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3618块火驱效果分析及认识

2022-09-10

一、基本概况

高3618块位于辽宁省台安县境内, 属深层巨厚稠油油藏, 主要层系为沙河街组三段莲花油层, 2008年后转入火驱开发。目前区块日注气16.7×104m3, 累注气1.77×108m3, 火驱井组日产液383t, 日产油185t, 瞬时空气油比1043m3/t, 区块产量稳中有升。随着火驱的进一步推进, 火驱逐渐呈现良好的态势, 但生产中区块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制约了火驱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1. 注采系统不完善, 火驱层位不对应

随着区块进入蒸汽吞吐后期, 套损井数增多、开井比例下降的问题日趋严重, 转火驱开发以后, 区块内火驱井网不完善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为火驱井网内油井开井比例低, 注气井与采出井生产层位不对应。

对策:结合火驱总体方案规划部署, 2012-2013年实施新井侧钻井28口, 累产油23755t, 区块开井比例由85%提高至95%, 同时实施油井调补层15口, 累增油7959t。通过完善层系对应关系, 区块受效井数明显增加, 纵向上受效不均状况得到改善。

2. 近井地带油层堵塞严重, 影响火驱效果

区块转火驱开发后, 受火驱影响部分油井在生产上表现出液、油、气不出的状况, 示功图表现为由原来的充满状态变为供液严重不足, 分析认为是火驱过程中原油性质发生变化, 造成近井地带油层堵塞。

对策:选择上倾部位及个别下倾受效状况差的5口油井实施吞吐引效, 累增油1616t。对2口产液量、产油量和产气量下降的井实施复合压裂解堵, 均见到明显成效。小规模吞吐引效及复合压裂解堵注汽效果较火驱前显著提高, 说明对解除地层堵塞有一定的效果。

3. 井组间存在平面气窜矛盾, 阻碍火线均匀推进

区块在火驱过程中受储层物性、亏空程度及蒸汽吞吐时汽窜通道的影响, 火线推进时出现单方向气窜现象, 火驱井组内平面气窜矛盾增加, 部分单井气窜严重, 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对策:为控制气窜、保持火线均匀推进并处于高温氧化燃烧、最大程度扩大燃烧体积, 不断改善火驱效果制定了动态调配气原则: (1) 以不同注气井组为单元月度动态配注, 注气速度逐月递增, 最大单井日注气量2万方; (2) 在注气井配注基础上, 以注水调剖和油管封窜作为目前控制气窜主要手段、对个别低产油高产气井实施短期关井或洗井措施平复气窜。火驱以来依据方案设计逐月调整注气速度, 累积动态调配气47井次, 目前的注气速度能够维持火驱正常燃烧, 油井短期关井40井次, 改善火线平面驱替体积, 成效显著。

三、认识及效果

1. 油层燃烧状况

随火驱时间延长, 火驱一二线油井产出混合气中天然气含量减少, 其中CH4含量下降, 而非可燃气体含量明显上升, 一线井产出气体组份及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从判定燃烧状态特征指标氧气利用率和视H/C原子比的计算结果来看, 试验区注入空气中的氧气利用率大于90.0%, 说明燃烧比较充分, 氧气利用率高;一线L5砂体油井视H/C原子比为1.4, 在0~3之间的井数占95%, CO2含量稳定上升, 目前在15.6%, 三项重要指标均符合高温氧化燃烧标准, 说明目前油层处于高温燃烧状态。

2. 油层压力状况

从观察井测压曲线分析, 蒸汽吞吐阶段, 油层压力一直呈下降趋势, 转火驱开发后, 地层压力递减趋势得到控制, 并开始逐步回升, 说明火驱注气有保持地层压力作用。从点火井注气压力变化来看, 半年后随着注气时间及注气量的持续增加, 注入压力开始逐步缓慢回升, 说明注气井井底附近地层能量得到补充。从生产井井口、井底压力变化来看, 转驱后随产气量大幅上升, 井口压力明显上升, 说明生产井井底地层能量得到补充。

3. 油层温度变化情况

平面上从观察井、油井测温情况来看, 火驱后区块油层温度上升明显, 由火驱前的60℃上升至目前的67℃~315℃。纵向上从高3-6-0173井温度剖面来看 (如图3-1) , 高温场主要集中在油层上部 (L5小层) , 油层下部温度较低, 说明纵向上与注气井段对应较好的油层动用较好。

4. 油井产量变化情况

随着火驱的逐步推进, 平面上火驱波及范围在逐步扩大, 目前大部分L5砂体油井均已受效, 受效井主要表现为产油量稳中有升、产气量大幅度上升, 气组分发生明显变化。从火驱后产油量明显上升的油井平面分布上来看, 这类井主要位于地层压力水平低、采出程度高的构造低部位, 表现出重力泄油的特点。与火驱前对比, 目前日增油48.3t, 平均单井日增油1.9t, 总体来看火驱开发已见到明显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1.高3618块转火驱后整体效果良好, 但是随着火驱的推进, 区块出现了一系列现场问题, 通过增加新井侧钻井、动态调配注气量、调补层等工作使得区块火驱顺利进行。

2.经过五年多矿场试验, 目前地层处于高温氧化燃烧状态, 油层温场逐步建立, 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火驱见到明显增油效果。

3.深化火驱基础理论及相关评价技术研究, 加强油藏动态分析及监测资料认识, 实施管火控火, 是火驱开发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障。

4.火驱采油技术是辽河油田稠油转换开发方式的关键接替技术, 下步应继续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 扩大火驱成果, 为其它区块火驱试验提供借鉴。

摘要:通过对高3618块火烧油层试验的跟踪分析知, 区块存在火驱层位不对应、近井地带油层堵塞严重及井组间存在平面气窜矛盾等问题, 利用动态分析, 有效解决了部分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 分析认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目前火井全部点火成功并处于高温氧化燃烧状态, 地下火线逐步推进, 油藏温场逐步建立, 地层压力得到恢复, 油井普遍受效并具有一定增油量。

关键词:火烧油层,稠油油藏,高3618块,辽河油田

参考文献

[1] 王弥康, 张毅, 黄善波.火烧油层热力采油[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85:5-20, 149.

[2] 张敬华, 杨双虎, 王庆林.火烧油层采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11-17, 19-25.

[3] 张锐, 等.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518-522.

[4] 郎兆新.油藏工程基础[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1:

上一篇: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下一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