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视角下的校史展览馆建设

2022-09-12

校史展览馆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同时又是一项精品工程。笔者所在学校始于1933年创办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为向80周年校庆献礼, “校史展览馆”的建设成为了校庆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作为参与者, 在历时近一年的建设中深深感触到面对史料不足, 经验不够的情况下, 如何借助80周年校庆的契机充分收集和整合校史资源, 全方位地挖掘和利用现有馆藏档案, 将档案文化融入校史展览馆的建设中, 并通过各界人士的参观和欣赏, 实现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历史、学校与现实的自然衔接。这是机遇, 更是挑战, 是我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话题。

一、校史展览馆的文化功能

校史展览馆是高校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部浓缩的史料, 校史展览馆详细记录了高校创建、发展、变迁和再发展的历史, 而在其创办、发展、变迁、再发展的历史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显著自身特色并值得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就是校园文化, 所以说校史展览馆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 具有载录高校校园文化成果的重要作用。在校史展览馆中展示的是学校大量真实可信的历史文字资料、图片、影像和实物, 以其直观性的特殊优势, 忠实记录和形象展示了高校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体现的是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发展脉络。通过校史展览馆的建设和开放, 可以让校友、师生及社会各界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文化特征, 感受学校发展的艰辛与辉煌, 从而进一步理解这所学校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总之, 校史展览馆是一个记录、展示、传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 它的建设对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高校的教职工及莘莘学子更是有着积极鼓舞的引导作用。

二、档案文化的内涵

档案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或文化有机体, 具有自身的内涵、特性、价值和演变规律。1989年阿迪在《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档案文化”一词, 其后众多的学者对档案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任汉中认为:不仅档案本身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成果, 围绕着档案这一事物所进行的一切工作和物化成果都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们共同构成了档案文化。薛匡勇认为:档案文化是人类群体在实现自身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档案观、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具体而言, 档案、档案载体、档案建筑以及档案管理的相关设施等“相关联的物质载体”构成了档案文化的物质基础, 而具有行业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档案观、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则是档案文化的精神支柱。2012年任汉中在《档案文化:一个十分纠结的论题——浅述档案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阐释了档案文化的特征、功能、模式及生态环境, 他指出档案文化由档案观念、行为方式、物化成果等方面所构成。

(一) 档案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档案文化是某一历史时期一定群体的档案意识, 以及在这种意识指导下相关行为方式和物化成果的总和。档案文化以档案意识为核心, 由意识指导下的行为方式和所形成的物化成果为组成部分, 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具体到一个特殊的高校, 就是在这个高校的历史发展阶段, 以档案意识为核心, 在这个核心的指导下对所有的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护、存储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类编研、参考文献等构成了一个高校特定的文化体系。

(二) 档案文化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

档案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每一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由各种文化要素所连接起来的平面分布特征。同时, 在不同时期、地域的文化生态环境中, 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以及时代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说档案文化表现的是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文化特征。某个高校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档案文化表现的就是该高校在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

(三) 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

档案文化脱胎于社会文化,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档案文化的发展势必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反过来说, 社会文化的繁荣也需要档案文化的影响和支持。如果将某个特定的高校设定为一个小的社会, 那么该高校的档案文化就是与高校校园文化息息相关, 并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三、档案文化视角下的校史展览馆建设

校史展览馆记录的是高校创建、发展、变迁和再发展的历史, 而档案的本质特性就是“原始记录性”, 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校史展览馆的建设离不开档案, 而一个高校的档案文化表现的就是高校特定的校园文化特征。所以如何使档案与校史展览馆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何使档案文化体现在校史展览馆的建设中, 如何使校史展览馆的建设通过设计和布置充分体现一个学校特殊的校园文化乃至校园精神, 我们必须在校史展览馆的建设中就充分考虑融入档案文化, 从档案文化的视角下来进行校史展览馆的建设。

(一) 广泛征集, 以实物档案为主体

校史馆以史为本, 以料为据, 展厅史料的搜集和筛选理应是校史馆建设的重中之重。组织现代的档案材料很容易, 但对历史已久的档案材料搜集就必须在现有室藏档案的基础上, 派专人对退休教师及见证校史的老前辈进行采访记录, 同时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文献与实物, 群策群力, 进行全面的搜集与整理。一张老照片、一个老校徽、一本老证书, 只需静静地放在那里, 就是一段历史的有力证据, 给人以精神上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这就是档案文化记忆功能的展现。我校展览馆面向校友和社会征集到的奠基石、刚成立时的纪念刊物、民国时期的学生证、毕业证、招生简章等等就是我校在一个时代的见证。

(二) 以史为序, 突出重要时间节点

每个学校的发展史, 都是以时间为序, 由若干个时期组合而成。而不同的时期在学校的发展史上起着不同程度的推进作用, 这就需要在组织展览内容时有导向地突出学校的重要发展时期以及具有特殊发展意义的时期, 尽可能详尽地展示重要时期、特殊时期的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师资队伍、社团活动、表彰获奖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以期获得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良好效果。我校办学历史悠久, 其中陈济棠为我校创立题写的奠基石;社会名流为我校创立的题词;卢兆麟老校友绘制的抗日战争时期, 学校为了职教兴国的伟大信念辗转三千里的办学路线图;另外征集到的能反映解放前我校发展的档案材料显得尤为珍贵, 使得该时间段具有鲜明的人无我有的特色。所以在组织展厅呈现内容时我们突出表现了建校初期的历史时期以及我校在升格高职院校后特别是近五年的跳跃式发展时期为主体, 一头一尾, 互相辉映。见证了我校的发展轨迹, 也完整地展现了职业院校的特色。

(三)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布展艺术

一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高校的史料, 包括照片、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各类著作、各类奖状、奖品、奖杯、对外交流物品等。在深入研究校史的基础上, 如何尊重校史, 在合理布局的同时重视视听感官, 这是布展艺术必须考虑的前提。我们可以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配以“多媒体”和“背投影电视”等现代手段, 借助展板、展架、灯箱的展现, 复合材料的运用, 多彩造型的设计, 以声、光、电的结合辅助图片和文字, 达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效果, 既具有个性与现代感, 又风格美观大方、凝重大气, 从多种感官给参观者以巨大震撼和深刻印象。从而使展出更加生动、有趣, 不枯燥。我校展览馆将历届校友的毕业照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供校友们观看、查询, 就是将档案与电子技术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让校友们能身临其境并深刻感受着在母校的那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四、结束语

“校史”之于我们的不仅是“骄傲”和“自豪”, 更重要的是在于“挖掘”和“发现”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激励当今的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耕耘。因此, 在探索学校新发展的今天, 高校需要把校史展览馆的建设当作一项“见证历史、启迪未来, 传承文化、教育后人”的精品工程来抓, 以档案文化的特性促进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育功能, 这已成为我们档案人责无旁贷的职责。

摘要:校史展览馆是高校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是将档案文化转变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校史展览馆的建设中, 必须充分考虑档案的文化功能, 在档案文化的视角下突出实物档案、重要时间节点、布展艺术三方面来实现校史展览馆见证历史、启迪未来, 传承文化、教育后人的功能。

关键词:档案文化,校史展览馆,建设

参考文献

[1] 蔡颖.百年校史展览馆建设之我见[J].广东档案, 2009 (6) .

[2] 薛匡勇.什么是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建设”探讨之一[J].浙江档案, 2011 (6) .

[3] 严冬.论大学校史馆建设与育人功能[J].焦作大学学报, 2013 (3) .

[4] 任汉中.中国档案文化概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0.

[5] 任汉中.档案文化:一个十分纠结的论题——浅述档案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档案管理, 2012 (2) .

上一篇:高职院校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探析下一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