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感悟和思考

2023-02-14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的变革, 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 其宗旨是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关注精神的发扬和重塑, 关注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的学习, 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是学生兴致盎然的教学

“教育的艺术, 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卢梭) 首先语文教学要富有激情。语文教师不一定是诗人, 但他应该有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不一定是作家, 但他应该有作家的情怀。语文教师不是教语文, 而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对教育的爱, 对学生的爱, 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 对语文教学的爱, 是语文教师激情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文本,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 才可能在教学中精神振奋、神采飞扬、浪花四溅、幽默风趣、反应机敏而富有激情。其次, 精心设计导语。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 “未成曲调先有情。”是教学的至高境界,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 精妙的导语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 在瞬间激发学生的热情, 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课堂。教师宜创设一个与课文基调相一致的情境, 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 将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 奠定感情基调, 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 产生强烈深厚的情感反应, 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 感受愉悦美。再次, 要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虽无定法, 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 教师要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 要坚持因材施教和灵活多变的原则, 使课堂教学不断推陈出新, 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乐趣, 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是学生抒发性灵的教学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 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斟酌, 精挑细选而来的, 汇聚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其作者不乏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文学巨匠以及学识渊博的科技精英, 如鲁迅、培根、茅以升、朱自清、老舍等等, 阅读大师的文章, 就是和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 所受文化上的熏陶, 知识上的收获、做人方面的教益, 都是无与伦比的。首先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 与作者感情发生共鸣。充满感情读课文, 是学生融入作品, 走进作者心灵深处的凭借, 要通过反复诵读, 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 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文字如出己之口, 如出己之心, 真正做到披文入情。借抑扬顿挫之声, 表身临其境之意, 抒深切真挚之情。这样, 学生就能体悟作者的爱憎苦乐。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着你的爱, 苦着你的苦, 快乐着你的快乐, 幸福着你的幸福——学生和作者心灵相通, 真正的从感悟上、直觉上、从整体上认识、体验、占有语文材料。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凡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都会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出丰富多彩的灵性。如朱自清的《春》, 作者通过几幅迎春图画:写时、写物、写人、写意;写春草、写春花、写春风、写春雨, 犹如电影的慢镜头。每一幅都风景如画、独具特色、各有灵性。读后使人感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 越来越有力, 达到了一种更为广阔深远的思想和感情的境界。要使学生真正领会, 必须让学生以感悟为基础, 领会其内在的意义和神韵, 发现其魅力。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感悟, 学生就会在润物无声中, 在潜移默化中, 让经典的“灵性”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3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注重情商培养, 鼓励学生个性化体验文本

情商即人的情绪智慧的高低。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在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 智商仅占20%, 而情商及其他因素占80%。所以要发展素质教育, 培养现代化的一流人才, 不能不重视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开发学生的情绪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文章不是无情物,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艺术画廊——多少人情事态、悲欢离合、自然风光、多少普通人的悲剧, 英雄人物的壮举, 都活现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

语文课程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 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学生对语文材料有理解一致的地方。但学生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性格爱好都决定了他们是一个个性格迥异的接收个体, 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是不同的, 所以宋代文豪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和现代大文豪鲁迅“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都说明了人是有个性化感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情感左右学生的情感。我们提倡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 赋予学生认识、欣赏、评价的权利, 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表现自我, 享受自我创造的乐趣。如教学《五柳先生传》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话题:如果五柳先生生活在现在, 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各有自己的解读, 有的说他会当官, 成为领导型人才, 因为今天唯才是举的环境, 一定会让他大显身手;有的说他会成为旅游专家, 能开发出世外桃源般的景观, 奇花异草, 老树峥嵘, 令人向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到达多元化的理解、认识的深化、思维的拓展。

4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是人文视野下的教学

语文教学如果为“知识”所屏蔽, 那么灵魂上的东西就会丢的一干二净。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的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如果把基础教育比作一课大树, 那么语文学科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因为语文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一个人, 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 语文都将陪伴他的一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生动活泼具有人格尊严的生命体, 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体验, 更要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行程, 而是一种积极完美的生命体验, 语文教学成为生命的诗意的栖居地, 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思维的主人、发展的主人、活动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命的主人。

总之, 语文教学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的情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文字,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体验及表达方式, 并最终积淀成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关注精神的发扬和重塑, 关注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感悟,思考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阅读与鉴赏, 2007, 4:10.

[2]  中学语文课本研究信息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6, 12.

上一篇: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探析下一篇:夜禅料理私家餐饮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