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措施高层建筑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邵阳山区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

摘要:邵阳地处山区,属湘西南低山丘陵地带,春夏两季雷电活动频繁,电网雷害较多。因此,找出山区配电网在防雷措施和防雷设备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研究山区配电网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对减少该地的雷害事故,保障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稳定运行,将有重大意义。作者通过对邵阳山区10kV配电线路的调研和勘测,找出配电网线路在防雷措施和绝缘配合上存在的普遍性缺陷或薄弱环节,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不同地形地貌环境下的雷害差异性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风险矩阵的评估方法对多条配电线路的雷害情况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最终在确保防雷效果及措施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防雷保护方案。论文通过建立合理的仿真分析模型发现:1、配电线路的雷害情况与其线路所处的地形地貌有紧密联系。位于山坡倾角较大或土壤电阻率较低的配电线路,其雷害事故相对而言更加频繁严重,而位于建筑区的配电线路,由于受到高层建筑的屏蔽保护,其雷害相对较小,线路运行可靠性较高;2、邵阳山区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为保证其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对不同防雷保护措施的防雷效果进行仿真计算,发现邵阳山区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间隙距离以108mm时的效果最佳,安装保护间隙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由最初的2.92[次/(100km·年)]增大到2.96[次/(100km·年)],增幅不大,仍属于可接受范畴;3、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配电线路相比,当每隔2级杆塔安装1组避雷器时,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仅为2.02[次/(100km·年)];而当线路全线安装避雷器后,线路雷击跳闸率以近乎为0,具有极好的防雷效果,可有效保障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3、线路架设避雷线后,其雷击跳闸率由最初的2.92[次/(100km·年)]降至1.73[次/(100km·年)],有效降低了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且线路遭受直击雷作用时的耐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具有良好的防雷保护效果。最终,通过选取多条山区配电线路进行防雷改造,结果表面,其线路雷击跳闸率由2015年上半年的24次降低到2016年的9次,同比下降62.5%,具有显著的防雷效果。

关键词:山区线路;防雷措施;风险评估;避雷器;防雷保护间隙

学科专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线路雷击影响因素

1.2.2 架空线路防雷措施

1.3 配网防雷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邵阳山区配电网雷害调研

2.1 邵阳山区 10kV配电线路总体概况

2.2 山区 10kV配电线路防雷现状

2.3 山区 10kV配电网雷害故障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形地貌与线路雷害关系分析

3.1 雷电的形成和发展机理

3.2 地形环境对山区配网线路雷害的影响

3.2.1 建筑物群对区域雷害的差异性

3.2.2 土壤电导率对区域雷击的差异性

3.2.3 地面倾角对区域雷害的影响

3.3 典型雷害事故原因分析

3.3.1 山坡稻田线路杆塔雷害原因分析

3.3.2 平原开阔地形下的线路杆塔雷害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 10kV配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

4.1 配电线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4.1.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4.1.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4.2 邵阳山区 10kV配电线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4.2.1 雷击概率等级划分

4.2.2 雷击损害严重程度划分

4.2.3 基于风险矩阵的雷击风险综合等级划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区 10kV配电线路防雷效果仿真

5.1 山区配电线路模型搭建

5.1.1 雷电流模型

5.1.2 架空输电线路模型

5.1.3 线路杆塔模型

5.1.4 绝缘子闪络模型

5.1.5 接地电阻模型

5.1.6 氧化锌避雷器模型

5.2 山区 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效果仿真

5.2.1 雷击山区配电线路仿真

5.2.2 安装并联防雷保护间隙

5.2.3 安装氧化锌避雷器

5.2.4 架设避雷线

5.2.5 降低接地电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防雷改造措施

6.1 防雷措施经济性分析

6.2 防雷改造方案

6.3 防雷措施应用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税务稽查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营销策略转变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