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教育之我见

2023-01-05

“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是真正的教育艺术, 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教育无痕, 彰显出教育的最高境界:似雪落春泥, 悄然入土, 孕育和滋润着生命;虽无痕, 却有声有色;虽无痕, 却有滋有味;虽无痕, 却如歌如乐, 如诗如画。

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 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 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 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 都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一个眼神、一次手势、一份表情、一声语调, 向学生传达着各种正确的观点、情感和立场;广大学生在这绵绵“春雨”里健康成长, 也是最具成效的。

一提教育, 不少人往往理解为“直奔主题”的说教;有些教师和家长朋友, 还怕不直截了当, 索性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我教育你, 是为了你好!”教育目的如此显露, 但效果并不好。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或百般抗辩;或“给你耳朵累歪了嘴”一言不发;或左耳朵进, 右耳朵冒。不入心亦不入脑。这几种情形都不好, 达不到教育的目的。道理很简单, 摆出教育人的架势, 就失去了平等的心态, 往往居高临下, 态度强硬, 甚至因此造成“假错案”, 还谈什么教育效果?而且还可能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变得疏远乃至恶化。

佛语曾云:大音稀声, 大象无形。

教育无痕, 宛如纷纷扬扬的雪, 丝丝缕缕的雨, 融进了地里, 滋润了禾苗, 却不见其痕, 不闻其声, 受益的却是禾苗!教育孩子亦应如此, 在融洽的氛围中, 师生交流、亲子沟通, 孩子心中“不设防”, 教师和家长也不是“进攻”态势, 最终有可能达成共识, 双方对某个问题有了比较接近而又正确的看法, 结果是皆大欢喜。“润物细无声”、“身教胜言教”的教导方式, 才是刻骨铭心的。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 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任何一种教育现象, 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 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成功的教育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 学会做人。

教育需要无痕, 这不仅仅是一种向往, 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规律, 更是一种原则, 更是一种方法, 更是一种技巧。我们不能人为地去创造规律, 我们应该顺应这个规律, 坚持这项原则, 使用这种方法, 掌握这种技巧。

有过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老师只要谈起班级管理大都深有体会, 尤其是面对一个大班的六、七十个生龙活虎的学生, 几多艰辛几多辛苦涌上心头, 班主任事无巨细管理教学一手抓, 而且常常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有时候任你磨破嘴唇费尽心思却收效甚微, 真是苦不堪言啊!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尝试,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 我们是不是也同样可以抛弃板起面孔训人的师道尊严, 在微笑着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道理, 自觉修正自己的言行。我们可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蕴含哲理的好文章, 我们只要稍加点拨, 不必过于强化, 孩子们自会在学习中懂得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真诚礼让;也可以寓德育教育于故事中, 《农夫和蛇》及《<东郭>先生和狼》等故事让学生不要轻信他人, 注意保护自己;《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孩子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学会关爱他人;还可以寓德育教育于游戏中, “拔河”游戏让孩子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传话游戏”告诉孩子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同舟共济”的游戏让学生明白要心中有他人“一分钟能做什么”的游戏告诉学生与时间赛跑, 受益无穷等。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 自然而然渗透教育, 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露痕迹。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学生没有擦黑板。对此, 我们一般叫学生擦掉后再上课, 可是有的教师别出心裁, 采取了下面两种做法。

一是不问清理由, 径自在黑板的空隙处继续写新内容, 甚至在原来的内容上写, 故意导致板书错乱, 使学生难以辨认, 以此来“教育”学生。

二是教师不让学生擦, 只是说, 是哪个粗心的同学忘了擦?还是要考验考验我给我劳动锻炼的机会?今天我就代劳了。然后老师亲自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两位教师的目的都达到了, 但是两种做法效果一样吗?显然, 效果大不一样。前者是一般的露骨式的批评教育, 后者是具有幽默调侃性的无痕式教育, 这种无痕式的教育给予学生的是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哺育, 是具有美学意义的完型理想化的教育。

我认为在实施无痕教育过程中, 对于部分特殊问题学生时, 我们一贯来使用温和、耐心地引导教育, 有时教育效果是甚微的, 假若我们采用适当的“风雨教育”, 还是有效的!当然, 他们之间始终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无痕教育”是伟大的润物无声大教育, “风雨教育”是对于长期心灵处于麻痹状态下孩子心灵的洗漱, 净化教育。这两种教育方法有机结合, 以无痕教育为主导, 风雨教育为辅助, 家校相互形成合力, 我们的无痕教育才会走得更远、更美好!

运用“无痕教育”时, 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学会隐蔽教育意图, 这是实现无痕教育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 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第二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始终未暴露自己的教育意图, 而是用轻松的语言和自然的行动去启发和感染学生, 因此教育效果很好。而第一位老师将教育的方式建立在对学生的惩罚之上, 没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看待学生, 虽达到了目的, 但往往不被教育者所接受。

二是力行身教和榜样显示, 这是实现无痕教育的主要方式。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求学生尊重别人, 试问自己能做到吗?采取做法二的教师没有讲什么大道理, 而是以乐观的情绪并配以积极的行动, 一下子就让学生受到了教育。相信当这位教师上课的时候, 学生都会心甘情愿地争着去擦黑板。

三是学会在“小事”中渗透, 这是实现无痕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小事”和“小节”渗透的教育, 往往是最富影响力的教育, 而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 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采取做法二的教师抓住了教学中的一件“小事”, 不露声色地向学生渗透了“奉献”、“要有责任心”等思想就是佐证。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 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 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 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产生极大的影响。

“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 更是一种育人技巧, 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达到教育“无痕”的境界并不难, 只需要教育者有爱心、信心和足够的耐心。润物无声, 温和、耐心细致地启发引导式教育是“无痕教育”, 也是“阳光教育”;适当的批评、乃至棍棒教育是“风雨教育”。我认为, 那些时常笼罩在老师和风细雨式地“阳光教育”下的问题学生, 教育效果是甚微的。假若采用适当的“风雨教育”, 这样, “无痕教育”会更阳光, 更灿烂!

摘要: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 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 (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 , 给学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 其前提是隐蔽教育意图。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 更是一种育人技巧, 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

关键词:无痕教育,班主任

上一篇:神形兼备妙造自然——浅谈花鸟画写生下一篇:短轨线路低塌接头病害的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