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群体的教学技能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他们在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策略,以期提升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入职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入职教师教学论文 篇1: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

[摘 要]本文以江苏Y高校108位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情况督导组评价意见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等研究过程,构建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模型。教学分析和规范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结构的基础;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核心;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保障;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促进。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扎根理论;编码;实证研究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4.018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各种竞争加剧,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快发展和改革步伐,從外延式的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方向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都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改革的重点方向。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高校新入职教师人数增长较快,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高校2019年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增长3.09%,但是高校师资队伍人数增长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增长需求。高校引进的新入职教师都是以博士为主,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占比高,大多缺乏教学经历和经验,而教学内容更新又非常快,很多高校让新入职教师边接受培训边教学,导致新入职教师工作量特别大。那么如何评价和考核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胜任力最早由Mc-Clelland教授提出,传统的智力测验和性格测验都不能准确预测人们在从事复杂工作和担任高级职位时的成功,许多在智力方面表现非常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因此需要通过搜集资料,挖掘真正影响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并将这种影响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定义为胜任力[1]。Teresa等认为,胜任力不仅指与行为效率相关的个人技能或能力,它还存在社会性,还可以理解为战略行为,与根据需求调整绩效的可能性相关,因为教师的胜任力不可避免地要显示出其特定教育背景的特点[2]。Gonczi等研究认为,在特定的职业背景下,决定和塑造成功所需的胜任力内容的是决策者及其期望[3]。Mariana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胜任力的获得始于前期准备阶段,并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4]。申正付研究发现,胜任力、工作绩效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胜任力既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也通过工作绩效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5]。王帅等研究认为,不同的胜任特征对工作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归纳得出名校校长应具备职业道德与特质、战略与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领导、团队管理艺术、沟通与关系调试这5个胜任特征族群共35个胜任特征[6]。也就是说,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比智力等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更加紧密,不同的胜任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基于胜任力的评价方式会综合考虑到教师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较为全面,不仅可以从群体中筛选出表现较为出色的教师,还能为教师提高工作能力提供参考,在研究胜任力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决策者及其期望。

研究高校教师胜任力的文章逐年递增,从新工科、大数据、西部地区、翻转课堂、青年教师、课程思政、选聘标准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教师的胜任力研究常用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政策分析法、访谈法等[7]。其中问卷调查法深入实际,但是研究者事先设计好了研究框架,根据问卷的研究很难突破事先设计好的研究框架,无法发现新的内容[8];访谈法内容过多,难以集中[9];文献分析法是基于文献的表述,容易找到共通的关键因素,但是并没有实际情况的验证,有时候会出现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少,没有类似模型可以参考[10];政策分析法依赖于高校教师选聘标准的国家法规政策,容易找到依据,但是大多数法规政策没有将高校教师分层次和结构,没有从高校教师选聘规律、学校发展理念、社会需求等更多角度来思考[13]。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扎根理论与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理论,在经验研究、个人知识和前人理论之间形成对话,这样才能提高与实际情况的关联度,得到信度比较高的结果。

扎根理论是由两位美国学者Barney Glaser和Anselm Strauss在1967年出版的合著《扎根理论的发现》中首次提出,在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它不是一种实体理论,而是一种研究的路径。研究基础是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和哲学中的实用主义;研究目的是从经验资料中发现、发展和生成理论,而不只是描述和解释研究现象,需要研究者采用具有一定抽象程度和概括性的语言对结果进行表述[14][15]。

已有文献中将扎根理论与胜任力、教师结合的文献较少。王巍通过与23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包括政治素养、职业态度、业务能力和个性特质4个主范畴[16];赵忠君通过与33位高校教师访谈,用扎根理论构建出智慧学习环境下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包含五大维度15项胜任要素及31个胜任指标[17]。用扎根理论与胜任力模型研究教师教学或者新入职教师的仍然少见。为此,研究者以江苏Y高校新入职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以期为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鉴。研究高校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有助于丰富高校专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了解不同阶段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胜任力及心理情况,从而为高校人才的培训提供理论基础,为新入职教师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也有助于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新入职教师而言,能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和教学能力提升,有效实现其教学成长;对高校管理者而言,能帮助学校开展教师精准培训、素质测评、绩效管理,以及人才选拔等。

二、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保证研究对象在年龄、职称、性别结构方面合理,研究者选取江苏Y高校近3年(2018、2019、2020)引进的108位新入职教师教学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情况(见表1),资料来自32位校内外督导组成员在随堂听课后,督导组给出的过程性、反馈性书面评价。研究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搜集原始资料:一是搜集督导组对每位新入职教师的过程性、反馈性评价,不同督导组的评价风格并不一致,不是格式化文本,有表扬部分和改进意见部分;二是与督导组成员、部分新入职教师进行关键事件访谈,确认督导组评价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对督导组意见进行微调和补充。

研究者随机抽取98份原始资料进行扎根分析,剩余的10份研究资料用于模型的饱和度检验。

(一)开放式编码

Glaser(1978)提出,开放式编码阶段主要将原始资料打乱、分解、逐级缩编,逐步萃取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概念。笔者在这个阶段,对108份原始资料进行多次分類、比较、筛选和标记,最终抽象出28个初始概念,形成了10个范畴。开放式编码(如表2所示)。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关系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的有机关联。笔者在本阶段通过聚类分析探究各个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得到8个主范畴,分别是教学分析与规范能力、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主轴编码(如表3所示)。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的目的是进一步系统地处理范畴之间的关系,使其内在逻辑和关联具体化。笔者在这个阶段从主范畴中挖掘出核心范畴,分析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逻辑关系,并以故事线的形式将各种相关联的变量归纳到理论框架中。通过对4个主范畴的深入辨析,笔者以“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作为核心范畴,构建范畴与核心范畴关系结构的4条故事线。教学分析与规范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基础;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核心;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保障;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促进(如表4所示)。

(四)理论饱和度验证

笔者以预留的10个督导组意见原始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验证,检验结果显示,除了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的4个主范畴外,未发现新的范畴,范畴内部也未发现新的初始概念。因此,基于扎根理论得出的“高校教师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在理论上已经通过饱和度验证。

(五)模型构建

综上,在开放式编码初始概念的基础上,由主轴编码提取了10个初始范畴(教学对象与目标、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材料与设备、教学板书与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安排、教学语言与体态、教学思政与文化、教学秩序与干预、教学启发与互动、教学拓展与例证),最终得到了4个主范畴(教学分析与规范能力、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以此为依据,构建出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三、模型阐释及文献验证

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所蕴含的基本关系是:教学分析与规范能力、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4个主范畴共同构成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

(一)教学分析与规范能力

教学分析与规范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的基础,主要包括教学对象与目标分析、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分析、教学材料与设备规范、教学板书与多媒体。

1.教学对象与目标。高校新入职教师首先要全面掌握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风营造、兴趣爱好、努力方向、生活环境等,并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其次,要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内在需求。张秀荣等认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年年不同,广度和深度均不同,呈现出区域化和差异性特征[18]。再次,要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重视德行与智慧,重点培养扎实学识、熟练技能、研究方法、创新意识,向可迁移技能倾斜。

2.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内容需要不断丰富、不断打通、不断与实践结合、不断突出重难点、不断更新。新入职教师要参照多本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同类教材,才能找到教学内容之间的框架结构和逻辑关系,自己先要熟悉、熟悉、再熟悉,大量阅读相关材料,做到脱稿讲述、内容丰富、概念准确、重难点突出,且要与信息技术、案例等有效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材料与设备。教学材料是引发学生思维、带领学生获得隐藏于知识之中的“理”的必要工具[19],教师教学设备检查意识、使用频率、使用程度差异显著[20]。新入职教师上课须带上教学大纲、教材、授课计划表、课堂教学情况记录表、教案、其他辅助材料等,不仅要完备,而且还要翔实,对教学设备要做到课前检查和学习,课中使用自如,课后维护和更新。

4.教学板书与多媒体。好的教学板书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直观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更给学生梳理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和指引,强化记忆理解,还可以带来观感的愉悦享受,有效地促进教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发展与创新的关键要素,可以实现在线考勤、问卷、互动等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越来越突破时空限制[21]。新入职教师应注重教学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人—机”共生的智慧化学习生态,设计好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教学板书。

(二)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与安排、教学语言与体态。

1.教学设计与安排。教学设计一要构建核心知识理解路线图,遵循“认知现状”和“教学对应”原理,梳理课程发展历程与思想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二要将知识的结构、步骤、情境作视觉化呈现,视觉强化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识记、领会以及分析能力[22]。三要促进教学诊断和改革,线上线下融合,努力提高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以及“挑战度”。四要注重课程风险和危机情境的探索与融入,提升学生灵活适应风险的能力。

2.教学语言与体态。教学语言代表了教育形式和环节中的最前沿,蕴含了教师的师德和价值取向;教学体态是教师内在美的流露,具有加强、替代、暗示、反馈和模仿作用。新入职教师一要稳住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理解科学搭建阶梯;二要传播理念,及时且有效地将学术逻辑、问题逻辑和生活逻辑统一在“大思政”的格局下;三要化解矛盾,全面推进新时代法治课堂的新要求[23];四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全面推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

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的保障,主要包括教学思政与文化、教学秩序与干预。

1.教学思政与文化。教学思政建设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并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文化氛围起到的作用最为突出[24]。新入职教师一要提升对课程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的认知;二要对角色身份精准把握;三要灵活运用系统思维方法[25];四要成为中国文化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课程的理论亲和力。

2.教学秩序与干预。教育部等五部委2019年出台《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体现强化依法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落实等特点。教学干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正向促进作用[26];班级干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27],分类分层的教学干预可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28]。新入职教师一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对规则的敬畏感;二要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和指导;三要掌握干预方法,制订全面的和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并跟踪干预效果。

(四)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

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的促进,主要包括教学启发与互动、教学拓展与例证。

1.教学启发与互动。教学决策已经从依赖经验、直觉走向基于数据,教学启发是在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之间的人机协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新入职教师一要构建交流平台,考虑形式创新;二要提升学生的课程满意度,提升学习自主性[29];三要内外互动,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或与知识相关的社会人士参与,考虑知识体系重构;四要知行互动,考虑知识与能力融合。

2.教学阅读思考与例证。学生的阅读乐趣、内容、时长,以及学校的阅读支持等均会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产生不同影响[30]。例证可以增加教师的授课魅力,使知识浅显化,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激发学生投身科研的热情[31]。新入职教师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精神的培养;二要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建立。对学生课后阅读和思考相关书籍、文献、前沿知识等的质和量进行鼓励、指导和评价;三要寻找合适的例证。在点评和纠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考、分析和探索创新能力。

四、研究结论與研究趋势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江苏Y高校108位新入职教师督导组听课记录后获得的原始资料,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等研究过程,构建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模型。通过研究发现,教学分析和规范能力、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4个主范畴是高校新入职教师胜任力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学分析和规范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结构的基础;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核心;教学引领与管控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保障;教学激发与延伸能力是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的促进。

(二)研究趋势

研究过程不可避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督导组成员由32名校内评估专家和8名校外评估专家构成,评估对象为2018年、2019年、2020年Y高校引进的新入职教师,学历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师范类专业仅占8%。在督导过程中,将新入职教师分为8个组,每组5名督导组成员同时听课,须对每名新入职教师听课4至6节课后,给出督导意见。督导意见包括客观评价和整改建议两个部分。由于样本数量不够充分,可能存在胜任力要素提取不充分问题。今后可以从三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实证研究:一是扩大样本调查量,选取不同地区不同高校新入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更大范围内构建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通用模型;二是通过实证研究,深入辨析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构成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应用性和科学性;三是将对新入职教师的研究扩大到更大范围的高校教师,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按学科进行分类研究,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可行性和精准性。

参考文献:

[1]Mc Clelland,Davi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 Psychol,1973(28):1-14.

[2]Teresa Guasch,Ibis Alvarez,Anna Espasa.University teacher competencies in a virtual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Analysis of a teacher training experienc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0(26) : 199-206.

[3]Gonczi,Andrew.Competency Based Assessment in the Professions in Australia[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1994(01) :27-44.

[4]Mariana Sirotová.Pedagogical Praxis as a Process of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of Future Teacher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28):529-534.

[5]申正付,韩布新,杨秀木等.全科医生胜任力和主观幸福感:工作绩效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2):282-288.

[6]王帅.中学名校校长胜任特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7(7):54-63.

[7]刘兴凤,张安富.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54-158.

[8]王亚萍.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54-56.

[9]蒋馨岚.西部地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19(1):47-58.

[10]王永花,李春燕,殷旭彪.高校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S校一线实践教师的调研[J].高教探索,2019(11):33-37.

[11]唐玉生.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挑战、任务与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01-106.

[12]赵光,孙伟锋,仲璟怡.“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20(7):136-143.

[13]罗兰,雷鸣强.高校教师选聘标准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20(9):37-41.

[14]凯西麦卡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7.

[15]朱丽叶·M.科宾·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朱光明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5-19.

[16]王巍,吴其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9(9):71-77.

[17]赵忠君,郑晴,张伟伟.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2):43-50,65.

[18]张秀荣,张诗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动因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71-73.

[19]乞佳,谷峪.繼承与超越: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取径[J].教育科学,2020(2):90-96.

[20]石兰月.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河南、安徽、山西3省14县(市)的调查[J].河南社会科学,2017(3):119-122.

[21]吕晓娟,杨海燕,李晓漪.信息化教学的百年嬗变与发展愿景[J].电化教育研究,2020(7):122-128.

[22]尚晓青,许佳,陈明璋.数学知识视觉化呈现原理、方法与实践研究——以“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0(9):123-128.

[23]任凯歌,王国念.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面临的矛盾及其化解——以“基础”课教材中法律基础部分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38-41.

[24]李雅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认知能力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23-25.

[25]于海英,关洪海,李树平.地方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如何能促进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基于价值认知、支持资源、文化氛围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20(4):90-96.

[26]丁梦美,吴敏华,尤佳鑫,孙众.基于学业成绩预测的教学干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7(4):50-56.

[27]孙众,宋洁,吴敏华等.教学干预:提升混合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J].中国电化教育,2017(4):90-96.

[28]徐敏.数据分析助力翻转课堂 精准教学促进思维提升——以“文学批评”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9(5):60-65,79.

[29]马莉萍,曹宇莲.同步在线教学中的课堂互动与课程满意度研究——以北京大学教育博士项目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0(8):15-25.

[30]顾理澜,李刚,常颖昊.PISA2018解读——中国学生阅读开展状况的分析及建议:基于中国四省市PISA2018数据的分析与国际比较[J].中小学管理,2020(1):21-24.

[31]史艳锋.“现代汉语”课程适当增加方言例证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57-63,82.

(责任编辑:庞博)

作者:姜琳

新入职教师教学论文 篇2: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群体的教学技能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他们在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策略,以期提升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1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学生深度了解的意识有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由于刚踏入工作岗位,对工作环境还没完全适应,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还未完全掌握,因此,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以及缺乏对学生生活上的关爱,从长远来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对学生最直观的了解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与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学生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相联系,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了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因此,作为任课教师,若想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2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研究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普遍较弱。一是因为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对教学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教师刚入职,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备课、讲课以及管理班级上,而缺乏对教学研究的重视。此外,有些新入职教师往往觉得教学研究是一些有一定资历的老教师的事情,而与自己无关,因此,没有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中。二是因为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足。农村新入职小学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在申请课题研究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1.3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多数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毕业,他们在大学里并未接触到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训练,因此在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时,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要求缺乏了解。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在工作后,更多注重于课堂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板书书写、课堂引导、合理布置作业等具体教学细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认识、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成绩,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2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策略

2.1展开培训需求调查,合理设计培训课程

针对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对新入职教师展开培训需求调研,真正了解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需求,并依据调查结果设计培训课程,切实帮助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一是强化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思想培训,发挥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其教学技能的自主提升。二是提高培训中教育实践课程的比例,建立和完善教学技能的训练,加强培训效果,夯实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基础。此外,尤其应注重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针对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不同需求,开设针对性课程,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帮助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新入职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丰富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形式,强化培训效果

相较于以往单一的入职教师培训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更容易被新入职教师所接受,取得的培训效果更佳。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可多采用情景式、互动式的培训形式,加深新入职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掌握教学技能。此外,培训还应注重完善师徒结对机制,通过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结对等新形式,不仅可以调动新入职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其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而且有利于培训结束后新老教师的继续交流学习,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2.3建立教育教学培训监管机制和评价体系,保障培训效果

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管,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因此,相关部门应注重建立培训监管机制,对培训情况进行及时了解,掌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情况,以及培训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依据培训动态进行相应地调整。此外,培训结束后的评价体系,也是培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重视对新入职教师培训后的成果检测,增强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评价的科学性以及实效性,有利于相关部门掌握培训效果,有利于今后培训课程的完善,以及培训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2.4丰富载体,重视校本教研活动

新入职教师胜任教师工作有一个过渡期,需要有计划地接受专业培养。要建立成长计划,帮助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一年站稳讲台,两年成为新秀,三年成为骨干”的职业奋斗目标。要做好校本教研,通过专题研讨、公开教学、课题研究、青蓝工程等举措有意识地培养。要善于给任务、压担子、指方向、教方法,让新教师快速成长,逐渐成为学校的主心骨。

2.5专业引领,培养新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课程虽然浅显,但是作为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智力开发、思维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任务。学校要关注新教师身上存在的眼高手低的问题,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引导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研究名师课堂。要在各类教研活动中让新教师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力,也暴露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引下积极学习,与课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认识课程的内涵和精妙,不断改进,把最简单的小学课程当大学课程一样解剖学习,研究透彻,灵活施教,全面提升新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

结束语

农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愈來愈引起社会的关注。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作为农村教育的主要角色,理应得到重视。本文结合农村小学新教师入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策略,以期能为其他地区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供借鉴思考,为教育培训管理机构进行新入职教师培训提供一些思考和方法指导,从而提高整个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实现教师队伍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翔.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升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9(25):102+110.

[2]马晓南.小学新班主任胜任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孙飞.谈小学新入职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提升路径[J].体育教学,2017,37(11):52.

凤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233100

作者:陈元辉

新入职教师教学论文 篇3:

普通高中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35名新入职教师以及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研能力四个方面描述了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建议:高师学生和新入职教师自身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学校要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入职培训的质量。

关键词:普通高中 新入职教师 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以智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综合[1]。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是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普通高中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文选取了XX县第二中学的新入职教师及其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其中教师卷35份,学生卷100份,回收率为100%。经统计,有效问卷130份(其中教师卷34份,学生卷96份)。

一、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分析

1.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分析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组合的能力,是一种周密计划和详细安排的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素质。

(1)教学目标设计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考虑不够

从表1可以看出,新入职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对于知识与技能的考虑(65%)低于过程与方法(8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0%)的考虑。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2)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欠缺

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44%的新入职教师对于教材内容有较好的理解,41%的新教师对于教材内容基本理解,12%的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相对浅显,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独特的理解的教师仅有1人,占调查总数的3%。这表明,有53%的新入职教师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钻研教材内容。

②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尽如人意

从表3(见下页)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确定重点难点的方法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来确定重点难点的教师人数共有23人,占调查总数的70%,15%的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只参照参考书,15%的教师是直接借鉴其他教师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此状况表明,65%的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不尽如人意。

2.教学实施能力现状分析

教学实施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利用教学媒体和技术,与学生展开交流和沟通,协调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2]。

(1)导入、板书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欠缺

①导入和板书能力欠缺

从表4可以看出,有4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导入技能一般;3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导入技能不太好甚至不好;2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板书不太好或不好。

②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须要提高

表4中,认为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不太好和不好的学生共有25名,占调查总数的25%。说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须提高。

(2)运用技术手段表达的能力有所欠缺

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达的能力很好,能利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很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4%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达的能力一般、不太好或不好。这表明,新入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达的能力须提高。

(3)师生交往能力欠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欠缺

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认为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一般,13%的学生认为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不太好;9%的学生对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持否定态度。认为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一般、不好或不太好的同学占被调查人数的63%。这说明新入职教师在师生交往方面的能力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确实有待提高。

3.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现状分析

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价值进行评价的心理特征,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学生的学业评价,也包括对自我的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综合能力[3]。

(1)教师对自己的反思与评价的能力有所欠缺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6%的教师认为反思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41%的教师认为反思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有点帮助,此外,还有3%的教师认为反思评价对自己的教学帮助不明显。这说明,44%新入职教师不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考试成绩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对此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认为其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占71%,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占24%,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仅占5%;而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考试成绩的占48%,注重课堂表现的占17%,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占35%。这一差异表明教师思想上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倾向于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4.教研能力现状分析

教研能力是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调查显示,56%的教师认为参加教研活动对教学有很大帮助,44%的教师认为参加教研活动对教学有点帮助或帮助不明显。说明,44%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对教学没有多大帮助。这就要求新入职教师所在的学校要加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XX县二中新入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师自身因素的考虑不够,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够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重难点的确定方式不尽如人意;在教学实施中,导入、板书与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欠缺,师生交往能力须要提高;在教学结束后,新入职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评价与反思能力不足,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新入职教师的教研能力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二、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1.新入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足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课堂情境性知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方法论知识。由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可知,其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评价能力、教研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这表明:新入职教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比较缺乏实践与锻炼,实践性知识欠缺。

2.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欠缺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仅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问卷调查“您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第一原因是什么”,“发自内心喜欢选择教师职业”的仅占33%,出于“教师职业比较稳定”而选择的占被调查教师的35%;“父母的选择,巧合下成为教师”的占32%。同时,当被问及“您为成为一名教师而自豪吗”,有29%的老师认为很自豪。偶尔自豪和无所谓的新教师占33%。可见,在目前就业普遍困难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选择教师职业并不是发自内心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喜爱。因此,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欠缺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入职教育培训不到位

(1)培训未落到实处

岗前培训是教师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的需要。许多新教师因没有得到良好和有效的入职辅导,未能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角色转变,既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影响了自己专业发展的进程。

据访谈了解,100%的教师都参加了上岗培训。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2%的教师认为上岗培训对其教学有很大帮助,56%的教师认为上岗培训对其教学有点帮助。可见,该校的上岗培训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培训形式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该学校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通过上公开课(100%)、让有经验的教师听课评课(100%)、听其他教师的课(88%)、校际交流(88%)、召开教研活动(88%)、配备指导教师(59%)、在职进修和脱产培训(18%)等途径来进行的,也就是以“师徒结对”的“传、帮、带”为主,形式比较单一。指导教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一定的局限,直接影响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此外,由于经费和教学任务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新入职教师缺乏外出进修和脱产培训的机会。

三、有效提高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1.高师学生和新入职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高师学生在校应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各类教育实践课程,如教育见习、实习活动;重视微格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反思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习惯。对新入职教师而言,教学研究与反思是提高其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新入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研观念,在教研中深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洞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能力。

2.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努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平台,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为新入职教师搭建教育教学展示平台,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开展教研活动等方面提供帮助和便利,不断改进和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新教师增强自信心,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

3.提高入职培训的质量

学校要积极开展入职培训,使新教师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了解其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逐步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和科研方法,改变教学与科研脱离的现象;使新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学校应运用多种培养方式来提高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如在职进修、建立新教师档案使其不断反思、聘请专家讲座、进行校际交流等。此外,还可以加大行政主导的力度,保障入职培训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入职培训可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宋志英.新课程理念下搞师生教学能力体系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7).

[2] 王宪平,唐玉光.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J].师资培训研究,2005(3).

[3] 魏喜林.论教师的反思能力及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5).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韩吉珍 彭邓民 杜维璐

上一篇:企业家素质分析论文下一篇:义和团运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