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生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毕业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最终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进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本文从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出发,重点阐述了我国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一篇:会计毕业生论文范文

高职会计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升我院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笔者针对全院毕业生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在调查中发现高职会计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对问题的原因进行阐释后,重点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及毕业生培养方面提出了几条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促进高职院校的会计类毕业生的质量提升,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并指导和规划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关键词:高职会计类 毕业生 质量跟踪 调研分析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许多行业的繁荣,会计类的毕业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职场,许多毕业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会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研究很有必要。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能更好地将已经工作的学生与即将工作的学生联系在一起,那些应聘工作的经验是在校毕业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同时,通过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能够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职现状、择业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的结果可以更好地改进我院的会计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计划调整以及就业指导规划的服务作用,也为满足广大毕业生的学习和择业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次调研通过实地及网络调查,在反映当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同时,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管理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办法。

二、调查过程概述

(一)调查目的。会计类毕业生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情况和工作状况将影响在校生的择业判断。为了更好地调查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为在校生的校园学习及以后的求职应聘提供经验和信息,调查组对本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质量跟踪调研。同时也希望借助本次调查,分析并研究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状况及学生在学习和职业选择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培育出符合社会及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类人才。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已经毕业3-5年的本校会计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往届毕业生,主要是2009届、2010届、2011届的毕业生。

(三)调查方法与形式。此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对与本次调查相关的各种网络及图书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然后向本院会计类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对会计专业就业的一些认识和对在校生的建议。另外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与被调查者联系,并邀请他们接受本研究的采访,他们的谈话记录也是对调查问卷及其他资料的有效补充。本次调查的形式以实地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向校内毕业生发放问卷,对于工作的毕业生则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进行问卷的调查。

(四)调查内容。这次调查我们主要以工作的会计类毕业生为主,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求职经历、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及毕业生自身的素质调查。通过网络、图书资料和实地问卷调查,调查研究目前我院会计类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工作求职经历和对在校生教育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以便积累和掌握毕业生质量方面的资料,为毕业生的顺利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三、调查结果

(一)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本次调查的时间为一个月,期间共发放问卷216份,回收197份,回收率为91.2%。调查结束后我们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资料的汇总与整理工作,通过资料的整理,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求职渠道增加,效果差别较大。在调查采访会计类毕业生时,我们发现他们工作的获取途径各有不同。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校园招聘获得工作岗位的(52%),而有近三成的毕业生是通过求职网站的宣传而找到工作的(29%)。可见目前半数多的在校学生拥有较好的校园招聘优势,可以通过校园招聘获得理想的工作。而一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得工作机会,开辟了工作的新途径,增加了就业的几率。同时也有7%的学生选择到校外的人才市场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另有12%的学生拥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可以依靠亲戚和朋友取得工作的机会。

2.就业扎堆城市私有企业,工作满意度尚可。在调查中,当询问毕业生的工作地点时,大多数人选择留在地级市(85人)或者一线城市(79人)工作。因为地级市或者一线城市具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广的才华施展空间以及更为丰富的生活选择。广东地区经济发达,发展机遇多,对于年轻人很有吸引力。而少数学生依然选择回到自己家乡的县城(25人)或者农村(8人)工作,在这些地区虽然工作机会不多,但工作生活压力小,并且离父母较近,便于照顾父母。

另外根据我们的调查,64%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属于私有企业,另有21%的人在国有企业工作。可见当前私有企业较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私有企业也是会计类毕业生锻炼自己获得人生价值的重要场所。而国有企业人员接近饱和,一般不需要大批量的毕业生。此外,尚有8%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供职,7%的人在外资企业工作,这些企业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少,且要求也较高。

3.工资水平尚可,但职业潜力大、前景好。除了少数人的工资不足2 000元(5人)和高于4 000元(19人)以外,多数会计类毕业生的工资处在2 000-3 000元(47人)、3 000-4 000元(126人)之间,工资水平尚可,可以满足工作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在调查中,83%的被调查者对会计专业的期望较高,认为目前会计就业前景较好,该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见多数人对工作生活还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可以为他们的工作提供足够的动力。

4.个人定位不当,社会经验缺乏。通过本次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工作求职时,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在197名被调查者当中有79人认为自己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致使自己不能从容地应对毕业和工作。有63人对自己的个人定位不当,认为大学生需要一份体面且待遇高的工作,这无形之中增大了自己的就业困难。部分人则认为自己的就业信息少(18人)、社会关系不足(25人)以及自己的专业与企业的岗位不对口(12人),导致难以就业。

5.会计毕业生素质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拥有出色的综合素质是毕业生成功胜任工作岗位的基础,但是目前教育模式培养的会计类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调查,53%的企业注重毕业生会计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因为毕业生动手能力弱将导致企业不得不另行开展培训,增加了成本。另外企业对团队意识的要求也较高(21%),因为目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的单打独斗都无法站稳脚跟,只有互相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道德品质是一个人能否尽心为企业贡献的内在力量,企业也格外重视(11%)。而一定的外语能力(8%)和专业知识(7%)也是企业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

(二)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仍然侧重基础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没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管理者要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开展案例教学与实际财务操作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财务处理能力,从而为以后的社会就职增添足够的砝码。

2.学校就业指导存在一系列问题。学校的就业指导是毕业生开展求职工作的重要程序,是指导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步骤。但是本次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被调查者中,87人认为本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的不重视直接限制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另外一些人(41人)认为校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无法给予毕业生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学校就业指导存在的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比较薄弱(14人)、和毕业生的沟通和咨询不够(34人)、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且内容不充分(21人)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3.学生本人对就业缺乏必要的规划。找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对自己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是思想上的,更应付诸于行动。本次调查中,91%的人认为本校的就业指导很有必要,但是真正自己做出系统规划的人却并不多。被调查者中,有106人有较为明确的规划,71人拥有较模糊的规划,甚至有20人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学生工作是自己应聘的结果,而这之前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和合理的规划。对于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自己有明确规划的人已经较其他人有了更多竞争的筹码。因此,学生本人对就业缺乏必要的规划,造成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值得深思。

四、高职院校促进会计类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高职院校要推进素质教育,合理改革课程。高职院校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化教育,进行会计专业结构和教学课程的合理改革。立足于社会需求,设置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和专业素质的课程。同时,注重知识的更新,抛弃陈旧迂腐的教学内容。注重传授自主学习方法,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并进行独立判断训练。要改变教学手法,摈弃旧式的被动灌输教学方法,而重点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教学手段。同时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锻炼,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多素质教学。

(二)增加学生校内与校外的动手实践活动。实践教学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多设置校内的实际案例分析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学校要多与校外企业进行联系沟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成立校企联合会,鼓励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应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实际的企业内部管理与岗位内容,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向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与就业规划。学校的就业指导将会给毕业生提供清晰的就业形势分析,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理论支持。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覆盖全班、全学院和全校的就业服务网络系统,对所有学生提前开设就业规划课程,进行就业指导和规划,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合理的规划。收集企业的用人需求资料,并分享就业信息。举办适合毕业生的模拟招聘会,营造就业锻炼环境,并就应聘面试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认真的指导。同时,可以邀请成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到学校召开专题报告,介绍成功经验,并与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目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规划,切实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动态促进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离不开及时先进的就业信息。因此通过调查并建立会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信息的反馈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毕业生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以及最实用的应聘技巧。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企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及时的毕业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将有效地帮助毕业生进行自我的改善,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动态的就业。高职院校要有意识地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并进行合理的管理,真正让毕业生从中得到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小金.财会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2.徐文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向调查分析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01).

3.刘颖,徐洁.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05).

4.蒋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

5.王海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17).

6.陈冬梅.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途径和措施探析[J].河南农业,2010,(16).

作者简介:

靳炜伟,女,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会计电算化。

林东辉,男,广东省揭阳市财政局会计科科长。研究方向:会计实务。

作者:靳炜伟 林东辉

第二篇:基于当前会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最终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进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本文从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出发,重点阐述了我国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就业 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近年来,会计专业成为就业领域的热门专业之一,报考人数逐年增加。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长,人力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比2012年多出19万人。但是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供需矛盾突出:全国高校毕业生剧增,然而用人单位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毕业生的数量。二是选材刁:在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很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要应届大学生。三是缺经验: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理论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

二、管理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离

多年来,我国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在引进的西方国家管理会计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由于中西方在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我国没有用武之地,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在我国缺乏可操作性。另外,管理会计以介绍基本理论为主,并应用大量的数学分析模型,其技术和方法主要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大多为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忽视了这些理论和数学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实用。例如:数学模型分析、概论分析和假设条件分析等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好掌握,在实际应用中也因为这些理论的不切实际而难以得到推广。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师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基本上是围着理论讲授—例题演示—布置作业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样很难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财经人才。而管理会计恰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难免缺乏活力,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难以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边界认识不清

目前,在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是三门主干课程,纵观这三门主干课程的相关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非常严重。三门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包括:财务预算和存货管理(存货控制);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及经营杠杆等;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重复的内容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与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法、责任中心及业绩考核等。这种状况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更不利于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三、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只有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大部分企业对差量分析、风险分析、作业成本法以及业绩评价等较少运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一)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克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

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主要侧重于从理论上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管理会计教材落后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管理会计教材改革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教材改革中应建立管理会计框架体系,将教材内容本土化,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总结我国以往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经验,使这些新的理论和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并以此为基础编著教材。教材中应减少传统管理会计中复杂计算方法部分的介绍,加大现代管理会计的部分,以及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运用的内容,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克服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即教材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传统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最新动态。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倡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可以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先通过不起眼的生活问题以小见大,然后延伸到企业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可以以案例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然,在案例教学中也应尽量做到以小见大,如手机办理何种业务比较适合自己,有闲钱时是应该买国债、储蓄,还是应该办保险或是买股票、基金等,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学生理解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管理会计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的,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消除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

鉴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三门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将这三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并重新整合。根据三门课程的特点,可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财务预算、资金需要量预测与经营杠杆等相关内容归入财务管理;将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学范畴。调整后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是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而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整合后的结果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足鼎立,互不交叉重复,节约教学资源。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节约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爱芳,罗世智.“问题引导式”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财会通讯,2002,(05上).

2.董宝裕,刘季佳.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04上).

3.郑爱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5,(02).

4.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李引花

第三篇:浅谈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讨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 毕业生 就业难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更加体现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一些文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也相继开设会计类专业,以及一些地区开设的会计培训班及会计技校,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就我校而言,在2011届毕业生中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就达270多人。

在中国毕业生网发布的2010年和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难是当前一个社会问题。

二、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

1.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会计专业毕业生明显供大于求,但部分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不能着眼现实,从实际出发,往往“眼高手低”,不能更好地就业。

另外,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2000元左右,对薪酬较高的期望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的产生。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各院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对错位。许多职业技术院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在专业设置上不是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而是等、靠政府下指令,习惯于向上伸手,希望政府能出台保护学校的政策,企盼上级用行政手段去解决市场经济条件的招生就业问题,使学校丧失生机与活力。

2.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学质量的巨大反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最初是通过扩大原有高校的招生规模,后来是升级一批中等职业院校去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在已有的资源水平上来培养急剧增多的生源,其质量水平下降将是不争的事实。

(三)社会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会计专业是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人数排名中,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名第5;但同时,有关报告显示,在2010届主要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双高”现象的存在显现出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之多,就业竞争之激烈。

2.供需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就业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3.各企业选人挑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据相关资料表明,当前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远没有往届毕业生的好,因为用人单位从企业发展出发会着重考虑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会计人员。

三、改善会计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用人单位应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

(三)各院校的具体措施

1.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就业率的主线。会计工作岗位是专业性强的专业技术岗位,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使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必须加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提出以强化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大实践实习教学力度,培养应用型人才。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系部、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则。

3.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要创建严格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校要经常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

作者:张海英

上一篇:地理与生活论文范文下一篇:互联网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