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2022-04-24

摘要: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正在进行,进行中高职衔接教育有了契机因此,该文在此基础之上,主要针对中高职衔接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传统的误区进行纠正。在探索了有关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后,发现其主要来源于吸引力不足或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该文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应对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篇1:

探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体系

目前,对于按职业岗位产业项目构建课程体系的教改思考,要求我们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创新课程体系。那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课程就应该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导出所需要的课程:文化课、专业课和职业道德课程要根据岗位能力重新构建、重新组合,均为岗位能力服务,进而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合理的课程体系。

1.国际高职教育的沿革及基本模式

上世纪中叶,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社会生产力的强劲提升,产业发展对职业工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中职教育已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于是西方国家开办高职教育来培养新型的技术型人才,并分别设置了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高职教育开创发展中,主要学习和引进的西方高职专业教学基本模式有三种:“CBE模式”、“双元制”模式和“MES”模式:

(1)CBE模式

CBE(Competency Ba— 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开发出的一种能力培养教学模式,CBE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通过“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项目”(CCCLP)引人中国,并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各自应用。

(2)“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双元制”模式的内涵:①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 双元制”教学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引入中国。

(3)MES模式

MES(Modules Of Employ- able Skills)意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MES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MES模式于1987年通过国际劳工组织引人我国。

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发展经历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五阶段周期循环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工学交替”等不同阶段。其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对于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产学合作教育源自Cooperative Education,直译为合作教育,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意译为产学合作教育。我国早就存在合作教育的形式, 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在我国试验一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被视为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开始的标志。

2.海南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基本矛盾及学生就业压力

纵观国内外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理论扎实、内容丰富。但全面贴切海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主题的地域性学术涵盖,几乎没有,同时,各种研究还远未达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改实训环节的行业要求。再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老化带来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要求标准脱节问题也未能找到解决办法。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积极建设背景下,树立能够真正立足海南本土、切实调整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设置方向,以工学一体、项目导入、行业标准来不断检验,壮大海南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储备力量的教育研究是不够完善的,因此,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的深入是非常迫切的。

本文以琼台师专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群所倡导的项目教学改革举措为案例,对海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与分析。在总结和提炼一线专家学者有关课程设置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行业需求对海南省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出发,调查海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联系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其他类型院校和国外院校的经验,研究海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

3.职业岗位产业项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的思考是,对于按职业岗位产业项目构建课程体系的教改思考,要求我们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创新课程体系。那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课程应该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导出所需要的课程:文化课、专业课和职业道德课程要根据岗位能力重新构建、重新组合,均为岗位能力服务,进而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合理的课程体系。

再者,力图探索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战型艺术设计人才。观察项目课程教学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通过项目教学成绩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分析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情况,为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并力求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职业培养方向现存矛盾,关注行业标准下的项目教学效果和课程组织,以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市场就业活力、专业技能水准及综合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突破沿袭本、专科培养体系的传统专业课程构架,重新解构课程的专业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来确定学时学分、以项目仿真管理来安排教学任务,保留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优势,利用各专业平台横向联合,以项目导入为契机,以项目产出为目的,以项目组为专业教学单元,以商业设计的行业标准来检验、训练、铸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市场化综合能力。

(1)改革经年不变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观念,调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组织的空乏内容,放大商业设计行业化的实践实训教学比重,以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极为广远的商业设计市场需求为动力,努力拓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渠道,提升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

(2)在严峻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下,研究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以项目教学车间课程为结构、以商业设计行业内容为知识体系的项目课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从专业教学效果和职业需求来调整课程结构,可以帮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更好把握行业规则以及社会对产业专门人才具体需求。

(3)以专业基础课与项目阶段化设计任务充分融合、以专业必修课与项目产出目标直接对接、以专业拓展课与项目组织协调、综合实践能力统筹规划,将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实践环节全面渗透进专业教学每个阶段,全时段教学工厂化,全方位工学一体化,基于行业标准的项目研究将推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行业能力培养要求实现无缝对接。

(4)在广泛的社会行业专门人才需求驱动下,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全面建设,商业设计市场高速发展的优质土壤,通过项目研究,为海南乃至全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改和课程优化工程,探索出有行业价值、可操作有实效的教育教学改革道路。

4.构建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体系的专业提升及社会意义

在仿真度极高的实践实训环节加大行业标准建设投入,一定能完善项目教学组织流程,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切实抓住专业教学命脉——人才培养质量,最终通过多届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产品的项目教学成果论证,来构建特色教学的项目导入理论系统,来构建丰满的专业整体提升合理构架。

(1)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设完善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教育改革是循序渐进的长远计划,每个专业课程建设进步是以更加符合行业要求,符合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符合更为合理课程培养目标为最终追求的。

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群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成功连接校内专业实训工作室、校内创意生产实践基地和校外企业生产实训工厂“三位一体” 教学改革模式的每一个单元局部,也使得在此基础上专业建设深化得以可能。

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要求,项目教学仿真实训车间用工厂车间模式组织专业教学,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最接近于实战效果的高仿真前线。

(2)特色教学的项目导入理论系统

琼台师专在海南省高职高专教学系统一直处于排头兵位置,琼台书院也不愧为海南文化百年品牌,但危机意识提醒我们琼台师专办学方向处于师范学院和职业高等学院两难境地,身处夹缝必须深化特色教学这一关键主旨。

美术系一直以“结合行业要求设专业课程、根据岗位能力抓技能培养”,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以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为主线包含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等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过通识必修课程,培养基本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专业限选课程模块,突出专业特长;通过项目教学职业技能学习,拓宽就业门路;通过项目驱动、顶岗实习、企业考核等途径,突出艺术设计职业技能,完成社会行业所要求人才水平的前瞻性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建立起来后,再结合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群项目教学改革具体举措,综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行业美誉度,在海南省内高职高专范围内真正确立属于“琼台品牌”的特色教学成果。

(3)巩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功能及拓展社会服务范围

艺术设计专业群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专业功能是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完成通识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拓展课后,进入社会实践实训环节之前,通过项目导入的不同方式,以企业管理模式、以产出效益为衡量标准、以生产流程分段为教学组织阶段、把专业特色融于行业标准,用统一模块来锻造不同专业毕业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毕业即为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完善后的社会服务能力巨大,实战型专业人才的行业对接能力大幅提升,使得从海南省高职高专乃至海南省社会行业范围、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到海南省艺术设计行业高水准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从产业生产流程高级技术人才到海南各地高水平的基层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储备,从书本讲台到工厂车间,各种艺术设计行业特色的职业需求,都迫切依赖高职教育改革研究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来实现。可以讲,其成果真正受益范围推广开来,未来成效将不可限量。

(作者单位: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作者简介:张鹰,硕士,单位: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及美术考古研究。

1.基金项目:2014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批准号:HNJG2014-76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群以行业仿真管理为标准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基金项目: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教学内涵建设与改革立项

项目批准号:Qtjg201419

项目名称:《艺术设计专业优质资源共享课建设》

作者:张鹰

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篇2:

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正在进行,进行中高职衔接教育有了契机因此,该文在此基础之上,主要针对中高职衔接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传统的误区进行纠正。在探索了有关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后,发现其主要来源于吸引力不足或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该文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误区;问题;对策

1关于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历程的梳理

1.1发展历程梳理

21世纪初,受中高职体制改革的影响,我国多个省市同时开始了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及自主招生工作,也由此开始发展,中职与高职开始产生了对接的联系。

1.2中高职衔接意义重大

现在教育体制针对中职考高职有一系列的培养体系,因此,建立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意义体现在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培养人才等多个方面。

2中高职衔接认识误区

2.1中高职衔接不是让所有专业均实现衔接

中高职教育专业的划分是依据当下第三产业发展所设计的,专业衔接以相同专业为宜。不同地区针对中高职专业的发展会融入地域优势及特征,服务于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发展。就整体的中高职专业方向来说,主要是面向市场,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尽管专业衔接上相似度会很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无缝衔接。手中指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版本的差異,因此在修订过后的版本会较大的调整其内容和体系结构,这也就导致了中职和高职的衔接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就现在的状况来看,专业衔接仍然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爱好及未来的打算,选择是否需要继续报考同类专业或不同类专业。

2.2中高职衔接不仅仅是“接口处”的衔接

目前中高职的招生对口模式来看,考试模式趋于多样化,职业教育招收学生不难。不仅仅意味着使进入了更高的学历水平,更多的是进入到高职继续学习和深造。收政府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推动之下,高校针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在进一步进行当中,甚至海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进一步对接。

2.3中高职衔接不是单纯解决学历提升问题

中职升入高职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学历的提升,然而,这仅仅只是外表上最新鲜的区别,更多的内在的区别,还体现在学生进入高职以后,有关人的基本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除此之外,学生的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得到提升。如果只是把中高职衔接当作学历提升对待,那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等的建设就容易出现问题。

2.4中高职衔接不是单纯解决中高职的生源保障问题

由于传统的误区会导致很多家长宁愿选择昂贵的学费,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高职接受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生源一直存在着问题。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普遍问题,但仍然需要探索相关的方式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才能够快速地为社会和大众所认可,高职一直存在的招生问题才能被解决。

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

3.1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吸引力不足,生源质量不高

进行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将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重大进步。在中职与高职衔接发展的道路过程当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可以成为对接中职与高职的专业。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对中职和高职的影响,这一跨时代的举动仍然不被家长和社会接纳,学生也不以为然,认为从职业学校拿到的文凭不会太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更是无法获得什么成就。然而,实际上很多学生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就越来越导致其生源质量下降,很多考生宁愿多花一年的时间和精力去复读,也不愿意早些踏入职业学院,就进一步说明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地位不高,且不受人重视。

3.2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有待深度合作共赢

为了让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直接提升与企业的合作就业率,从而打开双赢局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相关企业签订了直接的就业协议,企业也选择了从院校开启培养人才模式,一起建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然而,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会有差异。原因主要在于两点,其中一点是中高职院校能够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开展的技术设备有限,另一点是学校与企业是两个单独的个体,缺乏沟通和交流。

3.3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多方面表现脱节

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衔接的漏洞与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两者专业教材与版本上的差异,受教材修订的影响,两者的专业,有些部分在衔接上会有一定的差异,不是有的都能进行无缝衔接;其次是对于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的院校来说,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是有着明显差异的,然而,对于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衔接提升目标的作用并未凸显;接着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念和课程上的差异,两者之间针对实践教育部分的重要性差异显著。

3.4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师资经验不足

中高职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分,他们有许多相同的使命。正是因为这样,假如中高职师资不衔接,那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和课程也很难衔接起来。在当前形势下,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师资沟通和交流的并不多,中职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合作沟通非常少。多年来,中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一般是本科生,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一般都是研究生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很多院校也会鼓励教师考取更多的证书成为高端人才。教师不仅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实践课程也不能忽视。

4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有效衔接对策分析

4.1建立各种衔接的保障机制

中高职衔接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院校的力量很难突破,很有必要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采取一些措施,发挥政府作用保证,企业深度参与的作用。要做到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多方联动共同促进,才能保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衔接教育高效有序发展。另外,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规范制度,统筹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提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魅力,让全社会懂得尊重职业技术尊重劳动,提高全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认可,然后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充分激发招生的自主选择权,投入更多的财政支持,带动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各方面的改革衔接。并且需要一定时间内实施采取正确的监控评价方法让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衔接教学进入正轨。

4.2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为了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教育与企业协同发展的经验。比如美国,他们的中高职教育的目的是让产业和人才需求达到平衡。通过借鉴美国这样的方式破除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围栏,且达到深度的合作。不仅仅靠书面协议、书面合作,还要进行深度开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技术培养合作。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培养和企业研发配合,共同攻关,让科研的成果变成现实中可见的生产力。

4.3做好专業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和课程体系衔接

提高中职和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配合要做到目标、专业课程、课程内容等的衔接。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当依据各个产业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现实需求进行衔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当面向生产线,做到细致,具体。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高度衔接,必须明确相关的层次和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方面要让衔接落实,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时要基于经济发展的现况和市场需求的实际。还要考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中高职衔接培养中的各种需求。当前形势下大部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都要融合进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虽然国家资格证书和高职人才培养之间契合不高,但是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没有错的。设置职业标准非常有必要。设置职业标准需要各个行业和高校以及政府多方联合共同开发。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且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并且对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评价。而中高职衔接的最终落脚应该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衔接。注重两个关键的准则,避免脱节。课程衔接必须以人为本,依据人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过程中要做好实践衔接,应当以就业为目标,着重培养某一特定职业的各项技能与操作训练为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管理变革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养成以及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培养。

4.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从各个层面建立相关制度和法规。加大对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培养和培训,政府提供财力支持建立培训基地等等。同时还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从学校层面来说要进一步拓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引进渠道。引入有执业实践经验,并且热爱教育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聘请一些企业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技术骨干作为兼职老师进行指导实践课程。和专职的老师一起协调培养学生解决师生比,专业性不合理的各项问题。还要为创造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国内外教师合作交流,提供机会,让教师能够把握专业的前沿发展,让教师能够具有国际化的广阔视野,将实践和能力应用作为考评重点。

5结束语

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有效衔接不仅要克服教师和学生们的认知问题,还要做到目标、专业课程、课程内容等的衔接;根据职业需求和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来确定目标;加强各项技能与操作训练;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养成;企业和政府参与,建立相关制度和法规;加大对中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培养和培训等,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龙霞, 尚蕾, 康博涵, 等. 茶马古道,教育新论——浅析中高职教育教学有效衔接探析[J]. 福建茶叶, 2020, 42(6): 197-198.

[2] 巴佳慧. 以现代学徒制推进“3+3”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 34-39.

[3] 李紫毅.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20.

[4] 王德云.探讨中高职有效衔接下的中职教学侧重点[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5]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00-202.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刘元臻

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论文 篇3: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反思与模式革新

摘 要: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设计人才,但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繁荣发展的背后,在教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素质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成果进行反思,提出解决矛盾的一些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实践 模式革新

环境艺术设计是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从事这门专业需要具备审美意识、理论知识和施工技能。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涵盖艺术类和技术类、技能类等学科。课程内容还与空间设计、施工技术、材料工艺等有紧密联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运用理论实际动手的能力。目前,高职环艺教学因为学校内外部等多种原因,教学理论课程多于技术实践课,学生对于新材料和新工艺不太了解,学生的设计方案缺乏实践性,最终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面对这样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结果,如何创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值得学校、教师深思。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协调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环境艺术设计得到重视,社会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逐年加大。智联招聘网2017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趋势显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8%~99%,这一数字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因此,许多高职及其本科院校设置此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

权威教育机构的调查中显示, 全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排前10位的专业小类,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41%超出全国均值11%,成为离职率最高的十大专业之一。为什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居此榜?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建立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职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过程。但目前高职所设置的专业实践性不强,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最后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所以,学生在工作时,有很多困惑,一时间难以接受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二、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成果反思

1.教学硬件的不足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学院的一个专业,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没有将适量的资源分配给这门学科,使得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在教学硬件上比较落后。有些高职学校学生缺乏相应的设计工作室,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些高职学校机房设备陈旧,无法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学习软件;还有的高职学校在综合教室上课,没有相关的设计教室。硬件设备的缺失使得学生学习环艺的积极性减弱,也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化。高职甚至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师课堂讲解完后,学生在寝室完成相关作业,下次上课时老师再统一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沟通,也不符合设计师的职业特点。

2.教師实践经验缺失

有些高职院校在招聘环艺专业的老师时,只注重教师的学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学校在招教时不能只考虑学历这一个因素。环艺教师如果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学校去任教,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毕竟他们没有到设计师的岗位工作过,并不了解企业和市场行情的需要和发展。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在教学时,更多的是教授自己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当然,也有一些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他们在讲课时会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给学生上课,但是这样的结果也使学生接受的知识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学生毕业后,都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不喜欢应届生的原因之一。

3.专业定位模糊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复合专业,是一门涵盖室内课程和室外课程,可以说与环境有关的艺术设计都叫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非常广泛。许多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精通室内外设计的专业人才,开设的课程涉及多种专业方向,高职院校没有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和所在地区的区域优势综合分析设置专业,更有甚者,有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直接照搬一些本科院校的,这种模糊的专业定位使得三年的学习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满足本岗位的条件,许多该专业学生的离职率增高。

三、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

通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率和离职率的数据分析,笔者认为高职环艺专业教学模式要与企业需求相关联,以新技术为辅助,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接受最新设计思想,增强设计的创新能力。但是,通过上文高职环艺教学实践成果反思分析,会发现学校的实力水平、师资队伍和招聘制度等多种条件是制约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因素,并且由于高职学校自身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在设计人才的培养上造成明显的差异。此外,在现代社会仅依靠一方的力量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如今的高职院校应该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服务于地方的环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减少毕业生毕业后的离职率,就需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地方高职学校和企业运用校企合作平台来实现,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需要依托完善的运行机制。2018年2月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关中明确了校企合作各方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共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该以教育部和国家已颁布的法律为准则,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激励方式,调动企业员工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对高职原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

上课是高职环艺学生在校接受知识的主要环节,对于已经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订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听取合作企业的意见。根据学校的优势和合作企业的特色,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素质、数量和兴趣,重新制订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环艺人才培养方案,能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充分了解企业需求,能够学以致用,利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离职率的降低。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应着重打造高水平且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队伍。高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深入调研校企合作的企业和市场需求,做好学生毕业就业数据统计,并且作为高职教师应该积极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了解施工技术和优秀案例,这样在给学生讲课时才会更加有理有据,学生在做设计时,才会更加理性。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应该多元化评价环艺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不是仅以学历水平为单一参考标准。与此同时,根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于企业中的环艺高技能人才可以任命为学校的专业兼职老师,并享受相关待遇。这种多渠道的教师聘用也给高职学校环艺教学带了新动力。

4.增强学生诚信和职业规划意识

现在,在毕业生中非常流行先就业后择业,这使得许多毕业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匆忙做出了职业选擇。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十分注重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受到一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毕业生过分注重薪水和待遇问题,频繁跳槽,而使得个人诚信缺失,这也反映出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缺乏指导。根据EUPSUN教育评估机构对于影响校企合作展开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高职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最担心的就是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为企业所用。作为高职学校一方,要根据学生的职业倾向和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对环艺专业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目标。

四、小结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高职环艺毕业生离职率较高,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在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共建校企合作、努力解决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专业素质缺失和专业定位模糊等问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探索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而增强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满意度,促进其在设计中不断创新,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炎辉.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频繁跳槽的原因探析及其对策——以闽江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2(8).

[2]刘媛.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1).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作者:张文嘉

上一篇: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立意色彩书籍封面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