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美育教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少儿绘画是少年儿童利用美术手段表现对大千世界的认识、联想、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是美术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稚嫩的奇葩。其辅导功用在于,通过辅导孩子绘画、赏画施教,陶冶儿童情操,激励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生活、爱自然、爱艺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儿童绘画美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儿童绘画美育教育论文 篇1:

一张白纸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摘 要:低年级美术教学,是普及美育教育的机会和平台,课程改革给美术教师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先熟悉和吃透新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学生懂得学会技能技巧不是目的,乐于表达,能够表达,善于表达才是目标;完成作品不是目的,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美化生活是我们的目标;通过欣赏传承人类的人文精神和祖国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的目标;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更不是只为了给学生一个美术课的成绩,而是一个挖掘学生潜质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滋养学生审美情操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新课标

国务院早在“七五”规划的报告中就明确地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地位。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平等化,儿童的入学率高,为我们提供了普及美育教育的机会和平台。要改变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现实,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艺术素质,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受到重视,课程改革给我们美术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美术课程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只能培养少数美术专业人才,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全面作用,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那么,这句话对于小学美术课而言“难”在何处呢?由于年龄小的儿童识字少,语言交流能力差,他们正处在用绘画这种视觉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好恶的阶段。这些“画”是他们心里的话,是他们要“说”的内容,是他们用自己的符号记录下来与成人交流的方式。我们能否利用儿童这一成长阶段的生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审美萌动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不磨灭儿童爱美的天性,滋养儿童美丽天真的童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成长,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不应该忽视的。

作为低年级美术教师,不能认为美术课就是哄孩子们玩儿,教孩子们画几笔画,做几件手工,认识几种画种,赏析几幅名画,培养几个绘画能手。新课本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用美术部分的量大,设计美术的基础内容丰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通过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生动的形象、感人的色彩,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力。美术作为视觉艺术有他独特的视觉语言,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美术活动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自由性,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利用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本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更受学生的喜爱,更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但不能让他们感觉美术课就是上游戏课,美术老师是孩子头。美术教育的重点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所开设的普及性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表现形式多样,我们要想顺利完成美术课程的教育任务,一是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找出一种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二是利用和培育好学生的兴趣,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美术课与其它学科不同,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不是具体化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方式或课程内容相似的内容连续起来进行阶段性教学。虽说儿童都喜欢画画,但由于他们绘画能力有所差别,出现一些学生从喜欢到不喜欢的现象是正常的。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不是要求孩子们具体的画什么?像不像?而是要开发每个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体力、智力与道德诸多方面的均衡发展,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上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具有承担多种社会角色的能力。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尚情操的人才,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美术教育在其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

二、因地适宜,因时适宜地根据教材统筹美术教学活动,强化美育理念

首先要熟悉和吃透新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由于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表现形式多样,绘画材料丰富,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教学计划和多种教学模式。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的丢失,了解和普及好基础美术知识,教师要将孤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二是在学生掌握绘画、工艺美术、欣赏等基础美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从“我”到“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再到“社会”、“历史文化”、“放眼世界”的文化背景和美术表现形式。在评价学生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标准上,也要积极改变以往简单的肯定与否定的态度。在教学手法上也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如电影、多媒体、写生、范画、讲座、参观、游戏等。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力,从而全面开发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学会技能技巧不是目的,乐于表达,能够表达,善于表达才是目标。

美术课程中,绘画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在新生初上绘画课时,教师可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他们熟悉和喜欢的绘画工具完成一幅自命题作品,这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完整化;记录生活要全面细致化,让学生们尝到初次胜利的喜悦。教师利用学生这时的心理和兴趣,引导他们在平时养成全面、仔细地观察生活的习惯,为后面学习命题画打下基础。命题画是全面锻炼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时机,这也是儿童绘画追求的三个能力。命题画的题材要紧紧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和他们感兴趣的题材,也可以选择学生们学习的语文、音乐等学科知识,架起学科与学科的联系的桥梁,理想的翅膀,往往是借助联想和想象的蓝天翱翔。

例如,绘画技能技巧是美术课中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课,在低年级进行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绘画能力的差异,把绘画内容分别开设成勾线课、添色课。学生什么环节出现问题,就具体解决什么地方,对不同学生分别采用引导、辅导、帮助完成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鼓励他们“只要敢画、想画,就能画好”;“别的同学能画,我也能行”的信念。这样,当他们表现具体内容遇到困难时,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就能克服困难,完成作品,也养成了做事有头有尾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完成作品不是目的,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美化生活是我们的目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手工课较多。手工课的内容可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的材料都是我们身边容易找到的,孩子、老师都爱用,既经济实惠,又有触摸感,丰富的肌理效果大大的刺激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堂气氛很容易活跃起来。合理利用手工课,能够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手工课呢?第一,教师组织好教学是最重要的。有条件的教师,可在上课前把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实验,这样就可避免课堂杂乱或完不成教学内容情况;第二,备课时要加进材料部分的选择和操作内容:怎样再创作、用什么颜色加工、怎样固定等等。手工课还特别适合学生结成小组共同完成作业,组织完成作品的好处很多:因材料种类多;创作时可先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经过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后,拿出最佳方案。绘画、制作过程中各自发挥所长,给学生充分展示他们天分的机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认识几个人,几幅作品不是目的,传承人文精神和祖国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的目标。

欣赏课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必修课。在欣赏课上,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十分必要的。欣赏中学生可看到大量的中外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是带着时代的信息、民族的智慧和作者的情感来到学生面前的。一节好的欣赏课,尤如一名优秀的导游带我们游览故宫。随着教师将背景知识娓娓道来,学生仿佛成了一名穿越时空的游客,学生甚至能够给你讲述作者创作时的神情。我个人认为,赏析名作,是了解历史文化,学习鉴别和判断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同时,欣赏课还在传承人文精神和祖国的灿烂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是一个挖掘潜质,激发审美兴趣,滋养审美情操的过程。

美术课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促进学生美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改进教学最重要的部分。评价是关注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学习美术知识、技能情况的总体评估,不能因为评价不当,打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把评价的内容由原来完成作品后的一次性评价,改为多次、多种内容。如:作品的构思、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绘画中的构图、勾线、添色;手工课中的准备材料能力、动手能力、制作能力、再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团结协作能力、欣赏水平。我评价学生有一个总的标准,那就是:无论多么失败的作品,都能发现学生美丽的心灵,哪怕它只是一点荧光,我也要让学生知道,这点荧光同样可以灿烂美丽的夜空。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那些有美术天分的学生进行跟踪、挖掘、辅导。

评价形式,在老师评价的基础上,发展到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口头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

现代美术教育要以自身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变化,只要我们使用科学的美术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思考、绘画和手工创作,讨论、评论、赏析等活动形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重点把握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张白纸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这个时代的少年儿童在美术教师辛勤的哺育和智慧的启迪下,相信他们能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责任编辑:韩四清】

作者:吴小春

儿童绘画美育教育论文 篇2:

由“型”至“神”到“意”

【摘 要】少儿绘画是少年儿童利用美术手段表现对大千世界的认识、联想、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是美术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稚嫩的奇葩。其辅导功用在于,通过辅导孩子绘画、赏画施教,陶冶儿童情操,激励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生活、爱自然、爱艺术。

【关键词】少儿绘画;少儿美育教育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视幼儿早期美育教育象学习弹琴一样积极支持孩子学习绘画,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就得到美育教育;在艺术的熏陶下有所成就,有不少家庭还把类似的艺术教育提前到胎教,这未免有些玄。其实,孩子绘画天赋差的一时难以见功夫,这是因为少儿成长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先天遗传因素等影响,造成接受教育时,悟性的差异之故。一般的孩子来讲,并不都是神童天才。为了发现、培养和造就未来的人才,我以為这里有个因势利导,由“型”至“神”到“意”的美教育过程可谈。

“型”,即物体成型的外部特征。“型”的施教,就是要启导孩子通过视觉,对事物初步做以判断辨别,把世界千差万别的事物所呈现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几何特征记忆下来,通过画笔和可供表意状物的材料,将事物基本特征变成他们笔下画幅的全过程。初次接受美育教育的孩子,可以先找些静物叫他们写生。练习可分为两步走:一是抓静型物练习,即相对静止的物体,特别是线条清晰,规则分明,特征显明的物体或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一些物体,让他们做模特来练习;二是抓动形,即活动着的事物,它包括:生物型,如:牛、马、羊等;机动型,如:汽车、飞机等,自然型,如:流云、水波等。因为认识、理解和表现事物,先从感观开始,就是说,型是作画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不抓型就难以寓意,孩子审美单纯、幼稚、寄托真爱、最忌用复杂的事物作模特逼孩子硬画,这样,孩子的逆烦心理就会产生,因此情趣的培养很重要。

在美育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事物的色彩、大小、高低、远近、运动乃至摹声、动作来增强孩子的感受力,也可采用剪纸、拼七、曲巧板、撕图、布贴、默写、画赛等办法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尽快熟悉、掌握一些物体特征,这是提高绘画能力的前提。“型”的教育正是让孩子从外部特征接识事物,广泛地积累生活素材的训练过程,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摸样、点线、面、体等,才能把事物记录下来储藏在脑海里,用之即会牵出一个形象或轮廓来。

“神”即一幅画点睛之处,也是传韵之笔。是在“型”的基础上,注意把符合事物特征、最贴切、最富有特征和最能使画面活起来的东西展示出来。作为少儿来说,“神”的教育可以借助儿童自己的画找出一些奇妙来做比较,不能在乎真、准、细等,要看联想的奇妙与否?能超凡脱俗自会逆补其不足。这样,画出的画才是上称之作,才能打动人。

这一基本的施教过程中,要结合画幅,给孩子们穿插讲解诸如反衬、夸张等易于他们掌握和运用的艺术手法。达到把“神”更好的拓然于纸上,使孩子们所做出的画,充满幼稚、活泼生动,也就是具有鲜明的主题,有动感才行。达到这一步,也就有了从“型”到“神”的第一次质的飞跃。“神”的教育主要是极力拓展孩子的想象力,脱离“型”教育时的呆板画面。让事物立起来、活起来。一旦传起“神”来,便有了艺术鉴赏的价值和生命力,有时,会令成年人为之振奋,大有凑上一笔,使其成为千古绝妙,同孩子共享喜乐。

在这一美育教育过程中,应多带孩子们到实地、野外写生,练眼力、练笔力、练扩大、缩小、定位、构图、着色及综合审美等功力。多做比较,促使孩子们打好坚实的功底,夯实绘画基础。

“意”即社会生活意趣。是在“型”、“神”的基础上,通过一事、一画、一境,进一步的在画幅中表现社会意义的高层综合美育阶段。

一般来说,受年龄、环境、生活阅历多位因素的影响,要求孩子达到能够有趣的完成一个有主题意义画幅的水平就可以了。这个时期,要指导孩子多写生,试图步入真正的练习和创作境地。某种意义上,这个阶段,要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也就是说在完成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顺势引导,培养孩子们的绘画格性。这种辅导事实上也是引导孩子养成独特的创造力,鼓励孩子大胆寻觅自个感兴趣、熟知、喜爱的事物,表达生活的真谛,寄予思想感悟的过程,作为辅导教师,不仅要和孩子配合好,还要和家长密切配合,从各种角度和途径拓宽孩子的生活面,让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通过命题、作画、写生、评讲、自由作画等施教手段点化,切忌总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路,那就永远也甭想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这期间,需要让孩子加强的内功是,做美术笔记、修改画稿,从中培养少儿对生活的理解能力,达到进一步丰富绘画思路,增强画幅对生活的表现力度。

由此可见,“型”、“神”、“意”的美育施教步骤能够由浅入深,可操作性强。我以为是适中一般地区儿童绘画入门、提高、成熟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也是少儿学习绘画的基本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提高儿童“型”、“神”、“意”的写实能力、创造能力,不是物质材料的优越所能取代的。在施教中,教师也不应做这方面的强调,对于初学绘画的少儿,起初在一些家长的作用下就考虑纸张、笔墨材料的质地等未必不是正路,还容易束缚儿童的手脚或艺术思域。让孩子在色彩里兜圈绕弯儿,这样的话就难以使他们驰骋艺术的翅膀,其实,能达到运用色彩区别事物即可。色彩类使用于少儿美育教学必竟有别于传统国画和西洋油画等,孩子喜爱归喜爱,过分渲染在施教中,会淹没孩子的灵性。儿童绘画,要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应势利导,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和要求。否则,会把孩子引向歧途。切记,有了审美、意趣才能提高画幅的力度和品位。

有了上述绘画基础,才不至于让孩子们的兴趣中断和夭折,从起初好奇上升为兴趣,就有了衔接成人美育学习的初步功底,以后在成人美术学习达到高层的时候,有可能上升为志趣,成为现身艺术的画家。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意”则是让“型”、“神”说话做事。品位具在,决定着画幅的价值与生命。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雅拙天趣,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独白。最基本的立意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瞬间的感触和辅捉,借助平素的生活和联想,构勒出一幅图景,表达心中的意愿,流露一种真真的情感。绘画的过程也是孩子情操得到美学和艺术陶冶的过程。因此,指导少儿绘画,就要遵循少儿心理特点,当好助跑者正确引导并注意趣味性培养,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成功,切不可将成人教育搪塞于孩子,反之,违背了少儿的天性,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学画的兴趣,而且还会挫伤孩子的天赋与灵气。如此说来,辅导少儿绘画也非易事,是一项灵魂工程,里边的科学唯你实践才能体味……

作者:梁永贵

儿童绘画美育教育论文 篇3: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理念

【摘要】儿童绘画能够展现出儿童的自我,因此具有教育功能且价值十分丰富,而儿童艺术活动是不断创新的,因此,很多专家学者以儿童绘画为载体也开展了很多自主教育研究。本文就教师和家长对于儿童绘画教育观念的不同之处进行探讨,并且围绕着教师如何教学提出相应的意见,希望能够使得儿童自主性绘画得到长足进步。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家长;儿童绘画;教育理念

儿童画是儿童通过对感性思维进行加工最终提取自身对于社会的理解,因此儿童画作为儿童表达自身情感以及意识的重要媒介,对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作为幼儿教师,一方面应当充分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应当在儿童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提高审美体验,并且建立完善的人格。教师作为儿童绘画教育的主导者,应当与家长进行共同探讨,并且寻找合适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围绕着家长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展开充分的调研活动并且结合当下儿童的认知情况提出幼儿园儿童绘画教学的新理念。

一、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理念概述

家庭影响因素:一部分家长认为了解孩子儿童画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自己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支持自己孩子开始学习学龄儿童的绘画。也就是有一部分门庭家长不接受"美术高考热"的概念影响,想办法让自己孩子有一技之长,这样即使孩子文化课学习成绩一般,孩子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美术上的特长来报考,因此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更加注重孩子儿童画的美术教育。教师影响因素:在开展儿童画美育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当下儿童目前处于何种整体认知发展阶段,从而能够采用一种相应的绘画教学方式,以能够满足当下儿童的整体认知能力发展必要需求,从而在一个整体的儿童绘画美育教学中可以促进当下儿童更好地积极参与绘画教学活动。其次,笔者对我校有关儿童绘画美育教学计划进行实地教学调研。对有关儿童绘画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为了更直观地深入了解有关儿童绘画的实际教学情况,笔者分别选择了毫州幼师第一附属幼儿园各班进行了一个为期一到两周的一次实地教学调研,有固定目的地多次走进各个班级进行听课,并对此做详细的听课记录。在实地调研活动结束后的专题讨论会上积极与各级幼儿园相关老师进行交流,探讨有关儿童绘画美育教学的一些相关实际问题,并对此给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理念发展

(一)儿童是绘画的主人

在儿童艺术绘画中其艺术表现形式多半是源自于自然生成、不断发展的儿童绘画艺术规律,涂鸦期以及象征期、图式期等儿童绘画艺术特征大都是古今中外现代儿童所认同共有的,是一种伴随现代儿童健康成长而不断发展的艺术技能。它也可能只是来自于外在环境强加的绘画技巧。现代儿童的绘画艺术是现代儿童艺术表现自我的主要手段,自然地也会因人而异。从这个基本意义上我们可以明确说,孩子们都自然是一个艺术家。自主创新艺术是现代儿童艺术绘画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儿童日新月异地在成长、发展,他们的艺术图画势必不断发生变化、不断主动求新自我求异、自主创新。

(二)教师是绘画活动的导师

研究课题主要讨论关于我國儿童教育对于绘画学的研究议题多重在怎样理解属于儿童教师掌握教育画画的一种基本技能,较少的多重在如何关注一种属于儿童的自身心理发展供求需要,这样不自觉地将教育绘画学的教师岗位形象化地定位于自己作为一个绘画教书匠而不是一个艺术家的导师。对于儿童教育而言绘画学就好比一种身体供需平衡供求关系,绘画对于儿童教育更是实现自身供需平衡的身体心理组织动态供应关系,因此教育绘画对于教师研究认为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了解一种属于儿童的绘画身体组和心理组织动态系统发展关系变化规律特点,掌握儿童的教育绘画的自身和身体组织心理动态关系发展变化规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了教师以及家长的不同角度,认真探究了幼儿园儿童绘画教育的方法,从而延伸到儿童绘画教育的合理性,围绕着当下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有关儿童绘画的教学观念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当下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何确保儿童绘画教学质量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翁宏国.转型期美术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6):99-101.

[2]何欢.山西省教育系统举办“爱眼护眼,从我做起”儿童绘画作品巡展活动[J].山西教育(管理),2021(01):63-64.

[3]尹莉.刍议新媒体在儿童绘画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美术教学新样态探究[J].少儿美术,2021(01):41-42.

[4]俞文,李治芳,付晶艳.儿童视角下的幼小衔接教育境遇分析——基于60位儿童绘画作品的视角研究[J].成才,2020(09):52-55.

[5]徐燕南.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与3-4岁儿童绘图讲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8(43):297-298.

作者:李培彩 刘静

上一篇:保险义务范围研究论文下一篇:镇规划县域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