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市老城区传统民居的生态性研究

2022-09-12

引言

坐落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是一个地域宽广、四季分明、历史文化悠久的多民族聚居地。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 属县级市, 经济发展状况属中下水平。一个地区的人民居住情况受该地区的气候降雨、地形地势、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制约, 那么想要最大程度优化人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解决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问题, 就需要先从该地区的民居生态性方面出发做深入研究。本文就“生态民居”这一概念, 通过对喀什市老城区传统民居的研究, 得出其中蕴含的生态方式和生态理念。

1. 喀什市地形气候概况

喀什市可谓中国最西的地市。地势北高南低, 平均海拔高度约1300米, 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四季分明, 日照时间长, 降水量少。又因该地区西、南、北三面环山, 导致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和北冰洋的寒流都难以到达, 而造成地表炎热干旱, 山区的冰雪融水为开创绿洲提供了条件, 形成了含喀什噶尔和叶尔芜河两大绿洲的“沙漠绿洲”荒漠景观。

2. 民居聚落形式

喀什市老城区的民居建筑群体分布是以简单的几何形式高低错落着, 营造方式自由互相搭建, 无轴线对称和坐向的要求, 注重因地制宜, 因地坐院, 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体量感、封闭性。建筑造型以直线为主, 形体简洁硬朗。整个聚落生长在黄土之上, 阳光之下, 显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气息。

3. 民居的生态性分析

如果生态建筑是指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相适宜, 那么生态民居即指人类、建筑、环境三者间的关系相适宜。传统民居的生态性主要体现在民居建筑材料生态性、建筑构法生态性和文化生活生态性三个方面。

3.1 民居材料生态性

喀什市老城区的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主要以土木为材料, 木材取用于喀什河边上自然生长的杨树和红柳树。土来源于当地黄粘土, 这种黄粘土属于黏性、大孔性土质, 具有在潮湿环境下强度低而在越干燥的地方就会越坚硬的特点, 以这种土质为建筑材料即适合喀什地域的环境气候, 就地取材, 易于施工, 冬暖夏凉, 又有利于生态平衡。喀什地区冬季严寒, 智慧的维吾尔族人将麦草泥抹以土坯墙面用来保温。

3.2 建筑构法生态性

喀什市老城区的民居建筑群坐落在老城区东南端距地高30多米的高崖上, 因此称为高台民居, 这种高台民居的形式为维吾尔族人提供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从游牧迁徙到定居, 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人先后来到高崖上建房安家, 世代聚居这里, 家族人口每增加一代, 就在祖辈们的房屋上加盖一层楼, 于是形成了房连房、楼叠楼的样式。因为建造前没有统一的规划, 所以后来建造的居民楼都比较随意, 导致形成的小巷四通八达、纵横交错。高台民居除了有独特的空间布局, 其特殊的封闭性还具有抵御风沙的重要功能。是为历史创造出了具有一定文物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空间体系。

3.2.1 高台民居建筑群生态性

放眼望去, 浑厚朴素的民居建筑群错落有致的呈现在眼前。建筑墙面没有过多的装饰, 院落的整体布局属于封闭式内向性空间。室内外的空间布局因时而宜、因地制宜, 不受轴对称概念的约束, 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庭院布置中住宅布局层次分明, 突出客厅的重要地位。封闭的庭院在为居民提供私密生活空间的同时又起到了防御风沙的作用。院内的住宅大小不一, 功能各异, 一般院内都设有葡萄廊架和土炕, 供居民在院里夏季纳凉。

老城区内的巷子蜿蜒曲折、四通八达, 颇有特色。特别是这里的“过街楼”, 随着居民人口的增加, 院落很难向外扩展, 于是维吾尔族人民产生了一个富有智慧的想法:建筑二楼向外扩展。这样既满足二楼以上居民的居住空间, 又不会造成交通阻塞。可谓“楼下过车, 楼上住人”。后来又发展出了“悬空楼”和“半街楼”等富有特色的建筑形态。在新疆这片日照时间长的土地上, “过街楼”这样独特的建筑形式能够有效的减少阳光直射面积, 控制室内温度, 降低损耗。

3.2.2 单体建筑生态性

高台民居在营建的过程中, 特别遵循“三个适应”与“三个就地”原则。三个适应就是:一、适应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 比如有代表性的平屋顶结构, 它既可以用作家人们聚会活动的场所, 也可以晾晒葡萄、粮食等农作物。二、适应当地的气候, 高台民居生土建筑的形式和功能是在适应当地恶劣气候条件下产生的, 因此在气候干燥、降水极少、热量丰富的条件下也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安稳适宜的生活环境。三、适应当地的经济与技术条件。高台民居的建造一般是在素土夯实的基础上, 再用生土砖块与土木搭建, 均为人工作业。因此不但有效利用本地土地资源, 还节约了建造费用。“三个就地”原则是指就地取材、就地建造和就地使用。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居住需求就地建造, 在建造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建造意图, 是“以人为本”的生态民居。尤其在构建各居室时考虑到资源分配的问题, 采光好、取暖好的位置会被用来当作客厅, 安全性强隐私性好的位置一般会被当作卧室。厨房自发产热, 因此会对采暖要求较低。其他居室空间也会根据维吾尔族人自己的生活习惯而布局。

3.2.3 建筑构件生态性

高台民居的建筑构件从墙体、门窗、屋顶到壁龛的设计都既实用又美观。墙体取黄粘土砌筑土坯墙, 屋内冬暖夏凉。一些墙体会做镂空造型, 美观的同时又增加了通风的功能, 在冬天可以有效解决墙体内部结露的问题。

门多用木材, 样式有单扇门和双扇门。窗材料也多为木制, 双层结构的特点, 内层是木框玻璃窗, 外层是实体木窗, 这种双层结构的窗户有着自然通风和阻挡风沙的双重功能。墙上的小窗和屋顶的天窗可以增加空气对流, 也可以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相比现代的双层玻璃窗, 这种传统窗户不但造价低, 保温隔热性能也更加优越。

维吾尔族人亲近大自然, 喜好在庭院内种植花草, 因此通常会在二层楼设有露天平台, 在平台上养花种草。一到夏季, 整个庭院看起来生机盎然, 这些绿色植物不但为民居增添生机和光彩, 成片绿荫的遮阳效果还起到了调节庭院内自身微小气候的作用。从长远来看, 这个平台最大化的利用了太阳能。

3.3 文化生活生态性

喀什的高台民居充分体现了当地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有效体现, 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 民居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虽然近几年在高台民居的修建中, 引入了部分新材料和新技术, 但是当地维吾尔族居民依然坚持主要以传统材料为主, 延续地方建筑的风格。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 崇尚大自然, 在高台民居的装饰造型、色彩纹样中均有体现。

4. 结语

生态建筑可以通过建筑手段与生态技术相结合来实现。附加的生态技术是需要额外成本的, 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喀什地区来说, 高台民居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生态民居, 无论是聚落空间布局还是建筑材料, 均能体现出高效低耗和环保可持续。

摘要:生态民居就是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并创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场所。传统民居是生态建筑最初体现形式。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民居的形式多样, 新疆的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因此当地传统民居现今得以保存, 其特有的建筑构法为改善室内外环境提供了一套有效的传统经验。从建筑材料、建筑构法和文化生活三个方面的生态性出发, 对喀什老城区的高台民居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 并分析了建筑特色。为其构法与技术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台民居,生土建筑,生态民居

参考文献

[1] 李群.新疆生土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 刘盼.新疆高台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研究-以喀什老城高台民居生土建筑为例[D].青岛理工大学, 2014 (6) :18-37.

[3] 梁锐.西北生态民居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5) .

[4] 王小东.喀什高台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5] 赵俊娇.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3 (5) :11-30.

上一篇: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下一篇:论节能减排技术在乙烯装置上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