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2023-01-20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要求

(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经济学认为“需求侧”主要有投资、消费和出口。“供给侧”主要包含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方面。“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的角度、从生产端着手, 以市场导向通过改革的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以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丰富的需要, 促进整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进行全方位供给侧改革, 在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下, 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而人才和智力支撑来源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由此看来作用于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势必会要求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

与经济领域改革类似,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同样历经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阵地, 其供给侧改革, 就是以供给侧为改革切入口, 通过调整与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要素配置, 在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 全面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其目的是通过全面而深化的要素改革, 优化结构和提高整体质量, 最终建立起能够引领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 进入到“新常态”时期, 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逐渐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 自扩招以来, 一直在“需求侧”道路上发展, 通过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迅速扩大规模, 通过政策扶持迅速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需求侧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学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诸多结构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人才供给过剩的问题凸显,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愈演愈烈。但是在许多专业领域企业招不到人, 人才有效供给不足。新常态局面下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 主要侧重于向新技术集聚性发展。而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性人才较多, 技能型人才不足。凸显出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导致人才供需失衡。

由此可见, 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情况下, 高等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迫在眉睫。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和智力支持, 是否能高质量完成这一任务属于社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供给侧改革, 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也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引导应用型本科院供给侧改革, 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自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速膨胀。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截至2016年底, 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突破3699万人, 高居世界第一, 同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已达到42.7%。我国高等教育历经数十年发展, 已逐步建成世界上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转为向普及化阶段发展。但在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 却是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 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明确指出:“在新常态背景下, 引导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 提高本科院校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从指导意见出台之后的情况来看,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依然存在许多共性问题。

(一) 发展理念落后及定位模糊导致办学同质化

转型发展观念先行, 然而当前众多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定位上墨守成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在现实中, 很多本科院校对于高校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 即向学术研究型大学不断发展。对转型持怀疑观望态度, 认为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是自降档次, 造成部分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更多是响应政府相关政策。另外众多地方性本科院校考虑自身发展虽然有转型的动力, 但是缺乏明确的路线方针, 最终仍沿袭传统本科的办学思路。导致办学定位模糊, 对自身的办学使命认识不清, 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亟需从政策、理念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引导, 找准自身定位, 突出办学特色。

(二) 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服务。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 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的部分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实际相脱节, 学科专业设置滞后于地方经济发展。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主观原因,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由传统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升格等形式转型而来, 由于还处于转型发展期, 发展时间较短, 导致专业设置雷同, 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另一方面是由于现行专业设置政策的限制, 导致院校设置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人才培养模式相似度较高, 缺乏自身特色, 人才培养竞争力不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 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这三个方面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发展对人才供给的高质量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匹配, 人才供给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失衡, 最终凸显出地方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问题, 导致人才有效供给不足。

(三) 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学历和理论水平, 轻实践能力的倾向。在引进教师过程中, 首要考虑学历、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而对于教师是否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或者实践教学能力则考虑较少, 教师招聘来源相对单一, 导致招聘的教师背景多是由学校直接到学校, 缺乏相关行业实践经验。而具有行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进入高校任教。另外校企合作还处于浅层次合作状态, 高校教师无法通过深入企业提升实践能力和获得实践经验。最终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正确认识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必要性前提下,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办学理念和定位, 着重研究“为什么要转型”、“往哪里转型”以及“如何转型”等问题, 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过去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定位为“研究型大学”, 培养人才偏向于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 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 存在着理念上“精英化”定位与现实“技术型”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导致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新技术向生产生活广泛渗透、应用, 推动‘互联网+’战略在当地深入推进, 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优势。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 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应当优化理念明确自身定位, 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意识, 不一味求大求全, 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差异化发展, 以培养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形成独特的办学定位优势。

(一)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责任。目前, 相对于地方经济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存在明显滞后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依据自身特色及本地区经济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等现状出发,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专业设置, 要主动与社会市场对接, 与企业深入接触交流, 了解本地区产业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结构, 使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实现对接, 建立起学科专业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同时, 还需要将市场需求与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相结合, 打造出一批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学科专业群以增强院校优势。

另一方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校企协同, 促进产教融合, 让学生在专业教育中解决专业所涉及的实际问题, 增强专业教育中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直接力量, 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础力量。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一批在各行各业中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以此为骨干核心为其他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和指导, 提升整体师资队伍质量。这需要院校一方面打破陈旧的教师引进模式, 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人才;另一方面优化绩效激励制度, 积极选拨教师深入企业参加专业实践, 增强实践技能。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推动师资结构优化。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其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诸多供给侧结构问题, 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经济改革类似, 同样存在供给侧改革任务。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供给侧改革,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 2016 (5) :71-76.

[2] 荣振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现状与未来方向[J].现代教育管理, 2017 (2) :37-42.

[4] 钟秉林, 王新凤.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16 (10) :19-24.

上一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下一篇:大直径预应力砼管在水利工程倒虹吸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