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工程论文

2022-04-18

近年来,随着大跨度和超高层建筑的兴起,尤其是大型砼结构的出现,在不断的为钢筋的连接提出了新的要求。纵观钢筋连接的发展历程,从捆扎绑接、焊接到机械连接,我们不难发现钢筋连接的多样化、工厂化和机械化是当今世界钢筋连接领域的新潮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凝土建筑工程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混凝土建筑工程论文 篇1:

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成因与治理策略

[摘要]介绍了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分类,从混凝土材料、预埋管线位置、温度、支座负筋移位、钢筋锈蚀、冻胀等方面分析了裂缝的形成原因,并给出了预防裂缝的方法及裂缝的常见补救方法,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支座负筋移位;钢筋

1、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分类与成因

大量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以下主要对裂缝的种类及成因进行论述。

1.1按大小分类

微观裂缝小于0.05mm,数量多,固有裂缝,无害。主要存在于混凝土骨料与水泥的粘结面上和水泥浆中,微观裂缝的存在对混凝土的弹塑性、徐变、强度、变形、结构刚度、化学反应等性能有影响。宏观裂缝大于0.05mm,产生原因多,数量有限,应控制。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混凝土结构中宏观裂缝的存在对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及结构刚度等性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有水或其他化学物质存在的环境中,应重视该类裂缝的存在。

1.2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成因

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既有设计因素,又有施工质量和使用不当方面的问题。如何准确地区分裂缝的种类及形成的原因,势必需要全面地掌握相关的判断方法,由现象推理到本质,从产生的根源着手,才能合理而正确地解决裂缝问题,处理好现场状况。

1.2.1混凝土材料引起的裂缝。在湿度低的环境中浇筑的混凝土未进行合理的养护,而在混凝土中水分失去后还未终凝完毕,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将在混凝土中形成收缩裂缝。

1.2.2材料吊卸引起的裂缝。因施工速度要求,在楼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值时,为了满足工期要求,迅速向浇筑完24h左右的楼面堆加上一层施工时所需要的钢筋、模板、施工设备,堆放不均匀或者大量堆放在大开间楼面,引起楼板开裂。

1.2.3预埋管线位置引起开裂。在多根管线集中布设的位置或是直径偏大的管线位置引起大开间楼面开裂。这些裂缝一般是沿着管线的走向形成且平行状分布。

1.2.4温度开裂。在建筑平面长度超过规范允许值而未在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时,将在长方向的楼面中间部位的板带中由于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中的拉应力,相应位置的板中将形成温度裂缝,一般垂直于建筑平面的长向。

1.2.5结构平立面严重不规则引起的裂缝。出于功能需要及艺术造型,加上消费群体对建筑美观及样式的不断追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平、立面,在住宅建筑方面形成了跃层、错层及复式户型,在公共建筑方面,上部急剧收进下部大底盘的样式,多塔楼高低相差悬殊的建筑也层出不穷。对结构而言,这类建筑存在以下缺陷:①竖向刚度和质量突变;②平面质心和刚心严重偏离。从而在水平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在平面转角部位、上下刚度或质量突变的楼层楼面因应力集中产生裂缝。

1.2.6施工中支座负筋移位引起的裂缝。施工中,由于作业工种多,加上工人技术水平不一,在反复踩踏中,常常使得板或梁支座负筋下沉移位,造成上部受拉钢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混凝土保护层偏厚,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无法承担很大的拉力,从而在支座负筋上部的保护层中产生拉应力超限引起的裂缝。

1.2.7碱集料反应引起的裂缝。由于材料选择不当发生碱集料反应。其特征是混凝土经拌和,水泥中的碱不断溶解,这种碱液与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化学反应,析出胶状的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胀,其体积增大2—3倍,使混凝土体胀裂。

1.2.8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由于微观裂缝的天然存在,施工时浇筑不够密实,加上水分的入侵以及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的参与,钢筋将被锈蚀,形成铁锈颗粒而膨胀,引起混凝土裂缝的扩张和保护层的开裂。

1.2.9冻胀引起的裂缝。大气气温下降到0℃以下,吸水饱和的混凝土会发生冻胀现象,混凝土中的游离水结冰而体积增大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冬季施工时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的冻胀裂缝。

1.2.10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由于地基位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之上,加上建筑不同高度的影响,在高低错落或地质发生变化的位置将由于竖向荷截作用下产生沉降差而可能引起拉应力,当该应力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时,将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

2、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治理策略

通过上述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主要从施工角度阐述应对各种裂缝的方法和策略,分别从预防产生裂缝和出现裂缝后的补救问题进行研究。

2.1施工中预防结构裂缝的方法

2.1.1预防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材料的选择,对预防裂缝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砂、骨料、水及外加剂混合并经过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当采用的这些材料不合格或相互之间的比例不协调时,可导致结构出现裂缝。为了防止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当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在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的同时,还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网状裂缝;②严格遵循砂石的级配要求,级配差时,易引起混凝土构件侧面开裂;③采用符合要求的水泥品种,尽量选用高强度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发热量,对大体积混凝土,首选低热的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④采用低泥性硅化物质的骨料,因为硅化物质与混凝土的碱性物质相遇,在水的作用下,硅化物生成膨胀的胶质而引起构件的爆裂状裂缝;⑤严格控制拌合用水中氯离子的含量,以免引起钢筋锈蚀而降低构件的刚度;⑥外加剂选用应遵循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原则,如采用低碱性的减水剂等。

2.1.2预防材料吊卸堆放引起的裂缝。必须等已浇筑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值后,才可在其上面进行钢筋、模板、设备的堆放。吊装材料时,应轻堆轻放,分散均匀布置。尽量少堆放在大开间楼面上。

2.1.3预防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形成,除了材料质量因素外,此处主要从施工方法和技术上进行分析。对超长结构,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有:①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下,应采用有效的养护方法。如在高温环境时,在结构表面采用蓄水养护或覆盖薄膜(草席)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②设置施工后浇带;③设置温度伸缩缝;④设置无缝膨胀加强带,由于建筑功能和工程进度要求,无法设置变形缝和后浇带时,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的区域设置膨胀加强带。

2.1.4预防建筑平立面不规则引起的裂缝。由于建筑师或开发商的要求,无法从设计上改变平立面不规则布局时,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平面上凸出部位转角位置楼面的施工质量,为防止转角位置出现裂缝,应添加足够数量的抗裂钢筋;对由于立面不规则造成上下部楼层刚度突变,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刚度突变处上下楼层将出现应力集中,同样应在施工中对这些楼层采取加强措施,如楼板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特别要保证施工质量,防止楼板支座上部钢筋移位下沉,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由专人进行检查。

2.1.5预防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由于建筑各部位的高度和使用功能的不同,象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容易在使用功能不同或高低塔楼相关部位(未设置沉降缝时)产生裂缝,特别是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时更易出现。预防措施主要有:①设置沉降缝;②调整施工顺序,先施工塔楼,待塔楼的沉降量趋于稳定时,再施工裙楼部分,可以减少不均匀沉降裂缝的产生。

2.1.6预防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施工中,应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宜过薄或过厚。过薄容易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开裂,在空气中H2O和CO2的共同参与下,将引起钢筋锈蚀。过厚,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受力性能,引起构件承载力的下降。所以在布置钢筋及模板定位时应准确无误。

2.2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常见补救方法

2.2.1化学灌浆法。化学灌浆法是采用一种化学灌浆料来解决混凝土中贯通的线型渗、漏的裂缝。堵漏时要采取化学灌浆料与快速凝结水泥和无收缩水泥砂浆配合使用,才能真正达到堵漏效果。

2.2.2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法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法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他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2.3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适应于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

2.2.4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芯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施工预防和事后处理两方面较完整地提出了预防裂缝产生的具体方法及对已存在的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对指导实际工程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龙安,石龙.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J].时代建筑,2006(3):35-36.

[2]胡晓光,张柱.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J].建筑结构,2005 (5):51-53.

[3]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97-204.

作者简介

黄忠强(1973.5.9-),男,工程师,大学本科,工学学士,1996年7月、2004年7月先后分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和天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现任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第八项目管理部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国铁道建筑工程的施工生产管理与技术研究工作。辽宁辽阳,111000。

作者:黄忠强

混凝土建筑工程论文 篇2:

混凝土建筑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方式分析

近年来,随着大跨度和超高层建筑的兴起,尤其是大型砼结构的出现,在不断的为钢筋的连接提出了新的要求。纵观钢筋连接的发展历程,从捆扎绑接、焊接到机械连接,我们不难发现钢筋连接的多样化、工厂化和机械化是当今世界钢筋连接领域的新潮流。

1.钢筋连接技术的概述与比较

钢筋接头连接工序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效率最低,工厂化程度最少的环节;同时,钢筋接头连接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建筑物安全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钢筋连接技术主要以绑轧连接和焊接连接为主。

机械连接是一项较新的钢筋连接技术,基本上克服了前两种连接方式的弊病,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混凝土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和延性的重要部位,在一些重点工程和大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HRB335、HRB400钢筋的广泛应用,也为16mm~50mm粗直径钢筋的机械连接创造了条件。

钢筋的机械连接在国外发展较早,品种也比较多,除了套筒挤压接头和锥螺纹接头外,还有熔融金属充填套筒接头(如美国CADWOOD接头)、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用的水泥浆充填套筒接头(如美国、日本NBM接头)、钢筋全长轧制螺纹的大螺旋钢筋接头(如德国dy—widag接头)、以及滚压直螺纹接头(如英国CCL钢筋接头)、镦粗切削直螺纹接头(如法国Bartec体系等)。

2.钢筋传统连接方式分析

我国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传统连接方式主要为绑扎搭接和焊接接头两种形式。

2.1绑扎搭接接头

绑扎搭接接头是靠搭接区段内钢筋在混凝士内的粘结锚固来传递钢筋应力。

由于搭接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受劈裂影响,使得搭接钢筋区段内的混凝土粘结强度低于单纯锚固状态下的粘结强度,并且钢筋搭接要有足够的长度才能保证钢筋应力的传递,因此绑扎搭接接头的适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一般来说,绑扎搭接接头存在受力性能差,施工时搭接区段钢筋较密,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且钢材消耗大,抗震性能差等问题,作为钢筋连接方式将被淘汰。

2.2焊接接头

焊接接头要求钢筋具有可焊性。鋼筋的碳含量影响钢筋的焊接性能,当碳含量超过0.55%,钢筋不可焊。I级钢筋焊接性良好。II、III级钢筋焊接性较差,焊接时要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和有效的工艺措施。IV级钢筋碳含量较高,属于较难焊钢材。通过热处理、冷加工而强化的钢筋,焊接时会引起焊区钢筋强度降低,冷轧带肋钢筋则严禁采用焊接接头,不能经受高温回火作用。

钢筋焊接接头在不大于其弹性极限的荷载下,接头钢筋的刚度不变,没有残余变形,它是钢的原子间的冶金结合。因此,焊接接头的质量高于绑扎搭接接头。钢筋焊接接头也存在如下问题:

焊接质量不稳定。焊接质量直接与焊工技术水平有关,焊接缺陷难以避免,质量控制较难。(b)焊接施工受气候影响。雪天、雨天不宜现场施焊,而风速对焊接亦有较大影响。(c)疲劳强度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承受中、重级工作制吊车的构件,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允许使用焊接接头的构件,接头处钢筋疲劳强度要乘以0.8的折减系数。

3.钢筋机械连接方式分析

3.1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它是将两根待接钢筋插入特制的连接套筒内,用挤压机侧向挤压套筒,使套筒产生塑性变形,套筒嵌入钢筋横肋之间的凹槽中,以此实现两根钢筋的连接,钢筋所承受的轴向力主要依靠钢筋横肋和变形后的套筒之间的剪力传递。挤压接头套筒的压实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收拢阶段、贴合阶段和密实阶段。

美国日本从70年代开始研制,日本的獭户内海的本州——四国大桥大量采用了钢筋挤压连接。国内冶金部建筑研究院于1986年开始研究,1987年开始应用于亚运会工程之一的中央彩电发射塔工程。此后,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燕莎中心、大亚湾核电站、南京大胜关送变电大厦、长江重庆二桥、长江黄石二桥、西南商厦、澳门机场等大量应用。

钢筋挤压套筒连接的优点是:

(1)接头性能可靠,接头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与母材相同,疲劳性能优于焊接接头。

(2)操作十分简单,无需专门技工。

(3)连接时没有明火,不受天气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可燃性环境和水中均可作业。

(4)施工速度快。5min可将直径32mm的钢筋挤压好,比电弧焊快4~6倍。

(5)节约能源。每台设备的电功率仅为1.5KW,耗电量只有焊接的1/20~l/50。

(6)适用范围广。本法可连接国产II、III、IV级Φ18mm一Φ51mm的各种规格的变形钢筋,也可以连接异径钢筋,焊接性不好的钢筋以及进口的性能相当于国产的II、III、IV级钢筋。同时能可靠连接各个方向及密集布置的钢筋。

(7)接头检验方便,只检验挤压道次及测量压痕处直径即可判定接头是否合格,无需采用无损探伤检测。

3.2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钢筋等强直螺纹套筒接头与钢筋锥螺纹套筒接头的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原理大同小异。相同之处都是通过钢筋端头螺纹与套筒内螺旋合成钢筋接头,但关键区别在于钢筋等强技术效应上。

钢筋等强直螺纹套筒连接有两种。一种在钢筋端头先采用对辊滚压,使钢筋端头应力大增,尔后采用冷压螺纹(滚丝)工艺加工成钢筋直螺纹(螺纹应力二次增强)端头,套筒采用快速成孔切削成内螺纹钢套筒,这种钢筋等强直螺纹连接技术简称为滚压直螺纹接头或滚压切削直螺纹接头。另一种在钢筋端头先采用设程顶、压增径(墩头),使钢筋端头应力大增,尔后采用套丝工艺加工成直螺纹钢套筒,这种钢筋等强直螺纹连接技术简称为镦粗直螺纹接头或镦粗切削直螺纹接头。无论采用滚压,还是采用镦粗工艺使钢筋的端头均匀地预加应力,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增强钢筋端头母材强度。重要的是,由于钢筋连接技术的质量稳定性好,连接后的II级、III级钢筋可以充分发挥钢筋的强度和延性,拓宽了钢筋连接的工艺。

等强直螺纹接头连接套筒的材料一般为低合金钢、优质碳素钢结构,连接套筒的设计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0倍;套筒长为钢筋直径的二倍,套筒的尺寸偏差及精度要求如下:(1)套筒外径不大于50mm,外径允许偏差±0.5mm,长度允许偏差±0.5mm,螺纹精度选用6H/GB197—81;(2)套筒外径D大于50mm,外径允许偏差±0.01D,长度允偏差±0.5mm,螺纹精度选用6H/GB197—81。

通过研究,挤压套筒接头、直螺纹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能达到预期的值,能够达到等强连接,但是在非弹性变形指标方面,不同形式的钢筋直螺纹接头有些差别:直螺纹接头的非弹性变形性能明显优越于挤压套筒接头;而在直螺纹接头中,剥肋滚压直螺纹接头明显优越于镦粗直螺纹接头钢筋接头。且相同直径、相同螺距的机械连接接头,挤压套筒连接的残余变形大于镦粗直螺纹连接的残余变形,镦粗直螺纹连接的残余变形大于滚轧直螺纹连接的残余变形。

作者:徐先俊

混凝土建筑工程论文 篇3:

试析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控制

【摘要】建筑产业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这一阶段内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混凝土裂缝,就是其中之一的问题。此问题不但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也有损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问题,总结出相应问题的控制方式,仅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产业作为我国几大重点支柱性经济产业之一,而混凝土又是建筑产业必备材料,质量的好坏,关系民生问题。混凝土建筑材料是一种由水、水泥和砂石骨料以及其他附加材料经过混合配制而形成的一种非均质的脆性建筑材料。因为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约束和本身变形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问题,很容易致使硬化成型后的混凝土材料中出现众多的微裂缝、气穴和微孔隙等,正是因为这些初始的缺陷存在,才会使得混凝土材料呈现出非均质特性。在众多混凝土裂缝中,微型裂缝通常都是一种没有害处的裂缝,对于混凝凝土防渗、承重和其他的使用功能不会造成危害,但是在材料受到温差变化、荷载过高等作用力的影响下,微裂缝会发生不断连通和扩展的现象,最终致使我们肉眼能见的较大裂缝的出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混凝土工程裂缝。

1.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裂缝问题分析

1.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通常出现于混凝土工程养护工作结束后的时间内,或者是混凝土工程浇筑完成后的7天左右。混凝土水泥浆中的水分蒸发极易造成混凝土干缩,而且这种情况通常都是不可逆转的。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水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蒸发,进而致使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导致干缩裂缝的出现,混凝土会受到外部条件影响,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过快流失,出现较大变形。内部的温度出现的变化越小,则变形越小。表面出现较大干缩受到材料内部的约束,进而拉应力就会提升,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混凝土相对温度较低,则水泥浆体的干缩就会越大,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几率就越高。混凝土干缩裂缝通常表现为表面性平行线状裂缝或浅细网状裂缝,其宽度大约在0.2mm左右,大体积的混凝土中,平面部位经常出现,较薄梁板中大多沿着短向进行分布。混凝土干缩裂缝时常影响材料抗渗性能,导致钢筋锈蚀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在水压的作用下,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承载力。与此同时,混凝土干缩裂缝出现的原因也与水泥和水灰比成分、外加剂用量、水泥用量以及集料用量和性质有着紧密关联。

1.2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地基结构土质松软或不均,以及回填土浸水或者是不实而导致的,还有的是因为模板的刚度不够,模板的支撑间距太大或支撑的底部出现松动而引起的。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季,工程模板支撑于冻土上或冻土化冻滞后的软土上,致使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导致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大多为贯穿性或深进性裂缝,其沉陷和走向情况有密切关联,通常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方向发展。呈现裂缝较大时通常会出现一定错位现象,裂缝的宽度通常和沉降量存在正比关联。裂缝的宽度通常不会受到温度变化影响。混凝土地基变形后,混凝土的沉陷裂缝也趋于稳定形态。

1.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通常出现在大体积或温差变化过大区域的混凝土工程结构中,混凝土工程在浇筑工作结束后,其硬化期间水泥水化会产生大量水化热。因为混凝土体积过大,水化热大量聚集到混凝土的内部,并且这种现象非常不易挥发,致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但是混凝土的表面散热性较好,这样就使得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致使混凝土结构温差导致外部和内部的热胀冷缩程度大不相同,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大拉应力。当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过高时,混凝土结构就会有裂缝出现,该类裂缝通常发生于混凝土工程施工后期。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温度出现较大裱花,或者混凝土遭受汉朝袭击,都会致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下降,从而致使收缩现象发生。混凝土的表面收缩会使得混凝土内部受到约束,致使更大拉应力产生,从而形成混凝土裂缝,这类裂缝一般只形成于混凝土表面的较浅范围内。

温度裂缝走向一般都没有特定规律,混凝土结构裂缝通常都是纵横交错的,梁板类较大长度的结构,其裂缝大多与短边平行,裂缝会沿着长边依次分段出现。裂缝的宽度不一致,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会出现一定差异,夏季时裂缝较窄而冬季时裂缝较宽。高温膨胀会引起混凝土中间粗两端细缝的出现,这种裂缝会导致钢筋锈蚀,使得混凝土出现碳化现象,致使混凝土抗疲劳能力、抗渗能力以及抗冻融能力降低。

2.问题处理措施

2.1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处理措施分析

第一是选择收缩量比较小的水泥进行混凝土配比,通常采用低中热粉煤灰类水泥和水泥,将水泥用量降低,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的几率。第二种方法是混凝土干缩会受到水灰比影响,水灰比较大时干缩现象就会越严重,所以,在混凝土调配过程中,设计时应尽可能的将水灰比备用材料控制好,同时应才加适合的减水材料。第三是应严格管控混凝土耗材和混凝土拌合的配比量,混凝土用水量一定不能大于配比设计所给出的用水值。第四是应强化混凝土早起养护力度,并且应适当对混凝土养护时间进行延时。在北方冬季天施工时,应注意将混凝土的保温时间适当延时,并且使用涂刷养护材料的方式对其进行养护。第五是应在混凝土工程结构内设置适合的收缩细缝。

2.2混凝土沉陷裂缝的处理措施分析

第一是应对填土地基、松软土质在工程建设前进行相应的加固和夯实,保证地质土质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第二是应确保模板刚度和强度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并且应做适当的支撑加固处理,使得地基能够均匀受力。第三是应防止混凝土工程在浇筑过程中,基地被水浸泡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地基质量符合工程后期建设需求。第四是应注意拆除模板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模板拆除时间不应该过早,而且还应该注意拆模次序。第五是应在冻土上面搭设模板时,应注意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式模板受到损伤,影响工程的后期建设。

2.3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处理措施分析

第一应改善骨料的级配,参加高效的减水材料或粉煤灰等材料降低水泥的用量,使水化热现象有所降低。第二应改善拌合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手段,在以往三冷技术基础上,采取二次风冷技术,将混凝土浇筑的温度降低。第三应在混凝土拌合时参加适量的缓凝剂、增塑剂或减水剂等材料,使混凝土的拌合物保水性和流动性得到改善,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将混凝土热峰出现的时间降低。第四应在混凝土高温季节浇筑期间,适当的增设遮阳板材料,将混凝土升温的空间控制住。第五应合理安排工程施工工序和施工时间。第六应强化混凝土的温度监控力度,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冷却措施。第七应强化混凝土的养护力度。混凝土在浇筑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用麻片和草帘遮盖,并且应注意养护工作,适当将养护的时间延长,确保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还冷季节,混凝土表面还应适当增设保温是被,防止寒潮影响混凝土质量。

总之,混凝土的结构裂缝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但使得建筑物抗渗能力急剧下降,同时也严重影响建筑物后期的正常使用,并且会导致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等现象的发生,使得材料耐久性急剧下降,对建筑物承载能力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从业人员必须施工前要充分考虑所有引起混凝土的结构裂缝方方面面,从实践过程中找出问题,并致力于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对施工后,出现的裂缝问题,采取各种有效补救措施,确保混凝土的结构稳定、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熊翼.小议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江西化工,2011,(04).

[2]杨继建,于德湖,张同波.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的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建设. 2011,(06).

[3]谢晓鹏,管巧艳,高丹盈.碳化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河南科学,2011,(08).

[4]王群.毛煤仓筒壁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综合处理方法[J].煤炭工程,2011,(09).

[5]宋少民,计桂玢.基于饱和面干骨料的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J].建筑技术,2011,(09).

作者:陈银水

上一篇:统计与国事分析论文下一篇:产险业社会管理论文