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论文

2022-05-01

【摘要】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就医学院校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增强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提出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论文 篇1:

新时代提升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更严格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帮助学生发展思想品质,亟须借助专题式教学模式来实现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本文从专题式教学的概述分析入手,总结医学院校当前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路径的实施以提升专题式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路径;医学院校;实效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开展需要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应用难以收获显著成效。专题式教学模式与思政课的融合,可以从综合性、实践性角度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传统讲授与实践性学习优势的结合,进而发挥出思政课教学在医学学生素质发展中的最大价值。

一、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概述

(一)内涵分析

专题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是指依据对学生思想、特点的分析,立足于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当下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等所采取的一种即融合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教学手段[1]。将其合理应用于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能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依据相关章节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创新,以思政课课程大纲为参照,制定契合医学学生素质发展需求的专题式内容。同时,教师可在明确课程逻辑关系的前提下进行课程内容整合,借助专题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连接前后知识,使其通过思政课学习来发展自身医者德行,并对当下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全面掌握。

(二)特点分析

专题式教学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特点具体体现为:1.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专题式教学在教学期间更加重视对重难点内容的突出,并侧重以教学主题的体现来深化课程。依据对课程内容、课程逻辑关联性的掌握,以专题式、多层次的模式来提升思政课探究效果[2],并通过实践性专题教学的开展,锻炼学生的“医者仁心”,使其具备更为扎实的心理素质。2.可以做到对思政课的多样性教学,在实际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依据对学生基础水平、认知能力的分析,实现课堂讨论、课堂讲授、课堂总结等环节的合理安排,避免因教学模式滞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多样化教学形式来强化医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塑造。3.专题式教学开展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的功能来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专题探讨。

二、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题式教学脱离教材

教师要想发挥出专题式教学应有的作用,需做到充分把握教材内容,通过精心设计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3]。但在当前专题式教学开展过程中,部分医学院校尚未认知专题式教学的重要性,为满足教育部门相关要求,在未经过细致分析、钻研的前提下进行专题设置,更有甚者在专题设立时仅是进行教材名称的替换,其内容、体系、架构等方面与教材并无明显差异,致使专题式教学开展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另外,部分专题设计过于重视对内容差异性的凸显,导致专题内容、体系等方面与教材内容毫不相干。部分医学院校在设计专题时未遵循相关原则、要求,过于随意的专题设计使得思政课教学受到严重限制。

(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未融合

互联网普及的当下,网络教学已然成为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把控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成为各专业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4]。但是当前专题式教学开展期间,部分院校尚未做到对网络教学的有机融合,尽管依据其教学需求进行相应网络课堂的建设与维护,但是在网络教学效果、课程使用效率方面卻收效甚微。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难以调动对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仅是为了应付考核。

(三)专题式思政课实践教学匮乏

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需要在具备精湛医术的前提下,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与医德,由此表明医学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尽管部分医学院校强调以专题式思政教学开展,但是因认知偏差、观念滞后等因素影响,部分院校仍侧重开展理论化的专题式思政教育,教学期间以讲授为主,将相关知识内容强加于学生。部分教师对于实践专题教学开展缺乏重视,认为实践训练对于发展学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不重要,导致大部分医学生难以真正融入专题式教学中。

三、医学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

(一)重视对专题主题凝练精讲

专题式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解决课程内容与课时矛盾的问题[5]。要想最大化体现出专题式教学的作用及其价值,需要以对教材内容的透彻掌握为前提。所以,教师设计思政课专题时需要与教材内容相关联,并保证其专题内容契合教材体系,避免因专题设计与教材内容逻辑相背离而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例如在实际专题设计中,教师要在明确思政教育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从医疗改革、卫生资源、医患关系、安乐死等方面进行专题设计。在专题选择过程中,教研室相关人员需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来验证专题设计的合理性[6]。同时教师需依据对医学生发展需求、教育部门文件要求等方面的分析,选择符合学生需求并具有时代性的专题。另外,为凸显出专题的真实性、亲切感,医学院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思政课专题内容。在专题教学开展前,教师需做到对医学生认知水平、专业特点的全面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专题教学,确保专题教学与学生心理诉求相契合。需注意,个性化教学开展需把控好度,切不可因过于追求学生个性发展而影响专题式教学整体价值体现。此外,不同学科专题教学开展需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分工,针对其他课程开设过的专题内容可以适当略讲,将更多时间应用于其他专题教学中,实现专题教学实效性的显著提升[7]。

(二)重视对网络资源开发利用

專题式教学有助于对思政课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仍无法做到对相关原理、理念的全面、透彻教学。对此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优化专题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来透彻掌握思政课程内容。首先,医学院校需加大对网络课程的建设力度,除常规网络视频教学、网络课件之外,还需重视网络案例、网络教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需注意,原有课程体系与专题式教学存在些许不同,因此教师需在明确教材体系的前提下,进行网络课件、教案等的重新编排。同时,专题教学涉及的案例、视频等资源需要符合课程内容,因而切不可在网络中随意摘取。其次,专题教学期间教师应适当允许学生利用手机查找资料。现代大学生手机不离身,教学期间强制学生不带手机无疑是难上加难。教师可依据对专题内容的分析,在强化班级管理的前提下,可允许学生在小组互动、探讨期间利用手机上网查找资料。此外,教师可通过常见微信群、QQ群来加强与学生线上联系,实现在课上、课下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来加强与学生沟通互动。

(三)重视对专题教学实践训练

思政课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学院校需要采取多元化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开展专题式实践教学。在具体专题式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首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在充分明确思政课程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医学院校当地人文特色、红色资源等。教师应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带领学生对红色资源、人文特色的考察、调研。待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以某方面为主题要求学生讲述心得感悟,以确保实践活动能够优化专题式教学效果。其次,医学院校可依据实际情况的分析来合理设置专题内容,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完成学校设置的社会实践任务活动。例如在学生寒暑假阶段设立关于“医患关系”方面的专题调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确定主题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改善护患关系的方法、护患关系僵硬的成因等。具体做法为:课程负责人联系教师确定实践主题,经讨论、筛选后最终确定契合学生素质发展的实践选题。在明确选题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手册,并合理规划社会实践时间。实践期间教师可定期现场视察并为学生提供现场指导,或者是借助微信、QQ、短信等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线上沟通,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实践情况。学生返校后的实践心得以报告、手册等形式提交,教师依据学生报告手册完成度、真实性等方面进行成绩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专题式教学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中,可改善当前医学院校思政教学现状,以更为深入、全面的方式来强化医学学生对相关问题、现象的理解分析。对此,高校需借助对相关路径的有效应用,发挥出专题式教学的最大作用与功能,促使学生通过思政课教学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付丽萍. 专题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探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06):66-69.

[2] 苏珍梅.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探析[J]. 法制与社会,2019(09):192-193.

[3] 陈志伟. 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探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1):41-42.

[4] 于淑秀.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01):106-107.

[5] 方立江.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9):62-66.

[6] 尹艳辉,赵志峰,梁晓杰. 问题专题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0,41(03):232-233.

[7] 林颖. 基于专题式翻转教学法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0):138-140.

(责任编辑:陈华康)

作者简介:韩西西(1990—),女,硕士在读 ,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国庚(1968—),男,硕士,新乡医学院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韩西西 刘国庚

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论文 篇2:

医学院校大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情况调查与研究

【摘要】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就医学院校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增强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大学生    新媒体    调查

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1]。高等医学院校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是高等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医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从一进入校门之日起就注定要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庄严誓言而不断勤奋学习和实践探索,才能在传承与创新中肩负好人民健康卫士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因此,了解掌握和分析研究网络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专业实践中对新媒体的态度倾向、应用习惯和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从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加强和提高医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实践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采用自编问卷在昆明医科大学各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总计回收有效问卷1056份,受访对象中,男生为293人占调查学生中27.7%,女生为763人占调查学生中72.3%。

二、结果与分析

2.1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类别年级学生利用网络的行为和内容

被调查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平时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主要行为排名前三项的分别是进行网络社交活动,比如通过QQ和微信进行聊天(86.1%);其次,是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69.1%);再次是查找学习资料和阅读电子书籍(60.8%);最后是网络购物(33.7%)和玩游戏(30.3%),说明被调查医学院校学生使用网络的使用正在从单向娱乐形式,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向微信、微博、QQ等双向互动模式转变,学习方式也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向网络自主学习转变。[3]分析问卷中低年级(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与高年级(大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对就业信息、职业行业情况的了解,分析发现被调查学生高年级才开始在网上关注就业信息和了解等情况,其中医学相关专业(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康复学、卫生检疫、食品卫生营养)学生的5.5%与非医学专业(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利用网络或新媒体平台了解求职信息比例为5.3%,多于医学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专业)的2.0 %。

2.2医学院校学生日常使用网络和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

针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被调查学生上网时间具有一定差异性,每天使用网络时间超过4小时学生(54.9%)和每天使用网络1-3个小时的学生(41.9%)占问卷调查中的绝大部分。医学院中不同专业类别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和倾向性具有一定差异,非医学类专业59.21%同学使用网络超过4小时,多于医学相关专业的55.61%和医学专业的53.12%。针对传统线下课堂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或登录新媒体的行为调查发现, “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问题或内容有疑问时”有34.8%学生会用手机上网查寻高于“上课时手机收到短信息提示时”有26.9%的学生会拿出手机查看信息,当“课堂上老师讲课缺乏吸引力时”19.0%的学生会拿出手机上网,“没有目的,但上课时就是不自觉想打开手机看看”的学生有11.5%和“上课时带有手机,但不会用手机,认真专心听讲”的学生7.8%。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为了协助学习,网络自控力和网络学习自主性较强,网络已充分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网络的便捷性、平等性、隐蔽性和广泛性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对大学生充满吸引力与亲和力,但带手机上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学生分心,影响课堂学习。

2.3医学院校学生遇到问题困难时寻求教师帮助的途径情况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人生特殊的阶段,大学生会逐渐面临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各种困惑与问题[2]。

通过本次对医学院校学生寻求教师帮助行为调查发现,55.9%的学生通过QQ、微信或电子邮件向老师寻求帮助,27.6%的学生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给老师,而通过第三方(如班委、父母)找老师寻求支持的学生(7.6%)与教师面对面报告寻求帮助的学生(7.5%)。调查中的绝大多数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渠道来向教师反映问题寻求帮助,院校需要加强网络反馈平台的建设,助力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形成。

2.4网络新媒体和不同人员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情况

如今网络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本次网络新媒体对医学院校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调查发现, 44.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新媒体对自己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最大,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18.3%)、亲朋好友(14.8%)、专业课教育(14.4%)、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8.4%)。与此同时,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先后分别是参与社会实践(24.3%)、主题活动(22.2%)、案例研讨分析(19.1%)、网络宣传(13.1%)、专题报告(12.3%)和传统课程教育(9.0%),说明被调查大学生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本次问卷中关于对“网络育人工作中谁的责任更大?”的调查发现,51.2%的学生认为是辅导员(班主任)责任高于的学生认为是专业课教师(22.4%)和思想政治课教师(19%)。由此可以看,线上网络新媒体对学生思想观念的产生的影响明显强于线下课堂,辅导员对被调查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能力和效果离学生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需要加强辅导员的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及队伍建设,释放辅导员、班主任对于大学生教育影响力,满足大学生对网络育人的需要,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成长中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同时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主渠道的作用。

2.5调查中医学院学生对网络媒体平台的需求和意见

问卷调查中的医科院校大学生在希望通过网络加强的能力培养方面,希望培养自己的学习、科研能力(19.8%),创新创业能力(15.2%),人际交往能力(14.9%)思想道德素质(14.3%)排前四项。针对网络媒体平台的意见中,大学生主要看中网络媒体平台的内容的针对性(21.5%)、交流互动性(20.0%)、创新互动性(19.9%)和及时专准确性(19.4%)排前四项。同时,调查中大学生主要反映网络管理平台过多,平台的互动性、趣味性、信息及时性、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平台内容及时性需要加强。

三、讨论与建议

3.1因时而进为大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之后新兴主导的“第四媒体”[4]。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工具。网络新媒体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要因时而进,高校教师要增强网络育人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新媒体,通过雨课堂、微助教、智慧树、学习通、钉钉等网络教学辅助应用平台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让线下教学与线上传播同频共振。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疫情防控期间,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学习和使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线上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的有效重要举措,这必将更深更广更快地推动教育教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与协同发展。

3.2因事而化运用网络新媒体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就必须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務学生”的原则,因事而化,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交互平等,及时便捷的特性,进一步扩大畅通师生网络沟渠道,贴近学生、读懂学生,了解掌握学生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响应学生期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情感、就业指导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实际问题。同时学校要不断加强网络新媒体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教务、财务、后勤、学生事务一网通服务平台,提高学校大数据网络服务的便捷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校园网络育人平台主渠道的话语权。

3.3因势而新运用网络新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他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一方面要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网络新媒体应用培训和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挖掘宣传报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英勇感人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和激励广大医学生坚守初心,践行誓言,立志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新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要根据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的行为习惯、针对医学院校学生专业学科特点,结合学校网络育人条件现状,因势利导、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利用网络新媒体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增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李桂玲,唐美玲,魏雪莲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医学信息获取行为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6):120-122.

[2]侯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的研究[J].学习月刊,2011(02):98-99.

[3]曾令辉,董晓绒,苏梅芳.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关系的生成—基于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现状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2):145-151.

[4]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北京,2010.

[5]张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7(05):7-10.

段文越(1989—),男,云南昆明人,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周建于(1976—),男,云南个旧人,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J1193)、昆明医科大学党建思想课题《探索网络育人实践路径之—营造风流气正的网络空间》(项目编号:KYXY201928)。

作者:段文越 赵梦 袁婧 周建于 罗梅

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论文 篇3:

“新时代”如何增强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摘 要: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是新时代衡量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尺度。医学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要切实增强医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就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有效实现思政课在医学院校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新时代 医学生 思政课 获得感

“新时代”视域下,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时代语境,由此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为落实会议精神,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了《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提出要“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2]。因此,在“新时代”视域下如何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增强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学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所以,结合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专业特征,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思政课教学,使医学生深刻感悟思政课带来的获得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医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3]。思政课作为我国医学院校的必修课,一方面使医学生获得了新时代必备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养等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医学生增强了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和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判断力,从而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高综合素养。

(二)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4]。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具备崇高的道德理想,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应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所以,根据思政课的特点,增强医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是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使命和职责。

二、影响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因素

对于思政课,医学生有期望,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导致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偏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部分医学生由于受功利思想的影响,认为思政课的实用性不及专业课强。其次,部分医学生对深奥的思政理论缺乏兴趣,因而影响思政课的获得感。再次,医学生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开设课程相对复杂,学习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学习时间大多用于专业课或实验课,往往无暇顾及思政课学习,大多是到考试时才会突击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二)教师方面

首先,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部分教师专业基础差,没有系统学习研究过相关理论知识,且知识更新能力较为缓慢,较少面对现实问题和困扰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其次,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关注思政课的理论性,忽视“学生想要什么”的突出问题,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回应学生需求”的相关内容设计,从而影响医学生的获得感。再次,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新手段、新技术融入不够,课堂趣味性突出不足,难以调动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医学生听课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获得感低。

(三)学校层面

首先,随着我国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推进,一些院校为贯彻医学课程建设标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对思政课只是定位在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把思政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忽视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影响医学生的获得感。其次,从调查结果看,我国部分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采用公共课教学模式,不仅难以保障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影响医学生的获得感。再次,部分医学院校虽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及相应的机构,但是在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存在认识、管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获得感。

三、增强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

要增强医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必须解决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一条适合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

(一)学生层面

首先,要端正学习思政课的态度。新时代的医学生要通过学习,切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担当起新时代赋予医学生的责任。其次,医学生要处理好专业课和思政课的关系,努力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学好思政课,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政课的获得感。

(二)教师层面

一,教師的知识储备要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读经典、读教材、读学生、读社会热点,特别是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老师更应尊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并能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医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二,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聚焦社会问题并回应医学生的需求。在2017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同时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使医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课“真的有用”,在不断的学习中切实获得想要的知识。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对医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应及时将新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医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三)学校层面

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应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出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喜欢的思政课教师是增强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条件。应重视思政课的学科建设,合理规划课程设置是增强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可忽视的途径。

总之,根据医学院校和医学生的独特特点,系统分析影响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因素,认识增强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性,并提出增强医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宝生.今年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水平和质量的攻坚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lh/2017-03/12/c_129507901.htm,2017.03.12.

[3]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N].人民日报,2017-05-04.

[4]中宣部教育部制定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5-08-18(01).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针对性研究(项目编号:2018A——152)阶段性成果。

作者:唐湘珍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与会计制度研究论文下一篇: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