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论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文化旅游产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我国文化创意以创造、创作、创新为基本手段,而文化旅游以打造文化气氛、创造文化体验形式为根本。其两者的有机融合不仅仅促进了自体发展历程,也打造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如何实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呢?文章以海南为例,在概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础上,分析海南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实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对策。

第一篇:文化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摘 要:我国经过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人们在节假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带动了GDP的发展。我国在2018年成立了文旅部,正式开启了将文化融入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旅游者利用自身的文化知识来回顾历史和艺术的审美,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是一种区别于观看自然风光的旅游方式。常州旅游的自然资源较少,而历史文化资源相对较丰富。因此,依托常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發展常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自身的特色,是常州未来旅游业发展可以考虑的路径。同时,对于常州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常州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发展研究

一、引言

常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周晓东曾经指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应该具备引领城市革命、助力城市经济增长、形成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以文化来带动常州旅游业的发展,以文化带动城市建设,这是常州的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常州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常州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

1.调整产业结构,确定文化旅游业应有的地位

常州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发展工业,并且在80年代在中国苏联模式蓬勃发展具备极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常州过度关注现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对于文化建设的研究重视程度十分薄弱,使得常州市的一批文化价值极高的文物古迹,在城市的变迁中被拆除和破坏,并且常州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面貌和文化氛围被彻底地打破,在这方面苏州和南京的经验就十分值得借鉴。

苏州在城建规划过程中提出了建设新城区发展旧城区的战略构想,在旧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利用原有的城区知名度,在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做了很多文章,通过文化唱戏,政府搭台的方式,依靠拙政园和留园等著名的苏州园林整合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同时保护了文物古迹,真正形成了十分深邃而浓郁的历史格调。所以常州也应该积极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的开发理念,将文化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建设保持同步,同时充分的发掘历史文化,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不断创新,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长足文旅产业。

2.加大常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常州市的文化旅游数量繁多,特色资源种类十分丰富,除了以春秋淹城为主体的春秋文化和恐龙成为主体的恐龙文化,常州市还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展开开发工作。

(1)青果巷“江南水乡文化”街区的开发

作为常州历史人文云集的地方,青果巷是常州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有瞿秋白的诞生地、赵元任故居、刘国钧故居和明星等近代名人故居和一些古碑和古建筑等,同时还有新坊桥小学内古戏楼、汤贻芬故居、史良故居、吴氏中丞第等一些完整的大院。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充分的发掘和恢复,将会形成小河、古街古巷、古桥古树等为主体的结构,突出常州传统民居联合而建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青瓦白墙可以给居住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必将成为枕河人家和小桥流水的特色展示地。

(2)前后北岸文化街区的开发

常州另一个高雅文化特色的集中区是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这是常州历史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点之一,前后北岸原来是两条河中所夹,北面是白云溪,前面是顾塘溪,前湖北岸的称呼也是这样命名的。在这个地区明清时期,曾经生活着4位状元以及两位榜眼和探花。现存的遗址主要有苏东坡终老的遗址,赵毅等历史名人文化的故居,并且在这个街区名人故居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充分地显示出了常州传统文化特色,也展现出了常州五大学派和常州地方历史名人的精神面貌。可以说这个街区充满了古代的文化气息,如果能够和谐合理的开发,必将进一步提升常州城市的文化品牌,同时是常州的旅游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使其变得更加悠久。

(3)名人故居系列的开发

江南地区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苏州园林,无锡山水,常州名人。可以说,常州最为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就是数量众多的名人故居,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来看,这些顾虑,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一个城市的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灵魂,所以对名人故居进行开发可以提高历史文化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同时传播历史文化,可以起到一定的纪念作用和教育作用,在常州市已经评为A级旅游景区的35个历史文化景点中仅有张太雷故居是二类景区,其他的历史名人估计都没有列入A级目录,这充分地说明了常州市的文旅部门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在今后的常州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建设中开发名人故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结语

随着近些年来常州旅游业发展的不断加速,加强文旅如何背景下的常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对于常州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尽管在旅游方面常州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仍然处于后进者的地位,但只要能充分地发挥出文化旅游这一面政策旗帜的东风,仍然可以形成自身的特色,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使得常州市的旅游市场更加完善和便捷,同时也可以是常州打造新时期的历史文化名城。

参考文献:

[1]许鑫,霍佳婧. 面向文化旅游开发的非遗信息资源组织——以昆曲为例[J]. 图书馆论坛, 2019, 39(01):33-39.

[2]王远.扶贫视角下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设计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2).

[3]顾金梅.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文库·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人民黄河, 2020, v.42;No.417(05):173-174.

作者:刘松林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摘 要:我国文化创意以创造、创作、创新为基本手段,而文化旅游以打造文化气氛、创造文化体验形式为根本。其两者的有机融合不仅仅促进了自体发展历程,也打造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如何实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呢?文章以海南为例,在概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础上,分析海南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实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对策。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对策探究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年平均气温22~26℃,长夏无冬,光温充足,雨量充沛。文化旅游创意作为新兴现象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学术界提高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视程度,有人认为外部动力机制与产业自身动力体制是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要素,故对促进两者有效融合、长足发展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概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含义

在特殊的条件下,众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企业以及有关部门空间或者是功能聚集的区域,其空间(园区、基地)是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创意构成了旅游景区重要的吸引物,以达到游客“一站式体验”为基准,从而塑造出完整化的旅游以及有关产业链条。

二、分析海南省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较,过去海南省文化创意发展的局势不尽人意,产品加工的原料一般是由岛外供应的,以快速成型技术为依托。而如果使岛内创意设计理念与旅游前瞻性的制造资源融合在一起,把市场衔接、金融孵化、专利转化、品牌营销等增值服务内容提供给服务企业,其能够有效的弥补海南省创意设计服务体系上的缺口。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是多样化的,例如软件开发、广告、电影、动漫等可以被视为推动国民经济有效运行的支柱性产业。海南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为该省相关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开辟新纪元。正如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及“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总之,海南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将是促进我国国有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有智增长”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引导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彰显出“拓展产业链”、“延伸空间链”、“秀出主题链”的发展风格。

三、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对策

1.资源转化对策

所谓的资源转化,实质上就是指借助对方的优势资源,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下使其转型为促进自身发展的资源,最终达到使两大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游戏、产业园、艺术开发等环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突破传统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观的局限性,上述那些能够吸引游客眼球的文化创意环节可以被看做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有效途径。

海南省可以借助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意两大行径,使大规模的人文资源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坚固性基石,尤其是文化科技产业园、文化场馆、工业遗址、文艺产品等。例如南山文化旅游区中的南山寺作为三亚礼佛必经之处, 游客在此还能观赏到造型雄伟的“南山海上观音”。总之,这些具有文化创意与旅游价值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遗址场馆等在高端科技的辅助下,可以激发游客参与和观赏的欲望,当然提升旅游景区观赏价值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实。可见,借助资源转化这一策略,能够加速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速率,最终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创意资源体系。

2.节事重组对策

首先节事重组模式的构建,要求旅游产业以旅游的需求作为节事活动开展的基础,而节事重组最大的目标就是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为其创造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各项旅游事件要以文艺活动开展的原则彰显创意性、互动性、参与性的特色,强化自体的魅力。

在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传播的快捷性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契机。旅游产业只有在创意理念与公众参与力量的辅助下,才能够使节事重组活动产生品牌效应,为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铺路垫石。海南省要使各类节事活动达到有机重组的目标,可以参考以下行径:一是深入挖掘并提取出节事活动特有的文化内涵,并对其做出特有的标识设计为传播做准备;二是参照各类节事活动的主题创造出有关的创意活动;三是利用各种途径把公众导入各节事活动中,借助提升公众感受程度以及表演者之间互动性的方式,达到节事重组的目的,最终落实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

例如,海南国际创意港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赴两广考察第一个落地的项目,其被列为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将国内最大的创意设计产业链运营服务商深圳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引进来,主要会专注于海南高端旅游产业研发、创意农业开发,成为了海南第一个以产业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建立健全“一站式体验”模式的对策

“一站式体验”是以产业聚落理论为依托,其强调的是集聚溢出效应或区位适宜效应,此期间旅游产业、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服务企业、开发商等之间形成密切的关联。之所以认为“一站式体验”模式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因为体验式经济“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模型、以消费者为核心,从而创造出激发消费者参与兴致、让消费者有流连忘返的创意活动。”总之,“一站式体验”是产业园区内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高效合作的成果,此时消费者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一切需求均被满足。其实,“一站式体验”凸显的是游客消费行为方式的特点,以及消费心理变化的形式。那么,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要想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就应该以产业聚落理论为根基、以“一站式”服务理念为背景去研究旅游体验的形式,从而为游客提供别具特色而愉快的文化创意感受,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中得到传承,并实现壮大发展的目标。此外,“一站式体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在促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旅游经济集约型增长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犹如一瓶催化剂,能够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征程,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了使两大产业有机融合并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应该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究,不但使资源转化对策、节事重组等对策的实效性彰显出来,还要基于旅游体验与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互融性,使两大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

[2]李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马琳.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

作者:李科长

第三篇:曲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在产业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曲靖拟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曲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城市定位、借助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曲靖;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背景

(一)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自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向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在此过程中,原来基于加工、生产的基本发展方式转向以信息、知识、文化为依托的发展方式,于是创造财富的重要因素也从体力劳动或资源能源等硬实力转变为知识、信息、文化等软实力。在此背景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更加紧密,一方面经济活动中,文化等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诸如企业的信念、文化及价值观等具有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文化也进入市场,通过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获取经济效益,成为一种生产力。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动漫、激光唱片、旅游等产品的兴起和发展便是一种表现。文化产业不仅可以通过市场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影响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如果不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就会遭受国际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挤压,国家文化安全不能保障。党的十七大曾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国务院又制订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10月,中央“十二五”规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定位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正式位列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中。

(二)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关于旅游产业,一般认为是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基础,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吃、住、行、游、娱、购提供服务,满足旅游者精神、物质需求的综合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同样因为地域及资源制约、环境压力、游览形势单一等难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使得我国旅游业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大发展的前提下,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原本各自独立的产业,相互渗透、交叉,原有产业边界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这些新产业形态促进经济得以极大发展,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融合发展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水平低,竞争力弱,特别是由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旅游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属于第三产业,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具有天然的耦合性。首先,旅游是一种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社会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方面,旅游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其出行的动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旅游资源本身就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体现,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凝集着人类精神文化的神韵。其次,旅游是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旅游得以传播、保护和继承,文化因为旅游的开放而鲜活起来,更加富有生命力。

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并提出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十项措施,要求各地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旅游产业融合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时现在许多地区开始通过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力求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列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文化产业发展释放了强劲活力,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文化与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加速融合将是必然趋势。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意见》将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作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六大措施之一,鼓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两翼齐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也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时期,旅游的优化升级成为关键环节。要实现其发展模式、形态和内涵的优化,通过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将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意元素以相应的技术手段植入传统旅游产品中,生成新的旅游业态和产品形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加上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及政府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支持,从而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和整合,不断壮大发展。

二、曲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一)曲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曲靖,珠江源头第一市,爨文化的发祥地,有悠久的历史、众多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2012年,曲靖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7.45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3.33%,高于同期曲靖GDP增速7.33个百分点,成为曲靖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曲靖市委、市政府也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提出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云南省平均水平。

(二)曲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以来,曲靖以“文化曲靖、休闲曲靖、美食曲靖、美丽曲靖”的形象定位,打响了“大珠江源旅游”品牌。2012年,全市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3.7亿元,同比增17%,带动了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逐步成为曲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了实现旅游跨越发展,加快曲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曲靖在加强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建设之外,要寻求与其他产业在功能、形态上的融合。

(三)曲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曲靖作为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北部、中部和南部片区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以珠江源、爨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品牌已具雏形,一批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初见成效,并成功举办了珠江源美食文化节、会泽钱王之乡文化旅游节、罗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同时6个省级旅游小镇正在开发之中。曲靖市“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将曲靖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一带、两核、两翼、八园区”,基本都是立足于文化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而策划的。可见,曲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主体框架和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初步树立。

(四)曲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曲靖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势头迅猛,但由于起步晚,理论研究少而不全,不能进行有效的理论指导。加之两产业发展不平衡,融合仍存在很大不足。

1.曲靖的本土文化与旅游景观融合度不足

作为“入滇锁钥”,曲靖是云南受中原文化影响最早的地方之一,有据可考的历史文献极多,历史典故丰富多彩。可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每每遇到战火,曲靖城总是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各种历史古迹不断毁于战事。以至于到如今,曲靖城内难以寻到规模性的历史古迹。一个有文化却无法寻求追忆的地方,连本地居民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间都慢慢淡忘了老曲靖的故事,如何吸引外地旅行者的目光?其次,曲靖虽有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较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著名旅游地,资源优势不明显,本土传统文化缺乏清晰的脉络和宣传,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制约着曲靖文化及旅游产业的发展。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不足

“当城市化率超过45%、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才会更高,休闲娱乐消费才会有一个新的增长。”2013年,曲靖人均GDP刚好达到4308美元,低于全国的6767美元,但同年曲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379元,远低于全国的17233元,这组数据显示了曲靖当地居民消费能力偏弱,购买力不强,消费需求尚未完全激发。当然,一来是由于曲靖市民总体收入不高,限制了其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其次,与曲靖本地人多年养成了重实物、轻文化的消费习惯有关。再者,曲靖的高质量文化消费品不多见,就算有一些,经常是某个商家或单位的促销行为,只针对某个客户群,本地居民并不能普遍享受类似的文化大餐。因此形成了本地人消费不足,对外地人的吸引力不够的现象。

3.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

近年来,曲靖文化产品生产获得大丰收,一批高质量依托本地风土人情创造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舞蹈等在全国相关评选中获奖,反应良好。但是高质量的生产并未带动相应文化产品的消费增长。比如麒麟区翠山影视城也承接过一些有名的影视作品拍摄,但该影视基地并未因此形成气候,在当地居民眼中,翠山只是锻炼的好去处,与影视城无关,该景区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再如《布依姑娘》并未因在法国获奖而顺势与罗平多依河景区、九龙瀑布群景区结合,实现文化旅游的共赢发展。对比湖南电视台推出的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每播完一站,游客蜂拥而至,对影视中出现的景点流连忘返,极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共同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构建曲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一)优化曲靖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自古以来,名胜古迹之所以声名远播,让人们流连忘返,不仅仅因其自然风光的绮丽多变,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曲靖“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所构建的爨文化产业园、会泽铜商文化产业园等八大功能性产业园区,力求以其多功能、重文化、可参与等特点,营造与本土传统文化相吻合的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一个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应当具备浓郁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建筑风格、多样的文化产品和完善的服务设施,这些因素恰巧也是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这样一来,园区与旅游地实现了地域空间上的重合,文化中有旅游,旅游因文化而变得生动。

当然,在构建“八园区”的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园区不是利用巨资打造的一组配合单调的历史文字说明,无人问津的空荡荡的仿古建筑群,而应当结合曲靖当地文化,深挖精髓,抓住特色。比如爨都御园,曾荣列2011年度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区域品牌”第六位,它的规划思路是以中央祭祀广场建筑群和东方三十七部组团两大功能区为主体,利用爨文化的独特性和排他性的资源素材,规划设计主题文化产业园区。这就是地产旅游与爨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个项目。其理念是展示爨文化,融多种民族风情为一体,组建宜居、易商、易游乐的国际化主题园区。以这个项目为例,笔者认为其理念和规划新颖、具有特色地域色彩。但是真正通过该园区盘活爨文化遗存,集文化和旅游于一身,形成吸引力,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诸如要使其规划的爨都大戏台、茶马互市可参与、可体验、有文化价值的话,就得在产品开发、宣传、营销、提供服务等各个环节下功夫。

(二)突出品牌文化主题形象,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文化

曲靖一直以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自居,历年当地城市规划也把工业强市作为城市发展方向。工业城市的定位过于宽泛,不能清晰传递城市的精神。一方面,曲靖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附加值低、资源型、耗能型、粗放型的高碳产业比重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作为高附加值、低碳排放的现代服务业比如文化旅游产业,并无明显特色优势。

2014年8月26日,文化部与财政部下发《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细化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特色文化产业成为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首次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单独提出来,“特色”成为文化产业“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反映了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精耕细作”的趋势,意义重大。曲靖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立体多元(曲靖文化融珠江源文化、爨文化、节庆文化、历史文化等文化资源于一身)的城市,必须高度重视地域特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对内可凝集众力,谋求共同发展;对外可以准确传达,提高知名度、美誉度。

曲靖近年来一直在打造“珠江源大城市”。珠江源是我国第三大江——珠江的源头,是广大珠江流域和港、澳同胞抒发“饮水思源”之深情,畅想寻源探源之幽的最佳目的地。珠江源便是曲靖独有的、可辨认的、易于识别的标志。围绕珠江源的城市形象定位,以“水文化”为创意,规划建设滨水文化系列景观,以“一水滴三江”,“有容乃大”的宽阔胸怀,融合本地各种传统文化,真正借“珠江源头”,让曲靖因水而灵动,魅力无穷。

(三)重构曲靖文化旅游产业产品

1.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新产品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由于技术创新导致技术融合,进而使不同产业有共同技术基础,最终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对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言,技术创新是重要的催化剂。应用先进的声、光、电制作技术,将静态的文化旅游产品变得可看到、可感觉,仿佛置身其中,对消费者形成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产品才会有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曲靖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从组织体系、配套设施、智库建设、市场营销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并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曲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当以此为契机,借鉴各地融合发展取得成效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在曲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带、两核、两翼、八园区”的文化产业项目中,应用网络广告、数字化电影、电脑设计等高科技手段,通过文化创意和加工生产,创造出有鲜明特色的曲靖文化旅游产品。像会泽铜商文化产业园区,除了修复建造相应展馆外,可以引进新技术,通过四维电影展示会泽铜运史、商帮财富发展史,让历史活灵活现于眼前,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再如铸币局的修复创新,不要只简单设置酒吧街、文化茶馆,让本身有价值的铸币文化概念模糊不清,主题混乱,可以通过电子技术进行古钱币展示及鉴赏,并在铸币局内提供相应设施,让游客亲自铸币体验,加深对特色文化的了解。

2.加强创意研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旅游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计。其中在部署旅游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曲靖市政府也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曲靖市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力求把乡村旅游打造成曲靖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曲靖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具有经济基础好、交通便捷、产业融合基础好等优势,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目前全市依托农家乐开展的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但各处乡村旅游大都以吃农家饭、垂钓、农业观光为主,存在着形式趋同和产品同质的问题。如何做出特色,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差异化发展,形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设施完备、服务规范、多层次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新格局,结合本土文化,把创意元素植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去,提升传统乡村旅游的档次,是值得深思的。比如麒麟区的南湖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而只有农家饭、烧烤、滑草等传统项目,游客一般滞留时间不长,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事实上,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不仅仅是简单的吃、住、行、游、购、娱,还需要了解相关文化背景,获得身心愉悦的服务。创意文化必定丰富旅游产品和提升旅游质量。如果能利用南湖山的森林,依山而建一些古朴的品茶场所,试想松涛阵阵,三三两两好友,沏一壶清茶,高谈阔论,人生亦不快哉!南湖山林间空气清新,是曲靖难得的天然氧吧,若能结合养生文化,开发诸如森林SPA、瑜伽等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必能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的需求,拓宽乡村旅游的宽度。因此,乡村旅游应当将创意作为核心资源要素,结合本地乡土文化,探索旅游与创意文化深度融合、效果显著的新业态和新的创意旅游产品。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还提出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曲靖是一座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民风淳朴、生活舒适的城市,它分别在2005年、2006年、2008年、2013和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2009年,曲靖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2014年,曲靖市及辖区内的马雄山分别登上“2014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50佳”和“2014中国避暑名山榜100佳”。曲靖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栾海燕认为,休闲旅游是一种需求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休闲旅游更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休闲旅游本意是缓解身心劳顿,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不能只追求通过休闲旅游来赚钱。那么,既要不做痕迹地提高经济效益,又要能充分反映休闲旅游的人文关怀,创意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文化创意,既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又能让旅游者转换心情,提高休闲旅游质量。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一个废旧工厂变成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等文化园区),就是一个创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休闲旅游是旅游发展的高级形式,其休闲旅游产品较传统旅游产品有更高质量的要求。比如为休闲旅游产品赋予情感诉求,增加旅游者的体验价值。

(四)完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

在曲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构建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及时进行两个产业相关的部门、信息的有效沟通,从而拓宽合作的领域,实现共赢。另一方面为了从组织与制度上克服跨部门、跨行业融合的各种困难,建立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小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此外,利用政策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服务文化旅游产业的团队,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对接、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信用增进、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文化旅游与金融对接,扶持骨干文化旅游企业和小微文化旅游企业。

(五)加大培养旅游文化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实践证明,旅游的发展需要有知识、懂文化、懂旅游的人才积极参与。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保证,旅游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而旅游服务必须由旅游人才来提供。尤其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比如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内外旅游院校进修学习,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文化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并通过相关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以此保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相关政策、优惠条件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领域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另外,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有大旅游的思维,能用产业融合的范式理解旅游发展空间,培养具有融合战略观、跨行业驾驭能力、多业务水平的人才。

除上述提到的几点外,还要注意研究旅游者的需求新变化,引导旅游者更新消费观念,从而改变人们当前消费习惯或方式,实现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拉动。当然,加强有效宣传营销,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介,提高曲靖文化品牌价值,促进曲靖旅游发展。如此一来,曲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最终会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责编:翟超

作者:董晓梅

上一篇:发酵食品工艺学论文下一篇:制药工程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