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探讨论文

2022-04-22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对幼儿教育现存问题及其改善对策予以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幼儿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改善幼儿教育现状,从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进步,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本文先对幼儿教育现存问题予以简述,再提出幼儿教育困境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对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探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探讨论文 篇1:

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对四川省雅安市六县二区幼儿教师结构现状以及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雅安市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在培训内容、形式以及评价考核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促进雅安市农村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与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雅安市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关 键 词】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强调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随后,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教师培训的通知》提出“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进行培训。”“要重视新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①2014年教育部部署了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195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打破职前、在职教育各自为政、互相割裂的局面,通盘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教师一生都能受到连贯的、一致的教育。”强调职后培训和职前教育一体的重要性。对于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而言,其职后培训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系到当地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国家整个学前教育发展。

201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四川省是其中之一,而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其学前教育的发展影响着项目目标的实现。据统计,截至2013年,雅安地区共有238所幼儿园,其中城区幼儿园45所,民办幼儿园41所,镇区103所,民办幼儿园93所,乡村幼儿园90所,民办幼儿园90所。雅安市乡镇民办幼儿园占雅安时幼儿园总数的76.9%。因此,调查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现状,探讨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有效策略,对于提高雅安市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现状,主要采用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展开相应的调查。这里的民办幼儿园指的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承办的,主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3~6岁幼儿的幼儿教育机构。其范围包括民营企业、民间团体以及个人举办的幼儿园,也包括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政府机构所属社会团体组织(如妇联、儿基会、共青团)占有部分产权的,但没有直接或间接利用国家财政性拨款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②调查对象为相关教育局工作人员、民办幼儿园园长、民办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随机选取雅安市六县二区60个民办幼儿园以及150位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其中6名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24名园长,120名幼儿教师),对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主要针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性,幼儿教师之后培训从上而下的安排等问题进行深入访谈调查;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主要就职后培训机会,职后培训的内容,向120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09份。问卷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基本认识、次数、主要内容、主要形式、培训的考核方式及培训需求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

(一)雅安市民办幼儿教师基本情况

雅安市现有民办幼儿园224所,其中农村民办幼儿园90所,民办幼儿教师344人。年龄分布情况:24岁以下101人,占民办幼儿教师29.3%,25~29岁110人占民办幼儿教师31.9%,30~39岁有94人,占民办幼儿教师27.3%;40~49岁有31人,占民办幼儿教师0.09%;50岁以上有8人,占民办幼儿教师0.02%。职称结构情况:在344名民办幼儿教师中小学教高级职称0人;小教一级2人;小教二级1人;无职称341人,占民办幼儿教师99%;学历结构分布情况:中专以下学历3人;中专(高中)学历148人,占民办幼儿教师43%;大专学历180人,占民办幼儿教师53%;本科及以上学历13人,占民办幼儿教师0.04%;在344名民办幼儿教师中,没有研究生学历。

(二)雅安市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现状

1. 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机会较少,频率低。《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民办学校的教育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而事实上,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经费问题师制约培训工作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培训功能的发挥。公办幼儿园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划拨,而民办幼儿园经费主要以办园者自筹和家长缴纳的保育、教育费用为主,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收费相对偏低,无法承担教师培训费用。在被调查的120名农村民办幼儿教师中,由于经费的问题,仅有63名参加过职后培训,没有参加过职后培训的民办幼儿教师占调查总数的48.5%。就参加过职后培训的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参加次数来看,民办幼儿教师参加培训的频率较低,一年1~2次的人数最多,占52.4%,2~3次的占26.8%,3~4次12.9%,5~6次或更多的只占7.9%。据访谈调查得知,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要参加培训必须自己承担经费,再加上教学任务重以及缺乏相关培训信息等因素,因此相对于公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机会较少。

2. 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方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1991年中国教育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教育百科全书》认为职后培训是指就业以后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方式以在职短训为主,兼有全脱产、半脱产(为期半年至1年)等形式。③据调查,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方式主要是在职短训,没有幼儿教师参加过全脱产、半脱产培训,有20%的教师参加过远程网路培训,而且主要采用的是主讲人讲座的形式,很少设置情景让教师自主探究。在内容方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简称《专业标准》)[2012]1号文件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分为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纬度又包括十四个方面的知识。据调查得知,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内容主要存在两种极端:重实践轻理论或重理论轻实践。重实践的最注重的是与幼儿园一线教学实践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而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往往被忽视,忽视了幼儿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评价考核流于形式。农村民办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致使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培训应有的效果。据调查,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具有政策性,如依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分配培训名额,幼儿园分派老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完成上级的任务,培训后也没有对参训回来的教师进行考核,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而培训者对参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写一篇感想或者形式上组织老师讨论。参训幼儿教师培训完后获得一张参与培训的证书,考评的成绩也没有等级,成绩都相同。而参培教师能否将培训内容迁移到日常工作中很少收到关注。因此,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四、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性路径探索

从雅安市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看,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高度出发,探讨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园长及教师,都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对教师培训效果,全面推进教师的培训工作。

(一)设立专项经费,完善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经费保障体系

加里·贝克尔认为,“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④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⑤马歇尔也明确提出“用于人的教育的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在所有资本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人投资而形成的资本。”⑥教育投资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如果政府从再分配的角度提供教育,参与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将有助于提高公平程度与效率水平。政府的干预是维护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⑦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先导性作用,对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设立专项经费是保障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手段。

教师继续教育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职责,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教育事业经费经常性支出渠道,确定教师培训经费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保障。要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确保投入。目前,“国培计划”的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农村幼儿教师转岗培训中公用经费的只能保障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经费,不能解决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经费短缺问题。为了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须政府做出决策,从公用经费抽取一定比例用于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这样可以从政策层面保障民办幼儿教师培训上的财政投入。

(二)改革培训方式,健全科学合理的多元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也不是专家独白式的讲座拼盘,而是一种专业化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民办幼儿教师参与教育教育实践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的认识、互相交流,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使他们在个人专业发展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⑧因此,改革培训方式,健全、科学、合理、多元的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

2012年,在全面实施“国培计划”的同时,教育部出台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出发,以培训项目为切入点,建构起针对三类幼儿教师的课程标准,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针对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中西部置换脱产研究项目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育的需求。目前,根据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费短缺、教学任务繁重的现状,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以当地公办幼儿园为资源中心,辐射当地就近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培训网,对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利用多样化的园本培训方式,如园本教研活动或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远程网路资源。现代社会网路培训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改变传统现场讲授模式,实现最优化的资源共享。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可以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参与培训,可以解决因民办幼儿园费用短缺、教学任务繁重而不能外出参加培训的问题。

(三)遴选培训内容,构建优质的培训内容体系

培训内容是培训活动的载体。要加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实效性,就必须遴选合适的培训内容,激发幼儿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以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指导,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内容除了考虑社会的需求外,还要以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需求。因此,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还要就民办幼儿教师自身需要进行调查了解。综合以上几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构建优质的培训内容体系,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内化和迁移,提高培训实效性,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四)加强培训监控,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对职后培训加强追踪,进行培训监控。特别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监督,同时采取奖励政策,对培训实效性高的机构进行奖励。要监督培训机构深入到幼儿园教师群体进行调查,了解职后培训的效果以及幼儿教师新的培训需求,以调整培训方案。另外,对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培训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注重考察被培训者的学习过程,又要看被培训者的结果,这样才能对被培训者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结论,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而今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重点。因此,提高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财教[2011]405号.

②蔡迎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71.

③中国教育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8.

④加里·贝克尔.郭虹等译.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兴出版社,2007:2.

⑤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的人本视角与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

⑥A·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319,233.

⑦冯晓霞,蔡迎旗,严冷.世界幼教事业发展趋势: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5):5.

⑧余新.教师培训的本质、功能和专业化走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42.

作者:郭红霞 陈明

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探讨论文 篇2:

幼儿教育的问题

摘 要: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对幼儿教育现存问题及其改善对策予以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幼儿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改善幼儿教育现状,从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进步,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本文先对幼儿教育现存问题予以简述,再提出幼儿教育困境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对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困境 改善对策

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内容,其肩负着启蒙、养成的关键任务。近年来,随着幼儿数量的增长,幼儿教育需求不断增大,这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饮食健康、体罚学生等恶性事件的出现,让我们对幼儿的成长深深担忧。为了改变幼儿教育境况,发挥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与价值,我们必须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解决幼儿教育问题带来帮助。

一、幼儿教育现存问题

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当前状态来看,其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以下,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予以分析:

1.小学化倾向严重

小学化倾向严重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当中非常典型且严重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小学课程,以求抓住一些望子成龙父母的心理,增加生源,提高幼儿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行为是违背幼儿教育理念和幼儿成长规律的错误行为,因为幼儿的智力和逻辑思维根本无法负荷小学知识内容,是对幼儿学习潜力、学习兴趣的一种透支,最终带来拔苗助长的结果,导致幼儿出现厌学情绪。实际上,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出现与家长行为脱不了干系。当前社会状态下,家长想要让子女快人一步,因此他们选择幼儿园时会主动找那些小学化幼儿园,这使得幼儿教育事业出现一种错误的风潮。一些幼儿园想要坚持幼儿教育的初衷,却因为没有生源而发展困难,小学化幼儿园则是人满为患,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一些幼儿园迫于生存而失去底线,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由此出现并愈演愈烈。

2.压抑幼儿的天性

压抑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不可否认,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其包含一些规矩、礼貌、行为习惯及认知观念内容。一些幼儿园过于强调这些内容,而让幼儿的天性受到压抑,这种错误的教育行为不仅无法让幼儿获得成长,还容易让幼儿因为天性得不到释放而出现心理疾病,所以说想要改善幼儿教育困境,必须先解决压抑幼儿天性的问题。从幼儿身心发育角度来看,好动、话多、爱玩、淘气都是他们的年龄特点,这种情况会随着他们的长大而逐渐收敛。很多幼儿园为了凸显教育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定下了许多强制性规矩,例如上课不能说话、不能乱动、必须双手背后腰背挺直等,如果幼儿违反就要接受罚站等。在老师的这种教育理念下,許多幼儿产生畏惧心理,成为“小绵羊”。从单纯的表象上看,幼儿教育好像获得了成功,但其对幼儿内心造成了伤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因此遇到了问题。

3.幼儿教育偏托管

幼儿教育偏托管是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幼儿教育需求较大,因此教育部在幼儿园的准入资格方面并不像中小学那么严格,使得民办幼儿园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民办幼儿园为幼儿教育事业分担了压力,但一些个体户类幼儿园的存在,让幼儿教育质量有了明显下降,其中托管类幼儿园是典型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这类幼儿园费用相对较低,而且时间更宽松,这给了许多年龄收入相对较低,且父母工作繁忙的家长提供了“便利”。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此类幼儿园基本上不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只是单纯地“看孩子”,让幼儿在教师的看护下玩耍,以保证他们安全和健康。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来看,此类幼儿园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育质量,拉低了幼儿教育水平,因此如何改变教育理念,让幼儿园真正成为以幼儿教育为目的的校园变得尤为重要。

二、改善幼儿教育困境的对策

想要改善幼儿教育事业现存的困境,让幼儿教育工作重回正轨,就必须对症下药解决现存的教育困境,为此我们至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幼儿教育初衷,违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的错误行为,其是我国教育部门明令禁止的行为。为此,将小学化教育彻底从幼儿教育事业中剔除出去,需要教育部、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及整个社会相互协作才可以实现。首先,教育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监督和惩治力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保证幼儿教育科学、规范,如果发现小学化问题,就及时予以惩戒和处理,以确保幼儿教育的良好环境。其次,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作用和价值,然后以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基础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对于一切违反幼儿教育要求的小学化现象要敢于说不,以此保证幼儿教育事业的基本方向。在家长和社会方面,教育部要定期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借助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普及幼儿教育内容,让家长在内心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了坏处。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幼儿教育环境能够回归正常状态,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风气,为幼儿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2.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不是控制、不是禁锢更不是强制。我们应该让幼儿释放出天性,建立起自己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由此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认知能力、价值观念和道德素质水平,帮助他们实现成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才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主体,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为幼儿服务,帮助他们实现成长和进步。从幼儿心理特征角度来看,幼儿教师要多给幼儿玩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玩实现成长与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对幼儿教育内容予以设计,将幼儿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玩的环境当中。例如在玩画画、折纸时,锻炼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户外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等,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寓教于乐,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落实幼儿教育的养成教育目标

落实幼儿教育的养成教育目标是改善幼儿教育现状,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措施。养成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能够为幼儿带来的不仅是心智方面的成长,更是认知水平、价值观念、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无论幼儿园是何种规模,都要将养成教育目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此为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托管式幼儿园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和定位,真正意义上配得上“幼儿园”这个名字,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从我国当前幼儿园格局来看,民办、个体幼儿园正在并将长期占据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针对民办、个体幼儿园,教育局可以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在幼儿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水平等方面的能力,让这些小型幼儿园发挥出幼儿教育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幼儿教育现存问题予以分析和研究,找到相应的办法予以改善,不仅是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更是体现幼儿教育事业价值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不断提高自己幼儿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定期进行自我反省和审查,保证在教育观念、行为上始终处于科学的尺度,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也让社会大众重拾对幼儿教育的信心,让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能够尽早重回正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晨晨,闫世笙.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7,27(03):48-50.

[2]尧莹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3]冷海军.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7(07):227.

[4]王鲁霞.试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50-151.

作者:张芝兰

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探讨论文 篇3:

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的依据及方式

【摘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一直坚持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对于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从公共财政性质、民办幼儿园价值、幼儿受教育权利、世界各国通行做法等多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资助方式。

【关键词】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

【作者简介】刘天娥(1975-),女,湖北襄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为《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适用范围和相关规定,民办幼儿园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幼儿园。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一直坚持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然而,对于政府是否要为民办幼儿园提供财政资助的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经费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资本逐利性的本质使部分政府机构或个人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而反对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幼儿园获得的公共财政支持一直非常有限,甚至很多民办幼儿园从未得到过任何形式的财政资助。

一、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的依据

(一)公共财政的性质

所谓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公共财政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缺陷的国家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发展职能。公共财政具有鲜明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公共财政活动的对象是广义的公共产品,即提供全社会范围内的全体成员或地区性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消费的各种服务。学前教育作为社会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和作用已不断被学者们所证实。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正外在性,对其投入可以节省政府在儿童成年后用于补偿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费用,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学前教育是不分“公办”和“民办”的,既包括公办学前教育又包括民办学前教育。也就是说,民办学前教育也具有明显的正外在性,民办幼儿园虽然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出资举办,但这并不意味着办学的收益仅为举办者和民办园的幼儿及其家庭享有,民办幼儿园提供的保教活动和公办幼儿园提供的保教活动具有相同的社会职能和社会价值,培养的人才都供社会享用,都具有明显的正外在性,因此民办幼儿园应该成为公共财政资助的对象。其二,公共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公众需要。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大量民办幼儿园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公众对学前教育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民办幼儿园作为社会公共需要的一种形式,于情于理都应该成为公共财政的资助对象。

(二)民办幼儿园的价值

1.弥补了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处于严重匮乏状态,国家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有着巨大的差距,“入园难”成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感受。在1997年实行社会化改革之前,公办幼儿园一直是幼教市场的主要供给方,但在推行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理解的偏差和操作的失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整体滑坡明显,公办幼儿园规模急剧下降,而民办幼儿园在关键时刻担起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任。数据表明,2000年全国有公办幼儿园13.2万所,民办幼儿园仅4.4万所,到2004年,公办幼儿园仅剩5.6万所,民办幼儿园却如雨后春笋般急剧增加,达到6.2万所,首次超过公办园数量。同年,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584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28%。2010年成为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至56.6%,全国幼儿园数量较上一年增加了12211所,其中公办园减少了774所,民办园增加了12985所,民办园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8%,在园幼儿共计1399.5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47%(见图1)。据此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民办幼儿园撤离幼教市场,全国至少有1400万学前儿童失学。事实上,失学幼儿的数量要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因为民办幼儿园的实际数量比《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公布的数据要多得多,年鉴统计的只是注册过的民办幼儿园,而在我国的城市与乡村还存在着数量可观的未注册的民办幼儿园。

2.满足了家长多元化的需求

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民办幼儿园满足了家长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从地理位置来看,民办幼儿园一般建在公办幼儿园相对较少的地方,与公立幼儿园呈穿插镶嵌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就近人园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办园层次上,民办园具有较为明显的高、中、低档次之分,从而满足了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需求。另外,由于民办园的办园自主性相对较大,他们可以采用多种体制办园,课程和教学也呈现出多种风格。此外,民办园主要靠社会资源办学,因而招揽生源、稳住生源是其生存的关键。为了多招幼儿,扩大办园规模,民办园一般按家长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其运作以市场为导向。如接收3岁以下的幼儿、延长幼儿在园时间、提供临时托管幼儿服务、为幼儿提供临时夜宿服务、开展亲子交流活动、提供家长育儿培训服务等,这些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多元化的需求。

3.为教育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

支持公共财政对民办幼儿园提供资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贡献。据中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66750所,其中民办幼儿园占69.2%,达到115404所,民办幼儿园就读幼儿8 133958人,占在园幼儿总数(18273104人)的44.5%。另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1》显示,201 1年全国幼儿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875.34元。据此测算,201 1年全国民办幼儿园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贡献超过153亿元,如果把没有登记注册的民办幼儿园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贡献计算在内的话,该数值无疑会继续攀升。由此可见,民办幼儿园为教育财政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4.为学前教育营造了更具竞争性的发展环境

一个健全的教育体制应该由公办和民办两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不同,彼此相辅相成、不可替代。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国家包揽学前教育的单一办学体制,实现了学前教育从政府办园的单一体制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化办园体制过渡。事实上,民办幼儿园的存在和发展,不仅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满足了公众多样化教育需求,也推动了教育体制创新,激活了整个学前教育体系。多元化办园带来了民办幼儿园之间、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之间以及公办园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了各类幼儿园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

(三)基于幼儿受教育的权利

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幼儿的受教育权利。幼儿园固然有公办和民办之分,但是幼儿受教育权利不应该有公办和民办之分,尤其是在体现幼儿权利平等的公共资源——公共财政上。长期以来,很多人总是把公共教育财政当成公办教育财政,把教育财政混同于学校财政,把公办学校得到公共财政经费的职能关系错误地理解为权力关系,又把民办学校学生应该得到公共财政资助的权力关系狭隘地理解为民办学校与公共财政之间的职能关系。由于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再加上公共教育财政多年来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直偏低,导致就读于民办幼儿园的幼儿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公共财政资助。

公共财政是基于促进“公共利益”的目的,从法理上说,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应该为全体人民所享有,不应当因为选择了民办幼儿园就被排除在外。此外,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来自于国家税收,而就读民办园幼儿的父母也是纳税人,他们也为国家税收同样做出了贡献,民办幼儿园的幼儿也应享受公共财政服务的权利。

(四)借鉴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世界各国都存在民办幼教机构,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没有公办幼教机构,如孟加拉、冰岛等国。还有些国家民办(私立)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如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挪威、葡萄牙等国家就读私立幼儿园的幼儿比例超过30%,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荷兰、韩国则超过了60%,OECD国家的平均值也超过了30%,2006年达到了34.9%。由于私立幼儿园能更灵活地适应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办学特色,从质和量两方面对学前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私立幼儿园直接承担了公共教育的任务,减轻了公民的税务负担。为此,为维持和提高私立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减轻监护者的经济负担和保障私立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公共财政资助私立幼儿教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在有些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中,资助私立幼儿教育甚至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如德国私立学前教育经费中公共财政资助达到72.1%,英国达到92.2%。

二、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的方式

虽然对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的争议没有停止,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幼儿园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资助方式上看,公共财政对民办幼儿园的资助大体上分为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两种方式。

(一)直接资助

1.政府财政投入

政府财政投入民办幼儿园是指政府通过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直接对取得办园资质的民办幼儿园进行财政投人,投入的经费主要用在教科研活动、师资培训、图书资料、课程资源开发等软件方面。如,200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民办教育发展政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将在教育科研、师资培训、课程改革等方面对民办学校实施扶持。2007年民办世纪星双语幼儿园等28所幼儿园、“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研究”等28个项目获得政府财政支持,总计经费206.7万元。浙江省绍兴市的《绍兴市民办教育补助办法》(绍政办发[2010]99号)规定: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同样享受已设立的学前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补助;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补助经费逐年有所提高,其中2010年为7000元、201 1年为8500元、2012年为1万元。当然,这种资助方式虽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较少涉及资助成本,可以节省大量的行政资源,但是政府的检查与监督工作相对比较困难,难以追踪民办园所受资金的真实流向。

2.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

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是指政府由原来直接举办幼儿园,调整为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购买幼儿教育服务,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付费。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一种是直接付费给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例如,上海市政府为了减轻民办幼儿园和家长的负担,2005年4月浦东新区社发局出台《浦东新区学前教育阶段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招收3岁~6岁地段生的民办幼儿园,新区以招收地段生的人数及上年度新区财政生均水平的一定比例为依据,给予民办幼儿园地段生生均经费补贴。通过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的方式,使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地段生享受到与公办幼儿园同等收费标准的待遇,既保障了地段生的基本权利,又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了稳定的生源,打开了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绿色通道”。

另一种是政府向适龄幼儿发放教育券。教育券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但在中国的实践却始于2001年的“长兴试验”,其后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策试验。该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公共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按学生人数等额量化,学生凭券冲抵学杂费,学校则凭收到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公共财政经费。通过这种制度设计,不但可以保证民办学校学生分享公共财政经费,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民办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江苏省南京市于201 1年实施了“幼儿助学券”发放工作,符合兑现助学券条件的包括公办幼儿园和取得《民办学校许可证书》《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证书》的民办幼儿园。该政策为全市17万适龄幼儿提供每人每年2000元的助学券资助,资助对象包括所有在政府认可的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满足三项条件(有固定住所、有固定工作、有纳税证明)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政府通过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直接减轻了家长尤其是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也缓解了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前教育消费者的选择权,满足了不同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公平竞争,提高了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由于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在我国尚无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监督机制一方面来自于政府内部,主要包括资金流向、政策实施进度以及服务质量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监督(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来保持监督的客观I生、公正性和专业性。

(二)间接资助

1.税费减免

政府对民办幼儿园间接资助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土地使用费、租金及税收等的减免。很多地方政府在对民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需要征用土地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如将民办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用地建设费减免等,著名的“周口经验”就采用了这种做法。周口市政府明确规定社会力量办学用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办理。此外,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政府零收益的方式实行土地协议出让或房屋租赁,并对民办幼儿园提出相应的附加条件,如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为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新区政府颁布《浦东新区对开展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幼儿园)进行财政扶持的实施意见》,明确对招收地段生的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其地段生比例享受“减免园舍租金”的政策,如果民办幼儿园地段生达到40%,不仅可以得到来自政府的地段生生均补贴,还可以享受“零租金”租赁园舍的优惠。

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和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实施是存在差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章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而对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其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只有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税务部门在征税时才能有法可依,也可使民办幼儿园明确自己的税收义务,其合法权益也得到了保障。

2.以奖代补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为提高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优质民办幼儿园得到更好发展,鼓励民办园提升办园质量,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资助。例如,浙江省桐乡市政府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优质学前教育机构,出台《桐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桐政发[2008]76号)规定:对列入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年度学前教育机构建设计划,非住宅区公建配套,并按照省二级以上办园条件和水平新建的民办幼儿园,按基建总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总额不超过200万元,奖励经费由市、镇(街道)两级财政各承担50%。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颁布的《2010年北仑区学前教育专项发展资金使用办法》(仑教基[2010]16号)规定:为鼓励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兴办省准办和省等级幼儿园,区财政全年拿出1200万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新建、改建的民办幼儿园或企业办幼儿园达到省二级以上办园水平,按实际招生规模一次性给予每班4万元的奖励。凡由个人投资举办的省二级(三星级)以上民办幼儿园,按《北仑区省二级(三星级)以上民办幼儿园年度考核评估方案》进行考核,对考核良好(80~90分)、优秀(90分以上)的民办园分别给予每年3万元、5万元的奖励。

3.派驻公办教师

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教师的合理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民办幼儿园的活力,提高民办幼儿园的质量。我国不少地区的地方政府在资助民办幼儿园上采取的便是配备或派驻公办教师的方式。例如,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局将统一招聘的40名公办教师全部分配到9所分类定级的民办幼儿园,并为16所规模在6个班以上的民办幼儿园的85个班每班核拨了1名聘用教师的工资。同时,改革幼儿园园长任用制度,2009年以来,已经为2所民办幼儿园派人了公办园长。在派驻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同时,很多地方政府重视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社会福利保障,如让民办幼儿园教师参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浙江省宁波市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第31条规定:实施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符合规定条件的,其聘用的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按规定参加事业养老保险。在其后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若干规定》(甬政发【2007】58号)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对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中学校承担部分,给予不少于1/2的补助。这些政策不但有效改善了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也减轻了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成本压力。

民办幼儿教育能够带来广泛的公共利益,促进学前教育体系的健康与活力,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产品、满足民众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也能够对整个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每一种资助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只有将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才能实现最好的效果。同时,公共财政对民办幼儿园的资助需要与之配备的监督审计机制,以保证政府的财政资助真正用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促使民办幼儿园提供更优质、更具普惠意义的学前教育服务。

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985”教育学科项目“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研究”(项目编号:CCNU11A0400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罗嘉君)

作者:刘天娥

上一篇:证券股票市场格局化研究论文下一篇:医院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