较广,任何企业都可以自愿进入兼并交易市场;而收购一般只发生在股票市场中,被收购企业的目标一般是上市公司。

4.兼并发生后,其资产一般需要重新组合、调整;而收购则是以股票市场为中介的,收购后,企业变化形式比较平和。

外国债券:是指某一国的发行人(包括政府、企业、银行等法人)在另一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的货币标明面值的债券。

欧洲债券:是指国外借款人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不是以发行所在国货币,而是以另一种货币计值并还本付息的债券。

国际债券的评级:所谓债券评级是指测定发行人履行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可靠性,其目的在于把测定债券还本付息的清偿力可靠程度公诸于投资者。目前国际公认的资信评定机构主要有: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标准普尔公司,丹佛-费尔普斯公司,菲奇投资公司和麦库尼公司。

货币互换:是指以一种货币标价的债务或资产与以另一种货币标价的债务或资产进行交换。 利率互换:是指固定利率债务或资产与浮动利率或资产的交换(或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交换)

货币互换的类型:

1、长期远期合同:实质上是易物交易,一家公司或机构寻找可以与它安排在将来某个时候交换两种货币的合同的一方,交易是以今天双方同意的价格进行的。

2、直接货币互换:是以现行货币汇率交换两种货币,并带有协议,在将来某个规定日期以同样的汇率反换回货币

3、背对背贷款和平行贷款。背对背贷款是不同国家中两个公司间的贷款,每个公司都以本币向对方发放贷款。平行贷款包括不同国家中的两个公司,每个公司都在对方国家有子公司,每个公司都向对方公司的子公司发放贷款。

4、债券支付的互换:即每个公司(或另一方)以适用货币发行固定利率债券,然后这两个公司互换债券发行的金额,并承担另一方支付利息和本金的义务。184页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投资基金的分类:1.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2.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3.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及其他4.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5.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投资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

1、发行的主体不同,体现的权力关系不同

2、运行机制不同。委托管理人运营。

3、风险程度不同

4、收益情况不同:基金股票不确定,债券确定

5、投资回收方式不同

6、存续的时间不同。机制特点(作用):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196页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只指由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它是投资基金的一种形式,属于免责市场产品。 对冲基金的种类:

1.根据不同的投资风格和方式分类:宏观基金、全球基金、买空基金、卖空基金、市场中性基金、行业对冲基金、重组驱动基金、基金中基金。

2.根据交易手段分类:主要可分为低风险对冲基金、高风险对冲基金和疯狂对冲基金。

宏观基金:这类对冲基金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利用股票、货币和利率等投资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 对冲基金的基本特征:1.投资活动的复杂性2.投资效应的高杠杆性3.投资方式的私募性4.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国际投资的主要风险

通常将国际投资风险分为两大类:国家风险、商业风险。

国家风险: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与参与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风险,以及由于政治因素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主权风险和政治风险。

主权风险:是指国家经济往来活动中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

政治风险:可细分为四个方面:国有化风险、东道国政策与法律所产生的风险、转移风险、战争风险。

商业风险:是指由于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策略、经营决策等变化导致投资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一般包括:自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意外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突变等引起的投资者经济损失的变化。 利率风险: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投资的资产价值发生变化。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由于市场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给企业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一般包括:价格风险、产品风险。 国际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指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手段将风险减小、分散和转移。风险管理是识别和评估风险的最终目的。 国际投资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

1.风险回避:指实现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的程度,判断导致其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在国际投资活动中尽可能地避免它或改变投资的流向。

2.风险抑制: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及经济损失的程度。

3.风险自留:指对一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在不影响国际投资者根本或大局利益的前提下承担下来。 4.风险集合:指在大量同类风险发生的环境下,投资者联合行动以分散风险损失,从而降低防范风险发生的成本。 5.风险转移:指风险承担者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 投资者的风险自我管理措施: 1.建立风险自我管理体系 2.投资与经营政策调整 3.撤退战略

金融衍生工具:亦称“金融衍生产品”。其词义源于“衍生”一义,是指其价值取决于其所依附的资产的价值高低,被依附的资产称为原生性资产。 根据交易形式分类:

1.远期合约:是指由交易双方自行协议在某一特定日,买方(卖方)可以特定价格买进(卖出)某资产的契约。 2.期货合约:是由契约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达成的,约定在未来特定时点以约定价格来买卖特定金融工具的契约。

3.期权: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即合约买方付出期权费后,可以在特定时期内向合约卖方,依合约规定的执行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物的权利。

4.互换:是两个及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时间内,交换一系列款项支付的金融交易。互换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

根据原生性资产分类:一般可分为四类:即股票(股指)、利率、汇率和商品。 国际投资争议的种类:

1.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间的争议: 1)因东道国的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 2)因东道国政府立法行为引起的争议 3)因特许协议引起的争议 4)因特殊原因引起的争议

2.外国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国内其他企业间的争议:

此类争议是企业间的争议,适用于东道国国内法律,一般较易解决。 3.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间的争议:

主要体现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双方的利益分配与权力之争,应依投资契约解决。 国际争议的政治解决:

1.谈判或磋商:当争议双方的立场相差不大时,为了共同的利益,及时解决问题,抓住投资机会,争议双方比较倾向于采用谈判或磋商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形式和程序,能快速解决分歧。

2.斡旋和调停:若争议双方的意见分歧较大,通过谈判或磋商难以达成协议,可通过第三方进行斡旋和调停。调停人的建议和解决方法是非正式的。斡旋和调停都只有劝告的性质,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

3.调解:调解解决国际投资争议是指以争议性质设立常设或临时委员会,以公平原则审查争议问题,并做出可能为相关各方接受的解决方法,或向各方提供解决争议的支持。在进行详细审查后,调解人或调解委员会向争议各方提出其认为合理的解决条件、办法以及其认为接受条件的最后期限。

4.外交保护:是指本国公民在外国遭受损害,依东道国法律得不到解决时,本国可通过外交手段寻求解决。一旦行使了外交保护,投资者与东道国的问题升级为国与国间的争议问题。行使外交保护需满足“国籍持续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国际争议的仲裁解决:

1.仲裁解决投资争议的法律依据与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非国内法的适用不具有可行性。 2.ICSID仲裁

国际争议的司法救济途径: 1.东道国法院诉讼 2.外国法院诉讼 3.国际法院诉讼 国际投资环境: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会受到许多外部条件与因素的影响,我们把这些因素的总和称为投资环境或投资气候、商业环境。它受到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自然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决定。 分类: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 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指自然或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与投资有关的自然、人口及地理等条件,它由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与人口等子因素组成。特点:1)不可控制性 2)相对稳定性 3)行业差异性 2.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是指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国民收入水平、年增长率等)、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影响进一步投资的各种基础设施状况等。该因素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一般包括:1)一般经济状况2)基础设施 3)经济政策

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与政府的作用与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对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政治制度、政局稳定性及政策连续性、政府的行政效率与廉洁程度、政府及公众对外资的态度、东道国对外政治关系这几个方面来考察。

4.法律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起着调整投资关系、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安全、调节投资行为的作用。它在国际投资环境的分析中是不可或缺的。

5.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企业跨国经营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消费习惯、工作态度、价值观念等因素的综合。 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 1.冷热比较分析法 2.等级尺度法

3.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估法 4.投资障碍分析法 5.抽样评估法

6.投资环境动态分析法(道氏评估法)

第四篇:国际金融复习重点

国际收支:广义上讲,是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一经济体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各项经济交易的系统性记录和综合。①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②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狭义的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③国际收支记录的交易必须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国际储备的作用:1)维持国际支付能力,弥补

国际收支差额;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一国货币当局可利用国际储备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维持在政府所希望的水平上,有的国家还专门设立了外汇平准基金,以保证资金需要。3)作为国家对外借债和偿还外债的信用保证。国际储备是反映一国对外金融实力和平定一国偿债能力和资信的重要标志,充足的国际储备,可以保持本币坚挺,维护本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提高国家信用级别增强对外借款能力。

BIS法:出口商签订合同后立即借入与应收外汇期

限一致、币种相同和金融相等的外汇,将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转移到现在的消除时间风险,同时将借入的外币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兑成本币又消除价值风险,随即以这笔本币进行投资,用投资收益来贴补借款利息和其他费用交收账款到期,就用外币归还银行贷款。

票据发行便利: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承购或备用

信贷形式来支持借款人发行了6个月的短期票据,若票据不能全部销售出去则由银行买进所余的票据或提供贷款。对企业来说是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度,可以循环发行短期票据,灵活性大;对银行来说风险相对较小,可以获得表外业务收入;对投资者来说收益比较高,风险小和流动性较强。

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某一特定时期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表。

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1交易风险亦称结算风

险指以外币计价交易因将来汇率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应收质权或应付债务实际价值的变化的不确定性。2会计风险也叫转换风险或者折算风险主要指企业进行会计处理和进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对于必须换算成本币各种外币计价项目进行评估时产生的风险。3经济风险由于意料不到的汇率变动引起公司未来一定期间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国际货币流动的积极影响①促进了全球经

济效益的提高②改善了国际收支③提高了资本边际效益④加速世界经济的国际化;消极影响①长期过度的资本输出和输入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②容易造成货币金融混乱③有可能会加重外债负担,甚至使一些国家陷入债务危机。

【第六章】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

国际收支分析的意义:能够了解一个国家的

国际收支基本状况,了解国家对外经济交往的特点;能够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类型、经济结构、国际经济地位;通过分析可了解该国经济实力并能预测国际收支;分析多国国际收支使我们了解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

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1)安全性,在选择储

备资产的存放国家及银行、币种及其汇价走势、信用工具时,要预先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工作,尤其是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政治、经济金融等情况的调查,根据短期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以及其他重大政治经济突发事件的影响,及时调整各种储备货币的结构。2)流动性,储备资产要易于变现,灵活调拨,能稳定地供给使用。3)盈利性,尽可能使储备资产的收益最大化。总的原则是:储备资产的规模应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的要求,其存放方式应在确保安全和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取尽可能高的效益。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1)自动调节。①国际

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通过“物价-现金流动机制”来实现。逆差→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应下降→国内物价下降→促进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②纸币流通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可以通过国民收入、物价与资本的国际流动等实现一定程度自动调节。2)政府调节。①外汇缓冲政策,即各国政府利用本国的国际储备即黄金、外汇、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以及建立外汇稳定或平准资金以来应对国际收支的暂时性失衡。②汇率政策,指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汇率调整不是一般的市场汇价波动,而是当局公开宣布的货币法定升值与贬值。③直接管制,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对外经济关系进行干预,以实现国际收支失衡,直接管制又分为财政金融管制和贸易管制。④财政金融管制,逆差→提高再贴现率→市场利率上升→外资流入,本币流出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和生产规模下降,失业上升→国民收入下滑,消费下降→一定程度改善逆差。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来改变国民收入水平,以平衡国际收支。⑤国际经济合作。一国不平衡,就会采取调节措施,各国都根据自身利益调节,因而就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或摩擦。

度,指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国际支付的需要对本国货

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

外汇管制,广义上讲国际间能够影响到外汇在国与

国之间正常运动的政策措施;狭义的讲指一个国家在外汇的收支存兑等方面实施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法令规定、制度和措施等。目的是①促进国际收支平衡②维持本币汇率稳定③保护本国产业,缓和失业矛盾。④增加财政收入⑤作为谈判的筹码。影响的积极作用是①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②稳定外汇汇率,抑制通货膨胀③限制资本外逃,改善国际收支④以外汇管制作为维护本国利益的外交手段;消极作用是①不利于国际分工②破坏了外汇市场的机制作用③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④增加了企业与政府的费用支出⑤加剧了国家间的摩擦。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①建立了一个长久

的国际金融机构即IMF就货币事项进行磋商②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③实行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④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逆差国可向IMF贷款⑤建立了国际性的资金融通设施。性质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上的不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积极作用是①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②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③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能力不足的局面④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起了积极作用;缺陷是①金汇兑本位制本身的缺陷②储备制度不稳定的缺陷,特里芬两难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给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若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能满足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而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并且危机货币制度;③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④内外平衡难以统一

特里芬指标:一国的国际储备规模应与它的年进

口贸易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该比例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度,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应保持3—4个月的进口额作为该国的储备额。国际储备适度

规模的确定因素:1)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一

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发展速度越快,则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大,从而需要较高的国际储备以支持其大规模、高速度的经济发展。2)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它包括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贸易条件及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潜力。3)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一般而言,固定汇率制度对储备资产的需求比浮动汇率要大。另外管制严格的国家对储备资产的需求较少。4)国际融资能力。如果一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可以迅速地获得贷款或在金融市场上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则无需持有过多的国际储备。5)货币的国际地位。如果一国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那么可以用本国货币来进行国际支付而无须保持过多的国际储备。6)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率。一国金融市场越发达,其对利率、汇率等调节政策的反映越灵敏,则该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率就越高,储备需求就越少。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的比较。

固定汇率制是指根据不同货币含金量对比,来计算出彼此之间的汇率。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动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有利的①防止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②节省国际储备③自动调节国际收支④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⑤使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国际传递减少到最低限度⑥缓解国际游资的冲击;缺点是①助长了投机加剧动荡②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③货币战加剧④具有通货膨胀倾向⑤国际协调困难⑥提高了世界物价水平⑦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加剧了外债管理的难度。(浮动汇率的优点也是固定汇率的缺点)

汇率变动的影响:1)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变

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般来讲,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当然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2)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若一国货币汇率贬值,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的商品、劳务、交通、旅游和住宿等费用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这对外国旅游无疑增加了吸引力。3)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如果人们认为汇率变动是一次性的,那么一国货币贬值会吸引外资流入,因为对外资来说相同的资金可以支配更多的实际资源,因而外资会增加对该国的直接和间接投资,而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是进一步下跌的信号,那么它可能引起资本外逃,特别是短期资本大量外逃。另外汇率变动影响到借用外债的成本,一国从国外借款,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不利于本国,有利于债权国。4)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本币汇率上升,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而带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即用进口原料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下降,同时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上升,使部分出口商品转为内销,国内市场上商品出现供大于求,促使国内物价下降。5)汇率变动对国内生产的影响。一过货币对外贬值后,若干国内存在闲置的生产要素,则会由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而扩大国内生产,当然也可能出现相反的影响。6)汇率变动对国内资源配置的影响。若把一国产业结构分为两大部门:国际贸易部门和非国际贸易部门。那么若该国货币贬值使出口规模扩大,出口部门利润增加,进口替代产品的价格由于进口贸易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上升而被动上升,从而整个国际贸易部门的价格相对于非国贸部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此诱发生产资源从非国贸部门转移到国际贸易部门,这也会提高该国对外开放程度。7)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小国的汇率变动只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而发达国家自由兑换货币汇率的变动对国际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影响为:①这些国家的货币大幅变动至少在短期内会不利于其他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收支,由此可能引发贸易战或汇率战,并影响世界经济。②汇率变动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动荡,由于跨国公司、跨国银行为逃避汇率变动可能造成损失往往会进行频繁的金融交易以对资产保值或谋取投机利润,从而使国际金融形式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局面。③这些国家的汇率不稳定会给国际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

J曲线效应:贬值初期,由于存在时滞,出口不

会马上增加,进口也不会马上减少,然而出口的外汇收入会马上减少,进口价格会马上升高,因而国际收支不但不能改善,赤字还会继续扩大;中期效果较好,出口增加,收汇上升,进口下降,外汇支出降低,国际收支改善;后期效果不好,本币贬值使进口原料的价格上升,生产成本提高,使出口新产品缺乏竞争力,抵消了本币贬值带来的好处。

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指

一国货币兑换成他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在这一意义上外汇的概念等同于国际结算。静态意义上外汇又分为狭义和广义。IMF的定义是: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联系汇率制把汇率制度的确定和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结合。内容是发钞银行如果想增

发港钞要以1:7.8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交存美元并且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钞的发行准备②发钞银行向外汇基金退回港钞与负债证明书则按照1:7.8的固定汇率赎回美元③大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果需要港钞也需要按照1:7.8的比率向发钞银行交付美元领取港元。自我维护机制是发钞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套利活动,货币市场资金的增减和利率的变动。作用是①联系汇率制把货币发行机制和汇率机制较好的结合,因而具有稳定汇率和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②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行政干预大大减少。消极作用是①联系汇率制消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容易遭遇国际游资的冲击③不能利用汇率杠杆,不利于本地经济发展④不意味着流通中1美元=7.8港元,港元的信用不像设计中那么完善。

【第五章】国际债券指一国政府或机构在国外以外币为面值所发行的债券,分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

国际储备的含义: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

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具有官方性,流动性,国际性,稳定性,适应性特点。国际储备的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会员国在IMF的储备头寸、会员国持有的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是

IMF对会员国根据其份额分配的

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一定单位外

币折算为若干本币的标价方法。2)间接标价法,一定单位的本币折算为若干单位外币的标价方法。3)美元标价法。以一单位美元折算一定数额的其他国家货币。

可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特点:①它是作为国际结算的信用资产,又是一种记账单位,不象黄金那样具有内在价值,它是集体创造的,只能由中央银行持有;②它不同于普通提款权,无须预先缴纳共同基金,会员国无条件享有其分配额,无须偿还,但用途严格限于国际支付目的。③它是一种人为资产,不是通过贸易盈余,投资和贷款收入而来,而是由基金组织按份额分配给成员国的④处于国际收支和储备地位相对强的国家应外国政府的要求,须将其货币换成特别提款权。另外,由于SDRs不受任何政府的影响而贬值,因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储备资产。

影响汇率的因素: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状况

尤其是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对一国汇率具有长期影响、经常项目逆差从而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趋于上升,反之下降。2)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基础由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决定,因而当发生通胀时或本国通胀率高于外国则本币汇率趋于下降。3)利率。一国利率水平提高可增加资本流入抑制资本外流,使该国货币的汇率上升,反之下降。4)经济增长。他通过两方面影响汇率。①一国经济增长率高,则该国国民收入增加,社会需求增加,可能导致进口支出大幅增加,从而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②若经济增长是由于生产率提高和生产成本下降,则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增加出口和外汇供给,同时由于经济高速增长表明投资利润高,从而吸引国外资金流入,提高本国货币的汇率。5)政府政策。一是外汇干预,二是宏观经济政策。6)心理预期及外汇投机。7)政治因素

【第四章】间接套汇又称三角套汇,指利用三个或者多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中三种或者多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差异,同时在这三个或多个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以获取汇率差异的一种外汇交易。

外国债券指借款人在其本国以外的某一国发行的以发行所在地所在国货币面值的债券;欧洲债券指

借款人在债券票面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国家或该国的离岸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

国际清偿能力是各国货币当局为应付国际收支

逆差可能利用的一切资金来源,即指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和在必要是可调动的其他资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与外国中央银行和政府间各种商定的借款。分析指标:1)偿债率;当年中长期贷款还本付息支出总额和有形与无形贸易的外汇收入的比率,国际上通常认为应在20%以内。2)外债率;国家对外债务余额和年外汇总收入的比率,这个比率应小于或等于100%。3)负债率;净债务余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这个比率应小于或等于20%。4)外债余额增长速度小于或等于外汇收入增长速度。

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条件是①政局稳定②

有完整的市场结构,完善的金融机构网络,信用发达业务量大;完备的金融制度、管理制度和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有从事金融活动的专门人才③宽松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自由的汇率制度,金融管理相对放松,有优惠政策④完善的基础设施。作用是调节国际收支、促进世界经济国际化、促进了世界资源的重新分配、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的区别和联

系:1)国际清偿能力的概念包含了国际储备,国际

储备是国际清偿能力的核心部分。2)国际储备仅是一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而国际清偿能力包括潜在的对外清偿能力。3)国际储备只包括无条件的清偿能力,而国际清偿能力还包括有条件的对外清偿能力,如各种贷款。4)国际储备是一国金融实力强弱的标志,而国际清偿能力不仅反映一国的金融实力,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综合反映该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金融资信状况。

欧洲货币指在发行国境外存储和贷放的货币。

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集存于伦敦或其他金融中心

的境外美元或者其他境外货币用于借贷的国际货币市场。形成原因是英国保卫英镑政策,美国跨国银行或公司逃避美国金融法令管制,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欧洲美元市场向欧洲货币市场转变,美国政府的纵容态度。特点是具有自由的经营环境,不受法律法规限制、借款条件灵活,用途不受限制,免交存款准备金、非居民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易和转移②方便调拨选择③独特的利率体系④较少的税费负担⑤可选择的货币多样⑥广泛的资金来源⑦方便的地理位置⑧银行同业间的交易占主导地位。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买入或者卖出某种外汇或某

种外汇的标准化期质的权利。

外汇期权即外币期权或货币期权是以某种外币或

外币期货合约作为标的物期权交易形式,它赋予了期权交易的买方享有在合约有效期内或期满时以规定的汇率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额某种外汇资产的权利。

LSI法:应收账款公司征得债务方同意以一定折扣

价为条件提前收回货款,消除时间风险,然后即期外汇市场上兑换本币,消除价值风险随即以这笔本币进行投资,用获取收益以抵补由于提前收汇的折扣损失。

第五篇:国际贸易复习重点 (2)

《国际贸易理论》期终考试复习大纲

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值、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2.国际贸易种类(相关的分类及内容);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的联系和区别。

3.二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主要特征。

二、自由贸易理论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4.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及其评价。5.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主要内容及其评价。6.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里昂惕夫之谜。

(二)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7.产业内贸易的含义、特点、基本内容。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9.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

10.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1.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保护贸易理论

(一)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

13.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14.汉密尔顿、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现代的保护贸易理论

15.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及其评价;与传统保护贸易理论的区别。

16.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7.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18.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19.管理贸易理论。

20.公平贸易理论。

四、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措施)

21.关税的含义、特点及类型。22.非关税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及主要内容。

五、鼓励出口的措施

23.信贷措施的类型及其内容。24.出口补贴的含义、形式。

25.商品倾销的含义、商品倾销的类型、商品倾销的条件。26.外汇倾销的含义及条件。

六、世界贸易组织

27.GATT成立的时间;GATT的宗旨及基本原则;GATT的发展历程(“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特点)28.WTO成立的时间;职能和基本原则;WTO与GATT的区别;WTO的主要协议(包括6个相关协议的名称、主要内容)。

上一篇:钢结构制作工艺规范下一篇:国家公务员面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