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用于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23

【摘要】从当代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及课程改革现状入手,阐述当代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特点,提出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探索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民俗文化用于景观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俗文化用于景观设计论文 篇1:

民俗文化元素在印山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街道社区是城镇的基本组成单元,随着国家对社区环境的重视,修建了很多社区公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社区公园也成为社区居民聚会游休重要场所。社区公园主要人群是社区周边居民为主,社区居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比较趋同的价值取向,随着国家文化复兴,社区公园成为居民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运用,不但美化环境,还使得公园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居民在休息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民俗文化;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生活需要的长沙周边新农村一村一貌的景观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CX2016B2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新农建设中以乡土文化传承来保护湘西民族传统村落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5YJA760022]

民俗文化产生并传承于民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祈求平安、向往幸福生活的精神文化现象,是不同民族在漫长历史实践中积淀的社会因素,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街道社区是城镇的基本组成单元,随着国家对社区环境的重视,修建了很多社区公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社区公园成为社区居民聚会游休重要场所。社区公园主要人群是社区周边居民为主,社区居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比较趋同的价值取向,随着国家文化复兴,社区公园成为居民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运用,不但美化环境,还使得公园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居民在休息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的心理。

一、社区公园景观功能

社区公园是指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系统。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是最为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城市绿地之一,既承担了提供居民生活消费与服务的物质功能,又肩负着培养居民对共同生存空间情感体验的内在精神功能。

城市中居民大多忙于工作,社区公园景观能够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放松,感受公园景致四季变换的同时,还可以在公园进行休憩、散步、健身、聊天等娱乐活动。社区公园提供了供人交流的场所,满足了老年人、青年人、小孩的不同需求。具有趣味性和安全性的儿童游乐场可以满足儿童群体需求,成为孩子们的社交场所,有效的体育活动空间是年轻人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设置合理的座椅方式亦可供老年人休憩交流。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传统及现代的具体形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基本需求,在实际的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运用合理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公园景观设计相融合,有助于提高设计内涵和提升思想高度,营造健康舒适的城市空间。

二、民俗文化元素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印山公园位于湖南常宁,是一处集中国传统印章、书法、篆刻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公园景观设计以印章为主线,以百家姓、爱情文化、长寿文化、励志成长、休闲为主题,采用不同的印章篆刻,配以植物,营造印山公园广场氛围,从而达到休闲、教化的雅俗共赏的双重功效。

设计以人生的婚恋为起点,围绕中国传统的生子、长寿、成长、励志等,让社区人们将高雅的印章艺术、平凡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融欣赏、参与于一体的景观功能,将印章艺术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居民参与为主,不同层次人群都可以在广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所,增加了广场的可视、可学、休闲功能。同时,以“印”文化为背景,将平凡生活中经历的大事以印章为元素进行纪念,如结婚、生子、成长、求学、长寿等。在“印”文化的感召下将普通的生活得到升华。

(一)传统符号元素的运用

1.汉字符号元素

(1)“福”文化墙

现代设计中经常把这些常见的传统符号来作为设计元素,将城市景观特色、城市文化形象进行巧妙的设计,进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汉字中常用的“福”“禄”“寿”“喜”“财”等符号元素进行抽象的简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与现代设计造型和新工艺新材料相融合,既是代表人们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的内心的寄托和美好愿望的祈求,提高设计的文化附加值,又实现文化的传承。公园大门前坪建硬化地,平铺广场砖,入口处建福文化印章墙,同时种植绿篱及高大香樟,用于遮挡后面零散民居及商铺。

“福”文化墙为财神洞开发提供铺垫,整体思路是从印山广场“福”为起点,依次用传统中国“福”文化,即:“福”“禄”“寿”“禧”“财”,做观光长廊,从印山公园广场入口的“福”开始到财神洞“财”收尾。围绕“福”文化做足文章,利用沿线山地和水田做大地景观,春天赏映山红、桃、梨、油菜花等景观,夏秋看荷、观鱼,秋天赏菊花及山上红叶,将大地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农庄有机联系在一起,扩大印山公园文化的视觉范围。

(2) 长寿区及成长区

长寿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子女对长辈的祝愿。在游步道设“寿”文化区,铭刻不同“寿”印章,并将“孝”与寿并列,起到教化的功能。

设有“长命富贵”主题雕塑锁,寓意父母对儿女的美好愿景,除在主题雕塑四周放置青石,可提供雕刻工具,购买由专业人士提供的印章模印雕刻,印章的亲子活动。

(3)励志区及“家”“和”“万”“事”“兴”篆刻墙

状元墙,对常宁籍名人进行介绍,并以印章形式垒积状元墙,即每年常宁籍考上本科以上高中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博士生的名字刻成长条石头印章,垒成一片墙,不断叠加,形成状元墙景观,以激励常宁后辈不断积极向上。

设计“家”“和”“万”“事”“兴”篆刻墙,休闲位,桌子、石凳分别以石刻印章为主,游客休闲的同时受到教化。

2.百家姓印章符号元素

大门正对印山上山口为主干道,整个道路以百家姓印章铺设,增加了居民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尤其节假日市民全家休闲,儿童可以通过沿主干道寻找自己的“姓”氏印章并了解相关文化,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

主干道设主体印章雕塑、青铜或仿青铜材质,印章四面分布不同年代印章,印章顶部以传国玉玺造型,突出它的权威性。印章四周以活字印刷的形式雕刻百家姓,四周的護栏铁链挂百家姓小型铜质印章。居民可用拓印纸自行拓印自己的姓氏,增添参与性,同时浓缩了中国百家姓的篆刻印章,突出公园主题。主题雕塑四周环绕溪水,通过木质栈道桥可以往公园深处行进,雕塑左道以十二生肖印章汀步通过小溪,增加了游客的好奇心、趣味性,同时可以通过汀步进行亲水活动。主体雕塑往公园深处有一排印章图腾柱,材质与雕塑相同。图腾柱有纂刻铭文及印章,增加道路的形式美感及文化性,使游客可以仔细观赏,加深对印章文化的了解。

三、 结语

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效的结合,能够切实提升城市规划设计质量,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自然反映,并非生硬的照搬照套;是现代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产生的灵感符合人们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将传统文化与公园景观设计合理有效的结合,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营造健康舒适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蔡志荣.民俗文化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06):7-8.

[2]张靖,董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 2014,(06):48-52.

[3]李智超.浅析城市文化在特定景观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工业大学,2013.

[4]刘永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长沙科大佳园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探微[J].中外建筑,2012,(08).

[5]陈明,安琪.基于国内城市社区公园中景观设计的初步研究[J].现代装饰,2015,(10).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肖花

民俗文化用于景观设计论文 篇2:

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

【摘 要】从当代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及课程改革现状入手,阐述当代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特点,提出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探索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本科院校 景观设计专业 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产业改革随之兴起,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其课程改革也应与时俱进。而作为新兴学科的景观设计专业,其课程改革显现出来的问题值得反思。

一、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从目前看,设有景观设计专业(或方向)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模式,往往都是各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设置。笔者调查了苏州、桂林、柳州、南宁、长沙等地的设置了景观设计专业(或方向)的高职高专院校(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从调查的情况看,各高职高专院校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很大差别。有的院校设有独立的景观设计专业,有的是将其放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成为景观设计方向,学习的内容都是景观设计的专业内容。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重视植物方面课程,从植物学基础到树木学、花卉学再到植物设计设置得比较详尽,而设计方面的课程比较少;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重视设计方面,从设计概论到设计学基础、人体工程学设置得很详尽,甚至出现重复设置类似课程的情况。

从进行课程设置的人员来看,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由教研室主任进行,而其专业很多都是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此对景观设计专业并不十分了解。教学法方面,在教学改革之前,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以“三段式”课程模式进行,基本上是传承学科中心主义衣钵,而当前盛行的高职高专院校采取“项目教学法”及“工作过程教学法”,这种是以经验主义为主的教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教学法”及“工作过程教学法”已经普遍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中,有的甚至成了硬性规定。

二、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在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中加入非景观专业课程。有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景观专业课程改革时,将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方面的课程加入其中,想借此拓宽学生的专业视角,让学生毕业之后更容易找工作。殊不知,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本来就短,如此学生并不能深入学习,只是了解了一点皮毛,不但导致学生学起来不专业,觉得学得“很杂”,并且效果并不好。

(二)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缩短理论课的讲授。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特点,很多学校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时间,一般60个左右学时的专业课程,理论讲授被压缩到了不到10个学时,其他的时间都是实践教学。就景观设计专业而言,所表现的就是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画”。对于学生而言,表面上似乎更适合他们自身的特点,也更容易促成学校短期目标的实现,即学生就业。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画图工”。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得画图,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从长远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

(三)教学方法改革存在问题。目前教学方法改革用得比较多的是项目教学法、过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一定程度地促进了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项目教学法,利用实际项目来进行教学,本来是很好的初衷,但是实际上拥有景观设计项目经验的教师并不多,尤其是年轻教师。因此很多教师就用“虚拟项目”来代替,设定项目内容,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分组进行项目设计。由于设计的项目不是真实的,教师自身对项目的把握不准,缺乏经验,学生无法从该教学法中学到实际项目能学到的知识。由于教师理论知识又讲得少,因此学生对很多内容都是一知半解。而过程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都是以经验教学为主,虽然表面上成效快,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只能做眼前的事情,效率低而且进步不大,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专科生毕业后比本科生难找工作,除了学位学历方面的原因,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成长方面也明显处于弱势。

(四)改革学习景观专业课的时间。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一些院校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为其将来更容易就业,也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将景观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提前。一般高职高专学生都是在大三时进入公司实习,而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大二的后半学期就让其进入社会实习。这样在校学习时间就被压缩到了一年半,而一般大二的时候学生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样专业课就被压缩到了半年,在半年的时间内要学好景观设计十分困难。因此,很多学生由于专业还没学好,不具备公司要求的专业技能,而有实力的大公司一般门槛高,一般高职高专生难以进去,中小公司对于实习生的要求又高。这样学校把学生“赶到”社会上,但是学生又没有具备进入社会的能力,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实习期基本上就是待在家里或是报考其他的专业资格证。如此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极为不利。

三、原因分析

(一)我国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自2003年北京大学成立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起,我国的景观设计教育才走过12年的历史。而短短的十年间相当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竞相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课,虽然专业的名称各不相同,但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人才,满足行业内对其需求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

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大学教育起步较晚,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方向设置都有差异,景观专业定位也不明确,有的学校景观设计专业是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转化而来,有的学校景观设计直接置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被称为景观设计方向,但是上课的教师基本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因此经验明显不足,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是必然的。

(二)办学思想、教学目标不明确,景观设计课程结构设置、教学计划不合理。景观设计专业的高职高专教育是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掌握景观设计与管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需要的工作为出发点,在调整培养目标分析能力的景观专业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订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安排实践教学,理论课作为一类教学和课堂实践一起丰富教学内容,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

如前所述,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景观设计专业设立的时间不长,很多院校都是根据市场需要而设立,因此办学思想、教学目标不明确,也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专业课程,只是拿来主义,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再加上很多专业教师并非本专业,从而导致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形成以偏概全的行业错识体系。

(三)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改革的作用,以致为了教学改革而进行“教学改革”。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形势所迫也是必须经历的,但是很多院校及教师过分强调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上课本来要讲也必不可少的理论内容省略掉,而直接让学生上项目,学生因此感到无所适从。就笔者进行的学生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教学改革后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如一个课程没上几节就进行讨论法教学,学生基本上都跑题或是“没什么可说”。其实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和使用新的教学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有个基础,就是在学生知晓本科课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否则这种舍本求末的方法从长远看对学生和学校都是不利的。

(四)信息滞后,教学改革脱离了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对景观专业人才的诉求。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及招生后,接下来的工作没有深入细化下去。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都是搬过来或是赶出来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如果不从源头上进行根本的改变,恐怕效果都不会好。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还是以本世纪初景观设计所反映的情况进行改革。当时我国各行各业呈现出非常好的态势,景观设计行业人才缺口很大。那个阶段进行教改效果很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很满意。但从2007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往纵深发展,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要求由实用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景观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会做设计,还要做得有内涵、有档次。就现有的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模式恐怕已经不能达到这种要求。就课程而言,例如,现在专业的软件十分多,很多易学易用的软件都开始出现,而有的学校还是教授“3DS-MAX”课程,而景观专业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很多学生没兴趣学。

(五)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改变及需求。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学生大多是“70后”、“80后”,而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90后”、“00后”,快速变革的社会导致现在的学生和当初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教学改革不注重学生特征的改变而只是一味地为了改革而改革,甚少考虑学生的需求,而将原来的课程设置内容改得“面目全非”,那么学生学起来将没有连续性,课堂将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教学改革没有成效。

四、解决方法

(一)高职高专院校应多与本科院校交流,并多学习交流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方法。课程改革不是某一个学校的事情,每个学校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和特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经验,如果这些信息可以共享,那么会使一些学校少走很多弯路。本科院校虽然跟高职高专院校有很大差别,但是其办学时间长,比高职高专院校有经验,高职高专院校要学的还很多。各高职高专院校之间更应加大交流力度,可由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成立教学改革示范院校,进行教学观摩,或是成立教学改革示范专业,积极推广教学效果好的。以教学改革为纽带的教学交流可以促进不同院校之间的教学改革进度,提高教学改革的功效。

(二)明确教学思想和办学目标,设置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景观设计课程。要明确教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来设置景观设计课程,那些照搬其他院校景观专业课程设置的“拿来主义”是不适合的,也是不利于各个院校发展的。比如将“三大构成”与本专业的课程的结合,在进行景观小品设计时考虑将立体构成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的设计更有根据性,学习有拓展性。可将现在景观公司常用的Sketch Up和Lumion代替“3DS-MAX”课程。另外减少相似课程的设置,如有的课程要补充的,可以安排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此外,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不但要求学生会画,还要会想,因此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涉猎各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如在学习设计课程的同时开设民族或民俗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加强学生设计的深度,培养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

(三)教师应统一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景观设计学本身就充斥着各行各业不同的理念和思想,因此统一教师的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统一不是固化教师思想,而是让他们在明确学校的教学的思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保持课程前后的延续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觉得他们的学习是系统有序的,从而为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不应概而全。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概而全,教学改革宽泛而缺乏实用性,学生实际能掌握的技能很少。目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对同一职业不同类别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来说,有专门做设计的、专门负责画cad图纸的,还有专门出效果图的。因此,学校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如开设小班,或是因材施教,对学生细心观察,以突出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长。

展望未来,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会不断地细化和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职高专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实践,终将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杰出的景观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罗强,童孟良.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1(1)

[2]赵丹.浅谈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J].科教文汇,2009(3)

[3]马凤龙,赵丽.新课程改革与新教学模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作者简介】龙渡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责编 卢 雯)

作者:龙渡江

民俗文化用于景观设计论文 篇3: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随着国家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为了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各地都在不断加大风景园林建设力度。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很多具体要求,本文结合对植物景观设计现状的剖析剖析,来探讨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应用;策略

引言: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尽管今年来我国不断加大风景园林建设力度,但目前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设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风景园林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且园林中的景观也存在着缺乏整体效果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设计人员认真展开研究,并借助对问题的分析来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

一、目前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

1、绿化树种过于单一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不断加大风景园林建设力度,尽管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园林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大多数风景园林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绿化树种过于单一的问题,多数地区都是使用统一的模板来开展建设活动,这就导致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且大多数风景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种都存在着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对风景园林的可观赏性产生很大影响,也使绿化树种很难发挥出生态效益。

2、缺乏明确主题

在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活动中,无论设计者选用哪种树种,都需要有明确的设计主题围绕主题搭配树种才能提升景观的可观赏性。但在目前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设计师,随意搭配绿化树种的问题。而且部分设计者所设计的绿化组合还缺乏层次性,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树种选择的色调一致导致缺乏明确区分,致使设计意图很难得到充分体现。

3、缺乏地域特色

我國幅员辽阔,不同地区都有当地的特色植物,但很多设计人员在开展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都习惯于使用常见绿化树种。由于缺乏对地域特色明显树种的应用力度,导致绿化景观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致使目前很多地区的风景园林都缺乏特色,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二、植物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植物树种的多样性问题

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风景园林所在地气候对树种选择进行统筹考虑,为保证一年园林中都有可观赏的景观,设计人员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树种的层次性,同时也要保证植物树种的多样性,借助错落有致的搭配,将不同生活习性的树种完美的搭配在一起,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风景园林更具有可观赏性。目前在我国不断加大风景园林建设力度的背景之下,对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要特别注意深入到生活之中,充分了解人们对绿化树种的诉求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最佳选择。风景园林从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品位,所以植物景观设计人员要利用自己的设计理念构建出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充分体现出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使人们在欣赏风景园林景观的过程中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同时,设计人员也要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将自然界形态多样的植物充分融为一体,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

2、经济成本问题

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经济成本原则。因为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有所不同,在发达地区可以使用的树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很难得到有效应用,而且多数地区绿化部门在委托设计人员开展设计活动之前都会特别要求控制成本问题,因此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委托单位的经济实力来做好绿化植物的选择,借助树种的优化配置使有限资金得到更有效应用。

3、可观赏性问题

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绿化树种的选择还要特别注意客观市场性问题,因为风景园林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的重要场所。在这一背景下,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就要结合人们审美意识到不断提升综合考虑可观赏性问题。在树种选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色调的搭配和比例的合理,借助现代审美理念的指导,将不同树种完美融入到景观中,使人们在观赏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植物景观所带来的美感,才能使风景园林实现生态效益。

4、地方民俗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国,不同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中,也要充分结合地方民俗文化来展开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树种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才能使人们对风景园林设计更加认同,才能有效提升设计工作的有效性。这对设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充分展开对风景园林所在地民俗文化的研究,充分提取优秀的民俗文化元素,借助这种方式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品位。

三、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结合规划来做好方案设计

每一个风景园林在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工程建设单位都会对景观设计工作作出初步规划,所以设计师在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做好对规划的研究。要充分考虑规划的统一性和整体效果,同时也要考虑绿化树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保证不同植物能够错落有致的分布,使各种景观都能充分体现出层次性,形成一个和谐共存的景观群,要确保景观的每一部分都能独自形成生态系统同时也能和园林融为一体。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尤其是要充分预测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做好备选植物的设计,以此来确保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性。

2、结合植物生长习性来做好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将植物安排在合适区域,这就要求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植物生长习性的研究,根据风景园林所在地域的特点来精心做好树种选择。要借助此项工作的开展充分挖掘当地独具特色的树种,从经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做好设计,借助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同时也能保证景观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使风景园林设计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要结合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灵活安排不同植物种植的区域,使一年四季风景园林中都有绿色树种。设计人员在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灌木和乔木的搭配,人为制造出五彩缤纷的植物生长群落,借助这种方式构建出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借助植物的合理搭配带给人们独特的美感。

3、充分结合风景园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做好设计

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还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地理和环境特征的研究力度,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点做好树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独具特色的人文和历史,将人们最熟悉和喜爱的物种积极应用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使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能够充分展现在人们面前,利用这种方法来提升设计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风景园林,可以积极在风景园林中设计人工湖、河,在其中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这也能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也能体验到在画中一般的审美体验。对于气候干旱的地域,要选择一些耐旱的树种,以此来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借助一系列措施的运用,使植物景观设计工作能真正融入到地域的大环境中,才能提升设计品味,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具地方色彩。

4、结合风景园林主题来做好植物景观设计

目前大多数城市在风景园林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都会为不同风景园林设定主题,例如常见的儿童公园、体育公园、牡丹公园、月季公园等,从名称上就能看出公园的特色,所以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也要特别注意结合园林的主题来确定这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使绿化树种和花卉选择与公园主题相适应,做好了这项工作,才能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预期目标,才能满足风景园林建设的需要。此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加大学习与借鉴力度,将独具特色的地方物种充分应用于景观设计,才能使设计活动深入人心,满足人们人以提升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要结合风景园林的主题,利用植物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造型,借助这种方法来提升人们的认同感。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花卉的选择令花卉来美化园林,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开展過程中要结合园林建设规划和主题来展开植物景观设计,灵活做好树种搭配,使不同植物能够充分融为一体。借助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水平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活动开展的全程都要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将风景园林所在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充分应用于设计活动,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才能使不同生活习性的植物融为一体,使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白亚平.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J].现代园艺,2021,44(18):78-79.

[2]薛明强.试论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21(08):61-62.

[3]王鲁北.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1(06):71-72.

[4]韩晶宏.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J].现代园艺,2021,44(12):100-101.

作者:彭伟

上一篇:化学错题管理有效教学论文下一篇: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