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政治哲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众多流派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学派。1931年,霍克海默在题为《社会哲学的现状与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演讲报告中,明确将社会哲学确定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在以往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中主要有文化理论或者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几种研究模式。我们不能否认,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法兰克福学派,但是仔细梳理文献后会发现不同的解读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我们必须面对理论上的难题:法兰克福学派作为一个学派,其内部是否具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他们之间在批判模式上有没有历史继承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内在的联系和继承关系,为什么他们还被看作是同一个学派?如果有,那么他们所共同传承的是什么?这个所传承的东西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几代学者之间是怎样传承和变革的?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现有的研究著作多将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背景性人物,而本文则回归霍克海默就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时所提的“建立一种社会哲学理论”的研究设想,采取一种“社会哲学”的研究范式对法兰克福学派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的第二章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渊源是多元的,他们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哲学家们思想的启发,例如康德哲学的批判理性、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颠覆和批判以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卢卡奇等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是一个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的学派,其内部理论既有脉络可循又各有千秋。正如马尔库塞在谈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特点时,他很赞同霍克海默的看法,认为它是“用交叉学科的方法探讨了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打破了学术分工,将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运用于认识和提出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哲学思想既是一种哲学,又是一种社会理论,二者紧密融合。他们的社会哲学思想主要是分析社会现象,但是这些内容又渗透着许多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本文的第三章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根本问题和主要特点进行了研究。社会批判理论和异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早期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同,早期的社会批判理论算是一种价值批判理论,本质上是以“应该”这一价值悬设为理论基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受到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影响,他们对经济的研究不是单纯地描述社会经济现象以及内部关系,而是力求揭示人本身在经济关系的中的社会地位,从而为改变人们现有的生存状态指明出路。异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异化出现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法兰克福学派将异化主要表现领域划分为:科技异化、文化异化、交往异化、日常生活异化等。本文的第四章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社会哲学的架构进行了最初探索,他们拒斥康德和黑格尔的传统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霍克海默认为“形而上学理论家通常对人类痛苦熟视无睹”,哲学研究要深入现实。在他们看来,社会哲学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仅针对个人,而是对共同成员的人的命运进行哲学阐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哲学思想在哲学层面,涉及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三个哲学基本领域。法兰克福学派最终确立了跨学科的总体性研究方法,并对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实证主义强调高度的抽象性,它们把研究对象作为一种符号将其纳入一种逻辑语境中,但并未真正触及或解决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根源本身。在传统认识论中,向来存在“实证化”和“人文化”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对社会的研究应该更注重其解释性与批判性。文章的第五章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按照时间序列划分,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即早期对德国社会现状的分析、中期对美国社会现状的分析以及转型时期对美国交往社会的研究。不同时期社会本体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上都呈现异质性。奥斯维辛事件让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这是对人类历史理性的巨大嘲讽,而这种弊端是由启蒙理性造成的。在这一部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理性进行了猛烈批判。二战后,随着美国社会的繁荣,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工业社会”进行了研究,展开了对科技理性、资本逻辑和文化困境的研究。不同于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现代社会的猛烈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悲观设想,哈贝马斯提出“现代性未尽”的观点,开始实现交往理性范式的转向。文章的最后一章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贡献与当代启示进行了分析。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两种不同视角下的社会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法兰克福学派对社会主客体的现代性问题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思路。例如彰显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及坚持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等。回到刚开始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贯穿了整个学派?即法兰克福学派秉承了马克思的价值立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是对现存社会批判与超越的革命理论,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关键词:异化;技术理性;社会哲学;理性;现代性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基本观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2.1 社会哲学的基本内涵

2.1.1 “社会”的概念演进

2.1.2 社会哲学的概念

2.2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法兰克福学派创立时期(1930-1939)

2.2.2 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时期(1940-1969)

2.2.3 法兰克福学派衰落时期(1970-)

2.3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2.3.1 从康德批判哲学中提取合理内核

2.3.2 从黑格尔辩证哲学中吸取养分

2.3.3 从马克思社会哲学中继承精髓

2.3.4 从卢卡奇社会存在哲学中借鉴方法

第3章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根本问题和主要特点

3.1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3.1.1 社会批判理论

3.1.2 异化理论

3.2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

3.2.1 社会认识论的问题

3.2.2 社会本体论的问题

3.2.3 社会价值论的问题

3.3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3.3.1 社会批判与社会建构相统一

3.3.2 事实与价值相统一

3.3.3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第4章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1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最初探索

4.1.1 确立社会哲学的研究方向

4.1.2 确定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4.1.3 提出总体性反思与批判

4.2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整体架构

4.2.1 波洛克的政治经济学模式

4.2.2 马尔库塞与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模式

4.2.3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文化理论模式

4.3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转向

4.3.1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4.3.2 哈贝马斯对交往理性的建立

第5章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内容

5.1 极权社会

5.1.1 社会存在:“国家资本主义”

5.1.2 人的存在:奥斯维辛之后不再写诗

5.1.3 哲学反思:对“同一性”的批判

5.2 工业社会

5.2.1 社会存在:“发达工业社会”

5.2.2 人的存在:“物化”与“被驯化”

5.2.3 哲学反思:对“科技理性”和“文化工业”的批判

5.3 交往社会

5.3.1 社会存在:“现代性未尽”

5.3.2 人的存在:“交往与商谈”

5.3.3 哲学反思:对交往理性的确立

第6章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贡献与当代启示

6.1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贡献

6.1.1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6.1.2 寻找扬弃异化生活的新路径

6.1.3 唤起人的主体性总体复归

6.1.4 重新树立价值理性的正确指向

6.2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思想的当代启示

6.2.1 考量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现代性问题

6.2.2 建立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发展观

6.2.3 推进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事业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创新思维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国家经济主权让渡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