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图像处理浅谈

2022-09-12

所谓“数字化图像处理”, 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 以满足人的视觉心理或者应用需求的行为[1]。 根据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要求, 扫描得到的档案原始图像要进行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等方面的处理[2]。 比如, 偏斜图像要进行纠偏、旋转还原处理, 模糊或不可见图像要进行增强处理, 倾斜失真、几何失真、非线性失真的图像要进行复原处理等。 对此, 有同行表示反对, 理由是图像处理改变了档案的原貌, 偏离了档案的真实性要求。

那么, 扫描后的原始图像到底要不要进行图像处理呢? 我们应从下面三方面看:

1原始图像不可能还原档案原貌

档案原貌是指档案形成时固有的面貌, 数字化扫描不可能还原档案原貌。 首先, 纸质档案经过时间的洗礼, 纸张逐渐发黄、纸质慢慢变脆、有些纸张因为虫子噬咬出现缺损, 载体面貌发生改变,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档案已非档案形成初期的模样。因此, 扫描所得的图像即使未作修图处理, 与档案形成初期的面貌相比也已大有不同。 其次, 扫描所得原始图像, 表面上未经图像处理, 但因为扫描前要对扫描参数, 如扫描模式, 分辨率、对比度、亮度等进行设置, 因而也无可避免地烙印上人工斧凿的痕迹, 所以, 扫描所得的原始图像实际上也不能反应档案原貌。 即使在扫描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的介入, 但档案经扫描后, 档案纸张厚薄程度、柔韧程度等信息已丢失, 与档案本身比较, 面貌或多或少还是会有所改变。 所以, 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 扫描所得图像, 不论是否经过图像处理, 都不可能还原档案原貌。

2图像处理不会影响档案凭证效力

档案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原始记录性, 即档案是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较其他文献有更可靠的真实性, 由于其真实性, 使其具有凭证价值”[3]。 那么, 档案原始图像经过处理后, 会不会破坏档案的真实性, 从而削弱档案的凭证价值呢? 答案是不会的。 档案的真实性跟档案所记录的内容信息有关, 跟内容信息的表现形式无关。 图像处理通过纠偏、旋转、去污、对比度拓展增强、彩色增强、图像平滑、锐化等技术, 干预的仅仅是档案信息的表现形式, 比如, 图像的倾斜度、图像的洁净度、纸张的颜色、字迹的深浅、霉变的痕迹等情况, 从而达到提升图像质量, 使之便于判读与识别的目的。 从中可以看出, 图像处理改变的是档案信息的表现形式, 并不改变档案信息内容, 图像处理过程中不存在添加、减少、涂改图像信息等现象, 并不对档案真实性构成损害。 因此, 图像处理后所获取的档案图像信息, 仍可以作为形式者留下的历史真迹, 是确凿无疑的原始文件和历史信证, 经档案部门确定后, 它的效力仍可等同于原件。

3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利用

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利用, 确切讲是为了让扫描件代替原件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即可以使档案原件得到保护, 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利用效率。 当维护档案原貌与保证图像有效性两者发生冲突时, 毫无疑问应该选择图像的有效性。 因为如果图像无法识别, 图像里蕴含的档案信息无法读取, 那么, 即使扫描原件反映档案面貌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但因无法在实践中发挥实际效用, 便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因此, 从档案利用角度来看, 保证扫描图像清晰可用比单纯维护档案原貌更有实际意义。 图像增强处理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档案信息, 实现档案查询利用的价值。

理清了上面三个问题, 我们很自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图像处理应该成为纸质数字化的必经环节。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4662.htm

[2]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A/T31—2005) [M].

[3] 浙江省档案局编印.档案管理培训课程[M].2001年.

上一篇:浅谈显示器日常使用中的维护和保养下一篇:现代煤化工可打造“4+1”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