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效性

2022-09-12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围绕单元主题组编、整合教材内容。这种编排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 达成编排者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有效途径。所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发展。在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 凡是能促进小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发展, 能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都是实效的。那么,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的实效呢?

一、关注全人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核心——关注全人发展: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科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教学旨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而有效教学则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因此, 在教和学的关系上, 要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有效指导的统一, 不要忽视教师的有效指导。“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是不对的, 正确的是老师、学生共同学习, 老师是合作中的首席, 是乐队中的第一提琴手。

二、对实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 认真全面解读教材, 是实效教学的保证。

课堂实效教学必须以全面解读教材为突破口。从单元整体入手, 准确把握编者选编教材的意图, 理出把单元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的主线 (主题内容、读写训练重点) , 从而确定单元的教学要求。然后研读各部分内容, 找出各部分内容与单元主线串连起来的连接点, 准确地把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内定好位。而各部分内容的解读, 特别是课文, 要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 各部分内容围绕单元主线, 整合重组, 形成合力, 为课堂教学的实效奠定厚实的基础。

(二) 注重读写结合, 是实效教学的核心。

读写结合, 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 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过程。根据人教课标版教材单元编排双主题的特点, 在单元教学中突显读写训练,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读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文本的阅读, 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 在读中积累;二是拓展阅读, 把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内。或围绕内容主题, 或围绕读写训练主题, 开发适当适量的阅读材料, 或辅助文本阅读、深化理解、丰满内容主题。写主要也是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记录理解感悟、记录阅读思维痕迹的写,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围绕着阅读感悟, 进行勾画批注;二是体现单元读写训练主题的练笔。小学语文单元有效教学操作模式要求学习每篇课文至少有一次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的练笔训练, 学生把阅读感悟, 语言积累, 经过内化, 成为自己的语言, 实现有效输出。

(三)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 是围绕单元双主题展开的, 这正体现了在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内容主题侧重在人文性方面, 读写训练主题, 侧在工具性方面, 教学时要两者相互推进, 相互渗透,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浑然一体。

三、对实效教学的几个建议

(一) 对比策略。

具体而言是指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一对象的若干篇文章, 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 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如在“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的写作风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 就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写同一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一起进行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一文中这只白鹅的特点, 领悟的表达方法, 然后对比学习《白公鹅》, 并总结出它们的异同, 直至学习本单元的后面几课写动物的文章, 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 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 以读代讲策略。

在小学教材里, 有的单元课文内容浅显, 文字通俗晓畅, 学生理解障碍小, 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 抒情意味浓厚, 十分适宜朗读练习, 就可采用这个策略。比如,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 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例如《日月潭》的教学, 在理解了“隐隐约约、蒙蒙细雨、朦胧”等词语后, 教师可结合课件并配以抒情的乐曲,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在头脑中想象日月潭一天中景色的变化, 感受不同时间、不同气候条件下迥然不同的美。无需老师太多的讲解, 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然感受到了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那秀丽的美景, 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了整单元课文之后, 教师可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挑选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最吸引你或者最令你沉醉的句子或段落, 在全班同学面前诵读展示。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情况, 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使单元整组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根据单元特点, 以读代讲, 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并大大节约了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课堂小练笔策略。

课堂小练笔是现行教材新增添的一个版块, 新教材这样的安排弥补了旧教材练笔次数的不足, 同时, 课堂小练笔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精神并领会整单元的思想主旨。如五年级上第一单元, 围绕“读书”为主题, 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读书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 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 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 最后再回到课文, 升华情感。

(四) 常模与变模的策略。

单元导读, 明确主题, 整体感知;开篇精讲, 构建新知, 发现方法;略读自学, 运用巩固, 能力初成;口语习作, 迁移运用, 形成能力;回顾拓展, 交流感悟, 升华主题”, 这只是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操作的一般模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常模”。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回顾拓展”教学经常会提前到口语习作教学之前, 这样就产生了“变模”, 成了“回顾拓展, 交流感悟, 梳理提升;口语习作, 自主运用, 创新发展”。如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就可以把回顾拓展、日积月累提到口语习作之前教学。

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那我们的目标就近在咫尺了。

上一篇:汉语国际化传播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分析下一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